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9400000003

第3章 孤独,是因为站在高处

【孤独是要你学会和自己相处】

你们说,你们相信查拉图斯特拉吗?但是查拉图斯特拉有何重要呢?你们是我的信仰者。但是所有的信仰者又有何重要呢?

你们还没有寻到你们自己:但你们发现我。所有的信仰者都是如此;所以,一切信仰者都是微不足道的。

——《瞧!这个人》

尼采在《瞧!这个人》中称自己有严重的清洁癖好,清洁是他的第一生存条件。在不清洁的环境中,他会死的。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忍受社交的缘故。

尼采说:“对人类的厌恶,对贱民的厌恶”,总是他最大的危险。

大多数人都比尼采圆滑,即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不会在脸上露出厌恶的神态。但是,如果长时期的保持与自己不喜欢的交往状态,会给心灵带来巨大的压力,即深深的孤独感。也有一些人本身就不爱热闹,喜欢独处,这种性格的人如果不懂得和自己相处,就会变得自卑、孤僻。

不过,无论是有朋友的孤独,还是没有人陪伴的孤独,都不是坏事,这是要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寻找和自己相处时的快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在摆脱这种厌恶感的时候说:“我的厌恶感帮我创造了双翅和预见源泉的力量。说真的,我要飞到最高的峰上,去发现快乐之泉!”“啊!我的兄弟们,我发现了它,在最高的峰上,为我奔腾的快乐之泉。这里有一种生命,在这生命的海洋上,没有贱民与我同饮!”

尼采自称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旷古的最孤独之歌”,其中查拉图斯特拉说的何尝不是尼采自己的心声。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有时候,一个人蹲坐在角落里,想着曾经,想着现在,感到无助、迷茫和伤心欲绝,情绪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坏情绪都在包笼着我们,甚至开始有些绝望,流泪。

当“走饭”在微博上发出“我去死一死,大家都不用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的时候,当我们身边的人来往穿梭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孤独会成为抑郁症最明显的特征,并且“杀死”了不少人。

科技如此迅猛地更新,我们的身边也离不开各种数码设备,相比较以前没有手机、电脑、相机的日子,这些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原来的无聊、空虚、发呆的时间,甚至有时过多地占用了我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网上24小时,永远有人在,每一秒都在结识着陌生人,微博可以引来上万人关注,可以随心所欲地和陌生人倾诉烦恼,可以隐姓埋名地在BBS上发泄心情,可以不用去电影院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任何电影,可以不用千里迢迢相聚就可以和远方的朋友“见面”聊天……

但是为什么在这么热闹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忍不住的掏出手机看有没有短信和未接来电,坐在电脑面前不知道干什么,不住地刷新页面看看有没有好友更新状态,时不时地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新的邮件。就算是一群年轻人在饭桌上,KTV里,也有很多人抱着手机不放。怎么会越来越孤独呢?

可能由于生存、生活、求学、爱情或者追求梦想,我们总是不得已要离开家乡,离开朋友,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被离开,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举目无亲,又或者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睹物思人。总之我们在不断的面对离别,跟老朋友说了再见之后,有了新朋友,新朋友很快成了老朋友,于是又说了再见。

这种失落的情绪伴随着成长成熟越来越强烈,直到现在,即使旧人回来了,却还是觉得中间有着深深的隔膜,父母跟我们不再那么亲厚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打不得骂不得。朋友不再跟我们那么亲密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或者爱情要忙。孤独,前所未有的孤独。

“逃离孤独!”这是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害怕独处所以不管是上班下班休息日哪怕是吃饭上厕所,总要拉着一个人陪自己,有什么活动一定要积极参加,非要玩到筋疲力尽才肯罢休,回到家倒头就睡,不给自己任何独处的时间空间。

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很久没有和自己单独相处了?我上次独处是多久之前的事情?当我们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就越容易迷失自己,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到底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不知道现阶段的自己需要怎样的行动来消化对未来的迷茫。所以我们需要孤独,只有自己。

在孤独中和自己相处,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以及空间的限制。你不用在乎闹钟的铃铃作响叫你起床去上班,不用看着手表盼望下班,你可以在烈日当空下闭目遐想,也可以置身于熙攘繁华的闹市中左顾右盼,你可以在急速行走中回味生活,当然也可以在闭目养神中享受清闲。

