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6400000006

第6章 百年经营铸高文

宋嘉祐二年(1057年)一月,又一届科考开始。宋朝科考无数,中国历史上的科考无数,但论地位,这一届无与伦比。

前提是文学方面的。

中国文学史上盛称“唐宋八大家”,其中唐二宋六,宋朝所占的这六个人中,有四人是在这一届的科考中会聚,盛况可谓空前绝后,数遍中华历史,只此一份,再无后继。

抛开这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神仙爷,说说这四个人。四人之中,欧阳修在当时为首,他是主考官。这是历史的契机,他此时整整50岁,以他从小就深深刻在脑海里的韩愈文集开始,他成熟了,对于文学,对于历史的掌握,让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样的“体”,才足以载“道”。

这是个根本点,在这次科考之前,体和道之间可以说是本末倒置的。浅显地说,就是全天下的文人墨客都以讲究辞藻为能事,谁会修辞,谁就是大家。这样一来,文章中全都是些讲究到极点的险韵、怪字,大家争奇斗艳,看谁能玩出见所未见的花活儿。

至于文章的宗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文章,这个终极问题就无人在乎了。欧阳修身为当时的大方家,注意,还不是大宗师,他非常愤怒。他一直在倡导要恢复古文,像古人那样,文章的第一要务是要把事儿说清楚。

得于国家有利,于民风有益,文章绝不是时装秀,科考也不是T台,这是要传颂万代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敲门砖!

他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贡院,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举子,他找到了。这真是个异数,茫茫神州,幅员万里,宋朝开国百年,文教之盛,是自有文字以来所未有的。可是能和他心灵相通的人,居然在辟远边陲的西鄙之地——四川境内。

四川在当时是地道的穷困地区,财富是这样,文化上更是。数遍整个四川,在这次科考之前,只出过两个进士。

一个在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是位姓孙的中举。另一位出在仁宗的天圣二年,他姓苏,叫苏焕,眉山人氏。就是在这一年,眉山当地欢庆新举人产生的时候,有一个17岁的少年变得沉默了。他就是苏焕的三弟—苏洵。

苏洵是一个快乐的青年,此前的岁月里玩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这时他被震撼了,二哥的荣耀、父亲的笑脸,让他的一些东西开始觉醒,功名,原来是这样好的东西吗?他开始重新读书了。注意,是重新。这个人的聪明才智毋庸置疑,但就是玩心大,只此一点,就铸就了他一生的郁闷。

17岁时发奋读书,苏洵是真的努力了。三年之后,下一届科考开始,他一次性通过了乡试,沿着哥哥走过的道路,向传说中的繁华帝都前进。这时他深信,世界是他的,功名是他的,一切都是他的。但是结果……他落榜了。

当时他只是觉得有点沮丧,或者有点惊讶,为什么没有考上呢?没有动怒,也没有半点的悲哀。他知道自己还很年轻,这时才20岁,再考就是了,想着我这么聪明,肯定会成功的。于是,他轻装返回家乡,回程的路上,顺便饱览了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他的眼界开阔了,胸襟变得宽广了。

悲哀也在这时悄悄地降临。

他读书的本意是为了功名,这一点始终不变,贯穿了他的一生。可他的性格,却在另一条轨道上。他精力充沛,性格倔强,而且胆子超常的大。这几样素质凝结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注定了他不会乖乖地听话,尤其是不会听那些他认为不如自己的人的话。

这时他20岁了,此前只是个懵懂少年,他可以深信书本,去死记硬背,为了功名不顾一切。如果能在这一届考中,他就会沿着富贵之路顺利地往下走。可他没考中,重新回到了天地自然之间,这就不好说了,他的心灵在成长,学识在按着他的天性,在选择性地积累。

再不是别人教他怎样,他就怎样的局面了。

这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幸运。历史可以证明,每一个非凡人物的成长,都有他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没有任何伟人,是教室课堂里批量生产的。

苏洵一路漫步回川,他看到了剑门以外的世界,也有了人生中的首次挫折,这些都让他的心灵起了变化,奇妙的是,这些变化是他本人事先想不到的。他厌烦了书本,那些用来考功名的声律、默义等“学问”,再也引不起他的兴趣。

他成了当地的一个怪人,年纪轻轻,不务农、不经商,也不读书,有时一个人默默发呆不说话,有时候却和一大群浪荡少年欢呼纵饮,旁若无人,但更多的时候是游山玩水,登临湖海,若有所思。如果不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结了婚的话,就真的像个世外散仙了。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近4年,好日子终于到头了。他妈妈突发急病,医治无效。这时他才感觉到了悲哀。“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伤痛,而苏洵的痛苦更深一层,他根本就没想过母亲会走得这样早,所以还没有开始“养”呢!

