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000000016

第16章 GPA

我们中国人,从背上书包踏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从今天起,你就是学生了。既然是学生,学习,就是第一要务。成绩,就是评价你的唯一标准。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就是了。

久而久之,哪怕只是为了面子,我们也会把成绩供奉起来。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如此。

在美国,说成绩,就是说GPA.GPA是Grade Average Point的缩写,是全部课程最终平均分的指称。一般情况下,课程成绩的满分为A,也就是4分;次之为A-,也就是3.67分;再次为B+,即3.33,依次类推。大学的GPA,很可能要跟着简历走很多年。当然,写简历时,你可以选择不写,只是一般人会默认你的GPA低于3.5.

GPA很重要,是升学、就职的敲门砖。

比如,申请法学院,招生办会来来回回地审视你的成绩单。进前六的法学院,GPA没有3.8,难度就比较大了。有些职业,招人时也很看重GPA,甚至会设立一个基准线。

但GPA并不是全部。比如,技术类工作,人家会特别注意你的实习经历;研究生院,可能会细细品读你写过的文章;而银行和大公司招人,面试表现则是首当其冲。

我们中国人,从背上书包踏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从今天起,你就是学生了。既然是学生,学习,就是第一要务。成绩,就是评价你的唯一标准。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就是了。

久而久之,哪怕只是为了面子,我们也会把成绩供奉起来。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如此。

学IT的小叶,刚上大二就拿到了学校的机器人创新奖,接着又拿到了微软公司的实习。本应该高兴的她反而更加如履薄冰,分分必争,生怕得个A-,给教授留下一个“小丫头没后劲儿”的印象。

学建筑的庄庄,大三第一学期突感力不从心。考完期中,她知道后半学期无论怎么努力,都回天无术了。与其拿低分,还不如不拿分。于是,她办了休学,准备在家歇几个月,等储备了精力再回来。

学经济的瑞瑞,大三暑期收到了德意志银行的录用通知。但整个大四,她一天也不敢放松,好像有一门课程成绩差点,德意志银行就会反悔不要她了。

作为英语系唯一的中国人,一忙起来,我可能几天见不到黄皮肤,说不上中国话,耳根子倒是清净了不少。吃饭时,没人会问我考了多少分,笑嘻嘻地说声“不错”,然后背地里骂我是GPA狂。选课时,也没人会向我打听,哪个教授给分比较水,哪个教授要求比较高。同胞们一听到我选了英语专业,立马一副爱莫能助的面孔,闭口不谈学习上的事情了。

即便如此,我仍然活在GPA的掌控之中。

大一寒假小学期,人类学刚开课,正是秋季学期出成绩的时候。一上课,我就在电脑上刷新自己的学校账户。刚刷完,我就沉浸在悲愤之中了。纯粹为了好玩而上的心理学课,不但不好玩,还让我得了A-。

不能再有第二个A-了。

一下课,我就冲到讲台边。摩尔教授正低着头,收拾着摊在讲台上的资料。我嗯嗯啊啊了半天,终于挤出了一句,“教授,不好意思,我想了解一下,咱们这门课怎么打分呀?”

“小学期的选修课,不打分。”她轻轻地说。

说完,她捂着脸出了教室,眼角闪着泪痕。

我呆立在原地。

晚上吃饭,碰上了人类学专业的美国同学爱玛。我问她,摩尔教授怎么回事?问她一句话都能哭。

“她哭了?”爱玛一脸同情,“她一个老朋友刚刚去世。”

惭愧啊。摩尔上课还说过这事。她讲的那篇论文,就是她的那位朋友写的。可我只听进去了她的前半句“我最亲爱的朋友……”,后半句就被脑海中的一片”A-”屏蔽掉了。

也许,她还以为,我走上前去,是想对她说,我是多么的欣赏这篇论文,多么为她遗憾。

从此,我和教授对话时,再也不敢提到“分”这个词了。

但是,我只是不明说而已。

大二时,我上了勃朗宁教授的中世纪英语课,那些年代久远的小诗和散文读起来很是乏味。

上了几次课,我也就知道了勃朗宁的做派。每次,他会布置好几个作者的诗文。但下一节课上,他一般只会讲其中年代最早的作者,而且只讲那位作者最早的作品。因为时间总是不够用。

