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7600000002

第2章 心之道:此心光明耀天下

1.得失从缘,心自随遇而安

人生达命自洒落。

——王阳明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踣。芜草稍焚剃,清雨夜来歇。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起来步闲谣,晚酌檐下设。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在龙冈书院旁边,有一个很多人都认为十分不起眼且毫无用处的乡村菜地,名叫“西园”。但王阳明却认为,这是一个赏景、读书的好地方。篱笆、野花、瓜果蔬菜,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如一幅美景图般呈现出来。王阳明经常在这里读书、赏景,有时还和这里的农民一起哼小调唱小曲。傍晚,在庭院里搭一张小桌子就餐,酒醉后,就在庭院的草席上睡下。这首诗,很全面地反映了王阳明惬意的随遇而安的美好心境。

对于随遇而安,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是非常困难的。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之所在,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因此,拔苗助长固不可取,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愚蠢。”

一天,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一番攀谈后,询问:“我自认为我内心的灵知灵觉已经出现了,可为何我总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呢?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心修禅?”

石霜禅师回答说:“你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便又去请教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全豁禅师轻轻一笑,回答说:“该止的时候它自然会止,你从缘好了,管它们干什么!”

的确,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左右的,此时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因势利导,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荣也好,侮辱也好,都不要太在意。从已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新的道路,这才是求得快乐宁静的最好办法。

不计较穷通得失、顺利有无,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接受,生活给了什么,就坦然承受什么,这就是得失随缘,随遇而安!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这就寻求到了一种生命的平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谁的生活就美好,谁的生命就有质量,在生活中就能活得自在。

曾经有一个小国家,地小人少,这里的人们却过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们活得悠闲自得,性子都十分闲淡。他们的这种性格有很大程度都是受到这个国家的国王和宰相的影响。国王从不争强好胜,也从来没有为扩张国土而侵略过其他国家;而宰相更是一位对政事不太关心的读书人。

不过,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国王特别喜爱打猎和微服私访,而宰相也老在国王微服私访的时候说这么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起初,国王并不理解宰相说这话的真正意义,直到一件事的发生。

这一天,国王如往常一样来到狩猎场打猎,他的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一只花豹,花豹立刻倒下,这可把国王高兴坏了,这可是他第一次捕获到这样的大型动物。于是,他骑着马抛下随从,兴高采烈地来到花豹倒下的地方。没想到,当他下马的瞬间,花豹却突然跳起向他猛扑过来。他的随从看到后,赶紧再发一箭,这一箭正好射中花豹的咽喉,花豹这才真正地倒下。当随从赶过来的时候,发现国王的一根小指头还是被花豹咬掉了。

因为自己的一根手指被花豹咬掉,回宫后,国王又气又恨,便找来宰相一同饮酒借酒消愁。当宰相听得国王的这一番遭遇后,却兀自笑了起来,说到:“尊敬的国王,您少了一根指头总好过掉了一条命啊!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呀!”

国王听完宰相的话,更加气愤了,说道:“你真的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千真万确,我的国王。如果我们暂时抛开自我短期的得失成败,那么,这一切就真的是最好的安排了。”

“你还真是大胆啊!那我现在把你关进监狱呢?”国王更加生气了。

宰相十分淡然地回答道:“那我也深信,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话音刚落,只见国王手一挥,命令侍卫将宰相带进了牢房。

过了一段时间,国王的伤势康复了。他又如同以往一般,想带着宰相到各地微服私访,但他一想到宰相之前说的那些话,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他决定独自带着随从出游去了。

可就在微服私访的途中,国王遇到了一群野蛮人,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国王便被抓去了。野蛮人想将国王杀了用来祭神,但当大祭司来视察的时候发现国王的右手小指没了,咬牙切齿十分气愤地说:“你们难道忘了‘祭神’一定要用最‘完美’的人吗?他少了一根指头,根本不配用来供给我们的神仙!快把他这个不祥的人赶走!”

脱困的国王欣喜若狂,飞奔似的回到宫里,命令随从摆下一桌酒宴,准备款待宰相。

保住命的国王对宰相说:“爱卿,你真是我的吉祥之人,你说的话真真实实地在我身上发生了。若不是少了一根指头,今天的我早就被人拿来祭神了,这一切果然都是最好的安排啊!”