他要给母亲以荣耀,他迫不及待地抓起了当年扔下的书本,功名,无论如何他要快速得到功名!从这时起,从他27岁到39岁,共12年,他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就像《三字经》里所说的那样:“苏老洵,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12年间,他两次进京赶考,每次都踌躇满志而去,失魂落魄而归。他实在是搞不懂,自己真的就那么笨吗?为什么他看不上的那些人都能金榜得中,自己却一再地名落孙山?39岁那年,科考再次不中,他抑郁满胸,无可排解,再次走向了山水之间。

历史的契机出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走向江西庐山寻求心灵的安慰时,他的老父亲故去了。

苏洵千里奔丧,踉跄归家,细思量12年间双亲故去,自己年近40岁,居然一事无成!人生至此,恨不得自残才能稍微痛快点。

某一天,他万念俱灰,在父亲的灵前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写的文章一张张地扔进了火盆里。科考、功名,此生再也不想了……但奇迹就在这时出现了,万念俱灰才能否极泰来,扔掉了以往的所有,一个新的天地豁然出现。苏洵在守孝期间百无聊赖,把家中所藏的几千卷古书博览了一遍。

那些书,是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脉相承、从无间断的文明之光。这道光束,由孔子点燃,他死后百余年由孟子继承,之后数十年有荀子,再二百余年后有扬雄,后千余年出现了韩愈。韩愈至宋,已经近三百余年了,此间战乱频仍,再没有哪位大家能够重振汉文声威。

三百余年的空白和期待,有些人在繁华世间声名显赫地追寻着,像欧阳修;也有人在西陲一隅默默地若有所思,像苏洵。

抛去功名的牵绊,他返璞归真,同样沿着这条路向前走,他注定了会和欧阳修殊途同归。但同文不同命,闻达各不同。他这条路走得太慢、太累、太沉默了。

39岁起,至46岁,他才盼到了人生的一线曙光。他不再想着进京,京城却终于有一位名人来到了西蜀。这是位有能力、有见识、办实事的人才。尤其难得的是,此人的成长经历与苏洵有些相似,这让他们有了共同语言。

命运向他微笑了。

这时的苏洵和从前判若两人,年轻时跳脱浮躁,现在却变得深沉寡言,当时满腹的应试文体,换作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见解以及解决的办法。

他成了一位大儒。所谓大儒,不仅要精通百典,更要自成一家,向内可以自省己身,向外可以为天下排忧解难。以这样的见识和胸怀写出来的文章,才是自孔子始,至韩愈兴的中华儒家的正宗体系。

细思量会发现,苏洵的人生,就像宋朝的国运一样,是偶然还是必然呢?透出那么多的巧合,让人掩卷深思,摇头苦笑。

比如他的人生曙光。

皇祐五年(1053年)前后,苏洵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术体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几篇文章都已经写成。但是由于地处边疆,无人问津,眼看着要老死乡里,默默无闻终生。别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突然间刀兵四起,烽火连连。

侬智高叛变了。之后,整个南方都传颂着鬼面战神狄青的威名,一战成功,飞越天险,他的名字一直到南宋都让人怀念。打住,请问有谁能把这样的大事和一个眉山地区的乡巴佬儿联系起来呢?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这居然是苏洵的春天。侬智高逃到了大理,之后就有个传言,他会再打回来,其突破口就是与大理邻近的四川。

一传十,十传百,谣言可以杀人,更能轰动天下。最后,连开封城里的大佬们都坐不住了,除了从陕西调重兵向四川集结外,还派去了一位能人——前三司使张方平。

张方平,字安道,河南人。这个人做官做到了两府之下的计相,却不是进士出身,要说学问从哪儿来,比苏洵强了很多。据说两宋文人大排名,如果以聪明强记为标准,他名列第二,只比苏洵的那个儿子,不世出的大天才苏轼稍逊色一点点。

他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曾经向人借“三史”,10天即归还,里边的每一句话都能牢牢记住。至于为什么他记忆力这么强,也是迫不得已。他家太穷,生活都成问题,想读书只能去借,现实逼得他必须又快又牢地记住。

