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9500000004

第4章 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本来就是让人热爱的

南怀瑾先生认为要生活先要生存,就是先要“立”起来。他对生活与生存的论述,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而最基本的就是先要改变心态。想想看,这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理想。但是,很多人在追求这种生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陷入了一个可悲的圈子,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懦弱的抱怨上。换个角度想,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心态调整好了,才会跳出这个圈子,去享受这一切。生存的要义非得打通这一关节不可。

一位年逾七旬的诗人曾经谈起,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年轻貌美的异性朋友,她们都是些活泼、天真、可爱的姑娘。在他保留的相册中,有一张张青春无邪的笑脸,就像置身在大自然的鲜花绿草之中。“在逆境中,是她们告慰了我这个行将衰老和绝望的灵魂,”老诗人鹤发童颜,目光中闪着睿智的光芒,说,“我对她们的迷恋是一种圣徒对自然天性的崇拜,是对虚伪人生的逃避,是对衰老与死亡的抗拒。”

苦中作乐不是自找麻痹,不是消极退却。如果大家都不那么锋芒毕露、以牙还牙,多一些理解、尊重,世界也就不会被扭曲。诗人流沙河曾写过一句诗:我们将平分欢乐与忧愁,在眉宇间看出对方的心事……

“欢乐的贫困是件美事!”感谢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老先生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是可以既征服着困难,又生活得很快乐的。有人曾经问过一些饱受磨难的人是否总是感到痛苦和悲伤,有的人答道:“不是的,倒是很快乐,甚至今天我有时还因回忆它而感到快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从心理上战胜了磨难,他从磨难中得到了生活的启示,他为此而快乐。换句话说,生活本来就是让人热爱的。真正的精彩不属于懦弱者。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而不应由命运来摆布自己。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因病而仅剩下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思考和谈论死亡有多恐怖。以善于安慰垂死之人著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呢?”他刚对她这么说时,那妇人觉得非常不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真意。“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着想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过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得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对周遭世界无聊的恐惧里,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懦弱中消沉,却忘记了生命本来应该有的精彩。事实上,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面对困难勇敢地站起来。

另有一位朋友,因为幼年时患了一场大病,命虽保住了,下肢却瘫痪了。他的父亲是邮局干部,在他中学毕业后,设法在邮局给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着不动的工作,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都与常人无别。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三年。按说,一个重残的人,能有一份这样安稳有保障的工作,应该感到十分满足了。他的许多身体健康的同学,都还在为谋一份职业而四处奔波呢。但他却辞职了,因为他在人们的目光中,不仅看到了同情,更看到了怜悯还有不屑。他的自尊心在这种目光中一次次被刺伤,所以纵然是父亲的耳光和母亲的哭求都没能阻止他。

辞职后,他先是开了一间小书店,但不到半年便因城市改造、房屋拆迁而不得不关门。之后,他又与人合办了一家小印刷厂,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多,便因合伙人背信弃义而倒闭。他两次经商,都没成功,而且还债台高筑。这时他的父母和朋友们又来劝他说:“你一个残疾人,就别胡折腾了,多少好手好脚的人都碰得头破血流呢,何况你!”父亲劝他趁自己还在领导岗位上,让他还是老老实实回邮局上班算了。但他还是没有回头,而是又选择了开饭店。这次他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一年下来,小饭店竟盈利两万多元,于是他又开了两家连锁店。

十年之后,他的连锁饭店不但在他居住的城市生根开花,而且还不断在周边的大小城市一间间开张。他自然也就成了事业成功的老板,而且娶了漂亮能干的媳妇。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说了很多,但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同情自己。别人同情你不要紧,若自己同情自己,就会成为懦夫,而没有勇气去奋斗,一辈子只能在别人的同情中生活。

生活有时候会显出不公平的一面,使我们经历磨难,使我们遇见挫折。可是当我们想想这世间的美好,就会发现生活本来就是让人热爱的。那些磨难与挫折,不过是生活中一点或酸或辣的调味品而已。如果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地方,生活反而会变得一团糟。

