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2600000003

第3章 草木部(1)

夜饭花

少时,在县城新华书店看到一本汪曾祺的《晚饭花集》,喜欢,买了。

晚饭花是一种什么花?

晚饭花就是夜饭花。

晚饭花怎么就是夜饭花?

原来,这是方言的区别。他的家在高邮,吾乡在海安。吾乡受吴语影响更重。晚饭总是叫作夜饭的;晚饭花,当然就是夜饭花了。

夜饭花,学名紫茉莉。夏秋两季,都是在乡人吃夜饭的时候开花,因而得名。它是老天派来专门装点夜晚的。花有轻香,晚风中漾着,让人身心舒畅。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都有。一到早上,太阳出了,它就谢了。夜饭花只把香艳留给夜晚,真是如锦衣夜行,有点可惜,可叹,但也可贵。

夜饭花的籽是黑色的,小于豌豆,形如地雷。有的地方,干脆又叫地雷花。“地雷”是个好东西。剥开硬壳,即见白芯,捻粉,十分细腻。据说,当年扬州谢馥春用它生产胭脂粉,美了天下多少佳人。

方言很有趣,也很微妙。夜饭花,可以叫作晚饭花;那么,夜来香,可以叫作晚来香么?似无不可,但一推敲,好像味道总是不太一样。

指甲花

一到夏天,指甲花开了,乡间的女孩就控制不住要美了。

傍晚,摘下花瓣,放入碗中,捣碎,加上一点明矾。晚饭后,洗好澡,睡觉前,将花瓣敷于指甲上,用扁豆叶子包好,用细线系好,要不紧不松。太紧,指胀;太松,易脱。

带着美梦入睡。第二天一早醒来,花瓣的颜色渗进了指甲,指甲变成了花瓣。真美呀!

然,女孩染指甲为美,男孩则不可。否则,会被耻笑。

孩提时代,吾曾经在睡着的时候,被堂姐偷偷地包了指甲。早上醒来,不禁大哭,哪有小伙染指甲的?

洗又洗不掉,剪又不能剪,真不知如何是好?

祖母将恶作剧的堂姐大骂了一顿。

半月以后,染过的指甲才归于平淡。

指甲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凤仙花。

栀子花

这是吾幼年最喜欢的花。香,真香,香到骨头里。每年六月,栀子花开,风也醉了。摘几朵养在茶杯里,满室生香,能香好几天。

在这样的花香中安眠,是人生一大乐事。在这样的花香中读书,是人生又一大乐事。在这样的花香中恋爱,更是人生之至乐也。

栀子花好活。梅雨天,从南庄大妈家要了两根老枝,插在自家秧亩的岸子边。岸子即埂子。吾乡水乡,习惯将埂子叫作岸子。栀子花喜水,有水就能生根。不久,栀子即长出新枝,吾用小锹将其移到家门口。

栀子花很娇气,不能随便施肥。祖母说栀子花是美人精变的,爱干净,不能沾粪,沾粪即死。最好用大姑娘的辫子垩。吾到桥北理发店要了一些头发埋在它的根部。果然,栀子越长越好,第二年,就开花了。

离乡以后,所到之处,往往都有栀子花。上海有,南京也有。花季来临,马路上就有叫卖的,吾都会买几朵回家养着。

某年冬,到好莱坞,在一堵围墙边上居然看到了一株盛开的栀子花,让我惊艳,激动得为它赋诗一首:

冬闻栀子淡雅香,

疑似佳人戴玉妆。

故乡此物只宜夏,

何人携过太平洋?

野蔷薇

吾乡叫茉蔷花,多长在水边,春夏之间,香飘三里,摄人心魄。

立夏之后,端午之前,茉蔷花的香味,乱人方寸,从岸上飘到河上,从河上飘到岸上。花香河风,河风花香,合为一体,诱人醉人。花是白色的,细碎如茉莉,看不出香,但越近越感到其香的威力。到河边淘米洗衣的姑娘,闻到花香,身子就会发软。

幼时某年,吾与堂兄一起偷偷撑了一条小船到西大河去打箬子。箬子在吾乡即粽叶,即蒹葭之叶,即芦苇也。我们一边打箬子,一边往前撑,突然看到一簇茉蔷花盛开着,禁不住将船靠上去。那水边的倒影,就像一幅古典的油画,生意盎然。篙子入水,涟漪荡漾,油画瞬间模糊了,变成了印象派的画作了。

