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400000130

第130章 付出了应该付出的,收获了不该收获的

———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背后的“新闻”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出人意料的是,这篇通讯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受到许多读者的密切关注和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的热情赞扬,而且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有关部门还多次让我介绍采写经过。一时间,“马铃薯博士”,在宁夏成为机关干部、科技和新闻工作者热议的话题。“马铃薯博士”也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

回顾采写经过,我有六个“没想到”:没想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会点名让我采访、自治区党委督察室为此还专门发了督办文件,因为此前我跟陈建国书记接触并不多,而中央驻宁夏新闻单位和本地新闻单位有名的“笔杆子”不在少数,这个题材谁都可以写,陈书记偏偏选中了我;没想到,陈书记过去在百忙中竟看过我不少作品,并且称赞我的一些文章和报道都很有深度;没想到,通讯发表后陈书记又作出批示,不但号召宁夏科技战线广大知识分子向“马铃薯博士”学习,而且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宁夏新闻工作者向我学习;没想到,这篇通讯会惊动光明日报社许多领导和部门,报纸会在头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和照片,隆重推出;没想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等部门那么重视,专门为此多次开会,分别组织了科技界、新闻界座谈会;没想到,当地媒体会对座谈会和我本人进行了如此密集、充分的报道。

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次“意外”的采访。因为此前我对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等人毫无了解,更不要说有采访他们的想法了。不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研究课题,对我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因此,所有采访都是从零开始。

我是先听到宣传部领导的口头通知、后看到陈书记的批示的。在没有看到批示之前,我就迅速投入采访了。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完全领会宣传“马铃薯博士”屈冬玉的深意,但我深知,陈书记是不会随意作出这样的批示的,这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任务,我必须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完成好。

我首先到自治区农牧厅进行了采访。自治区农牧厅领导、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和与“马铃薯博士”有过密切接触的科技人员,不但向我介绍了许多情况,而且提供了不少文字材料。采访中,我多方询问,希望获取更多的有用素材。按说,凭着这些文字材料和口头介绍,我就可以写稿,而且写上几千字也不成问题。但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吗?能打动人吗?按我一贯的作风,我是不会拿出自己都看不过眼的东西去应付差事的!我确信:如果不和他们本人见面、不作更深入的采访,这篇东西是写不好的。为此,我决定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再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采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陈书记的批示是让我宣传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一人(因为他是在屈冬玉的来信上作出的批示),但我在采访中得知:常来宁夏的还有金黎平、谢开云两位博士,许多具体工作是这两位博士做的,如果只写一个人是不全面的。为此,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和我的想法向宣传部领导作了汇报。在征得领导同意后,我决定把三个人放在一起来写。

不料,当联系采访事宜时,屈冬玉出于种种考虑竟拒绝了我的采访。在我的一再坚持之下,他才勉强答应了,但表现得并不热心。当我告诉他我到京的住处时,他明确告诉我:“我是不会到你那里去的!”我不计较他的冷漠态度,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我仍然平静地说:“那我就到中国农科院去找你!”为了抢时间,我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就动身了,等我采访回来已是晚上7点钟了,还饿着肚子呢。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屈冬玉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我采访到了我想采访的东西。

屈冬玉告诉我,他此前曾谢绝了另外三家中央主要媒体记者的采访。他甚至扣下了一篇写好的长篇通讯。他半开玩笑地说,没想到,竟碰到我这样一个不好对付的记者。采访结束后,他一直把我送到农科院外的马路上,还说以后请我喝茶。我说,喝茶倒不必了。

有了这些采访,材料该够了吧?我觉得还不够全面。陈书记在批示中也明确要求我到屈冬玉工作的山区去采访一下。因此,回到银川后,我又去了一趟固原,采访了固原市农科所所长等人,又有新收获。至此,我才感觉可以动笔了。

就在我写完初稿时,想起屈冬玉说过的话:原宁夏农牧厅副厅长、现已调任宁夏粮食局局长的刘卉,曾与他们接触较多,可以找她了解一些情况。为了少些遗憾,我又与刘卉联系。不料,刘卉出差在外,但她一回来就主动与我联系。在她的办公室里,我不但看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而且又了解到一些感人的细节,这些内容都被我补充到写好的初稿里。