当你遭受损失、挫折的时候,不要把焦点放在你无法挽回的部分,而要把焦点放在“生活里还有那些值得感谢”“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的部分。当自己的情绪呈现负面或消极状态的时候,要确保自己的意念完全投注在解决办法上,而非问题上;学着即使在与不幸共存的时刻,还能够积极向上,活在此刻。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酸甜苦辣,不一样的是人的心态。生活本来的面目就是如此,我们与其在埋怨中度过,不如转变态度,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是让人热爱的。埋怨只能证明无奈,生活不相信懦弱。人即使身处泥泞也要有个好心态,也要往远处的山上看,看那满山花开的美艳。

自立自强便是自度

一个想蹲下的人,别人是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的。若想做个真正的爷们,挺立世间,就要自立自强!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人生最美的光环不在于人的升起,而是坠下后还能再升起来。”人生风风雨雨,充满曲折,在坠下后能自立、自强,再升起来,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自立自强便是自度。南怀瑾说,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

天上下着大雨,一个信佛的人在屋檐下等待天晴,远远地看到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把我送回家吧!”

禅师也远远地回答:“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要我度。”

这人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道:“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走到他面前,说道:“我们都在雨中,我不被淋湿,因为有伞;你被淋湿,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对吧?”

这人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

禅师接着说:“所以,你要被度,不必找我,应该自己去找伞。”

说完,他便扔下这个人独自走了。

自立自强,是风雨里自己手中的伞。要想自度,就要自己准备一把伞。南怀瑾说:“个人做人,不自强,不自立,不从自己本身想办法,怨天怨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来为自己解决困难,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个人事、国家事、天下事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人,要想经风雨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自立。

一天,有一只小蜗牛委屈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蜗牛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令人讨厌的壳呢?”

妈妈慈祥地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来保护自己!”

小蜗牛又问:“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毛毛虫姐姐会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呀。”

小蜗牛又问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来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要靠自己。”

《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还是想实现宏图大志,都需要自立、自强。人生多苦,但只要活着,就无法逃避,因此不如坚强地面对,自立自强。就像蜗牛妈妈的回答一样,我们不能靠天,不能靠地,我们只能靠自己。也许腊梅并不喜欢严寒霜冻,也许青松并不喜欢悬崖峭壁,也许海燕并不喜欢狂风暴雨,但它们不甘心放弃,自己做自己的救星,自己为自己奏响了生命乐章。

没有谁能永远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走向成功的勇气;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自立、自强的决心。做自己的救星,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鹰击长空的壮景;相信荆棘过后,一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目光长远,拒绝牢骚和抱怨

南怀瑾先生建议年轻人不要埋怨,不要牢骚。他认为年轻人不要怕没有前途,你只要能站起来,就不要担心别的事情,迟早有一天你会看到你所想象的前途的。

毛泽东在给柳亚子的诗里说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确实是至理名言。可是我们好像都太容易发牢骚了,比如急急忙忙地赶车去上班,结果车慢慢吞吞不来,于是就破口大骂;好不容易等到车来了,又发现车上人太多根本挤不上去,于是一生气,又是一顿骂,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太浮躁了,我们认为车就应该为我们按时开来,座位就应该为我们留着。可是你以为你是谁?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啊!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托所。这是一组石造建筑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文献上说,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因此后世人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这其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民间格言,是古希腊人民的智慧结晶,后来才被附会到大人物或神灵身上去的。

尼采在《道德的世系》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认识你自己吗?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了可耻可悲的事情的不是大有人在吗?今天不是还有一部分人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能充分理解生活的幸福,经受一点点挫折和打击就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于在唉声叹气、无所作为之中把时光白白浪费掉了吗?

非洲大草原上有两种动物,一种是羚羊,一种是狮子。一只羚羊想,它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必须要奔跑,只有这样它才能摆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狮子每天也必须想,明天太阳一升起来,我就要奔跑,只有这样我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时间很紧迫,你没有时间发牢骚啊。假如羚羊不奔跑而是想:“我要是刺猬就好了,为什么我不是刺猬呢?那样我就不用怕狮子了;或者是埋怨草原上还有野马还有袋鼠,为什么狮子只是吃我们呢?”如果羚羊这么想,我们可以说它是羚羊里最有思想的,可是它也是第一个被狮子吃掉的。即使强大如狮子也不应该发牢骚。它不去奔跑追逐,却埋怨为什么羚羊是跑步好手,自己为什么不能像鹰一样飞,要是羚羊自己送上门就好了等等,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其实不管你再怎么想,你只要不奔跑,到最后就只能饿死。