即使再热闹的人生,我们也必须腾出时间让自己积淀、沉静,留份孤独给自己,留点时间和自己相处,因为它给了我们繁忙生活中一份难得的闲暇,给了我们浮躁心灵一份真挚的沉淀,也给了我们忙碌的心灵一次反省的机会。不要惧怕自我拷问,不要害怕面对自己。

周国平先生解读《独处的孤独》时说:“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越伟大越不同凡响的人,也就越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孤独使一个人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的高度,观察自己的思想。一个人适当地独处,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坏处,对于我们内在气质和涵养倒是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提升,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在孤独中跟自己相处地愉快或平静,这个人的身上就会散发着自信或者稳定的人格魅力。

人生终极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无论一个人多么强大,多么坚强,可是他面对自己的时候都像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因为谁都可以不信可以不爱,但是我们一定是相信自己爱自己的,所以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是完完全全透明的,可以无拘无束地想,可以从容不迫地做,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让自己疲惫的心轻轻地、轻轻地做个蓝色的梦,等待从孤独中醒来时的饱满焕发。

孤独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可以引发抑郁症,也可以治愈自己的伤口。不可避免的孤独来袭时,就勇敢地面对它,跟自己握手。人的灵魂需要孤独陪伴,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拒绝独处、逃避孤独,放开所有的负面情绪,拥抱着孤独的自己,跟其耳语一番有何不可?

【享受孤独】

我需要孤独,就是说,我需要恢复到本来面目回到我自己,呼吸自由、清新而令人兴奋的空气……

——《瞧!这个人》

孤独这个字眼,似乎给人更多的是悲戚感。孤独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滋生蔓延着一个人的恐惧,我们惧怕孤独,希望听到声响、看到人群、呼吸到稠密的空气。

虽然尼采并非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但成年累月的孤独,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他曾在孤寂中发出悲叹“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在给妹妹写的信中,他说:“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害怕、排斥孤独的尼采,一方面又向往孤独,需要孤独。因此他说,“我需要孤独,就是说,我需要恢复到本来面目回到我自己,呼吸自由、清新而令人兴奋的空气……”

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注定了是孤独的。所以我们可以将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令我们感到不孤独的人视为恩赐,他们终会离开、走远,我们不得不反复体味这份孤独的滋味,然后设法安顿自己。

人活一世,转眼就没入黄土。选择一个积极的人生,不管是五彩斑斓还是平平淡淡,用自己独立的姿态生活,对社会对群体有所担当和奉献,你的孤独会被温暖,也是因为你的孤独而显得珍贵。

尼采的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其实尼采的朋友很多,弗罗琳·冯·梅森伯格、弗兰兹·欧维贝克、查理·瓦格纳、保尔·李,他们常常通过通信或会面的形式沟通,只要尼采乐意,大概他们会一直这样下去。

但是尼采对于哲学的追求,使他更倾向于独处和独立思考。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哲学领域的成就都是在孤独中训练自己对于孤独所造成的忧郁,只能靠写作加深或减少那份孤独的痛苦。在他给好友彼得·加斯特的信中写道:“回来吧!我的朋友!回到孤独中来,我们俩知道怎样在孤独中生活,也只有我和你知道。”

他渴望独处,并且誓死捍卫自己的孤独,在好友保尔·李提出要来恩加丁和他交流《朝霞》的时候被尼采间接谢绝,他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我思如泉涌的时候,有人要来这打断我。假使我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孤独,那么我将选择离开,离开欧洲许多年不会来。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浪费,我发誓!”

彻底的孤独会令人矛盾,后来尼采对孤独产生了惧怕。他的妹妹离开欧洲以后,尼采开始大张大张不断地给妹妹写信,信里是千篇一律的孤独:“当我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的时候,被迫保持沉默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难道我生来就是为了品味孤独?难道我永远找不到一个理解我的人吗?无法交流事实上才是最可怕的孤独,它意味着与世隔绝,意味着戴上一张比任何黄铜面具更坚固的面具——完美的友谊只可能存在于意气相投中。”

在尼采哲学生涯的前半部分,他是很享受孤独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构筑成了自成体系的尼采哲学,他享受并创造着孤独。但是孤独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没有意识到,他将所有的孤独统统填进自己的生活中,所以到了后期他开始又爱又恨所谓的孤独。

