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3800000020

第20章 感悟之十九

展示普通人的精神

写人物通讯,行内有句名言:“凡人伟事,伟人凡事”。这是写人物的一个决窍。当你写普通人时,特别要注意挖掘他所做的不普通的事。当你写伟人、名人时,却尤其需要挖掘他的平凡生活。

典型人物需要具有典型性,普通人物也同样需要具有典型性。但是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写典型人物一般都采用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写普通人一般采用特写式比较恰当。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即使篇幅相对较长的写普通人的人物通讯,也要集中于一事一议,或集中于人物的鲜明个性。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复杂,有矛盾。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能抓住这个人的底色展开。

《一路汗水一路歌》这篇人物通讯写的是广铁集团公司痴迷于新闻写作的新闻科科长徐勤,他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新闻,后来被提拔为广州铁道报社的总编辑。现在退休了还在钻研新闻,他身上的精神令人感动。

《夕阳仍旧是朝阳》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个非常普通,喜欢写新闻稿的铁路退休职工。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全心全意酷爱写稿。

在采写这篇通讯稿时,作者被老冯执著于写稿的那份情结打动。只上过两年小学,文化不高。但他痴迷写稿,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坚持为党报写稿。这份情结是何等的感人至真。尤其令人佩服的是,老冯还喜欢写批评稿。这种执著精神,令人感慨。

对这样的普通百姓,笔者感到非常钦佩。一生痴迷一件事情,并从中找到乐趣,这难道不是一个普通人可贵的精神境界吗?

新闻的显著性,驱使某些记者专门追逐名人伟人。而作者作为一名企业报记者,经常采写的是普通的小人物。我认为,小人物也值得关注。好在我们的媒体是大众的媒体,目前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关注人,越来越关注普通人。只要普通人身上具有闪光的精神,能够打动人,就值得大书特书。

附文:

一路汗水一路歌——记工人日报“特约通讯员”十五连冠获得者徐勤

这是一个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新闻写作的人。

接过“工人日报特约优秀通讯员十五连冠”的奖杯,广铁集团公司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徐勤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

这是一份凝结着智慧、心血、意志的荣誉。从1978年第一篇人物通讯问世到如今,二十余载悠悠青春岁月,他独守着新闻这块田地,用坚忍的意志力默默耕耘,各大报纸刊登5000多篇新闻稿,篇篇都饱含着他心中的激情,抒发着他对新闻事业无怨无悔的追求。

大凡爱得倾心、追求得执著,就有可能发痴。熟悉徐勤的人都知道,他写起新闻来,就有着这么一股痴劲。为了追踪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会不顾身体的劳累,不问路途的遥远,不管白天与黑夜。

1988年,全国市场物价大幅度调整,群众议论纷纷。时任《广州铁道》报记者的徐勤偶然得知娄底机务段工人理论小组主动与职工进行恳谈对话这一信息后,他连夜赶往娄底,到娄底已是凌晨4点多钟,风尘仆仆的他顾不上休息,清早就赶到机务段参加恳谈对话活动,写出《娄底机务段七青工组成物价对话小组》一文,被《工人日报》刊发在一版报眼位置。之后,徐勤乘势追踪,四顾娄底机务段,进机关,下班组,与职工“粘”在一起,共采写14篇消息和通讯,计2万余字。这一组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工人理论小组的代表还被中央领导请进了中南海作专题汇报。

缘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铁路职工的深情厚爱,徐勤将心中的激情凝聚于笔端,无论在分局当宣传干部,或是在报社当记者,还是在集团当新闻科科长,他始终把写作的“镜头”对准一线,尽情讴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铁路工人。在怀化记者站当驻站记者时,徐勤为了采写怀化工务段巡道工、铁道部劳动模范黄费启的事迹,独自一人来到了黄费启所在的伏水湾养路工区。徐勤头顶烈日的炙烤,脚踏发烫的水泥枕,整整一天跟在黄费启后面,一边看他巡道一边交谈,走完了长达5.6公里的线路。在亲身体验了巡道工的艰辛后,徐勤心中澎湃着激情,人物通讯稿《心长在铁路上的苗家人》一气呵成。