知道了诀窍,读书变成了在Google上查年份,变成了押宝。读20篇诗文的作业,减去了16篇,外加几篇诗评。

于是,我成了中世纪诗文达人。勃朗宁开始念诗,别的同学还在翻书找页码,我就能把诗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闪光点和盘托出。

论文也好对付。因为他留的论文都是自选题材,我只用从熟悉的内容谈起。

期末,出岔子了。勃朗宁临时出差,没时间判论文,考试临时变成了选择题。

整个学期,勃朗宁布置的阅读材料,我就看了三分之一,还有2000页左右的材料,我根本没碰过。因为,我把时间都花在没有捷径的课上了。

我硬着头皮,去找勃朗宁,想打探考试范围究竟是什么。

勃朗宁请我吃泡芙,问,你还能有什么问题?

我说,我害怕占用他的时间,之前遇到不懂的地方,总在网上求教。网上找不到答案的,才会想起找他。我现在很后悔,网上的东西,哪有他讲的深刻呢?

然后,我又明知故问地找话题:约翰·多恩为什么有时候表现得虔诚,有时候故意亵渎教义?托马斯·瓦尔特为什么能被亨利八世赦免?莎士比亚写《第十二夜》的时候,借用了什么传说?

勃朗宁认真作答。然后问我,下学期想不想和他做一个专题研究?

我顺势说,自己水平还差得远。不说别的,连这次期末考试都很紧张呢。

停顿了一会儿,我接着说,我一直不擅长做选择题,因为比起课堂发言、课后论文的直来直去,选择题比较拐弯抹角。

勃朗宁小口吮着咖啡,从杯子上方细细审视着我,淡淡地说:“考的都是我上课讲过的,你担心什么啊!”

丢人啊。这个敏锐的英国人,就算没看出我一直以来的投机取巧,也看出了我此行目的所在。

还是踏实点吧。

但是,就算踏实,也难免有意外。

欧洲史教授施密特是个老顽童。我去他的办公室,他会献宝似的展开一幅19世纪的巴黎地图,或是旧时德国手工香肠的配方,或是他以前的学生新出版的著作。

他知道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很爱和我谈文学。

他问:“雨果和巴尔扎克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度,对文学有着同样的执着,对后世影响深远。雨果被政府流放回来时,巴黎市民夹道欢迎,寿终正寝后,安葬在先贤祠,供千秋万代的后人瞻仰。而巴尔扎克在世时,却没有那么幸运,以至负债累累,刚刚中年就潦倒而死。你说,他们的境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想了想,回答说:“雨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和《笑面人》四大名著,巴尔扎克也有《高老头》《贝姨》《欧也妮·葛朗台》与之抗衡。就人物的生动、故事情节的起伏、思想的广博而言,两人难分伯仲。但雨果贵族出身,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他的作品有一种俯视尘寰、洞彻世事的味道。即使是写悲剧,他也能给人对未来的希望。而巴尔扎克是从社会底层血战成名的。生活艰难,他的作品也就多了一些世俗气和烟火气,让人读得心酸。这样看来,雨果自然能赢得更多的喝彩。”

施密特说:“贵族气的书较世俗气的书更有市场,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回答我的问题。”

我说:“雨果既有惊世之才,又能怀悯天下,粉丝无数,作品自然叫座。巴尔扎克终身为债务所累,频频更换住所以避债主,却极为自负,目无下尘。做人上有亏欠,就免不了谤语,自然会影响其作品的传播。”

施密特说:“公众对作家本人的评判,确实会放大或缩小其作品的影响,这也有点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

我又说:“雨果是浪漫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大家,和现实主义比较,浪漫主义似乎更有吸引力。”

施密特说:“是吗?你们专业是怎么区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

我说:“浪漫主义的作家一般喜欢用夸张手法,喜欢花大笔墨渲染主人公的情感,描写主人公的想象乃至幻想。不求字字真实,但求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现实主义则注重描写切实、具体的细节,即使是纯粹的虚构,也要让读者身临其境。”

施密特问:“那为什么浪漫主义比现实主义更吸引人呢?”难道人们更愿意生活在虚拟的“浪漫”中,而不愿生活在真切的现实里?

我哑口无言。

见我被难倒了,施密特揭开他的谜底:“雨果最受欢迎的作品,如《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是历史。而巴尔扎克的作品,如《高老头》写的是当下。我觉得,人们最喜欢看的是历史。你说对不对?”

