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8500000002

第2章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结起来,整体进入市场,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地位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构筑农村和谐社会、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一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新出现的农村合作组织,是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

(一)合作、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

1.合作

在中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合作一词的基本含义是:人们(或组织)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诸如分工合作、技术合作等。英文中合作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共同行动,或者联合行动,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由此可见,合作是人们或组织,为实现同一目标,相互帮助、共同行动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或者他们之间不存在一致的目的要求,并且为实现一致的目的要求而联合起来,就不会有任何的合作行为、合作形式或合作组织。因此,合作与单干的根本区别在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行为目标的一致性。

2.合作社

合作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合作社形成一种制度并在世界各国普及之后,形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异。合作社定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也不尽相同。

法国是世界上农业合作社出现最早的国家,其全国农业合作社集团对农业合作社的定义是:农业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其成员集体拥有资产,参与民主管理,不是按他们参与资本的大小而是按使用的服务量和业务活动的数量分配盈余。从合作社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双重含义出发,法国全国农业合作社联盟将自由参与、非资本化、民主管理和自主经营确立为合作社最基本的宗旨,而合作社最具特性的原则是联合和自治,以及在经济上和资金上的可选择性。合作社是一个参与、协商和形成力量的载体,是适应生产和市场的组织机构,合作社使社员能够适应经济环境,与市场抗衡,并作出影响未来的选择。

在美国,合作社有许多不同的定义。1965年农业部农场主合作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对农场主合作社的定义是: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它通常具有法人的地位,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其经济目的。在一个合作社中,投资、经营风险、盈利和亏损,都由其成员根据他们使用合作社服务的比例来合理分担。合作社是由作为使用者而不是在合作社的资本结构中作为投资者的社员实行民主管理的。

德国的合作社学者认为,经济意义上的合作社是具有四种特点的组织:(1)成员的结合是因为各自有至少一种利益相同。(2)群体目标也是群体成员个人的目标,就是在团结和互助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行动来促进共同的利益。(3)建立一个共同所有、共同出资和共同管理的组织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4)这个共有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群体成员的经济利益。

体现这四个特征的经济实体不管它以什么样的法律形式进行经营活动(如公司、合伙经营、社团等)都可以归类为经济意义上的合作社。

关于合作社的定义,无疑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定义最权威。国际合作社联盟在1995年举行的100周年代表大会上,给合作社确定了一个很原则的定义: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国际合作社联盟还对这一定义作了详细说明:(1)合作社是自治组织,它尽可能地独立于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2)合作社是“人的联合”,世界上许多基层合作社只允许单个“自然人”加入,但联合社允许“法人”加入,包括公司。(3)人的联合是“自愿的”,在合作社的目标和资源内,合作社的成员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4)“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的需求”,这一规定强调了合作社是由其成员组织起来,并着眼于其成员。其成员的需要是合作社存在的主要目的。(5)合作社是一个“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在民主的基础上归全体成员。这些特点是区分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如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依据所在。

以上各种合作社的定义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关于合作社的性质和特征基本一致。根据以上定义和说明,合作社可以理解为:合作社既是人们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的社团组织,又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其制度特征,是人们自愿联合、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其价值特征,是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社作为一种社团组织和企业,具有特殊性:首先,合作社是一种企业组织,它与普通的社会团体不同,普通的社会团体是一种非企业组织;其次,合作社与其他商业性企业不同,合作社是一种由它所服务的人们共同拥有和民主管理,其利益在使用的基础上取得并公平地进行分配的特殊企业。

3.合作经济组织

在管理学中,从静态角度来讲,组织被定义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人员与要素之间共同分工和协作的社会单位。人作为社会动物,无论经济活动还是社会活动,都不能脱离社会,也离不开互助合作。经济活动作为人的最主要的活动,从来都是人的联合或众人的集体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合作经济组织,因为他们在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时都是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然而事实上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组织形式,它在概念上与合作社一致,即专指按合作社原则和目的结合起来的行使合作社职能,按合作社原则组织管理的经济组织。

根据以上对于合作社的定义,我们将合作经济组织定义为:合作经济组织是劳动者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从本质上说,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农民、工人或其他劳动者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建立的群众性的经济团体和特殊企业。在国际合作运动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合作社及其联合组织。

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以自愿原则组织的从事农业生产或为农业生产提供销售、采购、融资、信息、技术等服务的合作性经济组织。其本质特征综合了主体、行业、地域维度等特征,从主体看,它是由农民自愿组织的;从行业看,它是从事农业生产或为农业生产提供销售、采购、融资、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从地域范围看,它是在农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从性质维度看,是按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组建的组织,而非准合作经济组织;从分配模式看,采用依交易量和股份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而非单纯性股份分红。

在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虽然国家在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法律规定,但对于在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内涵与外延却没有进行法律规定,而是在习惯上将以下三类组织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2)农村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3)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市场化改革中新涌现的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这些组织都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服务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等方面开展活动,因此都可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但由于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制度遗产,它们不仅与国际合作经济运动中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较大的距离,而且与农村市场化改革中新涌现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

