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300000006

第6章 扶桑(5)

后来,母亲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样东西。那是一张白手帕,折叠好了,装在父亲风衣的内袋里。母亲打开手帕,手帕里方方正正,包着一枚树叶。树叶已经干了,黄了,可韧性还在,仿佛正用余下的力气,维持着它的完整和体面。

母亲像所有的未亡人面对遗物那样,对着树叶发起呆来。母亲不认识那枚树叶,可她熟悉那分隆重。别的不说,单就手帕折叠的比例,母亲不难看出,父亲保存树叶时十分用心。

从父亲的身上掏出这样一件不知所云的东西,母亲着实困惑了好久。母亲曾想过用这片树叶去问别人,让别人告诉她这是什么树,再由树去推及其中含义,但母亲放弃了这种想法,原因很简单,父亲已去,往事如烟,她不能将他的遗物像撒一把糖果那样撒出去,任人品尝。

母亲只好把它装在心里。有事没事时,都会在心里琢磨,琢磨久了,她突然悟起,这会不会是一个人,一件信物,就像戏里常有的那样?

是的话,那会是谁?有谁会让父亲如此上心?

往下母亲就不敢想了。也不愿想。如果真是信物,除了她,还有谁?可如果是信物,那为什么不是别的,单会是这片普通的树叶?

可如果不是信物,又会是什么事,能让爱洁成癖的父亲,用一张雪白的手帕,去包一枚枯黄的叶片儿?

后来,母亲埋下头去,继续织她的毛衣,直到天暗下来,她再也看不见婉西的脸。

婉西。母亲说。

婉西的声音在黑暗里涌动:嗯。

婉西。母亲又说,你苏老师走了之后,你和我,我们就像一家人似的,应该更亲了。

婉西又一声,嗯。婉西懂得母亲的意思。婉西与他们,父亲和母亲,原本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因为川剧,他们结下了缘,越扭越紧。而连接她和母亲的,是父亲。因为父亲,她们远了,也因为父亲,她们近了。

如今父亲已去,该带走的都带走了,该留下的,就该好好留着。

那个夜晚,在那片搅不动的黑暗里,那些似有若无的篱笆看不见了,倒塌了……而那个下午,父亲在婉西的声音里,从那个下午走出来。

十四

那个下午。婉西按约定的时间到达时,老师已经先到了。老师背向着茶园,面向河。是一条滔滔滚滚的大河,当地人不叫它河,叫它江。沱江。一个“沱”字,足见出它的气势。仿佛刚刚涨过一场洪水,又消了,只剩一江热浪,泛着红,仿佛体内的血液在奔涌,又还够不上力,流不到面上来,变成血。江岸上却是异样的静,藤蔓铺就的帘子,牵牵绊绊的,把江和岸隔开来。帘子上千疮百孔,仿佛镂空的薄纱,罩下来,只为了美,只为了朦胧……从帘子上看过去,江水在眼睛的深处流淌,在心的底部翻滚,奔涌。

茶桌放在一块实木搭就的台阶上。茶桌的上端,几棵老榕树,老得太厉害了,长出长长短短的黑胡须,牵牵绊绊,恍恍惚惚……

老师说,来了。

婉西说,嗯。

老师说,坐吧。

婉西脸红了。茶桌前有三张空椅子。婉西不知道她该坐哪里,是老师的对面,还是紧挨着老师。

她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来这样的地方“念戏”。

这地方太好了。好得有些失真。就像都市里冒出来的一个仙人洞。对,既不像城市,也不像乡村。乡村没有这么精巧,秩序,城市又没有这么葱茏,宁静。

婉西注意地看过了四周,没有人。许多的桌椅都叠起来,再用套子套着,看上去就像一排排人,都钻进被窝睡着了似的。

但婉西没问。婉西的犹豫老师看出来了。老师说,坐吧,坐这边,这样可以看见江水。

婉西坐在了老师左边。这样婉西就可以伸出右手,与老师一起看戏谱。

婉西要上一个新剧目,《别窑从军》。老师已把戏谱带了来,摆在了桌上。

婉西坐下后,她还没有“念戏”,也没有看江水。她的眼睛晃晃悠悠,看着眼前的一棵扶桑树。那棵树好奇怪,长在藤蔓中,长在江和岸之间,长在一片斜坡上。那棵树下的土壤,一定是脆弱的,稀薄的,因此被风一吹,树干歪了,几乎伸到了桌子上。

