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9500000003

第3章 心如止水,乐由心生

乐由心生,无须附丽

一天,梁惠王在他的花园里游玩,欣赏着各种飞禽走兽,不禁为自己能得此乐而得意不已,便语带机锋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乐乎?”意思是像你这样的贤者也喜欢这些吗?孟子不卑不亢,坦然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一个贤者,只有等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时,才会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可是一个不贤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南怀瑾先生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这次对话感触颇深。他将之与个人的心态联系起来,认为物质环境的好坏固然可以影响到人的心情与思想,但有高度精神修养的人,同样也能够以自己的心去改变环境。如果没有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和精神的修养,纵然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物质环境,他也不会快乐。

快乐是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离苦得乐,是人最本质的需要。快乐很简单,它与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名气无关,它不需要大量的金钱去支撑,也不需要以名气为后盾,更不需要乌纱帽来提携。相反,快乐只与一个人的内在有关。物质财富的获得可能会让人获得快乐,可是处理不当则会成为人生的负累,使生活从此远离快乐,永无宁日。

从前在峨眉山下有一个樵夫,他长年累月都以打柴为生,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但是家里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真是苍天保佑,大运降临。有一天樵夫在大树底下挖出了18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变成了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也都像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纷纷前来向他表示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现在终于知道荣华富贵是什么滋味了。可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开始愁眉苦脸,吃睡不香,坐卧不安了。他的妻子看在眼里,劝他说:“现在我们还有17个金罗汉,吃穿不愁,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是愁眉苦脸的呢?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就是个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我们得了金罗汉的事情,人人都知道了。如果有人来偷来抢怎么办?我是愁没有最好的地方来藏它们。”妻子听过之后也觉得有理。于是夫妻二人开始找藏金罗汉的好地方。可是无论何地他们都觉得不安全,结果就这样天天找,天天担心,生活没有了一刻的宁静。

人生在世,名利钱财、金银珠宝等都是身外之物,即使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们,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一味地追求反而丢失了生活的宁静与快乐,真是得不偿失。

快乐无须附丽,它只是内心深处的富足。它像一缕清晨的阳光,既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耀周围的人。那些身无长物的人,同样可以获得人生的快乐。

孔子说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短暂的一生,师从孔子,周游列国,虽有满腹经纶,德才兼备,但是甘于贫苦生活而不改其乐,可以说是乐由心生、无须附丽的典型了。

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说:“快乐是生命唯一的意义,没有快乐的地方,人类的生活会变得疯狂而可怜。”当我们哀叹命运不公、抱怨时运不济时,以为只有得到名利才快乐,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住在每个人的心里,不过,需要你用心寻找。

传说某一天,上帝闲来无事,和天使们聊天。他突发奇想,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我们把人生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第一位天使想了想,说:“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非得付出很多努力不可。”

上帝听了摇摇头。

另一位天使跟着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这时,又有一位天使说:“我看哪,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向外去寻找,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听了这个回答,拍手称快,并采纳了天使的建议。

从此,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确实,只有心才是快乐的根。

快乐不是霓虹灯下的买醉,不是一掷千金的快感。不放纵生命,不麻醉灵魂,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才是快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阳光雨露,忘却曾经的苦痛,快乐之情会油然而生;历尽沧桑后,快乐是一份安心,宠辱不惊,不为利驱,不为名逐,不为情惑,快乐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散淡安然。

如果你希望有所成就并且生活得逍遥自在、豁达明朗,就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一个有丰富心灵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那些使人沮丧和紧张的因素出现,从而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本身蕴含的乐趣,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的心境,陶陶然乐在其中,不亦快哉!

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且听风吟,了无牵挂,快乐盈心!