为了表明这些差别,在本书中,我们将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统称为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将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称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本书中使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泛指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新发育成长的由农民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而自发组织的、以为其成员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宗旨、谋求和维护其成员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这些组织的具体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技术研究会和各种农民专业性合作联合组织等。

我国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互助合作才刚刚起步。目前,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自发兴办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但这些组织与国际上公认的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这些组织的逐步发展完善,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组织经过规范后会成为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因此,在本书中,涉及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比国际合作经济运动中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更宽泛,它既包括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包括各种松散的、不完全具备合作社特征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围绕农业专业化生产进行合作经营和服务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联合组织。

根据对于国际合作经济运动中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解和定义,在本书中,涉及国际合作经济运动的章节内容,在阐述有关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问题和内容时,我们将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加区分地同时使用,甚至更多地使用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形式和成熟形式。而在涉及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章节,则有区别地使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甚至更多地使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因为,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成熟的合作社组织形式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与我们在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所要求的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大的区别。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轨迹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适应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市场化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农民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基础上联合起来,从事特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经济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形成阶段(1980~1990年)

这一阶段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发形成并初步得到扶持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一些地区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家庭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在家庭分散经营过程中农民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这种需求诱导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四川是最早出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省份,1980年在郫县成立了养蜂协会。1980年5月,广东省也出现了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专业合作组织,即思平县牛江镇杂优稻研究会。从1980年到1985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且多数没有章程,稳定性差,规范化程度低。

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按产品或行业建立的服务组织,应当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各地可选择若干商品集中产区……按照农民的要求,提供良种、技术、加工、贮运、销售等系列化服务。通过服务逐步发展专业性的合作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1986年1月,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联合提出把支持、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和提高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1987年下半年,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牧渔业部、商业部和中国科协组成的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联合调查组赴四川、山东、广东等省进行调研,并于年底召开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论研讨会。此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89年,国务院78号文件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了充分肯定。1990年,国家科委出台了《农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协会示范章程》,并在青海等省进行试点和推广。

据农业部统计,到1990年全国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联合组织达123.1万个。其中,生产经营型74万个,占总数的6O%;服务型41.4万个,占33.6%;专业技术协会7.7万个,占6.3%。

(2)指导探索阶段(1991~2000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发挥部门作用、组织试点和制定示范章程来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之一,并要求各级政府对其给予支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993年,国务院明确农业部作为指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联合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1994年1月,农业部和国家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农民专业协会指导和扶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为专业协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994年,中共中央在下发的一个文件中强调指出: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引导农民专业协会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新型经济组织”。不久,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协作起草了《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此后,根据国务院指示,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进行农民专业协会的立法和管理试点,确定陕西、山西为借鉴日本农协经验的试点省,安徽为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的试点省。黑龙江、四川等省还结合农业支持项目,开展了农民专业协会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推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据农业部经营管理司统计,截至1998年底,农村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48万多个,其中种植业占63.1%,养殖业占14.4%,加工运输业占6.1%,其他行业占16.4%。全国有跨县的专业合作组织5240个,跨乡的专业合作组织8140个。

(3)引导规范阶段(2001~至今)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帮助农民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和措施,即立法规范、政策支持、示范引导、财政扶持。2002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农业法》,在其“总则”第2条关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规定中,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专门的一类;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第11条中,明确了“国家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遵循的原则等内容;明确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开始了起草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2005年、2006年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从2004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2002年11月,农业部在全国确立了10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和6个地市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综合试点单位,2003年又将浙江省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2004年,农业部确立了111个示范点。2005年,农业部围绕1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35种主导产品,在北京、吉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和青岛等1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建设,确立示范项目143个。2003年至2005年,财政部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建设,其他相关部委也在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措施。如2003年11月宁夏出台了《关于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浙江省于2004年11月率先制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规,即《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05年1月1日施行)等。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市)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2004年,省级财政扶持资金6700多万元,建立了省级示范点600多个;2005年,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增加到1.4亿元。

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新的农业企业制度的诞生,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历史意义。这部立法清晰地表达了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这部立法在总则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这就决定了这部法律的两大基本任务:一是要通过法律规定、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二是明确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引导措施。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崛起的动力机制

(1)农户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起和快速发展的制度基础

农业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专题研究”软科学课题组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定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催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了农村微观经济主体,使农民重新获得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这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诞生的最基本前提。

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决策权,合作根本无从谈起。但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也有其局限性,如获取信息难、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不经济、交易成本高、市场谈判地位低等。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地域分散的特点,使农户天然地处于无组织状态,这种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的经营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并不突出,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会日益显现出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的工商业资本,农民要想提高竞争力,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就必须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而扩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农户内部入手,通过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但这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这源于他们薄弱的资金实力,也是国家稳定农村经营体制的必然。第二种就是从农户外部入手,建立农户之间、农户与产前、产后各部门之间的共同经营组织,通过各种联合扩大经营规模。这样,为了在以家庭为独立生产单位的前提下实现共同经营,合作经济组织成为了农民理性、自发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经营并不是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是构成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经济联合,才有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然而,家庭经营仅仅是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其充分条件,这是因为家庭经营本身并不能机械地构成合作经济。

