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400000150

第150章 就恋手中这支笔

转眼之间,我成为《光明日报》记者已经有19个年头了。这19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从20多岁到近50岁,从“小庄”到“老庄”,我的这段人生与《光明日报》深深结了缘。

早在中学时期,我就萌生了当一名记者的理想。那时,我是学校校报编辑,定期编写稿件、出板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向外面投稿。在农场工作后,我成为一名通讯员,笔不离手,写了许多东西。在一所师范学校当教师时,我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不少作品,其中包括在《光明日报》“读者论苑”专栏发表的《久放而不灵的“信号”》。1984年年底,《光明日报》在宁夏公开招考一名记者,有百余人报名应考。一篇“假如我是一名记者”的作文为我赢得了高分。最终,我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而被报社选中。从此,我从“业余作者”变成了专职记者,我的人生也掀开崭新的一页,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在这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为了用好手中这支笔、不辱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硬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取得了不落后的工作成绩。现已发表2000多篇稿件,其中百余篇获奖,百余篇被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我本人也获得过20多项奖励。

在近20年的记者生涯,我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我曾两次被派驻甘肃,一人长期兼顾宁夏、甘肃两地,毫无怨言地克服了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我曾被派往河南,专门调查教师集体罢课事件,圆满完成任务;我曾两次奉命回报社担任夜班编辑,编辑过上千条稿件,未出现差错;我曾参加报社重点报道组工作,在两个月时间内发稿20余篇、头条10篇;我曾被选作《光明日报》名牌栏目“周五随笔”的撰稿人,成为本报驻地记者中第一个专栏作者;我曾在汽车刹车失灵的情况下,冒着危险连夜奔赴山区采访,写出引起全国关注的稿件;我曾为一个标题、一个导语的选择而冥思苦想,寝食不安;我曾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活动,在20多天里写稿19篇(内有头条4篇),受到报社内外的好评,中宣部点名让我在总结大会上发言;我曾因拒收“红包”受到全国记协的通报表彰,获得本报总编辑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我进行了专访;我曾因为写了批评稿而受到恶毒攻击,无理纠缠;我曾参加“百佳”揭晓座谈会并走上首都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多家中央、地方媒体采访;我曾参加“全国新闻奖获奖者研修班”,我的大会发言被单发简报。

我把自己的新闻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我关注所有的社会问题。教科文卫、农林牧渔、党政工群,都吸引我牵挂的目光;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我的思考。我曾为黄河水质的污染、滥挖甘草的破坏、沙尘暴的威胁、过度放牧的危害大声疾呼;我曾痛陈封建迷信回潮、愚昧消费泛滥、大吃大喝、“方城大战”之害;我曾直言地界迎送、警车开道、全民经商、竞相下海、应试教育、政策攀比之弊;我曾为女童辍学、图书馆无钱买书、博物馆闭馆、文化站里无文化而奔走呼吁;我曾为吴忠棉纺织厂盲目引进洋设备长期闲置、宁夏一些部门不听专家忠告致使天牛成灾、惠农县乱建市场导致有场无市、银川市商场装修攀比负债经营、宝贵的太西煤资源被大火吞噬而痛心疾首。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拿起了手中的笔,挥洒手中这支笔,我要让这支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采写的许多稿件借助《光明日报》这个强有力的媒体产生较大影响:《西北这么穷,为什么还要铺张?》被全国上百家报刊转载、被中央电视台连播3次;《是是非非话收费》发在全国清理乱收费通知下达半年之前,文中的观点与随后执行的政策基本吻合;《该控制一下“行会”“片会”了》旗帜鲜明地揭露了会议中的腐败,被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转播,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甘草濒危,沙暴频来》对制止滥采乱挖起了重要作用;《没有苗圃的园丁》引来数万元捐赠,改变了一所山区小学和一名回族女教师的命运;《曹氏两兄弟的大学梦能圆吗?》反映三胞胎求学的问题,引来十余万元的捐款,推动了特困生问题的解决……此外,较有影响的稿件还有:《版面费,收不得!》《这样“滚雪球”怎么得了?》《讲话稿该由谁写?》《迎来送往:基层难堪事》《如此“政绩”要不得!》《机关工作也要讲效益》《“媚下”也是一种腐败》《会议开支有谱没谱?》《莫让评奖变了味》《“优惠政策”大战可以休矣》《公路治乱需换个思路》《小省区也能干大事》《四十分钟节目,三分之二退席———宁夏春节团拜会上不该出现的一幕》《高校收费应充分考虑生源的区域因素》《盐池人,旧习俗该改一改了》《“中枢”在变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纪事》《被炸古塔中的秘密》《人与天牛之战》等。

在采写大量新闻稿的同时,我还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言论百余篇,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刊物上发表业务研究文章200余篇。

在这期间,我的作品三次获得中宣部委托全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现场短新闻奖。此外,我还获得全国人大、法制、水利、林业、教育、科技、环保好新闻奖。我本人也连续4次被评为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3次成为宁夏“十佳”记者,连续2次获得宣传宁夏突出贡献奖,出书3本。有关部门三次为我召开“新闻作品研讨会”:最早是1992年,由本报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对我在不出新闻的地方写出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新闻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的侧记《一位走自己的路的记者》称我“走出一条扎扎实实的路、成功的路”。第二次是1996年,由宁夏记协、宁夏新闻学会主办。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作了充分报道,会上发言集中刊登在《宁夏新闻工作通讯》上,有两三万字。第三次是2003年3月,由宁夏新闻学会与驻宁新闻单位联合会共同主办,这是为我的新闻研究专著《记者的天空》出版而举行的,与会者给了我许多鼓励。

我常常感到惭愧和不安:我所做的工作,同党、人民给我的一切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当然,我取得的这点成绩,离不开报社领导和编辑部许多同志的指导及帮助。我的许多稿件上都凝聚着编辑部许多人的心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就恋手中这支笔!这支笔,既是《光明日报》给我的,也是人民给我的。我的苦恼,我的喜悦,我的忧思,我的荣誉……我的一切都与这支笔有关。我要继续用好这支笔!

