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800000005

第5章 让孩子自主(2)

问题是,让亲子之爱,成为父母“市恩”的手段、沦为计较投资与回报的交易,真的是正当的吗?养儿育女,是你自己的选择;尽你所能,让孩子过上物质和精神都满足的生活,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有你自己的人生,你的希望和人生理想,又何必寄托在孩子身上?

从“投资者”的位置,退回到纯粹的爸爸妈妈的位置,会发现,其实作为父母,你已经从养儿育女这件事本身,获得了足够丰厚、宝贵的财富了。

当孩子还是小婴儿时,他全心全意地依赖你,让你体会到做父母的幸福;当孩子一点点长高长大,他和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快乐,让你不断获得大大小小的惊喜;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你不断去想解决办法,让你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帮你从需要父母负责的孩子,成长为对孩子负责的父母;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促使你不断学习、思索,丰富自己的人生认知与体验。这些收获,是何等丰厚!

等孩子长大之后,你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带大他,会因为爱你,而不是迫于孝顺的压力,发自内心地乐于回来看你,乐于以他作为成人的能力,给你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扶助,其中丰厚的爱意,又岂止是投资与回报那样浅薄脆弱的关系可以涵盖?

养育孩子是选择与责任,不是投资,不可以宣示所有权、控制孩子的人生、期待孩子的回报。如果一定要说付出什么、收获什么,那么毫无保留地对孩子付出爱意,收获当他成长为独立、自由、快乐、幸福的人时你将获得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吧。

孩子自主好处多

基于“小时候,他们能成为快乐、自由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能成为独立、幸福的成人”的育儿理想,以及对亲子关系的上述认知,我们带孩子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孩子自己做主。这可能和好多家庭不同。

把养育孩子视为投资的父母,控制孩子的程度自然很高,即便是不把养育孩子视为投资的父母,大事小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做主,不自觉、无意识地控制孩子的情况,也相当普遍,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一位妈妈说,孩子三岁,特别有主意、老想自己做主,这位妈妈就很忧虑:“这么小就难控制了,长大了怎么办?”

真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有主意、想自己做主,是非常好的事,没什么可忧虑的,应该高兴才对;也想问问这位妈妈,不假思索地对三岁孩子直接用到“控制”这个词,是想孩子做你手中的提线木偶吗?

在我们家,我们会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控制”孩子的企图都不要有,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的事,都由孩子自己做主。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认为,从小学会自己做主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懂得负责任、不任性、不执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识,不会唯我独尊,也不会盲目从众,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自主的孩子更独立·

时时、事事都在父母控制之下的孩子,在独立性上,会比善于自己做主的孩子差上一大截,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不依赖父母,只凭自己的能力决定一件事、处理一件事,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

缺乏独立性,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时时有父母保护、指挥,而在孩子长大离家,独自面对学业、工作、爱情、婚姻、家庭、爱人、孩子时,那些纷繁复杂的情况、那些难于做出的抉择,会让他心生惧意、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独立做选择和决策。

待在家里“啃老”、不肯出去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并不是懒惰,而是害怕面对;需要父母帮助相亲、需要父母反复逼婚的年轻人,他们也可能并不是真的遇不到合适的人,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需要父母多年帮助带孩子的年轻爸爸妈妈,他们可能并不是学不会自己带孩子,只是在面对可能的难题时,会自动地选择逃避。

相反,孩子从小能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主,会更有具有选择能力、决策能力、更不依赖父母、更能适应未来的独立生活,成年后也会成为更独立的成人,不会在二三十岁、三四十岁时,自己的事情还需要寻求父母的意见、依赖父母的决定。

这种认知,也来自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初高中时代,就是那种“有主意”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自己安排,考试复习,自己掌握节奏,读什么书,自己到图书馆去借,报考的大学、报考的专业,都是自己决定的。上大学离家后,结婚、辞职、创业、生子、买房、生第二个孩子、换房,都是自己决定后知会父母,这让我们很早就享受到不由父母控制的个人生活,自然父母也因此少操了不少心。

