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9800000003

第3章 古代礼制(2)

【怎样“慎独”】

这是指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是儒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礼记》曾这样提及慎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礼记》中,也有“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强调。到了宋代,理学家也格外注重君子慎独的修为。通俗地理解慎独,它其实是一种做人的境界。“独”就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没有人监督,只有你自己。此时,面对欲望、诱惑,人若仍能谨慎戒惧,遵道自律,不自欺,那么就达到了一种极高的人格境界。

【什么是“三纲领”】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几句话出现在大学的开篇,南宋朱熹云:“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三纲领”由此而来。其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人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明德,前一个“明”为使动词,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读作“新”,即革新、弃旧图新。《大学》在宋代之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理学家朱熹将其概括为“三纲领”后,才成为人人皆知的“金科玉律”及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八条目”】

与“三纲领”相对应,仍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段文字有八个核心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云:“此八者,大学之条目。”“八条目”之说由此而来,并常与“三纲领”合称为“三纲八目”。其意思是:古代那些想于天下弘扬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对于“八条目”,《大学》云:“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八个核心词的核心。将“修身”与“治国”相结合,是儒家历来的传统。《大学》先是对其作了最为系统、精练的概括。到了宋代,朱熹又进一步作了发挥。至此,“格物致知”与“修齐治平”成为了儒家伦理的经典命题与奋进目标。

【十六字心传】

《尚书·大禹谟》载,舜在禅让之前,曾说了这样的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危则难安,安民必须明道,想要明道,则必须精心。可谓“明道安民”的经验总结。朱熹对舜的十六个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认为“人心”和“道心”都属伦理范畴,“人心”即“人欲”,“道心”说的是“天理”,如果“人心”有了危机,“道心”就要蒙上尘蔽,微昧难明,因此不偏不倚地执著于“道心”,是非常必要的。在朱熹看来,这就是三王历代相传的道统秘诀。“十六字心传”一说因此而来。

【什么是“中庸”】

也称“中道”、“中行”,是儒家为人处世的标准。孔子提倡的“中庸”,是不偏不倚,不保守,也不激进。他在述及弟子的“过”与“不及”时认为,“过犹不及”。意谓激进与保守都不是最好的做事尺度。更认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那么何谓君子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孔子的部分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中庸的倾向与界定。《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北宋理学家程颐对其很是推崇,曾这样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后世的朱熹也这样认为。程朱的阐释与先贤的初衷多少有些背离,但这并不影响国人对中庸的理解。在国人心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处世态度与人生观。至于国人是否真的中庸,那就因人而异了。

【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春秋左氏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儒家所推崇的三种人生,即“三不朽”。具体来说,立德,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功,指救危除难,建立功勋;立言,通俗来讲即著书立说,言足可传记。三不朽,是三种至圣的境界,其中,立德为上圣,如尧、舜、周公、孔子;立功为次圣,如大禹、后稷;立言为大贤,如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管子、孙子等。“三不朽”之所以有不朽之称,是因为圣人要受后代子孙的祭祀膜拜,即使是名以文传的先贤,也不是常人所能及。故而,“三不朽”只能是传统士大夫心中最希冀达到的人生境界,与平民的生活相距遥远。

【什么是“孔颜气象”】

“孔颜气象”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精神。它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磅礴抱负,也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学,而仅仅是孔子和颜渊所代表的一种人格境界。颜渊,孔子的学生。他生活极其清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就是他。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还曾请几个学生言说志向,有的学生说要当高官,有的说要治国平天下,到了曾皙,他说,我的愿望就是,在沂水中游泳,在舞雩台沐风乘凉,然后哼着歌儿惬意地回家。孔子深表赞同。在他看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能够选择,有什么能比拥有轻松简约的生活更好的呢。由此可知,为后世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气象”,其实所指的就是一种胸怀旷达、安贫乐道的志趣。

【什么是“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儒家的个人理想。修即“修身”,齐即“齐家”,治即“治国”,平即“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儒家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古代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能适应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的需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穷,指在仕途上不得志;达,指在朝廷居于高位。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有幸参与朝政,就应以天下为己任,让民众受惠,这是积极的人生;若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那么退而修身,洁身自好,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儒家入世的主要方式是参政,称“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孔子、孟子,从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孔子周游列国,碰壁无数;孟子则以布衣终老。人生阅历的丰富,让这些先哲们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孔子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提出“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则是对我们正文的精练概括,是对孔子人生观的补充。“兼善”(也作“兼济”)是进,“独善”属退,进退有据,人生设计虽不同,然均不离儒家圣贤之道。

【什么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意思是:自身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这是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这句话本来出自《庄子》,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思想。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孔子言论中处处体现着“内圣外王”的思想。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要“克己复礼”,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内圣,然后才能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外王实现了,内圣才能最终完成。

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什么是“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由儒家礼教对妇女提出的规范要求。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尊卑界限明确之后,于是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而“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女性实践“三从”时需要具备的礼仪、修养和操作技术。总而言之,“三从四德”要求妇女既要贤淑顺从,又要高尚能干。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在讨论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易》则有妇女要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并有夫死妇女要殉夫以及限制改嫁等要求。“四德”最早见于《周礼》:“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最初是为了对宫廷妇女进行教导,与“三从”连称后,即成了标准“三从四德”。具体来说,三从,“未嫁从父”要求没有出嫁的女子听从父亲的话,不违父命,还要在父亲危难时挺身而出;“既嫁从夫”要求为人妻的妇女要跟随、服从丈夫,视丈夫为“天”,凡事都要敬重;夫死从子,夫死后,“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抚养儿子成人,对成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大事由儿子做主。四德,“妇德”的核心是“贞顺”,即坚守节操,对丈夫忠诚,对所有族人要谦恭有礼;“妇言”是对妇女在言辞方面的规定,要求善于应对,说话得体,有一定的智慧和修养;“妇容”要求妇女质朴端庄,按时沐浴,服饰整洁。遇乱要从容镇定,居丧要悲哀有节等。概括来说,“三从”的教戒劝誉、“四德”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的利益更加重要,对妇女的种种规范愈加繁琐详细。