合作经济作为家庭经营的延伸,只有当许多从事大体相同生产活动的家庭对生产经营的某些环节有联合经营的要求时,合作经济组织才会产生。显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种子、肥料、农具等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供给,农业劳动也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产品中的大部分可以从自身的生产活动中得到满足,即使有少部分进入流通,也属于互通有无的性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只局限于所在社区的狭小范围内。生活在这种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中的农户,自然不会存在进行经济联合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合作经济的产生不仅要以家庭经营为前提,还需要其他的条件。

(2)市场的扩大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消费是基本统一的,社会劳动产品的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各个自然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斯密定理指出,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随着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慢慢的解体了,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这大大地促进了分工与专业化。这是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了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市场竞争力,以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产品供应市场。而分工与专业化,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斯密给出了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三点原因:一是劳动者的技能因业专而日进;二是能够节约工作转换中的劳动时间;三是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与采用。

②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导致了合作的需求。第一,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一种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要靠若干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互相配合与协调才能顺利完成。每个农户只需要按照社会分工的要求,从事某种单个作物或某个环节的生产即可,这样农业生产的总过程就由一个生产者独立地完成,变为只能在社会连接中才能完成,由此形成了对合作与联合的客观要求。第二,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上升,产品不再作为生产者的使用价值而生产,而是作为交换价值进行生产。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经过交换,把它从凝聚其价值的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的消费者手中。而价值实现过程的“惊险一跳”,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农民产生了对合作的需求。第三,分工越细,市场的导向作用就越强,生产者只能服从于市场。于是,市场便成为农业再生产的实际组织者和协调者,而农产品生产者则成为市场的附属物。面对市场压力,家庭经营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间的矛盾便凸现出来。一家一户的农民参与市场的交易费用极高,对市场的影响力又相对较弱,经常遭受工商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的盘剥,在交易中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农业生产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现从被动适应市场到主动影响市场的转变。通过联合形成压力,影响市场,通过合作扩大规模,降低交易费用。因此说,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导致了合作的需求,这成为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市场范围足够扩大、分工高度细化的条件下,合作经济组织也可能并不会自发的产生。这是因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还受下列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一,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家庭的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其寻求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二,所处的市场境况。这主要是指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影响、控制的能力,农产品生产者在市场中越是处于劣势地位,那么,他们要求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愿望就越强,反之,就会越弱。第三,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功能的发挥。村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是将外部收益内部化,如果这一目标难以实现,那么,他们就会降低甚至丧失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民弱势群体自救的迫切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弱质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本身必须受到保护,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一方面中国政府将根据相关农业协定取消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和减少关税保护,国外优质农产品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新的农业保护体系尚未形成。同时,政府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服务缺位的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农民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组织形式,走联合与合作的发展道路,寻找代表自己利益的集团和契约结构,对公共品不足和市场失灵进行自我“补偿”和“救济”,以维护自身权益。例如:按照WTO规则规定,反倾销诉讼的实施必须得到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25%以上的生产者的支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提高,类似的维权行动根本无法顺利实施。因此,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动员整体的力量,才有谈判权。

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农民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农业发展也较为迅猛。如日本的农民协同组织,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代表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利益的最大组织;美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由当初的单纯经济组织发展成为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组织,对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制定农业生产法令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979年,联合国世界农村改革和发展大会通过的《农民宪章》号召:“必须鼓励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其亲身的参与开展自救活动。”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W.Kasper)、史漫飞(M.E.Streit)认为,组织使单个合作者能够将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在一个有序的、可预见的环境中共同运用这些资源;组织创造了一种环境,使个人能在其中与他人密切互动,并节约信息搜寻成本和协作成本。而在我国,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为农户提供服务的功能,相当一部分已退化为政治性组织,一般只具备对社区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大部分农民已成为“无组织”的人员。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无组织”的问题。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每年都专门召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讨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这就要求各地根据资源优势,依托主导产品或产业,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从利益联结机制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它通过订单农业、农业产业化等形式,把农民与市场有效地衔接起来,将市场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为产业结构按市场要求进行调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它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比较利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需求

农业产业化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这样,既能把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小生产”和复杂纷繁的“大市场”、“大需求”联系起来,又能把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从而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变革,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再生产诸方面、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但传统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方式(如公司加农户等)存在着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偏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明确,产业链条稳定性差等弊端,这使得更稳定的创新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内部非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减少交易风险、提高了农民收入,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功能。一是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和销售,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农民意愿,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专业村”、“专业乡镇”,甚至更大的专业区域,进行分工协作,带领农民进入市场;三是直接组织部分农业劳动力有序的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四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条件,保证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

②载体功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外积极展开经营,谋求利益最大化,以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对内(即成员)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组织成员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它既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销活动,又从事农产品销售、加工、贮运业务,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内有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对外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目标,从而发挥了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功能。