茉蔷花实在是太香了,香透肺腑。我们伸手折下几枝,不想却被刺了又刺,手上都挂彩了。

晚上回到家,将箬子交上去,却被父亲骂了一顿,说胆子太大,居然偷偷玩船,掉到河里怎么办?但看到养在茶杯里的茉蔷花,脾气立即小了许多,说下不为例。

香花往往带刺,带刺的未必花香。后来读到鲁迅的杂文,就会想到吾乡河边的野蔷薇。

木槿花

木槿宜作绿篱。幼时吾家与东邻即以木槿相隔。长约三丈,高过大人肩头,疏密不一,只挡鸡鸭,不挡猫狗。

木槿在吾乡叫作“编条”,别处似无此名。这两个字也是吾想当然耳。既以木槿为篱,当如枝条相编,故写作编条,似无不可。

春夏之际,编条开花,美艳如二八村姑。微风袭来,花枝乱颤,动人心弦。《诗经》中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此之谓也。唯朝花夕谢,殊为可惜。世事大抵如此,美在瞬间易,美在永恒难。

祖母说编条花有毒,小孩不能碰。吾幼时坚信不疑,只敢远观,不敢亵玩。然蜂蝶纷纷,沾花惹粉,向无所碍,何耶?

编条花其实可以入馔,作粥作羹作蔬皆可,且有清热利湿之功。可惜,吾未尝过。

韩国视其为国花,名之无穷花。马来西亚亦以之为国花,名之大红花。其实皆木槿花也。

而今思之,祖母云其有毒,实善意之谎言,意在保全其花,不为顽童所伤也。

芦柴花

即芦花。吾乡方言,芦苇叫作芦柴;芦花,就称作芦柴花了。芦苇的用处,曾经主要是作为柴火的,故而得名。芦柴火力好。但吾幼时,农家舍不得把芦苇当柴烧,主要用来作篱笆,保护菜园。或者织成苫子,供晾物用。

深秋,河边芦花是乡间一景。一串串,绒绒的,夕阳下发出好看的光。一阵风来,芦花摇曳。明明是寒风,却添了几分暖意。诗经中的蒹葭苍苍,大概就是这样的景致。

芦花不仅好看,还有用。可以用来做茅窝。茅窝,不是茅屋,也不是鸡窝,而是鞋。用麻绳和布条编成,将芦花织进去,就是一双保暖鞋了。吾幼时没有穿过茅窝,但是看到祖父祖母穿过,曾好奇地伸脚进去,确实暖和多了。这种茅窝,吾猜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有一首歌叫《拔根芦柴花》,是里下河的民歌,也是吾乡的名歌,昔时有线广播里每天都会播几遍,以致于似乎没有人不会唱。过去拔芦花,可能就是为了做茅窝;现在很少有人拔芦花了,但歌曲却一直传唱着。

吾乡的广场舞上就放着这首曲子,那种热烈、欢快,极富感染力,很容易让路人也加入到舞蹈中去。吾幼时曾觉得用方言唱歌太土,现在觉得不用土话唱这首歌,味就不正。可见,美是客观的,美感却是主观的。而主观的,往往会变化不居。

茉莉花

同名民歌,唱遍世界。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国歌,无论在哪里,听到其旋律,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中国人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几个地方都说是它的产地。吾乡虽未争其名分,但几乎人人会唱《茉莉花》,也是不争的事实。奇怪的是吾幼时没有种过茉莉花,也不知道茉莉花为何物。一种花,不是长在地里,却是长在人们的歌声里,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第一次看到茉莉花,是在办公室同事的窗台上。她是一个“花痴”,种了各种花,好像没有她不会种的花。黄梅时节,闷热难当,同事从家中带来两盆小花,办公室顿时有暗香浮动。

大家围过去,什么花?这么香?

“花痴”笑道,茉莉花呀。

这就是茉莉花?这就是茉莉花!绿叶白花,细枝嫩萼的,实在不起眼!但真的很香。有人说茉莉之香兼有梅花之馨、玉兰之幽、兰花之雅,清雅宜人,无出其右。诚哉斯言!

看到了茉莉花,吾才真正理解了《茉莉花》的歌词。说“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本无奇,因为茉莉花确实太香了。妙在“要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这一句。茉莉花,小,是不适合戴在头上的,但为何偏要采一朵戴在头上呢?显然,还是因为它太香了。这种修辞是民歌才有的原汁原味。

哪里有大面积的茉莉花,一望无际的?江苏好像没有。茉莉花适合亚热带生长,据说福建云南都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那么,江苏为何会产生《茉莉花》这样的民歌呢?或者说,《茉莉花》为何会产生在江苏呢?

