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9800000008

第8章 节日礼俗(3)

【闺女不看娘家灯】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古称上元日、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热闹的时刻是在晚上,故又称元宵节。人们有在元宵夜挂彩灯、闹龙灯、观灯、猜灯谜的习俗,所以又叫灯节。根据习俗,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个高潮,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在这新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大多会尽情地狂欢,吃元宵、挂彩灯、放焰火、闹花会等。公司、商家和各家各户门前一般都会挂彩灯或宫灯,街头巷尾,灯火辉煌。小孩子们在大人的陪伴下,成群结队,手持各种形状的花灯到大街上嬉闹追逐,不会走路的小孩则由大人抱着逛,个个兴高采烈。

在这欢乐的人群中,也有些人感到郁闷,这就是刚结婚的新媳妇们,因为她们要受到一些约束,即大家都在赏灯,而她们却要躲灯。好多地方有“出嫁闺女不看娘家灯”的习俗,俗称“躲灯”。这“躲灯”习俗,各地也颇不相同。有的地方是不能看娘家灯,出嫁的女儿必须在天黑点灯之前离开娘家,很多地方是在正月十四日就要回婆家,如安徽省蚌埠市的习俗是“闺女不看娘家灯,十五里头(即正月十五之前)不登门”;辽宁开原县也有出嫁闺女“不看娘家灯”之俗。有的地方是不能看婆家灯,河北深泽县是“新妇三年不看婆家灯”;南阳一带的新婚男女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夫妻相携到岳父岳母家去“躲灯”;陕西一带新婚之妇的“躲灯”是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这天回娘家(娘家派新妇的哥哥或弟弟来接)或到亲戚家住几天,过了正月十六才能回家;青海人在正月十五这天,新婚夫妇要带上礼物到娘家去躲灯,但不能留宿。有的地方是既不能看娘家灯也不能看婆家灯,如东北三省一带,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新媳妇要到姑母或姨母家或其他亲戚家去住,既不许看婆家灯,也不许看娘家灯。有的地方则是娘家、婆家、自家,甚至是亲戚家的灯都不能看,没有办法,就只能去住宾馆了。

关于躲灯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如果不躲灯,新媳妇容易蹬(“灯”的谐音)公婆。也有的说闺女看了娘家灯,会瞎了婆婆的眼睛,如汉中一带的俗谚是“正月十五不躲灯,瞎了婆婆双眼睛”。还有的说新媳妇不能看婆家的灯,看了婆家的灯自己就会闹眼睛疼。也有“闺女看了娘家的灯,娘家穷得钉打钉”,“闺女看了看娘家灯,娘家穷个坑”,“看了娘家灯,要死老公公”,“看见婆家灯,妨死老公公”,“正月十五不躲灯,来年死公公”等一类的俗话。黑龙江一带的说法则是看了婆家灯,死亲爹;看了娘家灯,死公公。至于娘家、婆家、自家,甚至是亲戚家的灯都不能看的缘由,则是从上述说法推导出来的。因为看了婆婆家的灯会克公婆,看了娘家的灯克父母,看了自己家的灯会夫妻相克,那么看了亲戚家的灯就会克亲戚了,所以只能去住宾馆了。根据民间所说的这些躲灯的原因来看,显然都属无稽之谈。很多人虽然明知这是迷信,是陋习,但这俗话太毒,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健康,还是不得不去躲灯。东北民俗学家曹保明认为“躲灯”在过去是中原和东北的一种民俗,灯在以前是祖宗的意思,新人在十五这一天不能让祖宗看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正月十五这天新人不能见双方的老人。

【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人和其他物种共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人类与其他物种建立起或疏或密的关系,并根据不同物种对于自己生活的价值而将其做出有益和有害的类别划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人类总是趋向于远离那些有害的动物,避免其危害。我国不少传统节日中里都有驱虫的习俗。其中,二月二,也叫“龙抬头节”,时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是各种昆虫包括毒虫开始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节日里驱虫的做法便格外普遍。各地的人们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驱虫方式。

用棍棒、扫帚、鞋子敲打梁、墙壁、门户、床炕等处,或者拍簸箕、瓦块等以驱虫,是曾经普遍流行的做法。与此同时,人们通常还要念唱歌谣,比如在天津,这天一早,农家主妇就用鞋或扫帚击打炕沿,口中轻声念着:“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在山东庆云,二月二日击炕,要边打边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蚰蜒全不留。”在山东菏泽,人们在击打房梁、床沿和破瓢时,边打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在山西新绛,家家鼓箕扫床,且唱道:“二月二,拍簸箕,疙蚤壁虱不得上炕里。”河南淮阳有歌谣:“二月二,拍瓦子,蝎子出来没爪子。二月二,拍大床,蝎子出来不螫娘。二月二,拍大辙,蝎子出来不螫爹。”在江苏徐州,老人早晨醒来,不起床先敲床桄,边敲边念:“二月二,敲床桄。俺送香大姐(臭虫)上南乡。”起床后,又拿瓢敲,边敲边念:“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

