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5100000003

第3章 反应篇

在本篇中,鬼谷子集中讲解了反应术,并讲到言辞在反应术中的重要地位。鬼谷子认为,在论辩或游说时,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说服对方。这种方法能使人更接近事物本身,更有效地把握整体局势的进展,从而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此法的关键在于掌握“反”的诀窍。反观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反观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运用“反”的方法,前提是自己要“静”,要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对方。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所谓的“钓言之道”,让对方说出真话,从而在论辩中立于不败之地。

1.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原典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总能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反观以往,可察验未来;反观古代,可洞察今天;反观他人,可了解自己。若对事物动静与虚实的判断,在现在与未来得不到实践,不应怀疑鉴古知今的方法,而应更深入地研究历史,求得符合规律的认识。有些事情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悉心研究思考。

典例阐幽

有一则寓言,狮子、驴子和狐狸决定共同去打猎,它们收获很丰厚。狮子要求驴子分配猎物,驴子把猎物平均分成三份,请狮子自己挑选一份。狮子恼怒了,它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于是,它突然过去把驴子吃掉了。这回,狮子又让狐狸来分配猎物。狐狸把大部分的猎物放在一起,请狮子来拿,自己仅留下很少的一点点。狮子问狐狸,是谁教它这样分配的。狐狸回答:“是驴子的不幸。”

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生命有涯而知无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体验所有的事物。直接经验是宝贵的,但却是有限的。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借助思维从间接经验中获得智慧。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自己获得智慧的路径之一。 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歼灭了秦朝的主要兵力。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捧着传国玉玺,开城投降。刘邦入咸阳城,进了秦宫,见宫室帷帐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顿起羡慕之意,想全部留下自己享受。武将樊哙极力劝阻,使刘邦很不高兴。谋臣张良对他说:“只因秦王残暴,不得人心,您才能得到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就该改变奢侈淫逸之风,提倡俭朴风气。现在您刚入秦宫,就想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樊哙将军的话虽然说得有一点激烈,但是他总是为了您着想,所以还是希望您能接受樊将军的建议。”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张良劝说刘邦,巧妙地点出了秦朝奢侈淫逸导致灭亡的教训,使刘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劝说别人,更能令对方肃然警醒,收到良好的说服效果。中外历史上不乏这样巧妙说服的例子,如美国最早决定研制原子弹,就是罗斯福总统“以史为鉴”的结果。

1937年,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委托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约见罗斯福,要求美国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不料,罗斯福听了萨克斯的建议,冷淡地说:“我听不懂什么核裂变的理论,现在政府无力投巨资研制这种新炸弹,你最好不要管这件事情了!”事后,罗斯福觉得自己的态度有点过火,为表歉意,他邀请萨克斯共进一次早餐。萨克斯冥思苦想,准备利用这个机会说服总统。第二天清晨,萨克斯与罗斯福一起来到餐厅。刚一落座,罗斯福便说:“那天我的态度不好,抱歉!科学家们老爱异想天开。今天可不许你再提原子弹的事了!”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这里,鬼谷子以一个纵横家的视角,阐明了“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的方法论。

“那我就谈一点历史,好吗?”萨克斯平心静气地讲了起来,“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不可一世。但是他虽然在陆地作战时总是旗开得胜,在海战中却不尽如人意。有一次,一个叫富尔顿的美国人来见他,建议他砍断法国战舰的桅杆,安装上蒸汽机,把船板换上钢板,并说这样就会所向无敌,很快占领英伦三岛。拿破仑心想:船没了帆就无法行驶,船板换上钢板肯定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个疯子,竟然把他赶走了。今天的历史学家们说:如果拿破仑当时采用了富尔顿的建议,那么整个欧洲的历史就会被改写。”罗斯福听罢,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沉思片刻,然后对萨克斯说:“你赢了,我们马上着手研制原子弹!”

聪明的萨克斯不直接对罗斯福总统谈原子弹的问题,而是以拿破仑拒绝技术革新的重大失误为例,使自称听不懂核裂变理论的罗斯福总统很快接受了科学家们的建议,做出了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定,在反***的战争中占据了先机,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现代史的进程。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借用自己或别人过往的经验,方能以更稳健的步子走过今天,迈向未来。“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时代,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山戎,将其击溃。当齐军要返回时,却在深山中迷了路。当时已是冬天,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这时,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认得路。”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面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没多久,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管仲知道老马识途,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年轻时候,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两人乘骑的都是宝马。一次,两人住在一家客店,遭遇盗贼,两匹马都被偷了。两人报了官,然而等了两天,毫无音讯。到了第三天,管仲、鲍叔牙正闷坐店中,忽听附近有“咴、咴”的马叫声,两人出门一看,竟是被盗的马自己回来了。管仲、鲍叔牙回到家中,就把宝马失而复得的事告诉了鲍父,并问是何原因。老人见多识广,对他俩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俗话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鸡还记二里半’,何况是宝马良驹。”