孔子也告诫学生说不要发牢骚,只不过他说的是“不迁怒”。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乱发脾气,说白了就是不要发牢骚。孔子最推崇的弟子颜回能做到不迁怒,可惜早死了。而我们现在扪心自问怕是很难做到这点了,因为现在的人都太短视了。

毛泽东说“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要放长远点,才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而喜悲。人生天地之间,若想不被凡尘琐事所干扰,达到幸福而圆满的人生境界,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人生境界。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柴米油盐,只有蝇头小利,你又怎么能够把目光放长远,体会那种看起来遥远但实际很贴近的本真呢?

我们再来看看庄子和惠子的一则故事:

这天,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它虽然生长在道路旁,但是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它们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穿越,不承想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呢?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是啊,一个人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目光范围,就能比别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更多更精彩的美景。如果你觉得你现在在生活中没有什么路可走,那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眼界太窄了。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每天都为了生计而奔忙,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物欲迷住了眼睛。他们的眼里只有来往的车流、上司和周围人群的嘴脸、各式各样的楼层,有点时间休息时,也只是对着电视或者电脑。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周围的绿色植物、天空中不断游走的流云及夜晚灿烂的星光和月色,他们的心仅仅局限于都市中的那一个小小的片段。在这种狭窄空间生活久了,人怎么能不发牢骚呢?而发牢骚的人又那么让人讨厌,长此以往则将恶性循环。把目光放长远些,你就能在苍凉中看到繁华,在危急之时看见希望,在平凡之中看见伟大,在奔忙之中看见力量。这时你就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受,你的生命境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你在现实生活之中就会体验到一种解脱的大自由,而不是消沉于小事中,在牢骚中惶惶度日。

成功的人,我们没有见到谁满腹牢骚,他们往往都是目光长远、立足现实、努力改变、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假如你是那种愿意牢骚、愿意“贰过”的人,那请你从现在起改变一下吧。

人生如茶,需要慢慢积淀

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开篇,庄子以横空出世的笔法向我们讲述了鲲、鹏之变及大鹏南飞的故事,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胸怀。在讲述大鹏如何飞向南冥的过程,庄子这样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怀瑾先生在《庄子讲记》中对这段话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庄子讲大鹏鸟要飞到九万里高空,非要等到大风来了才行,如果风力不厚,它的两个翅膀就没有办法打开,飞不起来。风力越大,起飞就越容易,速度也就越快。这似乎暗示了一个人生的命题,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大鹏展翅的志向,还需有等待“好风凭借力”的耐心。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会是转瞬即得的,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那天的太阳光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溪吗?你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路并不是很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队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混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溪水被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还是另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条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条小溪看看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他决定不去了,于是就转身回来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还是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反而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清澈、纯净,泥沙早已不见了。

这个表象的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学会耐心等待,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也是如此,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相对成功来说,更多的则是挫折和失望。人只有学会坚持,学会等待,才有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人生需要等待,“欲速则不达”“财不入急门”等,讲的都是等待的道理。君不见,有人因不懂得等待,而使爱的花朵凋零;有人因不循“时令”,在看到鲜花盛开时才去栽种,最终却两手空空;有人因没有耐心等待而争权夺利,最终粉身碎骨,空留悲叹。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不会等待而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适得其反。人生因饱经风霜而更富有内涵,美酒也因岁月沉淀才历久弥香。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访高僧释圆。他一见了高僧便沮丧地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大师静静地听完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些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喝温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儿茶香都没有啊。”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缓缓飘出,望而生津。年轻人欲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中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沏茶的水温不够,就不可能沏出散发香味的茶水,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你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切不可心生浮躁。”

人生如茶,水温够了,时间够了,茶香自然会飘散出来。人生需要慢慢积淀,当时机成熟,风力充足,有了一定的能力才智,定能一飞冲天。所以说,人想要最终获得一个圆满、成功、幸福的人生,必须经过一个成功势能积累的过程。如果心浮气躁,最终只会陷于失败的深渊。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追之莫及不需悔