简短地讲,张方平把四川的局势稳住,军政两手抓之后,还很重视文化,是他发掘了苏洵,并替苏洵铺设了一条通往帝都开封的路。

张方平给欧阳修写了封信。这封信非同小可,据考证这是他与欧阳修间仅有的几封信之一,他们俩本是冤家对头。

张方平当年是吕夷简的亲信,欧阳修是范仲淹的“朋党”,几十年间斗得手段用尽,你死我活。但是只要回归到文学上,他们就又变成了谦谦君子,古道热肠。这一点是后来神宗、哲宗、徽宗年间的文臣们所不能比的。

从某些角度上来看,他们都是君子。

苏洵在两年后离开眉山,来到了京城。这是他第三次进京,此番不比往常,他几乎是立即就变成了一个奇迹。在短时间内,他和京城里的顶级官员、名臣都建立了联系。比如欧阳修、余靖、田况、文彦博、韩琦、富弼等人,都收到了他的文章和信件。

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都喜欢他的文章,却对他的人微笑不语。

苏洵很纳闷,难道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吗?回头细想,他来京城是有目的的,儒家是入世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看到了现实中宋朝的各种问题,想为天下人实实在在地做些事,这些想法,甚至解决的办法都在文章和信件里表达清楚了。

那么,为什么朝廷里的名人们不理他呢?

这就是他的命运,他来得不是时候。如果早15年的话,那时与西夏开战,宋朝打破一切陈规陋习,只要是有用的想法都会采纳,他那时出现,不难博取功名;可是15年之后,不说现在皇帝还在病中,早些年的庆历新政里,已经有明文规定,不许越级提拔人才,从那之后等级制度牢不可破。

人人都在体制内,您得是什么样的圣贤,才能给您破例呢?

何况,他的具体做法也太剽悍了。比如,在给韩琦的信里,他要求韩琦大开杀戒,狠狠地杀一批懒惰的士兵,军心士气立即就会振作。方法对不对?对,狄青就是这么做的。可那是临敌时,现在是和平时期,并且今日之韩琦,再不是西北时的少年相公了。

杀人?韩琦高洁得像天空中飞翔的羽翼,凝练得像雪山之巅的冰雪,再也不做那些粗活儿了。

再比如给富弼的信,他开口就是指责,从庆历年间说起,直到这次上任,毫无建树,一点情面都不留,怎么狠怎么讲,不给当朝宰相留半点面子。

是不是得失心疯了?不,之所以这样做,是孟子教他的。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这是孟子一生的行为准则。比如,他效法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到梁惠王时,除了言语不逊之外,转身就能说出“望之不似人君”的话。

看你就不像个当君王的料。

可以说是胆大妄为,不把君王放在眼里,更可以说,他违背了儒家的最高宗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有序,不管他是不是圣人,绝对没有这样藐视上级的道理。

可他就是做了,说句到家话,这也是迫不得已。战国时期,以及后来所有的战乱时期,只有用这样的手段,才能让当权者信服,例如诸葛亮就是这样说服孙权的。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出苏洵这个人在学问上的巨大缺陷了。他是大儒不假,文章写得超迈古人,独步当时更是真的。但有一点,他这个大儒,准确地说是先秦时代的大儒,他自学成才,一直闷在蜀川之中苦思冥想,把先秦时代的思想都研究透彻了,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离得太远了。其结果,很像一个落寞武士的自白。

那位武士输给一个人后,用10年光阴闭门寻找对手的缺陷。十年后终于豁然开朗,自信可以击败对手。可是转念一想,又沮丧得要死,他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差距比当年更远了。

他找到的是对手10年前的破绽,这十年来对手没有进步吗?可他自己的进境,却仍然是相对10年前的!

苏洵就是这样,用先秦时的理论、做派在千余年后的宋朝实践,其结果只能是到处碰壁,一片茫然,给整个权力层留下恶劣的印象都不自知。说句难听的话,如果不是他的儿子们运气超好,正好这届科考是欧阳修主管的话,父子三人灰溜溜地回川都是可能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当年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时,难道就得到什么好果子吃了吗?研究历史,就是要正视当年发生的事,像寻病根一样找到问题所在,好在现实中加以避免,这才是研究历史的意义,而不是追念古代辉煌,让现代人活在梦里,来缓和眼前不如意心态的故事书。

说到这里,索性多说几句题外话。关于大儒这个词,对现实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作为百家学说,儒家的存在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是中国这个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这是积极的、了不起的。

但是有一点,儒家学说里有一个大缺陷直到今天也没法自圆其说。比如它是入世的,得解决人世间产生的具体问题,如军事、经济等。这就出世了,现在我们知道,每个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实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很多时候,问题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的,那么解决的办法也一样,得创新,得研究才能出现。就好比新病毒和新疫苗的关系。

但是在儒家学说的统治下,解决的办法不在现实中研究,而是在古人的书籍里找注解,找答案。这就是大家看中国的各种古代文献时,动不动开头就是“古人云”的原因。什么事都要看老祖宗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我们大家照搬就是。

这样行得通吗?!