·自主的孩子更负责·

决策一定与责任相关,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要负责任。这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需要具有的基本的责任意识。让孩子自己做主,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

比如最简单的,在外面吃东西时让孩子自己选,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做作业的时间、自己选择要买的玩具。

孩子们特别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让他们自己选吃的,而且要求,自己选的,好吃不好吃,都不可以要求再买别的。大儿五岁多、小儿两岁多时,有一次吃快餐,兄弟俩都想要甜点,哥哥选了蛋筒冰激凌,弟弟选了蛋挞。各自拿到手,两个人又都觉得对方的可能更好吃,弟弟也想吃冰激凌,哥哥也想吃蛋挞。怎么办?已经熟知规则的两个人,谁也没有提出再去买,也没有对自己的选择表示不满,两岁多的小儿,非常聪明地发起了一个交换,两个人换着吃上两口,就都心满意足了。

孩子上学后,做作业时间也是一样,我们不严格要求什么时候开始,但要求保质保量,而且不可以因为晚睡第二天上学迟到。小孩子的天性,总是想玩够了再写作业,有时就难免会做到比较晚。但孩子们明白自己的选择自己得负责任,无论写到多晚,从不因为困了哼哼唧唧地要求不写完,也不会第二天早上因为睡得晚不肯麻利地起床。

孩子们买玩具也是如此。我们允许他们在自己生日时要求一件比较大型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在寒暑假时要求一件比较大型的玩具庆祝考试结束、美好假期开始。孩子们会很早就开始上网搜集资料,在不同玩具间反复比较,然后决定自己要什么,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挑的玩具,有时会非常满意,有时难免也有小小的不满足,不满足时,他们不会要求换一个或者再买一个,而是边玩边开始计划下次。

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上,明白自己做决定意味着什么,会慢慢学会在做决定前考虑后果,学会更慎重地做决定,学会容易接受理想和不理想的后果,也不容易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这都怪爸爸/妈妈”—自己的决定,怪不得爸爸妈妈。孩子越早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种意识就越容易建立。

好多大人会声称自己有“选择困难症”,有两种可能,一是不会选择,面对不同选项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衡量利弊,二是害怕承担选择的责任与后果,逃避选择。而且有选择困难的人,无论他最后选了哪个选项,总会觉得自己没选的那个才是更理想的。如此患得患失,很可能就是没能从小学会自己做决定所致。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在培养孩子负责任上多花些功夫,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什么是要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的、什么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头脑里有负责任的概念,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爸爸妈妈一直觉得孩子小,不帮助他建立负责任的概念,孩子不免事事依赖父母、等父母做决定、等父母解决问题。孩子越大,需要负责任的事越多,父母的包袱就会越背越重。这就像抱孩子,一个小婴儿大人还抱得动,一个四十公斤的娃,你能背多久?一个成年人分量的孩子,你还背得动吗?

·自主的孩子不任性·

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会不会变得又任性又执拗呢?完全不会。恰恰相反,孩子的任性、执拗,通常是爸爸妈妈不让孩子自己做主造成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做主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主,做爸爸妈妈的就是明智地消除了所有引起孩子任性执拗的条件。

吃什么由孩子自己选择,就不会出现你端上什么孩子都不要吃,你没买什么孩子就要吃什么的状况;买衣服时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挑选款式、颜色,孩子就不会有没有蓝T恤非得穿蓝T恤,没有缩口运动裤非得穿缩口运动裤的状况;孩子买什么玩具由自己决定,他就不会在玩具店里这个也要、那个也要,闹着要买更多东西。

我们家两个孩子经常被姥姥表扬,“这俩孩子,从小到大怎么不闹人呢?”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能自己做主,根本没什么可和爸爸妈妈闹的啊。

事事都被爸爸妈妈压制、管束,不能自己做主的孩子,一旦有机会,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得特别任性、执拗,甚至以不计后果的撒泼来发泄。