列子陪同一位“神通广大”的神巫来见壶子,岂料神巫转身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来对老师说:“看不见,丧失了,抓不回来了。”庄子用“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三个阶段来强调,其实讲述了一个人生道理。每一件事情,过去便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管怎么追,也永远抓不回来,这就是现实。南怀瑾先生在一段日常的描写中,抓住了生命中的本质。

有些事情是一朝过去便永远过去,再也无法重新再来一次的。有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或许已说了太多遍,但其寓意仍发人深省。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偶然之间,相遇,相逢,相知。从熟识的那天起,彼此心中就有种说不出的欣赏和默契,两人成了挚友知己。那时,他们还在读高中,接着就上大学,读研究生,参加工作。几年已经过去,友情没有因为时间和空间而慢慢变淡,反而越来越浓,然而,也仅此而已。之后,各自去恋爱,彼此都有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谈论起一个话题,如果有来世的话,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来世愿做男孩还是女孩?照例是争得没完没了,女孩子还是要做女孩,男孩子呢,还是要做男孩。最后,他解释说:“来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为,我要娶你。”随即淡淡一笑,有些无奈,有些忧愁。女孩子像被钉住似的待在那里,心里恍恍惚惚的——她从来不知道他是爱她的啊!知道了又能怎样?错过了已难回头,许多事都无法重来一次。

惋惜吗?既然心中有渴望,为何不努力去争取,今生的事又何必推到来世。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成功的回报。对于人生而言,尽早懂得生命中追之不及的东西,并在它从身边溜过时牢牢将其抓住,才能在生命结束之时安然离世。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准备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个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他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故事短小,却令人回味。六个字点透人生。生命总是有限的,想想人生中的追之不及,你是否心有所悟呢?

心中有菩萨,生活即菩萨

何谓自在?恐怕就是一种毫无阻碍的逍遥。在庄子看来,“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这种境界就是逍遥。其名为“撄宁”,是一种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能凭依的“无骨”境界。南怀瑾说这就是庄子的自在境界。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炎热的夏季,禅院的草地枯黄了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枯黄了很难看,”小和尚说,“等天凉了……”

师父挥挥手说:“随时!”小和尚摸摸头,不解。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早晨小和尚冲进禅房,喊道:“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自在的境界就是这种“随”的精神,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不患得患失。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慌乱、不忘形。随不是随便,是一种自在的把握。

南怀瑾先生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得道的人在这个世间已经把握到了万物的根本,就像婴儿拿到一个心爱的东西。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东西时好像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全力,而是把力气放到了若有若无间,安详宁静却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的境界了。做人也可以用这个道理,即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循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与他成为莫逆之交。拾得因知寒山贫困,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吃。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寒山点头称是。后来有人说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有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世界上哪里有真的菩萨呢?禅师说寒山、拾得就是,胤便千里迢迢赶去拜会二人。二人见到胤大笑说:“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南怀瑾先生解释此处说,二人称丰干才是弥陀的化身,可惜世人没有慧眼,看不清罢了。寒山、拾得说完这些话就隐身岩中,再看不见踪影。胤叫人把二人的事情作成诗词题在石壁间,到现在都留在那里。而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所缠缚,洒脱自在,俯仰大笑间一派自然,不慕虚名,实在叫人钦羡。其实二人是不是真的菩萨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菩萨,生活得就像菩萨,这种境界绝妙得很。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很厚的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实。只有驾驭了生活中的真理,目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了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自在、洒脱、游刃有余。生活闪现着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所以,有时候不需要对生活的种种形式计较太多,只需一点淡淡的随性。心中有菩萨,生活即菩萨,获得真正的自在与快乐也就不难了。