20余载新闻生涯,徐勤的足迹踏遍了千里铁道线,塘豹、牙屯堡这些鲜为人知的小站他都一一涉足。他手中的笔刻画了值班员、列车员、养路工等各个岗位的上百名鲜活感人的铁路职工形象。翻开他的作品集《南国铁魂》:《共产党员的坐标》《特别的爱,给普通的他》《他像一颗无名星》等一篇篇人物通讯,无不抒发着徐勤对铁路职工的深情厚爱。

长期的新闻实践,徐勤练就了一双迅速捕捉新闻的独特“慧眼”。一次,在广州车辆段采访时,该段领导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加班加点者罚”使徐勤深受启发,他立即写成了一篇连标点符号加起来才428字的短新闻,竟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报刊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总工会“五一”好稿奖、《现代工人报》好新闻奖等。

1997年,全集团面临成本紧缩的巨大压力,怀化总公司率先推行了物资“零储备”。徐勤敏感地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他立刻找到怀化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写了消息《怀铁总公司实行物资“零储备”》,被《人民日报》刊登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独具的慧眼,使徐勤在新闻写作的路上越走越宽,不仅消息、通讯等体裁屡有佳作问世,言论、新闻论文也小有成就。他采写的新闻稿中共有100多篇作品获奖,家中一大书柜通红的获奖证书和漂亮的奖杯成了徐勤最宝贵的“财富”。

出于对新闻的痴迷,徐勤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付给了新闻写作。他常说,既然干上了新闻这一行,就得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谁叫自己这辈子和新闻有缘呢?

(原载《广州铁道》报2001年11月30日三版头条)

编者按:只上过两年小学,却50年笔耕不辍,发表稿件上万篇,其中批评稿2000多篇,尽管只是“火柴盒”“豆腐块”,但反映的却是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等问题。他虽然不是党员,但入党的心愿50年来一直伴随着他。他把“按党要求的去做,多为群众办点好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一位75岁老通讯员“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

夕阳仍旧是朝阳——记人民铁道报特约通讯员、退休职工冯义明

冯义明何许人也?株洲铁路地区小有名气的“通讯员”,一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普通老头。和一般老头不同的是,他50多年来坚持向媒体投稿,共发表稿件上万篇,其中2000多篇是批评稿。

今年已经75岁的冯义明说:“生活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更多的文章,为老百姓的疾苦鼓与呼。”虽然早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他仍把“夕阳当朝阳,笔耕永不辍”,至今乐此不疲。

“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坚持为党报写稿。”

“你找那个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的老冯啊!这栋楼对着坡的那个单元二楼。”记者来到在株洲铁路地区野鸭冲家属区,向路人打听冯义明的住所时,一位老太太热情地指着路。

冯义明住在一套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里。虽然只有50多平方米,家里却收拾得整洁温馨。正值腊月廿五,元月24日,快过年了,这天,老冯破天荒没有出去采访。老伴在搞卫生,冯义明正忙着整理自己发表的稿件,桌上放着老冯视为“宝贝”的一沓厚厚的剪报。老冯指着这些剪报告诉记者,他50多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已发表了上万篇稿件。

说起冯义明写稿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3年,冯义明在柳州铁路工人报社当发行员,在报社环境的熏陶下,他爱上了写新闻。由于只上过两年小学,文化水平太低,他写了20多篇稿子都被编辑“枪毙”了。冯义明憋了一股劲:一定要写出一篇像样的稿子来。经过努力,1954年,他写的首篇见报稿子《从不安心到安心》终于在《柳州日报》刊出了。从此,冯义明就象着了迷一样,工作之余总爱琢磨写稿。

1957年,得知《株洲日报》创刊,冯义明欣喜地写下《祝贺党报创刊》一文,在《株洲日报》创刊号上发表了,这张报纸他当作宝贝一样一直保存着。

几十年来,冯义明先后在株洲车站、株洲北站、株洲铁路文化宫工作过,但写稿的业余爱好一直没有丢。在株洲北站担任货运员时,他是“三班倒”,有时下晚班后,不睡觉他也要跑到现场采访。冯义明把关注的视角放在群众普遍关心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一篇篇“火柴盒”“豆腐块”陆续见诸报端。