宰相听得此话,回答道:“恭喜大王对人生体验有更深层次的觉悟了。”

国王接着说:“爱卿啊,我由此逃过一劫固然是‘最好的安排’。但是你却因为我白白蹲了那么长时间的监狱,这也能说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慢条斯理地喝下一口酒说:“大王,您将我关入大牢其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您想想,若是我没有被关入牢房,那么您这次的出游,我必定也会被蛮人抓走。等到蛮人发现国王您不适合拿来祭神的时候,那么谁又会被丢进火焰里焚灭而亡呢?所以啊,我才应该感谢大王您,多亏了您将我关进监狱,才保得住我一条小命呀!”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宰相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实际上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随遇而安,并不是让人们完全地安于现状,不对未来做任何打算和努力,一味消极地等待。这里的随遇而安,指的是找到生活的平衡,这才是自然的一种境界,是心灵成长的标志,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养。

随遇而安这句话教会我们,面对大千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渺小的一分子,而一些人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十分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心也越发膨胀。面对人生常有的荣辱成败时,便会轻易被打倒或骄傲起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论面对怎样的境况,都能坦然面对,依然过着自己惬意的生活。这,便是随遇而安。当你放下心灵的枷锁,学会了随遇而安,你的生活便会有一番巨大的变化。

2.内心清凉,心花自开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王阳明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难免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和争讼。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做“心兵”。普通人心中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这句话被奉为王阳明的经典话语。王阳明认为外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心的存在。所以在面对人生中的诸多沉浮时,我们大可不必左右摇摆之,而是要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情去对待之,并借此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一个悠然自在的人生。

在一条老街上,住着一位老人。年轻的时候,老人绣了大量的工艺品,如今她把刺绣品拿出来卖。东西摆在门前,她从不吆喝,也从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她的生意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好够她喝茶和吃饭。她老了,也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她过得很满足。

有一天,老人在门前喝茶,一个文物商看到了她身旁的那把紫砂壶。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走了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他看到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商人惊喜不已,他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人先是一惊,然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她早逝的丈夫留下的唯一的东西。

虽然老人没有把壶卖给商人,但她心里却难以平静。那天晚上,老人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一把普通的壶,突然间成了价值10万元的宝贝,她想不明白。过去,她总是把壶放在身边,闭着眼睛躺在摇椅上养神,可现在她却总是不时地看一眼紫砂壶。更让她感到不舒服的是,周围的人知道她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之后,蜂拥而至,有人向她借钱,有人询问她还有没有其他宝物,更有人半夜敲她的门。

老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把紫砂壶。就在她感到纠结的时候,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再一次登门。老人再也坐不住了,她叫来周围的人,当众摔碎了紫砂壶。

于是,老人又可以躺在门前的摇椅上养神,安享晚年了。

老人的安之若素,淡定从容,体现出了她的涵养与理智,更给予了她幸福而绵长的人生。

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一番境界。有一则有趣的笑话: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往前跑,唯有一人神态悠然,在雨中踱步,旁边大步流星跑过的人十分不解:“你怎么不快跑?”此人缓缓答道:“急什么,前面不也在下雨吗?”

当人们在面临风雨匆忙奔跑之时,那个淡然安定欣赏雨景的人,正是深谙从容的生活智慧。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中,从容淡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别人都在杞人忧天、慌不择路,只有他镇定从容。正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唱的那样:“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黄帝做了19年天子,诏令通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特意前往拜见他。

黄帝见到广成子后说:“我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至道的精华。我一心想获取天地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用来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主宰阴阳,从而使众多生灵遂心地成长,对此我将怎么办?”

广成子回答说:“你所想问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事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也渐渐地晦暗下来。然而谄媚的小人心地是那么偏狭和恶劣,又怎么能够谈论大道!”

黄帝听了这一席话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筑起清心寂智的静室,铺着洁白的茅草,谢绝交往独居三月,再次前往求教。

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则顺着下方,双膝着地匍匐向前,叩头着地行了大礼后问道:“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修养自身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

广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说:“问得好啊!来,我告诉给你至道。至道的精髓,幽深邈远;至道的至极,晦暗沉寂。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持守精神保持宁静,形体自然顺应正道。一定要保持宁寂和清静,不要使身形疲累劳苦,不要使精神动荡恍惚,这样就可以长生。眼睛什么也没看见,耳朵什么也没听到,内心什么也不知晓,这样你的精神定能持守你的形体,形体也就长生。小心谨慎地摒除一切思虑,封闭起对外的一切感官,智巧太盛定然招致败亡。我帮助你达到最光明的境地,直达那阳气的本原。我帮助你进入幽深渺远的大门,直达那阴气的本原。天和地都各有主宰,阴和阳都各有府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形,万物将会自然地成长。我持守着浑一的大道而又处于阴阳二气调谐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经1200年,而我的身形还从不曾有过衰老。”

黄帝再次行了大礼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说是跟自然混而为一了!”

广成子主要说的是怎样才能求得道,我们却可以从中体悟到“静”的作用,每个人想要得到幸福,都要保持自己心灵的平静,按住心兵不动。

王阳明一再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一切都源于“心”,心是可以灵活多变的,你要学会掌控。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心兵荒马乱,只需一种从容的淡定,一切便会豁然开朗。

3.少一些“贪念”,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王阳明

历史上多少悲剧出于争名夺誉,人们只看到了虚名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虚名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承受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虚名,人们常常暗中勾心斗角,明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虚名,有什么好处?