不光是进入21世纪,就算在千余年前的北宋时期,苏洵都碰到了死对头,那就是后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闻名天下的“三不足”大臣王安石。

王安石这时奉旨回京,做群牧判官,负责全国各地养马的事情。他们在欧阳修的家里见过,初见面就互相看着不顺眼,两人都是一样的倔脾气,一样的恃才傲物,碰巧也是一样的自学成才。这样理想的冤家对头,你说还能去哪里再找呢?

老苏和王安石成仇,连带着大苏和小苏后来也和王相公长久不和。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说过了大儒,下面进入科考正题。

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终于开始了。那个几乎可以代表整个辉煌璀璨的宋代文化的人——苏轼(苏子瞻),终于横空出世。

关于苏轼的才华,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神话,被称为“坡仙”。当然,那是在他叫苏东坡之后的事了。

东坡这两个字其实一点都不美妙,是他个人的一次惨痛记忆。不过,也正是自那以后,他的文采、书画才超凡入圣,达到了有宋一代才子第一的程度。

至于他的才华是怎么来的,每个时代的教育家都会强调,跟李白一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不管人家李白是不是愿意,就下这样的定义。苏轼就很坦诚,他成年之后曾经交过一次底,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传说他的妈妈程氏夫人生他的时候,曾经梦到了一个俊俏的和尚向她顽皮地眨着眼微笑:“妈妈,我做你的儿子好吗?”苏轼由此诞生,这也是他一生喜欢与和尚为伍的一大原因吧。稍微长大后,他的父亲把他和弟弟苏辙送进了眉山当地的一座道观,跟道士张易简读书,学的主要是声律。

这是个关键点,是苏轼的造化,更是中国人的幸运。声律学很重要,它对苏家人的影响,可以说,成也声律,败也声律。

声律,就是作诗赋词的技术。一个读书人,怎么能不会作诗呢?但就是这样尴尬,老苏就倒在了这上面。他什么都强,就是不会作诗。每次科考都是勉勉强强地凑数交上去,其结果自然是被考官扔进废纸篓。苏轼就不同,他的声律功力睥睨千古,傲视当代,宋词只要流传一天,就永远会有人记得眉山苏氏。

这就与苏洵有自知之明,把儿子送给别人来启蒙有关。不然,苏轼和苏辙就又是两位大儒,而不是坡仙与宰相了。不过不管是什么,他们都得先跟着同学们一起迈进贡院的大门,吃几天考生饭再说。

要说科考,在大家的印象里,估计就是在一座像省级监狱的高墙之内,排列着像一排排进口猪舍一样的低矮小房间,没有窗户,没有大门,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唯一的出口就是标准的铁栅栏,走进来就上锁,每天只会递进来一些吃的喝的。

除此之外,严防烟火,因为就算有火灾地震了,这道铁门也得到交卷时才能打开!

基本上就是这样,在宋代比较特殊的就是时间和一些制度。

比如说主考官欧阳修,他就得在贡院里至少待上50天。至于为什么,请看他的工作量。他得出题,还要阅卷。每届至少一两千名的考生,每个考生都有声律、墨义等各种答卷,都得由专人抄写,让字迹不可辨认,光这一项工作,得多少个工时才能完成?

