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7000000086

第86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云南旅游(15)

纳西人的认真,也体现在生产劳动中。犁田必要由中年人扶犁,每一沟每一垅都要谐调匀称,该真则直,该弯则弯,有如用梳子梳理过一般。种地也是认真的,小麦要开墒条播,油菜要底肥充足。靠这种认真劲,曾创下小麦和油菜的高产记录,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就连砍柴挑柴这些小事,纳西人也是从不马虎。首先砍柴用的刀斧要得心应手,磨光锋利。他们的信条是“手巧不如家什妙”。重视劳动工具的作用。虽然山上树木成林,但也不能见什么砍什么,而要选择栗柴或是半干的松柴,最好的是垂挂着树花的黄栗木。柴捆的长短要一样齐,如果是树干,必要用斧柄量准,破开几瓣,有棱有角,整齐美观。挑柴用的扁担,要选质轻而有韧性的山柳或杂木,使之挑担走路时,有弹性有节奏地闪动,显出轻松愉快的样子。

纳西人的认真劲,还体现在守法习惯上。史书上称纳西人为“知礼畏法”。比如山林要选派“管山员”,虽是全体财产,但也不准乱砍滥伐,如有违反者,便没收斧头绳索,以示惩戒。田里要派“巡苗员”,防止牲口糟蹋和偷盗行为的发生。浇灌要派“管水员”。全村灌溉之事,统由管水员负责,不得争抢。即便是牲口交易,兄弟分家,也要公证人在场,以示公平。村中红白喜事,起房盖屋,亲友间要送礼,主人家必定要请正源人作临时记账,称为“挂人情”,将所收礼物一一登记,以便于日后偿还。

千百年来,纳西人就是靠这种认真劲,创造了神奇的东巴文化,以一个人口仅有二十几万的弱小民族,拥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跻身于先进民族的行列。我想,这种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精神,在生活中不失为一种美德,对社会、对民族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源泉,在今天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仍有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必要。

纳西人的参与精神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迅速崛起,大兵南下,明王朝危在旦夕。此时,远在云南西北部玉龙雪山下的纳西土司木增,忧心如焚,深切关注,向朝廷捐献白银万两骡马无数,获得朝廷的嘉奖。为此,他还写下“闻辽海有警”等诗,表达了一个边地土官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按说,发生在遥远北方的战事,与相隔万里之外的一个少数民族土司,关系微乎其微。而纳西土司竟然“王帅经岁遏胡尘,每读邮书为蹙颦”。(木增诗)甚至捐钱捐物,恨不能亲上战场,效犬马之力。不了解纳西族历史的人,也许会觉得唐突,不可理喻。实际上,这是纳西族历史上形成的参与精神的典型表现。虽然木土司的这次“参与”有些不合时宜。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头等大事,从那时起,中国社会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鸦片输入,列强侵略,使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场斗争中,纳西族知识分子发表过不少痛斥鸦片毒害的文章;特别是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纳西将士积极参战,仅阵亡将士就有百余人。

纳西人不仅重视行动上的参与,也热衷于精神上的参与。民间有语曰“纳西讲句迎”(纳西人以交谈为乐事)。内部交往喜敞开心扉,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达到参与的目的。你若到丽江街头,常见中老年妇女以手相扶,热烈交谈,乐在其中。我曾听父亲说,上街不能与母亲同行,因为如与熟人相见,便头靠头地谈半日,等得不耐烦。而男子们喜在节日聚会时围火高谈阔论,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常使小孩们入迷。

应该说,纳西人在心理上没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比人家差,应该有所作为。民间口语有“兴你仁古土,仁拉仁古土”(人家到哪里你也到哪里)“兴余兴巩忙”(人生与人齐)。无不渗透着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思想。更有东巴经记录了无数祖先们的英雄史诗,每逢祭天、祭祖时,便向子孙们宣讲,从而使积极参与的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而至今。

