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900000031

第31章 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1)

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

和校长朋友们谈起办学问题,时常感慨万千。

一位校长说,他克服许多困难开设五十多个社团,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快乐学习、优雅做人、学有所长,自认用心良苦,却有领导轻描淡写地说,关键还看成绩,成绩出不来,老百姓不会认同。

这位校长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力,接管一所老校后,有声有色,同行竞相来学习。但是,由于布局调整,该校又是农村学校,生源以民工子弟为主,成绩的确难以和城区学校比。

这位校长悲愤地说:“民工子弟的孩子,或许上不了好大学,但是,他们一样可以自信地自立于社会,这就是我的追求。我有错吗?我不需要领导多鼓励,但是,当我在努力做点真正的教育的时候,希望领导能够且慢批评和打击。”

闻听此语,似曾相识。

教育改革,历来雷声大雨点小,不是一些领导没决心,就是一些领导没勇气。当然,也有真正立志改革的有识之士。但是,他们通常被这些平庸自保的官员们,以“老百姓”的名义,用数字捆住了手脚。

我所在的学校,自办学以来,也有过一些困惑。我们班子一起认真分析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教职工的支持下,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明显的一点是,老师们都感受到学校的学风明显好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更好了,游离于课堂、初三时候趴下一片的现象少了。

我对老师们说,评判教师的教学,首先看课堂,而不是成绩。看课堂,有多少学生在学习,用了多少时间在学习,学了多少东西。就学校而言,如果课堂中,即使到了初三,也少有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或者神游于物外,那么,我们至少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来校蹲点或考察的同行问起:你们的教学质量怎么样?提升了吗?我说,别急,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回答,成绩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更主要的是,你看我校的校园生态和课堂状态好不好。

我历来反对坐在办公室里,看一串数字,然后判定一所学校的好坏优劣。这是最简单也最粗暴的教育评价方式。

教育有着活生生的现场。

到现场看看,不要打招呼,随时走进去,看看学生和老师的状态,看看校园,看看课堂,看看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懂教育的人,就可以感知到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

数字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比如,生源起点、师资队伍甚至班子配备、学校历史、办学条件等等。

可惜的是,一些领导不喜欢,恐怕也真没时间去学校突击走走。他们对教育的真相不感兴趣。他们只对数字感兴趣。决定他们命运的上级领导,可能也爱看数字,那些看起来影响他们仕途的“老百姓”也好像只爱看数字。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和教育引导老百姓结合起来。教育既然是一门专业,就不能单纯以“老百姓”的感性认识和某些领导的功利评价来代替对学校教育的专业评价。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客观,也不公正。教育官员,如果心底没有一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没有一分对教育良知的坚守,没有一分对教育规律的坚持,没有一分对教育责任的担当,那么,他即使侥幸能够成为官场上的红人,最终也将难以成为真正令教育同行们敬重的领导。

没有分数,万万不行。如果我们的命题是科学的,那么,分数无疑是一种能力。我从来不否认分数和成绩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某种评判。但是,评判学校,远比评判个体来得艰难而复杂。不懂这点,就谈不上懂教育管理。

有校长告诉我这样一所“名校”——那是一所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学校,凡事总要争第一,美其名曰“追求卓越”。校长在大会上明确要求:无论老师还是老师带学生参加比赛,不拿第一,就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各种荒唐的行为就出现了:有的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中,明明技不如人,却千方百计要“争”“夺”第一,或者找人说情,或者找准评委或者活动组织中的一点细微的疏漏,反败为胜,“终夺第一”。在这样的“追求卓越”的一贯“校风”下,学生自然也是如此。不拿第一就对不起老师,就对不起校长,就对不起“今天引以为豪”的“名校”。于是,在运动会中周密分工,派人紧盯其他竞争对手的任何一丝的犯规行为,一旦超越自己,就告状,而自己则千方百计钻漏洞。听说,有一次,该校承办市运动会,在掷铁饼的比赛项目中,眼看着人家的成绩要超越自己了,该校当学生志愿者的同学就特别“配合”,努力将皮尺拉直,拉直,直至将其拉断。因为这样,对手的成绩会差一点。

这样不择手段“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学生,今后到了社会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位校长问我。我不敢回答,甚至,不敢想象。

看看我们的四周,在成人世界中,早已经充满了这样的令人生畏的“卓越者”了。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另一些,因为发现自己最终无法“卓越”,实在“输不起”,就选择种种极端的做法——今天有人冲杀学生,明天有人引爆公交车,后天有人杀人全家,或者就是自我毁灭以逃避“失败”。这样的悲剧还少吗?

