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800000004

第4章 让孩子自主(1)

■养育孩子是选择与责任,不是投资,不可以宣示所有权、控制孩子的人生、期待孩子的回报。如果一定要说付出什么、收获什么,那么毫无保留地对孩子付出爱意,收获当他成长为独立、自由、快乐、幸福的人时,你将获得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吧。

■我们会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控制”孩子的企图都不要有,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的事,都由孩子自己做主。

■从小学会自己做主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懂得负责任、不任性、不执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识,不会唯我独尊,也不会盲目从众,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们和孩子有很多日常的沟通,但是很少和他们谈论父母的期望,“优秀”“出色”“成功”这些词,不在我们家的日常语汇中,我们也没有他们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取得多大成就的预期。

如果要概括出我们十几年来所有育儿努力的目标,我们更愿意这样表达:在小时候,他们能成为自主、快乐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能成为独立、幸福的成人。

人生自有高远处—给儿子的信

大儿初一上学期,班级举行班会,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我们在这封信中,第一次正面谈到对他的希望。

亲爱的大宝:

上次祝贺你小学毕业的信中,爸爸妈妈谈到阅读和爱,这一次,作为你初中时代给你的第一封信,我们想和你说说“成长”的话题。

今天是你按照学校安排,因为雾霾在家自习的第二天,虽然还有好多作业要写,爸爸妈妈还是带你一起来享受咱们全家最爱的广式早茶。

一路上听你兴致勃勃地谈论最近在读的《明朝那些事儿》,在餐厅看你熟练地点餐,细心地将两份韭菜煎饺标上“打包”,准备带回家给睡懒觉不愿起床的小弟,我们真是由衷地感到幸福。我们的宝贝,正在一点一点慢慢成长,长成了一个热爱阅读、成熟、自信、有爱的小小少年,这是爸爸妈妈最希望看到的事。

爸爸妈妈很少和你谈论理想、未来,因为我们不想以自己几十年人生中积累下来的观念、经验,去规划你的未来,去影响你的成长。我们觉得,成长,是非常个人的事,一个孩子,其实是靠着自己从生活中、从父母师长身上、从广博阅读中获得的认知,一步一步自己成长起来的。父母所能做的,只是提供良好的环境,不将你的思想和行为,局限在狭隘的小天地,而不是一直拉着你的手,把你带到父母希望你去到的地方。

我们希望,你的人生,能尽早地由你自己掌握,由你自己努力地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远之处。升高中、上大学、未来做什么职业,都是很容易确定的目标,但人生真正的高远之处并不是这些。

爸爸妈妈曾经很多次谈论起我们初、高中时代在学业之外的广泛阅读,讨论我们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也谈论我们共同的母校—北京大学,讨论大学四年,我们到底从那里得到了什么。

较早开始的独立阅读,让两个小城孩子,看到了世界的辽远、思想的深邃;北大四年的熏染,则强化了精神的独立,思想的自由。

这些宝贵所得,让人有种超脱于眼前所见、亲身经历的能力,可以溯着时光走回去,和历史上那些曾经在这个世界生活过的有智慧的、风雅的、硬朗的、温柔的、敏感的人们隔着时空相遇,并会心一笑。

这些宝贵所得,让人能在某个深夜、某个清晨,或者面对一片叶子、一泓流水的瞬间,跟自己的内心说说话,告诉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去往人生境界的高山顶上,哪怕到不了仰止的云端,也不能因为一点点崎岖停下脚步。

这是爸爸妈妈从自己的经历中所悟得的人生高远之处,它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不断成长带来的美好体验,深厚得需要用一生去理解和实践,可能对你来说还有些遥远和费解。但学校老师经常讲的,生命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和爸爸妈妈在这里说的人生的高远之处,实际上完全相通。

妈妈记得小时候学自行车,开始时非常笨拙,只能盯着车把和前轮前一两米的地方,结果就不停摔跤,搞得自己都没信心学会了。后来大人不停地在旁边提醒我,“抬头!看远处!抬头!看远处!”非常神奇地,等我学会抬头看远处之后,车子真的骑得平稳了。成年后,我常想,学骑自行车虽然简单,“抬头看远处”却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理。它让人不为眼前的小事纠结,也不为一些表象所困惑,向着前方,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从你读到好书的兴奋、你对学业的专注中,已经看到,你正开始慢慢体验到这些美好之处。这真是非常棒的事!这正是爸爸妈妈特别高兴看到的,属于你自己的成长。这也让爸爸妈妈很放心。