中国儒家极力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更是把“灭人欲”当做“存天理”的条件,他说:“去得人欲,使识天理。”

王阳明将天理、良知、本体合而为一的,也就是将道德伦理的价值与存在的本体合而为一,要证得“本体”,就必须打掉一切人欲。在他看来,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机心”?因为人的心里藏有势利的种子,因为势利才产生“机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势利就是一种欲望。欲望越多,痛苦也越多。人心不足蛇吞象,而蛇吞象——咽不进,吐不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一辈子将自身置于忙忙碌碌、勾心斗角之中。这样活着,未免太累!如果少一些“机心”,是不是也会少一些痛苦呢?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苏秦早年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业精进。苏秦学业有成,辞别鬼谷子先生时,鬼谷子先生考察了他一番,苏秦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不想鬼谷子先生眉头直皱,脸上并无喜悦。

苏秦把话说完,怯生生地问:“先生,我说错什么了吗?先生为何脸有异色?”

鬼谷子先生语重心长地对苏秦说道:“你说得很好,并无错漏。事不可尽,尽则失美。美不可尽,尽则反毁。你只知善辩的好处,唯恐不能发挥至极处,却不知善辩之能遭人嫉妒,若一味恃弄,祸不可测啊。”

后来,苏秦到各国游说,最终配六国相印,权倾一时,但他在燕国受到人的嫉妒。怕燕王杀他,他就自请到齐国做燕王的奸细。他花言巧语又使齐王信任了他,但苏秦的频繁活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齐王将苏秦车裂于市。

苏秦凡事都想要尽善尽美,花尽心思来为自己取得成果,但是他这番机心反而使自己吞咽了恶果。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王阳明说:“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一切私心的存在就好比做贼的心,弄到最后不光没有得到想要的,还丢失了本体。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的机心,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的机心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在无形中成了机心的奴隶。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奔波劳累,于是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感到外界的权力永远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体力、精力与生命。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创造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忧虑、怀疑、恐惧、绝望等情绪,一个人若是使自己的思想里充满了这些负面情绪,那么他的整个生活就难以走出悲愁、痛苦的境地。但他若能抱着乐观的态度,那么就可使蒙蔽心灵的种种阴霾烟消云散。

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被无数人景仰并且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在孩提时代,华盛顿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生来就正直诚实,办事极为公道,这与他受到修养极好的父亲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熏陶有很大关系。他渴望能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勇敢军人,报效国家和人民。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总是领导者。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由此也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走入军界的机会。那一年,他19岁。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有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贏得了身边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意愿,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从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立自主的权力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面对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激动不已,与他们斟洒告别。人们热泪盈眶纷纷与他拥抱,最后为了控制自己,以免过于激动,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地径直离去。在费城,他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账目清楚、准确,他甚至还补贴了许多自己的钱。

辞职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如果心中装满势利、欲望、各种算计机关,心灵哪里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4.心安则身安,心困则身困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阳明

“心即是理,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创立心学的核心思想所在。按照王阳明的心学,道理其实都在心中,世间并无存在心外的事物和道理,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内心,潜意识中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有一天,王阳明同一位朋友一起在南镇的山间游玩,朋友看到山岩中的花树就问道:“天下既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这深山之中兀自花开花落,于我心有何关系?”王阳明的回答可以说十分巧妙,他说:“你未看到花时,这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到山中见到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便明白起来,便知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世界上的所有问题,对于王阳明来讲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他觉得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心里。王阳明在一首诗中写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直至叶叶外头寻。”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健康、快乐,更能让我们收获成功。这种力量原本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是在生活中这种强大的力量被欲望所遮蔽,如果可以将这些遮蔽的物欲清除,去感受内心的力量,那么这股潜能就将产生无穷的力量。

在明朝,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在那场浩浩荡荡的反刘瑾运动中,王阳明也算是其中一个。就在一些大臣入狱之后,他给当时的皇帝朱厚照写了一封非常委婉的信。信中说,入狱的那些人触犯了皇帝,所以应该接受处罚。但是,那也是他们的职责,国家有了事情,他们不站出来说一说,岂不是失职了,皇帝如果要那样的臣子又有什么用处?他们说对了,皇帝可以照做;如果说错了嘛,皇帝也可以大人不记小人过,多多担待他们。现在,皇帝对人使用酷刑,这不是相当于挡了大臣们的言路吗,这样下去谁还敢再说真话呢?

从表面看,王阳明的这封信并不像蒋钦他们一样言辞激烈,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刘瑾,可是当刘瑾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发现王阳明这简直是绵里藏针。王阳明在信中所说的,大臣们被施以酷刑,以后就不会有人说真话了。而大臣们所说的不就是刘瑾的事情吗,这分明是赤裸裸对刘瑾这个邪恶之徒的批驳。

刘瑾最终将王阳明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牢之中。众所周知,锦衣卫的大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但凡进去的人很少有人能够活着出来。就在那年的冬季,王阳明被刘瑾在午门之外赏赐了四十廷杖,四十廷杖对于一个人来讲原本就是九死一生,何况刘瑾要求王阳明脱掉裤子执行廷杖。四十廷杖之后王阳明早已经是气息奄奄,可以说离死亡已经不远了。面对皮开肉绽的王阳明,刘瑾下令拖进大牢,从此王阳明开始了锦衣卫大牢中的艰苦生活。