养成淡定从容的生活习惯

烦恼由心产生。南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人都在“无故寻愁觅恨”,世间烦恼是庸人自找的。

烦恼如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是免除烦恼的健康生活习惯。但这种良好的习惯并非每个人都有,即使得道的高僧偶尔也会心生妄念,自寻烦恼。

白云守端禅师在方会禅师门下参禅,几年来都无法开悟,方会禅师怜念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一天,方会禅师借着机会,在禅寺前的广场上和白云守端禅师闲谈。方会禅师问:“你还记得你的师父是怎么开悟的吗?”白云守端回答:“我的师父是因为有一天跌了一跤才开悟的,悟道以后,他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大笑几声,径直而去。留下白云守端愣在当场,心想:“难道我说错了吗?为什么禅师会嘲笑我呢?”白云守端始终放不下方会禅师的笑声,几日来,无心吃饭,睡梦中也经常会无端惊醒。他实在忍受不住,就前往请求老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意味深长地说:“你看过庙前那些表演猴把戏的小丑吗?小丑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我那天对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欢,反而茶饭不思,梦寐难安。像你这样对外境这么认真的人,比一个表演猴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呢?”

烦恼是无缘无故的风,无法保持平静淡定,对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纠缠不休的人,心湖就会被烦恼的风掀起波澜。人生若能从容淡定,便会远离烦恼,体验另一种生命,另一番境界。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掌心。人生总会有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保持淡定从容,自然会烦恼不已。

一个人经过两山对峙间的木桥,突然,桥断了。奇怪的是,他没有跌下,而是悬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是湍急的涧水。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落在悬崖边,他绝对会乱抓一气,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这种境地,他彻底绝望了,吓瘫了,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渐渐地,天梯缩回云中,不见了影踪。云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其实这是障眼法,他只要轻轻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如果惊慌失措,无法保持平静从容,便会真的陷入绝境。

那个淡然安定面对各种问题的人,必定深谙从容的生活智慧。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中,从容淡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庸人都在杞人忧天、慌不择路,只有智者镇定从容。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有繁杂事情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烦恼根本没有必要,淡定从容、妄念不生地对待纷扰的人生才是最舒坦的。

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一件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也都是这个样子,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个人的心理,更应该如此,经常反省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南怀瑾先生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其自身的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他仍然坚持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先生认为,我们如果不及时反省,就会犯错误,而反省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就像秤与尺在权衡上所占的分量一样。所以,检讨自己的行为,多加反省,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合乎道德的标准。如不反省,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过,有哪些地方需要发扬光大。

有位哲学家在他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

上帝在每个人的肩上都挂了两个袋子,一个在胸前,一个在背后。前面的袋子装着自己的优点,后面的袋子则装着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个人只要一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优秀,而别人最愚蠢,因而对别人总是求全责备,对自己总是肯定赞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何谓自知之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人们的心灵在复杂的环境中,难免要沾惹灰尘,使灵性被掩盖,因此要时时清理。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见性,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人们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

反省是一棵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人生这条路变得简单、精彩起来。

无迁令,无劝成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中讲:“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无迁令,无劝成。”这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人生必须规避的两个错误。何谓“无迁令”,南怀瑾先生举了身边的小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说,他让人帮他拿一本书,这只是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结果对方却吩咐第三者去做:某某人,老师让你帮他拿一本书。推脱责任,推脱一切,就叫“迁令”。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做人要做到“不迁令”,就不要推脱一切,该自己去做的就去完成,不能让别人代劳。

“无劝成”,南先生认为是指不要勉强别人成功,对别人过度地要求,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误人不浅。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无劝成”是一面人生的镜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父亲与儿子共进晚餐。父亲高兴地问儿子:“你长大以后希望自己当什么人呢?”六岁的儿子看着餐桌上香喷喷的甜点,眨巴着眼睛对父亲说:“我想当一个世界上最棒的糕点师!”父亲被逗乐了,却没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里。

时光过得飞快,当年的儿子变成了一个英俊少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收到了许多名牌大学的报考材料。身为大富翁的父亲以为儿子一定很高兴,没想到儿子却坚定地摇摇头说:“我想考烹饪学院,以后当一名很棒很棒的糕点师。”

这时,父亲想起了当年儿子在餐桌上说的那一句话,原来这个愿望早在儿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了。说真的,他希望自己优秀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或者再退一步来说,也可以成为其他领域里的佼佼者,比如说政治家、艺术家,等等,可他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个糕点师。

