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8800000004

第4章 译序(4)

在年轻一代的人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公爵和皮埃尔·别祖霍夫伯爵。这两个人就外表、经历、性格、气质和对生活的看法来说,都有很大的不同。安德烈公爵身材不高,面貌英俊,表情严肃冷淡,有头脑,博学多识,有精神需求,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感到厌倦,在这一点上似乎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有些相似。他有功名心,曾一心想建功立业。幻想遭到破灭后陷入过失望和厌世。后来重新振作起来,参加了斯佩兰斯基的改革。一八一二年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在波罗金诺会战中受重伤,不久死去。皮埃尔是老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巴黎受的教育,他高大肥胖,经常带着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情。他为人正直、善良,喜欢进行思考,可是意志薄弱,缺乏办事能力。他不满足于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可是又经不起它的诱惑。他不断地探索着生活的真谛,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曾在慈善事业中,在共济会中,在上流社会的消遣中,在酒杯中,在自我牺牲的英雄业绩和爱情中寻求安宁和内心的和谐,结果都是失望。卫国战争中,他亲临波罗金诺战场,与普通士兵有了接触,产生了做一个士兵的愿望。在敌人占领后的莫斯科为卫护一个亚美尼亚女人而被捕后,历经磨难,最后被游击队救出。在《尾声》里皮埃尔和娜塔莎结了婚,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但是他看到社会政治情况很糟,觉得有义务尽自己的力量阻止局势这样发展下去,于是参加早期十二月党人的活动。尽管安德烈公爵和皮埃尔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不愿遵循现行的生活准则,有精神和道德上的追求,都有接近和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根据小说《尾声》中所写,皮埃尔可能成为十二月党人,安德烈公爵如果不死,也可能像他一样。这可由这样的一段话来证明。安德烈公爵的儿子尼科连卡问皮埃尔:“要是爸爸在世,他会同意您的看法吗?”皮埃尔回答说:“我想他会同意的。”而尼科连卡表示一定要做出连他的父亲也满意的事,这说明他将继承父志,也许五年后会成为一个年轻的十二月党人。根据鲁萨诺夫回忆,他曾问托尔斯泰,尼科连卡是否会在十二月党人时代出现,托尔斯泰表示肯定。[21]

在安德烈公爵和皮埃尔希望脱离上流社会的环境和改变自己生活时,鲍里斯·德鲁别茨科依和贝格却一心一意地想挤到那个社会中去。鲍里斯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他的生活目的就是安排好自己,争取好的前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便去接近和迎合那些地位比他高而可能会对他有用的人。为了得到陪嫁,向他并不爱的朱丽求婚。著名批评家皮萨列夫把他称为“上流社会的莫尔恰林”。[22]利夫兰的无名小贵族的儿子贝格具有德国人的精明,服役时斤斤计较职位的高低和饷银的多少。他追求的目标是“一切完全和别人那里一样”,他说的“别人”指的就是当时的达官贵人。关于他家举行晚会的描写令人发噱,而他在莫斯科即将放弃的兵荒马乱之际买便宜货,请求伯爵派人替他运送的做法使人厌恶。这里要顺便提一下瓦西里·库拉金公爵的两个宝贝儿子:冥顽不灵、几乎达到白痴程度的伊波利特和卑劣胆小、腐化堕落的阿纳托利,他们完全是社会的寄生虫。

尼古拉·罗斯托夫与上述两类人都不一样。一方面,他正直侠义,珍惜名誉,热情而爱冲动,另一方面他思想简单,目光短浅,不善于思考,“凡是没有被所有人认可的事,他怎么也不会同意”。像他这样的人最后只能成为旧的生活秩序和旧传统的维护者。在小说《尾声》里他在听皮埃尔讲秘密组织的活动时激动地说:“如果你成立秘密团体反对政府,不管这政府怎么样,我知道我的天职是服从这个政府。如果现在阿拉克切耶夫要我率领一个骑兵连弹压你们——我一秒钟也不会犹豫,立即去执行命令。”他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为了让儿女们不去要饭,整顿好了家业,博得了“好东家”的名声。可见,他走的是一般贵族的老路。在整个贵族阶级正在走向腐朽没落时,这种重振家业的描写也许只是作者的一种希望而已。