1987年,冯义明退休了,老伴儿以为他可以停笔好好休息了,没想到冯义明却把写稿当成了“正式职业”,投入写稿的时间更多了,每天早出晚归,到处找寻新闻线索。退休后,冯义明骑着自行车走遍株洲的十里八乡,写出了不少在群众中有影响的稿件。《湖南日报》《人民铁道》《株洲日报》等报纸的优秀通讯员名单里也有了“冯义明”这个名字。

冯义明激动地说:“我在旧社会只上过两年小学,亲眼看着母亲被日本鬼子打死,妹妹活活饿死,是共产党打败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50年的写稿岁月中,加入党组织的心愿一直伴随着冯义明。自1953年郑重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以来,他一共写了10多份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家庭出身等种种原因,冯义明一直没有能加入党组织。他不气馁,去年3月,又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感慨地说:“即使今生进不了党组织的大门,我也要做党报的人。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坚持为党报写稿。”

“写批评稿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老冯敢写批评报道在株洲铁路地区小有名气。

“他敢讲真话。”“看到不合理的现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老冯反映。”周围的邻居都这样评价着冯义明。

几十年来,冯义明共写出2000多篇批评稿。

株洲市明照乡分路口镇茶园村的村民至今只要见到冯义明,都会热情地倒茶递烟招呼他,这缘于一篇批评报道。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冯义明到株洲市明照乡分路口镇去办事,听到当地群众议论茶园村干部贪污救济款,村民非常气愤的事。冯义明调查清楚情况后,立即给《株洲日报》写稿反映了此事。不久,上级有关部门派人前往调查,该村的违法干部受到法律制裁。村民们拍手称赞,说冯义明的一篇稿子为村里除了一条“大害虫”。

2005年2月,冯义明乘坐公共汽车经过清水塘至霞湾路段时,由于路面破烂不堪,一位老太太被颠下了座位。冯义明回家后立即写了一篇稿子寄给《株洲日报》。株洲市有关部门很快给予回应,当年8月,市里投资对该路段进行了整修,今年1月份,一条崭新平整的马路展现在了市民面前。

医院看病收费高了,有群众找老冯反映;校园变成停车场危及孩子安全了,有家长拉着冯义明去现场查看……这些关系到老百姓利益的事冯义明只要知道了,他都会赶到现场调查采访,及时写稿向党报反映。因为老写批评报道,善于揭短,他曾被一些人误解,还有人扬言要报复他,他却从不害怕,从不退缩。

有人给冯义明泼冷水:“写了一辈子稿,既没提干,也没入党,瞎费劲!”老冯却说:“我写稿不图名、不图利,只要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我就很欣慰了。”冯义明发表的文章大多篇幅不长,文字也算不上美,但这一篇篇“豆腐块”中却凝聚着一个业余通讯员一心为民的热情和执著。

老伴易金莲眼里流露的满是担忧:“写稿我支持他,但不喜欢他写批评稿”。

老冯却干脆地说:“写批评稿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为老百姓解实际困难。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要按党要求的去做,多为群众办点好事。”

“一天不写稿,心里就不舒服。写稿是我今生最大的快乐。”

多年的写稿经历,冯义明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敏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都能抓出新闻线索。

2004年7月,老冯在散步时,发现株洲市钻石路铁路生活小区的围墙被推倒了,与“文明小区”的形象极不相符。他立即写成《社区封闭管理不方便,推倒围墙砸锁不可取》一文,发表在《人民铁道》《株洲日报》等报纸,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小区的围墙又砌上了。