看着孩子一脸的认真,父亲只是平静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那就好好地努力吧!”于是,儿子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几所优秀的烹饪学校。可是所有的学校传来的都是坏消息,他的成绩考得不理想,简直就是糟糕极了。他不肯相信自己真的如专业老师所说的那样“没有一点烹饪的资质”。

这对一直一帆风顺的他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天以后,他沮丧地打开房门。父亲站在门外,脸上满是怜惜:“我的好孩子,一切都会过去的。”他扑进父亲温暖的怀抱里,伤心地哭了起来……

几天以后,儿子重新报考父亲推荐给他的名牌大学,并顺利地通过了。

几年以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然后进了父亲的公司工作。他不仅很快熟悉了业务,而且干得比父亲更加出色。

看着儿子一天一天地成熟起来,父亲欣慰地笑了。他退休在家,开始安度晚年。可是,他又觉得在儿子坚强的脸庞下总是隐藏着一丝忧郁。他一直想不透,难道儿子还在寻找什么吗?

一个周末的晚上,家里的用人都回家了。父亲想到厨房里弄一点热咖啡,可是他却发现厨房里亮着灯,还传出轻微的响声。他有些紧张地走过去,却意外地见到了儿子正在厨房里摆弄着什么。

儿子动作熟练地将奶油、巧克力、香草精、新鲜鸡蛋分类化开,混合,又将雪白的面粉和苏打粉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烤箱。他的神情专注,仿佛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嗨,你在干什么?”父亲好奇地问,他从不知道儿子还会这么一手。儿子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说:“爸爸,明天是您的生日,我在给您做一块大的生日蛋糕。”

过了一会儿,儿子从烤箱里拿出烘焙好的蛋糕。棕色的糕体散发着巧克力香味,看上去松软可爱。儿子捧着蛋糕,恭恭敬敬地来到父亲的面前鞠了一躬,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那种期待的神情是父亲很久不曾见过的。儿子小时候,每当他想要得到父亲的东西时,总是抬起头用这种眼神看着父亲。可后来……

父亲的眼睛湿润了,他接过蛋糕,认真地问儿子:“这些年以来,你一直过得并不快乐,是不是?”儿子愣了一下,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说:“可我一直干得很出色。”

父亲没有说话,咬了一口蛋糕,细细地咀嚼着,很久才说:“我一直为自己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自豪,但是吃了你亲手做的蛋糕,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加重要。”接着,父亲带着儿子到书房。他从保险柜里拿出当年儿子考烹饪学院的成绩单,上面全部是“优”——可当年就是父亲用金钱买了几份假成绩单,瞒住了这件事情的真相。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主管”,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给他设计出一堆堆关于未来的宏伟蓝图,可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是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其实,只要父母用一种平等相处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给他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使他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最伟大的成功。

南怀瑾先生说,自己当主管不能“劝成”,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时做得到的。如果弄错的话,想改已经来不及了,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为人处世都需要慎重地考虑。

淡看成败得失,一切不贪求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人,真人有真智慧。南怀瑾先生讲道:庄子提及了三点,将人们带入一个真实的神话境界,将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十分清楚。什么叫真人?“不逆寡”,即顺其自然,一切不贪求,摆脱常人贪多的通病。“不雄成”,走出自大的机械心理,得道的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切的成功都是自然,看淡成败得失。“不谟士”,“谟”就是谋,打主意。所有人都是在打主意,想办法赚钱,想办法找门路,想办法学道,都在那里打主意,都是做生意的思想,都是自己欺骗自己。

依据南先生所说,这三点是人生心理状况最严重的地方,做到了真人,即摆脱了这三个问题。人会打主意,真人不打主意;人会觉得自己了不起,真人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人会贪多无德,不好的地方不住,钱少了不干,或者你看不起我,我就生气,真人则不会这样。