锦衣卫的牢房在当时被称为“诏狱”,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而且还有各种无法想象的酷刑,但是王阳明却在大牢中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监牢中不知道过了多久,王阳明才缓缓睁开眼睛,他发现自己还活着。当他清醒过来之后,看着自己身处的环境,想起了自己走过的追逐圣贤的路途,想到了司马迁,想到了孔夫子,想到了屈原,这些古代圣贤的事例一个个涌现到自己的脑海之中。由此他的圣贤情怀充溢到脑海和心里,并写下狱中诗。

在锦衣卫的大牢中,王阳明并没有后悔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情,身在糟糕的监狱之中,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圣贤之路,心里更加豁然光明起来,于是他在狱中开始讲学,讲圣贤之学。锦衣卫的大牢可是九死一生的地方,但是王阳明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以及强大的内心,将这恶劣的大牢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历练之地。就这样,他在锦衣卫的大狱之中待了足足五六个月,最后朝廷裁决将他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王明阳在恶劣的“诏狱”中之所以能成就一个奇迹,靠的并不是他卓越而聪明的头脑,真正依靠的是他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意志,以及他对圣贤追逐的笃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这样强大的力量,之所以不能显现,是因为我们面对事情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试想一想,如果王阳明面对锦衣卫那种人间炼狱般的大牢,一味沉浸在失望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那么他的生命或许早就在“诏狱”之中郁郁而终了。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如意,只要排除来自内心的那种消极意识,就可以获得积极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起来。

詹姆斯是个经常走霉运的人,可他生性乐观,对任何事情都抱以正面的看法,每天过得都挺开心。当有人问他最近生活得如何时,他总会说:“我快乐无比。”

对此,有朋友问他:“谁都会有悲伤的时候,也不可能总是能看到事物的正面,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詹姆斯说:“每天早晨,我一睁眼就会告诉自己,快乐不快乐都是一天,我今天一定要快乐!这就好比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你可以选择当一个悲哀的受伤者,也可以选择做一个从不幸当中学到些东西的乐观人。人生就是选择,当你选择了以最好的方式来生活的时候,你才能生活得快乐。”

一天早上,詹姆斯出事了。他看到三个持枪的强盗从邻居家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而后强盗们发现了他,其中一个人对詹姆斯开了一枪。经过18小时的抢救,以及亲人精心的照料,詹姆斯总算是活了下来,可是仍有小部分子弹片留在了他的体内。

朋友们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我感到快乐无比。”

朋友看了看他的伤疤,然后问他中枪时在想什么。詹姆斯答道:“当时我躺在地上,我知道自己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活。”

朋友问:“你当时不害怕吗?”

“医护人员太好了,他们不断地告诉我,我会好起来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看到他们流露出了‘他是个死人’的眼神。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那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呢?”

“有个美丽的女护士问我对什么东西过敏时,我马上回答说‘有!’这时,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停下来,等我继续说下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对他们说:‘子弹!’在医护人员的一片大笑声中,我又接着说道:‘我现在活下来,不要把我当成死人来医。’”

詹姆斯就这样活了下来。当詹姆斯身负重伤时,医生们对他都没有抱生还的希望,是把他当作了一个死人来治疗的。詹姆斯最后能侥幸活下来,与其说是医生们的医术高明,还不如说是詹姆斯积极求生的态度感染了医护人员。

其实,真正成熟、读懂人生的人,在遇到苦难的时候,一定不会让不幸的遭遇影响到自己,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生活,以开阔的心胸面对苦难,深刻体会生命每一刻的存在,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秒。

5.安贫乐道,独守一分清净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

——王阳明

王阳明也曾被贬,来到了偏僻穷苦的龙场。龙场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在这居住的人们都过着水深火热的艰苦生活。当时的人们都以为,王阳明被贬至这种地方后,一定会痛苦不堪无法忍受。但事实恰恰相反。王阳明在《何陋轩记》中写道:“当年孔子被贬至九夷,弟子都认为孔子不能接受那里的简陋。孔子却认为,只要有君子居住的地方,就不会简陋。因为君子的正义之气可以感染当地的人们,君子的文化可以教化那里的百姓,又何来简陋之说呢?我因犯错被贬至此,这里虽是蛮荒之地,却是政府安抚蛮夷之族的重点地区,尽管这里条件落后,我也能从苦日子里尝到快乐的滋味。