【什么是“七出”】

“七出”是对妇女而设的惩罚性规条。出,指驱逐、遗弃。“七出”即七条休妻的理由。七条分别是,不顺父母、无子、淫、恶疾、嫉妒、多口舌、盗窃。“不顺父母”被放在首位与尊崇孝德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四德”中,几乎每条都与侍奉孝顺公婆的修养有关。不顺公婆的媳妇,扰乱家庭尊卑秩序,有违孝德妇道,这在尊崇孝德的时代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因此被放在了“七出”的首位。例如东汉人姜诗的妻子在婆婆面前骂一条狗,即被丈夫认为不孝,因此被休,姜诗则被誉为孝子。“无子”在“七出”之条中,对被休的妇人而言,最是无辜。在父权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照父系传承的原则,只有儿子才是延续香火的后代。因此,妇女不得不担起“无子”的“罪名”。淫,指妇女有放纵淫乱的行为,被认为是妇女道德品行最大恶德。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妻子对夫保守贞操,不得与家族内外的男子有染。

历代对犯淫妇女的处罚都很严厉,如清代江西临川孔氏支族家规写道:“妇与人私,断令改嫁;其妇不嫁,革饼逐出,生子不得名登团拜;凡族中婚姻喜庆之类,俱不得与;不得派行称呼。”在湖南一些地方,妇人犯淫要被绑在竹木板上沉塘底淹死。恶疾,古人认为妇人恶疾,不能事宗庙,因此出之。恶疾是何种疾病,有不同的说法,东汉何休认为,喑、聋、盲、疠、秃、跛、佝为恶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是烈性传染病。“疠”,即麻风病。后来精神方面的疾病也被视为恶疾。嫉妒,针对的是那些对丈夫纳妾不满,敢于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的正妻。因为有悖“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所以也要出之。多口舌,是“四德”对“妇言”的要求。父权制家庭忌讳妇人多言,主要是怕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盗窃,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是“私假(借)”、“私与(给)”财物给外人。古时候的妇女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积攒财物,存私房钱都是不允许的,即使娘家的馈赠也要交给婆婆。这一条的设置是为了更大程度地维护夫权家族的财产利益。

从今天的眼光看,“七出”的用意不言自明:巩固父权、夫权家族秩序,维护父权、夫权家族的利益。为此,不惜压制、惩罚妇女乃至使其屈从牺牲。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热门推荐
  • 漫威之我是神医

    漫威之我是神医

    这不是一本普通关于漫威的书,这里面有着一位喜欢搞事的医生!这个医生很会玩!他曾经与墨菲斯托打了一个小赌,获得了墨菲斯托十分之一的力量!他曾经斩断了命运的操纵线,把古一从命运的陷阱里给救了回来。他曾经和死神海拉讲过华夏爱情故事,涉世不深的神王长女对这位充满魅力的男人芳心暗许。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医生。他却用医术救活了惩罚者一家、救活了蜘蛛侠的叔叔、救活了许多历史长河中消散的英雄。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命运的轮盘。可他却满不在乎,他说:“我的命运属于原本的世界,而不是漫威世界。”最后,有人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搞事情!”(本书是衍生同人,并不是寻常的漫威小说)
  • 绝色灵帝

    绝色灵帝

    一朝穿越,本是痴傻废柴的沈家千金,翻身了。坐拥奇异空间,修炼手到擒来,虐菜不在话下,神兽自个儿找上门,只是,帅哥,你哪位?
  • 不赖

    不赖

    贺晋北和陶杳杳这对儿冤家,不打不相识,越闹越近,可是就是这么对儿欢喜冤家偏偏学别人玩儿什么相爱相杀?!玩脱了才发现,一对儿冤家,也会形同陌路;一对儿活宝,也有再也不见。爱你就是要赖着你。
  • 关中奏议

    关中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妖女的成神手册

    快穿之妖女的成神手册

    一不小心毁坏了一个位面后,无法无天、我行我素的彼岸花妖牧瑶被收入位面神殿劳动改造。委托者:执行者,我想复仇虐渣重回巅峰。牧瑶:可。随后,一堆渣渣被虐得哭天抢地,跪地求饶。委托者:我想天下第一征服世界。牧瑶:可。一侧首,众异能位面的巅峰大佬抢着提鞋,集体跪舔。委托者:我想跟喜欢的人相伴到老携手一生。牧瑶:可……某男人淡漠一瞥,静默地提起了嗜血的黄泉剑。牧瑶:……可以换个执行者,这活本人不接。【1v1伪甜宠,暗撩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驭神战记

    驭神战记

    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公元2138年,末世的流亡者,重生的幸运儿,靠着神纹崛起,纳天地万物,驭宇宙众生!驱邪魔,卫家园,战寰宇,破桎梏!一切是开始亦是终结!
  • 一开口就赢谈判:12天掌握商务洽谈的96个口才技巧

    一开口就赢谈判:12天掌握商务洽谈的96个口才技巧

    会谈判才能在商务竞争中为己方争取利益和发展空间,而谈判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口才技巧。本书是专门针对商务谈判而编写的一部谈判口才书,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谈判所需的口才技巧。如果你经常出席商业谈判场合,如果你正为自己的谈判口才苦恼,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谈判口才,那么仔细阅读本书,用心学好每一种技巧,相信你的谈判能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