它长错了地方。那里只生长藤蔓的。它就是倾其所有也无法站直,无法堂堂正正像树一般顶天立地。

可它的叶子,那么翠绿,圆润,丰盈。一层柔软的绒毛,把自己和空气连接起来,把自己和世界连接起来,再把一层淡淡的寂寞,弥漫了,播撒开去。

老师的眼睛顺着婉西的目光也落到了扶桑叶上,再由扶桑的叶片,落到了婉西手上。婉西的手就放在茶桌上,戏谱的上面,手指下意识颤着,像在吟着什么曲子。婉西的手白如瓷,薄透得也像一枚瓷片儿,看过去,淡蓝色的血液,如瓷片上的青花。

可在此时老师的眼里,婉西的手更像是那些扶桑叶,在太阳的光下,在微弱的风中,呼吸,忍耐,静默……光附着在上面,将它变成了一片透明体,江河,日月,星辰,都映在了上面。

风说大就大。一股来历不明的风。扶桑的枝叶在眼前打转,婉西的头发在空中翻飞,婉西的手像一枚叶片那样承着风,瑟瑟发抖;老师的手也在戏谱上抖起来,明显的逆风趋势。可就在老师的手要触着婉西的一刹那,电击一般,老师的手突然折回去,握成拳,再藏起来,藏进了自己的裤兜里。

老师的手其实不难看。老师一生磋磨,但都是磨在心上。几十年来,老师除了将那根竹签样的鼓槌,举轻若重地挥舞过,再没有干过别的重活。老师的手就像一件收藏品一般,几十年过去,脸老了心碎了,手却像没活过似的,洁白,纯净。

可此时此刻,老师害怕自己的手——那手就像是猛兽变的,那手就像是一把尖刀。

可老师毕竟是男人。那手可以不动,可以藏起来,但他藏不住自己的嘴。

风轻了。老师的眼睛恍恍惚惚,重新落回到扶桑树上。

老师说,扶桑。

婉西说,嗯?

老师说,扶桑。

婉西又说,嗯?

这一次婉西用眼睛去看老师。婉西的眼睛不大,杏仁形。看进去,曲曲弯弯的,仿佛走进了一条深巷子。老师说过,这样的眼睛,有戏。你看不清她在想什么。白天里,它就像没睡醒一般,雾蒙蒙的,黑夜里,它却像灯亮了一样,透彻,美丽。

此时此刻,这双杏仁眼,果真像两只熟透了的杏子,饱满,殷红,上面染一层迷离的薄雾。

老师的手在裤兜里颤抖起来。他屏住气,仿佛出气声也会像惊雷一般,吓得他心惊肉跳。

老师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来,声音小得仿佛叹息的尾音。老师说:以后,我就叫你扶桑。

婉西听到了,听懂了。婉西也没有多余的话。也叹出一口气来,仿佛突然长大了许多岁。婉西说,嗯。

老师知道婉西听懂了,应允了。老师就像个做错了事又被放过的孩子一般,不知所措了,他听见自己的心里莺莺袅袅流水潺潺……

老师把手从裤兜里拿出来,再也不去想对面的那只手了。老师说,就我们两个人在的时候,我叫你扶桑,其他人在时,我不叫?!

老师说着,用眼睛去找婉西的眼睛,说,多一个人,也不叫?

这一次,婉西没那么听话了。她把手从戏谱上拿开,摘下一片快垂到眼前的扶桑叶子,用手转动着说,知道了。

那天下午,那枚叶片一直在扶桑的手上转动着,摇晃着,就像是一面旗帜,后面跟随着千军万马,又像是一只手臂,只有挥舞,没有言语。

临走,扶桑搁下了叶片,老师顺手拾起来,就像毫不在意,又像是怕人发现似的,装进了衣兜。

那天下午,老师告诉了扶桑一个消息。说是第二天,成都有一场演出,汇集了全省所有健在的川剧界老艺术家,其中有一出戏,《秋江》。

老师说,他想好了,他要带扶桑一起去看,一定要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师说,对他而言,这一辈子,恐怕只有这一次机会了,而对扶桑,也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