杜鹃花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这是吾小学时就知道的。

三年级时,来了一位新老师,女的,人长得漂亮,说话像唱歌,据说是大城市的知青,来教我们音乐。学校里有一架风琴,原先没人会弹,落满了灰。老师将它收拾干净了,居然很好听。她一边弹琴,一边教我们唱《映山红》,唱着唱着,眼泪就下来了。那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当时,城里正在热映此片。

初中时,有一篇课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文采斐然。它让我们懂得了作文不仅可用排比句,还可用排比段。还让我们相信杜鹃花是红色的花,革命的花。但那是远方的花,山地的花。直到其时,吾对杜鹃只知其名,不知其实。

此后几十年,杜鹃于我,亦花名耳。

某年五月,吾回乡休假。在一新建小区,看到许多红花美艳无比,相当震撼,但叫不出花名。售楼的姑娘说,这是杜鹃花。

噫,吾乡亦有杜鹃矣。

人之认知,或先得名,或先知实。唯名实相对,方为真知。吾与杜鹃,凡四十余年,方有名实相契之缘,不亦奇乎!

紫云英

在吾乡多叫红花草。紫云英是学名,叫的人反而不多。吾幼时生产队大面积种植,以为绿肥。

秋天,播种出苗,安静地生长,一点也不起眼地越冬,几乎让人忘记了它的存在。春天,突然爆发式地疯长,高及尺,说开花就开花。

紫红色的花朵,一片一片地,几乎盖过了绿色的茎叶,远远望去,恰如片片紫云,落在大地。紫云英,这名字太美了,一定是一个诗人给它起的名字。

紫云英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猪牛羊兔,食之不厌。嫩叶甚至可以作蔬,别有一种清香。

紫云英的根、草、种子,都可以入药,有祛风明目,解毒止痛之效。

紫云英的花,可以酿蜜。每年花开之时,总有养蜂人驮着蜂箱到田里放蜂采蜜。紫云英的蜜是高档的蜜,价格要高过菜花蜜。

紫云英再美,却不是用来观赏的。花期正盛,茬口却不等人。生产队的耕牛拉犁翻地,一片片将它压到地下去了。它不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它是化作绿肥护庄稼了。幼时看到耕牛踩着花草,雪亮的犁尖铲着花草,翻起的泥块压着花草,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美到极致后的归宿往往是残酷的。

现在吾乡很少种紫云英了,都用化肥。好多人已不识其为何物。有人以为是苜蓿。吾说红花草,不是黄花草,焉能是苜蓿?

某年,吾到伊犁喀拉峻草原。主人惋惜吾等来晚了两个月。说,如在六月,草原上漫坡遍野都是花,那才叫美!吾问,什么花?他说,什么花都有,其中这一片都是紫云英。

紫云英!草原上的紫云英,吾仿佛看到远方飘来一片紫色的云霞,落满大地,一望无垠。

桂树

正是桂花吐蕊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桂香。有的香得发甜,有的甜得发腻。真正走近桂树,香味反而淡了。荷花香远益清,桂花却香远益浓,总在三五米处为最。

桂花有多种,丹桂、金桂、银桂。丹桂香甜,金桂香浓,银桂香轻。吾乡桂花多在秋天才开,以至很长时间,吾以为只有秋天,才有桂花。吾读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感到奇怪,为何春山空,桂花落?难道唐代的桂花开在春天?其实不是王维笔误,而是吾太孤陋。桂树还有四季桂,春天也是可以开桂花的。

不过,桂花确是秋的装饰。如果没有桂花,秋天还有什么味道!古来诗人咏桂,多与秋相联。白居易一人就写了多首,最好的还是这句,“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桂树明明是地上的,但古人却偏要说成是天上的。儿时中秋,仰望满月,上面隐隐约约有些痕迹。祖母说那是桂树。月中还有仙女嫦娥,还有兔子,还有癞蛤蟆,还有砍桂树的吴刚。吴刚为何要砍桂树?吴刚是好人还是坏人?祖母却回答不了孙子的问题。

吾乡有桂,外乡亦有桂。走遍国中,似乎无一处无桂。桂者,贵也。富贵人家,自然喜栽桂树;贫寒人家思富贵,更要栽桂树。桂树却不嫌贫富,耐得住瘠薄,耐得住浓荫,一年常绿,花季送香。

每闻桂花,吾常有诗情。去岁中秋得诗一首,“露从夜半寒,蕊向枝头开。冷香溢空庭,迟桂清吾怀”。今年读古人咏桂之诗,比较来比较去,最喜杨万里的这一首,“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其生动天真,如桂可掬。