和过去一样,这一次的对话,又是以这位历史教授的自我陶醉而告终。

但他的陶醉,并不等于我的陶醉。我来找他,是另有目的。几次作文,全班最好的成绩是B-,最差的竟然是F.哪有这么打分的?

但话到嘴边,总是被欧洲的作家们湮没了。

终于,我破釜沉舟,抱着一摞作文来了,凄凄哀哀:“为什么我一点进步都没有?我这么喜欢这门课,课上学的东西不少,课后花的工夫不少。请您告诉我,我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他说:“巴尔扎克有什么不对呢?他那么热爱写作,花的时间不少,写的作品也不少,怎么就诸事不顺呢?他不也是死后才得到最终的认可的么?你怎么现在就这么着急呢?”

见我不知所措,施密特又说:“按你现在的劲头写,期末我会给你A的。你要的就是这句话吧,是不是?”

和施密特相反的,是俄罗斯史教授安德烈。他不苟言笑,讲话一针见血。平常的测试,评分都是中规中矩。

大四的时候,我到他办公室,还未开口,就听他直截了当地问:“有没有兴趣上历史博士?”

我不无尴尬地告诉他,自己正在准备法学院的申请。

他说:“你还是保持住对历史的兴趣吧。历史研究要求尽可能地占有材料,去伪存真,法律职业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某一天,你想重归学术路线,告诉我。另外,你需要我的推荐信么?”

我挺感动,连自己原先要问什么都忘了。

最后一次小测前,我的闹钟出了点问题。

考试进行了一半,我才心急如焚地赶到教室。安德烈递给我卷子,并无责备之意。下课交卷的时候,周围的同学开始对答案。安德烈当即说,出去吧,来晚了的同学还在答题。

越是这样,我越是发慌,写出来的答案也越是不对劲儿。

一回到宿舍,我就给安德烈发了邮件,先把自己骂了一顿,然后请他原谅我,给我一次补考机会吧。

安德烈没有回信。第二天,我在他办公室门前的走廊里晃荡,终于“碰到”了他。

“卷子的事么?”他注视着我,嘴角似笑非笑,“你全对。放松点好不好?”

他没有再提推荐信的事,我也没敢再问。

当我因为深陷GPA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也可以想想其他GPA控们的故事来聊以自慰。

学姐硕硕比较胖,也比较懒,体育课却报了爵士舞。班上的同学,大都是舞蹈队的半专业选手。而等她发现时,已经过了退课的期限。

硕硕身体胖,但脑袋很好使。一拍脑门,便有了锦囊妙计。

于是,在无声无息中,硕硕成了班上的勤杂工。每节课,她都是第一个到场,帮老师调试音响,摆放乐器。舞蹈队有练习,她也是准时到场,不是端茶倒水,就是打扫场地。

学期结束的时候,一半的舞蹈队员拿到的是A-,而硕硕拿到的是A.

学妹菲菲想上医学院,生物课却一直不太开窍。每次去请教达伦教授,问完问题就在走廊里溜达。有别的同学来问问题时,她也跟着进出,站在旁边,听着教授的解答。时间一长,达伦心软了,就在办公室里加了一把椅子。

于是,一拨又一拨的美国同学来,都能看到这个中国姑娘雷打不动地坐着专座,就像被达伦收养了似的。

暴风雪,学校停课。

达伦回办公室取东西,发现菲菲坐在门口的地板上,一地的书和草稿纸,简直像是要占领办公楼似的。

菲菲说,她在这儿学习很有灵感。

达伦叹着气,将她领进门,又开了半天小灶。

期末,菲菲考了全班最高分。

当然,她在生物课上也开窍了。

美国同学对GPA的态度因人而异,虽然也有和我们一样,对GPA很是在意的,但相对而言,要少一些执念,少一些坚守。

索菲是英语系的学霸,四年里,差不多所有功课都是A.她重视成绩,但从不会为了GPA而放弃爱好,或是讨好教授。课上,她每有不同意见都会发表,以至有位教授曾被她气得跑出教室,去图书馆找书求证,却灰溜溜地回来,承认自己确实记错了。

这教授有点记仇,之后总挑刁钻古怪的问题折腾索菲,弄得索菲苦不堪言。但挨过了那个学期,索菲依旧故我。她讲,这么极品的教授,我都应付过来了,还怕别人么?