我们不会长期保持一种与世隔绝孤独的状态,但是需要用孤独来调剂生活,享受孤独是漫漫人生行路中的一种自我休憩,用来思考、放空和无所事事或研究。

但是独处并不等于或者不完全等于孤独。独处是一个环境事实,而孤独是一种思维事实。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用来独处不被打扰。因此,即使是我们的家人、爱人、朋友,也会有聚散离合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学会用孤独来修炼自己,来反省自己。提高内心,升华思维,看清自己的内心毕竟是有好处的,所以孤独是可以用来享受的。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甘之如饴,对于有些人来说,孤独就像是榴莲,捂着鼻子远远走开,但是总会有人懂得欣赏榴莲,即使你不喜欢它,当你被迫吃下它的时候,你会发现情况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味道还是不错的。孤独就是这样。

学会享受孤独的人就会发现孤独之喜。孤独之喜在于你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唯一,即使克隆再造,那也不是你,这个唯一的你。孤独之喜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体验和感受完全属于你自己,其实有时候不用分享这种情感和感触也是财富,在自己的世界里癫狂,不会打扰任何人。孤独之喜就在于这是彻头彻尾的你自己,可以天马行空、胡思乱想、随心所欲、思考、幻想……即使你手舞足蹈或者泪流满面,没有人知道,这时也不会有人嘲笑你懦弱,嘲笑你不够坚强,孤独就是在没有人的角落里做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

周国平在著作《尼采在新世纪的转折点上》中写道:哪一个心灵正常的人,不需要来自同类的爱和理解呢?然而,哪一个真正独立的思想家,不曾体会过孤独的滋味呢?当尼采认清,孤独乃是真正的思想家的命运,他就甘于孤独,并且爱自己的命运了。

【留一点空间给自己】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间。一个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间。你刚好要独自体验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门敲响了,那班同情者络绎不绝的到来,把你连同你的痛苦淹没在同情的吵闹声之中!

——尼采

爱情中,异地的时候我们恨不能擦掉中间所有的距离,与想要见到的人拥抱。但是一旦打破了这种美感距离,剩下的便是最真实的彼此,磨合得来就在一起,磨合不来就痛苦,或者分开。

很多时候,导致分手的原因并不是不想爱,而是没有了距离。亲密的爱人之间也需要呼吸,这是每个“自我”的独立空间。而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的距离远近,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

在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和爱;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和和谐;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和懂得;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感情的呼吸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代表着缓冲,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速度和心情。生活的空间,就要学会给自己留白,给心灵思考的余地。

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又不懂得自己给予自己安全感,所以就会非常的恋家或者粘人,这种感觉令人窒息,甚至生厌。不懂得保持距离,也不管对象是谁,就开始靠近缩减双方距离,显然是不理智的。

陈怡心从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女孩,上了四年大学,为了能满足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周末的时候常常就订机票飞回家跟父母团聚。在别人的眼里,她就是个令人艳羡的小公主。

工作以后她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外企,起初的时候大家很喜欢陈怡心。因为她虽然是个千金小姐,但是对待同事却没有一点娇气的架子,喜欢跟大家打招呼,问东问西,还喜欢在下班的时候参加他们的活动。

时间久了大家就开始有些想躲开陈怡心。当同事在说悄悄话的时候,陈怡心会忽然冒出来:“喂!你们在说什么啊?我也要听。”当同事在讨论老板的时候她也去瞎凑热闹,却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说了一顿。

而陈怡心的男朋友也对她渐渐疏远。毕业后的陈怡心没有在父母的公司工作而选择留在北京,所以她认为自己唯一最亲近的人就是男朋友了。上班时间短信不停,下班后电话轰炸,回到家后不让他单独出去,必须留在家里陪她。

有一次男友陪老总在酒店应酬,陈怡心的电话不断,惹得老板和客户都不高兴了,索性就关了机。回去后陈怡心大吵大闹,嚷着要分手,他一怒之下说:“好!分手。”头也不回地摔门离去。

关于感情,女性往往是脆弱而没有安全感的,她们时时粘着男性,令男性不能忍受。适当的距离才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并不是将双方的空间全部开放、欢迎光临。毕竟爱不是枷锁,更不是用来探索别人私人空间的借口和手段,人与人之间要用爱来沟通,但是千万别拿爱当作借口。

