登陆注册
6353600000005

第5章 散文豆腐(2)

我们曾戏称豆腐为“国菜”,其实以它历史的悠久和产地的广大,它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大豆的产量,曾占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当时与丝、茶都是出口大宗,且居第一位。至于吃法,更是多到不可胜数,无论吃荤茹素,几于每餐不忘,如果把豆类从我们的食品中抽出,那就所余无几了。美哉豆子,大哉豆子!

从前台湾食用大豆,是经大陆运来;现在则是由美国输入。我国的“国菜”要用美国豆子来做,吃起来总觉有些愧对祖宗!

原载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台湾《大华晚报》

豆腐闲话

孟瑶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爱吃的一味菜就是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最后,它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它那么本色,那么朴素,又那么系人心神。

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是穷人的恩物,也是中国人的恩物。据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豆腐的供应,这证明,不爱吃豆腐的中国人一定不多。不仅如此,属于华夏文化笼罩下的外国人,也一样爱吃豆腐,譬如日本、韩国、中南半岛的国家。

爱吃豆腐的人,都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但每一忆及它,却总是依恋的。想想,当你忙碌或食欲不佳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只两三分钟时间,或就酒,或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还有如今毛豆正上市,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终生不厌么?其实豆腐也不只因生活简单而食取果腹如我的人嗜爱它。饕餮者,美食家,也很难不常常惦念它的。谭公豆腐固不去说它,平常,在大吃大喝之余,为了不肯糟蹋一味自己最爱吃的菜,常常用它的残汁再烧一盘豆腐。我嗜豆腐如狂,是因它容易烹调使我留恋,只需用白水煮了,蘸酱油吃,竟也非常美妙。但,我却不爱冻豆腐,因为它似乎已不是豆腐了;就好像我不嗜甜食,豆浆我却不吃咸的,也因为它已不是豆浆了,理由是一样的。

豆腐是黄豆的加工品,属于这一系列的东西很多,豆干、豆乳、豆脑……是其中最普遍的。它们,也各有美味。

记得儿时在南京念小学,路边小摊,常常有许多吸引小孩的零食,其中便有豆腐干。是圆形的,香的是酱色,臭的是灰色,好像由蒲叶包裹煮成的,上面印成了花纹,十分美观。那时我便嗜之如命,常常就着马路上飞扬的尘土,一路吃回家。我们的住屋是在淮清桥旁边,后门,便是秦淮河,常常有一个小贩,提着一个椭圆形的食盒,由河边拾级而上,由我们家后门进来,然后打开盒盖,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豆干。那年母亲还在,常常一次买许多,其中有一种虾“子”夹心的,最是美味。

回忆,常常是很美丽的,我出生于汉口,大部分童年却在南京度过,但故乡事,也依稀记得,有两样美味,似乎在别的地方没有吃到过,一是臭千张,一是臭面筋。臭千张是豆类的加工品,所以由豆腐担子上叫卖,买时上面还有一层白毛(霉菌);吃时多半用油炸得焦黄,真所谓异香扑鼻。就着干爽的蒸饭(故乡吃用木甑所蒸的饭),实在可口。

豆乳也有各种做法,现在台湾就有好几家十分出名,它,却勾起我两个忘不掉的回忆。抗战时在重庆念大学,伙食一天比一天坏,因此长期陷于饥饿中,便不得不加点菜以谋一饱。最有钱的时候,当然是去饭馆“吃油大”,这不是能每天如此的。等而下之,就是做一罐又咸又辣的肉酱,又经吃又下饭,可以维持好一些日子。此外,临时救济办法就是在饭厅门口买一块豆乳,它是用竹叶包的,上面有辣椒粉,又咸又辣,可以开胃。这种豆乳,却不是豆乳中的上品,佐食而已。复员住在上海,门口常有叫贩,一次,我便买到一种令我至今不忘、臭得美味的豆乳。好像是近郊的乡下人挑进城里来卖的。他挑着前后两木盒,其形如饭甑,本色的,洗刷得干干净净,里面,便是一圈圈、一层层的臭乳,一寸见方,排列得整整齐齐。当时,我只随便买了一些,却不想竟鲜美异常,以后也买,却再也不如这次。如今,变得很有名的炸臭豆腐,但好闻不好吃,比我想念中的那一味,差远了。

