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6900000004

第4章 乡土篇——为有源头活水来(3)

崔云山当初上的小学是运师附小,后来孙女儿姣姣也恰好进了这座学校。崔云山是一位性情中人,有着恋旧的情节,对于儿时的一切旧物,都是满怀深情,心存感恩。当他送孙女儿上学时,双脚踏进这座面目全非却记忆犹新的校园时,止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安置好孙女儿后,他立即找到学校的校长,深情地说道:“这里是我的母校,五十年来我始终念念不忘。我今天见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为母校尽一点儿微薄之力。”说着从口袋里掏出5000元钱,双手郑重地递给了校长。

对此,崔云山曾经感慨地说道,人生在世,因为有道德,存好心,积善行,做好人才能够得到天佑。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圆的,没有舍就不会有得,我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所以说舍得是一种肚量,也是一种勇气的体现。在没钱的时候,我们把勤舍得出去,或许钱就会到来,这便是天道酬勤;当有钱的时候,我们把财舍得出去,人气也就来了,可谓是财散人聚;当有人的时候,我们把爱舍得出去,事业就随之而来,这叫作博爱领众;当事业成功后,我们把智慧舍得出去,喜悦就来了,这便是德行天下。如此这样,当我们放弃的那一刻起,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找回了人生的自信。

只是李店铺村人怎么也不会想到,60多年后,当年那个多灾多病的小点娃,居然会将一个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的天龙集团,奉献在世人的面前,造就了李店铺村的栋梁之材。崔云山告诉我,在岁月的征途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了心境才会秀丽,看开了心情才会明媚,有的人本来幸福生活着,却看起来有很多的烦恼;有的人本来应该烦恼,却看起来很是幸福,这便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有时候历史就像一个记事本,你库存了就会尘土积满,你烧毁了就会灰烬飞扬,设若你打开了并且擦拭一番,就会记忆犹新。那么,就让我们遵循崔云山的思路,打开他人生的记事本子,走进他当时生活的那个时代吧。

历史学家这样认为,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政党,甚至每个团体抑或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完全失去了自我。当然这种信仰与执着,是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需求异样而异样。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人们当时最高的信仰,就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于是广大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向农村,奔向边疆,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康庄大道。

崔云山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他曾经自豪地说道,我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不曾有过的年代,而且那是一个不可复制、不可抗拒的年代。不可否认,那个时代的确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崔云山出生于旧社会,成长于红旗下,学习在毛泽东时代,如同那个时代里所有的人一样,对于毛泽东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热爱和崇拜。他们怎么样都不会忘记,1949年10月1日,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多世纪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也从此得以彻底地洗刷。

当时年仅3岁的崔云山,并不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他只知道跟在父辈后面斗地主,分田地,看那戴纸帽游街的热闹。而更为实惠的是,他这个从前寄人篱下的贫雇农家里,也有了田地,有了房屋,有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而这一切,都是农会给的,都是共产党和那个被称作毛主席的人给的,所以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从小就印拓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贫雇农好生活的朴素的阶级感情。这种儿时的印象,就像刀刻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至今都没有丝毫的退化,好长时间来,他喜欢书写的对联是:翻身不忘毛泽东,幸福全靠邓小平。

这副对联看上去虽然朴实无华,含义却非常深刻,因为正是这两个人,成为中国历史和他生命中不可忘却的偶像。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岁月是不可抗拒的,时间也不会由我们的安排,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它都会按照它自己的脚步有条不紊地向前走去。由此也产生了一条不可改变的定律,那就是尽管人生有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其中却有一件东西是我们永远值得欣慰的,即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信仰。在崔云山看来,春天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那是任谁都逃脱不了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那么青春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抽象,看似很简单却也很现实。对于此,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一样,不过最终大都是殊途同归。所谓的青春,也许就存在于某个场景、某个味道、某个声音、某个心情、某一瞬间的思绪掠过……它是人们灵魂中最纯洁、最无暇、最美好善良的一部分。在崔云山对青春的记忆深处,抗美援朝时期送子弟兵上前线的镜头,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心头最精彩的情景。1953年,久病初癒的崔云山跨进了学堂的大门,成了新中国初期的莘莘学子。在以后的求知过程中,他每每看到身着制服的解放军叔叔,心中便腾起一种莫名的激动,立志要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改变了崔云山一生的命运。

