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7400000006

第6章 啊,油纸伞

麦子

暑假的一天,小哲找到槐树街。

虽然街名是“槐树”,但路的两旁全是紫薇,正逢花季,大大小小的紫薇树全都骄傲地擎着或紫或粉的花朵,将整条街布置成了童话的世界。

小哲嗅着这股浅淡的香味儿,一路慢慢找寻着“杨记伞坊”。

伞坊的地址是文联一位阿姨给的,小哲本来可以请同桌徐天天帮忙,因为他妈妈是桐香城神通广大的记者嘛。可是,徐天天话多,什么事都喜欢刨根问底,一定会追问他为什么要定制油纸伞,伞又送给谁。

小哲不想让他知道伞是准备送六月的。

六月住在小哲家对面,准确地说是住在他家阁楼的对面。每天,小哲只要推开阁楼的木窗,就可以望见对面的六月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梳头。躺在楼与楼中间的那条青石板路瘦得可怜,不过三四米,小哲却甚少和六月说话。准确地说,他们几乎没说过话。有时,六月察觉到小哲在看自己,抬起头,却发现只有对面的窗帘在动,而小哲早躲开了。

想要送六月一把油纸伞是春天时就有的想法。那时,六月刚搬来,一袭碎花棉布裙,外罩一件月白色薄开衫毛衣,两只眼睛水灵灵的,仿佛有蝴蝶栖息在她的眼睑,只要她轻轻一眨,它们便会扑扇着翅膀飞出来。

六月的爸妈在巷的尽头开了一家水果店,生意时好时坏。刘芳芳说,六月爸的腿是因为车祸才瘸的,这让小哲对六月的关注又多了一点。他发现六月是爱美的,会细细慢慢编出俩辫子,会认真端着镜子看,会在头上别一枚小熊发卡。但他发现六月家的经济也是拮据的,只租住着别人家的阁楼,全家从不在外吃饭,穿的衣服不是略大就是略小。因为这些,小哲便想为六月做点什么。他想了许久,推翻了许多的念头,唯独想为六月定做一把油纸伞的念头留了下来,尤其是天气渐热,瞧着六月顶着烈日踩着滚烫的青石板路走去学校时,他的念头就更强烈了。

六月也曾撑过一把蓝灰色的伞,那伞很大,上面还写着“优酸乳”。有同学笑六月,还有同学叫她“优酸酸”,小哲听了就难受,就总忍不住想她撑着油纸伞慢慢走在小巷,想她那双清澈温和的眼睛望着伞时流泻出的淡淡的欢喜。可是,他一直只是想想,直到听说六月下学期就要离开这座城时,他才下了决心。

桐香城是有名的伞城,在这里曾有朋友相别、结婚生子都送伞的礼俗,甚至人死后,也会在棺椁上搁放一把油纸伞。送伞,就是送平安,而且还传说桐香城的油纸伞能辟邪,所以这里曾送伞成风。不过,后来伞的种类多了,尼龙伞、塑料伞比比皆是,且物美价廉,油纸伞也就没那么风光了,但城里老派的人还是喜欢偶尔去光顾那些残存的伞坊,为亲朋好友定做一把漂漂亮亮的油纸伞。

小哲不老派,但他觉得赠送别人油纸伞和能拥有一把油纸伞都是极美好的事,就像姥爷曾为刘芳芳所做的,就像刘芳芳所珍惜的。

小哲站在槐树街53号。

53号的门口有一个烟摊。烟摊后面坐着一个女人。

那女人顶着一头板寸,头发的颜色黄中泛红,蓬松着,仿佛早晨起来后就那么扒拉扒拉出了门。她手中还夹着烟,烟雾散尽,小哲才看清她圆脸,白衫黑裤,胖乎乎的身子就那么随意搁放在一把柳条椅里,仿佛随时准备离开烟摊,扬长而去。

小哲看不出她的年龄,四十还是五十?该叫阿姨还是阿婆呢?小哲踌躇着,终究没上前询问,而是犹豫着走向了她身后的门。她也没有向小哲搭话,甚至没多看他一眼,眼睛就瞥转到了别处。