自在是一种独到的体验,只要乐趣真实常在,你就会发现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幸福,无论雅俗,都会活得有滋有味,也用不了太多的心思。比如说,你有大本事或小本事,朋友多,路子广,会有种种发迹的机会;你拥有爱情,拥有家庭,拥有多彩的故事,你总有一些盼望,会发现一些趣事,甚至某个消息、某个话题、某种现象都能让你兴奋。这兴奋可能很俗气,让人瞧不上眼,或为人不齿,但只要你是真的获得快乐的体验也就够了。即使遇上不称心的事,也不要固执地坚持,死守住那份痛苦,跟自己过不去。这样你便能从容应付,潇洒地走出困境。或许一时解不开也用不着烦躁,因为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眼前的所有不幸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沧海一粟,而你的幸福却是这些小波涛的汇集,最终掀起的是读懂生活的大浪。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该书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回答三大问题:其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什么?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原理。其二,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反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真实内涵。其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回应当代的现代性思潮?这凸显了全球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的时代特征。
  • 儒学小史

    儒学小史

    北大儒学研究院干春松教授,“制度儒学”的倡导者,精到绘出儒家精神演化的简明路线图。儒之为儒——王官、司徒、术士……儒家思想起源何处?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影响国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得以确立。两汉魏晋——儒学为适应现实日益全能化,与政治权力适当“交易”,进入扩大期。宋元明清——天道性命,内圣外王,儒学完成内在转向,朱子成为正统。现代与未来——大变局之下,激烈的批评与温情的辩护,儒学可否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资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热门推荐
  • 白门柳(全集)

    白门柳(全集)

    本书是当代经典长篇历史小说,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广东省第二、四、六届鲁迅文艺奖。它避开了当代历史小说通常以农民起义、帝王将相等题材为线索的窠臼,突破了大多数历史小说注重人物历史功绩的史传叙事模式,而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破壳而生的过程,以小说的形式演绎思想史。作品集中展现了明清更替之际传统士子在身处传统文化遭到异质文化冲击的危机中的痛苦和裂变,演绎了一代文人的心灵变迁史。与同时代的历史小说相比,它突破了政治反思的视界,而向文化反思渐进,强化了历史叙述中的文化意识,在创作方面和文学史层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书由著名文艺评论家谭运长先生点评。
  • 喜欢

    喜欢

    我曾经以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然而这么多年后,我才发现,关于爱情这件事,我一直无能为力。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所有自第一眼看见你起伴随的爱恨嗔痴,就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如您所愿,我是真的长大了。所以,我不需要你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 火与灰

    火与灰

    其实往年的十二月并没有现在这么冷,这个时节,S城的行人变得稀少珍贵起来,尽管是在商业繁荣的十字街,也只是偶尔才能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顾客慢慢走到屋檐底下,拍打着肩上的积雪。而此时,十字街71号的门前却站着一位衣着单薄的女人,咬着黑紫色的嘴唇,颤抖着向门内张望着。“请问,这里是侦探社么?”听到有人说话时,邹与弦正在看报纸上的本地新闻:“不是。”回答的声音没有什么好气,这也难怪,因为每天早上的读报时间,是邹与弦最享受的时刻,很不愿被打扰。
  • 四大名捕会京师3:毒手

    四大名捕会京师3:毒手

    沧州“铁血大牢”,首要重犯楚相玉越狱而出。“绝灭王”深孚绿林众望,曾经三刺皇帝,意图进军皇城,坐上龙椅。名捕铁手,受诸葛先生嘱托,务必擒拿逃犯,以安天下。“九现神龙”戚少商奉楚相玉为主公,率连云寨兄弟,一心挡住追兵。就算突破这道防线,迎面就是终极决战……将军的兄弟,为何痛下杀手?统领的怨恨,怎样痛彻心扉?一场胜利,为什么让人痛心疾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要不要那么粉萌

    你要不要那么粉萌

    强大的少女遇上冰冷的男神,这怎么还多出了一个姐控?【本文纯属脑洞,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里庄河,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 PARADISE LOST

    PARADISE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府嫡女:狂傲世子妃

    相府嫡女:狂傲世子妃

    她,文武双全,却因庶姐庶娘散播谣言,世人皆被蒙了心。一场宮宴遇上他,她放下一切追求。家族锋芒毕露,皇帝直接打压。她一家上下皆被她亲自斩杀,她被逼至跳崖。一朝重生,爱上他的真相,重生的原因,毫无交际的世子,如玉的皇家人。这辈子,皇家注定要被她斗下去。这不是当时傻愣的她,而是重来一世惊才绝艳的她。前世有债,今世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