索菲学习时争分夺秒,但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少。她是学校赛艇队的主力。每到夏天,很早就要开始训练,看到水面上日出时,会平生“自己用双桨托起太阳”的豪气。冬天,湖面结冰,无法训练,她穿上冰鞋,翩翩起舞。但冰不够厚,她刚做完一个大跳,着陆点就开裂,她打着趔趄滑进水里。

好在那里离岸近,水又不深,她冻得哆哆嗦嗦,自己爬上了岸。回到宿舍,她冲了澡,缓过气来,不管刚刚把湖面封锁的校警是否要找她谈话,就跑到学校的后山去滑雪了。

周末,附近的城市有她感兴趣的讲座,她跳上大巴就去赶场,去时一路读书,回时一路写作业。到了学校,她还要写博客,把讲座点评一番。

我读过索菲的博客,有些很是犀利,甚至带着王者之风。有些却平淡无奇,几乎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索菲的法宝,就是宁做风风火火的行动党,不做谨言慎行的服从派;宁可犯错,也要尝试;宁可冒犯老师,也要发言。当我的美国朋友和我客套,夸我的英语地道时,只有索菲和我坦言,指出我哪些词的发音总是有口音。索菲和我讲,有口音,就更要多说,否则问题永远都会存在。

美国同学中,也有把GPA当笑话的。

安娜和我一起上过两个学期地质课,但一直到第二学期期末,我才注意到有她这么一个人。每学期的课,她至少会翘掉一半以上,即使来,也会改改妆容,换换发型,让人认不出来。

她唯一一次提前来到教室,是为了在大屏幕上放自己用手机拍的视频。拍摄地是麻省中部的伍斯特市,示威人群效仿占领华尔街的英雄们,打出了占领伍斯特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向市政厅进发。直到警察出马,逮捕了几个领头的,人群才四散而逃。

正放到一半,教室外传来了清嗓子的声音。教授到了。

“你是我们班的么?”教授问。

安娜按了暂停。

“是的,教授。我正想向您讨教,我要是把这个挂到YouTube上,政府会找我麻烦吧?”

“不会。”

问者面不改色,答者波澜不惊。

课上到一半,安娜就拎起书包,从后门溜了出去,不见了踪影。

估计她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比起板块构造学,占领伍斯特要重要得多。

但地质课的野外活动,她不会缺席。

我们在康涅狄格河边找恐龙脚印和冰川遗迹时,安娜一马当先,比谁都跑得快。我们出海研究水质时,安娜最先量好了数据,就独自去了船尾,帮着渔夫撒网捕鱼。看着她熟练地抓起螃蟹,捧起滑溜溜的石斑鱼,我不由得寻思她是不是渔家女出身。

回来的校车上,我恰好坐在她身边,对她说:“你知道吗?大家都觉得你很酷。”

她摆着手,“哪儿的话。这门课,我又要Ungrade(不计成绩)了。”

"Ungrade"是学校给学生补救GPA的选择。四年共有四次机会。如果学生觉得某门课是无可救药了,就可以选择在成绩单上写“Ungrade”,如此,这门课的成绩就可以不算入GPA.不过,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有限。懂行的人,看到好端端的一门课后面没有成绩,往往会朝最坏的方面想。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使用这个选项的学生,多少还是关注GPA的。

我正无话可说,却听安娜念叨道:“我下学期恐怕要转学了。因为学校的Ungrade已经被我用完了。”

我既没有索菲的实力,又没有安娜的勇气,估计整个学生年代,都难以超然于GPA之外。

GPA上的纠结,自然是有代价的。

在摩尔那里,我失去了一个第一印象。在勃朗宁那里,我失去了一次做研究的机会。在施密特那里,我失去了他的友谊。在安德烈那里,我失去了一封推荐信。

厚着脸皮,我也可以说自己的损失不大。摩尔我后来都没有见过,她可能根本不记得我。勃朗宁的研究方向我也不感兴趣,因为读一学期的中世纪英语足矣。施密特这位老顽童,对我友好,也是他自我欣赏的一部分。安德烈的推荐信我不缺,因为他不写,别的教授也会写。

我在四个教授面前的表现不佳,是因为我的时间得用在刀刃上。而其他教授给我的关照和机会,足够我用了。

但是,我毕竟丢份儿了。

丢份儿的事还有不少。

大一的时候,我很想上一节新闻课。授课教授是MC唯一一位得过普利策奖的。因为听说他打分很严,我盘算着,等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一些,再报名上他的课。可等我自以为准备充分了,教授也退休了。