所以说考试嘛,不仅是考学生,更是折腾老师。而折腾,更是宋代科考的一大特色。

印象里考生们不许走动,只能在自己的小屋子里一直憋着写字,直到交卷。宋代不这样,比如某考生在答卷时有疑问,不光是对题目的疑问,就算自己的学识哪处说不准了,都可以去请教主考官。这叫作“扣帘”。

欧阳修在这一届里就被扣帘了,扣得他瞠目结舌,终身难忘。

那时是黄昏,欧阳修已是半百的人了,一介书生,既是近视眼,又有糖尿病(史书记载),累得实在懒得动弹,可这时一考生“扣”了过来。

——“学生打算在文章中引用尧舜的典故,但不知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请先生指教。”

“哄”的一声,周围彻底笑场,欧阳修目瞪口呆。这就是宋朝这一届科考之前,通过乡试的学子们的功夫!更绝的是大家都笑成这样了,那个考生还在帘外毕恭毕敬地等着。

欧阳修想了想,很正经地回答——“这个……嗯,是有点难度,我看你还是别用了吧。”

到了阅卷的时候,乐子就更多了。比如说某位考生的大作里就有这样的词句——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几分,可是有必要在说事论理的文章里玩这样的词句游戏吗?欧阳修这次存心寻这人的开心,给了6个字的评语。

——“秀才刺,试官刷。”

然后,用大红朱笔从头到尾像刷墙似的抹了个全红,有个名目叫“红勒帛”,再批上“大纰缪”三个字,贴到外面的大墙上示众,以儆效尤。

以此类推,欧阳修砍掉了绝大多数的“优秀”考生,也把人都得罪了。三年才有一次科考,大家都是按照老规矩老要求复习的,你凭什么这样难为人啊?!

考生们想不通,发榜之日在大街上把欧阳修拦住,那情形就像农民工找黑心工头要债一样,污言秽语,推搡叫骂,要不是当天遇上了巡街的禁军,大才子欧阳修就得进医院了。就这样,他回家后,院子里还被扔进了一大堆一大堆的问候纸条。

这时候,苏氏兄弟已经在繁华的东京街头游玩闲走了。他们是幸运的,比他们的父亲幸运太多了。苏洵之所以总是落榜,除了声律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文章的底蕴和之前科考的标准严重不合拍。而如果他教出来的两个儿子,还是遇上之前的考官们,可想而知结果是怎样的。

父子三人把家还,六行长泪落涟涟,一个字,惨;两个字,很惨;三个字,非常惨!

这就是这届科考的重要性和幸运点了。没有欧阳修,就没有三苏名扬天下;而三苏不来,欧阳修也没法装点起文学盛世的门面,他要改变天下学子的文风,就更是一句笑谈了。简单地讲,嘉祐二年(1057年)的正月,是三苏的幸运月,苏轼、苏辙都顺利通过了礼部试,就等着殿试时大显身手了。闲来无事,初到帝都,想想人世间最繁华的东京汴梁城就在房门的外面,20岁出头的青年会闷在房里,一动不动吗?

苏洵与苏辙很可能一静到底,苏轼却一定会悄悄地溜出去,把开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走遍,看清这举世无双的繁华盛景。

首先是回忆,他从西南方的四川来,正好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都城的精华,即东京城外城13个城门(包括水门)中的正南方“南薰门”到内城,即皇城的“宣德门”这条御街。

进城之前,他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宽约120尺、植满垂柳的护城河,以及那条蜿蜒曲折,像一条游龙一样凹凸不平,不规则地建在护城河岸边的外城城墙。这道城墙很怪,让人看着高深莫测,很多人不喜欢它,因为它不够平整漂亮。

包括后来的宋徽宗赵佶。他把这道城墙拆了,重新砌了一道整齐的矩形城墙。可惜在女真人的石炮打击下,很快它就塌了。只有到了那时,人们才会想起原先这道老墙的设计师——宋太祖赵匡胤。这道老墙在军事上有特殊效果,它的不规则能缓冲猛烈的攻击力!

这道老墙的里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封城,人口超过盛唐时长安城近10倍的人间天堂。

同类推荐
  • 醉入红楼

    醉入红楼

    一醉千古入红楼,十二金钗环绕中。皇图霸业转头空,不胜金陵一场梦。ps:好多都觉得穿成贾宝玉不好,写成别人更讨巧,不过初衷就是怜惜宝黛,只要有人支持还会继续写下去的。
  • 我在古代当神棍

    我在古代当神棍

    韩小墨靠着忽悠人的本事,在二十一世纪,过着吃香的喝辣的的舒服日子。可有一天他却发现自己忽悠忽悠就把自己忽悠穿越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一个与历史轨迹背道而驰的世界,韩小墨呜呼哀哉,却也无济于事。唯有重操旧业,做起老本行。可他却发现,他获得了忽悠成真的能力......为了赚钱,他发现他在忽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轻松格调,非历史正剧,勿较真呦!)读者群:949-932-194
  •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帝国,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建封王朝;它有着亘古未有的辽阔疆士;它奠定了延续十五个封建王朝或时代的统治基础;然而就在短短四十年间,大秦帝国经历了从崛起到灭亡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辉煌而又短命的王朝?它的主人、一代大帝秦始皇又为何给后世留下了种种难解的谜团……
  • 大明好国舅