门,虚掩着,轻轻推开就看到院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油纸伞,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大的小的,平的圆的弧形的,一把把宛若花儿般绽放,异彩纷呈,绚丽缤纷。小哲知道这是制伞的最后一道工序——“晾伞”。

“晾伞”是讲究天气的,太阳烈会将新制的伞晒裂变形,天气阴寒也不能晒,容易霉变。这天,空气温润,正是“晾伞”的好天气。

小哲小心翼翼穿过那些伞,来到后院,便看到一堆楠竹和许多五颜六色的丝线,还有一位光着胳膊正就着松木火熬制桐油的小伙。用熟桐油制伞是桐香城油纸伞的特色。

小哲正想上前向那位赤膊先生询问时,却看见院的角落还站着一位满头白发、神色端肃的老头,他正用篾刀轻缓地剖着楠竹。据说,油纸伞用的楠竹产自八十公里外的桐山。山上海拔一千米、向阳,又逾五岁竹龄的楠竹,才有资格做伞的骨架。

老头看见小哲,好奇地望了他一眼后,又低下了头,好像小哲不过是闯进他梦里的一只小兽。

赤膊先生也看见了小哲:“小鬼头,被我的桐香味儿勾了魂儿来的?”

小哲闻了闻弥散在院内浅浅淡淡的香味儿,感觉就像行在一条春天的路上了。“我想定做一把伞。”小哲说。

赤膊先生笑起来,一颗活泼的小虎牙趁机从他嘴里蹦了出来。“师傅,有人定伞!”他大声吆喝道。

老头停了手上的活,疑惑地将小哲瞅了又瞅:“做伞的?”

小哲点了点头。

“送人的?”

“送人。”小哲顿了一下,补充道,“送朋友,她八月底回老家。”

老头听了,这才放下手上的篾刀和楠竹,走了过来。

“想做一把什么样的伞呢?”老头认真地问道,仿佛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位小男孩,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蓝色,伞面当然得是蓝色,上面则要卧两朵粉粉的荷。小哲觉得只有蓝色的伞才可搭配六月那些白色的裙、白色的衬衣、白色的毛衣,至于为什么要画荷,当然是因为“六月荷花开”啦。

老头细细记下了小哲的要求。

“多久才能做好呢?”小哲问。

“说不好,天气适宜的话,半个月就可以,但若是太热或雨水多,就要一个月,不过一定是可以在八月底做好的。”赤膊先生停了火,边往身上套衣服边插嘴道。

小哲交了二十元定金,讲妥另外的一百元做好后再付,价格比他想象的便宜许多。

院门口,那位抽烟的女人睡着了,指尖夹着一截熄灭的香烟,打着微鼾,仰躺在柳条椅上,仿佛随时都可能嘭的一声倒向地面。小哲有点替她担心,很想将她的身子扶得端正。

小哲回家时,肖亮还没下班,刘芳芳参加同学会还没回来。他有些无聊地在屋内转了两圈,才上了阁楼。六月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始做午饭,小哲有些失望。他想了想,才从刘芳芳的衣橱翻找出一把赤铜色的钥匙,又撅着屁股,从床下拖出一只雕刻着喜鹊和红梅纹饰的木箱。

木箱是姥爷送给刘芳芳的嫁妆,里面放着许多奖状,还有诸如笔记本、书籍之类的东西,上面不是写着“奖给优秀教育工作者刘芳芳”,就是写着“赠给芳芳老友”。其中,最惹眼的是一把油纸伞。

油纸伞紫底,伞面绘着白梅,星星点点的花瓣虽因年岁久远,色淡且泛黄,却依然美丽地铺展着,弥散出一股樟脑丸特有的香味儿。

伞,是小哲的姥爷送给刘芳芳的,那是她十岁的生日礼物。

刘芳芳对这把伞很宝贝,谁都不许碰。小时候,小哲和伙伴们玩扮家家,当他看到“新娘”拿着手帕当盖头时,马上想到她还该撑一把油纸伞,桐香城的女孩出嫁时都是要撑伞的。于是,他兴冲冲跑回了家。可是,“新娘”刚撑开伞,就被刘芳芳瞧见,她一改平日里的嘻嘻哈哈,生气地将伞从那女孩手中夺了去,害得小哲“婚”没结成,屁股上还狠狠吃了几扫帚。