儒雅好学的纳西人

早在宋朝时期,纳西人就接受了汉文化,明代,丽江的木氏土司就撰写刊印了十几种诗文集,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少有。特别是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土归流”后,流官知府大兴教育,开办学馆,传授汉文化知识,从那时起,纳西人虽地处偏远,但以好学而闻名于世。尤其是男子,族中浒的规矩是,大丈夫应求取功名,不应为家务琐事所累。从小好学,方认为有了息。近代的纳西人男女分工明显,女人操持家务,田间劳作,生育儿女,以能吃苦为荣,她们甚至羞于让男人插手家务。男人也从事田间劳动,但应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打猎,体育运动或学习棋琴书画。在纳西女人看来,自己的男人有学识,能交游,有成就,便是妻儿的荣耀。如果两口子上街,女的必是负重而行,男的甩手一旁,高视阔步。由于这种原因,纳西族知识分子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并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在丽江纳西人中只有知识分子,而没有知识分子家庭,也许男主人是个著名学者,而妻子可能是个文盲;儿女是大学生,父母可能目不识丁。

纳西人为何以好学为时尚?这一是因为他们的居住地在藏汉文化交流点上,丽江历来是连接滇藏经济文化的走廊,互相影响,广收并蓄。二是因为纳西族历代土司采取远交近攻战略,输送富家弟子到内地学习、任职,与中央王朝加强联系,并借朝廷威势威慑近邻。养成上层社会吟诗作画,趋付风雅的习气。如明代木公,木增等人,曾创作过成百上千的诗文,并与内地名士杨升庵、徐霞客等有深交。当然,封建统治者不可能主动让人民群众去学习文化,但这种风气客观上促进、影响了民间学风,形成普遍的好学风尚。到现代,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好学之风迅速在民间兴起,民族中产生了一批到北平、日本、欧洲上学的名流,成为众人钦羡的角色,进一步刺激了学习积极性,如果一家之中有一人考上大学,其他人便戽鱼卖柴,出尽苦力,全力供他上学,现代名人中,有不少是这样供出来的。

据1990年统计,纳西族人口仅27万人,而在昆明的就达4000人左右。当时纳西族中大专生比例为千分之七点三六,尤其科技干部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数。

如此灿若繁星的人才群,使民族倍添光彩,同时又激励着后代子孙,为自己的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纳西人的“宅院情结”

对于迁徙中的民族来说,房屋观念是极其淡薄的。当他们打下胜利之桩,建村立寨的时候,便从森林里砍来木头,垒叠成屋,这就是纳西先民的木楞房。随着农耕的发展,原先的木楞房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过渡到“三房一照壁”的“宅院”时代,从此“宅院”成为纳西人生命的灵都;成为纳西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她们魂牵梦绕的地方。纳西人一旦拥有自己的“宅院”,似乎就不再奢望什么。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固守着先辈们传下来的宅院,双一代一代地制造着新的“宅院”,它象一根无形的锁链,正在绞杀纳西人曾经引以自豪的创造精神。

起房盖屋,在纳西语中叫“吉次丹然”,意为起房修院,突出了“宅院”意识。在纳西人的观念中,房屋与宅院并非同一概念,房屋只是宅院的一个部分,而且仅仅只是一个部分。而“宅院”有“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前者多在农村,后者多在城镇。所谓“三房一照壁”,就是在一块宅基地上,盖建北、西、南三栋楼房,东面设照壁(围墙)。这种结构的宅院便于阻住西北寒气,采纳东方的暖阳,大门开朝东南,构成一个明亮温暖的小院。厨房一般设在西、北两个角,取顺风之势。而“四合五天井”与北方四合院差不多,四栋楼房一个院子,加上四个漏角,称为“四合五天井”。由于城镇地皮紧缺,家族繁衍,往往由几家人共同居住,已逐渐背离纳西人早年追求的宅院氛围。近年已有不少迁出城镇,另选宽敞空地建盖本来意义上的宅院。这似乎说明了当初建造宅院并非完全是为了物质需求,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观念的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人们不大愿意被他人窥见自己的隐秘,便借助宅院把自己与他人隔开,形成大社会中以家长为中心的小天地。而这种精神文化追求,又不知不觉地加大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量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也许都揉合着家庭这个特殊形态的七情六欲,酸甜苦辣。