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了管仲。管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经历,成为他那无穷智慧的源泉。老马识途,短短四个字道出了经验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所学到的东西有时要比单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赵括“纸上谈兵”就是很好的例子。人们经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从失败中我们能积累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失败的好处。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多少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聪明人经历过波折、坎坷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总能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被狗咬过,再次看到狗的时候,第一种人采取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第二种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上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第一种人曾经付出过代价,但他没有从付出的代价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有益的东西。而第二种人则从第一次被狗咬的经历中吸取了

教训,避免了再次被狗咬到。

曾经付出的代价,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珍惜它们,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2.听言观行体义明理

原典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译文

让别人说话,使其处于动态之中;我沉默不言,是处于静态之中。我静听别人说话,了解他的辞意内涵。如果发现对方言辞有矛盾,不合乎实情,要反复地追问、诘难他,从对方的答辞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他。言谈之中,会用到象形、比喻、类比等修辞方法。听了对方的原话,要体会藏在其中的含义。所谓象,是指用象形法说其事;所谓比,是指用比喻或类比法述其意。

典例阐幽

有一则寓言,一只从潮湿的洼地里蹦出来的青蛙,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见多识广,什么病都能治好!”野兽听了都非常高兴。只有一只狐狸疑惑地问到:“你连自己的跛足和皱皮都没有办法,怎么还说能给别人治病呢?”青蛙听后无言以对,气得呱呱直叫。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空话、大话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别人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要保持理智,绝不轻信。有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诘难,了解事情的真相。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则尽量做到简洁有力,最好带有生动的形象。

一次,齐国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地筑城,谋士们都来劝阻。田婴对通报的下人说:“那些人来了不要通报。”有个人前来拜见,说:“在下就说三个字。多一个字,甘愿受烹煮之刑。”田婴很好奇,于是接见了他。那人进来说:“海大鱼!”说完掉头就走。田婴说:“你先留下把话说完!”那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像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地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齐人用富有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勾起了田婴的好奇心,诱使他继续听下去,然后用“海大鱼”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龙游浅滩遭鱼戏”的意思,使田婴立刻认识到自己思虑不周的错误。

还有一个例子,战国时,魏文侯吞并了中山国,把它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一天,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个怎样的君主?”众臣答道:“仁君。”唯独大臣任座表示异议,说:“您得了中山国后,不封给您的弟弟,而封给您的儿子,这哪里是仁君所为呢?”魏文侯听罢大怒,任座见状离座而去。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答,“您是仁君。”魏文侯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翟璜说:“我听说先有仁君,而后才有耿直的大臣。任座是耿直的大臣,所以我认为您是仁君。”文侯听了又心喜又惭愧,赶快让人把任座请了回来,并将他奉为上宾。

鬼谷子教导我们,要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如果别人话里有话,要搞清楚隐含的意思。同时要抓住机会提问,从对方的回答中了解真情。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喜欢直截了当,而有些人说话就很委婉。虽然这都无所谓对错,但有时候,当直截了当地说不太方便或抹不开面子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隐语,这样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使用这种方式,一定要确保对方能够听明白,否则就是空费心思。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提拔了许多过去的手下,只要是有才能的都得到了重用。只有一个叫苏麟的,当时正好被派到外县巡察去了,所以没有得到什么照顾。等他回来以后,看到自己的一些朋友都升官了,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向范仲淹求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托人送给范仲淹。诗中写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一看,心中会意,又觉得苏麟确实是个人才,于是马上为苏麟写了一封推荐信。没多久,苏麟就升官了。

听一个人说话,不同的人能听出不同的意思。有些人善于借题发挥,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有一个出版商,他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图书而发愁。有一天,他想到一个促销的好办法。于是,他通过朋友送给美国总统一本样书。总统浏览一番以后,漫不经心地说:“这本书不错!”出版商闻讯,利用总统这句话大做广告,一个月内把积压的书全部卖光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批图书积压。这个出版商尝到了甜头,因此又给总统寄了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不给面子,说了句“这本书糟透了!”于是,出版商在广告里大肆宣传:“本公司有一本总统认为很糟糕的书出售!”不久,该书又销售一空。几个月后,这个出版商又遇到了图书积压的难题,他像上两次一样如法炮制,寄给总统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学聪明了,对他的书一言不发。于是,出版商在广告里写道:“这里有一本总统难以评价的书出售!”结果,积压图书全部告罄。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嘴巴就是心灵的大门。看一个人是善良还是邪恶,要看他的眼神;而要看一个人是智慧还是愚蠢,则要听他的言语。一个会听话也会说话的人,在人生的博弈中将获得更多的机会。

3多方试探张网以待

原典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①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②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③,乃为之变④,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⑤,事皆不疑。