“十一”长假,当别人尽情娱乐或外出旅游时,我完成了这篇6000多字长篇通讯的初稿。《光明日报》领导对这篇通讯十分重视。总编辑苟天林同志、编委李春林同志作出明确批示。天林同志批示:“这是建国同志和自治区党委对本报、对电一同志的信任和关怀。宣传好屈冬玉等同志的事迹很有意义。”编委李春林同志在批示中不但要求评论部配发评论,而且要求总编室在一版突出安排。记者部主任宋言荣同志不仅亲自编辑、修改了这篇通讯,而且多方运筹。报社评论部按要求提前配好了评论后,报社有关负责人经过反复研究,又决定为此开辟一个新专栏:“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并把我的这篇通讯列为首篇。总编辑苟天林同志再次作出批示,对通讯、评论和策划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光明日报》的一个固定栏目,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已连续刊发了20多篇稿件。其中多数在头版突出位置推出,有的同样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在想,为什么报社领导与自治区党委领导不谋而合?为什么他们都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如此重视?至此,我对这种宣传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新农村建设不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知识分子不仅可以、也完全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成了我通讯的主题。

最终,《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和照片,推出了这组报道。应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一段时间,中央主要领导的活动和国内外大事很多,但编辑部还是挤出头条位置来刊登它。这组稿件登出的第二天,报纸的宣传重点就转到文代会、作代会上去了。就是刊发的当天,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也很多,版面也异常紧张,但报社还是为它腾出了充足的版面。此举立即引起关注,报社内外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金黎平在看了送审稿后给我发来电子邮件:“你写得太好了,把我们写得太好了。我自己都被感动了。”屈冬玉也打来电话,对这组报道表示赞赏。他不但仔细地看了通讯,而且仔细看了《光明日报》的评论,称赞评论写得好。中宣部第615期“新闻阅评”称赞这篇通讯“为‘马铃薯博士’喝彩,令人鼓舞”,还称赞这篇通讯“文字生动,事例典型,把精彩画面呈现给读者,唱响了一曲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喝彩的劳动者之歌。”

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都算是“意外”的收获了,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看了陈建国书记关于要组织科技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马铃薯博士”事迹和学习相关评论的批示后,我进一步明白:自治区领导是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的。他决定宣传“马铃薯博士”这样的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具有引导、示范意义,这在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2008年5月,屈冬玉出任自治区主席助理,2011年被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自治区副主席———作者注)

1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就此召开“新闻报道与社会责任感”座谈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在会上先介绍了采写经过。《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新消息报》《银川晚报》、宁夏新闻网、《华兴时报》等新闻单位负责人围绕我的这篇通讯和我此前的工作发了言。许多发言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最后,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东东(现已调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讲话,对我有许多溢美之词。李东东还让我转达宁夏党委和她本人对光明日报社、对天林总编辑的谢意。会后,宁夏各媒体都在突出版面、突出位置对此次座谈会和我本人进行了报道。其中,宁夏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以“小省区写出的大记者”为题、时长达4分钟的节目,《银川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配发照片刊发长篇通讯《高级“草根记者”的责任感》,《宁夏广播电视报》推出“封面人物”,刊登了我的大幅照片并配发文字说明。宁夏新闻网还就此组织采编人员进行了演讲比赛。

12月6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联合召开座谈会,向三位“马铃薯博士学习”。座谈会让我介绍了采访经过,宁夏科技界多位专家发言,宁夏科技厅厅长刘桓对“马铃薯博士”的精神进行了提炼、概括。许多专家在发言中对《光明日报》刊发这篇报道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几天后,宁夏农科院等单位也召开了同样主题的座谈会。

宁夏许多新闻单位负责人都请我去讲一讲(美其名曰“传经送宝”),介绍“工作经验”,都被我回绝了。我一再说明:自己实在没什么“经”可传、没什么“宝”可送。说实话,我对那些溢美之词都是诚惶诚恐、受之有愧的。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只是比较投入、比较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一个采访任务而已,实在算不了什么。

(原载《今传媒》2007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

    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

    《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收录了萧红作品中的一些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和小说。有的作品是对充满叛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是对成年所经历的饥饿与困顿生活的描写,还有一些是悼念鲁迅先生和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全书情节生动而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语言简劲、犀利而又不失幽默与诙谐。
  •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 刘荒田散文精选

    刘荒田散文精选

    《刘荒田散文精选》收录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近年来的散文新作,篇幅长短不一,内容风格各异。作品折射出不同人文资源在异国土地上的碰撞与交融。用一代新移民的眼睛,观察社会众生相,表现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用跨文化视野对原汁原味的原乡气质重新咀嚼,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深度扫瞄,重新审视往日的精神生态。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囊括了朱自清先生最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等,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全面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热门推荐
  • 仙道长途