③中介功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打破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分割,使农业变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在产业化经营的实施过程中,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千万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实现有效连接,而分散的农户与企业打交道时,也常常由于势单力孤而处于不利的交易地位。因此,产业化经营需要一个中介组织把农户、企业、市场有效地联系起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一起,同时,用合同、契约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好的解决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填充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断层,从而减少了市场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市场化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高昂的交易费用,找到了一条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④扩展功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既可以向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购销等产前部门延伸,也可以向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产后部门扩展,还可以为生产环节提供系列化服务。这对于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强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的后劲,改善农业的弱质地位,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⑤服务功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些服务单靠龙头企业是很难完成的,大量的服务工作则需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承担。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建立开始就把为农户服务作为自身的宗旨,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形成了“官”、“民”结合,优势互补、功能齐全的服务机制,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6)法律支持与政府推动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速发展的政治诱因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离不开法律的支撑与保障,它涉及合作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税赋关系、会员制度、分配原则等的确定。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这些方面为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依据。

从立法的目的看,清晰地表达了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在总则的第一条就明确是“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从法律的名称看,清晰地界定了本法的调整范围。之所以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没有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名称更能反映目前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本质和特点,同时又防止与《公司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调整范围交叉重叠。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名称还考虑到,本法的基本内容与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是一致的,也便于中国的合作社与国际接轨。

从法人地位看,本法确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在法律总则中的第四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这就是说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依照《公司法》登记,也不是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守的五条原则: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实现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的比例返还。这就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自然人、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市场主体严格区别开来。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区别也是清楚的。

从产权结构看,法律界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清晰的产权界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是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形成的,由合作社行使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并承担与其资产相应的责任。成员与合作社的产权关系仅限于以自己在合作社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责任。法律的第二十一条还规定,成员资格终止的,合作社应该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从经营范围看,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从产前、产中到产后,贯穿整个产业,村民需要合作社干什么,合作社就干什么。从业务性质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群体的自产自销行为。合作社购买生产资料是为成员使用而买,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是村民生产的产品。合作社的购买实质是生产者的群体联合购买,合作社的加工是生产者群体联合加工,合作社的销售是生产者的群体联合销售,从根本上区别于为卖而买的商业行为。所以说,合作社享受国家农产品自产自销的所有优惠政策不违反公平交易原则。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

(1)自愿自由为主,有限开放与政府引导为辅的原则

首先自愿自由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第一原则。合作经济组织是人们自愿建立的经济组织,“自愿”合作与联合实际是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方面,我国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愿”度不大,政府行政命令过强。而改革后的传统集体经济不能很好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其次,我们也要考虑到有限开放原则。传统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过分地强调入社与退社的自愿与自由,也导致了其资产的不稳定性。为此,许多国家实行了有限开放制和允许合作社股份的内部交易,以保证合作经济组织长期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有利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依据的原则。再次,也要考虑到政府引导原则。

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原则确定的背景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在一定范围是无效的,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尤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更强。但是,在界定或划分我国合作经济组织时,这三个方面的原则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其中,必须以自愿自由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辅。

(2)“一人一票”为主,“一股一票”为辅的原则

传统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经营决策“一人一票”,充分体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以劳动联合为主,劳动雇佣资本的精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合作经济组织筹资、融资方式的改变,出现了资本联合,这样也就出现了投票权与入股份额不成比例,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不对称等问题。为此,国外逐渐有一些合作社由“一人一票”向“一股一票”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完善,现阶段我国仍应坚持“一人一票”为主,“一股一票”为辅的原则。一方面,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国外相比,时间还较短,合作制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很多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够了解,实行“一人一票”有利于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与管理,保持合作制的本质;另一方面,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有很多企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的介入,而我国目前法律还很不完善,对于这种情况,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简单的实行“一股一票”,容易导致合作经济组织为少数成员所控制,从而使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发生变异。

(3)财产“联合所有”为主,“共同所有”为辅的原则

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方面是以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为基础,而不是财产归大堆,村民入社交纳一定的股金,这部分资金归入社者所有,村民退社时可以撤走,而且不少合作社还规定要支付红利。村民把资金的支配和使用权让渡给了集体,形成集体的经营权。因此,合作社的财产表现为“联合所有”——财产的个人所有权与劳动者集体的经营权相结合。但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持续稳定地发展,也要从利润中提留一部分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集体福利支出等,这部分财产属于合作社,归成员共同所有,共同支配。这部分“共同所有”的基金会随着合作社的不断赢利,而越积越多,为集体经营权的运作和合作社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基础。为此,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坚持财产“联合所有”为主,“共同所有”为辅的原则,既强调个人所有权,也必须增加一部分公共积累,并不断地将一部分公共积累按照个人所有权的额度划分到个人名下,以加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密切关系。

(4)劳动或交易额分配为主,资本要素分配为辅的原则

合作经济组织在利润分配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合作社的分配制度是多重的,既有按劳动分配,又有按交易量分配,还有按股金分配。但是,在这种复合的分配制度中,按成员个人的实际完成的业务量(劳动量或交易量)分配在其中居主体或支配地位。合作社分配制度的基本模型可以概括为:以按实际业务量分配为主的复合分配制度。合作经济组织的分配结构,更清楚地体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充分地反映了合作经济组织与一般企业的区别。

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资本所占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外部融资的现象,客观上需要对资本要素进行利润补偿。但是,在利润分配上还是应该坚持以劳动贡献或交易额分配为主、以资本要素分配为辅的原则。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增加融资,可以对股金进行一定的利润分配,对资本要素进行适当的补偿,但不能像股份公司一样,主要按照股金、资本进行分红,否则,便违背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和原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