当时随同王阳明一起来到龙场的弟子,是这样形容龙场的:这里毒蛇遍地,野兽四处奔走,环境极其恶劣。我们在路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蛇的尾巴。这里的空气还夹杂着刺鼻难闻的味道,似一阵阵毒气,让人感到胸口发闷,头疼欲裂。山里还常常弥漫着大雾,使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一不小心便会摔得头破血流。最让人烦恼的是没有房子住。龙场驿站因年久失修,根本没法住人。因此,我们不仅住过易遭野兽袭击的茅屋,还住过阴冷潮湿的山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病倒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阳明却乐观依然。他还给自己居住的阴冷潮湿的山洞取了一个十分有意境的名字“阳明小洞天”。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劈柴生火、打水做饭,甚至还照顾起生病的弟子,给他们端水递药。在弟子们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王阳明便哼哼小调,讲讲故事,以安抚他们。他甚至还对病中弟子的坏脾气百般容忍。不止这些,王阳明还主动与当地居民互通有无,教他们建房、种地,他还为很多建筑取了文雅的名字,如“龙冈书院”、“宾阳堂”、“何陋轩”、“君子亭”等。最后,这些地方都成了王阳明讲学的重要场所。

《后汉书·杨彪传》中谈道:“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意思是说人们要能安于贫穷困苦,并且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为乐。正是经历了这般贫穷和困苦的生活,王阳明才深刻理解和做到了“安贫乐道”,这为他创立自己的心学,提供了重要的人生感悟。此后,王阳明在《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中写道:“藐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诗中提到了颜回对待艰辛生活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王阳明觉得,虽然颜回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也应像他那样安贫乐道。

从前有一位国王,拥有荣华富贵,照理,他应该满足,应该过得快乐,但事实是他内心过得并不快乐。国王自己也十分纳闷,为什么他对自己的生活还十分不满意,为什么不能快乐起来呢?

有一天,国王很早就起床了,他随意在王宫四处转悠。国王无意间走到御膳房时,听到里面一个厨子在快乐地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国王甚是奇怪,问那个厨子为何如此快乐?厨子答道:“我家里有一间草屋,肚子里不缺暖食,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这样美满的生活,您说我能不快乐吗?”

听到这里,国王就明白了。随后,国王就与朝中的宰相讨论这个厨子的快乐,宰相说:“陛下,我认为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一族’。”

国王惊讶地问道:“何谓‘99一族’呢?”

宰相答道:“你只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就可以确切地明白什么是‘99一族’了。准备一个包袱,在里面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袱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可以明白一切了。”

国王按照宰相所言,命人将一个装有99枚金币的包袱放在那个快乐的厨子家门口。厨子回家的时候,就发现了门前的包袱,好奇地把包袱打开,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怎么这么多金币!厨子将包袱里的金币全部倒出来,查点了三遍,都是99枚。他心中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这99枚啊?哪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一枚掉到哪里去了呢?于是他就开始到处寻找,找遍了整个院子也没有找到,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于是,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争取早一天挣回那一枚金币。晚上由于找那枚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便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坏到了极点,就对妻子与孩子大吼大叫,不停地责骂他们没有及时把他叫醒,影响了早日挣回那一枚金币的梦想。

从那以后,他每天匆匆忙忙地来到御膳房,为了多挣钱。也不像以前那么兴高采烈地哼小曲吹口哨了,平时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在悄悄地观察他。

国王看到原本快乐的厨子心情变得如此沮丧,十分不解,就问宰相:“他已经得到那么多金币,应该比以前更快乐才对,可为何?”

宰相对国王说:“陛下,你现在看到的厨子就是‘99一族’中的成员了。他们拥有很多,但是从来不懂得满足,他们只是拼命地工作,只为了额外地得到那个‘1’,为了尽早实现那个‘100’。原本快乐、轻松的生活,只因为忽然出现了能够凑足100的可能性,就变得不快乐了。他们竭尽全力去追求那个毫无任何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一族’的人。”

厨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的道理。所以,快乐是与富贵、贫穷无关的,关键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满足。

王阳明认为,若想寻得人生的意义,就必须抛下名利和金钱,学会安于物质贫困的生活,以学习知识和品德为乐趣。这与佛家的持戒之道不谋而合。明代施惠在《幽闺记·士女随迁》中说:“乐道安贫巨儒,嗟怨是何如,但孜孜有志效鸿鹄。”意思是,与其沉浸在世俗名利中不能自拔,不如来到宁静的海边享受简单快乐的幸福。著名学者梁实秋在《雅舍小品·图章》中也说:“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更难于用三言两语向唯功利是图的人解释清楚。”

总之,能够安贫乐道,独守内心的清净,是修行的一种境界。若做人也能够如此,则必将有所收获。

6.寂寞,让心灵成长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

刚被贬至龙场的王阳明,因无法适应当地的艰苦和精神上的寂寞,整个人都显得十分忧郁悲凉。为了排遣烦恼,消除寂寞,他静心默坐,澄心静虑,想通过平静心态来理清思绪,改善情绪。由此,耐得住寂寞的他还悟出了圣人之道:“圣人处世,在于自足七性,而不在向外求理。”从此,王阳明就开始了用寂寞催生自己心灵成长的龙场悟道之旅。