豆腐,也常给人一些联想,譬如陈麻婆的故事,虽然传说的内容有些大同小异,但是,一个寡妇,为了谋生,以她在烹调上的特殊会心,而烧出一样众人皆嗜的美味来,却是其中不变的内容。想想吧,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甚至于也没有儿女,丈夫抛给她的,只不过半椽破屋,于是她默默地、低着头,为往来的客商,烧一味简单朴素的菜,来换取自己的衣食,不妄求,也不苟取,就这样谦抑地打发她的一生;这总是会增加人们一些凄凉寂寞之感的。所以战时我曾住在成都,总鼓不起勇气去拜访与凭吊那一块地方。

章回小说与旧剧中间,也常喜欢安排一对孤苦无依的老婆老头以磨豆腐为生,如《天雷报》里面的张元秀。其实磨豆腐应该是件很吃力的事,现在都用机器代替了。让它与贫苦的人发生联想,大概因为它利润薄的关系。

抗战时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念书,一次,为赶一场话剧,一群人,只有一趟车钱,于是看完了戏便从城里走回去,一路上又怕鬼又怕“棒老二”,便索性唱着闹着往学校走。就好像走进旧小说里一样,在一片黑暗的路上,“前面忽然闪亮着灯光”,我们走过去,正是一家豆腐店在赶夜工,好追上明日清晨大家的需求。工作的人倒是一群壮汉,拿出热烫烫的豆浆招待我们,望着夜色,喝着啜着,浑身充满的,就是那一种说不出道不出的人情味。也因此想起,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年轻人,父母留给他一爿豆腐店,每天辛勤工作,早上,把豆腐卖完了时,总爱坐在门口悠悠闲闲地吹起横笛来,很难描绘那一份动心的自在与自足。它,打动了一位富家千金的心,终于嫁了他,幸福的他,也因此继承了岳父的财产,成为富翁。从此,邻人们再也看不见他横笛而吹的自在了,代替它的,是晚上不停地拨算盘声。这是个一点也不动人的小故事,却常常会跳到我的脑子里来。什么有比平静、朴素、无欲的生活更吸引人的呢?它就像豆腐一样,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来,但,你却永远怀念这平淡。

豆腐史诗

于荻

读了孟瑶女士大作《豆腐闲话》一文,除了叙述她个人对豆腐的观感及故事外,也说了很多豆腐的好处,颇饶趣味,拜读之余,谨就所知,撰成《豆腐史诗》以为续貂。

在《清稗类钞》一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首先发明大豆之用途者,为高阳李石曾煜瀛,文正公鸿藻之子也,光宣间,尝以大豆制成肴馔,并制为烟筒,则以大豆中之一种元素造成,能不着火。

笔者对这段记载,难表同意,至少“首先发明”四字有待斟酌,因为证诸史实,大豆用途的发明溯自汉孝文帝时代就已有明确的记载。

大豆,古语称菽,汉以后方呼豆,《淮南子》有云:“菽夏生冬死,是九谷中获最后者。”古时不但将大豆视为食物,同时也视为药物,且有史为证。《氾胜之书》云:“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张华《博物志》中“左元放荒年法”曰:“择大豆粗细调匀,必生熟按之,令有光烟,气彻豆心内,先日不食,以冷水顿,服讫,一切鱼肉菜果不得复经口,渴即饮冷水,慎不可暖饮。初小困,十数日后,体力壮健,不复思食。”又《延年秘录》也有记述:“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不过两剂大豆五升,如作酱法取黄捣末,以猪脂炼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下,神验秘方也。”但注明“肥人不可服之”。

在《抱朴子·内篇》中更引证一段很精彩的故事,说明大豆治病的渊源:“相国张文蔚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于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头时,度其回转不便,当腰咬断,而劈腹衔出四子,尚有气,置于穴外,衔豆叶嚼而傅之,皆活,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该书更进一步注明:“大豆有黑、青、黄、白、斑数色,惟黑者入药。”但《养老书》却有一段与此略有出入的记载:“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夫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为肾之谷,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

至于与豆类有关的诗词,史籍甚多,为众所周知的当首推魏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晋代名诗人陶潜有《归园田居》诗一首,诗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他明王伯稠、王登等也都有与豆类有关的诗词,以篇幅有限,不可一一登录,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只谈到豆腐的祖宗,还没有谈到豆腐本身哩!