译文

要用巧妙无形的方法引诱对方说话,若“钓语”合乎人情事理,就不难从其话语中窥测内心的实情。以张网逮兽为例:若多张置一些网,并加以密切关注,就能多捕获一些野兽。这个方法用于人事上,只要方案合宜,对方自然会被你网住,这就是钓人的“网”。经常拿着这张“网”与人周旋,可使对方向你推心置腹。如果你用的比喻对方不明白,就要改变方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打动对方,以体会其真情实感,从而加以控制。若能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交流,且双方言辞均有形象、比喻,这就有了沟通的基础。若双方言语投机,你来我往,则世间万物没有说不清楚的。无论对方是愚人还是智者,圣人都有办法诱使他说出真情。

典例阐幽

要用巧妙无形的方法引诱对方说话,若“钓语”合乎人情事理,就不难从其话语中窥测内心的实情。以张网逮兽为例:若多张置一些网,并加以密切关注,就能多捕获一些野兽。

这是鬼谷子对如何在说话中“钓”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一段精彩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来自比利时北部农村的流浪汉,法国反间谍军官吉姆斯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还缺少有力的证据。审讯开始了,吉姆斯用法语提问:“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德语的人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极其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过了一会儿,有人在屋外燃起火来,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啦!”流浪汉无动于衷,照样睡他的觉。后来,吉姆斯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种庄稼的事,他谈的居然也不外行。看来吉姆斯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的。第二天,流浪汉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吉姆斯正在审阅一份文件,在上面签完字,抬起头突然说:“好啦,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然而,他刚想转身,忽然发现吉姆斯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吉姆斯在说上面那句话时用的是德语,而他表示听懂了。这个德国**间谍的真实身份也因此暴露了。

吉姆斯之前使用的一系列方法,表面上看都是失败的,其实不然。这些就像张开的一张大网,为最后的收网做好了准备。德国间谍百密一疏,最终露出了狐狸尾巴。 需要说明的是,鬼谷子用“钓人之网”这样的字眼,难免会引起后人的猜疑,以为这位“智圣”在鼓励行奸使诈的行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的“钓人之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交际之法而借鉴之。

4.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原典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译文

古代凡是善于从反面听人言论者,为了能刺探到实情,总是像鬼神一样多变。他们变化很得当,也能驾驭住对方。若驾驭不住对方,得到的信息就不明了。信息不明了,交谈的基调就不确实。言谈中,我若能灵活运用形象、类比之法,说反话刺激对方,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即可探测到实情。想要听对方讲话,我应保持沉默;想要对方敞开心扉,我应暂且收敛;想要使对方高傲起来,我应表现得谦恭一些;想要从对方处获取什么,我就要先给予点什么。

典例阐幽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激孙权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法。三国时,曹操吞并荆州,打败刘备,然后企图一举吞并江东。诸葛亮为推行联吴抗曹的战略,来到东吴面见孙权。舌战群儒一番之后,由鲁肃带着他去见孙权。鲁肃叮嘱他,千万不能和孙权说曹操兵多势大,诸葛亮微笑着答应了。哪料见了孙权,诸葛亮即大谈曹军的兵力之雄,他说:“曹军骑兵、步兵、水军,合起来不下百万之多!”孙权大吃一惊,忙问:“这里有诈吧?”鲁肃在旁边一个劲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装作没看见,又具体分析了一番,得出的结果是曹兵超过了百万,最后他说:“我只讲百万,是怕吓到江东人士呀!”孙权又问:“那么我是战还是不战,请先生帮我决断吧!”诸葛亮说:“您应根据自己的力量来决断,如果自认为能与曹操抗衡,那就该及早和他断绝往来;如果自认为敌不过,不如听从众谋士的意见,投降曹操。”孙权有点生气地反问:“照您这么说,刘皇叔为什么不投降呢?”诸葛亮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说:“田横,齐国的一个壮士而已,尚且能守节不辱,何况刘皇叔是皇室后代,盖世英才,怎么能甘心投降呢!”诸葛亮这句话显然小看了孙权,孙权立刻脸色大变,怒道:“刘皇叔败军尚不投降,我堂堂东吴怎肯受人控制呢!”至此,孙权被诸葛亮的反话“激”了起来,下定决心抵抗。不久,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的局面就正式形成了。

诸葛亮知道孙权是个有为之主,所以故意把曹操说得十分强大,然后一步步激起孙权的斗志,最终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

“反弹琵琶,逆道而行”的谋略,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更是屡见不鲜。甲市某橡胶厂进口一整套现代化胶鞋生产设备,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搁置三年无法使用。后来,新任厂长决定将这套设备转卖给乙市的一家橡胶厂。

正式谈判前,甲方了解到乙方两个重要情况:一是该厂经济实力雄厚,但基本上都投入了再生产,要马上拿出200万元现金添置设备,困难很大;二是该厂厂长年轻气盛,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甘示弱,甚至经常以拿破仑自喻。对乙方的内情有所了解后,甲方厂长决定亲自与乙方厂长谈判。

所谓“反弹琵琶,逆道而行”,是利用一种非常规的思维,指导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在做事情时,走一走与目标相反的道路,就像鬼谷子说的“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甲方厂长:“昨天在贵厂转了一整天,详细了解了贵厂的生产情况。你们的管理水平确实令人信服。你年轻有为,能力非凡,真使我钦佩。可以断言,贵厂在您这位精明厂长的领导下,不久一定可以成为我国橡胶行业的一颗明星!”