诸如此类,种种怪相,已经足够让我们忧思了。但一些教育者,借“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的名义,还在为这样的浊流推波助澜,这不能不令人悲哀万分。

有的学校,每年的成绩看似在上升,但这个成绩如何来的?就是从挖掘了他人的优质生源而来的。今年挖五个,明年挖十个,后年挖二十个,这样,步步为营,造就了一所“连创佳绩”的名校。

有的学校,学生五点半起床,十一点熄灯,周末只休息半天,音体美课只挂在课表中,学生除了学习,不知道生活有何乐趣,心理问题多发,却也成了领导和“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

有的学校,在领导眼中一直是不错的。为什么?因为,关键数字好看。关键数字是什么?就是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学生的人数。只要去年5个,今年6个,明年7个,就是好学校。其他的几百个学生,甚至上千个学生的成绩,并不重要。因为“老百姓”也认为这就是好学校了。他们不知道,还有许多老百姓,那些被忽视的绝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其实,浑然不知道自己和孩子收获了什么,甚至,有时候,自己的孩子成了陪衬,成了他人的“殉葬品”,还浑然不觉。殊不知,所谓的“老百姓”有时候也是很好被专业人士欺骗和误导的——我始终认为,专业人员不能坚守专业精神,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片面迎合所谓的“民意”,也是一种变相的欺骗乃至戏弄。

当然,还有更糟糕的,一些学校,除了关键数字漂亮外,一无是处。学生自私自利,忙着给老师送礼请客,忙着请老师额外“照顾”做家教。教师呢,刚上班就盼着下班,上完课,就盼着回家看电视,甚至准备晚上做家教。一个年级,靠的就是几位名优教师在拼命用劲,“为校争光”,而且只用在几位关键学生,即在所谓的“苗子”身上费些劲就行了——如同我们的体育,举国体制,专门培养几个人才,就总能在世界体坛上获得“奖牌数第一”了——这样,自然能年年得到领导的夸奖。领导还会认为这样的校长“善于抓关键”“可干大事”。

奖牌大国,并不代表体育大国;体育大国,并不代表体质强国。学校教育不也同样吗?

总之,数字背后,被掩盖和可掩盖的东西太多了——一些学生,分数是高了,进入大学或社会后,损人的损人,自损的自损,甚至出现了李启铭、药家鑫、马加爵、朱海洋这样的学生,更是令人痛心。可在一些人看来,这不足挂齿:教育的事情,当然看今天了,明天的事,谁知道呢?大学的账,怎么能够算到中学头上呢?

是的,明天,有多少人,仔细想过明天的事呢?

他们就要今天的数字,却不去思考,数字背后,遗失了多少不该被遗失的东西,又遗弃了多少不该被遗弃的孩子。

写此文,我并无意去打击和讽刺那些名校。当今社会,要办好学校,当好校长,凡教育中人,都知道是件不容易的事。上要获得领导认可,下要获得百姓认同,不容易。脱离“实际”的教育,再美好,也无法存活,谈何理念与责任?这是我每每想到,就感到悲哀的地方。

但我依然希望,我们的教育官员们,我们的校长们,能够减少一点对数字的癖好。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或许,当我们对分数背后的东西关注更多,对分数以外的东西关心更多的时候,离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才能更近。多少年后,当你从教育管理者的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便可以自豪地说:“我是真做过教育的人,是做过真教育的人。”

中等“师”同样不可忽视

秋日的中午。

吃完中饭,刚好吕老师从食堂走出来。

我请她和我一起在田径场散步。

我想和她谈谈课堂问题。

她那节课有四五位学生趴在桌上,无所事事,而她却没有看见,或者说看见了却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她是个负责的老师。但比起众多老师,她并不出色——她没有名优教师的头衔,也没有骄人的成绩;她不曾担任过什么引人瞩目的工作,也不在最早进教室和最迟离开学校的人群之列。

当然,她也很少给学校、给同事添麻烦,不会和谁发生口角,也不会和某个部门发生冲突。

她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按部就班、来去匆匆、沉默寡言的极普通的教师。

我不想批评她,只是想适时地给她提个醒。

没想到,话没有说几句,她就眼眶发红,泪水汹涌而出。

她说,从工作开始,几乎没有得到过领导的肯定。以前,她也担过班主任,也早出晚归很拼命,甚至放弃照顾孩子,可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荣誉。这些年,她不做班主任,也没有担任什么职务,同样早出晚归,同样克服孩子没人照顾等困难,同样从来没有请过假,可是,同样没有得到过领导的一次表扬和表彰。

