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000000003

第3章 我是一个普通女人(2)

我父母及两个哥哥应该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妹妹很懂事,在外人眼里她是我的姐姐。二哥哥是我们几个孩子中上学最早的一个,五周岁不到,就读小学一年级了。那是由于父母亲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我们,而父亲当时的工作正好管理文教卫生,便得了这方面的便利。远不到学龄的二哥哥在宁夏红旗小学的学生里个头最矮,排队在第一位,这就不免与沙尘暴发生正面冲突。有一次放学,他领着队伍走在回家路上,抬眼间就见一团黄色的怪物打着转儿朝自己这边冲过来,而后面的同学毫无知觉,还在有说有笑往前挪动,步伐散漫,轻松自在。二哥哥来不及喊上一声便迅速趴卧在地,后面的孩子见状,顷刻间噤声,一一卧倒,还有几个大点的孩子扑倒在二哥哥身上,将他小小的身躯掩藏了起来。仿佛一眨眼,耳边已经狂风尖啸,沙尘肆虐,等一切风平浪静,他们才起身,抖拍掉头上、身上厚厚的黄沙之后继续回家,一路上“呸呸”之声不绝于耳,太多沙子钻进了嘴巴里,硌牙呢。瞧瞧,在宁夏,连一个四岁多的孩子都知道如何在遇到沙尘暴的时候保护好自己,可见沙尘暴在当时就像家常便饭,我亲爱的父母怎么会没遭遇过它呢?只不过,在宅心仁厚的他们的回忆里,所有的瑕疵都已自动被时光过滤,只留了美好的那一些。

而幸运如我,自打有记忆起,满眼便都是生机。我们一家六口当时住在某部队家属大院,院子很大,大大小小的房间就有十几间,外面的小伙伴常来捉迷藏,有时玩累了躺在里面呼呼大睡,连家里人也找不到。哥哥们也因此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狗、狐狸、猫、刺猬、兔子、老鹰、鸽子等等,哥哥们被戏称为“陆海空三军司令”。妈妈还专门腾出一间房间来,找人砌了个鱼池,里面养了好几百条金鱼。大院里种了两棵柳树、一棵大枣树,树身高大,枝繁叶茂。葡萄架几乎充填整个院落,一到夏季,就绿得密不透风;靠墙还有好多盆花,米兰、栀子、月季、君子兰,门前还种着三七藤、金银花……那棵枣树现在还常常无端地闯入我的梦中,让我魂牵梦绕。枣树一般四五月开花,花朵小小的,鹅黄色,点缀在银灰色的叶子间。最难忘是枣花的香,那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沁人肺腑的、让人神闲气定的香气。每天东方既白,就有一只鸟儿在沙枣树的枝头啾啾地鸣啭,于是我醒来。枣子成熟的时候,颗颗饱满,皮薄核小,甜脆可口。院里还养了一条狗,好像叫赛虎,与我们很亲热,爱藏匿骨头。现在我一闭起眼睛,就看见七八岁的自己,站在当时无比透亮的蓝天白云下,纤瘦的身体像身边的白桦树一样挺拔。风吹着我的裙子,风里裹着极细极细的沙子,吹在脸上有点儿微微的刺痒,也吹斜了我的影子。远处传来母亲的喊声,两个哥哥大呼小叫地领着我和妹妹跑回家去,后面有一条大狗,一路跟着我们撒欢。

