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巨鸿,住在瑞芳哥家的东边,两家是隔壁的邻居。他家旁有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小路东侧是一座祠堂。是哪姓的宗祠,我不清楚,我的二伯父年助就住在这个祠堂里,所以偶尔要从巨鸿家旁的小路经过。巨鸿绰号“小嘴巴”,那不是因他的嘴巴生得小巧,是生下来时就没有嘴巴,没有嘴巴怎么吮吸母亲的乳汁?吃不进食物小孩怎会长大呢?医生为他动了手术,割出一张小嘴巴,长大了那刀疤还是很明显。巨鸿哥的性格内向,不大搭理人,有人说他“刁”。他与人打交道从不吃亏,这就是所谓的“人精”,因而不合群。他有一个老母,倒是很能干,即所谓的会“打算盘”。老人家为他讨了一个老婆,人生得挺乐直,不像农家姑娘。大概因为嫁了一个“小嘴巴”,不是如意郎君,心里老不大高兴,天天绷着脸很难看到她的笑容。她也很少与人往来,没有伙伴似的。所以我对他们家的情况了解少之又少。据说巨鸿哥已在早两年作古。他有几个儿女,我也未做打听,只听说他家与瑞芳家有点亲戚关系,同姓嘛,至少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们都是从奉化夹岙搬来的。他怎么也是“五兄弟”之一,我更不明白。
陈福昌是我的近邻,我家与他家中间只隔祥裕补簟家,他住的也是三间楼房中的一半,与我家一样,他与邱有富各占一半。福昌哥我比较熟悉,我们不仅仅是近邻,他还是沈信苗的嫡亲姨丈呢!信苗的外婆住在福昌哥(女婿)家,靠福昌哥生活,并为他打理家务。福昌嫂叫瑞云,是信苗生母的小妹妹,长得人高马大,比福昌哥高出一头,因为她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绰号叫作“夜航船”。他俩均已过世,坟墓也在周夹岙,与业精丈人萧阿如的坟并排,从墓碑上我才知道瑞云姐姓柯。
福昌嫂还有一个小姐姐,从小就看不见,是个盲人,也跟着母亲生活。别看她双目失明,人却打扮得十分俏丽,特别是两根粗粗的发辫,梳理得油光滑水,比亮眼人还编得精巧。一个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长相的姑娘,手如此之巧,实为难得。后来她嫁了人家还是病故我也不甚明了。
福昌哥的绰号叫“福昌大眼”,他的两只眼睛大而炯炯有神。据说他还有一副好嗓子,会唱越剧,可我从未听他唱过,有人听到过他独自在田野里唱越剧,就这么传开了。他平时说话,声音确是清脆圆润,看来传闻靠谱。在我眼里,福昌哥沉默寡言,似乎有点抑郁,这跟沉重的家庭担子和比他高出一头的妻子不无关系吧。他们夫妻俩育有二子三女,大儿子叫苗根,大女儿叫苗娣,都带一个“苗”字,与他们的表兄弟沈信苗的名字相关。这种起名的方式,是中国几千年的习俗。正如我的女儿晓芹与我大姨子的大女儿任香芹同有一个“芹”字,道理是一样的。
俞阿平,住在朱家岸的最南端,竹林掩隐着的几间平屋就是他的家。从我家楼上北窗望过去,可以看到他家,两家可说是隔河相望。阿平哥只有一个母亲,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平淡。他的老婆叫卢秀娣,他俩是什么时候成的亲,我亦说不上来。因为我们两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也从不往来,碰上了最多打个招呼,我叫他一声“阿平哥”。很自然,各家的红白大事都不会相邀参与。卢秀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就担任村妇女主任,任期颇长,可见她工作、为人不错,能得到妇女们的信赖。她有两个弟弟,大的叫根芳,小的叫春芳,根芳在村里务农,春芳与我年龄相当,他去了湖北武汉自行车厂做工,我们在回横溪时偶有相见。春芳毕竟跑过大码头,俗话说:“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谈吐与农村人不一样,几年工作下来,纯然是一个工人阶级了。