乙方厂长:“哪里哪里,老兄过奖了!我年轻无知,恳切希望得到老兄的指教!”

甲方厂长:“我向来不会奉承人,实事求是嘛。贵厂今天办得好,我就说好;明天办得不好,就会说不好。”

乙方厂长:“老兄对我厂的设备印象如何?不是说打算把你们进口的那套现代化胶鞋生产设备卖给我们吗?”

甲方厂长:“贵厂现有生产设备,在国内看,是可以的,至少三五年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关于转卖设备之事,昨天透露过这个想法,在贵厂转了一天后,想法有所改变了。”

乙方厂长:“有何高见?”

甲方厂长:“高见谈不上。只是有两个疑问:第一,我怀疑贵厂是否真有经济实力购买这样的设备;第二,我怀疑贵厂是否有或者说能否招聘到管理操作这套设备的技术人员。所以,我并不像原先考虑的那样,确信将设备转卖给贵厂,能使贵厂三年之内青云直上。”

乙方厂长听到这些,觉得受到了甲方厂长的轻视,十分不悦。于是,不无炫耀地向甲方厂长介绍了本厂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表明本厂有能力购进并操作管理这套价值200万元的设备。经过一番周旋,甲方成功地将“休养”了三年的设备转卖给了乙方。

还有一则故事是说一个富商约瑟夫1835年投资了一家保火灾险的保险公司,这种投资并不需要马上出钱,需要的是投资者的承诺。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不少投资者慌了,觉得这种投资亏大了,纷纷愿意以低价转让自己的股份。这时候,约瑟夫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其他股东的股份统统买下。为此他把自己经营的旅馆卖了,算是一场大赌。随后,约瑟夫派代理人去纽约,如数赔偿了客户,因此信誉大增。虽然约瑟夫把保险金额提高了一倍,但还是有很多新的客户投保,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怪事”:他从纽约带回来的钱比他带去赔付的钱还要多。这次火灾让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逆道而行,往往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良机。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产品夸耀得完美无缺,以此博取消费者的信任。可是,有一些企业却逆道而行,通过“自曝家丑”的方式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

一天,日本各大报刊同时刊出了明治糕点股份公司的“致歉声明”,大意是这样:因操作疏忽,本公司最近生产的一批巧克力豆中,碳酸钙的含量超过规定标准,请购买者向销售点退货,公司将统一收回处理,特表歉意。据这家公司事后统计,为区区这点小事来公司或向公司各销售点退货的顾客并不多,但明治公司却因此而声名鹊起,顾客更愿意购买它的产品了。其实许多人都知道,碳酸钙多一点对人体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顾客都不愿为此劳神。明治公司对这件事如此认真,兴师动众,无非是在表白企业对待产品的求实态度,并借此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记得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词是这样的:左、左,向左,当世界都向右的时候,向左……为什么世界都向右的时候,我却偏偏要向左呢?这看起来是多么荒唐,多么不合情理。而实际上,这种“反弹琵琶,逆道而行”的思想,富含辩证法的精神,在现实中往往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与此相类似的例子,发生在日本的美津浓体育用品公司的身上。在该公司生产的运动衣口袋里,无一例外都有一张这样的说明书:“这件运动衣在日本是用最优秀的染料、最优秀的技术染色,但是我们仍觉得遗憾的是,茶色的染色还没达到完全不褪色的程度,还是会稍微褪色的。”在日本,“美津浓”一度成为体育用品的代名词,可想而知该公司是享有怎样的盛名了。

在铺天盖地的产品广告都在大肆宣扬产品优点的时候,上述两家日本公司却自曝缺点,反而赢得了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信赖,使企业扩大了产品销路,大幅度地提高了效益。

5.将心比心引起共鸣

原典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也得其情诈。

译文

如果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可用象形和比喻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引起共鸣,切实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因此共鸣,或因彼共鸣,或以共鸣法来侍奉上司,或以共鸣法来管理下属。这也是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是真情还是诡诈的有效方法。

