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3200000003

第3章 统一广西,新桂系图谋长远 建设八桂,办大学远见卓识

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执掌了广西军政大权。虽然当时省内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所幸兵燹暂息,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各种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27年冬,为了提高省内文化水平,以实用科学为基础,培养广西建设事业的各项必需人才,广西省政府决定筹办广西大学,地址选在梧州的蝴蝶山。

创办广西大学的宗旨,是为保卫中华、发展广西培养人才。这不能不说是新桂系主政后的远见卓识。

追根溯源,广西桂系可分为新、旧两桂系。旧桂系亦称桂系军阀,以陆荣廷(1856—1928年)为首。陆荣廷,广西武鸣人,少时贫苦,讨过米,要过饭,做过绿林好汉,逐渐坐大,后投靠清廷,1907年镇南关一战更添资本。辛亥革命后,广西宣告独立,陆荣廷等人打出“桂人治桂”的旗号,排挤非广西籍朝廷命官,最后任广西都督,独揽广西军政大权,确立起在广西的统治。1916年,趁护国战争之机,陆荣廷有“再造共和”之功,被任命为广东督军,次年又任两广巡阅使,至此,其已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握广西、广东军政大权。在陆荣廷统治广西的十年时间里,尤其是在执政之初,他采取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施政措施,虽然经济发展乏善可陈,但社会秩序还是得到一定的安宁。

新桂系代表人物早期为李宗仁(1891—1969年)、白崇禧(1893—1966年)、黄绍竑(1895—1966年)。在1920年以前,他们还是“陆老帅”手下默默无闻的下级军官。1921年,孙中山先生派粤军陈炯明进兵广西,击败陆荣廷,旧桂系瓦解。次年粤军撤回广东,广西即变成无政府状态,社会大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这些年轻军人,通过创建定桂军、广西讨贼军,逐步起家,1924年驻玉林、梧州桂系首领李宗仁、黄绍竑,接受广州军政府领导,投靠孙中山,借助于广东革命政府,汇合各股力量,从六万大山和梧州杀将出来,率部讨伐旧桂系,经过1924年和1925年讨伐陆荣廷、沈鸿英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及将唐继尧的滇军驱逐出广西,新桂系夺得了广西军政大权。至此,旧桂系覆灭。

广西统一后,新桂系正式归附广州国民政府,接受国民政府领导。随后,黄绍竑留守广西,李宗仁则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先后在两湖战场和江西战场作战,战绩卓著。北伐后期,李、白、黄已分别在武汉、上海、南宁等地登上中国的政治大舞台: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白崇禧任上海卫戍司令,黄绍竑任广西省主席——当时称“广西民政长”。

这些年轻的广西统治者,出身于军校,受过一定的教育。李宗仁读过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白崇禧先后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革命参加“敢死队”后,就读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绍竑1910年进广西陆军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就读武昌陆军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1925年广西统一时,李宗仁34岁,白崇禧32岁,黄绍竑才30岁。这些年轻的广西统治者,读过书,接受过新思想,有理想,有追求,比起他们的上一代旧桂系,更雄心勃勃,在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年代,想加强广西经济和文化建设,巩固已取得的政权,争取以实力与各路军阀抗衡,当然是新桂系梦寐以求的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李、白、黄环顾邻省都有大学,唯独广西没有高等学府,八桂子弟负笈京、沪、粤、汉各大学攻读,多感不便。为培养建设广西人才计,于是,筹建省立广西大学提上议事日程。

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之前,中国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学而优则仕,虽然说科举考试是“独木桥”,但它能存在1300多年,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只是到了清王朝晚期,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帝国紧闭的大门,貌似强大的清王朝毫无招架之力。外国列强知道了大清帝国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其实也不过是“纸老虎”一只,对中国从原来的仰慕变为轻蔑。

战争失败,外国列强每每有所欲而来,得其所欲而去,划定势力范围,大有瓜分中国之势。尤其是日本见清王朝积弱不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中国竟被蕞尔小邦打败,割占我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才归还辽东。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好像成了列强的“大管家”:既要保护西教,又要扶持西商,既向人民加税,还要防止人民反抗。于是,有志气、有见识的中国人,尤其是一些读书人和有抱负的官员深深感到,中国再不能这样子下去了,非变法不可。