在玩具柜台前大哭大闹、被尴尬的父母生生拖走的孩子,一定有过特别想买什么而爸爸妈妈不给买的经历;自己爱吃的东西,任性地吃到过量的孩子,一定经常有被爸爸妈妈告诉这个不许吃、那个不许吃的不快。于是他们才祭出孩子对付大人的法宝—任性、执拗,来做出反抗。

·自主的孩子更懂你/我·

儿童心理学上讲,建立你/我概念、自我意识,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慢慢明白自己是和周围的人、事、物分开的独立的生命体,然后慢慢再建立起“私人自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和我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观点,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过程。

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童年时期有意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观点,让孩子能决定“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便毫无困难。

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把正在成长的独立的小人儿,当作父母自己的所有物或者自己的一部分来控制,孩子自我观念的建立就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他的自我意识会一直停留在婴幼儿阶段,成为“你我不分”的成人—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是一体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

我曾见过你我不分的父母,也见过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子女。做父母的,会试图左右已成家的孩子的财务—“都是咱家的钱”,做子女的,会把小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向父母汇报并求得指示—“那是咱家的事”。成为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相当可怕。

·自主的孩子不唯我独尊·

如果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唯我独尊呢?与自己做主的孩子不任性、不执拗一样,会自己做主的孩子,恰恰更懂得尊重别人,不会试图控制别人,不会唯我独尊。

在全家每个人自己做主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明白,我的选择是我的选择,别人的选择是别人的选择,自己有对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别人也同样有对别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你不能因为自己想吃巧克力口味冰激凌,就要求全家都得吃同样口味,正如爸爸爱吃榴莲,但不会强迫不爱吃榴莲的妈妈吃榴莲一样。

而不能自己做主的孩子,一旦某一次获得自己做主的权利,会倾向于将这个权利扩大化,要求其他人遵从自己的选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蛮横地要求大人“不许吃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甚至“不许笑”“不许说话”。这些行为,可能正是对大人控制他的行为的模仿,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报复”。

另外,孩子自己做主,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有时会令他自己满意,有时会令他不满意。不满意时,他会学着接受缺憾,逐渐理解这个世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的,不会事事完美无缺,更不会让一个人享受到所有最好的东西。这算也是一种帮助增加孩子性格中的韧性,消除自大、傲慢、狂妄、自负的挫折教育吧。

·自主的孩子不盲从·

从小凡事都被爸爸妈妈安排的孩子,会更服从,而这种服从在他成人之后,往往成为毫无主见的随波逐流—做大家都做的事,说大家都说的话,跟风穿“流行”的衣服,按照“公认”的标准选择男/女朋友,过毫无个性的平庸生活。

更可怕的是,一个毫无主见、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更容易被卷入传销、成功学培训之类典型“羊群效应”活动,被洗脑然后又自觉地成为对他人洗脑的人。

我在网络视频上见过一群对企业狂热感恩、声嘶力竭地高呼效忠口号、赌咒发誓把全身心献给企业的年轻人,说实话,我真觉得他们像只知跟从、不辨东西的绵羊一样可悲。

从小被允许自己做主的孩子,小时候会自己选择冰激凌、玩具、自己安排时间,长大了就不会盲目地选择热门专业、热门工作、在社会和人群中作为盲目跟从的一员。他会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这样的人。

回到前面说到的那位担心孩子难于控制的妈妈,她从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想到大了如何控制,可能是完全想错了方向。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忧虑,不妨夫妻两个人坐下来,花上一两个小时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孩子有主意,害怕孩子自己做主,想要控制孩子呢?这种讨论有时候要回溯自己的童年,要触及不快的经历,但想清楚了,会是做父母的又一个大进步。

同类推荐
  •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本书源于作者在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从事早期教育相关工作的经验。她带领我们深入当前的早期教育文化,充分暴露了天下父母的担心:如果没有合适的策略和工具,我们的小爱因斯坦可能会远远落后。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更幸运的是,孩子的大脑里本就拥有成长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们肯有爱但不加评判地观察他们,他们会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
  •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孩子的成长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从牙牙学语、缓慢爬行到会认出爸爸妈妈、蹒跚走路,再到学会摆弄玩具、做游戏、独自过马路、乘车、骑车等,期间其实一直是危险与成长并存的,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知道一切的成功和幸福都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的,父母要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作为生存的首要技能。
  • 别让不懂沟通害了孩子