后来,小哲就不敢动刘芳芳的油纸伞了。刘芳芳也不准肖亮动。一次,肖亮的几个同学到家里做客,雨一直下个不停,大家想走,可伞凑来凑去还缺一把。肖亮说,那把油纸伞还能用吧?意思是,让刘芳芳拿出来用用。桐香城的油纸伞因用熟桐油浸伞面,所以很耐用,可是刘芳芳却当着众人翻了肖亮一个白眼,然后“咚咚咚”地跑出门,从附近的店买了一把塑料伞回来。

“这伞是你姥爷送的呢。那时候呀,我家好穷的,如果那女人不离开,别说买伞,买根针都困难……”每年春天,院内的柳树刚一发芽,刘芳芳就要“晒伞”,就要开始唠唠叨叨。

她将伞挂放在阁楼外的屋檐下,太阳经过时,便会把伞上的湿气、霉气统统晒跑。这把伞很打眼,柳条街的人经过檐下时,总会忍不住抬头望它,有时还会尖起嗓来一句:“咱桐香城的油纸伞就是俏呢。”

逢到有人问油纸伞哪年的、谁送的,刘芳芳就来兴头,滔滔不绝地从是谁买的油纸伞,径直往上追溯,讲起那女人和自己苦难的童年,仿佛油纸伞终于给了别人了解她的契机,也给了她“讨伐”那女人的机会。

后来,小哲听得多了,便在脑海中慢慢整理出刘芳芳讲的故事——

小时候,刘芳芳家很穷,穷得夏天连一双凉鞋也买不起,只能穿草鞋。可是,刘芳芳是女孩,爱美,宁肯赤脚踩着滚烫的石板路去上学,也不肯穿丢人现眼的草鞋。有时,脚实在受不了啦,她就扯几枚荷叶绑在脚下走,可就在这种境况下,刘芳芳居然还想要一把油纸伞。

油纸伞呢,很贵的,能买十几双凉鞋了,她当然不敢给父亲提,更不敢给那女人提。

那女人是刘芳芳的妈去世两年后进的门,虽嫁过人,长得却很好看,个子也高挑,初时待刘芳芳姐弟仨也不坏,但时间久了就显出暴烈的脾性。每次讲到这里,刘芳芳就会指着一处头皮,说:“这就是她留给我的!这就是她留给我的!”那处头皮铜钱般大小,没头发,刘芳芳说是那女人用火钳砸伤她后留下的“纪念品”,还说自己当时血没流一大盆,也流了一小盆。

刘芳芳是姐弟仨中年龄最长的,也是脾气最倔的,挨揍的次数也最多。晚上,那女人要纳鞋底不能睡,她也不让刘芳芳睡,让她陪着搓线、穿针,给她挠痒痒……刘芳芳每次讲到这些都咬牙切齿。后来,大概觉得给别人当一辈子后妈很亏,那女人便离开了刘家,听说又嫁过一处,结了三次婚都没有子女,大抵也过得不太好吧。每次推断出这点后,刘芳芳就叹口气,将自己本来就复杂的心情弄得更复杂。

那女人走后,刘芳芳的父亲便独个儿撑起了家,日子过得更辛苦,每天都起早摸黑,除了上班,下班后还要去打煤球、送煤球……因为弟弟妹妹小,刘芳芳为此还休学一年照顾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父亲有一天却为她带回了一把油纸伞,作为她十岁的生日礼物。

当时,刘芳芳一连几天心情都浸泡在蜜里一般,穿了最好的衣服,撑着那把伞在院内来来回回地走。因着那把伞,刘芳芳觉得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为父亲、弟弟妹妹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后来,刘芳芳的父亲死后,那伞也便成了她唯一的念想。