关于成长,除了看到人生高远之处,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建议:一是要高度自律,二是要建立自己的方法。

自律,就是对自己的约束。真正的约束力,来自内心。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放弃纷繁诱惑,专注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自己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事的节奏、解决问题的角度、管理时间和任务的方式。有了自己的方法,才能自主、高效达成目标,而无需迫于外界压力被动行事。上次家长会上,一位老师的话让妈妈印象深刻,她说高效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包括如何利用学习资源、如何管理学习时间,等等。老师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说得更确切。在学生生涯中,自己的方法,就是这种“学习策略”,它帮助你花费更少时间、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好成果,也帮助你获得更多余暇,投入阅读和其他乐趣,拓展自己学习阶段的空间和视野。

前面说过,成长是很个人的事情,其中两个关键因素,就是自律和方法。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就培养出自律和方法,他未来的成长,将更自主、更顺畅;而缺乏自律和方法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惑,会不停依赖大人的帮助,最后成为困于狭隘天地、无法领略人生高远的成人。爸爸妈妈相信你能成为前者。

亲爱的宝贝,给你写这封信,爸爸妈妈颇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我们不想谈论眼前的学习、课程、考试、成绩,我们希望能和你一起看看远处,也想将你作为独立的个体,分享一些自己作为成人的最真实的人生体验给你。也许这些你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没有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还会慢慢地和你讨论。

爱你的

爸爸妈妈

2015年12月9日

班会后,大儿将这封信自己收了起来,也没有和我们讨论起里面的内容,可能他对每天和他谈天说地的爸爸妈妈,做如此正式的表述还有点不习惯。不过,相信对照爸爸妈妈每天待他们兄弟俩的方式,我们表达的意思,他能明白。

别把养娃当投资

我们小时候,父母工资菲薄,养育孩子的理想也很简单,让孩子吃饱穿暖,孩子好好上学、学习好,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而等到我们做父母之后,发现几乎是全社会性地,把养儿育女这件事看得复杂、困难,而且和风马牛不相及的“投资”关联起来,真是让人诧异。

“培养孩子是最好的投资”“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资”“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孩子的未来就是你最好的投资”……这些话真是非常刺耳,但它们堂堂皇皇大行其道,好多父母也把投资孩子挂在嘴边。养儿育女真是投资吗?父母真的可以这么想吗?

·亲子关系不是所有权·

把养育孩子当作投资,会认为自己对孩子有“所有权”,但亲子关系,岂能沦落为所有权关系?

你是我儿子/女儿,我是你爸爸/妈妈。这话毫无问题,但它们表述的,应该是亲子关系,而非所有权关系。亲子关系基于情感,所有权关系基于财产。

看看饭桌上坐你对面的那个孩子,他来自爸爸的精子,妈妈的子宫,但现在他和母体相连的那根脐带已经断掉。他有自己的身体,自己获取营养,自己长高长大;他有自己的大脑,其中的所思所想,你所能了解的,可能不足十分之一;他未来会离开你独立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他还有他一大段的生命与生活。你既不能像装钱包、眼镜一样把他装入自己的口袋,也不能像处置你的其他所有物一样,出售或者舍弃。他是独立于你身体与思想之外的一个人,一个他人。这样,你还能理直气壮地说,他属于你,你对他有所有权吗?

这么说可能太过理性、冷峻。回到感性,我爱他,所以我希望拥有他。问题是,爱是美好的情感,爱一个人,会希望他更好,而不是你完完全全拥有他的一切。爱与拥有,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一旦把养孩子视为投资,就把人与人之间宝贵的平等和独立、父母与孩子之间无与伦比的亲情和爱意,一下子拖入赤裸裸的、与拥有金钱和物品一样的所有权关系。你是我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那么多心血培养出来的,所以你属于我,我有权控制你,你有义务回报我。这样,将做父母的尊严、亲子之爱的美好,贬于何地?更何况,这种“你是我的”的认知,会埋下父母和孩子未来无比多控制与反控制、纠缠与被纠缠、相互不满与怨愤的种子。

·亲子关系不是控制权·

把养育孩子当作投资,自然会想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投资,但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岂非奴隶?