去年8月,冯义明到侄女家去探亲,在汨罗车站候车回长沙时,看到候车室内到处是纸屑烟头,旅客的行李只能放在座位上;厕所排水管堵塞,污水四溢。他便写了封读者来信寄给《广州铁道》报社。文章刊出后,汨罗车站很快进行了整改。过了一段时间,冯义明再次经过汨罗站时特意留心观察,发现车站候车环境大变样了,他又高兴地写了一篇表扬稿,《广州铁道》报很快刊登了。

看到残疾旅客上厕所不方便,冯义明便写稿建议公厕配备残疾人座凳;乘坐公交车时,发现由于没有报站器导致乘客坐过了站,他立即写稿建议公交公司安装报站器……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都成了他报道的线索。

这些年,为了写稿,冯义明付出了很多。他文化水平低,便一边写稿,一边学文化。写稿时,碰到不会写的字,就逐个翻字典。他不会使用电脑,所有的稿子都是坐在写字台前,握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株洲的冬天很冷,看到年迈的父亲晚上还要伏案写稿,女儿担心他冻着,便为他买来了电烤炉。老伴和儿子也心疼他,总对他说,年纪大了,外出不安全,不要写了。冯义明却说,一天不写稿,心里就不舒服。

今年75岁的冯义明看上去身体挺硬朗。可毕竟是70多岁的古稀老人了,他还患有骨质增生,腿脚走路也不方便,出门采访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只要有了新闻线索,冯义明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采访。

今年春节期间,冯义明共写了6篇稿子。作为株洲铁路地区离退休办通讯报道小组的成员,冯义明每年总能超额完成报道任务。今年头2个月,他已经发表了20篇新闻稿,他充满信心地给自己订下了全年发稿100篇的目标。

“写稿是我今生最大的快乐,最无悔的追求。”冯义明说,“直到写不动的那一天我才会停笔。”

(原载《人民铁道》报2006年4月4日B3版)

同类推荐
  • 本色(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本色(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周作人的散文合集。将这些作品纳入典藏文库,是对这些作家及其创作的再次致敬,非常具有出版意义。
  • 玻利维亚日记

    玻利维亚日记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是游击队武装建立十一个月纪念日,一上午轻松悠闲,如同享受田园生活一般,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他并不知道,这会是自己的最后一篇日记。在第二天的尤罗山谷之战中,切负伤被捕,落入了玻利维亚政府军手中,翌日未经审判即被处决,尸体也被当局藏匿起来。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本日记。《玻利维亚日记》是见证切·格瓦拉生命最后阶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料,经迅速而未加修饰地翻译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玻利维亚山区中惊险跌宕的游击战经历,从秘密化装进入玻利维亚,到勘查地形、发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战、与敌人的遭遇、队友的牺牲……堪称游击战教科书。同时收录三十余张从未在中国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呈现游击队的日常生活、战斗场面。读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乔装改扮后的假护照、游击队员在树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边整理步枪等情景。斯皮尔伯格导演电影《切·格瓦拉传:游击队(Che: Part Two)》,即以《玻利维亚日记》中所述历史为蓝本。片中饰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尔特洛凭此片获得戛纳影帝。
  •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结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代表性的诗篇,配以优秀翻译家顾子欣的译文。弗罗斯特的诗歌成功地运用了美国口语,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比较浓厚的地域性的文化色彩,他的诗歌因此而饱受争议。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朴素,能代表美国诗人在二十世纪初的诗歌风格,那就是通俗易懂,广泛地描绘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借助于象征手法和暗喻、寄托,弗罗斯特的诗歌兼备了浅显和深度等多种质感。
  • 长夜漫漫路迢迢

    长夜漫漫路迢迢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尼尔,开始撰写在内心深藏多年的自传戏《长夜漫漫路迢迢》。他决心将自己家中不可告人之事毫无保留地诉诸笔墨。往事如幽灵般纠缠不休,逼他非写不可,否则永远不得安宁。这部自传性剧作成为奥尼尔代表作。按作者本人的要求,这部作品在他去世后,直到1956年才首次上演。
  • 古代田园诗词三百首