典例阐幽

东汉顺帝时,外戚专权,百姓生活艰难。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暴政,聚众起义,纵横扬州、徐州一带数年,劫富济贫,朝廷屡剿无功,深感头疼。当时朝中有一名叫张纲的御史,此人廉洁刚正,得罪不少权贵。于是,掌权的外戚梁冀便上奏顺帝,任张纲为广陵太守,让他平息暴动,企图借刀杀人。张纲到了广陵,单车独行直入张婴大营。张婴十分惊讶,便出来相见。张婴冷冷地问道:“太守大人屈尊来到贼营,不知有何见教?”张纲站起身来,施礼说:“将军何出此言?下官办事不周,不恤民情,以至陷民于水火之中。俗话说,‘官逼民反’,将军清廉自律,行侠仗义之举,实令下官敬佩不已。”张纲这番话出乎张婴的意料,他急忙站起来赔礼,激动地说:“太守早来十年,我张婴何至于此?我是个草莽之人,不知礼仪,更无法结交朝廷,我也知道自己是釜底游鱼,苟延残喘而已,哪里活得长久?今天大人到此,就给我指点迷津吧!”就这样,张纲用安抚的办法,不动一兵一卒,经过与张婴反复协商,妥善处置,终于平息了广陵的暴乱。

张纲说服张婴,不是靠威压,也不是靠利诱,而是采取了攻心之法。他首先承认自己的失职,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然后称赞张婴为民赴险,成功地打动了张婴,也攻破了张婴的心理防线。这正符合古人所说的“攻心为上”的原则,因而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暴乱。

“共鸣法”同样适用于规谏失足之人。人的心中都有善念,只是有些人的善念已经沉睡,需要用别人的善行去唤醒。对于那些看似冥顽不化的人,我们也要以诚相待,尽力去感化他们,来启发他们的良知。《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让失足之人主动去弃恶从善,那是最好的。

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半夜偷走了米礼爱主教家的一只银烛台,不料半途被警察抓到。在对质时,主教却说是自己赠送给他的。当冉·阿让跪着求主教原谅他的恶行的时候,主教却只要他宣誓将灵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将另一只烛台也送给他,这样的情形让冉·阿让感受到爱的力量,

从此弃恶从善,经过努力,成了市长和工厂主。他捐助慈善事业,甚至为救人于危难而舍弃了名利。综观他的改变,主教的功劳不可磨灭。冉·阿让因主教的爱和宽容,完全被改变了,从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转变成了造福社会的君子!

鬼谷子阐述了迅速俘获人心的基本原则,即说话要声情并茂,善于借助象形、比喻的修辞方法,引起对方内心的共鸣。这样,才更容易了解对方的真心,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心与心的共鸣,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少一些纠纷和矛盾。对于不讲理的小人,揭露、斥责都是必要的,但这毕竟是外力所致,要想真正挽救这些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内心受到震动,得到感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他们就会抛弃侥幸之心,从而改邪归正。

从前,有两个相邻的村子,两村的村民都靠种植西瓜为生。甲村的村民很勤劳,他们经常挑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又快又好。乙村的村民很懒惰,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不好。甲村的瓜长得好,令乙村的村民很嫉妒。于是,每天晚上,他们就轮流跑到甲村的瓜田里,扯掉一些西瓜藤。甲村村民发现后很气愤,他们也打算晚上去破坏乙村的瓜田。一位老瓜农劝阻说:“你们要这么做的话,只会让两村结怨越来越深,我看不如帮帮他们,每天晚上,咱们就去帮他们浇水。”甲村的村民依照他的话去做了,乙村的瓜一天天好了起来。乙村村民发现真相后,不由得大受感动,他们赶紧去甲村道歉。从此,两村村民变得亲如一家。

俗话说:将心比心,凭凭良心。心灵感化的力量,比严酷的刑罚更为强大。如果多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并付诸行动,人世间的纷争就会少一点,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一点。

6.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原典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入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译文

无论是动作、言说还是沉默以及为探测实情而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要事先设计,确定基本法则。总之,要以反听法求得对方的回应,以此判断对方的心理寄托。处理对方回应的信息,首先自己要平和冷静,不带个人情绪和偏见,以便能听取对方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真伪。虽然这还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飞龙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典例阐幽

优孟是春秋时有名的伶人,深得楚庄王的宠爱。楚国贤相孙叔敖死后不久,优孟在郊外遇见孙叔敖的儿子,发现他竟沦落到砍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决心帮他渡过难关。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特制了一套官服和孙叔敖生前常穿的一样,细心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一天,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优孟穿着官服走了过来。楚庄王远远一望,误以为孙叔敖复活,惊讶不已。及至近前,才看出是优孟所扮。楚庄王想起孙叔敖,感慨地对优孟说:“你若有孙叔敖的才干,我愿意拜你为相。”优孟不以为然地说:“那又有什么好处,死后连后代的生计都保障不了!”接着,他把孙叔敖儿子的状况如实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听后,幡然醒悟,下令召孙叔敖的儿子入朝,加官晋爵。从此,孙叔敖的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优孟并不是直接劝谏楚庄王,而是花了大量精力,模仿孙叔敖的言行举止,对楚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楚庄王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从而帮助孙叔敖的儿子改善了生活条件。