但怎样变呢?一些仁人志士便来探求救国方略,虽道路不一,大致却分为两种:一种是改良政府。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自上而下进行变法维新,君主立宪,求变的人辅助统治者,希望有个好皇帝,在制度和人事上做些补救措施。另一种就是彻底推翻清政府,求变的人要取代统治阶级,重新树立制度,安排人事,大有当年项羽初见秦始皇时的“彼可取而代之”之慨。

改良派变法的内容之一是搞立宪,兴学堂,力图变法图强。这期间,广西主政的官吏虽有开明与保守之分,但从史料上看,辛亥革命前广西的几任巡抚,总的还算是比较开明。

广西变法内容之一,就是轰轰烈烈办学堂。

1899年,巡抚黄槐森奏建体用学堂,这是广西办学之始,堂址设在省城桂林文昌门外,讲授中西之学,规模略仿广东广雅书院,课程则因经济科所举,内政、外交、理财、经武、考工、格致六事为目。经费岁支万金,聘请赋闲在家的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主办堂务(即校长),知府陈寿琯提调堂事。这是广西近代史上第一所中西结合的新型学堂,让广西青年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有了正式途径,这是广西新学的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在逃往山西的路上,“(皇)上与载澜同一车,不食竟日,民或献麦豆,以手掬之,须臾而尽。天寒求卧具不得,村民进布被,上以帚当枕”(清赵炳麟《柏岩文集》)。想是一国之主的皇帝及太后,在路上缺吃少穿,受到极大的刺激,回京后便宣布推行新政变法。

王朝统治者是否真心变法图强,老百姓心存怀疑。但之后国门大开,西风东渐,维新派人士策动推行新政却是事实。1901年9月,清朝颁行新学制,下兴学诏,谓:“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翌年,广西体用学堂增建为广西大学堂。1903年(癸卯),学部鉴于各省大学堂成立以后,学生来源与程度颇成问题,除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外,将各省初办的大学堂改为高等学堂。1904年(光绪三十年),巡抚柯逢时重修并遵钦定学堂章程,于3月改设广西高等学堂。到1913年,又有“大学堂预科”的名称,名义上具高校性质,但名不副实,到清朝覆灭,也于民国初倒闭,惟法政法堂改称广西法政专门学校,支撑到1929年,然规模甚小。

清末民初时期,广西全省只有1200万人口,2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当时田野不辟、森林不盛、工业不兴、矿产不开、交通不便、财货不富、民智颇低、文化也较落后。为了培养适用或应用人才,新政开始后,广西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从小学到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得益彰、初具规模的现代教育体系。到1909年,广西共建成小学803所,中学14所。

兴办传授实业知识的实业学堂,是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早在1904年,巡抚柯逢时在梧州开办工艺厂,招收艺徒200名;又在桂林的桂山书院原址添设一厂,招收艺徒300名,学习生产土布、藤器、竹器及草席等。学成后,将艺徒分派各府、厅、州、县充当教习,以期逐渐扩展。同年,柯逢时在桂林开设罪犯习艺所,收纳习艺犯人120名,主要从事织布、织席、织草帽和打棕绳等民生日用品生产。1906年,思恩府知府彭言孝招贫民并拨罪犯400名开设工艺厂,从事卷烟、鞭炮及以艾粉熬冰片三种实业;庆远府知府王祖同“筹拨巨款”建立工艺厂,招收贫民入内学习制造壮锦等地方土特产。

最为活跃的是1906年在梧州长州创办蚕业学堂,招收本科生,定二年毕业,这是广西第一所实业学校。1907年又以边关一带土质也适宜于种桑养蚕,由太平思顺道庄蕴宽就龙州同风书院设立边防中等实业学堂。随后容县、贵县、隆安、左州、那马、马平等州县,先后设所讲习研究蚕业。1908年,张鸣岐设立广西中等农业学堂,取代农林试验场。该学堂先设预科,再分设农林、林业、蚕业和畜医四科。在张鸣岐的敦促下,广西地方建立实业学堂1所,学生49人;实业预科3所,学生32人。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教育也得到重视和发展。1907年,张鸣岐奏请在桂林设立土司学堂,负责培训土属政治人才。学生从土官宗族中择出年少聪敏、精通文义的土人按年选送,如无合格人选,再从旁支挑选。所需学费由所管府厅州饬各族自行筹解,不准向土民摊派。该校分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兼法政三级。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实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取消,推行学校教育。随着当时的形势发展,广西向海外派出一批公费学生。截至1909年,广西官费派遣留学生,去往美国10名、法国6名、英国2名、德国1名、比利时1名、日本27名——为何向日本派出留学生最多,这是因为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打败了沙俄。这是黄种人第一次打败白种人,作为黄种人的中国人,心中受到极大的鼓舞,认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在世界上最好,留学生便以留日为多。1903年全国留日人数只有591人,到了1905年底,就增加到8620人。