    仙道长途

    牧隽一直觉得,自己是低调励志修真女主世界里打酱油的路人甲,所以她努力,再努力拖着酱油瓶远远的滚出了女主的世界。若干年后,她在另一方世界遇到了一个美人儿聊起这段辛酸史,美人儿淡淡说:我知道这个人,将来会被XX杀掉。牧隽大惊,忙问可是会预言?美人儿抓抓脑袋尴尬的说:重生的!牧隽大悟:原来我们都是别人世界里打酱油的.……………………………………………………………………交流群QQ:549860181
  • 第五人格红玫瑰

    第五人格红玫瑰

    当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真正在乎起一个人的时候若触碰了他的底线便是死诡异,恐惧这才是这场游戏本该有的样子生,或是死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日记烧毁后的伤痕阴森破旧的大院向我们诉说着斑驳的人性身上仅存的余温顷刻间变得寒冷末日里,谁会给予我那一抹光?小姐,玫瑰优雅,是因为佩戴它的是你。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 黄河异事录

    黄河异事录

    传说,黄河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职业——黄河捞尸人。他们繁衍上千年,经历了无数奇诡往事,也掌握着黄河最大的秘密。我自小随身为捞尸人的爷爷在黄河上干着捞尸的营生,耳闻目睹了各种诡异的现象。一次,爷爷从黄河里捞出一具藏在巨型龟壳里的棺材,由此引出一桩桩离奇事件。我、爷爷、叶教授、古枚笛四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浩荡不息的黄河中寻找着上古的秘密。阴兵渡河、幽灵船、鱼骨神庙;龟型巨棺、死亡灵蛊、巨型石碑出世,真相尚未水落,谜团蜂拥而至,我们一行四人更落入一个步步为局的阴谋之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是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 斗罗大陆之最强二哥

    斗罗大陆之最强二哥

    穿越到一个被遗弃婴儿他就是唐二穿越万界来对抗终极恐惧,首先第一站就是斗罗大陆,事后则是超神学院,最后其他宇宙看心情或者根据读者大大们的建议进行加入新的宇宙或者说是新的世界来获取力量。(这是作者的长期小说虽然更新慢了一点但尽量将最精彩的留给大家,每一章节都是作者写了很多个版本后所筛选出来的,有些时候会脱离原著剧情请见谅,谢谢)新书超神学院之不灭亡魂每周二四六更新一章,尽量达到每章两千字左右。
  • 对一起纵火案的跟踪调查

    对一起纵火案的跟踪调查

    2002年3月15日凌晨,爱民县东湾乡北沟村一组村民郭同家发生火灾,大火从他家西屋烧起,烧毁房屋两间,烧死两人,烧伤两人。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后,被起来的村民扑灭。烧伤的两人是户主郭同夫妇,其中郭同的的伤势非常严重,头脸、胸背、四肢几乎没有完好的肌肤,老伴张芳玲受伤较轻,两人在天亮后同时被送到爱民县医院救治。烧死的人一个是他们的小女儿麦麦。另一个被怀疑是麦麦的未婚夫刘帅兵。
  • 八零婚姻有点甜

    八零婚姻有点甜

    江素媛上辈子勤勤恳恳的挣钱,人到中年却被戴了绿帽子,婆婆非但不帮她,还把错误归咎给她,要她净身出户,她拼死挣扎却意外身亡。重新活过来她从一开始就做出了不同的选项,遇到他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她知道女人也可以不必要强。 (前面稍微有一两个极品,后面主线就是发家致富撩小哥哥~)
  • 德安守御录上

    德安守御录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来听你的演唱会

    我来听你的演唱会

    陈识是个善良的男孩儿。在我失恋的时候他把我捡回家,后来我们在被窝里滚到天亮,他用身体把我团住,我眯着眼睛装睡。我们爱了一阵子,后来在火车上分手,他扔了车票下车,我一个人从广州哭到了北京。再见面,他搂着新的姑娘,我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恶心。20岁那年,我最大的愿望是和陈识在一起。20岁那年,陈识最大的愿望是在工体开演唱会。
  • 一寸梦光阴

    一寸梦光阴

    一寸光阴,幻化成三寸日光,落在掌心,如同从指缝间散落的好似细砂般的爱恋,柔软、缱绻。有些缘分是命中注定,有些爱情是情深缘浅。我和你,会是当年初见时的那一寸光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