梅花

吾乡有两种梅花,一是春梅,一是腊梅。

腊梅开在腊月,故名,因为花朵似蜡,有时又写作蜡梅。

有人说腊梅不是梅,或者说与春梅不是同一种梅。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吾对腊梅的喜爱。腊梅之美重在其香。吾家门前有两株腊梅,一株花小,一株花大。据说小花的是本梅,大花的是嫁接过的。小花虽其貌不扬,但浓香丝毫不减。一到腊月,腊梅吐蕊,馨香四溢。遇寒则强,愈寒愈香,雪中尤烈。

中学时读到王维的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吾想到的就是老家门口的两株腊梅。

还有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吾以为也一定是腊梅。

春梅显然是要开在春天的。苏州有香雪海,南京有梅花山。年年二月,花动半城。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这是追忆当年西南联大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汪曾祺、李建武、闻一多、王景山、贺连奎、朱光亚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八年期间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大学里的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20世纪41年代中国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流亡,作家迁徙是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四十年代作家迁徙不仅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且还对四十年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作家迁徙作为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却很少被人关注。本文对四十年代作家迁徙现象及其与文学互动关系做一个初步的论述,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褐马鸡和他的邻居们:大山观鸟笔记

    褐马鸡和他的邻居们:大山观鸟笔记

    这是吕梁山余脉的一处山谷,山谷不深,因有玄中寺的晨钟暮鼓烘托更显幽静。每每凌晨,这里的太阳总是被褐马鸡的咕咕声唤醒,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而悠扬。有寺,有善心,持之以恒的投食善待终于让我们可以看到了和谐的一幕,也终于可以与褐马鸡近距离相伴。褐马鸡不容置疑是这个山谷的主宰,每次的出现都会以高亢嘹亮的歌声激荡山谷,似出征的军号在山壁间不断地冲撞。他们大多数时间会选择这样从天而降的方式隆重出场。落地后他们从容的整理好略显凌乱的羽毛,高昂着头向邻居们注目后再优雅地迈步觅食。星鸦、山雀、大苇莺、啄木鸟、大天鹅、猫头鹰、苍鹭……在这样的山谷里,和褐马鸡一样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和谐共处,唤醒整个山谷的冬眠,等待每一场春暖花开。
  • 佛佛道道

    佛佛道道

    本书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等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精神,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书中关于弘一法师、曼殊法师的描写,更让人对这些传奇经历的高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带来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热门推荐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向杨绛先生致敬!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 神医重生厨娘子

    神医重生厨娘子

    神医世家——安家大小姐在家族被灭后,竟被夫家折辱而死。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了另一人身上,安宁发誓,这一世,她一定会好好活下去。至于佛口蛇心继母,白莲花继妹,无耻前夫,腹黑冷面男……好吧,放马过来吧,本姑娘接招就是。
  • 假婚不昏

    假婚不昏

    夏青威逼胁迫青梅竹马的于泽与自己成婚,只因为撞破他与“另一个男人”的好事。沾沾自喜的夏青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掉进了某人早设计好的圈套,只因为他对她有怨,结局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邪武至尊

    邪武至尊

    觉醒的天赋不够强?怎么办?去抢啊!得到的功法是残卷?怎么办?复原啊!什么?你要和我比宠物?不好意思,我的宠物是龙王!什么?你要和我比家室?不好意思,我的外公是皇帝!什么?你要和我比势力?不好意思,我本人是魔族之首!什么?你要和我比女人?不好意思,我的女人是个神!前世,少年为绝世魔君,今朝,少年亦能逆天弑神!
  • The Moravians in Georgia

    The Moravians in Georg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存在:薛定谔的猫

    如果存在:薛定谔的猫

    我时常梦见一个人,她似是我,却温婉卑微如常物。我时常梦见一个人,她似是我,却张扬偏执如囚鸟。有一天,界裂开了、扭曲了,于是——我们就相遇了。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延伸出了一个平行宇宙的思想争议。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选择或者可能,那平行世界在不同的选择或者可能下发生了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而那些不同人生里的相同的人相遇了呢?当你有一天收到一个装有薛定谔的猫这样的一个箱子时,里面的猫是活着的、还是死的?若是,活着?若是,死的?温婉的沈静姻vs温柔暖男朱古柏张扬的沈静姻vs心理病化姬儒林两个世界、相同的人、不同的遭遇、却有着相同的命。两人从刚开始的梦中相遇、郁郁不得终的双眼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甚至有时候两人无缘无故的交换身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友石山人遗稿

    友石山人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