很多人在成功之前都苦于遇不上欣赏自己的伯乐。有时候是自己无意间掩盖了才华,有时是他人埋没了自己的能力。如果因一时不被赏识而暴躁不安,很可能会前功尽弃;而如果安下心来,耐心等待,于寂寞中养精蓄锐,甚至享受寂寞,这种经历将令自己的整个人生受益匪浅。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册封之前,贵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妃子,她作为当时叛臣的罪孽进宫,结果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

公元820年2月,李恒(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四年后穆宗因服食重金属炼制的“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

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做出的这一抉择,当属大智若愚、达人知命的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六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夙愿。

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的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他大智若愚、言行谨慎、不露端倪。但在一次与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那深藏于心的雄才大略却通过一副对联表露无遗。

黄蘖是当时福建一位名僧,他出家于福清黄蘖山,因拜江西百丈山海禅法师而得道,从此名声大噪。黄蘖当时云游四方,行踪不定,也曾入宫,与李忱熟识并成为知己。得知李忱龙潜于真寂寺,他特地赶来,在庙里长住下来。

一日,两人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干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听了,赞赏有加。

没有深沉的寂寞,哪有动地的长歌?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干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深谙权谋、忍辱负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

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业者都遵循的一种原则。它以踏实、厚重、沉思的姿态作为特征,以一种严谨、严肃、严峻的表象追求人生目标。当这种目标价值得以实现时,不喜形于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态度去探求另一奋斗目标和途径。而浮躁的人生是与之相悖的,它以历来不甘寂寞和一味追赶时髦为特征,有着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浮躁的向往,浮躁的追逐,只能产生浮躁的果实。这果实的表面或许是绚丽多彩的,但绝非具有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一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强的人大多都是最孤独的人。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的人,就是最伟大的人。”众所周知,寂寞常常令人感到痛苦,不能与他人交流沟通,不能被伯乐赏识的寂寞是苦不堪言。但是,转念一想,只有安静且不受干扰的环境才能真正的让一个人获得心灵的平静,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人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所以,若想要度过目前的困境或者超越平凡的状态,就得先让自己学会与寂寞相处,并且在寂寞中让心灵纯净起来。

在被贬期间,王阳明也体会了各种折磨与摧残。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外在的身体折磨打垮。为了从困苦和寂寞中解脱出来,他主动去了解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并交换他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时间久了,当地居民的质朴性情和乐于助人的热情,深深地感动着他。令他最为感动的是彝族首领安贵荣。安贵荣非常欣赏王阳明的学识和精神,当他得知身边的这位学者正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时,主动提供帮助给予他生活上的照顾。不仅如此,安贵荣还经常为他讲述他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使王阳明在困苦的日子里仿佛找到了至宝一般,因为,这些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极大地激发了他悟道传道的热情。王阳明在亲身经历了寂寞和困苦后,得出了一个生命的真谛:在寂寞中,不能自我颓废和萎靡。越是寂寞的时候越要让自己的心灵坚强起来,用当下的宁静环境,让自己的心灵纯净不惹尘埃。当心灵沉静,生活的杂念便也消失不见,这时,我们便需要坚持不懈地补充完善自己的心灵和能力。由此,当某天机遇向你招手时,你才能有勇气和实力好好地把握它,达到成功的目的。

对于寂寞,梁实秋先生曾这样描述,“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梁实秋先生坐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书斋里,他感受的寂寞是充满诗意的,是一个能激发他写作灵感的状态,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没有痛苦,没有孤独,有的是一种旁人所不能体验的清福。

由此可见,寂寞往往是感情丰富且十分细腻的人才能有所感知的。正是因为他们常常能安静下来体验到旁人所不能体验的情感和细节,才能体悟到他人所不能体悟的道理,发现他人忽略掉的思想,最终得到寂寞给予的力量,修炼自我,获得成功。寂寞,不应该用惧怕的心理来对待;寂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寂寞,也不是寻常人能够体悟和感知的。若是你能体验到安静的寂寞,请珍惜这样的感觉,因为,或许这就是你成功的起点和必经之路。这,也是王阳明想要告诉我们关于寂寞的真谛,关于如何让自己成长的秘诀。

7.生命的意义在于满足

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王阳明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人皆可成圣人”等,是王阳明一生所探求的。他教书育人、热心布道,专研学问。他认为“不讲学,圣学不明”,因而,他也成为当时最“话多”的人。他通过四处讲学、研究学问、撰写诗文等方式,广收弟子,传播文化,培养了不少的文化精英。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意义不同,如果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方法之一就是王阳明的布道。繁华都市,热闹喧嚣,忙于生计的人眼中没有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蓝天白云、莺歌燕舞,只有霓虹闪烁的娱乐场所,了无生气的钢筋水泥所筑的高楼大厦,还有“不是万能,没有则万万不能”的人民币,人们的视觉和内心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一个没有情感、没有生气的空间,是无法带给人们幸福的。更有之,因此而心生疾病!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心放逐天际,思考问题长远,不被眼前利益所困,才能达到一中很高的境界。生命不问得失,珍惜拥有。人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要创造一种生活。时间,它不是用来计算日夜的长度,也不是记录人们的皱纹和衰老。它不是滴滴答答的钟声,不是起床、吃饭、睡觉,它是人们生活的信念,它是让人们充实生活的精神食粮。