小说中居于年轻的女主人公的一端的是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在另一端的是埃莱娜·库拉金娜。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性格也截然不同。娜塔莎天真烂漫,自然率直,感情外露,容易冲动。父亲说她是“急性子”,阿赫罗西莫娃称她“哥萨克”,而杰尼索夫又叫她“女魔法师”。在她的爱情生活中出现的波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她的这种性格的表现。如上所说,她在思想感情上是与平民百姓相通的,有俄罗斯人的民族感情。在小说的《尾声》中娜塔莎变成一个只顾生儿育女和照顾丈夫的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有的论者认为作者这样写反映了他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怀疑态度,违背了女主人公性格发展的逻辑。其实娜塔莎的这种变化并不奇怪,这是符合她的性格和有生活依据的。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可能再次发生变化。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如果皮埃尔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那么娜塔莎有可能像历史上的某些十二月党人的家属一样,抛弃家庭,跟随丈夫去西伯利亚。

玛丽亚公爵小姐与娜塔莎相反,性格内向,思想感情隐而不露,有时只能从她的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里窥见她内心的秘密。她信仰上帝,对一般穷人有特殊的仁爱之情。她默默地忍受着家庭生活环境的折磨,表现出了很强的道德责任感以及体谅别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她有丰富的内心生活,有得到爱情和享受生活乐趣的热切愿望,但是常常克制着自己。她在碰到罗斯托夫后,才逐步把自己的丰富精神世界在他面前展现出来,使得观察能力不强的罗斯托夫,也对她的特殊的、精神的美感到惊讶。

埃莱娜徒有漂亮的外貌,但是空虚,愚蠢,放荡。皮埃尔曾对她说:“只要您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道德败坏和罪恶的行为。”这句话非常概括地说明了埃莱娜的为人。在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与埃莱娜之间还有像小公爵夫人、薇拉·罗斯托娃、朱丽·卡拉金娜这样一些人。她们既无高尚的志趣,也无深刻的思想,更无精神上的追求,习惯于上流社会的那种空虚无聊的生活。

上面提到过,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下层人物的形象。首先这里要指出的是,托尔斯泰塑造两个下级军官的生动形象,一个是季莫欣,另一个是图申。他们两人都貌不惊人,外表似乎不招人喜欢,在上司面前羞怯腼腆,可是作战勇敢,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次,小说塑造了一些农民的形象,例如罗斯托夫伯爵家的那个并不惟命是从而且感到自己比老爷们强的驯犬师达尼洛、老鲍尔康斯基公爵的仆人吉洪、杰尼索夫的仆人拉夫鲁什卡、游击队员吉洪·谢尔巴特等,其中吉洪·谢尔巴特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他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机智和勇敢的化身。小说还写了一个名叫普拉东·卡拉塔耶夫的农民,他的特点是逆来顺受,宽恕一切,相信事物发展的进程都是预先安排好的。这个人物反映了俄国宗法制农民的某些特点,与吉洪·谢尔巴特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卡拉塔耶夫身上可以看到作者后来的那种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的萌芽。但是总的说来,小说中行动积极的农民形象占有多数。在《战争与和平》最初的构思中并没有卡拉塔耶夫这个人物,后来作者把他加进去并在他身上花了相当多的笔墨,让他给正处于紧张的精神探索中的皮埃尔以启示,想必是有深刻用意的。这个形象的塑造表明作者的世界观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预示着他后来将站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在《战争与和平》的由几百个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构成的形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历史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和虚构人物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别祖霍夫、尼古拉·罗斯托夫、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这些人物贯穿于整个叙事的始终,承担着作品的思想重荷,支撑着各条情节线索。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周围的其他人物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他们为主角演出了一幕幕悲剧、喜剧和悲喜剧,他们和他们周围的其他人物的活动编织成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历史画面。他们是这部史诗性作品的主要主人公。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为了真实地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历史人物,传达出那个特定的时代的“气味和声音”,托尔斯泰在创作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亲自动手和发动亲戚朋友收集材料,查阅档案,与有关事件的参加者和目击者交谈,进行实地考察。他曾在《关于〈战争与和平〉一书的几句话》一文里说过:“在我的小说里,在历史人物说话和行动的地方,我都没有进行虚构,而利用了各种材料,我在写作时积累了一大批书籍,我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列举这些书的书名,但是我随时可以援引这些书里的话。”这段话绝非虚夸。在他的藏书中,有关的书刊就有七十四种,此外还有一些书刊他使用过而没有保存下来。在这些书刊中,有一类是史书,其中包括军事史家米哈依洛夫斯基-丹尼列夫斯基描述一八〇五年到一八一二年的历次战争和一八一四年远征法国的史书、波格丹诺维奇的《根据可靠史料奉旨撰写的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史》、梯也尔的《执政府和帝国时代的历史》和《帝国的历史》以及达维多夫、叶尔莫洛夫、格林卡、希什科夫、日哈列夫、梅斯特尔、拉普、拉斯卡斯等人的笔记和回忆录等等。托尔斯泰对官方文献和钦定史书抱怀疑态度,认为其中有“不可避免的谎言”,因此非常看重事件的参加者和目击者的笔记和回忆录。