大三的时候,英语系有不少去英国交换的机会。我却没有申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自己不适应环境,会影响GPA.但当学霸索菲在伦敦交换一年回来,告诉我她不仅玩遍了欧洲,还得到了BBC的实习机会,我悔之不及。

GPA控制了我的生活,也限制了我的视野。

和已经工作的学姐聊天,我听到的,大多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假如当初没有活在GPA之中,就好了”。

她们说,对GPA的追逐,边际收益递减。也许,花10个小时就能得80分的人,为了得90分,可能还需要再花上20个小时;为了95分,可能还得花上40个小时;而即使再花上60个小时,也不见得能得100分。多付出的精力,本可以做很多更有价值的事。

离开学校后,我到处穷游,过了半年没有GPA的日子。

穷游的日子里,听了一个心理学教授的讲座。讲到GPA时,教授说:“很多学生有抑郁倾向,其实都是小题大做。比方说,我得了个B:哎呀,我要当流浪汉了。”

听众们哄堂大笑。

“可不是么?我这个暑期的实习泡汤了。现在找不到实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还不起助学贷款。交不起房租,就有可能当流浪汉了。

“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我不知道。我倒是知道,很多老板,上学时都不那么在意自己的成绩。而很多A等生,一辈子都在给当年的C等生打工。所以,如果你念念不忘的是你的GPA,那么,你不用担心会不会成为流浪汉的问题,而应该担心自己怎么给C等生打工的问题。”

掌声响彻云霄。

教授的话,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为GPA而狂是可笑的;二是为GPA而狂是影响前途的。

第一点好理解。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东西,而不是为了分。在走向目标的路上,GPA只是我们身体在阳光下的倒影。我们应该盯的是前路,而不是倒影。

第二点很残酷。努力拼分的A等生,却有可能给嘻嘻哈哈的C等生打工,公平吗?

为了GPA,A等生低着头,绷着劲儿往前冲。某个时点,回头看看,发现刚开始落在后面的同学,有的早已另辟蹊径,开上了直升机。

如果时光倒流,我也许还会找勃朗宁问考试范围,还会猜施密特的心思。一点代价,一份安心,值了。但为了GPA,让摩尔教授伤心,让安德烈教授失望,则是我的不是。

GPA并非一无是处。没有GPA,学校靠什么来区分申请者,靠什么来引导学生?对学生而言,良好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成长的潜力比GPA都重要。但这些重要性,没有体现学校的特质。GPA有很多缺陷,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东西比GPA能更好地评价学生。也许,这样的表述更为合适:争取GPA,不唯GPA.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为GPA做一切该做的事。但别的事,也得做。好成绩,不一定是满腹经纶,不一定是前途光明。上学时最散漫的那一个,可能潜力最强,若干年后可能是学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上学时最捣蛋的那一个,可能智商最高,未来可能会成为财富榜上最耀眼的明星。

GPA是馅饼,会给我们带来机会。GPA也是陷阱,会让我们忘记常识。我们需要GPA,但不能因为GPA而错过人生中的其他风景。直面GPA,就应该有A等生的执着、C等生的豁达,更应该在GPA和生活之间有一种均衡。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同类推荐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这是一本集结了成功大师的传世智语。真诚+宽容+技巧=成功处世,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的经验,阅读此书,将使你终身受益。
  • 李嘉诚的哲学

    李嘉诚的哲学

    《李嘉诚的哲学》通过从李嘉诚做人、做事和做生意三个方面来阐述李嘉诚的人生哲学,带领读者一探究竟。看李嘉诚如何获得第一桶金;如何从小老板变身“塑胶花大王”;如何依靠房地产财富暴涨;如何连续多年稳居首富宝座。字字句句,全是恳切之言;一页一篇,全是血汗经验,无一不闪烁着李嘉诚关于做人、做事、做生意的大谋略、大智慧。成功不能复制,但经验可以借鉴!让我们以李嘉诚的财富人生为参照,吸收和借鉴李嘉诚的成功经验,学习李嘉诚做人的哲学、做事的哲学、做生意的哲学。
  • 成功创新