利用饮食活动也是驱虫的招数。饮食驱虫主要体现在人们将二月二的饮食活动冠以驱虫的名目。如陕西米脂,人们要吃过年时做的黄米大馒头,叫做“咬蝎子头”。又如河南宜阳,当地人们打面茶叫做“糊狼眼”,吃炒豆叫做“嚼蝎子毒”。又有歌谣唱道:“二月二,龙抬头,蝎子狼虫都出游。茶糊眼,豆嚼毒,四季祸患一齐休。”河北广平县,用水和面如粥状,在锅中放油煎熟食用,叫做煎饼熏蝎。河北肥乡用油煎面饼,名叫“熏蚰蜒”。甘肃漳县炒大豆食之,叫杀虫。

照虫烛,是燃香或火以驱虫的方法。照虫烛多在夜晚进行。辽宁辽阳、海城等地,都是在初二日夜燃烛于室中暗处,名为“照虫烛”。在江苏海州,二月二日晚上,孩子们要到农田里点燃火把,一个接一个地往空中抛,口里大声喊着:“火把火把琉璃灯,大小蝗虫都死清。”丹徒一带有用除夕守岁时没有点完的蜡烛绕室照一遍的做法,认为可以使百虫消灭。

撒草木灰、石灰也是一种驱虫方式,在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甘肃等地都相当普遍。如在河北高邑,将灰撒在墙根,以避蝎毒,而且边撒还要边念道:“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晚上,小孩子把纸钱和灯捻在门外烧掉,叫做“送蝎子蚰蜒”。在山东东明,初二日天黑前,孩子们就都纷纷掏灰,把家里所有的墙根都撒上灰,叫做“围墙根儿”。他们一面围着墙根儿,一面唱着歌词。小女孩通常唱道:“围、围墙根,蝎子出来光蜇小小,不蜇小妮。”小男孩则唱:“围、围墙根,蝎子出来不蜇小小,光蜇小妮。”他们边吵边围,互不相让。

除了上述各种驱虫方式外,还有一些地方剪纸、贴符、画葫芦或洒汤以驱除虫蚁。比如辽宁兴城,妇女们会在二月二前后剪红纸为剪刀贴于墙壁,即引龙驱虫之意。在晋东南地区,人们习惯贴画葫芦于屋壁,以避百虫。葫芦中装有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种毒虫。在山西乡宁,人们会张符以厌蝎。在湖南兴宁、蓝山、嘉禾、耒阳一带,用“粘雀口”或“糊鸟嘴”的做法驱虫也很有意思。届时用糯米和高粱做成糍团,早晨食用一部分后,将剩余的用竹枝穿上,插到田间,意思是糊住鸟嘴,不让鸟雀吃庄稼苗。

总体上看,二月二期间形式如此多样的驱虫习俗,往往只具有象征意义,而难以有实际的驱虫效果。事实上,这个时候所驱之虫往往还没有出来“为非作歹”,但这些习俗无不显现着人们远离害虫的强烈愿望,也无不昭示出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能够未雨绸缪的高超之处。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指的是清明节戴(插)柳的节日习俗,与此类似的说法还有“清明不戴(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死后变猪狗”、“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等。清明节戴(插)柳的习俗与其他传统节日有关,因为这个节日比较晚才兴起,大约在唐宋时,它借用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如清明节中的踏青、戴(插)柳等就是来自于上巳节和寒食节。清明节日趋壮大,盛行于明清时期,而另外两个节日则渐渐趋弱,近于消亡。在清代以前,人们还是习惯称寒食(即清明前三日)插柳、戴柳,清明戴柳的历史也不过四百年。辛亥革命后,清明戴柳的习俗也不再盛行,某些地方在夏天天旱不雨时,由乡间农妇和儿童头戴柳条冠,象征向天求雨意。现在,每当春天柳条初长成时,戴(插)柳只是乡间孩童所玩的儿戏,而且还常有制成柳笛等其他的玩法,或许也是清明戴柳旧俗的遗存吧。

一般来说,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墓祭、春游、聚会,戴(插)柳就是其中春游的习俗。春游即郊外踏青,本来自三月三上巳节,被清明节吸纳之后,仍流行不衰。踏青时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处处“有心插柳”,如插在郊游的车子轿子上,妇女们或将小柳枝簪在发际,或编成柳圈套在头顶上,还有结成柳球戴在两鬓、儿童则将它们插挂在衣襟上。一番春游后,人们个个“清明插柳戴柳还”,并多带一些杨柳,或插在门前,或挂在檐下,等等。戴(插)柳之风在清明节前后十分浓郁,那么,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一说清明插柳是“寒食”行冠礼的遗存。早在宋代,政府规定在寒食节为青年男女举行成年冠礼,服冠与戴柳同时出现在一天,都是成年的标志。后来即使不在寒食节行冠礼,古人也自然地把戴柳与成年增岁相联系,青青春柳被认为是青春的象征,戴柳则表现出人们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妇女鬓畔戴柳球,祈愿红颜永驻也由此成为一种习俗,相沿很久,“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就是这种习俗的反映。