倘若优孟不是采用上述的方式,而是凭着一股义气,向楚庄王慷慨陈词,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可见,要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首先要做到鬼谷子所说的“己欲平静”,万万不可产生急躁的心理。尤其在危机重重的时候,当事人更要平心静气,关注细节。 春秋时期,有一年鲁国遭到严重灾荒,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讨伐鲁国。鲁僖公得知消息,非常害怕。这时,手下有一谋臣建议说:为今之计,应该马上派人带上礼物去问候齐孝公。这样做一是表示友好,二是显示鲁国也有所准备,让他们有所顾忌。鲁僖公觉得有理,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酒食去犒劳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堵住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我们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来,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你们鲁国人害怕了吧?”齐孝公傲慢地说。展喜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害怕,但我们鲁国的君臣却一点也不害怕。”齐孝公听了,轻蔑地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和我们齐军交战?又怎么会不害怕?”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我们的军队的确没有齐军强大,但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废寝忘食地治理国事,终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诫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好,不要互相侵害,这都是有案可查的。我们的祖先是那样友好,大王您又怎么会贸然废弃祖先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齐孝公听了,觉得展喜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展喜态度从容,齐孝公觉得鲁国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于是就打消了伐鲁的念头,班师回国了。

鬼谷子告诉我们,言说谋略都要提前设计细节。急中生智固然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但不应该作为一种追求。我们应努力做到的是控制谈话中的细节。通过细致的准备,最大限度地提升进言成功的可能性。

展喜能言善辩,临危受命,凭三寸不烂之舌智退齐军。他之所以能够态度从容,胸有成竹,就是因为他有所准备,坚信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一定可以应付得了。

急躁是人生的大敌。急躁之人急于求成,说话、做事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计划,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急躁之人往往容易灰心,当事情遭到挫折时,他们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急躁之人容易树敌,因为他在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时,有时会没有理智,爱发脾气。一个人如此行事,往往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他对自己的信心就会丧失。

一个有涵养的人能立即控制情绪,迅速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具备了这种素质的人,方能做成大的事业。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地做到三分天下居其一,与他自身的涵养是分不开的。刘备寄身曹营的时候,曹操邀他青梅煮酒并趁机试探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立即反应到曹操是在试探他,于是就趁着天空一声炸雷的机会,假装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并说是听到天上的响雷吓的。刘备故意借此向曹操示弱,以显示自己没有争雄天下的宏大志愿。如此一来,曹操大为放心,刘备也度过了他寄身曹营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为日后的发展积攒了实力。

古往今来的杰出人士,尤其是领袖人物,无不具有高深的个人涵养,他们对细节的重视程度非普通人可以想象。二战英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闻名于世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应付大场面时的谈吐、风度令人倾倒。可谁又知道,丘吉尔每次接待外宾,都要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材料,为了设计每一句话,甚至睡觉时都在琢磨。我们往往只了解他风光、潇洒的一面,却很难想象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一个人要做到从容不迫,就要加强其内在涵养,因为内在的品质决定了人在遇到事情时的行为。涵养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来自人们日常的修为。人若是平日松懈自己,没有恐惧,当震雷炸响时就会恐惧不已,无所适从,以致招来祸患;但若是平日不敢自宁,谨慎戒惧,修己省过,当震雷炸响时反倒能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了。

7.知之始己而后知人

原典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译文

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不失为如同用磁石来吸取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典例阐幽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贡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急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只好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就是不跟他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远道而来,长期下去,就怕粮草不够用呀,怎么办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那怎样才可以办到呢?”

范雎说:“我自有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壮、有勇有谋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怎么对付他。现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用套路,临场应变能力不行,不是将才。”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召见其母并问其原因。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我们都熟悉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而鬼谷子在这里提出的“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含有“知己知彼”的要求。不过,他更强调自知,把自知作为知人的前提,这是很有见地的。自知之明,确实是人的一种重要品质。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气势相当壮观。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把他们打回去。敌人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可。”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带军到长平,设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个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两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中了秦军的计,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杀出去,却被秦军的弓箭手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还有一人就是马谡。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马谡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了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

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

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马谡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他真的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历史上的赵括和马谡都是无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典型。他们本身属于那种会动脑,但缺乏实践经验、不会动手的人,如果只是在军营中做一个参谋,为主帅出谋划策,或许还能发挥他们的才干。或者,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小的战斗逐渐培养实战经验,待经验丰富之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没准也能成为一代良将。可惜,他们在还不具备将帅之才的时候,硬着头皮肩负起了重要的军事任务。马谡出征前甚至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曾叮嘱他:要在平地上扎营,阻击魏军。可马谡却自恃聪明,硬要在山上屯兵。结果被魏兵围困,导致大败,丢失街亭,掉了脑袋。不了解自己的真正水平,冒险而为,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惨痛的悲剧和沉重的代价就是这样造成的。