可扶桑说,她去不了。明天有一场演出,票早卖出去了,她的画像也上了海报。

老师不说话了。老师知道观众的厉害。老师也知道,当演员的,失信了观众,那是缺德,犯罪。

最终,他们只好约定,由老师去看,看了之后,有什么要紧的体会,再向扶桑转授。

老师去看戏了,再没有回来。扶桑后来才知道,老师在看戏回来的途中,一辆大卡车突然冲过了栅栏,冲翻了老师乘坐的那辆大巴。

同时被冲翻的,还有四十多辆大小汽车。

同类推荐
  • 白蛇

    白蛇

    《白蛇》是严歌苓经典中短篇小说自选定本中的一部,含《白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魔旦》《白麻雀》《学校中的故事》五部中短篇作品。主打篇目《白蛇》:文革中,因出演《白蛇》而“镇压”的著名女演员孙丽坤被囚于破败的布景房中。曾经倾倒众生的她,在长期的精神压迫与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渐渐变得庸俗、麻木。十月里,来了一个身着旧黄呢子军装的青年,常驻足于她的窗下。不久看守她的女娃告知将有上级派来的人前来审查……严歌苓以诗一般精妙的语言讲着故事,对古老的男女关系进行新的诠释;不可言说、隐隐作痛的爱情,揭示的是非常时代里的幽僻人性。
  • 幽暗国度Ⅱ:巫域

    幽暗国度Ⅱ:巫域

    离奇死亡的男子,肢体被扭曲成奇异的圆圈状,爱若性命的面具离奇失踪;文物社的投资人车祸而死,旁边诡异的面具一闪而过;大公司老板的女儿被面具上涂抹的毒药毁容;葬礼上死人送来的花圈。一切都萦绕在曼西族神秘的面具旁,而那新发掘出来的古墓中又潜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象征着曼西文化含义的的《禁书》中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 生死界碑

    生死界碑

    爷爷做了一辈子好事,没想到却毁了一个小姑娘的一生.......
  • 暗香

    暗香

    煤气灶上炖着的乌鸡,不长时间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可可不会做饭,更不用说做鸡鸭鱼肉什么的了,这次真是心血来潮,在菜市场买早点时,突然决定买了只乌鸡,让卖鸡的给杀好煺了毛,然后提回租住的房子。她是想好人做到底,给刘纯祥补补身子,等同宿舍的郇桂花回来,也好有个交代。朋友嘛,就得相互照顾着点。再就是练练手艺了。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若嫁了人,总得糊弄点说得过去的饭菜吧?正好,借刘纯祥这事,练练。把赤条鸡剁成块下锅时,她才想到好像应该放点葱姜花椒八角什么的,可这些全忘买了。平时她和郇桂花不怎么在宿舍做饭,也从来没买过这些东西。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6)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6)短篇小说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6册,收录第一届大赛3部小说作品,侧重乡土文学题材。包括讲述李时珍的传说“北斗以南第一人”,记录乡土中国平民化游子吟的“老亲戚”,以少年视角乡土印象讲述儿时美好的“心想事成”。
热门推荐
  • 楚少追妻:多面娇妻太难追

    楚少追妻:多面娇妻太难追

    狐者相斗狡者胜,王者相斗谋者胜,两口子相斗,谁有定力谁就胜呗!一个是狡黠多变,一个冷酷腹黑,到底谁是大小王,且看我慢慢跟你分解
  • Little Dorrit(IV) 小杜丽(英文版)
  • 高冷王爷的妖孽王妃

    高冷王爷的妖孽王妃

    大婚当夜,她朝他勾勾手指,巧笑倩兮:“我娶你是你的荣幸,所以,寝宫由我来定。”某王爷一脸黑线,硬生生挤出两个字:“随你。”“王爷,这是我的孩子,你既娶了我,就要全盘接收。”“你……你休想……”某王爷彻底没了风度。“父王……”某王爷一愣,怎么这两孩子那么象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生,你媳妇跑了

    先生,你媳妇跑了

    裴励赫喜欢上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心里住了个别人。那有什么关系,裴励赫决定当备胎。当个备胎也不错。眼瞎的毛病治治总会好的。是他的姑娘总会回来的。当然不回来也没关系。逮回来就好。逮回来后,他一定把她关起来,任谁也觊觎不了。
  • “九二共识”文集