爱情的生存是需要很大的空间的,爱从来就不是追逐占有,紧密细致的距离会使对方感到窒息,使你更加失去自我。人都是需要有一个自我空间用来享受的,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亲人、好友、爱人,就有我们自己,试着去完全地放空自己,让身体跟着心的指挥,随心所欲。

没有谁是完全真正属于谁的,别让寂寞吞噬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学会享受,学会争取空间,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距离的相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心心念念只想着满足自己,而忽略别人的感受。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对方,失去了这段感情,也失去了自我,那时才明白:空间原来是爱的翅膀。用彼此的空间来节制爱,才是最恰当的爱护与情谊。

你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与众不同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讨厌的事情,有眼泪有欢笑。那就这么办,分开自己的空间,分给自己一份任何人都不可占有的,在这个国度里,你就是所有,好好享受一个人的狂欢。

大哭大笑,自娱自乐,反省自己,冷静思考,一个人看电影、阅读、旅行,都是很好的私人空间。下班后并不一定让对方赶来陪你吃饭娱乐,自己买点菜回家下厨做饭,边哼着歌边炒菜,带着围裙在厨房里转来转去,这也是一个幸福的享受。

世界这么大,你的世界也那么大,不要吝啬自己,给自己一点私人空间很必要,那一点点的时间空间里不必跟任何人靠太近,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有了独处的空间,你才会活得更真实、自在,才能更好的处理与对方的关系。

【君子慎独,不做违背内心的事】

不要抗拒“恶”……但是,如果我们不相信善与恶,那么这句格言又该怎么写呢?

——《权力意志》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在我们内心埋下了善恶的标准,但重要的不是我们心里有善恶,而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能够遵守内心的标准,不做违反善的行为,尤其是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

尼采说:“如果我们在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慎独”这个词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的意思是说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地方最能显示人的灵魂,一个真君子,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不会显现出一点不好的言行,而是像在人前一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知道一个人真正的品行,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看到地上有一百元钱,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将它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中,但是由于不是自己的钱所以拿的时候不会心安理得,一般人会先环顾四周,如果周围没有人注意他的时候,他就捡起来心安理得地放进兜里;如果有人,他也许会喊一声:“谁的钱掉了?”没人搭理的话,他就会假装是自己掉了钱,多余地说一句:“哎呀,原来是我自己的钱掉了,都没发现。”然后把钱捡起来放进兜里。这个简单的现象就说明在没有人监督或者注意你的时候,你就很难像在公众面前那样。即使你内心向往仁德,但在独处的时候,也很有可能会把持不住自己。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臣,一次因公出差途经昌邑之地,曾经受到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开他的房门,献出十两黄金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感激。杨震拒绝了王密,王密对杨震说:“半夜三更没有人知道,您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杨震义正言辞地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说没人知道!”于是,他态度绝决地把黄金退给了王密。

元代大学者许衡也有过类似经历。一日,许衡与人结伴外出,天气十分炎热,这一行人口渴难耐。所以在经过一棵挂满成熟果实的梨树时,他人纷纷跑到树下摘梨解渴,只有许衡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就有人问许衡:“你为什么不摘梨,难道你不渴吗?”许衡回答说:“这不是我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大家讥笑他迂腐,哄笑着说:“世道这么乱,谁还管这棵树是谁的呢!”许衡却不以为然,他说:“世道乱,而我的心不乱,梨虽无主,可我心有主。”

君子慎独,话虽这么说,但是慎独不该只是先哲和圣贤们的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践行之。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是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一旦离开了别人的眼睛,个人的私欲便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快活自己的时候,你已经在悄悄地腐败。即使再华丽的外表,也掩不住真实的自己。

慎独来自于不断的反省自己,它可以使你的内心不断的清朗透彻,可以让你的人格越发的坚韧。慎独还是一面盾牌,它可以使你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可以使你踏实做事,坦荡为人,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的文明有序,相处和谐。

还有些人,平时看起来中规中矩,但一遇到事情,他的本性就暴露无遗,所有的美好形象不复存在,行为举止不再温文儒雅,言谈不再礼貌舒服,取而代之的是粗俗、毫无气质和美德可言。

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非常能体现“慎独”题材的漫画,画上的题词是“无人之处”。画上的那个人在有人的时候总是戴着一个面具,笑容礼貌客气,但是没有人的时候他就摘下了面具,面目狰狞,令人作呕。这就是伪君子、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真正的君子和此类人的区别是:真君子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样,不会因为有人或没有人而改变自己的言行。