8.内方外圆,随机应变

原典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

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阳转阴,圆变方、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以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

典例阐幽

北宋真宗年间,地方上将晏殊和蔡伯俙两名神童举荐给朝廷。真宗很高兴,让他俩陪皇太子读书。皇太子年纪很小,十分贪玩。晏殊总是规劝他,惹得太子生厌,而蔡伯俙则处处讨太子的欢心。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检查太子的学业,太子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不肯。太子又叫蔡伯俙写,蔡伯俙马上代写了一篇。真宗皇帝发觉有假,追问下来,晏殊如实禀告了。这下太子气坏了,他恶狠狠地对晏殊说:“我将来当了皇帝,要杀你的头!”晏殊毫无惧色地回答:“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弄虚作假。”后来,太子继位成为仁宗皇帝,晏殊被任命为宰相,而蔡伯俙反而被疏远了。

晏殊以方略对待皇太子,绝不弄虚作假,结果后来被委以重任。而蔡伯俙一味采取圆略,阿谀奉承,反而遭到疏远。

“能容物者,物乃能容”,这是晏殊告诫初入仕途的王安石的一句话。这可以说是人生至理。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他人个人生活中的隐私。不管你的品德多么高尚、你的观点多么正确,只要你对别人苛刻,他就会把你当成他的敌人。不念人旧恶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修养高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王安石后来的仕途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王安石生性聪明、学识渊博,但却口下无德。郑毅夫写诗引用李白诗句,他就嘲笑:“此人不识字。”王安石成名前,舅舅曾讽刺他的蛇皮身,一旦科举得中,他就立刻寄诗给舅舅报此仇。尽管他倡导的变法利国利民,但攻击四起,终于夭折。如果他能宽厚待人,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分寸,既不可对人苛刻,也不可过于亲近。我们常常说对人要真诚友好,这并不是说要没有选择地和任何人做朋友。在向别人交心时,一定要先对他有所了解。一个人不设防地对待他人,而且成了习惯,那么如果他自己感觉累了,或觉得彼此志不同道不合了,这时再抽身,对彼此都没好处。生活中,由这个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并不在少数。

学习圆方之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倘若别人无意中犯了错误,违背了你的心愿,打乱了你的计划。这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气愤,接下来可能会大发雷霆。很多人都会如此,然而这样做根本于事无补,其结果往往是加剧了对方的恐惧,事情也会越来越糟。其实,如果能够忍住一时的怒火,反过来宽容别人,结局就会不同。

鬼谷子提出,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以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

美国空军著名的战斗机飞行员胡佛在一次驾机行动中,飞机险些失事,后来检查发现原来是负责加油的机械师加错了油。问题查出后,那个机械师吓得面如土色,然而胡佛不但没有追究这件事,还让他专门做自己所负责的飞机的维修工作。后来,这个机械师一直跟着胡佛,而且干得十分出色。由此看来,如果做人圆润一点,原谅别人的过失,给予他人理解和尊重,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在现代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对于一些有意的欺骗或侵犯,又该如何处理呢?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天,在法国的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厂里,一批日本客商正在参观。给他们当向导的是实验室主任,他是一个细心人,一边热情地回答客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边暗暗地注意客人们的一举一动。实验室主任注意到,有一个日本客商对一种新的显影溶液特别感兴趣。他戴着领带,当他俯身观察显影溶液时,领带末端恰好浸入了溶液中。日本客商这一极平常的动作没有逃过实验室主任的眼睛。实验室主任心想:多么狡猾的日本人!他只需回去将领带末端的溶液化验一下,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这种显影剂的配方了。这可是本厂最核心的机密啊!绝不能让日本人得逞。实验室主任急忙叫来一位公关小姐,对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不一会儿,公关小姐拿着一条崭新的领带出现在这位日本客商面前,用她那甜润的嗓音说道:“先生,您的领带弄脏了,我们给您洗洗,您先换上这条新领带,好吗?”“噢——好吧,谢谢你!”日本客商知道自己露馅了,他只好一边道谢,一边解下了领带。他内心有点沮丧,但对法国方面没有当面戳穿他而深表感激。 俗话说“兵不厌诈”,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法国方面察觉日本人有“诈”之后,没有予以当面揭露,而是不露声色地抢先一步,破坏了对方的意图,同时还维持了表面上的和谐关系,确实是十分高明的做法,达到了鬼谷子所赞许的“与人也微,见情也疾”的境界。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热门推荐
  • 别输在时间管理上

    别输在时间管理上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会认识自己的时间,计划自己的时间。成功与成就的开始往往在于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时间。
  • 山林之子