实际上,纳西人的宅院情结,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对居所的挚爱,而更主要的是来自于他们日渐长大的儿子们。较早接受汉文化的纳西人,当然也接受了“无后为大”的思想,儿子是家中的宝贝,是家族中的希望,也是祖业的继承者。在自由生育时代,一家有两三个儿子是常事,有四五个兄弟也不算太多。父母们毕生要为每一个儿子建造至少一栋楼房,这是漫长而浩大的工程。分家的时候,按“小儿守大房”的古俗,由最小的儿子占有祖宅,并分给他一栋最大的房子。其余房子则由兄长们瓜分迁走,并各自修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宅院。一个纳西人,从二十来岁结婚开始,就要为“三房一照壁”奋斗,到四五十岁时,儿子又要成家立业,又要起房修院。如此循环不断,终其生在这个怪圈中旋转,有的由此致病致残,有的劳累过度,丢下孤儿寡母,早赴黄泉,岂不哀哉。

近来实行计划生育,大大减轻了父母们的建房压力,但“宅院情结”有增无减,真是此情依依,一往情深。即使已参加工作的纳西人,本可以在单位里分到住房,但他还是钟情于自己的宅院。无论干部还是工人,莫能例外。

彝族

◆序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两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宁蒗、永胜、华坪等县)比较集中。

丽江地区现有彝族人口19万多,其中宁蒗彝族自治县有13万多人。因为宁蒗彝族主要是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彝族居住区域为“凉山”,而为了区别于四川大凉山,又称“云南小凉山”。

彝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其《太阳历》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自称他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拨、纳苏拨、聂苏拨、改苏拨、撒尼拨、阿细拨等,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既是彝族自称的音译,又具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小凉山彝语属北部方言什扎土语。彝族人民在历史上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药书籍、宗教经典等,如凉山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

彝族的节日很多,有密枝节、彝历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插花节、赛装节等,尤以火把节最为隆重。彝族人民擀制的羊毛披毡、刺绣优美图案的挎包、精制木漆器皿,是日常生活用品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的服装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彝族少女在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一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就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将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还要将童年时期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沙拉洛”仪式标志着少女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彝族人崇拜自然、动植物、祖先等,认为天地日月、山川水石等都有神灵,在众多的神灵中,格兹天神被认为是最大的,其次是山神。但有的彝族支系有天神而不敬(不是格兹天神),还常常发生人与天神之战,天神放下各种灾物,试图毁灭人类,都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更多的彝族支系认为天神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类的生死福祸都掌握在他手中,因此特别重视祭祀天神。

同类推荐
  • 龙行贵州

    龙行贵州

    谁能想到,这个名副其实的山同,原来竟是一片水世界。两亿多年前,这片汪洋大海经历了18次升降运动和3次褶皱运动,存石破天惊、地覆大翻之后,成就了今日的贵州高原。水滋养了龙,山埋葬了龙。贵州的地下,隐藏着无数远古恐龙的化石,还有它们的脚印……龙死了,变成冰凉坚硬的石头,但龙的精髓却留在贵州的山水之间,于是才有丁“山走龙脉,水流龙势”的话语……当年,神龙从山中伸出头,不料一只角触裂了山崖,于是,它找到了出口,一纵身便从破口处窜出去,变成了龙门飞瀑……久居贵州的苗族人就曾这样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龙:“我们的龙和汉族的龙不一样,人可以骑它,摆弄它,因为它通人性,它和我们苗人的祖允是同胞兄弟!”
  • 在路上,邂逅最好的爱恋

    在路上,邂逅最好的爱恋

    本书收录了一位拥有坚强不羁灵魂的女子独自走过的十三个地方,每个地点都有一个故事和一个浪漫传说,每个地点都是最令人向往的艳遇之地。用最流行的最温暖文艺风进行诠释,让人欲罢不能。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河南河北行知书

    河南河北行知书

    那种走马观花型旅游(奢侈豪华的炫耀性旅游)、暴殄山水型旅游(没有环保意识的野蛮旅游)、木然参观型旅游(没有探索欲只追求到此一游)、随波逐流型旅游(对旅游没有独特感动,跟着人多的地方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都是我们自觉地加以拒绝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 哈萨坟记事