过年回来,有多少年轻人被“逼婚”了?又有多少已婚未生子的年轻人被“逼生”了?有多少人恼怒于在独立工作之后,还被父母以“你是我的儿子/女儿,我就得管你,你就得听我的”“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成人,不是让你来气我的”为由,各种监督、催促、越俎代庖?说得好听一些,父母的紧迫盯人是因为爱你,说得严苛一些,父母过多的介入和干涉,其实还是一种基于“所有权”意识的控制。

这种控制,会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之后很多年。我养着你,我为你花钱、花精力、花心血,所以你得上我觉得好的幼儿园、上我觉得好的小学、上我认为你需要的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花费无比多的时间学习我觉得你拥有了才会更优秀的才艺,上离我近的城市的大学,选择虽然你不喜欢但我觉得未来就业前景更好收入更高的专业,选择我乐于接受的男/女朋友,在我希望你结婚时结婚,在我希望你生孩子时生孩子,我希望你生一个你就生一个、我希望你生两个你就生两个……如此被一路管理、一路控制的孩子,他的人生,有多少独立、自主、自由、快乐可言?与奴隶又有何异?

我们老家在农村,对小时候农村家庭中一种颇具仪式感的“分家”程序印象深刻。那时大部分有多个儿子的家庭,会在儿子结婚后一年左右“分家”,让儿子的小家庭,从大的原生家庭中分离出去,独立生活。分家时,父母会分给儿子媳妇一处房子,或者是父母房子中的一、两间屋子,会分给新家庭一些必要的家具、农具、用品、粮食,让新家庭独自开火做饭,展开自己的生活。此后,原生家庭和新诞生的核心家庭,就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家庭,父母不会再干涉新家庭的任何事务,儿子是可以独立做主的一家之主,媳妇是不再受婆婆管辖的家庭主妇,儿子媳妇的收入,不用再交由父母支配,同样的,新家庭也需要和兄长们的家庭一样,分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分家”程序,基本上算是当时农村青年的成人仪式,通过分家,孩子从父母养育庇护下的儿女,成为独立掌控生活的成人。其中社会、家庭、伦理的意味,都非常丰富深厚。

反观现在,可能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相当多的核心家庭仍旧难以与他们的原生家庭彻底相互独立,新的核心家庭,仍旧受到父母的庇护、影响和控制—你住的房子是我帮你买的,你的孩子是我帮你带的,所以对你的生活,我依然有充分的发言权。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矛盾丛生,家庭故事的“精彩”程度,比起虚构的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成长心理学都有关于控制与反控制的论述,我们接触到的最重要的观点是,在被控制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发展出独立、健全的人格,而且成年后,会延续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控制习惯,继续成为控制者,自己不自由,也不令孩子、爱人自由。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相当可怕。

·亲子关系不可期待回报·

把养育孩子当作投资,自然会期待回报,但亲子之爱,岂能沦为投资与回报的交易?

所谓投资,必求回报。回报丰厚,自然愉悦,回报不达预期,必生怨怒。好多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正来源于此。

我都花了这么多钱让你上好幼儿园、好学校,你怎么还不知道上进?

我都花了这么多钱送你去上补习班、培训班,你怎么还不能获得好成绩?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怎么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孝顺呢?

爸爸妈妈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我们失望啊!

孩子得优秀、得知道感恩、得孝顺,得符合父母毕生的希望,当孩子没有做到,这个孩子就是既不成材、又不感恩、又不孝顺的坏孩子,父母要责备、要打骂、要恨铁不成钢,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再正当不过。

同类推荐
  •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樊登关于亲子教育的首部作品。作为15,000,000会员的读书带领人,樊登分享他从上千本亲子教育书籍中所领悟到的教养规律。内容实用、实用、更实用,樊登读书快速崛起的秘密,在于樊登能精准把握什么样的内容对读者最有实际作用,本书一以贯之。适合中国家长人手一本,深入浅出,接地气,涵盖孩子成长所有关键点,从学习到性格到情商,帮家长全面掌握孩子成长规律。
  •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也许您是财富多多的企业家,也许您是赫赫有名的作家,也许您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可是,在所有的身份中,父亲这一职务最值得您去付出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是孩子眼中的第一快乐天使。大量事实也证明,终其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一个合格的爸爸,胜过100个优秀的老师!
  • 孩子生了病,妈妈怎么办