听听下面一个人与智者的对话,你会有更深的感悟。

一个人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智者说:“无损于人。”当他第二次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智者说:“无求于人。”当他第三次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智者说:“无愧于人。”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你三次的回答不一样?”智者回答:“你三次来问我时的情况不一样。第一次来时,你身上还有许多魔障,贪多逆寡,一不留神就会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所以你得先保证自己是一个好人,即使不能有益于人,至少也不要有损于人;第二次来的时候,你还不能自食其力,凡事经常求助于他人,一心为自己盘算,这不仅会制造他人的负担,也会给你造成心理压力,不当社会的包袱还不够,你还得想想,自己是不是社会的祸害;第三次来时,你已经丰衣足食,而且可以帮助别人了,但自大自得会使你对成败得失耿耿于怀,面对他人的急难,如果袖手旁观,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第三次我说最高境界是无愧于人。”

此人有些不满:“你回答的全是人生最低境界,可我问的是人生最高境界。”智者说:“没有最低境界哪有最高境界?为什么关心最高境界的人这样多,关心最低境界的人又是这样少?”智者的反问,让他哑口无言。

有位老人说,人生其实很简单,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聪明者为自己吃饭,愚昧者为别人吃饭;聪明者把吃饭当吃饭,愚昧者把吃饭当表演;聪明者吃饭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他能估计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又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吃几口就放下了,他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聪明者付账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结账时心惊肉跳,明明账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聪明者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动机,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者却思虑重重,既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还想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引来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他这里,却成为一种酷刑。

吃饭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光怪陆离的东西实在太多,谁也无法说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种模式算是成功,哪种模式算是失败,唯一能说明白的也许只有三点: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不要麻烦任何人为你代劳,也不要抢着为任何人代劳;第二,要多照顾自己的情绪,少顾忌他人的眼色,顾忌别人太多,把自己弄得像演员,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定太高的目标。就像吃饭,你有多大胃口、多少钱,就点多少菜,千万不要贪多求全。

人生的道理,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摆脱贪念,正视自我,不自欺欺人,不斤斤计较,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

心如止水,方可脱俗超凡

人之所以内心痛苦无比,是因为不堪忍受,最重要的是心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内心空灵,被影响的少了,烦恼也就渐渐消失,何来痛苦一说?佛家、道家都讲,人心如止水,可脱俗超凡。然而这种境界需要勤修苦练,并不易得。心静如水到底是何等境界,南先生借庄子的一番言论,来将这般境界展现给大众。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中讲:“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根据上面这段话,南先生在《庄子讲记》里便说,物理上常用的“水平”一词,便出自《庄子》的文中。“平者,水停之盛也。”水真正平了,停住了,就不流了,有一点倾斜就流了。所谓打坐修道,就是要做到心静水平。古人所说的定的境界即止水澄波,像水一样止住不流,清澈见底,但又非死水一潭。所以,水平不流,如止水澄波,能够做到昼夜都在止水澄波中,便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所在。

庄子在这里很明确地告诉世人修行的方法,即效法水平。止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想、喜怒哀乐一切皆空。修行不必强调是在佛法上还是在道法上,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课,如能做到心如止水,即便宁静被打破了,最后仍是归于平静,也就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你的内心。

有一个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因此得罪别人,而事后又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这暴躁的坏脾气改掉。后来,他决定好好修行,改变自己的脾气,于是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且特地找人在庙门口写上“百忍寺”三个大字。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每天都站在庙门口,一一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说明,都十分钦佩他的用心良苦,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一如往常地站在庙门口,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时,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香客因为不认识字,而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香客说:“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香客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的口气开始有些不耐烦:“上面写的是‘百忍寺’。”等到香客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人吗?跟你说上面写的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香客听了,笑着说:“你不过才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心若止水,静心凝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释然的极致。

“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不受外境界的影响,不管外境界怎样变化,生死存亡,穷达贫富,你的内心始终如止水一样平衡不流。虽然说,人们入世做事难免有喜怒哀乐,但只要内在修养心如止水,可无所畏惧。

所以,“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道德达到这个境界,才真正地成就了和平。“修”不是修道的修,而是指这条长路、这个希望、这个前途之意。内在有了这种道德修养,入世出世,不受万物的影响,都始终凝定在祥和的境界。当处于这种止定境界时,就可以“众止”,即停止外界的一切动相。

然而,心静如止水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南先生借《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来解释。本篇中写道:“回(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段话虽然出于《庄子》,但内文引用的确是孔子及其弟子颜回的对话来解释。这里还提出了“心斋”一词。颜回问孔子,什么是心斋?怎样才能到达心斋的境界?