    山林之子

    本书包含中篇和长篇故事各一。《山林之子》讲的是小猞猁遭遇了失去家庭的痛苦,后被人类收养,因偷吃饲养场的鸡又被送到了动物园。之后,它找到了人生伴侣的故事;《白色野猪》讲的是小猪别克被插队青年马林喂养了,在此期间与黄狗金子成为了好友,还认识了白猫扁扁。后来,马林离开了,别克被送到了屠宰场,它在白猫扁扁的启迪下逃出了屠宰场,后来遇到了公野猪高尔夫。它们组建了家庭,有了猪宝宝。它始终没有忘记马林和自己曾经的家,这也导致了它最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尽头等到你

    世界尽头等到你

    八岁的乔萝因母亲的再婚而进入新家庭,但因与继父的女儿乔欢不合,间接导致乔欢受伤,母亲只好将她送去江南小镇青阖与外婆生活。在那段孤单的岁月里,乔萝遇见了古镇少年秋白,然而来之不易的年少缘份,却在秋白不告而别嘎然而止。在等待秋白的岁月里,少年江宸来到了乔萝身边,他陪她一起长大,一起走过青春无双,却终究抵不过年少岁月的细碎流光……
  • 爱刻三生石

    爱刻三生石

    纵然是缘来缘散分分合合又何妨,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就算无法抵挡心会伤,三生石上也会留下雕刻时光……三生石,三生路,三世情缘尘归土。但相思,莫相负,再见时盼如故。
  • 3号夜故事系列

    3号夜故事系列

    本故事系列为各类悬疑短篇,以不同故事组成。
  • Unnamable

    Unnamable

    The Unnamable - so named because he knows not who he may be - is from a nameless place. He speaks of previous selves ('all these Murphys, Molloys, and Malones…') as diversions from the need to stop speaking altogether. But, as with the other novels in the trilogy, the prose is full of marvellous precisions, full of its own reasons for keeping going. …perhaps the words have carried me to the threshold of my story, before the door that opens on my story, that would surprise me, if it opens, it will be I, will be the silence, where I am, I don't know, I'll never know, in the silence you don't know, you must go on, I can't go on, I'll go on.
  • 错入总裁房

    错入总裁房

    当巩汉林和黄宏把‘6’当成‘9’误进了别人的房间,砸了别人家的墙,那是喜剧;可是当玉筱希把‘9’当成‘6’误睡了炎非墨的房间,脱了他了衣服,那便是悲剧。你有住过那样乌龙的‘宾馆’吗?你一次性碰到过那么多的巧合吗?你有在自己被吃抹干净后还被别人骂居心不良吗?你一定没这么倒霉,因为霉运全被玉筱希一个人遇上了……【第一卷:误睡龙床】场景一炎非墨:“啊……”(看着面前的一丝不挂的身体,他抱头大叫)玉筱希(呆,欲哭无泪):“你是谁?”炎非墨(手指门外):“滚……”场景二医生:“玉小姐,你的尿液检测结果说明,你确实怀孕了。”玉筱希(震惊):“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动手术?”医生:“玉小姐,我建议你把他们生下来,因为你的子宫壁比较薄,如果做流产手术的活,很有可能终身不孕。”玉筱希(石化):“他们?”医生:“嗯,你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场景三玉筱希(低头):“那……那个……我怀孕了,就是那次……孩子,我想留下来”炎非墨:“不要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游戏,你这种女人我见多了,别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即便是,我也不会承认,我最讨厌你这种虚荣的女人。”【第二卷:夺子之战】场景一炎非墨(阴沉):“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了?”郭威:“不,你理解错误,你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只是没有生育功能而已。”炎非墨(怒):“不能生育怎么可以算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郭威:“至少你还可以给你所爱的女人‘性福’。”场景二炎非墨:“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要取回昕昕和凡凡的监护权。”玉筱希:“对不起,炎先生,我的孩子姓玉。”炎非墨:“这是DNA鉴定的结果,从家庭条件上讲,我比你更有能力抚养他们。”玉筱希:“孩子是我一个人的,他们没有父亲。”炎非墨:“这是两千万,我想六年的所有的费用加起来绰绰有余吧,当然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可以法庭上见。”【第三卷:奉子争妻】待定……【花絮卷:宝宝也烦恼】场景一玉凡:“你为什么要跟他走?”玉昕:“因为我们体内流的是他的血。”玉凡:“切,血缘关系吗?我们只不过是他十五万大军中的一只小蝌蚪,比其他的蝌蚪们跑得快了那么一点而已。”场景二玉凡:“你滚,滚啊,当你的大少爷去,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还回来干什么?”玉昕:“他是我们的爸爸。”玉凡:“那是你爸爸,我才不要他当我爸爸,就算有爸爸,我也希望是景叔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若许暗夜,不负微光

    若许暗夜,不负微光

    北初汐看着面前对自己仍旧毫无防备的男人,看着自己居然主动端水给他,那双一直被阴霾雾霭所笼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