我们的父母很开明,也很讲原则,只要不去触碰他们的底线,我们就可以尽情玩耍嬉戏。那时家里有一台熊猫牌收音机,是哥哥们的专属,他们经常在夜深人静时躲着收听美国之声,我那时已知道那是“敌台”,可我从来也没有向父母亲告密(他们或许对此早已了如指掌,只是秘而不宣罢了)。晚饭后,我和妹妹会围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回忆往昔岁月,在他们娓娓的讲述中,我了解了父亲母亲以及我们的祖先与亲朋,算是基本掌握了我们血脉的来源与流向——两个完全独立的不同家族,在开枝散叶的过程中,因为两个孩子的结合,变成了一家人——我认为,我的父母亲这辈子能够走到一起,并相濡以沫一辈子,只有一个字可以解释,那就是奇妙的“缘”。用诚实可靠与勤劳贤惠结成的“缘”,源于他俩各自的家族中最优异的美德。父亲有时会即兴给我们用二胡拉一曲《二泉映月》,或用小提琴来一段《红莓花儿开》,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小时候我就是老杨家的公主,全家老少都宠着我,妹妹也一直让着我。记得母亲爱做一道美味的红烧肉,而我从来只吃瘦肉,每每有肉上桌,哥哥妹妹们都会很自觉地把瘦肉往我碗里投,他们吃肥的。爸爸回家带来好吃的,一人一份分下来,如果有多的,那就肯定是我的。有时候我不想要,妹妹也要问过我,确定我不要,她再拿去吃。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大概五岁,妹妹两岁多,家门口一个大水潭结了厚厚的冰,哥哥们穿着自制的冰鞋在上面溜冰,还做了简单的冰犁,让我和妹妹团坐上面,用两根钢钎(一头尖)滑行。那天,我发现少了根钢钎,抬眼望去,妹妹正拿着它蹲在地上滑冰,我高喊着让她还给我,她不舍,我气愤了,顺手将手中的钢钎抛向她,她没有设防,钢钎从她眼角擦过,霎时血流如注。我当即吓得哇哇大哭起来,闻声而出的母亲立即带妹妹去缝了针,随后赶出来的父亲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抱着我去供销社买了糖果,让我接下来分给妹妹吃。父亲对我的宠爱可见一斑。长大后我很内疚,我的野蛮行径差点弄瞎妹妹的眼睛。探亲回家我跟妹妹说起往事,才知道当时钢钎扎破的是额头,血流在了眼角。当我四十多岁的妹妹撩起额际的发丝,给我看那一道细微的伤疤,我不禁伸出手去抚摸,像是触摸到了自己五岁时的时光。目光代之歉疚,触摸代之表白——我想,我亲爱的妹妹也感知到了这一点,因为在那一瞬,我清晰地看见了她眼里涌出的泪花。

“文革”中父亲被打倒,发配到一个很远的小山窝里工作,离家很远,要坐小火车。因此,没啥特殊情况他是不会无端回家来的。如果说有一次特殊,那就是接到我降生消息的那一次。这不仅因为我的两个哥哥分别比我大八岁和六岁,更因为我是老杨家七代里出生的第一个女孩儿。

当时已经三十五岁的父亲欣喜万分地抱着我瞅了个够,亲了个够,然后忙不迭地反身冲出家门去报户口。他是那么的迫不及待,直到工作人员问他:“孩子叫啥名字呀?”他挠着脑袋答不上来,才发觉自己的确过于兴奋、过于激动了。我亲爱的父亲于是跑到门外抬头看天,天上正飘着难得一见的雨丝,空气湿润而美好,周遭宁静,恍若置身于他曾经生活过的江南的早春;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里的日历,2月19日,正逢节气“雨水”,脑中立刻浮现出“春雨贵如油”的诗句,于是我就有了“杨春雨”

这个名字。冲口而出的父亲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像一位伟大的预言家,为我之后的人生奠定了神奇而牢固的基石。而我自己,则经过50年的人生磨砺,将“春雨”诠释得更加生动,更有魅力!