阿平哥的母亲过世时,他还未与卢秀娣成婚,仍是单身。那时横溪刚解放不久,社会上很乱,土匪时有出没。他们大多是蒋介石溃败撤退到台湾时留下的散兵,仗着他们手里有杆破枪,常在冷僻地方抢劫,勒索过往行人,即《水浒传》中说的“剪径”,甚至越货绑票。瑞芳哥的丈人俞林森就被绑票过。那是夏天的一个炎热中午,横溪街不是市日,生意清淡,店家大多在店里打瞌睡,店里的留声机、收音机也停止了播放,街上显得冷冷清清的。一伙土匪,约五六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了公大南货店的石库门,一把将老板俞林森抓走了,堂而皇之胁持着他从大街上经过。后来俞家付了赎金,才把人放回来,因为办得迅速,未吃多大的苦头。阿平哥不甘心做辛苦的农民,母亲过世后又无人约束劝导,他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支驳壳枪,也当了土匪。有天他背着驳壳枪,拦在酒埕岩附近的大路上,想趁机抢劫过路行人。当时横溪区政府设在老王家,区政府由南下干部主持,他们一边准备土地改革,以巩固刚建立的人民政权,一边要清剿土匪,以稳定人心。区指导员我记不清姓刘还是姓李了,他那天扮作农民,在第四岙酒埕岩一带巡视,与俞阿平碰个正着,指导员没有开枪,俞阿平就被指导员制服了,押回了区政府。经过详细询问和了解(上街头是阿平哥的出身之地),很快就把情况搞清了。他刚走歪路,才进邪门,还未干过坏事,更没杀过人,没有命案,经指导员深入细致的教育,他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并免于处分,还介绍他去参军,阿平哥就这样从土匪变成了人民战士。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他随部队上了前线。阿平哥打仗勇敢不怕死,屡屡立功,家乡隔三岔五会收到关于他的嘉奖令。他也从一个普通战士,一级级提升,成了指挥员,军职快到团长了。这时,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不服气,他就是民兵队长,他给阿平哥所在的部队写了一封检举信,说他土匪出身(不假),不能担任部队的重要职务。部队领导未做详细调查,也没完全了解情况(指导员的介绍信不会在前线),更无仔细分析,就对民兵队长的检举信深信不疑,一纸文件将俞阿平请退了。如无此波折,阿平哥还会往上提,可能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由于他是退伍军官,政府安排工作,成了鄞县公路局的一个领导。我想阿平哥肯定十分懊恼。以后家里又出了一点事,但他坚强地挺过来了。听善定哥说,他生活得不错。
五兄弟中,还有一个是徐善定,关于他的情况我在《春风吹酷溪边草》中《上街头徐家》一文中作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善定哥凭他的能力和为人,起码可以成为局一级的领导干部。别的不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不靠父亲的背景,自力更生寻找合适的工作。他的夫人李幼香,在姜山镇的一家毛纺织厂做普通工人。该厂以生产西装衬子(叫黑炭衬)著名,幼香是第一线的挡车工,由于长期吸入毛绒纤维,患上治不好的职业病。现在,虽经多方医治,仍咳嗽不止,去年就住院两次。如果善定哥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帮幼香调个轻松的工作,远离会患职业病的毛纺厂有何难!可善定哥没这么做。退休后,他是副局级,后来才知道有人写了一个关于他的揭发材料,说他的家庭如何如何,还有手枪。当时鄞县某些领导信以为真,善定哥任东方红公社(鄞县陈婆渡)党委书记后,不再被提升。据说写检举材料的竟是五兄弟中的一个,且是负责一方的干部。
看来五兄弟只不过是五个年龄相仿的青年人而已,他们没有组织,也不抱成一团,更没有危害乡里,独霸一方。正如我辈的“四大金刚”,那也是村里人随便说说的。说实话,我们的人际关系,要比他们五兄弟亲密得多,我们的人生轨迹与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五兄弟中的几个人,他们的业绩要比我们辉煌得多!这或许是不同时代造就的。
2016年3月7日成稿
4月25日修改
故乡的同庚人
故乡横溪,从村落到乡镇,究竟养育了多少子女,已成为无从查考的历史。我这一代,出生在二十世纪40年代,在世的已跨越了一个世纪,都是七老八十的祖字辈人了,与我同龄的,在我的感情圈子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家在横溪上街头的出屁股朋友;一类是家住王家的王家人;还有一类是家在横溪镇及其周边在横溪中心小学和正始中学读过书的同窗。