    孩子生了病,妈妈怎么办

    刘海燕医生是一位热爱医学事业并且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同时她也是一位13岁孩子的母亲。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她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不同与一般家长的感知。因为她是一名医生,所以她有着多于常人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但她也是位平凡的母亲,也有着和大多数妈妈一样的育儿烦恼。于是,在海燕眼里,为小患者诊治不单单是为了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更是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关怀着每个小患者的心灵。
  •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形成好习惯。为了让家长好懂易学,本书用案例、讲方法,帮助家长用有针对性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始终把要做的事放在心上,始终“念着”这件事。让孩子投入、专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保持注意,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这样他们才能够走向成功。
  •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亨利·福特在晚年回忆录中写道:“小时候,由于调皮,没少让父母担忧,可是,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我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有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调皮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调皮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如果每一位家长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并辅之以科学的指导,那么你那调皮的孩子没准就是下一个亨利·福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我们其实都深爱对方

    我们其实都深爱对方

    世界上最傻的事情是什么?顾北念想,应该就是暗恋了吧!黎南笙笑着摇了摇头。多年以后,顾北念才明白世界上还真有比暗恋更傻的事情叫互相暗恋。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的那么近只要我们其中一个人开口而已我们错过了这么久,还好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你。————————————————就是你我,一南一北。你说是我甘愿离南我只说是你不肯随我北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喜欢你,是我的地久天长

    喜欢你,是我的地久天长

    她,是世界黑客排名第一的天才少女,9岁那年因为母亲的病去了国外。从此,青梅竹马两地分离。慕殇雪不知道的是,她的小竹马夜桀曦在她7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一心一意对她好(1v1男女主角身心干净)(宠文!!!)
  • 有美一人悠然兮

    有美一人悠然兮

    我是一个被抛弃在雪地里的小可怜。在人间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的师父偶然踏足红尘。帅到惊天动地的面瘫脸,如风雪般冷冽的独行侠,这师父看起来可真不好伺候。不料画风突变,师父变得又软又萌,亲亲抱抱举高高,一不小心摔到地上,捡到一个创世神师父,从此以后我就屁颠屁颠跟在师父后面,开启寻情问仙之旅。全文终,云起书院新书《乖巧懂事宁先生已上线》谢谢支持。
  • 水雾的彼岸是你

    水雾的彼岸是你

    水雾森林的精灵魂穿到人类世界女大学生身体中,与一名傲娇腹黑医生相遇相恋,而未来却不可期。。。同时她狭路相逢了人类世界的大能,他们管理、处理超出常理的意外事与物,盯上她的眼睛似乎越来越多。。。
  • 妃常狠毒

    妃常狠毒

    前世他亲手杀了她的孩子,将她养在毒瓮中,被蛇蝎活活咬死。一朝重生,她势要将他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太师府内,有女狠毒;有朝一日,凤临天下。
  • 夫人你比少爷还高冷

    夫人你比少爷还高冷

    “啦啦啦啦啦,我就是这么强大······”简沁坐在床上和队友开麦游戏,殊不知一条不速之客已进入她家里,“咚..”客厅发出了什么声音,“卧槽,你们先开,我去客厅看看。”简沁摘下耳机穿好拖鞋走出房间,看到桌上的花生打翻在地上,她挠挠脖子“奇怪,总不可能是风吹的吧。”她收拾收拾着,一条蛇沿着她手边爬去,“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卧槽什么狗东西。”说完她把蛇丢角落里,蹭蹭躲到角落,蒙住眼睛,那条蛇不罢休,向她爬了过来,“卧槽你别过来,你过来我就捶你。”那条蛇听懂了,灰溜溜地爬出门。简沁拍了拍胸口,赶紧冲到房间关好门窗锁好门。第二天,到了大学,听同学说要换班主任了,“卧槽,太好了,老魔头终于走了。”简沁笑着吃着零食。此时一位清秀俊逸的男人,带着金色眼镜夹着书走了进来,“你们好,我姓江,叫江鹤卿”,你们可以叫我江老师。“好帅!”下面女生们脸上已经浮现出一阵阵红晕,唯独简沁,她低着头在桌下玩游戏,一道目光射了过来,镜片后面的眼睛盯着简沁,使她不自觉地的抬头,对上了他的目光。
  •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本书汇集了三位世界级智者葛拉西安、拉罗什福科、托尔斯泰对世人生活、处世、修炼、友爱及成功的谆谆忠告。他们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加上其惊人的才华,使其能洞见人民间生存法则的精髓。他们的著作在发表后虽历经磨难,却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财富,并世代传承,被誉为处世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