慎独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试金石,也是人生正己修身的必修课。生活在这喧嚣的浮世中,难免会有鲜花掌声和赞美,有时会使我们不得不高贵矜持起来。但是慎独却可以锻炼我们,警醒着自己不可失了分寸,不能没了尺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慎独之人也就真正成了表里如一的君子。

慎独是一种宝贵的品德,它如空谷幽兰,虽不在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但会使你在高山峡谷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本分,保持自己的操守,守着天地,径自绽放,静默飘香。

【朋友不能帮你驱逐孤独,你必须靠自己】

我们总是想要许许多多的朋友,刚刚认识,就迫不及待认定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了。不与朋友在一起,就变得忐忑不安,这说明你正处于危险的状态。

害怕孤独,才会索求朋友,希望和他人在一起。渴望从别人身上,得到所谓的安全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无法爱自己。

然而,即便你拥有再多的朋友,也无法真正帮你赶走孤独,抚平你内心孤独的伤口,也无法使你真正爱自己,你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要真正爱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埋头于某件事中,靠自己的双脚,朝着高处的目标行进。虽然会有痛苦,但那是心灵成长的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孤独是对别人的一种饥渴。你想念着别人,但还不够——你是空虚的。因此,每个人都想在人群中,给自己编织各种人际关系,只是为了欺骗自己、忘记自己是孤独的,但是孤独会一再冒出来,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它。”

他还写道:“孤独是一种正面的感觉,那是感觉到你自己的本质,那是感觉到你对你自己来说是足够的——你不需要任何人。”身边多一些朋友,也许可以让你远离形单影只,却难以消除你内心的孤独感。就像金钱可以帮你打发空虚,却无力填充你的孤独。

尼采认为,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人更加孤独。的确,有时候一大帮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孤独的感觉却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要强烈。因为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在这种热烈气氛的映衬下,你觉得自己更加孤独。而一个人的时候,海阔天空的遐想,反而没怎么觉得孤独。

可见,呼朋唤友,置身于喧嚣的人际,并不是驱除孤独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是尼采说的“真正爱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

我们只有凭借体内自有的韧性和生命力去战胜经常驾临的孤独感。能和自己做朋友,这才是自由的胜利。这个朋友永远在你身边,无论你落魄,发达,还是开心,难过,他都在你身边,鞭策你、激励你、安慰你。

有人曾问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

他说:“另一个自我。”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但在所有的朋友中,我们最不能忽略的一个朋友是自己。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你在内心深处很清楚即使你身在人群之中,你也是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对你自己来说你也是个陌生人。”如果你和自己都是陌生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热闹而已,他的内心仍然是孤独的。

能不能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他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实际上就是一个更高的自我,同等重要的是你对这个自我的态度。

有些人不爱自己,常常自怨自叹,如同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缺乏理性,过分自恋,如同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另一个自我都是缺席的。

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这样的人一定是全人类的朋友。法国作家蒙田说,这比攻城治国更了不起。

和自己做朋友,就要真正爱自己。

法国版某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假如我们对你的恋人或丈夫做一次采访,那你最想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些什么?”被调查者都不约而同地回答:“他还爱我吗?”

他还爱我!这就是多数人想从恋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其中女性占多数。

而我们想问的问题却是:“你还爱自己么?”

也许你会说,谁不爱自己呢?是的,没有谁不爱自己,但真正是不是、会不会爱自己,却是一个问题。比如说,你每天为自己真正预留了多少专属自己的时光,没有动机,没有功利,没有交换,只是让自己充分自在地舒展开来,感受着自己,感知到自己,然后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爱自己。

在更多的时间里,你恐怕都忙于应付各种需要了:为家庭,为工作,为孩子……即使在一人独处不需要应酬谁时,你是不是也常会忘记要应酬自己,而依然在行为上或者脑子里惯性地应酬着这个或那个?或者自觉在鞭策自己,去充电、恶补情商或者管理经?