    成功创新

    如果你已经实行了我在前面说的第一至第三步,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具体的目的,决定了应付的努力,而且制定了达到目的的期限,那么现在你需要的绝对就是“立刻着手行动”了。我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吗?前不久,美国芝加哥著名的《职业指导》杂志社社长托马斯,发表了他历年来在整理该社所收到的大量信件后的感想。他说道:“我们社多年来接到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有数十万封之多,在这些信件中,有75%的读者向我们诉说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不如意,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情绪一般都很低迷。他们在信的最后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总觉得自己的前途非常渺茫,像我这样一无是处的人,将来也会有出头之日吗?’”
  •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本书精心提炼出了荣誉、忠诚、责任、纪律、信念、意志力、勇气、团队、领袖气质等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通过对西点人及其案例的解读,详细阐述了每一条西点法则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和重要价值。本书能帮助希望成功的人掌握西点军校经典法则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优秀品质,完善自我,推动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迈向新的台阶。本书也能为管理者提供借鉴,帮助他们培养领导人才、发挥下属的主动性、构建有活力的团队,提升整体效率。
  • 沟通有艺术

    沟通有艺术

    什么是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戴尔?卡耐基认为人际关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要想取得有效沟通的真经,也不是什么难事。本书以“沟通”为圆心,以各个成功的事例为半径,为广大急于求知的读者阐述了沟通的艺术、方法。它分别从朋友、异性、陌生人、家庭、职场、商场、情感、应酬、办事、社交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沟通的技巧。
热门推荐
  • 万古魔帝

    万古魔帝

    当修炼界都在为一本灵阶功法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林云已经走在一条自创仙阶功法的路上了,他回过头来发现,那些人在抢夺的不过是自己十年前所创的低阶功法。林云悲悯的叹了口气:“何苦呢,这是我今天刚出炉的仙阶一品功法,拿去吧。”于是,又一场腥风血雨开始了。
  • 谁来咬狗

    谁来咬狗

    吾名有毒莫叫唤一声修为降一层敢叫十声立瘫痪牛老狗不甘岁月摧残,不甘香火绝灭,在即将入土为安的那年,毅然踏上漫漫仙途,从此千难万苦,一步步前行,一步步崛起,后据毒虫咒术,创《毒名毒姓大法》,携其功纵横诸天,所向披靡,后与阴夺其舍之创世老祖博弈,终成一代仙尊,实现美好愿望~
  • 独家蜜宠:冷少太凶猛

    独家蜜宠:冷少太凶猛

    爱与恨,是毁灭,还是涅槃重生?她是徐家的掌上明珠,一心爱慕青梅竹马的宫氏总裁宫一辰,却未想惨遭闺蜜陷害,虽嫁给了宫一辰,却落得个扫地出门的结局。三年后,她重生归来,不谈感情,只为报仇!
  • 重生之嫡女权谋

    重生之嫡女权谋

    将门皇后一朝被废,平民少女入主中宫,簪缨世族一夜惨死,迷雾重重,隔世归来,她的复仇之刃,会指向谁的颈项?王侯将相,江山帝位,究竟是谁负了谁,又是谁覆了谁的天下?
  •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

    苏贝打死也不会想到,临时抓了个“司机”结婚,抓到的竟然是堂堂陆氏集团的掌权人陆赫霆。婚后,她带着双胞胎认真工作养家糊口。丈夫是司机有什么关系?她这娱乐圈女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自己选的男人,自己养得起!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娱乐圈最神秘矜贵的男人,戴着跟自己同款的婚戒。她才知道,自己的婚戒,竟然是价值过亿的限量版!陆爷垂眸轻笑:“好巧,我们还有同款双胞胎儿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遇见你,是我最好的小幸运

    遇见你,是我最好的小幸运

    时年四岁,未曾想过遇见一人,直伴度过青春年少,最后携手白头到老,共化黄沙。犹幸今生遇见,定然不辜负卿。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好的小幸运。
  • 我的世界,幸会

    我的世界,幸会

    熬夜在家晕倒的夏同学被送到医院,却在病房无人之时逃走,并留下纸条,欠下医药费。当追债人上门,夏暖暖只想问,“大哥,你是要钱还是要命?”宋谨之微微一笑,“要人。”一个表面没心没肺却内心伤感的小说家。一个毒舌,表面高冷却内心‘热情’的外科医生。就是不知道对上互补互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