曾经的站台

跟哥哥不同,我是在育红小学读的书。因为成绩好,我一直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那是个特殊的时期,学习是跟毛主席、红小兵、“四人帮”这些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信很多我的同龄人,他们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少年时代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当一名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

而我却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思想再怎么遭到禁锢与钳制,夜晚再怎么黯然冷寂,精神生命的小苗儿也还是能够得到某种神秘物质的护佑与滋养,然后一举突破泥土的覆盖,勇敢钻出地面,萌芽,并茁壮成长。这种神秘的物质就是书籍。

打个比方,当年我们宛若生活于阴沟,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仰望明月与星空。我从小就爱看书,可以说,书籍是我眼中最璀璨的精神星空。我已经忘记是几年级的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的那本书,它的题目是“春蕾”,写的是地质勘探队员的故事,他们长期在深山老林里工作,肩负着为祖国寻找地下矿藏的重大使命,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植物,能凭叫声或粪便识别每一种动物,晚上住帐篷,抬头夜观天象,就知道翌日的天气与变化……小小的我完全被这样的生活迷住了。从此,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就是,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要把为祖国探求宝藏的足迹踏遍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地质勘探无疑是一份高尚、伟大、受人尊敬的职业。为了适应当上地质勘探队员后餐风饮露的艰苦生活,我在练习舞蹈和体操时不再叫苦连天。也不知道母亲和妹妹当时有没有发觉我的改变,总之,我变得热爱锻炼身体,饭也吃得多了——精神力量的吸引和支撑,从来都是悄无声息却有力至极的。这更像是一份执念,我用孩子唯美与专一的目光凝视着它,像信仰宗教一样坚守着这个理想,在少年时期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不曾改变过这个初衷。母亲是教师,她曾吐露过想让我和妹妹两人其中一个当教师的心愿;我也喜欢老师这份温柔而美好的职业,幼儿园时也特别爱玩过家家的游戏,但与地质队员一比,老师的形象立马就失去了吸引力。我是个有野心的人,而我柔软纯真的堂妹则很好地完成了老辈们的心愿,最终成为一名光荣而优秀的人民教师。

父亲则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将我往他希望的方向引领。由于我的祖父身体羸弱,父亲十几岁就去学了中医,一方面是便于为祖父治病,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我父亲从小就立志要学中国古代的那些名医,悬壶济世,拯救天下苍生。然而医未学成,祖父便驾鹤西游;又逢国难当头,父亲投笔弃医,毅然从戎,行医之梦无奈终结。现在想来,父亲是有预谋的,他把他的精神家园偷偷挪移到了我的面前,他向我展开了一个纯净、浩瀚、慷慨无垠的世界,同时也把诗意与奉献、深邃和隐痛一并交给了我,让我为之着迷,为之痴迷,并为之执迷了一辈子。

那天,我回家看到桌上摊着一张报纸,便信手取过来看。那是父亲订阅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是一篇题为“她的孩子千千万”的长文,里面详细讲述了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点点滴滴。我承认,在细阅此文整整三遍之后,这个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母爱,没有子女、却拥有最多子女之爱的传奇女性,已让我心潮澎湃,并为之深深折服。

父亲回来了,他用一种狡黠的眼神看着我,说了句“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并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就在那一刻,我心头栖息已久的那位虚拟的神气的地质勘探队员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身边围满小天使的白衣战士林巧稚。

后来高考填报志愿,父亲一手包办了此事。他胸有成竹地指挥着我,在志愿的一、二、三、四栏里分别写下了“宁夏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四所高校。是从下往上报的,而不是像通常那样从上往下报。而淡定如我,竟然也不觉得这里面有任何的不妥,这可能是我们父女血液里共有的“一根筋”的天性在作祟吧。最后,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50多分的成绩被宁夏医学院录取,毫无悬念地成了一名医学生,实现了理想的一部分,即迈出了向林巧稚医生靠拢的第一步。

医生,即一生。如今,我已坚持这个理想并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了30多年。但我依然还不能说,这个理想已完全实现。我能够确定的只能是,当医生是我的理想,当一名林巧稚一样“爱患者胜过爱自己”的好医生,是我的终极目标,我对它的痴心永远不会改变。

端午粽香

江南的六月,似乎总是这样闷热而潮湿,低低的气压令人呼吸困难;有太阳的日子,它发出来的光也像是带着毛刺,扎在人身上,刺痒般难受。如果天色笼罩上了长久的阴霾,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不知止歇的绵绵细雨,人在憋闷的屋子里待不长,便走到室外,扑面而来的空气黏滞而迷蒙,湿腻腻的风像带着章鱼般的触角,扒住你全身的肌肤,令人涩涩地昏暝,提不起精气神来。于是我就想,梅雨季节,实在是辜负了“梅雨”这雅名啊。