孔子做了如下的回答:“听止于耳。”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所以叫他也听不见了,入定去了。“心止于符”,心里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待物者”即所谓跟外面物理世界还是相对有待的。虽然身心内外一片虚灵,还是跟外面物理世界相待的,内心空灵是第一步的修养。“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这才是内心真正的持斋。

南先生的这段解释的意思是:孔子告诉颜回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这样,凝寂虚无的心境才能应待宇宙万物,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作“心斋”。

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心斋”与庄子的“心如止水”完全是相通的。不仅如此,除了儒家、道家,连佛家,包括密宗、天台宗、华严宗,随便哪一样,都讲人的内心要不为外物所动。“入则鸣,不入则止”,接受的时候有所回应,没有接受的时候又归于平和。

人们身处繁华世界,遭遇居多,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住,便会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倘使静下心来思考,让内心如止水般平静,往往会有恍然大悟的时候,做事也会变得顺风顺水,心情也易于豁然开朗,对人会心展颜。

生活如同心灵的修炼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正是修身养性之道。

同类推荐
  • 创新得当论

    创新得当论

    作为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具有两重性:既可造福人类,亦可能对人类造成某些危害。准确预见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由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索创新之“得当”的应然尺度,研究有利于“创新得当”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安排,寻求培育创新主体之品格的有效途径,以抑制或减少“不当创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这个世界有时像个漩涡,稍不留意就被卷入其中。你看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听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家”一员。突然有一天有人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像被远射灯照射的迷途小鹿,一脸茫然与惶恐。你似乎什么都想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专注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相伴固然很好,但别让太多嘈杂迷失了自己;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一些窗户,独留一扇自在呼吸。专注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鹜且乐在其中。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该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透过《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 小农女的锦绣人生

    小农女的锦绣人生

    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政史地物化生,那是什么?就这样还穿成了农家小媳妇,身边还有个拖油瓶?家里各个奇葩,公婆皆为极品!嘿,斗极品什么的,她会。总之,这是个现代战斗机带着大力无穷的汉子,发家致富,顺便斗斗极品亲戚,走上巅峰人生的故事。
  • 二次元的青春恋爱

    二次元的青春恋爱

    李和树穿越了,从华夏穿越到了的霓虹,李和树作为一名宅男,当他与动漫里的二次元女主角相遇时,他有会做些什么呢?(第一次写小说,又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内容包含(俺妹)(春物)(路人女主)
  • 星际药师

    星际药师

    唐欣是联邦第一药师,死后穿越到平行世界,打算靠脑子里几百个药方发家致富奔小康。无意间救了高冷男神当护卫。男神表示,他不但打得过流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进得了卧房。
  •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秋夜月白

    深秋夜月白

    [生活不易,赋赋叹气]本人赋栖桐本桐本文全本免费各位看官老爷手下留情!女主陆盏,男主易铭焉,各位同学注意站队前期女主女扮男装,娱乐圈不苏!中期女主学霸,学院流不骚!后期,微玄幻不虐!只炫酷不无敌,毕竟……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哦?你说男主?那家伙不是亲的!一脚踹开!成长系男强女强,欢迎入坑重生一世,陆盏以为自己能和前世一刀两断结果,不给系统,不给主角光环就算了!你怎么能连记忆都不给全呢?那我一个杀手界的顶尖人物,皮破了那岂不是很尴尬?还有前世的那个狗东西!我都换个皮了,你怎么还来?我们是灵魂绑定了吗?等等!你以为简介就是全部了吗?不!脑洞风暴才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酱酱的美食日记

    酱酱的美食日记

    这一世,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随笔日记,随便写写吧
  • 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

    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

    《美食天下(第1辑):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讲述了不用再为减肥忍饥挨饿,《美食天下(第1辑):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为你提供有助于减脂瘦身的30种健康食物,让您轻松甩掉体内多余脂肪,在餐桌上实现减肥计划。其内容包括牛肉芹菜蛋汤、芹菜拌豆腐丝、绿豆芽拌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