(一)按发展模式划分

虽然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不同,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途径来看,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

1.内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内生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般是依托农户建立的,由若干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为解决技术、购销等分户经营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酝酿产生的。最初可能是几个农民之间不定期地就生产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问题凸显,农民便开始联合起来统一进行购销,内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其财产基本是由农民自己投资形成,决策层也主要由农民担任,外界介入较少。内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建和运作过程中大多有一个关键人物或通常所称的“能人”,这类能人包括技术能手和专业大户等。农村中技术能手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他们牵头组建合作组织的目的要么是为自己的技术觅得用武之地;要么是通过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收入。由技术能手牵头组建的合作组织主要是围绕技术能手向成员提供科技或其他生产系列服务而开展活动。专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的原动力源于其自身是合作组织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专业合作组织对于降低市场风险、节省交易费等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专业大户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所以通过合作组织获益也最多。

依托农户自主建立的内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自发兴办的,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独立性,主要依靠专业农户开展活动。这种类型合作社从总体上看符合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合作社一般原则:其一,合作社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体农民投资建立,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农民交纳一定的股金即取得入社资格,农民对入社资产拥有个人所有权。其二,合作社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统一经营,入社农民有较大的经营参与权,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三,在利润分配上,一种主要按交易额分配,有的合作社也有一定的股金分红,但对股金利息进行限制。另一种虽然按股进行分红,但由于其成员持股比例与交易额比例相近(按交易额比例持股),所以,按股分红可以近似地看作按交易额分配利润。诚然,现阶段这类合作社有的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执行不到位等,但这种专业合作社毕竟在产权结构和利润分配上体现了合作经济的本质和特征,而且农民拥有较大的经营参与权。因此,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之间互助合作、互惠互利、自我联合、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发展模式。

2.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般是指依托政府部门、单位、经济实体等主导建立的,有关单位为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责或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与农民联合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财产由发起单位和农民共同投入,决策层也由发起单位人员和农民共同组成。相比于内生型组织的农民自觉行为,外生型组织是发起单位为有效行使自己职责主动与农民合作,出动人力与物力与农民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依据发起单位或依托单位的不同,外生型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具体划分为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型、供销社依托型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型等。

由政府部门、单位、经济实体等主导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相互联合、相互协作自发而产生,体现了农民自我联合、自我服务、互惠互利的意愿,因而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些特性,例如:这种经济组织也吸收一些农民入股,农户可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农民有一定的经营参与权;实行一定的盈余返还,等等。但这种经济组织与典型发展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这种专业合作社是个人(单个农户)与外部团体、经济实体之间的联合组织,外部团体或经济实体往往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收取获得农产品。单个农户是生产者,而团体或经济实体是服务提供者,两者的职能分工不同。其二,尽管这种专业合作社也吸收农户入股,但部门、单位等力量介入太多,在经济组织中占有很大比例的股权(一股独大),与一般农户不是处在同等或相近的地位,占多数的农户所占的股权比重过小,这些部门、单位对经济组织拥有控制权。其三,尽管这种专业合作社也实行民主管理,但由于产权关系是决定其他关系的基础,这种没有产权基础的民主管理必然会随着产权主体对财产权利完整性的追求而逐渐减弱。民主管理转变为资本与劳动混合作用的经营管理,而且,资本占相对主导地位。其四,尽管这种专业合作社也实行一定的盈余返还,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必然要求相应的股权要有相应的回报。所以,这类经济组织利润的相当大部分用来按股分红(有的是全部按股分红),进行盈余返还的较少。

因此,我们认为这类专业合作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雏形形态,在初始阶段这种模式更容易成功,但它不应该是合作组织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应该仅仅是一个过渡,必须逐渐地把主体地位让位给农民,真正使它们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主管理的组织。

(二)按组织形式划分

1.专业合作社

这是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按照合作社原则,通过入股形式组建的为自己的专业生产提供购销、加工、储运等营销服务的经济组织,组织成员平等持股,合作经营,以为成员服务为直接目的,组织对外追求盈利,对内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这类组织以交易联合为主,实行一人一票制,民主管理,合作社的分配,采取按交易量进行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但按股分红在分配中处于次要位置。这类组织一般是经济实体,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其基本特征是进退自由、平等持股、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自负盈亏。诚然,现阶段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不到位等,但这种专业合作社毕竟在产权结构和利润分配上充分体现了合作经济的本质特征,而且农民拥有较大的经营参与权。

因此,这种农户之间互助合作、互惠互利、自我联合、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形态,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要求的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专业协会

依托农户建立的有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的专业协会应该是典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而其他专业协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我国农村的专业协会是由农民自主建立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农村组织,其特征是农民入会时缴纳会费而不是股金,不是经济实体。它是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在技术服务、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上联合起来建立的社团性合作经济组织。我国农村专业协会的建立比较复杂:一是依托主体多种多样,建立主体有农民、政府部门、商业资本或企业;二是许多协会又投资建立了一些盈利性经济实体。