除此之外,清明戴柳的起源还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柳枝有灵性,可以避邪,如唐太宗曾送给大臣们柳圈以示赐福驱疫,上行下效,民间也从那时开始戴柳之俗,有些地方不仅人要插柳,即便猫狗牛羊等牲畜也要戴柳条项圈。二说这种习俗与过去寒食节人们以柳枝乞取新火、皇帝赐杨柳之火的习俗有关。三说认为房檐上插柳,是一种住宅标志,以示醒目,可导引祖先亡魂归来。四说是为了纪念发明农业的神农氏,如古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占卜天气阴晴,即“檐前插柳青,农夫休望晴”。五说因为黄巢起义时相约在清明节,以戴柳为号,并传言如不戴柳会被杀掉,即“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据说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插柳却盛行不衰。

以上清明戴(插)柳诸说,难有定论,只可从中看出这一清明节俗承载了民众的无限期望。“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或是“清明不戴(插)柳,死后变黄狗”以近乎诅咒的形式提倡清明戴(插)柳。清明节戴(插)柳本取自于寒食之俗,后成为妇人与小儿的春游之戏,并赋予其他若干的意义。它初兴于唐宋,极盛于明清,出现人人戴柳,户户插柳的蔚然大观。清明戴(插)柳寄托了人们辟邪求福、渴望年轻等各种美好愿望,为节日增添了几分生动活泼。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热门推荐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我的同校校花女友

    我的同校校花女友

    李小杰大学生,遇到了同校的校花,几年前谈过一次恋爱,被前女友戴了绿帽子,痛苦的人生,痛苦的回忆,进入大学后开始了新的生活,本想做个浪子,浪一生,谁知上帝偏偏却给了李小杰桃花运,遇见校花芮叶芝,大胆放肆追求!
  • 九阳太祖

    九阳太祖

    时势造英雄,生逢乱世,哪怕是匹夫亦有匡扶天下之志。天下大乱,出云国朝廷刚愎自用,擅自征税,任人唯亲,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各路英雄豪杰趁乱而起。这时,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身份卑微的年轻人,率领着一支闻所未闻的义军横空出世,东征西走,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击败朝廷和各方势力的部队,迅速成为了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 神魔归界

    神魔归界

    一步一天,天何在?自己踏出来,管你前面是什么妖魔鬼怪,管你前面是哪路神仙,拦我者,砍了。
  • 我想在游戏世界里当第一

    我想在游戏世界里当第一

    我是孤傲的大侠,我为侠骨柔情。我是浪荡的徒子,我为俗粉折腰…
  • 影后和大总裁官宣了

    影后和大总裁官宣了

    【甜宠苏爽】重生前,顾倾颜活得步步退让,小心翼翼。重生后,顾倾颜活得肆意轻狂,随心所欲。渣女在她面前装白莲花?不好意思,本影后比你演技好一万倍!渣男在她面前跪着求复合?不好意思,本小姐好马不吃回头草!一不小心捡了个小白脸老公,顾倾颜叹气,还能怎么办,养着呗。直到有一天,顾倾颜发现……本书又名《老婆只爱工作不爱我》《老婆在吗老婆今天官宣吗》《论打脸的100种正确姿势》
  • 最强中医

    最强中医

    得到天外飞来的传承,他对外宣称这世间没有治不好的病。山村小中医叶小飞以自己超强的医术征服了全球病人,世界惊呼中医最牛,要活命找叶医生!
  • 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这位老人,这位老兵,叫徐钦林,是1949年10月参加过金门战役的老战士。现住在故乡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村。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唯一打败了的一场战役。我军出动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其中牺牲5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国民党军阵亡(一说伤亡)9000多人。徐钦林是这场战斗之后唯一逃回大陆的战士。他的右小腿受伤后,靠身上穿的国民党军装才幸免被俘被杀害,并“混入”了国军。1950年2月,他随国民党部队去了舟山群岛。5月份在敌军撤退时,他乘机跑到了山里,后找到了攻岛的我军部队,才返回了大陆,返回了部队。先介绍一下金门战役。
  • 最勇敢的瞬间

    最勇敢的瞬间

    这一生中,我最勇敢的瞬间有三个。第一个,主动认识你;第二个,主动说喜欢你;第三个,不远万里独自一人来找你。-by尹姝告白向:“向宁墨,你有仔细看语文课本吗?就昨天刚上完的那一课。”尹姝在校门口看见向宁墨走在前面,犹豫了一下急忙跑上前问道,语气中有些紧张。“姝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喜欢语文,怎么可能会去看,你是不是蠢啊?”“所以你没看???”尹姝停下脚步,瞪着向宁墨,眼里满是控诉。你怎么可以不看!亏我紧张了一个晚上。“怎么,是书里有什么?”尹姝没有回答,她懊恼的跺了跺脚,仿佛做下了什么决定,拉着向宁墨的袖子向前跑去……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