(原载《新闻研究》2003年第42期)

同类推荐
  •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徐志摩去过许多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从中国到欧洲,在他留下足迹的地方,他也留下了不少韵味无穷的记游华章。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欧游漫录,包括西伯利亚旅行见闻,意大利的情思,巴黎、伦敦的感怀,等等。美丽的风光,拨动着他的心弦;风土人情,让他感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遇见的不同的人,则更触动着他思想深处的种种观念。而去国怀乡的感念,思亲念友的牵挂,也融会在那行踪记录的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了一幕幕过目难忘的精美景色。《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收录了他的欧游漫录游记作品。包括《雨后虹》、《印度洋上的秋思》、《杭州记游》、《我所知道的康桥》等。徐志摩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喜欢借自然风光以述怀。
  • 草原上的情人节

    草原上的情人节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草原上的情人节》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蘑菇课

    蘑菇课

    在距我七八米的阴暗树冠层中,有根粗枝桠猛地一动,陡地蹿出一条鬼魅般的黑色鸮影,疾快无声地飘临头顶上方。在那一瞬,我来不及做任何反应,连害怕都来不及。当时只会一样,瞪大惊恐的双眼,眼睁睁地看着它当头罩下。那可怖黑影似夜魔的风筝,阴风凄凄悄然无声,阔扇般的漆黑双翼遮蔽了月亮。它在我头顶三尺处收住,打个快旋,回落到左侧的树杈上。月光清晰地勾勒出它乌黑的轮廓,身长近半米,形体圆粗,似一个大树瘤。佯攻。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刚才那一刻,整个人毫无反应,如同被绑紧的牲口,对方可以用任何方式在任何部位下手。稍稍回过神,第二轮攻击又至。它直扑到距我头顶一尺处,才猛地凌空敛翅,疾旋一周而去。刹那间,我嗅到了它身上毛羽间散溢的微腥气。虽属佯攻,但比上次凌厉。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微信疯传系列:放手,遇见幸福》收录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生活哲理美文,是“微信疯传”系列图书之一,微信上最火的唯美生活哲理段子,一句话,让人茅塞顿开,一句话,让人幡然醒悟,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从赞美、批评、拒绝、说服等方面详尽地阐释了在不同情境下的说话之道,教你如何做到赞美的同时不显阿谀、批评的同时不显刻薄、拒绝的同时不显冷漠。本书将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处世难问题:如何掌握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的说话艺术。并有效地影响他人。
  • 中学文随

    中学文随

    作者会以日记体的方式写下中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激起读者的怀念
  •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当神仙的那些年

    我当神仙的那些年

    道主徐飞扬修行亿万之载,灵魂强大不死不灭!却莫名沦落地球,心中警醒,低调行事。闯破天云,依旧还有天云…徐飞扬步步为营,终将会找回失去的一切。继而,踏上一个未知的境地…“成神之道”!“你是在抱怨老天爷对你不公平吗?”“呵呵…你错了”徐飞扬玩味的撇了一眼天际,“你口中的老天爷此刻正躲在一边瑟瑟发抖…它也在抱怨,觉得不公平!”新人跳跳盒,欢迎各位大佬指教。——我是萌新我就放肆!噢耶??`...
  •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

    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传奇,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是一门可以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的学问。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经验,系统讲述了成功者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信念和态度,如何制定并按步骤实现成功的目标,如何有效开发潜意识,如何养成成功的习惯和练习成功等,将积极、正面的成功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传达给每位梦想成功、立志成功,以及正在成功的道路上苦苦摸索的人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令人肃然起敬的植物世界,体现了古老而惊人的生命力。植物界是随着地球的发展,由原始的生物不断地演化,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形成现在已知的50余万种植物的。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而植物覆盖着地球陆地表面的绝大部分,并且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也是如此。
  • 妻逢对手,爹地走着瞧

    妻逢对手,爹地走着瞧

    苏意轻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毁灭过银河系。父亲早亡,母亲嗜赌,姐姐自私,弟弟多病,自己又是单亲妈妈。想抓点花边新闻敲敲官商权贵竹杠赚点外快,却被天正总裁欧司寒讽为有钱就能买到的女人,然后,自己还没骨气的从了——本以为只是一场金钱与欲望的交易,可当儿子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她才惊觉自己已经卷入这深不可测的豪门恩怨。
  • 贝奇与神秘之光

    贝奇与神秘之光

    一个男孩从受气包成长为小英雄的故事。当电灯第一次来到贝奇家的时候,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日子。他还记得很多年前,父亲曾经送给他一枚手电筒,这份光明仿佛带着魔力,为他在部落中赢得了朋友和荣誉。直到手电熄灭……于是他踏上了寻回光明的征途。虽然最后并没有使手电重新亮起来,却收获了更宝贵的礼物——那份执着自信。
  • 死亡之城

    死亡之城

    一队考古的学生,一座神秘的楼兰古墓,神秘的面具,金色的密室,种种的顺利却预示着一场不平静风波的酝酿。神秘的诅咒,一场长血腥的死亡,怎样才能阻止噩梦的扩散?怎样才能活着走出这一片被死亡笼罩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