豆腐,古名黎祁,清人又称为小宰羊,在食品界有其特别清高的地位,其普受大众欢迎的程度,恐尚无出其右者。据说某旅美华侨当年因孵豆芽、磨豆汁、制豆腐,而被天真的美国人目为神奇,竟授以化学博士的荣誉头衔,殊不知豆腐的发明在我国是汉孝文帝时代的事,算公历则是公元前一百六十年左右,当时新大陆恐怕还是处在“洪荒”时期哩!我们对此固不应自我陶醉,也不必懊丧浩叹,唯一之法,除了复兴我中华文化之外,更应在科学研究发明上急起直追,以恢复我们固有的声誉。

豆腐是汉孝文帝时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史有记载,也有诗为证。宋朱文公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明苏雪溪评豆腐诗更是雅极:“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随息居饮食谱》对“豆腐”有如下的说明:

豆腐一名菽乳,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处处能造,贫富攸宜,洵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但孟瑶女士却认为它已不是豆腐了,而不喜爱,各人口味喜爱不同,奈何)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其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清肺补胃,润燥化痰。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充饥入馔,最宜老人。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百页,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而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芦菔(注:又名莱菔,即萝卜)能消其积。由腐干而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其用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

以上记载,将豆腐的来龙去脉、旁支系统以及用途、优点等,都作了概括的说明,笔者谨就其中几点,提出个人的观感。

文中曾三度提到“点”字,虽然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点”,但却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是一项惊人伟大的发明。若是在今天,淮南王非得诺贝尔化学奖不可。在世间各式各样的物质中究以何者来点,才能促使豆汁产生理想中的化学反应?点多少?什么时候点?温度的影响如何?……时至今日,每一个豆腐店“点浆的大师傅”都还是该店的“首席店员”。由此可见这一“点”的重要性。

其次它说到腐乳最宜病人,臭腐乳“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这是有其科(医)学根据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发明了盘尼西林,活人无数,被认为二十世纪伟大发明与贡献之一。而盘尼西林的制造过程与豆腐乳的“长毛”、“发霉”几乎完全相同,不过美国人用的是科学方法,我们中国人则是“祖传秘方”而已。

由以上两点,我们应该可以体认到我们中国人绝不是没有科学头脑的民族,不但有,而且先知先觉、高人一等,我们的祖先是足以夸耀于世人的,不争气的人是我们后人。我们固不应再作阿Q式的自我陶醉,但也不必过分自卑,只要我们能勿骄勿馁,勇猛精进,我们可以相信,是可以迎头赶上,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杨振宁、李政道甚至是淮南王出现的。

清朝有一位诗人将豆腐系列各物都做了一首诗,颇饶趣味,兹抄录于后:

豆浆:醍醐何必羡瑶京,只此清风齿颊生。最是隔宵沉醉醒,磁瓯一吸更怡情。

豆皮:波涌莲花玉液凝,氤氲疑是白云蒸。青花自可调羹用,试问当炉揭几层。

豆花:琼浆未是逡巡酒,玉液翻成顷刻花。何藉仙家多著异,灵丹一点不争差。

豆滞:化身浑是坎离恩,火到琼浆滞独存。入口莫嫌滋味淡,盐梅应不足同论。(滞者锅底也)

豆乳:腻似羊酥味更长,山厨赢得瓮头香。朱衣蔽体心仍素,咀嚼令人意不忘。

豆干:世间宜假复宜真,幻质分明身外身。才脱布衣圭角露,亦供俎豆进佳宾。

豆渣:一从五谷著声名,历尽千磨涕泗倾。形毁质消俱不顾,竭残精力为苍生。

明·陈嶷《豆芽赋》:

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贵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信哉斯言,无惭其实。

同类推荐
  •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内容包括:晨(外一首)、爸爸,不要再那样看我(选一)、我约长城照相(组诗选一)、她有一条漂亮的褶皱裙(外一首)、酒亭(选一)、母亲河(外一首)、路灯下的小诗(组诗)等。
  • 倚着月光前行

    倚着月光前行

    本书为抒情散文集,收录了精短抒情散文140多篇,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故土、自然、人生的关注与思索,表达了蕴藏在内心的深切情感,可谓是行文精巧,语言新颖,情理结合,思想深邃。在艺术表现上,作者大胆创新,文笔飞扬,形成了阳刚和柔美并蓄、叙事和抒情结合的独特风格,为当代散文创作注入了清新、唯美的气息。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战栗