“我同样身体不好,许多疾病,我同样家里有许多困难,我同样经常找学生辅导,我同样经常和家长联系。只不过,我可能不够出色,也可能我从来不喜欢到处宣扬自己,我也从来不喜欢到领导这里来叫苦叫累提条件。我就是一个被忽视的人,我怎么做都没有人肯定,都得不到肯定。”

听到她的倾诉,我深感自责。尽管我自认是务实和勤奋的,也自认对老师是了解的,可是我发现我对她或者说“她们”的了解太少了——特别是对老师工作之外和成绩背后的东西,了解得太少了。

或许,我可以不必去了解太多,我只需要了解她的工作业绩就够了。可是,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是那些业绩出色的人,还有那些业绩并不出色的人。他们可能成绩并不耀眼,可他们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默默无闻的陪伴、真诚善良的举动,让一个个学生感受到了做人和做事的责任,并维持着这个校园的安宁与平和。

不是每个人都要登台做演员,更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出色的演员。那些在舞台背后布景的人们,那些在舞台下面鼓掌的人们,那些为这个舞台挖土铺路的人们,那些为这个舞台清扫尘垢的人们,都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老师,多么像那些常被忽视的中等生:成绩中等,相貌中等,才华中等,努力程度也中等,性情同样中等;他们从来不会有惊人之举,也少有恼人之处;他们不多事,不惹事,老师无须顾忌他们;他们不会给班级带来巨大荣誉,不会为老师和学校“增光添彩”,老师无须顾及他们,因而,他们常常处于被漠视的窘境中。

多年前,在高中当语文老师的时候,我的学生写过一篇文章——《我是一名中等生》。大意是说自己多年来,就如同教室里的一张桌子,摆放在某个角落,不声不响,没人过问,没人关心。对他来说,同学和老师很重要,因为他不知道除了来这里,还能去哪里。而对同学和老师来说,他却是个多余的人。其内心的孤独,从文字中窜出来,尖锐而冰冷。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轻松。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我突然想起这首老歌,对它有了一种别样的理解,眼眶不禁湿润。

那些中等生、中等师们,何尝不是这样平凡?但他们真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吗?他们何尝不渴望被人关心和关爱?

哪些老师容易获得关注和重视?

首先,那些肯担当、能奉献的人,常获得重视,因为他帮助学校承担苦难,解决难题,是学校的功臣;那些能力强、业绩好的人,常获得重视,因为他们是教师的标杆;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常获得重视,因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其次,那些善表现、会宣传的人,常得到重视,因为他们只要做过一些工作,就能让所有人知晓;那些有活力、善交际的人,常得到重视,因为他们能够让所有人都成为他的朋友,替他说话。

再其次,那些会抱怨、会吵闹的人,会被重视,因为他们的意见如果得不到重视,会给管理者带来麻烦;那些会叫苦、善叫累的人会被重视,因为他的苦累大家听得见;那些爱计较、善提条件的人会被重视,因为不重视他就不做事。

当然,能够获得关注和重视的人,还有很多。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学会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是一门成功必修课,是洞悉先机、掌控全局的保证。《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由盛乐编著,对身体语言的表现形态、深刻内涵及其广泛运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你破译身体语言的种种密码,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的最深处,帮你看穿他人的真实意图,窥破人际关系的奥妙,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适合大众阅读。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世界名校全知道

    世界名校全知道

    本书深入探析了65所世界名校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介绍了学习、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基本文化和礼仪,为留学申请者选择去什么国家、去哪个学校、读哪门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全职游戏分身

    全职游戏分身

    灵气复苏,全球进化,秦修远意外获得游戏分身,不料却成为别人的召唤兽,这是一个由魂师主导的世界,当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分身不仅能在魂界升级,还能带回战利品后,秦修远笑了……但是他并不知道,随着灵气越来越浓郁,魂界也离人界距离越来越近……战争一触即发!
  • 田园巧女:隔壁王爷来头大

    田园巧女:隔壁王爷来头大

    她是现代精英医生一枚,不料却穿越到古代的一个农家女身上。家里穷得响叮当,父亲是个书呆子,大哥是个鲁莽武生,这个日子要怎么过,还是得靠她一步一步精打细算。不过还好,这个邻居王爷来路不小,爱吃她做的饭,赚得她满贯瓢盆。但是好像不太对,这个王爷表面寡言沉稳,背地里却不是想着怎么吃她的饭,而对她的人起了兴趣!这还了得!路小悠誓不做王的女人,却还是鬼迷了心窍,一步步跟着他入了皇城。从厨娘到酒楼老板娘,从农家女到大臣千金,从黄毛丫头到准王妃!她一步步成为传奇,小人物成就大作为,不做王的女人,那就让王成为她的男人!
  • 麒麟代行