我国现阶段依托农户建立的专业协会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没有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的专业协会,这种专业协会以农民为基本主体,由农户自愿建立、自由组成;农民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专业协会实行统一经营;在利润分配上主要按交易额分配。这种协会以农户互助互利、自我服务为目的。但这种协会内部比较松散,缺乏组织的稳定性和经营的制度性。因此,这种协会组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还只是一种具有某些合作经济因素的雏形形态,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确定的,也可能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也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解体了或转化为其他的经济组织。二是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的专业协会。这种专业协会有的是由全部或多数会员共同集资兴办经济实体,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或相应的服务,我们将其界定为典型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对于由几个大户或少数会员投资兴办经济实体这种形式的专业协会虽然也具有一些合作经济的特征,但在产权结构上由少数人控股,在利润分配上主要按股金分配,因此,我们将其界定为雏形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

我国依托政府部门、商业企业等建立的专业协会,一般都投资兴办经济实体,这种类型的专业协会与依托政府部门、商业企业等建立的专业合作社相类似,与典型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也存在着类似的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认为这类专业协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雏形形态。

3.股份合作社

我国现阶段的股份合作社主要由传统集体经济改革而来,这些集体经济组织引入股份制机制进行改革后,建立股份合作社。其具体做法一般都将原有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然后折股量化到人,通过划分村民个人股,使集体的成员明确自己在集体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但由于我国各地情况不同,各地建立的股份合作社也不尽相同,根据它们在产权结构和利润分配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集体股占主体

在这种股份合作社中,集体股权占绝对比重,一般超过60%,村民个人股比重相对较少。集体股资产归集体共同所有,是集体共同的资产积累。这部分资产拥有相应的经营权,由村集体组织或部门代表行使经营管理权。虽然这种经济组织具有合作经济的一些特征,社员也拥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但我们还需要对这种经济组织作进一步分析。从产权结构上来看,合作经济以财产的个体所有权为主,而集体经济以财产的集体所有权为主,这是两者的一个重要区别。这种股份合作社产权结构的表现形式与传统集体经济相类似,仍然以财产的集体所有权为主。因此,根据我们前面的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形态的界定分析,这种股份合作社在产权结构上并不满足我们所界定的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准则,我们认为这种股份合作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将其界定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异形态。

(2)村民个人股占主体或全部,村民个人对这部分股权拥有名义所有权

在这种股份合作社中,村民个人的股权比重较大,一般超过50%,集体股权比重相对较小,或者集体资产全部划分为村民个人股。但与此同时,股份合作社规定村民对这部分股权只拥有分配收益权,不得抽资退股,不得转让、买卖、抵押、继承。因此,这种村民个人的股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收益分配的依据或参考标准,村民个人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占有,村民个人只拥有名义所有权,而没有实际的所有权,这部分股权实际上仍然归集体所有。因此,这种股份合作社仍然是以财产的集体所有权为主的经济组织,对于这种类型的股份合作社,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变异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

(3)村民个人股占主体,村民个人对这部分股权拥有实际所有权,股份合作社限制股金分红

在这种股份合作社中,村民个人股权比重较大,一般超过50%,村民个人股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村民个人对这部分股权拥有分配收益权,虽然不得抽资退股,但一般可以转让、买卖、抵押继承。因此,村民对这部分股权拥有实际所有权。这种股份合作社在利润分配上也符合我们所界定的合作经济原则。股份合作社在提取一定的集体公积金之后,主要根据劳动贡献量进行利润分配,虽然有的为了筹资融资,也进行股金分红,但都相应地对股金分红进行限制,股份合作社往往会规定一个限制比例。这种股份合作社基本符合我们所界定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和特征,因而是一种典型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

(4)村民个人股占主体或全部,村民个人对这部分股权拥有实际所有权,股份合作社利润分配以股金分红为主

这种类型的股份合作社与我们上面分析的典型形态的股份合作社相类似,但它在引入股份制之后,进一步地偏向股份公司,在利润分配上以股金分红为主,主要按资本要素进行分配。这违背了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但这种股份合作社与一般的股份公司还是有一些区别。这种股份合作社的社员既从事合作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拥有合作社资产的所有权,是生产者与所有者的统一。而在一般的股份制企业中,生产者与所有者相分离。这种股份合作社是劳动者相互联合、相互协作的经济组织,反映了农民自我联合、自我劳动的意愿。因而我们认为,这种股份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种变异形态,其未来发展并不确定。特别是在一些完全股份化的股份合作社中,由于外界非企业劳动者资本的不断介入,以及一些劳动者逐渐改变身份,转为企业外部人员,这些不断的变异,将使劳动者所有的股份合作社,逐渐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发生根本变质。

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及运行机制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

1.成员投资

这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成员投资包括会费和股金两种形式。有经济实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要求成员最少交纳一股股金,作为身份股。不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股股金的金额差别较大,从50元、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般地,举办经济实体,特别是加工企业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金标准都相对较高。会费主要是组织比较松散的专业协会收取,相当于成员享受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的费用。一般规定每年交纳一次,金额从10元到100元不等。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收取会费和股金,有的只取其一。