这些都不是真正爱自己的表现,都不能真正地滋养自己。爱自己,不是以物质贿赂自己——一掷千金并不见得是犒赏了自己;不是拿成就激励自己——成功也不见得能喂饱你;当然更不是以别人的眼光或者标准苛求自己,别人都满意了你却不一定能够满意。

爱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欣赏和喜欢,因为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爱自己,并不是盲目自恋,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真心爱自己的女人懂得快乐的秘密不在于获得更多,而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你会觉得自己是那样地受上天的恩宠,是那样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是一份难得的乐观心境,更是快乐的始点。具有这样的心境的女人,无论是对生活、环境,还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都会自然流露出一股喜悦之情,感动自己,影响他人。

如果你懂得爱自己,善待自己,别人就容易看到你的魅力,会称赞你。你会从这些赞扬中得到更多的自信,你也就会活得越发光彩,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个良性循环。

爱自己,和另一个自我做朋友,你才能真正远离孤独。当然,这决不是推崇我们去垒一道墙,躲在里面,拒绝关心与问候,而是要你学会和内心的另一个自我相处。这样,你就能成长为独立的一棵大树,而不是缠绕在别人身上依赖别人营养的藤蔓。大树的枝桠可以在空中恣意摇曳、伸展,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

朋友能帮你排解苦闷,却没法驱赶你的孤独。你必须靠你自己,握着自己的手,自己温暖自己。

【不被理解,那是因为你比他们站得高】

想的比别人多,思维比别人宽泛的人不适合加入组织和派系。因为这类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超出组织或派系的利害,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思考。

如果你的思维与组织派系格格不入,不用担心,也不要怀疑自己不正常。那是因为你的思维已经超越了组织的狭小空间,到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说:“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迫使我孤独。”但他又不肯降格以求,宁愿到沙漠里与猛兽一起忍受饥渴,也不愿意与肮脏的赶骆驼的人一起坐在水槽边。

也正因为尼采不肯、不愿屈从于俗世,才有了他在哲学上的成就。

这不禁让人想起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雕塑《思想者》是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的形象。开始,罗丹给这尊雕塑命名为《诗人》,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这尊雕塑的躯体极具生命感,那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小腿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整个人体都在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和聚拢。

这个巨人默默看着下面发生的悲剧,他因痛苦而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刚健之美,也蕴藏着永恒的精神。

有人说,凡思想者皆是孤独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与人格格不入的思想,那注定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势必会遭遇冷漠、误解甚至嘲弄。公众的愚弱、冷漠、麻木与阴冷注定使思想者必须付出代价,除非你缴械投降主动放弃思考,这就是凡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孤立,不被理解。

卡里和斯泰因曾经打赌,卡里说:“我如果送给你一个鸟笼,并且挂在你的房中最显眼的地方,那么我保证你就会买一只鸟回来。”

斯泰因笑了起来,说:“养只鸟是多麻烦的事情啊,我相信我不会去做这样的傻事的。”

于是,卡里就去买了一个鸟笼,并且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鸟笼,让斯泰因挂在自己房中最显眼的房间。于是就会有人们忍不住问他:“斯泰因,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死了啊?”

斯泰因回答道:“我从来没有养过鸟。”

“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啊?况且是如此漂亮的鸟笼。”人们奇怪地看着他,就好像斯泰因有什么问题似的,看得斯泰因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问题了。就这样,来一个人这么说,再来一个人还这么说,斯泰因终于屈服了。

斯泰因最后还是去买了一只鸟,把它放在那个漂亮的鸟笼里,因为他知道,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

就像所有的帆船都在顺流而下,而你如果选择逆流而上,面临的考验不只是风向,还有可怕的人言。一旦你的意志不够坚定,就很容易被这股来自世俗的力量引入歧途与成功擦肩而过。

如果你不准备向世俗缴械投降,那就别太在意孤独,更别看重别人给你的种种非议。因为“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的这句话真是经典。

布鲁诺因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被罗马教廷活活烧死。当时,广场群情激愤,齐声高呼:“烧死他!烧死他!”

