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9400000004

第4章 译者的话(1)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叔本华哲学是19世纪思想的‘悲怆交响曲’。”

这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英译者在其序言中对叔本华哲学的评语。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叔本华哲学所彰显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叔本华是个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每个时代都有悲观主义思想家,但像叔本华那样,用形而上的思维方法为悲观主义倾向注解的思想家,绝无仅有。要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先要了解叔本华那个时代德国形而上学所探讨的问题,以及叔本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尤其是从这位哲学家个人人格中发展而来的一些决定因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并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其思想内容还是旧瓶装新酒。而其中真正全新的东西,是他对人格与形而上学关系的探讨。表面上看来,叔本华所关心的是形而上的问题,可是,我们发现,经过叔本华深思熟虑而产生的形而上学体系,竟然不是为了形而上学本身,而是为了别的东西。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体系,并建构一种新的世界模式,十分直白地表明自己的悲观主义倾向,以证明生命是不幸的,意志是邪恶的,因此必须否定生命的意志,以求寂灭。

那么,是什么样的生活让他产生如此悲观的反应呢?

叔本华一家本是荷兰人,他的父亲海因里希·弗罗里斯·叔本华是一个典型的荷兰人,一个喜欢文化和时尚生活的商人。他母亲是个与他父亲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她的兴趣与生活圈子里的人也与他父亲完全不同。她的性格相当随和,喜欢参加集会,附庸风雅,有艺术涵养,但是有点文化势利小人的味道。

但大体说起来,她还是一个比较令人喜爱的人。她的丈夫海因里希·叔本华之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放。她结束了在叔本华家的生活后,与自己唯一的女儿移居魏玛,魏玛是当时德国古典文学之都。在魏玛,她从事文学工作并经营一家沙龙,歌德和许多知名人士时常出现在她的沙龙里。

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在格但斯克出生,他出生时双亲感情不和,叔本华便这样继承了两种几乎不能兼容的性格。他的早年生活相当幸福。海因里希·叔本华打算让叔本华继承自己的家业,所以,叔本华便是在他父亲这种想法下长大的。

可是,叔本华却对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最后甚至整个人沉浸其中。父亲也知道,这与经营家业是不相关的。于是,叔本华必须在两种方案之中选择其一:或者继续追求文学,或者从事商业。他选择了后者,便被送到一个名叫詹尼斯克的商人那里当办事员。

父亲去世后,房子卖掉了,母亲和妹妹搬到魏玛,他则留在詹尼斯克公司里。这时,他内心感到绝望。他痛恨办事员的工作,憎恨整个商业界、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

商业世界对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年轻人的天性与商业需要背道而驰,尤其与办事员工作的需要背道而驰。哪个年轻人肯向财富低头?哪个年轻人愿意献身于自己厌恶的事业呢?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忍受这种痛苦和厌烦。

当时,叔本华心中充满的就是这种感觉。当生命不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当生命失尽了光辉而未来似乎也是一片灰暗时,这种感觉就会出现。这两年实际的生活经验与事务所的痛苦体验造成的生命态度,成为他性格中永恒不变的部分,成为对生命的永久态度。那时,他所缺乏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态度。所以一旦让他得到方法,他就会立刻抓住,充分运用。

1809年,他进入格丁根大学求学,开始研究医学和科学。

一年之后他转攻哲学,立刻发现了真正的自己。这时,他开始酝酿《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哲学思想;半个世纪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成为现代人崇拜的哲学经典。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表象世界,所谓“表象”是受充足理由原则所支配的经验科学的对象。

第二部分讨论意志世界,论述意志的客观化。

第三部分讨论表象世界的另一面,这个世界不受充足理由原则的支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即艺术的对象。

第四部分讨论意志世界的另一面,论述我们达到自觉阶段时,对意志的肯定或否定。

前面我们说过,想了解叔本华哲学,必先了解德国传统形而上学问题,若能了解德国传统形而上学问题,就可以了解叔本华哲学的来龙去脉。若能把握康德哲学以后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的问题,以及康德批判哲学中所谓“物自体”和“现象”的说法,就能把握住叔本华思想的中心观念。

叔本华自认继承了康德思想,为康德哲学中未曾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发现人类理性能力有限,只能解决现象世界的问题,无法解决本体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说,知性能力无法接触到本体世界。于是,康德另辟蹊径,转而从意志世界探索现象世界的本源,开拓了道德形而上学之路,也许从道德、意志世界,可以敲开本体世界之门。

黑格尔仍旧遵循理性之光,继续探索康德所开拓的哲学路线。在叔本华看来,这简直是一条烦琐无用之路。所以,叔本华看不起黑格尔。于是,叔本华从意志方面着手解决康德的形而上学问题。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所谓的“表象世界”相当于康德所谓的“现象世界”,所谓的“意志世界”则相当于康德所谓的“本体世界”或“物自体”。

在哲学产生以前,在一切合理思想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分裂的说法。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两个世界的观念,已深深烙印在人类意识之中,即使崇尚经世致用的孔夫子,也假定两个世界的存在。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赛亚,也都不断宣扬这种看法。

古希腊哲学家一开始大都认为,世界由某种根本元素构成,如泰勒斯认为“一切东西,实际上都是水”;赫拉克利特说“实体”是“永远燃烧的火”等。这种说法表明:知觉世界的特性是杂多,但杂多不可能是根本的。从根本上看,世界是统一体。于是,在哲学萌芽时期,就认定有两个世界的存在,即“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前者是感觉所及的世界,后者则神秘不可知。

只有从这个观点才能解释柏拉图哲学。大家都知道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人类好像坐在黑暗的洞穴中,背朝洞口看见洞内对面墙上影子活动的囚徒。影子就是“世界”,而光线来自“实体”。因此,在柏拉图思想中,物质宇宙降级为墙上的影子。