托尔斯泰根据所掌握的史料,把大量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写进了小说。它强调在对待历史事实上艺术家的做法应与历史学家有所区别。他曾在一八五三年的日记中说过:“每一个历史事实都必须从人的角度进行解释,避免历史的陈词滥调。”[23]也就是说,他认为艺术家应从表现人的目的出发对历史事实进行审美的掌握,然后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把这些事实表现出来。在他笔下的各种历史事件一方面有史料作为依据,叙事上具有编年史的精确性,另一方面他又在深切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对史料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因此描绘出来的画面既真实可信,又鲜明生动,同时揭示出了事件的某些本质方面。例如,小说在写奥斯特利茨战役和波罗金诺会战时,主要事实、战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双方军队的数量、参战部队的番号、指挥官的姓名、作战部署和总司令的命令等等,均取自史书的记载和其他材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作者经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对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特看法和评价,并根据这种看法和评价运用艺术手段进行了描述。这就从历史的真实提高到了艺术的真实。我们可以从两次战役的艺术描写中体察到它们之间的某种本质上的区别。对其他重大事件(例如俄法两国皇帝的蒂尔西特会晤、斯佩兰斯基的改革、斯摩棱斯克的失守、莫斯科的大火、游击战争等)的描写也都参照了各种史料,或者有各种史料作为佐证,因而也都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同时这又是作者所创造的艺术真实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少年卫斯理(卫斯理珍藏版)

    少年卫斯理(卫斯理珍藏版)

    一张写有英文字Katsutoxin的纸条,勾起卫斯理遥远的回忆──那年,仍是初中生的他,尝到了初吻的滋味。当然,跟卫斯理有关的事情,永远都不会这麽简单。这个难忘的初吻,竟然间接揭发出卫斯理的师父,王天兵,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年纪轻轻的卫斯理,在追查事件真相的过程中,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旺盛的好奇心,所谓三岁定八十,长大后的他经常被捲入奇怪莫名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医学院

    医学院

    主人公杜斌是东州医学院的一名老师,当自己的父亲杜汶泽因精神错乱,把医学院的一名女生从教学楼上推下去而导致其死亡的那一刻,他便开始被迫在噩梦与现实中茫然的游走。而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诡异,令他在很多时候分辨不清究竟什么时候是梦幻,什么时候又是现实。当迷雾渐渐退去,熹微的晨光开始从东方的天际洒向大地的时候,那些隐藏在阴暗中的罪恶,便再也无处藏身了。
  • 陆桥谋杀案

    陆桥谋杀案

    故事开始,四位侦探便一起亮相(四大名捕——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他们都是推理爱好者,都是福尔摩斯的信徒——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都是福尔摩斯为无能之辈!在这四个绅士看来,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如果有一具尸体出现在面前,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得比福尔摩斯更出色。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天,一具尸体从高尔夫球场边的铁路桥上跌落,四位福尔摩斯争先恐后地赶到了现场……
  • 手枪失踪的故事