崔云山所处的青春时代,是一个火红也是火热的年代,他喜欢这个时代,也追随着这个时代的步伐,沿着自己的生活轨迹成长着。在有些人看来,青春是生命的自然表现,即使在年迈八旬的时候想起来,依然感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美好,那样的让人流连不已。在青春时期,崔云山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尽管从小学到中学,他后脑勺留着小辫子,总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站队上操总是排头兵的尴尬,常常让他很有些不自在。不过他人小志气高,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小奖状不断地拿回来贴在墙上,让父母亲尤为高兴。后来他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时,总是从内心感慨地说道:“知识是引导人生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求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的过程。”

在这一条探索知识之路的过程中,崔云山的好奇心,成为他追求知识的萌芽,在青春的岁月里,永远不停地向前跋涉着。1960年,14岁的崔云山考上运城中学,当时是叫“运一中”,被分在53班,正值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特别困难,还要还老大哥苏联的债,真是雪上加霜,小麦都卖到5元钱一斤。应该说是那一年的蔓菁丰收,才救了老百姓的命。就连学生们,也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地里刨白菜根,捋榆树叶,回来送到灶上当主食吃。有一次崔云山他们去大礼堂看电影,发现墙头上晒着胡萝卜缨,晚上偷偷地拿回来,放在脸盆里煮着吃。

崔云山在生活中渐渐地成熟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向青年时代走去。随着崔云山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他眼前的景色就越发壮阔,思想境界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在他的一本已经发黄的日记簿上,我们发现他曾经写下的一段话:“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他尽管是抄的古诗词,那字迹也写得歪歪扭扭,稚气未退,但从中依然能够看出小云山当时的志气与恒心。而且青春一旦和上进心紧紧地握手,就能获得开拓新途径的动力,拥有创造性人生的灵性。

身兼数职的年轻人

回首我们的人生之路,血脉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铸就了人类的地域特色。一个人的性格、相貌、身体素质,追求的东西,与我们所生长的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崔云山身上的仗义与善良,肯定与河东的风水故土有关,这是不容置疑的。在一次座谈会上,我们遇到一个叫景随乐的,与崔云山是十几岁就在一起的发小,可以说是最要好的伙伴了。他们一道上附小,后来又一起考进运中,经常钻在一个被窝里,跟亲兄弟似的。就在进入中学不久,景随乐的饭票被别人偷走了,一下子没有了饭吃。又不敢回家去,不光是怕挨父亲打,还因为自己回去一顿饭,就要吃去家里几口人的伙食,所以他只好硬撑着,口水往肚里咽。崔云山知道后,当即叫来刘星红等人,商量着每人每顿省一点,匀给景随乐吃。就这样,景随乐总算度过了一个月的苦日子。

讲到这里,景随乐站起来说道:“现在也不怕人笑话了,那时候最怕碰上星期天。大家都回去了,没有人接济了,我就只好独自跑到野地里捋洋槐花,挖野菜充饥。点娃从家里来了后,总是先给我掰上一块馍,还给我夹的咸菜。”说到动情处,年逾70岁的景随乐不禁哽咽起来,让在场的人们都唏嘘不已。李天有接过话头说道:“我们当时上初中,按规定把户口转到学校,每天三顿饭,总有一个三两重的白馒头。点娃当时年龄小,却很孝顺。他觉得姥爷、奶奶年龄大了,就从家里拿点粗粮馍到学校,然后省下白馍带回去。每逢星期六回家,他下午就不吃饭,总是背着五六个白馍回去给老人吃。我记得点娃坚持了二三年,有时候还把馍馍,送给比他大的同学吃。”