    “九二共识”文集

    为纪念“九二共识”二十周年,本文集汇集1992至2012年11月底两岸官、学、媒体等各界对“九二共识”的阐述、评论、报道及回顾,从两岸的视角为之做历史的存证。内容包括亲历香港会谈前后两会磋商和达成“九二共识”过程的权威人士的回忆及论述文章;有关“九二共识”的重要文件和当时的新闻报道;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权威宣示和阐述;两岸专家学者和媒体发表的对“九二共识”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等。
  • 夫君,有礼了

    夫君,有礼了

    正文简介...前世之事帮人背了黑锅,算了,玉帝给了她无边的法力好,扶世就贫吧!美丽的外表让人窒息,试问世界几人不陶醉呢?又笑问她的个性,哪个男子不喜欢?她来到这里,男子纷纷倾倒,可是这是她心中所想的吗?这么多男子为她倾心,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种负担。不知道何时已经成了负担,让她怎么选...当她选择离开时,她失去了一切,但是她错了,爱他的男人都超越了她想象的境界,当男主齐上阵,女子该怎么选择...“奉预知之命受封汝于初寅国女皇!”“女人可以做皇帝的吗?”“以你的修为,在天下人的心中的地位,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你!”她冰雪聪明,心系天下,心有天下。而,天下人亦然有她,她成为一代一代女皇待天下被她平定之后...“元老,还有什么事吗?”她苦着脸说道。“是的,女皇优良的血统必须延传下去,现在要做的就是充裕后宫!”听了元老的话,某人直接喷血:“我对女人没兴趣的!”确定自己的立场。说着九位帅哥齐刷刷的站在了面前,晃动手中扇子看着清雪,清雪一阵想死感觉都有...“我也要在里面!”这是从后面又冒出一个人,那个沉睡了三年的人。那时她无法选择,他们爱她,更不希望她难过,既然这样,那么就让他们同时拥有吧!温柔的人因为她变得霸道,霸道的人却因为她变得温柔。到底有何魔力?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只是一切已经开始,到底该怎么做呢?场景:--------NO.1--------“太后,有何吩咐?”“帮哀家在闵妃的汤里下点这个...”“太后,这可是...”“哀家知道,催情散嘛,看着皇上这么消沉,哀家帮帮他...”太后一脸的诡异说道,贼老太婆。“皇后,你没事吧,身体好热啊!”“我...我,放开我!你想吃我豆腐,就算我死我也不要和你在一起。你和那个太后是一样的东西。”跑了...留下皇帝一个独守空闺!---------NO.2---------大街上随便找了一个邪魅的男子:“这个给你!”一锭金元宝!男子发愣的看着身前这个妩媚倾国的女子,不解:“什么意思”“买你一夜。”一肚子火的清雪说道!男子愣在原地...那破庙前,当着所谓的天神的面,她脱去衣衫,脱去她全部的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爱上我。”她哭着说。-----NO.3------“你们爱不爱我?”迎接她的是沉默,她站着冷笑
  • 李小姐的高跟鞋

    李小姐的高跟鞋

    并非每个女生幻想的开始都是白马王子。对于李念而言,是从人生第一双高跟鞋开始。它的意义等同于一切皮囊姣好、幽默风趣的男生,鼓鼓的钱包,无数努力追求的梦想……每日12点12分更新,不见不散。
  • 西游护法篇

    西游护法篇

    大道初创之时,六天鬼气,八部鬼帅,人鬼交错,精邪遍地,淫祠林立,巫觋鬼道流行…最严重不过西牛贺洲...
  •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以美国阿拉斯加淘金热为故事背景,以一只狗——本书的主人公巴克被迫回归野蛮的冒险经历为核心展开故事,表面上讲述了聪明强壮的巴克为了在阿拉斯加荒野的残酷环境中寻求生存与狗群殊死搏斗的冒险故事。但实际上却真实的揭露了处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美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冷酷现实。故事的最后,巴克的野性逐渐被唤醒,它最终选择走向荒野,回归自然,这也正体现了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人民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以及本书的作者杰克·伦敦的追求与理想。
  • 二娃难求

    二娃难求

    卢初阳是个普通的女人,有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和懂事的女儿,一家三口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自从二胎开放以来,公婆逼迫她二胎,公司因她是结婚女士不给予升职。卢初阳不光要承受来自公婆的压力,还要负担房贷的压力和女儿的学习费用。家庭和事业,哪边更重要?生活不过柴米油盐,她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