    大明好国舅

    给皇帝当小舅子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给凶名赫赫的朱重八当小舅子似乎就没那么开心了,想想洪武一朝的血腥与漫长主角表示压力很大.(读者群608717565)
  • 再世为民

    再世为民

    为现实所不满,为理想而奋斗!在一个奇葩的年代,做一些奇葩的事情!树立一个目标,坚守自己的信仰,你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热门推荐
  • 瞳力之都

    瞳力之都

    一个惊天阴谋笼罩着全人类,全新的自我认识,促使人类在不断强化自己。游戏?异种入侵?人类对力量的渴望更加强烈,瞳力成为人类的希望,拥有瞳力也便拥有了掌控生死。我是张小可,黑瞳世界的到来,让我的一生也就此改变。
  • 康熙之武氏宁妃

    康熙之武氏宁妃

    宁妃武氏,雍正帝之妃,知州武柱国的女儿。从修仙界回来的无灵根凡人——武安宁在被赐给四爷做格格的前三天,她遭重生者算计,被康熙给收入了后宫,于是后世的百度百科变成了:崇安太后武氏,顺国公武柱国的女儿。幸运的是,她生下的儿子拥有灵根,于是,无灵根的武安宁统治了清朝一百七十年。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类的烦恼。这些烦恼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生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大可不必惧怕这些烦恼,当它们还在萌动期时,你完全可以扑灭它们生长的势头。《抛弃萌动的大烦恼》主要有以下精彩看点: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剖析嫉妒心理、怎样保持心理健康、恋爱与心理健康、增进心理耐力……
  • 超次元遗迹

    超次元遗迹

    某年某月某日,人类某分之为了对抗外星文明研发出进化的遗迹超次元开始运作。无数少年少女陷入沉睡,强制拉入梦中类似游戏的世界。在那里他与她相遇了,曾作为同伴共同战斗,也曾作为敌人互相敌对。但是他与她感情却越来越复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客与侠客

    剑客与侠客

    无女主,不种马,慢热型。这个江湖,你想要的全都有。感谢阅读。
  • 御繁华

    御繁华

    治愈系作家无处可逃再绘古风凄美画卷。杏花林中初遇时,她尚是不谙世事的小郡主,而他是先帝最宠爱的皇子,关外扫荡敌寇,功高盖主,却为新帝所忌,远贬他方。彼时他尚无意竞逐天下,她却因家恨国仇,以温柔之乡为陷阱,以缱绻之爱为利刃,狠狠将他推上叛君叛国之路。三年后重逢,他已是雄踞一方的霸主,手攥长剑欲直取天下。而她是落魄琴师,一无所有。皇权霸业,永嘉混乱……金戈铁马,漫漫征途,人命如草芥,爱恨亦浮云。爱别离、求不得、生死两隔,她辜负他的一切,终究用最决绝的方式偿还于他。直到他君临天下,却与她咫尺天涯。这一世的爱恨辗转,皆付予她留下的一绢素笺上——承君深意无以报,望君此生御繁华。
  • 诸天之龙脉巫师

    诸天之龙脉巫师

    元素沉寂,龙脉归来。新书发布《我的帝国战争游戏》跪求关注。元素潮汐的低谷渐渐远去,上古精灵的神话也消逝隐退,人类王国开始崛起,前有豺狼人围堵,后有兽人回归,苏伦来到这个时代,成为一名落魄贵族,面对这个大争之世,他能依靠的东西很少,一个名叫帝国崛起的系统成为他传奇的开端。
  • 佛说般舟三昧经

    佛说般舟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帝家的小悍妻:逆天小魔后

    邪帝家的小悍妻:逆天小魔后

    她是天界第一美人,一丝魂魄变成了平凡的她。魔帝?是打她在墙上扣都扣不下来的人?不要。狐王?不是吧?他也来凑热闹,还说自己是她认识的第一个男人?搞错了吧,没有睡醒吧?还有那个害羞的阎王也喜欢她?阎王也?要不要抱大腿?听错了吧?太子要娶她当太子妃?要还是不要?帅哥,我来了,你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带上钱财带上美色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