在以股金形式建立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股金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不同类型新型村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股金构成也不同。在内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股金主要由个人成员投入,个人股金占绝对比重;而在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股金由个体成员和单位共同投入。个人股金主要是现金股,依托单位的股金则分为现金股和实物股,如依托单位以厂房、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入股。

2.外部资金

外部资金包括外援资金和外界投资两种。外援资金主要是有关部门拨款和赞助以及银行贷款等。对于政府给予的扶持资金,大多数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明确规定作为组织的公共财产,成员退社时不能分割。为了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吸收外界投资,如吸收非社员投资和法人单位的投资。这些投资构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先股和法人股。

(二)产权构成的异质性

1.产权构成异质性的表现

村民个人的身份与惠顾者的身份的同一性,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特征。目前,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构成上并不完全符合以上原则和制度规定,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1)村民个人股金或会费比例较低

合作经济组织要求其成员公平地入股并民主管理成员的资金,也就是说,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均应投入大体相同的资源。而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以领办的能人或专业大户、企业以及涉农部门的经济实体为主要投资者,一般成员缴纳的股金或会费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普遍不高,还有的专业协会全部依靠牵头的农民个人或单位投资,会员不缴纳任何股金或会费。

(2)所有者与惠顾者出现错位

合作经济组织是成员所有、成员控制的组织,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同一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制度特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来源上过分依赖农民个人甚至是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外部力量,未能实现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的同一。

根据对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在资金来源上,财产全部来自于其他经济实体的(包括企业和供销社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的合作经济组织占66.7%,一部分为农民个人所有的占28.3%,完全由农民自筹的仅占5%。

2.产权构成异质性的形成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农民普遍缺乏资金,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投入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之初,农民对于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经济形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投入意愿也不强烈。而农村能人或专业大户、企业以及其他的经济实体不仅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而且能够认识到合作可能带来的外部利润。后者是他们愿意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投资的重要原因。

3.产权构成异质性的影响

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起步阶段,依靠农村能人或种养大户,以及其他领办者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资金投入,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集的困难。

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权构成的异化,必然导致决策权的集中,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降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影响其健康发展。

(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制

根据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制是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任何人只要能够利用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并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都可以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同时,成员还具有自由退出的权利。目前,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机制上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了自愿原则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坚持了自愿原则,普遍做到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这也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根本区别。

2.对会(社)员资格进行了限定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章程中,一般都对会员资格进行限定。如要求会员必须是从事某一专业生产的农民或与专业生产有关的个人或团体,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从事专业生产的规模做了最低限定,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才能接纳为会员。对于结构较为松散的专业协会,会员加入的条件较为宽松,大多规定只要承认组织章程、从事相关行业就可以加入,要求交纳少量甚至不交会费。对于结合较为紧密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入条件比较严格。一般规定必须交纳至少一份股金,作为身份股,要求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等。

3.规定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包括团体成员和个体成员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一般要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要承担以下义务:在组织管理方面,遵守章程,执行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决定。业务方面,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按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经济方面,按规定交纳股金或会费;精神方面,要求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拥有的权利包括:一是组织管理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建议权。二是接受服务的权利,即成员在享受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比非成员拥有优惠的条件,如优先使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设施,优先获得提供的技术、信息服务。三是参与二次分配的权利。

(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

1.管理机构

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执行机构。在内生型合作经济组织中,理事会成员一般为发起人和专业大户以及入股较多的村民,而在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理事会成员除上述人员外,还包括相当数量的依托单位的人员。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事长一般由理事会或社员代表大会以一人一票方式选举产生。在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由于依托单位股金往往占合作经济组织相当比重,为合作经济组织最大股东,所以理事长也常由依托单位人员(往往是主要负责人)兼任。理事长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

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设有监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作为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机构。有少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规模较小或刚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未设这一机构。监事会可随时检查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经营情况。

规模较小的组织,一般由理事会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规模比较大、业务内容较多的组织,则在理事会下设立总经理及若干个部门,负责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日常事务。

2.决策机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是社员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以宁夏为例,目前宁夏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但在实际中真正执行这一制度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占的比例还不高,并且存在着向“一股一票”方向发展的趋向。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鼓励村民入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大决策时实行了按股投票或一人多票。

此外,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依靠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或外部组织牵头组建,因此在内生型专业合作组织的实际决策中,农村能人在决策中往往发挥关键作用,而在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部力量和组织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决策活动的干预和控制。

(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

由于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合作经济组织大都未聘用专职经理或社长,而是由理事长负责合作经济组织的日常经营与管理。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就是通过提供技术、信息、购销、储运、加工等服务,保证成员专业生产正常进行,这些服务也就构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

在收购和推销其经济组织成员的产品时,采取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协商定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收购成员产品,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和农民意愿协商而定。第二,代理推销。成员委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代销产品,成交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取少量手续费。第三,中介推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中介人为成员提供信息、介绍客户,促成供需见面,业务成交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取成员或客商若干服务费。第四,保护价收购。即以保护价收购成员产品。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齐;高于保护价时,高出部分返还成员。

(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连接机制

1.利益联结形式

在实践中,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成员的利益连接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服务优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生产资料、种畜种苗等各种服务时实行价格优惠。第二,契约连接。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第三,利润返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的基础上,从加工、销售环节所获得的利益中,按交售实物量返还一部分盈利给农户。第四,按股分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其中的一种,有些同时采取几种。