    别让不懂沟通害了孩子

    俗话说:“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育你的孩子,试试其他方式吧。你的言语,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当然,父母不能只是自己说,还要听孩子说,只有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完美的沟通。别让不懂沟通害了孩子——本书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做”三大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为广大家长朋友们总结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内容通俗易懂,案例极具代表性,值得天下父母借鉴。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热门推荐
  •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她是凤阳赫赫有名的纨绔千金,他是商圈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一场看似各取所需的联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人纠缠在了一起。他沉静如山,她热情似火,他冷眼旁观,她步步紧逼。“苏昀,我再警告你最后一次,适可而止。”他危险的眯起眸子,看着近在咫尺的容颜,浑身都散发出慑人的气息。女人闻之,非但没有露怯,反而又凑近了些,笃定般轻笑“哦?我偏不...你做什么?”惊慌的声音变成了低低的呜咽
  • 弦

    正午时分,铅灰色的街道被滚烫的阳光晒成一条细软的绳子,软塌塌地贴着小镇边沿,街上行人渐散,卖油炸凉粉的老太太在街头的榆树下打盹,旁边,黄毛老狗垂着湿漉漉的舌头梦游仙境,季节炎热,时光散淡,像小饭馆灶台上的一只陈年老茶壶,不温不火地往上“扑扑”吐着热气。街头一间窄长的屋子便是“胡记锁行”,此时店主老胡悠闲地拉着二胡,眼睛微闭,和着宏亮混厚的音乐起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二胡的木质是正宗的黄花梨木,在老胡的怀里被时光打磨得锃亮光滑,沉淀出一份岁月静好的光泽。
  • 若水明川

    若水明川

    如果可以,我宁愿永生永世做魔界最财迷的那只魔,也不愿成仙,再见你。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我在城里有异兽

    我在城里有异兽

    在刘小刀少年是父母失踪,当他即将去上研究生的时候,一只白泽却被送了过来。将他本该平平淡淡的生活改成了寻宝之路。当他一步步成长,却发现自己总归是枚旗子,是挣脱还是服从。当看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他又将何去何从。(新书不易,但定会给各位更好的体验。)(如果有同志看着本作品请各位动动小手,收藏评论,让我知道还有人在看,万分感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竞王者:外挂夫君已上线

    电竞王者:外挂夫君已上线

    震惊!王者荣耀竟然给顾小谁派发了一个男朋友!从此顾小谁的大学生活不但开启了升级打怪的逃命副本,还要辅修男朋友的三观教育课程!“女人,给你五百万,做我的情妇!”他说。肯定是被他手机里的总裁小说祸害的,删掉删掉!“爱妃,朕坐拥天下,恐不能独爱你一人,但是朕心中是有你的。”他说。电视什么的也得关掉!“亲爱的,我去偷电瓶车养你。”他说。尼玛,这是连新闻都不能看了吗?这日子没法过了!(╯‵□′)╯︵┻━┻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重生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重生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异世重生,堂堂特工第一人沦为被抛弃在荒郊的王府的落难郡主,白莲花来欺,绿茶婊来犯,连丫鬟也能来跟前花样作死了。绿茶蛇蝎心肠装柔弱——剥了你的美人皮,看你怎么装。通兽言、会医术、签血契收天狼,驭白虎唤群蛇,胆敢来犯,来一只打一只,来两只打一双。她机智腹黑,睚眦必报,却在某个千年狐狸面前失了防备,轻易就落入了他精心编织的名为“宠爱”的大网里。他超然度外,对一切都不放在心上,但是却在某只小狐狸跟前摘下疏离的面具。传言,浮生公子乃是明月天涯榜第一人,实际深不可测,拒人于千里之外。某只小丫头一脸嫌弃地推推靠在自己身上睡的欢实的某男,“来来来!说这话的人你过来!我保准不打死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