    古代田园诗词三百首

    提到田园诗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陶渊明以及他那句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确,作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开启了中国田园诗词的新领域。但是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除了陶渊明外,还有很多著名的田园诗人和作品。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田园诗词的作品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众多诗词中,精心选出了三百首田园诗词以及部分的元曲作品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地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热门推荐
  • 游歌者

    游歌者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平凡的生涯
  • 顾少的老婆重生了

    顾少的老婆重生了

    【新书:闪婚后大佬人设崩了】“过来!”“我,我……”“不过来后果自负。”他权势滔天,清冷矜贵,却对她偏执成狂。前世,她讨厌他,整天闹着跟他离婚。浴火重生,她只想撩他,好好爱他,弥补前世的遗憾。什么白莲花,绿茶婊,无耻渣男,通通用黄金狗粮砸死他们。
  • 诸界玉虹衣

    诸界玉虹衣

    至尊玉宿主:玉虹衣性别:女天赋:倾世无双心法(纯):蓬莱轻功(轻):临江仙武学(霸):太阴素手神兵(生):双生剑伞,神技1:芳华一瞬-杀生;神技2:醉墨重生-回生看着自己的系统界面,玉虹衣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行走诸天万界变身女侠或女魔头的故事。。。(啊,简介好难写啊!)
  •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吧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吧

    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名门正派!邪魔外道!御剑飞行转瞬万里,天材地宝层出不穷。来一场说来就来的充满刺激与澎湃的修仙吧!这位道友要修仙吗?来……从吃土开始!
  • 影视世界当神探

    影视世界当神探

    书名——影视世界之辣手警探。(上架后,很难改书名了,特此说明)路克重生了,还重生到了美国。但他渐渐发现,这个美国并不是上一世的那个美国。这里有着影视世界里的超凡能力和人物,他要如何在这个力量体系极其可怕的世界存活下去?幸好,他还有一个金手指——神探系统。一切,从当个小警探开始……
  • 文艺十年

    文艺十年

    人生太漫长,有人行走在匆匆忙忙的上班路上,有人沉浸于游戏世界里,有人想要走遍天下,柳夏明没有想这么远,只想做一个梦,然后,在现实中,实现这个梦。
  • 叩仙门

    叩仙门

    修行九州龙脉,锻造无上魔躯,坐拥先天神器,御使上古凶兽。纵横宇内,扬威海外,我虽未成元神,元神以下的不要前来送死。一条与众不同成仙之路,我虽狂妄,于仙道却谦卑。大道漫漫,人路两坎坷;岁月悠悠,心月同踟蹰。且看一个不知修仙为何物的小子如何叩开那一道浩瀚天门!
  • 佳木忆宁相思

    佳木忆宁相思

    他是上神,因她在凡间尚有一劫,陪她魂穿现代护她一世。她穿越回来记忆中的那个他却已然不在。他同她倒在血泊中,爱她如命的爹爹也死在了她的面前,她不惜成魔只为报仇,在她要报仇雪恨的那一刻,是他,是他毁了她所有的念想.....千年前的情缘该如何续写.....
  • 几许寒冬

    几许寒冬

    穿越穿成了小婴儿,不用装疯卖傻,玩失忆。作为古代最受大佬喜爱的小公举,想要什么随便挑。想要帅哥?青梅竹马来两个。想要师父?捡风筝捡到一个仙风道骨的师父。想要小跟班?一道美味全搞定。祁沐冬的开挂穿越之旅,就此开始。
  • 潮女纪

    潮女纪

    这是一部现代都市情感类长篇小说,约20万字。小说主人公萧厢是一位普通的江南女子,看似中规中矩,内心却叛逆任性。她屡屡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却不断遭受被诽谤和被抛弃的命运……小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思想情感的恍惚失落和悲痛绝望,又有身体欲望的不同冲突与持续膨胀,也有过去和现实的各种链接,更有传统与当下的激烈撞击;貌似杂乱无章,却类似对生活的复制粘贴,但又不是简单的“纪实与言情”,也不是在创作所谓的“新人类小说”,更没有过于理想化,实则是力求直面当下一代人极为真实的原生态,力求融入和切近爱与梦的理想元素,突出生命与灵魂的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