2.盈余分配原则

资本报酬有限、按交易额比例分配盈余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宁夏真正能够实行这一原则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很少,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成员的利益连接很薄弱,由于会员只交纳少量会费,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进行盈余分配,而是为成员提供服务优惠。

一些吸收成员投资的、成员之间有产权结合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多数实行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或实行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其中按股分红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资金短缺是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大障碍,资金的稀缺性决定它要有相对高的回报,如只相当于银行存款利率,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加入。第二,目前我国农产品普遍处于过剩阶段,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农民迫切需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对于参与二次分配还不敢奢望。第三,农民对按交易额分配不了解,而且这种分配方式具体操作比较繁琐,需要时时记录每一笔业务量,而按股分配简便易行,成员也易于接受。

此外,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采购生产资料或销售农产品时已对成员进行了优惠或让利,这也是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同类推荐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学术著作。作者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时代背景手,深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内涵和实现方式,深刻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机理、推路径和主要任务。作者的实践者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角度看问题,以渊博的知识和坚实的实践经验,深探讨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见解,既是一部理论启蒙读物,又是一部经济学,对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热门推荐
  • 凡骨仙家

    凡骨仙家

    【宠文爽文】某男勾勾修长有型的手指:“乖,过来!”某女紧张地左脚绊右脚摔了个小跟头,某男一把扶住。某女:“你,你要干嘛?”某男:“你脸上有个饭粒。”某女:“……!”贱渣男,白莲花?很好!本姑娘专业虐渣很多年!滔天灵力,丹药在手,姐要开创凡仙大境!美人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等等,有个帅哥正在靠近,容我切换成病娇俏美小白花一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浩瀚仙秦

    浩瀚仙秦

    泰山崩于前,天降流火于后,李春秋像是一点星火燃起了先秦时代的离离之草。当秦风掀起了神话大世,六合之内苍生迎来了新的命运起伏。“祖龙死而地分,若是祖龙不死,大秦何去何从。”李春秋看着眼前尚且稚嫩的祖龙喃喃自语道。先秦,仙秦,于大世之中涵盖诸天的盛世风韵。《浩瀚仙秦》书友群:689094047
  • 灵气复苏之习武成仙

    灵气复苏之习武成仙

    灵气复苏的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剧变。自小习武的常安从箱底掏出一本祖传武功秘籍,感叹;“咱,也是有传承的人啊!”
  • 做人做事好心态(全集)

    做人做事好心态(全集)

    我们确信,一个人只有有好心态,他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打开本书,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好心态之旅,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份鼓励,带来一份慰藉,带来一份豁然,带来一份快乐……
  • 南城小小

    南城小小

    那年磅礴大雨,小小的他抱着狼狈不堪的她郑重承诺。“不要怕,我会保护你!”那年炎炎盛夏,年少的他看着虚弱不堪的她冰冷至极。“我带你回家!”那年皑皑白雪,年迈的他拥着红颜不再的她温柔展颜。“有你在……真好!”
  •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小说以两位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在平安夜当天独自乘坐火车前往父亲家时一路的经历为主线索,孩子们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启程的,一方面是在周围浓浓的圣诞节日氛围的感染下对圣诞老人、圣诞节礼物充满无限憧憬,另一方面因为父亲家里他们要面对的是后妈,之前周围人以及伙伴们灌输给他们对于后妈的印象让他们心里始终忐忑不安,所幸火车上遇到一位“圣诞小姐”,她用艾娜公主的故事以及充满圣诞博爱精神的礼物给孩子们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让这两个孩子在后来的新生活中很快融入,与同样充满爱心的新妈妈开始了融洽的新生活。
  • 无规则游戏

    无规则游戏

    雨下得正紧,天也黑透了。桃峰机务段小会议室的会却没有结束。会议由段长唐天民亲自主持,到会的有段党委全体委员,列席会议的是几个非遇到缠手问题,才、会露面的诸葛亮式人物。会议室的空气很潮湿,有几个委员的头发梢上还在滴水,不知是因为雨大,还是来开会时跑得太急,令人很难分辨出那些落到地上,摔成瓣的是雨点,还是汗珠?象这样,将近下班又冒雨召开的会,只有桃峰机务段管内,发生了重大行车事故的时候才会召开。然而,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两台火车头掐起架来事小,开会的原因是段属的多种经营公司,刚刚被骗了五十万。
  • 青山为你而白头

    青山为你而白头

    他是君王,她是帝妃,她永远仰望着他的方向,哪怕荆棘密布。可心口的朱砂字让她无法忘却他曾对她是何等的残酷,他放任她的生死,只为换回姐姐的安危……跳下城墙那一刻,她顿悟了,她爱他,不过一场荒芜,而他却疯了,他的心口竟然从此成了空……
  • 全球抬升

    全球抬升

    灵气复苏,娘要上天,雨要吓人。喜提系统,一骑绝尘,为了不犯重婚罪,陈寻也真是拼了。话说回来,地球人全都修仙了,谁去点科技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