今年的梅雨和端午不期而遇,携手而至。仰望着这氤氲晦暗的天空,我不由想起了老家时的端午。在我幼时模糊的记忆里,每年有一个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但那天家里是否包粽子、吃粽子,却没什么印象。不过,那天母亲一定会做一大锅别出心裁的糯米饭,这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成年后我猜测,那极可能是母亲偏爱我这从小对面食过敏的女儿才这样做的。那顿饭母亲做的可不单单是纯的糯米饭,里面还“埋伏”着烘烤过的腊肉和碧绿的豌豆粒等美食,底层更有金灿灿的锅巴衬托,一打开锅盖,就满屋喷香,馋得人直流口水。那一日,我们兄妹和父亲定然早早就端坐桌前,眼巴巴地等着母亲把饭盛上来,我和妹妹还直嚷嚷“妈,锅巴!”,一边不住地吞咽着口水,直到饭粒碰到我们的鼻尖,才迫不及待地让嘴巴发挥起吃饭的功能来。炖得烂熟的腊肉入口即化,新鲜豌豆清香盈齿,晶莹的糯米饭嚼起来满口生津……丰富的食料和在一起吃,更是齿颊留香。平时只有一小碗饭量的我们,那天个个都胃口奇好,都要盛第二碗,不过母亲仿佛早有准备,每次都胸有成竹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脸上挂着的微笑却略带歉疚——后来才知道,母亲是因为自己不会包粽子,觉得愧对我们呀。她说,尽管粽子也是糯米做的,咸肉粽里面放的无非也只是咸肉和豌豆等物什,但没有包裹成粽子的模样,终究不能称之为粽子……

同类推荐
  • 我的绛紫时代

    我的绛紫时代

    主要收录季羡林在“文化大革命”后至20世纪末所写的新年抒怀、部分序言、悼念和回忆师友、谈论学术等文章。这一时期,作者已经年逾古稀,经历了“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沧桑变化,事业的鼎盛和人世的沧桑相互映衬,虽步入耄耋之年,却道“人生再少”,回首大半世纪的人生经历,感动、惭愧、欣慰、悲伤油然而生。 “绛”为大红色,“绛紫”为红紫相加,寓意季羡林历经人生的起伏沧桑之后,晚年声名显赫、桂冠加鼎的大红大紫。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甘棠之华

    甘棠之华

    念其文,思其行,怀其德,一次靠近巴金丰富精神世界的心灵对话。作为巴金研究会的骨干、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与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联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许多秘不示人的一手材料,经过多年积淀,终写成《甘棠之华》。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巴金读书、藏书、著书以及与友人交往的点滴细节与珍贵瞬间,真实还原了巴金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背影大有帮助。
  •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收录了艾略特从1917年开始到1961年间的9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这位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评论家有着独到的眼光,对众多文化现象进行了评论,如对文学批评的运用的论述,另外他还评价了对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若干作家,并强调了接受真正的教育的重要性。
  •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何处不江湖,随处皆梁山,山不高,名却大。有逼着去的,有裹挟去的,有去发财的,有曲线做官的,有龙有蛇,有猪有狗――最后,人去了,山还在。
热门推荐
  • 犹太人成功之道