人们时常嘲弄历史,挫折也是生活中的常客,而岁月也往往与人们开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玩笑。到了1963年,三年的中学生活,已让崔云山出脱得玉树临风,相貌堂堂,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年轻小伙子。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个曾经深深埋在心底里的种子开始萌发了:参军去当一名解放军战士。而这颗种子一开始萌发,就像施了肥、灌了水的野藤蔓一样,疯狂地长了起来,几乎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幸福之门似乎也在为他开,这一年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崔云山满怀激情,第一个报了名。然而痛苦常常伴随快乐而来,他的眼睛天生的色盲,身体条件不合格,结果一开始便名落孙山。

人们在生活中希望越大,打击就越强烈,失望也就越沉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年轻气盛的崔云山,这个打击几乎到了一种绝望的程度,他茶饭不思,米面不进,结果是大病了一场,考高中的机会也给耽误了。按说走在人生之路中,第一要紧的是发现和历练自己,为了这个目的,人们时常需要孤独和深思。我们不应该怪罪崔云山当年的执着,那种梦寐以求、怀着一颗报国之心的热血男儿,是那个时代最值得敬佩的人,也是最为高尚的感情。现在回想起那个时代,并非所有经历过的人们,心底深处都怀的是憎恶的心态。

对于经历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崔云山并不后悔,因为这种生活不是任何人都可能经历的。尽管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生活的年代,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亲和家庭一样,然而每一个经历,却都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人生苦短,每一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值得我们好好去享受,需要记住的是,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每个人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完全操之在“我”。而且我们的人生,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追求,那些所谓人生道路上的苦难,只能是对我们意志的一种磨砺,让我们在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妥罢了。

崔云山始终认为,那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充满了志向,充满了热情的革命年代,那是一个“大河无水小河干,千条溪流归大海”的集体主义岁月,那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公而忘私氛围。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许就不知道什么叫作豪放,什么叫作豪情,什么叫作豪迈;就不知道什么叫作激烈,什么叫作激动,什么叫作激荡;就不知道什么叫作大公无私,什么叫作助人为乐,什么叫作毫不利己。正是因为那个特殊的岁月,才造就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勇气,才让自己在人生创业之路上,迈出了勇往直前的脚步,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来。

人生无时不在选择,社会无处不是归宿,生活中的磨难不胜其烦,不如意的事情更是十之八九,所以对于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不可太过于敏感与专注,否则就会失去前行的勇气,甚至陷入消沉而不能自拔。而生活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做到凡事临阵不慌,就应当事先有所准备;悠闲时候胸有成竹,这样处变方可不惊。尽管当时在崔云山朦胧的意识里,似乎对磨难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但是这一次“参军事件”的变故,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崔云山的人生走向。面临这一次人生道路的抉择,在崔云山难以窥测的内心世界里,掀起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波澜……

年轻人最容易冲动,尤其是处在那种激情燃烧般的岁月里,像崔云山这种外表平静内心热烈的人更是如此。不久后,也许正是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从此改变了崔云山的命运:“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就是这一句话,一个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形成,一场震撼二十世纪,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10亿人心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大地史无前例地开始了。只是后来由于指导思想出现偏颇,导致工作上严重的失误,成了一场政治运动,直到改革开放后,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才在一片责骂声中画上了不很规则的句号。

客观地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五十年代国家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也是我们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人为地改变了初衷,当成政治运动去兴风作浪。回忆“指点江山绘新图,耕云播雨换天地”,是当年知青们常吟的一句诗歌,至今依然脍炙人口。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应该否定知识青年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以说是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一批特殊的年轻人,如今我国诸多政坛高层领导和社会精英,都是那个时代知识青年中的翘楚者。