    战栗

    余华的经验使他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其记忆,他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战栗》便是他其中一个小说集。《战栗》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腹黑总裁的双面妻

    腹黑总裁的双面妻

    他亲口对她说过,他爱的是她,不是当年的小女孩。一起绑架,她亲眼看见视频中的他安然若素,而她向绑匪说出另一个女孩的名字时,他惊惶失措。她伤心欲绝,痛哭离开。五年后,她带着一对龙凤胎在电梯与他相遇,却唯独不认识他,他倾尽家产只为逼她结婚,给她绝世宠爱。
  • 萌妖当家,执剑上神!

    萌妖当家,执剑上神!

    【已完结】放心入坑!不一样的仙侠,有【门派】,有【宫斗】,有【美男】,有【妖物】,有【诙谐】,有【肉吃】,偶尔客串下后妈。记得【收藏】哦~O(∩_∩)O哈哈~她是桐山上一朵毫不起眼的小松茸。再过几日她便可以幻化人形,游玩世间,却被一只灵鹰错当是千年灵芝叼回炼丹房里炼药。“上神,我不是千年灵芝我只是一朵不起眼的松茸。”“虽然药效差了点,但是还是能凑合着用。”某松茸汗颜,松茸也能当灵芝用吗?上神,您练的是假药吧!“上神,别把我丢进炼丹炉里。我很用的,我会吃饭,睡觉,打豆豆。现在天冷了,上神你留着我吧。”某松茸狂放电中。某男捏起松茸直接以一种弧形抛物线的形式,将松茸直接丢进炼丹炉。隐约听到某男充满磁性的声音。“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一朵松茸。”
  • 火爆魔妃之紫魅妖瞳

    火爆魔妃之紫魅妖瞳

    当紫眸再次睁开,她,21世纪的异能A级特工,穿越在异世废材七公主身上。她,是天生强者,怎肯容忍至亲一次次践踏。她与他,前世今世再次相遇,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 办公室手指操

    办公室手指操

    总感觉疲惫不堪?肩颈疼痛频频光顾?整天坐着,腿都坐肿了?每天8小时奋战在电脑面前的你是不是总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找时间运动了!但结果呢?坚持不下去!《办公室手指操》正是为办公室一族量身定制的,手指操这种微运动,每天只要5分钟,不用去健身房,不用大汗淋漓卖力运动,只要在工作间隙做上几分钟,就能让你精神饱满,每一天都活力四射!
  • The Sisters Are Alright

    The Sisters Are Alright

    Emancipation may have happened more than 150 years ago, but America still won't let a sister be free from this coven of caricatures. Tamara Winfrey Harris delves into marriage, motherhood, health, sexuality, beauty, and more, taking sharp aim at pervasive stereotypes about black women.
  • 无敌大狗腿

    无敌大狗腿

    太阳异动,地球危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人都在忙活做好面对危机的准备,然而……“哎呀大娘你这啥护肤品啊皮肤这么好!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出头啊!”“拍马屁狗腿值+1”“大爷你看,我帮你把狗抓回来了!”许牧抱着一只还在挣扎的小土狗跑过来,交到对方手中。“帮忙办事狗腿值+2”“小仙女你来了,小仙女我给你捏捏肩捶捶腿啊!”转头就看到小萝莉,许牧一溜烟就跑过去了。“狗腿值+10”卧槽!这个好这个好!“系统,我的狗腿值又三百了,这次我要兑换其他异能!”
  •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宋太祖赵匡胤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宋太祖赵匡胤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系列丛书从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依据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保留作者注释和批注)中精选出中国历史上八位大有作为的皇帝,精编成书。本套丛书历史性与文学性俱佳,“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读者既能读史,又能欣赏传奇故事,两全其美。本书为其中一本,讲述了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包括屡建战功、陈桥兵变、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离奇去世等。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 月雨纪

    月雨纪

    星辰摇曳,微光晦藏,夜月将至,在这个大地上修行世界里,谁在主宰?谁能拯救?谁可以吞食毁灭恶果?是神亦是魔?一个草根杀猪少年每天算计着怎过日子,却走上人生不平凡坎坷之路,沧海横流,诸法皆空,只因天道无常亦无情?……
  • Early Kings of Norway

    Early Kings of Norw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