    麒麟代行

    新人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写,就当是一个修仙的带领妖族生活在都市中吧!
  • 娇宠之名门嫡妃

    娇宠之名门嫡妃

    (新文《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已开,求收!)乔伊灵貌美如花、精明干练,16岁成为集团总裁,商场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朝穿越成为天启国安阳望族乔家的长房嫡女。乔伊灵收人才,建商行,生意遍布天启国!跺一跺脚,能让整个天启的经济抖一抖!生意红红火火,各路牛鬼蛇神却接踵而来!亲娘偏心,亲姐怨恨,庶妹嫉妒,隔房的叔婶在一旁虎视眈眈,乔伊灵挥挥纤纤素手表示,姐能玩转商海,宅斗什么都是小意思!渣男想悔婚,挥手跟你拜拜!朝三暮四,得陇望蜀,贱人一个!姐不稀罕!乔伊灵的小日子过得美哒哒,这时一只“大灰狼”扑上来,“嫁给我!”乔伊灵满头黑线,“滚!”最终乔伊灵还是被某只“大灰狼”叼走!从此乔伊灵遇到的奇葩更多了,渣渣也升级了!夫妻二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奇葩、渣渣齐颤抖!夫妻二人携手走出一条繁花锦绣大道!
  • 清穿之东方清心爱成空

    清穿之东方清心爱成空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没了JJ,可是并不代表我就是个女人,可是,东方不败,偏就成了一个女人,还是一个悲情的女人,挫骨扬灰,这么悲壮!教主淡定地表示,敢对本座下手的人,还没有出生,就算他娘怀在肚子里头了,他也不敢出生,因为,日出东方,唯我不败。只是,这个若曦,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能预知未来,知道结局?既然你如鱼得水,那我就坐在岸边看戏,然后,看你淹死在里头。
  • 英雄联盟之竞技成神

    英雄联盟之竞技成神

    天不生我李湘赫,中单万古如长夜!众人皆知双劫鏖战而封神,却不知王冠加冕,必承其重。魔王归来之时,诸逆臣皆当死去;信仰诀别之际,联盟与我又何干。吾等愚忠愿随王出征,再战联盟。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诡秘毒踪

    诡秘毒踪

    容州市近段时间毒品泛滥,吸毒人数大幅增加。上边责成警局尽快查明毒源。雷清警官接到任务后,感到非常棘手。容州地处中原,一向对毒品控制非常严格,对毒贩打击力度非常大;再则,毒贩子从境外往内地贩毒品,路途遥远,途中经过多处关卡,风险非常大,一般不敢轻易妄为。可近段为什么毒品突然泛滥起来了呢?难道毒贩子就不怕死了吗?雷清警官调动所有人力物力、启动内线外线跟踪探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近段并没发现新的贩毒团伙,容州连续半年各个关卡查抄毒品数量几乎为零。可以说毒贩子几乎没敢再往容州贩毒品。没有贩毒品,这毒品从何而来?是不是有人在本地制作毒品呢?
  • 地狱续命师

    地狱续命师

    黄泉路开,黑白无常现世。三魂七魄一锁,来世是人、是妖、是牲畜,皆无定数。如果你今世还没有过够,可求十九层地狱的续命师为你续命。只要你供出一缕青丝,一滴鲜血,一口精气。十九层地狱内的黑铃蜕金,金丝绕腕,鬼火点灯,冥阳簿开,续命师便会现身为你续命。这本是黑暗、恐怖的故事,却因地府里的阎魔贪财、总判贪财、孟婆贪财……而拥有金山银山的十九层地狱,自从曝富后,总有鬼想趁续命师不在,去偷点钱花花。
  • 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

    这是一部反映中原地区农民苦难生存状态的世俗“活剧”,一段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生命映像。作者以厚重的历史责任感、独到的观察视角、洗练的文学语言,展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原农村灵动鲜活的生活画卷。书中既表现了中原农民的勤劳节俭、忠厚老实、坚忍不拔;也表现了中原农民的阴险狡诈、勾心斗角、放荡不羁,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懈奋斗和巨大牺牲。全书故事引人入胜,情节或扣人心弦,或触目惊心,思想内容深邃凝重,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近年继《白鹿原》之后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