无数实践证明,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都只是滔滔江河里的一朵浪花,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社会法规。崔云山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而他的人生曲线,也正是时代不断前行的整体体现。让时间还是回到我们主人公的学校去吧,这一波席卷全国的政治洪流,也毫不例外地荡涤着盐池边上的这座小城,热血男儿的心脏又沸腾了。强大的政治熔炉,让这一代人过早的成熟起来,1963年9月,崔云山初中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到了李店铺村,开始了他的农民的生涯。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自己想走的道路,福泽和人生意义就会提升很多,因为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生存,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去拥抱世界。那一天崔云山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尽管在开心的里面,难免还残存着一丝儿牵挂学校的苦涩,但崔云山天生是个乐天派,他觉得人活在世界这一辈子,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嘛要自寻烦恼呢?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崔云山的行为是否正确,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崔云山要努力地去为时代、为社会创造美好的东西,以及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大众服务中去。可以说,崔云山当时迈出去的这一步,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下了坚实的路基。

同类推荐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本书记录了作者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全书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极富感染力,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是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四师深度解读推荐版(套装七册)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四师深度解读推荐版(套装七册)

    本套丛书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 四位名家指定推荐版本★《老人与海(四师推荐精装版)》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城堡(四师推荐版)》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作序深度解读: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我们看得见,却永远无法抵达★《小王子(四师推荐精装版)》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作序深度解读:在复杂的世界里拥有一颗简单的心★《寂静的春天(四师推荐精装版)》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作长序解读:人类保护自然,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我弥留之际(四师推荐精装版)》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作长序解读:死亡到来前,我们如何更好地活着★《包法利夫人(四师推荐精装版)》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作序深度解读: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作序深度解读:一封长长的信,一个女人痛痛的心。
  • 导弹将军孙继先

    导弹将军孙继先

    一九五七年将军登上新的舞台,导演出新中国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在1995年授衔的将领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很多,酒泉导弹发射场首任司令员孙继先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位老军人对我说,孙司令的传说提起来一串,放下去一堆。先说几件奇事。
  •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以选目为基础,共包括前言、选目、作者小传、注释四部分。根据金性尧先生对宋代诸诗人的创作特色、地位的理解,以及对宋诗发展历程的把握,从浩如烟海的宋诗中撷取三百二十七首。强调苏轼和陆游,二人选目为全书之冠,并以此为支点,构成北、南宋作者队伍的基本格局。本书去取公允、注解精当、考证严谨、个性鲜明、理趣皆备。读解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更挖掘为人忽视的冷僻佳作。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注重其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探索诗歌的内在意涵和艺术形式。是领略宋诗风貌、气象,了解宋诗发展脉络的人文读本。
  • 红姑

    红姑

    上世纪30年代,黔东南匪患猖獗。乡村药师孟老大,引领乡亲抵制土匪盘剥,惨遭杀害,其女孟采红奋起反抗,被追杀、获救,寄居镖师罗七爷家,改名罗红姑,跟罗七爷学武,与同门师兄龙虎、强子朝夕相处,跟强子生出恋情。一场土匪打劫引发的无妄之灾,打破宁静、撕裂情缘,把年仅18岁的红姑,推向艰险境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赵剑,及时解救,并在其间发现红姑追求正义光明的秉性和过人的胆识谋略,深为赞赏、悉心引导。时逢动荡、变乱,各种反动势力尔虞我诈、肆意猖獗;为“经营地方”、讨好当地首富豪绅朱世南,设诡计迫使红姑为救罗七爷和强子,妙龄嫁予已是老人的朱世南。
热门推荐
  • 首席星妻有点甜

    首席星妻有点甜

    推新书《大佬你有桃花劫》 林家三小姐,因为一场算计,异国他乡遇到樊城太子爷。传言,寒北城生性薄凉,不近女色,却在樊城灯火阑珊处将她揽入怀抱。“林小姐偷了东西就想逃?”男人风清霁月,嘴边噙笑。“我偷了什么?”“心!”……他宠她入骨,他助她事业有成。她成为了娱乐圈里的新晋影后。她以为她拥有的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谎言被戳破,昔日柔情也就成了打脸的手。登顶影后的庆功宴上,恢复单身的她笑魇如花,成了男人们追捧爱慕的对象。暗影里,他将她抵在墙上,轻吐烟圈,“林影后,闹也闹够了,是不是该回家了?”
  • 从直播开始的武林盟主