六月确定在八月底离开了,小哲又去了一趟槐树街。

紫薇的花期很长,整条街依然安安静静地站立在那条粉紫相间的香河里。

伞坊的门关着。

烟摊后面的那位女人依然躺卧在柳条椅里,手里的烟缭缭绕向小哲。

“他们去购楠竹了。”女人漫不经心地说道。

“大概好久能回来呢?”小哲问。

“说不准,也许一小时,也许三五小时。”

小哲踌躇着是否要等下去时,女人却摁灭了烟蒂,朝小哲扫了几眼。

“还在读小学吧?”

“嗯,五年级了。”

“在哪个学校呢?”

“春蕾小学。”

“春蕾小学啊,听说很不错呢。”女人顿了一下,才又问道,“听说,有一个叫刘芳芳的,是你们学校的老师?”

“嗯,她是教语文的。”小哲也顿了顿才说道,“她是我妈妈。”

“你妈妈?”女人倚在柳条椅上的腰向上拔了拔,“难怪我会觉得在哪见过你。”女人笑起来,露出一口被烟熏得焦黄的牙。

“你认识我妈?”

“认识。”

有人来买烟。女人边漫不经心地将烟扔给那人,边轻描淡写地说道:“我还给她做了两年的妈呢。”

小哲听了便有些发愣,使劲盯着那女人看。刘芳芳说过,那女人很好看,个子也高挑……

“你的眼睛和你妈长得像,都是单眼皮,黑仁多;鼻子也像,你妈小时候鼻尖上也撒了几粒雀斑,嘴撇起哭时,雀斑就一跳一跳的……”女人的身子倚回椅中,又点燃了一支烟。

小哲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她,除了刘芳芳头上的那个疤外,他几乎一无所知。

“油纸伞是送人的吗?”她见小哲不吭声,于是问道。

“嗯啦。”

“还以为像你妈一样喜欢油纸伞呢。”女人的声音从烟雾中飘了出来,脸也变得模糊起来。女人说,刘芳芳小时候一看到别人撑着油纸伞经过,腿脚就会生根,眼睛就会跟着别人跑。可是,那时家里好穷,三个孩子三张嘴,女人没工作,忙着带俩小的,晚上还要帮人缝补衣服、纳鞋底,贴补家用。

“我的脾气不好,对他们姐弟仨有时难免也会出手……”女人一个人絮叨起来,说她从小也没娘,跟着二叔和二婶过日子,也受过许多气。后来,她和叔婶闹翻,就自个将自个嫁了人,可是被人嫌弃“不会生蛋”。

“你姥爷啊,是个好人,就是性情弱。在外面受气了,我去帮着讨公道;被人算计了,也不敢吭声,也是我帮着出头。一次,我还和人打了一架,啧啧,从那以后,邻里街坊、单位同事也就不敢再欺负他爷几个了……”女人又说,她后来实在受不了便走了。

“虽然离开了,偶尔也会惦着那爷四个。所以,那年临到你妈生日时,我厚着脸皮回了这儿,央求二叔帮我做一把油纸伞。我那二婶刻薄,不想让二叔白做,但二叔到底还是帮着做了。后来,你姥爷说你妈很喜欢那把伞,宝贝似的保管着。”

“那伞是紫色的吗?”小哲问。

女人摇了摇头:“记不清了,好像因为你妈是冬天生的,所以要二叔在上面画了一株白梅,将伞交给你姥爷那天还正巧赶上了你妈的生日……”

伞坊的老头和那位赤膊先生回来了,小哲随他们进了院。

“你再过十天来取吧。”老头说。

十天,应该赶得上送六月了,小哲算着时间。他走出伞坊,经过烟摊时,女人还在抽烟。他朝女人点了点头,喊了一声“婆婆”。那女人也朝他点了点头。她没有再问起刘家的事,大概许多早就知道了吧。小哲也没有问她什么,刘芳芳不是也说过她后来大概也过得不太好么。