近代哲学始于笛卡儿,笛卡儿回应这种二元世界观,认为宇宙间只有两种实体:心灵和物质。这两种实体就是人类的两个世界。可是斯宾诺莎认为心灵与物质都不是实体,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即上帝。但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所指的上帝,而是泛神论的,非人格化的上帝。心灵与物质,是实体的两个样态,笛卡儿与斯宾诺莎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洛克与贝克莱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这条思想路线,那个伟大的问题才被叔本华最后解决。

以上我们说过,叔本华自认继承康德思想。

同类推荐
  •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系列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的阐述,又有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本书由13篇演讲稿构成,每篇讲演稿都各具特色。
  • 《庄子》释义

    《庄子》释义

    本书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庄子》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解读。除了一般同类著作中所具有的词语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对《庄子》的每一段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篇的主旨进行概括,对每篇的结构进行相对合理的划分,对前人在个别地方的误读(如对“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之非指”的理解)也重新进行阐释,以期读者能更顺畅地阅读《庄子》,更加准确地把握庄子的思想。
热门推荐
  • 猛卒

    猛卒

    这是一个迷失在乱世中的大唐,中原藩镇割据,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长安却夜夜笙歌,罗裙慢舞。他是一个独孤的猛卒,鹰镝千里,强悍的游牧勇士闻之丧胆,但大唐却没有他的荣耀。他拔剑茫然,英雄无觅归处。。。。。。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幻海寻神

    幻海寻神

    颓废青年,机缘巧合之下进入神秘机构,参与讨伐未知生物的作战。而当他历经磨难,成功完成任务后,却在那片云海之下看见了一片虚幻的海洋,以及一双自深渊凝视着他的巨大眼睛……
  • 豪门风月:boss强势撩妻

    豪门风月:boss强势撩妻

    (男女主一对一,身心干净,这是一个霸道总裁宠妻无度甜死人不偿命的苏爽宠文)白莲花心机婊拿着和渣男的亲密照挑衅她,她给了莲花一巴掌:“这么没水准的照片也敢来侮辱我的眼睛!果然是乌龟配王八,渣男配莲花!”身后,一个帅出天际的男神朝着她走了过来,她上前,挽住男人的手臂,像是一个高傲的女王一样宣告主权:“我的男神是大叔。”----顾霆熠,众人皆知他高冷矜贵,杀伐果断,却不知道,他宠妻无下限。“大叔,他们说我没背景,不配嫁给你。““去将公司转让给夫人。”“大叔,他们说,我长得不美,配不上你的高贵冷艳,去查下哪家媒体,发律师函告他们诽谤。”那时,林灿灿以为真爱就是大叔对她的极度宠爱,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她才知道天真害死人。五年后,当她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一个粉雕玉琢地小家伙跑到她面前,拉着她白嫩的手,开口:“美女,看你的面相,命中缺我,跟我回家做媳妇吧。”林灿灿笑:“你看我们合适吗?”“我百搭,实在不行,大不了你先搭我爹,我搭你呗,爹,我给您找了个媳妇。”林灿灿转过头,就看到那个俊美无涛的男人朝着她走了过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女主得了抑郁症

    快穿女主得了抑郁症

    陈言言一直希望这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终于有一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但代价是以后永远回不到这个世界,离开家人,朋友,自身失去自由,在以后无尽的岁月中一直为各个小世界修补漏洞。而这也成为陈言言之后一生的梦魇。
  • 苍冥玄幽

    苍冥玄幽

    这是一个开头讲男主父亲不顾一切求男主的故事,当年的种种因果爱与恨情与仇男主就从一片诅咒亡之地出发了......
  • 尼古丁

    尼古丁

    前些时候,小妹他们周刊社有人到南边跑发行,到了李彬那个县,不巧碰到该县政府人士忙于举丧:县长死了,同死的还有主任,秘书和司机各一名。四人死亡属因公殉职性质:有强台风正面袭击该县,县长率队下乡指挥抗灾,去了浅沙湾,却不在乡里村里老实待着,坐上车带着人跑进海湾中那条水坝。这人担心台风大潮把修了一半匆促停工的水坝冲毁,前功尽弃,因此不听劝阻,非要上去看看。结果一排大浪扑过,连车带人全部落水,无一生还。钟路琳愣了。
  • 我体内有九道锁

    我体内有九道锁

    一个人的出生与死亡,就是黄土之中的挖掘与埋葬。未知苦楚,不信神佛。少年体内共有九道大锁,锁锁相扣,锁着前世,锁着未来,既是幸事,也是不幸。幸事在于,就连老天也推算不出他的命运;不幸在于,多灾多难,命运多舛。历经千难万险,只为解开九锁,掌握生死,掌握命运!一心向道笑苍黄,九锁加身又何妨?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邪恶装置(致命引擎系列3)

    邪恶装置(致命引擎系列3)

    距离安克雷奇抵达美洲过去了十六年,汤姆和赫丝塔有了女儿芮恩。一个风度翩翩的神秘人出现在安克雷奇,请求芮恩帮忙寻找《锡之书》,女孩提出了交换条件,她要离开宁静的桃花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是世界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名叫“潜猎者方”的生化人成为了“绿色风暴”最高领袖,对牵引城市展开了激进的进攻策略。还有更惊讶的事儿,芮恩发现大骗子彭尼罗摇身一变成了海上筏城布赖顿的市长!汤姆和赫丝塔为了寻找女儿,潜猎者方为了《锡之书》,各路人马相继汇聚在布赖顿。《锡之书》暗藏了什么秘密?谁能阻止势不可当的潜猎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