生命本没有内涵,它是人们在时间里实践后,创造的内涵,生命的意义也来自于此。

从前,有个修鞋匠,每天都会去不同的地方给人修鞋。狂风暴雨没有阻挡得了他的去路;饥肠辘辘也无法让他停滞不前。无论太阳升不升起,每天他听到的第一声鸡鸣,就是他出发的信号。他的身影总是穿梭在人群中。

十几年的修鞋生活,修鞋匠遇到过文明的客人,也遇到过无赖,他所经手的鞋子,有高档货,也有廉价货,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修鞋匠都没有放弃工作,他认认真真地为客人服务,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乐此不疲。

有时候有人会说:“伙计,你不用那么细心,修鞋嘛,能穿就行了。”这时,修鞋匠总会说:“不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你一定能健康长寿的。”大家都说。

“谢谢,我也觉得是这样。”修鞋匠笑着说。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修鞋匠是普通而又平凡的一个人,但他懂得生活的真谛。他明白自己活着是为什么,所以无论外界的环境发生多大的变化,他都坚守内心的信念。活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王阳明虽有超越生死的观点,但,生命对他来说仍然可贵。生生死死是自然的规律,但生与死都应该有价值,即使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人要活得有意义。

8.心无所累,意无所牵

心无所累,意无所牵。

——王阳明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有时外面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内心却十分压抑,充满了黑暗;这时候,“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快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的失意,都可能存在。

官海沉浮本就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一点王阳明很清楚,所以即使经历了大起大落他依然坚守内心的生活哲学。其实有几次被贬后,他也沉默过失望过,但困难不能够打倒他,反而使他意志更加坚定,用微笑迎接每一天。他的微笑来自长期自省、为学、修身的自信和内心深处的平静。任何得失沉浮都是人生,都是生活的赐予。活了一辈子,却常常因为心中长满了烦恼杂草而愁肠百结,愁眉不展,到头来,还没有得到生活过程的乐趣,没有享受生命,一辈子就过去了,这是生命当中的自觉与自省的一种缺失,也是一种遗憾。

乐观者与悲观者在争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

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乐观者说:不,他能留下甘甜的果。

突然,天上传来了一个声音,也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

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

第二个:春雨好不好?

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长得更疯。乐观者说:好,百花会因此开得更艳。

第三个:如果给你一片荒山,你会怎样?

悲观者说:修一座坟茔。乐观者说:不!种满绿树。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只不过他俩都不知道,在空中提问的是上帝。他们更不知道,就因为这场争论,上帝给了他们两样不同的礼物。给了乐观者成功,给了悲观者失败。

乐观者和悲观者由于对同样一个问题有截然相反的答案,最终也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当一个人的心情阴雨密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当一个人欣逢喜事之时,连花儿都笑得灿烂。有个哲人曾说:“当你哭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哭;当你微笑的时候,世界在跟着你笑。”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常被外境所困,以至于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扫除心中的杂草,剪掉心中的死结,走出围城,才能达到心神通畅。所以在面对人生烦恼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身边的人时时微笑。

从前,有个人很喜欢自寻烦恼,总是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终日诚惶诚恐的,变得日益颓废、忧郁。有一天,他从朋友那儿打听到,在这深山老林里有一位得道高人,他无所不能,充满智慧,这人就不辞路途劳累,历经千辛万苦,到山上请求高人指点。

忧郁者问:“我终日郁郁寡欢,诚惶诚恐,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过得快乐一点?”

高人说:“笑,学会对自己和他人微笑。”

忧郁者疑惑地问:“我过得不好,生活很艰苦,根本没有笑的理由。”

高人捋了下白须,说:“第一次微笑时,不需要理由。你只要笑着就好了。”

“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都不需要理由吗?”

“你想得太多了,有了第一次,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微笑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忧郁者豁然开朗,他充满谢意地向高人道了别。

其实,为人处世,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出发,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用微笑表达对他人的友好、真诚,那么,与他人相处,必定是和谐美好的。

人类的心灵是一座种满花草树木的花园,对它时不时地修剪翻耕是必需的。这座花园里除了净土还有垃圾,净土难免不受垃圾的侵扰。因此,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心灵园丁的能力,杂草该锄得锄,否则,它与花木争风吃醋,享尽花木的阳光雨露,到时,这座花园就只能成为围城,所以懂得及时修剪繁杂的树叶,懂得微笑着面对困境,以求得内心的和谐平静,那么就算生活在围城之中,也能自在。

同类推荐
  • 不逃避的人生

    不逃避的人生

    工作,感情,那些你暂时不去想的事:交往多年,分手或厮守哪种才是好结果;想改掉坏习性,瘦身戒烟戒酒一直没成功;怕选错行,结果哪一行都做不久;中年失业,人生接下来还有可能吗……
  • 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