    哈萨坟记事

    这是一本叙述行走的随笔。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行走者而言,与其说行走于异地的山水间,毋宁说行走于自个的心灵中。在我看来,行走者于山水的行走是外象,于心灵的行走是真谛。我于多年的旅游,是爬过一些山的,如本书写到的衡山、嵩山、天台山、莫干山、烂柯山、九华山、黄茅尖、清凉峰等,但爬山不是真正的行走。爬山的目的是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而真正的行走,并无明确的目的,千纵百随,随遇而安,遇到意外,意想不到,这就有意思。”
热门推荐
  • 生化之末世

    生化之末世

    一个普通的少女突然穿越到了异世,摸爬滚打,好不容易熬出头,回到了原来世界,却不想,生化危机爆发了……
  • 穿越奥特曼之归途墨莎

    穿越奥特曼之归途墨莎

    死都死了,剩下一个灵魂被平行宇宙的叫贝利亚奥特曼的家伙带到他的世界代替他,一个女的代替男的是不是有毛病啊!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代替就代替吧。什么?梦比优斯居然叫她姐姐,赛罗是她的徒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世界在她来了之后就改变了?女主魂穿奥特世界,后来拥有新的身体,cp是高斯,后半部分有综漫,请各位观看
  • 黑暗扎基

    黑暗扎基

    黑暗凹凸曼扎基?白亦飞:必须拿捏他!靠着盗版诺亚凹凸曼的鸡翅所模仿的翅膀能穿越?吃*去吧!诺亚是妹子?我giao不能吧。看了这么多年凹凸曼都没有这么大的脑洞啊。(小声bb...)
  • 仙子你的饭碗罢工了

    仙子你的饭碗罢工了

    在出现觉醒者的时代,为了一个奇葩系统、一个与外婆重逢的夙愿、一个躺枪的惊天大阴谋,废材严小虫不得不奔波在一边正经修仙,一边充当搅屎棍蒙蔽敌方,一边戏弄良家修男们的精分路上。严小虫o(一︿一+)o:怎么现在赚点鄙视值这么难?你们为什么不鄙视我了?众修o(╥﹏╥)o:仙子,我们再也不敢了,您还是改赚恐惧值吧……呜呜呜! 避雷针:本文女主属于成长型,前期呆傻蠢白,中期狗腿坚韧,后期独孤求败,唯一不变的是她善良正直,内容多有扮猪吃虎,受不了女主前期蠢的读者请合理避雷!
  • 沙葬海

    沙葬海

    为了终结领墓人的可悲宿命,李苏严带着兄弟深入险境,喇嘛庙里突然出现的诡异事件,喇嘛失踪,尸魃现世,从天而降虫雨以及镶嵌在石壁里面的尸骨,无一不让事件险象环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春结束前,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青春结束前,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最好的我,在对的时间,终将遇到最温暖的你,拥抱最动人的爱!本书为青春治愈系作家紫堇轩温暖故事集,内含李易峰、吴亦凡、陈伟霆、彭于晏、井柏然等人绝密成长历程!演员陈晓、八月长安、这么远那么近、沈嘉柯联袂推荐!
  • 成衣

    成衣

    一份感情,所求不过,正大光明,长长久久,而已。邑城往年的旧历春节,与别处相比,就显得特别的热闹。先不说,走上街去,一串的花爆摊,花架灯,足以扰得你眼花缭乱。就说应着年景,开门第一响的那声鞭炮,虽零零碎碎却也能一直持续到晌午。但这些个都只不过是循着平常的节庆旧俗,全国各地怕也大多是如此。对于这种热闹,邑城的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可这过年的花样,在邑城这里却大不止于此。邑城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也不知是从哪辈开始,便立下了这样的传统。所谓报吉庚帖压年尾,迎亲合婚镇年首。
  • 秦岭神书

    秦岭神书

    玄黄六部,六个神秘的组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古老的秦岭,神秘的符号,究竟记载着什么?带着疑问,我踏上了追求真相的道路。
  • 无限电影世界

    无限电影世界

    宅男栩枫收到一台九十年代的老式放映机,在调试的过程中触电,从此进入到无限电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