伽利略和布鲁诺是同时代的人,他也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于是,他不仅发表了批驳托勒密的论文,还通过书信毫不掩饰地支持哥白尼的学说。

但是,罗马教廷是决不会放过伽利略的,他们先是对伽利略发出措辞严厉的警告,继而把他召到罗马进行审讯。在罗马教会的威胁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但他并没有真的放弃哥白尼学说。

后来他又出版著作批判了托勒密的错误理论,罗马宗教裁判所传令他到罗马受训。当时的伽利略已经69岁,疾病缠身的他一到罗马就失去了自由。那些充满杀机的教会法官们,用火刑威胁伽利略放弃自己的信仰,否则他们就要对他处以极刑。

年迈多病的伽利略绝望了。1642年,为科学、为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伽利略离开了人世。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就像伽利略说的“追求科学真理需要勇气”。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仅会被抛在孤独的可怕境地,而且还会遭受各种迫害。所以,孤独的思想者是悲哀的,愚昧的强大的力量总是对那些孤独的思想者进行近乎残暴的摧残,以及让其受到摧残的麻木。

但是,事实也证明这些人大都是先悟者,把我们的愚蠢一语道破。孤独者的深刻照见了反对他的人的平庸。

孤独的思想者也是凡胎肉体,他们要想带着自己的思维生存下去,就需要比平庸者付出更多的坚韧和痛苦。更多的思想者只留下思想的光辉,而没能拯救自己。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害怕孤独,不流于世俗,义无反顾地在重重阻碍中坚守自己的思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为了科学真理、为了灵魂的自由,为了人格的独立,放弃了尘世的利禄与功利,甚至放弃了生命。

但人类要进步,科学要发展,是离不开思想者的,他们的孤独也是注定的。

正如尼采所说:“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尼采的学说一直被人误解、误听、诽谤、置若罔闻,所幸在他濒临崩溃的边缘时,终于被世界发现。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在他看来,伟大的思想家正是凭借被误解的程度而成其伟大的。”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这是本卷所探讨的内容。《谈修养》于1940年至1942年间陆续发表于《中央周刊》,1943年5月由重庆中周出版社以《谈修养》为名结集出版。作者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谆谆引导,总结出做人的道理。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之感。作者虽自谦这些文章“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我们已经发现,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章仍是那样地笃诚、丰富,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热门推荐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五字天书

    五字天书

    凡是能领悟此书者,莫不是法力通天之辈。可求长生,求无敌,求心中美女。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本书所选篇目展现了胡适深刻、犀利的思想观点,也侧面展现了他在纷繁时事中的人格魅力。涵盖其从青年至晚年的各类文章,读者也可从中发现他思想上的转变,特别是“容忍与自由”,胡适年岁月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由于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大大提升。这些白话演讲和文章都十分浅显易懂,展现了胡适的睿智,使读者了解胡适思想的同时,能帮助读者理解那时学术界的状态,了解当时的世界和中国。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侃侃而谈的智者,也可以从他谈话的内容中,体会对加家国的热爱,以及胡适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
  • 春天没有方向

    春天没有方向

    《春天没有方向》选取了树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作的若干诗篇。树才的诗歌,全部围绕“节奏”“想象力”“活用语言”这几个核心词展开。他认为,在诗歌中,越是个人的深切体验,就越是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普遍情感。
  • 仙途闲修

    仙途闲修

    这大小三千世界,九州四海一境,凡人修士几十亿,谁人不想成仙?时闲淡定:我!时家老祖宗并上一干子孙持剑怒视!时闲咬牙:……我修!……就是脸真太特么疼。修仙这条路,一旦踏上就是不归途。本文无男主,走天才升级流,无金手指,成长型女主。
  • 无限之看见未来

    无限之看见未来

    众神的三角力量有多强?伽侬为何不死?美队在谋划什么?瑞兹是否被符文侵蚀?林风带着前世的记忆进入游戏之中,找寻幻想与真实,探寻深藏于世界深处的答案。划时代游戏《无限》横空出世,每人都是头号玩家!塞尔达荒野之息、英雄联盟、血缘、黑魂、深海、巫师、漫威……游戏居多,涉及影视,也有小说世界……
  • 篮球之玫瑰帝国

    篮球之玫瑰帝国

    一次意外,醉酒的丁敬业回到了2013年,成为了刚和热火队签约成功的奥登。蝴蝶煽动了翅膀,NBA又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暴?
  • 平胡录

    平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奔跑的奇异旅社

    奔跑的奇异旅社

    旅社老板晋月每天除了工作赚能量石,就是抱着娇小的比熊犬坐在清凉的石桌前看肥猫算帐本,偶尔也会溜达到门口调侃几句那个热衷cosplay雷神的保安大D。直到一天,空降了个小鲜肉运营顾问贺百,晋月老总的生活变得鲜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