出屁股的朋友,在世的有联系的已经不多了。我真正的出屁股朋友沈信苗已于2015年1月逝世;“四大金刚”之一的俞光辉也于今年3月份离世;邱家的邱叶才已移居鄞州区瞻岐;邻居王夏英早于18岁时嫁到上海;上街头最东边的“三间头”的任伯芬,未读完小学就到上海学生意,至今未有下落。如果沈信苗的老婆王奎云不在,我在上街头的落脚地都没有了哦。
出生之地在王家的同龄人就比较多了。“四大金刚”之首的王德朗,是我交往最多的好朋友,他长我一岁,初中是在宁波中学读的,他的体育很好,是校体操队员,他会在单杠上做大回环,虽然没有见他做过,但当时就觉得十分了不起。他在宁波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船舶制造学校,该校在他读书期间迁到江苏镇江,毕业后回上海工作,并在上海成家,我出差到上海时去过他的家。他的父母也在此前后住到上海,地址记忆中是在汉口路与福建路的交叉口,那是他大哥王德祺安排的。德祺在上海一家大工厂当厂医,不仅为人好,医术也不错。王家的老家让给了从吉林皮革厂回来的三哥王德浩住了。王德朗退休后,跟着孩子移居澳大利亚,他在澳洲居住7年后回过家乡一次,我们在甬的十来个同学请他吃了一餐饭。他告诉我,再三年,他就可领到绿卡了,现在他应有澳洲的居住权了吧。
德朗的四哥叫王德鸿,是解放军的一位军医,已过世。他的夫人跟着女儿住在湖南柳州,有一个儿子王伟在宁波,住在孔浦,德朗来宁波那一次我去过他的家。
德朗的弟弟叫王德良,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是学管道的(大约是给排水之类的工程),退休后定居在宁波江东,老婆是横溪人。据说德良是“妻管严”,我们设宴招待王德朗时,请他来,大约没批准,他只来坐一会儿,连饭也不敢吃。以后我们几个在甬老乡、同学有几次小聚,邀请他参加,他都未能来。
住在王家的同庚人,除王德朗外,在土改时,因为家里总有几亩土地,大多被划为地主,在讲阶段斗争、阶级立场的年代,我们虽是同龄人,又是同学,却彼此如同陌路人。我最早接触的是力房的王德琴,那时提出“地富反坏”的子女是属于可教育好的子女,是争取的对象。我在儿童团当团长时,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想排一出话剧《汉城光复》进行宣传,我邀请王德琴参演,我们在她家编写演员的分剧本(每一个演员的台词),后来因为她是地主子女,不能参加宣传活动,戏就停排了,自此以后我们就断绝了往来。到本世纪初,才知道她在青岛,是青岛卫生防疫站的站长,工作出色,是“三八红旗手”,并与在青岛工作的横溪人俞光耀结了婚。
俞光耀,小学时比我高一两级,住在横溪中街的一条弄堂里,他的邻居是俞勤发,我的好朋友姚生富(姚埠生的阿哥)也住在这条弄堂里。我时常去玩,所以俞光耀与俞勤发我都认识。当时流传王德琴与俞勤发谈恋爱。俞勤发在省气象局工作,俞光耀在山东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工作后任副校长,地理环境促成了他们的婚事,俞光耀因患癌病已去世。
王云飞和她的姐姐王巧云,我在做物理教研员时才有往来。姐妹俩是王家伦房的两千金,是正始中学王祖怡先生的爱女,两人能歌善舞,在横溪中心小学颇有名气。姐姐王巧云的人生经历比较平坦,妹妹王云飞比姐姐漂亮,但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我曾写过一篇《王家伦房两千金》的文章,原想收录在《春风吹酷溪边草》中,云飞不同意,在重印时撤了下来。
王一中,正名王德熊,他排行老三,少年时颇顽皮,大家叫他“派阿三”,想不到他在宁波师范毕业后做了体育教师,变得温文尔雅,与儿童时判若两人。他的老婆是横溪人林汉的妹妹阿英,他们现在随儿子居住在鄞州邱隘镇,有一个孙子,效实中学毕业,人不但聪明,学习习惯也很好,今年已考入浙江大学。
一中有两个哥哥,大哥叫王一新,我在横溪中心小学读书时,他的爸爸教我们历史,因身体不好,由一新先生代课,他在上课后会给我们讲《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所以他是我最早接触《天方夜谭》的启蒙老师。
一中的二哥叫王一平,被卷入王根法等捕风捉影的“反革命集团”事件中,被捕入狱,后到宁海深甽温泉劳改,因忍受不了冤屈与沉重的体力劳动,自缢身亡。
一中还有一个妹妹,不知其详。
一中的阿姨,也在横溪中心小学教书,我们叫她邬先生。她对一中十分严格,甚至是严厉,从不讲情面,我们好几次见一中被她叫到办公室训斥,有时还拿出教方打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