    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

    本书作者通过走访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形成了独特的故事思维方法。在工作、生活中熟练运用“故事思维”,通过“故事”介绍自己、推介产品、沟通方案、阐述思路……别人就容易看到你的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同事支持,在社会中获得朋友的相助,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认可。
  • 做更幸福的自己

    做更幸福的自己

    幸福的人生不会从天而降,不要埋怨先天的不足,也不要懊恼先天的缺陷,因为这一切都不能改变。走过的已是历史,走进的将是明天,尊重现实,改变自己。不管未来如何,抓紧现在是我们的选择,把握明天是我们的补救措施。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失去光泽。刘萍编著的《做更幸福的自己》从塑造个性、生活技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细节、人生规划、心态调整、人生交际等方面,运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思维全面传达了新的幸福理念,告诉我们如何用新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以及走向成功。通过阅读《做更幸福的自己》,你会变得更坚定,更有信心,使自己更幸福。
  •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人的人生成长之书。豆瓣网最励志、最温暖的作者谢姣姣触及灵魂的人生感悟。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飞翔的翅膀。内含数十篇原创励志作品,十几万字的生活感悟,告诉读者:如果此刻你正值青春,请让你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让你今天所做的一点一滴,都成为未来的铺垫;让每一次播种,都作为收获前必须的耕耘。你以为漫长而充裕的青春,其实,正是另一场争分夺秒的倒计时。
  •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谁不愿与一个具有高雅气质、风度翩翩的青年成为挚友呢?所以这样优秀的青年必定会前途光明。而一个脾气古怪、态度粗鲁的青年则会遭人厌恶,因为人们都向往快乐和光明,谁会喜欢冷酷和黑暗呢?一个人如果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却有一身怪习气,那么他在事业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热门推荐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海耕(下)

    海耕(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水产品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产品加工水平却明显滞后,原始、粗放的加工方式只能为市场提供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很显然,要想打破产业升级的瓶颈,必须沿着现代路标,向精、深加工的方向突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威海人以杜鹃啼血般的执着不懈探索,最终创造出值得骄傲的中国第一和世界之最。东方神油“鸿洋神”像大多数男人一样,许振国也不喜欢逛商店,他嫌烦,磨磨叽叽,黏黏糊糊,哪像老爷们干的事。
  • 带着漫书穿越异世界

    带着漫书穿越异世界

    当绝世渣男变身为异世界美少女,嫁人是不可能嫁人的,你敢对我有想法我就敢掰弯你。这是一个在异世界一群年轻人享受青春,脱变成长的故事。
  • 野性德鲁伊

    野性德鲁伊

    文奇被逼弃诺,成为大陆唯一人族德鲁伊!他掌握生命之力却剑走偏锋,以飞禽走兽形态踏上传奇冒险者之旅!
  • 什么时候我才不会如此想你

    什么时候我才不会如此想你

    根据亲身经历,不能忘却的人和事,世俗的土壤里开出的最纯碎的感情。讲述了一个起点很低的普通人,从情窦初开的少年到事业发展壮大这一过程中与两位女孩子的感情纠葛的故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岁月念安

    岁月念安

    -顾昭昭上初中前,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子,但是现实敌不过那句老话“男人有钱就变坏”?-顾爸爸生意越做越大,心也飞的越来越远。在昭昭小升初的暑假,家庭散了。-转学来了青城,她遇见了他……-少年信誓旦旦的对她说跟着我,我不会让你再哭……少年的承诺不止在暮色里,也兑现在朝暮的踪迹里。
  • 让我一次疯个够

    让我一次疯个够

    11月14日,一个阳光清澈的上午,我和姜伯姜母来到清河看守所。一进大门口,就见一辆银灰的桑塔纳停在那里,从车上下来一身西服裙的柳珍。我们相视一笑,有种抖落尘埃后的轻快感。从6月5日在看守所高墙的小窗口见了小姜一面后,相隔159天,我终于见到了我的那颗心、那份至情了。小姜剃着光亮的头,脸面也是整洁光亮的。一见到我,他嘴唇便嚅动起来,身子也在颤栗,无声的泪水从他脸上急急地淌下来。他哽咽了半天,颤颤地说,小娴……辛苦你了……
  • 和我合租的女人

    和我合租的女人

    朴美丽,这个和孙正平若即若离、忽远忽近的神秘女人,身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迷茫、忧郁、无助的孙正平能否冲破自己的桎梏,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 溪昭录

    溪昭录

    神经大条的捉鬼师泠溪,平时喜欢女扮男装招摇撞骗;拜师王仙人门下,深得师兄师姐宠爱,除了师叔陆昭。陆昭表面是温润如玉少公子,实则腹黑傲娇大灰狼。总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出现,喜欢与泠溪斗嘴,却又每每在泠溪闯祸后护她周全。泠溪接到第一个捉鬼的悬赏令居然是韩家,而这个鬼居然会和前朝旧事牵扯,热心同学泠溪决定插手管一管这件事!于是,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故事由此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