留学西洋者主要学习农、矿、铁道、理财、财政等科,留学日本者则学习农林、蚕桑、染织、制革、工业、理化、铁道、警察、陆军、法政等科。

广西积极培养边防建设需要的大量军事人才,武备、法政教育也开始创办。于是,又出现一群清王朝的“掘墓者”。

及至1924年,中国已是改朝换代,清王朝被推翻了13年。当时任西江善后处处长的李济深(1885—1959年),打算在梧州市蝴蝶山上办一所高级中学,为此他曾和留美回来的盘珠祁硕士商谈过,而盘珠祁则主张办一所大学,并力陈种种理由,终于获得李济深点头称善。

李济深,字任潮,梧州市苍梧县大坡乡人,1903年入广东黄埔陆军中学就读,后到广东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曾任广东军队师长兼第一军参谋长,192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有“铁军”称号,**独立团就隶属此军。后来,他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以后,任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

李济深对家乡新一代军人的培植,可谓不遗余力。新、旧桂系博弈之际,他率军曾坐镇梧州,免除新桂系的后顾之忧,协助消灭旧桂系和驱逐滇军出广西,实现了广西的统一;又动员李宗仁、黄绍竑加入国民党,争取桂军加入国民革命军,使广西成为继广东之后又一个国民根据地。他被称为广西新桂系成长的“摇篮”和“保姆”。黄绍竑曾撰文深情地称李济深是他们的“好朋友和恩人”。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济深曾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在民国之初,这位梧州老乡和要人当然希望能在他的家乡办一所大学。况且当时广西省内的父老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逐渐感觉到需要新的知识,从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学习新兴的科学技术。为此,他们自己或遣送子弟,远则就学于外国,例如马君武、盘珠祁等,就是广西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近则就读于他省,例如,1925年,北京师范大学曾为广西省代培师资,开办特别班,由广西当局选送学生并拨给补助费;在这前后,省内青年纷纷前往广州、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读大学。

不言而喻,这样远途负笈,费用浩大,出外就学者绝大多数是中产或中产以上人家的子弟,到省外求学的人数也很有限。而且学成回省服务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按照当时广西的工、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情况来说,人才匮乏是很明显的。有鉴于此,广西有识之士酝酿兴办大学的想法,逐步得到各界人士的赞同。

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以后,除了军政之外,对民政也大加整理。当时,新桂系表示拥护设在广州的国民政府,而事实上广州国民政府刚刚成立,自顾尚且不暇,对省政尚无划一办法,更无心过问广西的军政事宜。广西乃自创一名称,曰“广西民政长”,也就是省长一职,由黄绍竑担任。当时的组织最高级为“民政公署”,署内设“政务会议”,为广西省最高的政务机关。

因此,广西在此全国政局动荡之时,竟形成一个独立割据的局面,一切法令、规章悉由广西自行拟定。直到1926年夏,国民政府正式颁布省政府组织法后,“广西民政长”制度才取消。

对广西省政府行政方针,1927年1月17日广州政治分会才有议决:(一)刷新吏治;(二)废除厘金;(三)振兴实业;(四)整顿交通;(五)扶助各阶级民众。在第五项决议中有五个细目,其中第一个细目是“增加教育经费,设立广西大学”。

1927年4月15日,广西省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委员有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夏威、黄蓟、雷沛鸿、朱朝森、伍廷飚、俞作柏等9人。黄绍竑由国民政府命令,特任为广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也就是省长。

当时,新桂系掌权的广西省政府,对于整顿广西的教育颇费精力。为培植建设广西的人才,1927年冬,省政府决定筹办省立广西大学,并由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当时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校长)回桂一起筹办,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公推筹备委员11人:黄绍竑(任委员长)、马君武(任教务主任)、盘珠祁(兼美洲特派员)、黄华表(任建筑主任),陈柱(兼国内特派员)、雷沛鸿(兼南洋及欧洲特派员)、岑德彰、苏民(任总务主任)、刘宝琛(兼美洲特派员)、邓植仪和凌鸿勋。其后,因苏民常住南宁,未能到梧州任事,改为岑德彰任总务主任。岑德彰到梧州十余日,即返上海,一时不再推举总务主任,校务暂由马君武兼理。