小哲和女人道了别,走在那条紫薇路上时,看见有人撑着油纸伞从树下慢慢经过……

选自上海《少年文艺》2015年第5期增刊

同类推荐
  •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历代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在每个故事后面,设有“友情提示”引导读者找出正确答案,随后是“聪明屋大揭秘”列出谜底及分析。《少儿谜语故事大王》是广大灯谜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工作学习之余增知益智的最佳读物。
  • 三十六计(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三十六计(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三十六计》一书,约成书于明、清之交,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散在而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 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热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 心智亦功不可没。
  • 天文地理奥秘

    天文地理奥秘

    本书是专门开拓青少年科学视野,提髙科学素养的图书。本书以最新的科孥进展为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解说神奇的自然现象。让青少年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料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 玛丽晴异闻录

    玛丽晴异闻录

    盲女孩玛丽晴某天突然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通过他人回忆,看到事发当时的情景。为了不浪费这突然出现的特异功能,玛丽晴与青梅竹马的霍安泽开办了一家“寻回事务 所”,专门帮人找回失物。一个神秘妇人的电话使得玛丽晴卷入一场远古纷争,飞檐走壁的小偷、美丽大方的酒吧女主人竟是“七十二魔神”!玛丽 晴被挟持着,跌跌撞撞地进入另一个世界。玛丽晴“失踪”后,心急如焚的霍安泽不顾警察劝阻,偷偷与出现在冰箱里的异族少女以及一只黑猫结伴, 踏上了寻找玛丽晴的旅程。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好孩子成才私房书。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一本习惯养成心灵书,陪伴孩子的快乐童年,播下好习惯,收获好人生。
热门推荐
  • 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

    爱情是天上的圆月,婚姻是地上的大饼!热恋中的男女,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你喜欢我什么呢?常见的回答是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但是,追根究底,爱情在最初总是有那么一丝端倪可寻。
  • 青藏风景线

    青藏风景线

    本书由《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3部系列中篇报告文学组成。歌颂了战斗在高原的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的高尚情操。
  • 系统逼我去修仙

    系统逼我去修仙

    灵气复苏500年后,世界大变,出现了无数的修仙者,平凡小子孟凡偶得一个修仙系统,带你领略一个轻松搞笑合家欢的修仙大世界。嗯,这是一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书友群:704538365
  • 平苗传

    平苗传

    我们也曾尝试,在一片废墟中构造曾经不可一世得庞大史诗。
  • 月亮迷了路

    月亮迷了路

    张林两家在当地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了矛盾。童年的张一生和林月根本不管父辈的态度,两个人关系很好,但是在80年代的改革浪潮中,林月跟随父母去了南方。多年以后,两个人又在同一所大学里相遇,爱情从此产生,但是即使可以化解掉父母的恩怨,但是坎坷的人生注定两人要为爱情付出更多。
  • 佛佛道道

    佛佛道道

    本书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等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精神,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书中关于弘一法师、曼殊法师的描写,更让人对这些传奇经历的高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带来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 豪门弃妇重生:老公,脸呢

    豪门弃妇重生:老公,脸呢

    重生归来,她一直想着离婚,而他却百般不愿。“在我这里,没有离婚,只有丧偶”不知什么时候,他拒绝其他所有女人的话在外面居然传的人尽皆知。“boss,夫人刚刚跟表小姐打架了”“谁赢了?”“当然是夫人,表小姐的一条腿被打断了”“敢招惹我老婆,晚上去医院,把她另一条腿也打断,再把那张脸也毁了,免得夫人看着烦”此时心里却暗搓搓的想着:今晚又有理由找老婆‘邀功请赏’了
  •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妻子桃乐丝·卡耐基既有普通妻子的温柔与体贴,也有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卡耐基从她身上总结出不少他所欣赏的女性的特质,正如他分析成功人士所应该拥有的一些特质一样。他总结爱情婚姻得失、指导别人走向成功时,总是不忘告诫女性:永远保持女性魅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