    犹太人成功之道

    本书是浓缩了犹太人千年智慧的经典阅读范本,是纵横商海的智慧宝典,管理精英的案头必备。
  • 首席前夫,求放过

    首席前夫,求放过

    ——推荐旧文《桃色情劫,大叔滚远点!》四年前,她毫无征兆的向他提出离婚。四年后,再相遇,他是高高在上的集团总裁,而她却是送外卖的小贩,他将她束缚在身边,在她面前和妻子大秀恩爱,甚至要求她做代理孕母……目的只有一个——羞辱。为了救自己的女儿,她不得已舍弃‘他们’的孩子……“苏然,你害死了我的孩子,我要让你的女儿偿命!”从此,她再也找不到她的女儿……一张死亡证明出现在她的面前,她隐忍着眼泪,勾唇一笑——“陆铭煜,你知道吗,郁郁不光是我的女儿,她也是你的女儿。”*他指着站在她身旁貌若潘安的男子,满目痛楚的看着她:“你一定非要嫁给他?”“是。”她回答的笃定肯定加坚定。“他可是个傻子!”他急切的提醒道。她笑的极具讽刺:“你作为他妹夫,就这样称呼你的大舅哥吗?”
  • 神手

    神手

    没有人会忘记,当年的宋世庠走在麻衣街上是只迈右腿。这种步态有些怪异,似乎左腿总被拖在身后。但看上去不疾不慌,很像戏曲舞台上的老生那种亮靴底的四方步。那时的宋世庠在街上已不再被人直呼其名,虽然只有三十几岁,却被官称宋爷。宋爷每次踱着这样的步子走进麻衣街,两边的商铺老板立刻就会紧张起来。人们屏住呼吸,远远看着,似乎想从宋爷那悠闲的步履中寻找出一点信息。有胆大一些的试探着上前打招呼:宋爷,好啊您哪?宋爷一般不很经意,只用眼角朝斜下方瞥一下就算理睬了。打招呼的人则也会稍稍松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商铺这一次并没进入宋爷的视野。
  • 就是惹定你了

    就是惹定你了

    因打架被学校开除的韩湘希,无奈转到另一所贵族学校,性格暴躁且又嚣张的她立刻引来某帅男生的兴趣,某帅总是有意无意的来招惹她!不过,她可不是好惹的:本小姐既不是淑女更加不是花痴,就算是帅到流鼻血的男生,她也照打!
  • 瓶粟斋诗话续编

    瓶粟斋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神妃:医手逆天

    邪王神妃:医手逆天

    可怜现代女医生穿越来便捡烂摊子,为自己性命,妙手回春,诊病无数,终成神话。
  • 极品养生菜

    极品养生菜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菜品的养生保健功能。包含菜品正从传统的油腻、制作繁复向尽量保持菜品的原汁原味、更多注重养生功能转变。《极品养生菜》为您介绍各种菜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功效,希望能把科学的膳食观念和烹调技法传授给大家,使人们能从每天的膳食中摄取充足的营养,让自己、家人及朋友都能因此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乐趣,活得长寿。
  • 第一最贱系统

    第一最贱系统

    穿越重生十八年之后好不容易氪金氪到一个系统!结果是泡面系统?连给的技能都不正经!人家可是正经人好不好!为了弥补遗憾,又多了一个系统!结果是吃货系统!我吃你妹啊!人家可是穷人,吃不起啊!好吧,那再来个放屁系统如何?告非!王宇发现自己得到系统之后的生活好像越来越混乱,怎么剧情一切都不按照套路来啊!我把你们当正常人,你们自己却要当傻子,是你们飘了还是我提不动刀了?
  • 微凉盛夏

    微凉盛夏

    久别经年,一朝重逢,乔佳妮十分激动,一把拽住唐凯的手:“哥们儿你知道吗,我下周结婚!”唐凯:“……好好说话不要激动,红包少不了你的。”乔佳妮:“谁缺红包啊!我缺个新郎!”唐凯:“等等,你说你缺个……啥?”于是,这是一个新郎不够,竹马来凑,凑来凑去凑成双的小甜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界阴书

    人界阴书

    宇宙伊始,处处混沌。一时,宇宙变化,现一神,自名盘古,开天辟地,出现一新世界,盘古赐名天地,自身亦融于其中,掌天地变化,定天地规法!(此书世界观较大,前面章节读着可能有点难懂,请耐耐性子,看下去,如果看了十章还没懂,哪里不明白,请私聊我,必回!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