同类推荐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本书所提及的每一条建议,都结合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分析全面、论证合理、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此外,在列举的故事中,吸取了大量的外国事例,令读者耳目一新,其教育方法巧妙,易于操作。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对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中国教育(修订版)

    中国教育(修订版)

    本书从教育制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教师发展、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教育开放13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并描绘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远景,集资料性与知识性于一身,具有权威性。
  • 我是人民教师

    我是人民教师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党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左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教师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热门推荐
  • 总裁的专宠甜妻

    总裁的专宠甜妻

    她因为母亲被人陷害染上精神病。因父亲跳楼而狠上姜家。她被与姜家有仇的徐易阳利用,成为了一个复仇的工具,一步步慢慢逼近姜冷廷……
  • 金色的玉米

    金色的玉米

    那年,他虚岁十六。乡下的孩子上学晚,他九岁时去的柳树小学。柳树小学里面有一棵老柳树,因为树龄太老,树干已经翻裂,袒露着苍白的树心。生他养他的柳树村也没有几棵柳树,没有人在意这些称谓。他居住的镇子叫杏树屯,难道就非得有杏树吗?都是无所谓的事,就像他叫王德利一样,十六岁了,他似乎真的没有得到过什么利益。计算一下,这年应该是一九八五年,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年头。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举国上下都在躁动,王德利似乎也在躁动。十六岁,本身也是躁动的年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藏

    冷藏

    我相信,这会是一本很有爱的网游。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眼里,而你却在我心里。这就是暗恋。如果你曾暗恋过一个女孩,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你的痕迹。我们都曾在上课时,偷偷转头注视过她,我们都曾在下课时,假装无意经过她的窗前,我们都曾在毕业时,想跟她说一些话,但是最终,我们只能变成一张毕业照,曾经的一步之遥,如今的天涯海角……如果要给这本书下一个定义,我想说这是爱情网游。在游戏里,他没有任何攻击技能,但是他会在她受伤的时候,变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具有攻击性。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因为,她在这里。这原本是一个游戏,自你到来之后,变成了一个世界……
  • 维度之神通演化

    维度之神通演化

    一切从基础开始演化……新书《六面魔方体》群:195301831
  • 女佣兵穿越2:笑看风云起

    女佣兵穿越2:笑看风云起

    她,是现代穿越过去的顶级女佣兵,冷傲,霸气是她的天性,穿越到一个陌生到时空就遇到同样霸王的他,深陷重重阴谋中。他,北烈国帝王,霸气,无情是他的标志,遇到这个女人第二天,就被她轻描淡写的用了‘勇猛有余技巧不足’八个字评价。当女佣兵对上霸王,计算VS阴谋,谁胜谁负?谁是主宰?谁杀谁?
  • 网游之杂鱼传说

    网游之杂鱼传说

    总之就是联邦号称研制出一款叫做《虚拟幻想》的游戏,而赵明明则因为一个意外,导致他无法穿戴装备,也无法转职……
  •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皮皮在一个废弃的小火车站里,遇到一只茶杯狗。它把皮皮领到一节车厢里面,在这里皮皮发现了一头怪兽,而这节车厢竟然是连接另外一个空间……角斗城的时空转换器,那里科技发达,都是猿人。时空转换器启动了。……皮皮都会经历哪些神秘的危险呢………
  • 九雷剑神

    九雷剑神

    王羽,一个被家族认定的废物,遭各路嘲讽,一路颓废,却因一次意外,终于可以傲视群雄。“当我归来之时,是你们仰望之日。”
  •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

    解放战争时期,孤守东北某城的国民 党军队处于东北民主联军的包围之中。为了争取国民党非嫡系部队369师师长赵崇武起义,民主联军释放了被俘的赵崇武的亲信团长郑汉臣夫妇,并答应代为寻找他俩失散的孩子。郑汉臣深受感动。但他回到城里后,受到国民党嫡系部队203师的参谋长钱孝正的怀疑,使他十分反感。不久,郑太太被203师某连长所辱。消息传来,郑汉臣怒不可遏,欲与203师拼命,被赵崇武制止。民主联军姜部长以为郑汉臣送孩子为由,乔装前往369师驻地,力劝赵崇武认清形势,弃旧图新。赵崇武虽有起义之意,却无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