    从直播开始的武林盟主

    当一个平凡的石子落入平静的水潭之中,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将掀起一番波澜。一个人的武林不曾有,但是江湖常在,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这是一个新的武林时代。景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肩负起华夏武术复兴与传承的责任。这一切,都得从一个帅比的故事说起。
  • 我老公是妻控

    我老公是妻控

    【完本】他权势滔天,心狠手辣,敌人闻风丧的,听说他高冷矜贵,不喜欢女人。假的,他分明宠她宠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想杀她!她好苦:“咱们能不能回到从前,你不爱我的那个时候。”他笑得意味深长:“回不去了。”因为他一直都爱着她啊。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全面阐述这个课题的专门著作。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问题都做了概括性的讲解。
  • 繁华珞夏

    繁华珞夏

    大龄剩女珞夏在逛街途中,无意成为赌注,成了某个花心大少的女朋友。珞夏由于没有恋爱经历竟坠入其中,珞夏为给大少惊喜偷偷回家,竟听到大少的奸情以及事情的真相。珞夏该何去何从~~路上不小心碰到的花店老板又是谁~~珞夏的演艺生活由此展开......
  • 灰色染池

    灰色染池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是灯灭了还有太阳呢。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多,没人会清楚别人身上会发生什么。别太自负,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才能够活得长久。自己独特的能力是用来发挥的,可不是用来欺负人的。行事请低调,万一所表现出来的能耐不是自己的就尴尬了。会一无所有的,包括……生命。
  • 独裁抢爱:小魔女不好惹

    独裁抢爱:小魔女不好惹

    她是乐家的宝贝,无忧的魔女,从小上有长辈疼宠,下有兄长呵护,自然,这个性子,就有些精灵古怪,让人不敢恭维,不然,哪会发出招夫令,扬言无论不管是谁把她大小姐伺候高兴了,就可以……他是黑暗世界的‘冥王’,有着无以伦比的权和势,当然背后还靠有金山,银山,可是,钱,乐家不缺,小魔女也不缺,权,乐家不少,小魔女也不稀罕,论起帅吧,乐家的三兄弟,个个都超过他,承诺以后宠那丫头吧,可乐家人已经把她宠得天下地下都唯她独尊了,这想要抱得美人归,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抢啊,抢啊……本文是2009年妖妖魅儿所著的《无忧魔女》的续集,开篇介绍一下,以方便各位读者知道一些事情的起末。
  • 倾城国医:帝少的心尖宠

    倾城国医:帝少的心尖宠

    这世上有一种人,一出生就是招小人的体质,就像赵晓雪;明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豪门贵女,可是出生不久,就被人偷龙转凤,成了个孤苦的农家女,最后凄惨地死去。重生回到命运的转折点,她手握学习宝器,最终成了一代神医;在所有阴谋阳谋还没开始的时候,步步为营,前尘往事她要一一清算。至于那个老出现在她面前的男人。“你为什么老是跟着我?”“我病了,只有你能医!”某男一脸正经地说。
  • 九劫渡情

    九劫渡情

    她为九命猫妖,生来便有九条性命,却甘愿冒着元神覆灭之险施了忘情之术,将他毕生忘却,存亡攸关之际,他将她救下,却推给了她一个承载三界存亡的命数,扑朔迷离的身份,似爱又似责任的关怀,她不知,他爱的究竟是她,还是他心怀的普天众生,而这上天既定的宿命,他二人又是否可逃过……
  • 最后一次活着

    最后一次活着

    张明在重生第五十五后,系统突然故障,他不得不好好经营自己最后一次生命。他以为自己会平平淡淡的度完一生,然而,一桩案件却将他牵扯其中,等他想要自证清白时,事情的发展却又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