    手枪失踪的故事

    手枪丢失东城派出所所长许奎一觉醒来,“喀嘣”伸了个懒腰。这场午觉睡得很不舒服,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盒受了潮的军用压缩饼干,密封在薄膜袋子里,他拼命挤呀挤呀,但怎么也出不来。他的胸部憋闷得像要炸裂开来。现在,他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右手本能地摸摸屁股,不由一个激灵——手枪不见了!那是一支7.62毫米口径七七式手枪,钢印编号83725。十多年来,许奎除正常休息脱衣上床睡觉之外,其余时间一直与它形影不离。眼前,腰带上惟剩一只崩开了扣子的棕色牛皮枪套,恰如一只被人掏空了内脏的河蚌。他的心仿佛被什么锋锐的爪子一把掏空了。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是战神位

    我真不是战神位

    主持人:“第一次参加大赛就拿到冠军,请问你有什么感受吗?”赵小天:“感受很深,队友很强,我跟着躺就行了。”主持人:“可是你队友他们都说你才是队内真正的战神?”赵小天:“谁说的?你让他站出来?不是的…你们要相信我,我真不是战神位!”正经的绝地求生文,无系统、非重生,纯电竞小说,你值得收藏。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生梦,浮尘空

    浮生梦,浮尘空

    我叫白笙,原本只是一个不信神佛的普通人,可这里的人说我是三界中唯一一个渡七世天劫的神仙。因天劫反噬忘却了前尘往事,带着最后一世的记忆重新活了一次。命运扭转,缘起缘灭,以为是命运在作弄,最后发现自己才是一切的起源。
  • 大佬娇妻惹不起

    大佬娇妻惹不起

    【她来自深渊,他下自九天,加在一起,便是整个人间。】初遇,半空中突然砸下个女人,好巧不巧,这个女人还摔在了他脚边。司靳野动作比意识更迅猛地把枪口准确无误地扣在了女人额上…不过,这个女人蓦然单膝跪地朝他比爱心是什么意思?表白?身材么,凹凸有致;长相么,祸国殃民;智商么……胸?大?无?脑?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司靳野决定把这个小祸害打包带回家,余生就是,宠得她腿软,纵得她——不知天高地厚、作天作地、好好做人!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最珍贵

    你最珍贵

    繁华迷离的都市,无处归依的灵魂。当世界向几个妙龄女孩展示极具诱惑的一面时,到底是坚守自己的初心?还是被欲望裹挟前行?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一段尘封的爱恨情仇。豪门纨绔,落魄孤女,温婉千金……命运如棋局,每个人都想与之抗争,得到自己渴望的自由。但如果真能挣脱一切的恩怨束缚,代价却是割裂过去斩断情义。那么自由,与爱和温暖,谁更珍贵?万物美好,你最珍贵。
  • 物种:越来越多的物种

    物种:越来越多的物种

    在东部非洲肯尼亚的东部,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水果,果实呈扁圆形。奇特的是果子前面是银白色,后面是赤黄色。果实上有些突出的果疤,巧似人脸上的眼、鼻、眉,而且分布的也如人的五官一样匀称。因此整个果实看起来仿佛是一张小孩的脸。人们称它为“人面果”。人面果是一种叫“婆其格利德树”的果实。这种树每年3月开花,5月结出拳头大的果实。每当收获季节,那压满枝头的累累果实犹如枝叶扶疏间的一张张小脸,特别惹人喜爱。
  • 帝姬风华:第一小仙女

    帝姬风华:第一小仙女

    【宠文一对一】有些人只是一眼,便注定了永生。山海浮世中有一则传言,每隔千年在山海浮世的某处,会有一轮青月浮现,月光所及之处会开遍莹月花。莹月花是十三天的仙草,那是天神对世人的恩泽。月中有琼楼玉宇,一人在树下抚琴,所见之人手捧莹月花跪地膜拜,便会得到神的恩赐。隐约有仙音传来,那是高贵的神明在思念故人。这则传言已流传了百万年……
  •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华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同时,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本书为众多年轻人提供经验和蓝本,也为读者注入人生腾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