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600000006

第6章 科技赈灾的内涵与层次 (1)

引言

发展防御和减轻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科技,在防灾减灾全过程体现科技力量,大幅度降低自然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2008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将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并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胡锦涛说,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紧急启动了一级救灾应急响应,调动全社会力量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恢复灾区通信、勘察和评估震区灾情、打通运输通道、搜救遇难者、拆除灾区危房、医治灾区群众心理创伤、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运送救灾物资和伤员等工作中,科技赈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2.1科技赈灾的内涵

2.1.1科技赈灾的含义

科技赈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赈"就是救济的意思,故而科技赈灾即是指在应对各种灾害时,自然人、组织、单位等社会和经济主体,采取各种有效的科技手段和措施开展救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从广义来看,科技赈灾则是科技对防灾减灾的救助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赈灾即是科技防灾减灾,也可简称为科技减灾。科技赈灾行动是通过采用科技一以贯之的支撑作用,将各种科学技术转化为防灾减灾的具体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与消除自然灾害负面影响的全过程。从层次上看,科技赈灾包括了灾前的科技防灾、灾中的科技救灾和灾后的科学重建,因此,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推进科技赈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加快科技赈灾的发展步伐,考虑安全与减灾的大局,才能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与一般赈灾不同的是,"赈灾"本质上是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应对问题,"赈灾"不是常态工作,但科技赈灾必须常态化。从科技赈灾的角度看,比较重要的是建立并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如人口、经济、交通、通信等,各方面的专家信息和联系方式等)、各种灾害预后估计与应对模型(如不同震级、震中的地震,飓风,洪灾,严重干旱等)等。灾害的预后估计对赈灾决策非常重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外有一个灾害评估机构很快就计算出了可能的受灾范围、受灾人数、遇难和受伤人数等,而我们要在短时间算出这样的数据尚有困难。灾害估计是赈灾行动决策的基础数据,救灾的动员程度、力度和物资与人力资源调配都会依赖此数据。

与一般科技防灾减灾有所区别的地方在于,科技减灾反映了防灾减灾中科技所起的作用;而科技赈灾更体现了科技防灾减灾的一个重点,突出强调了"赈"字,即强调实现赈灾的主体外部性。如果说科技防灾减灾是个大系统,则科技赈灾可视之为一个子系统;如果说科技防灾减灾是个大的目标和要求,而科技赈灾可以视之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的一种优化路径。科技赈灾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客观现实所需。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行动是我军历史上动用先进装备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次。卫星、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以及大型工程机械等先进装备,对提高救援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资源一号、遥感卫星一号和三号、北京一号、北斗一号、风云一号和二号等卫星,不间断地对灾区进行遥感、导向和气象预报;14种先进工程车辆,抢通道路,挖掘废墟;直8、直9、直11参与了搜救与运输工作,运7、运8运输机参与了运输,运12参与了遥感航测,运5则参与了防疫和喷洒作业,无人机在遥感航测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灾害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各大军区之间,海军、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各军种之间,救援、工程、防化、医疗防疫、侦察、通信、气象等专业兵种之间均联合起来行动。相应的各专业、兵种的装备器材保障力量之间也相互协调与协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效能。

由于这次救援行动装备需求量巨大,一个地区或战区的装备储备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装备部门从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陕西、上海等地调配装备器材,并组织调运。有关部队通过摩托化行军、铁路输送、空降机降、水面机动等综合机动方式,在短时间内,向受灾地区投送了大量的救援装备,为救援行动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总装备部于2008年5月17日组织力量将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价值近2亿元的工程机械和救灾设备器材,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投送灾区。2008年5月18日,首批起重机和内燃切割机等大型工程机械抵达灾区。此后,不断从各地调配各种大型工程装备、救援设备、洗消设备和维修器材补充调运至灾区,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着当今我国新发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不断增多,并且往往是多种灾害在时空上交替并行,而科技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需要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其具体实践方式即构建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形成有序的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援助机制、评价提升机制和长效机制。

2.1.2科技赈灾的目标与方向

目前,我国科技赈灾的发展目标是在加强自然灾害活动规律、形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特别加强自然灾害勘查、评估、监测、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方法研究。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自然灾害管理与信息技术研究,建立由自然灾害科学理论、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自然灾害减灾科学管理组成的自然灾害减灾科学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依托高新技术的空基、地基和地下探测技术的监测技术系统;实现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成因研究新的突破,提高预测水平;发展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完成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区域划分;开展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成灾机理和防御技术研究,建立针对大城市、重大工程和重要区域和流域的重大突发性灾害的预警技术系统,显著提高城市与重大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开发重大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救助关键技术等,为自然灾害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法支持,把自然灾害减灾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我国科技赈灾的发展方式是通过构建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实现全国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强调针对瓶颈问题,在对单个灾害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灾害链的研究,强调各灾种研究之间的合作,注重观测、机理研究、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技术与措施的集成。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强调多方科技资源的力量整合,强调各种科技资源在科学管理之下,实现平时的网络化联系和突发时的集中统一调配,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

我国科技赈灾的近期发展方向则在2008年6月召开的"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已明确提出。在此次讲话中,胡锦涛专门提到防灾减灾问题,并指出,从长远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

三是要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预案的编制。

四是要加快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五是要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将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并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六是要围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灾害防治工作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既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先进技术,也对人类社会共同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2.1.3科技赈灾的主体

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形成了一个体系:即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科技赈灾参与体系。

科技赈灾这种公益性事业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和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两大类。一般认为,公共产品的概念是由萨缪尔森在1954年最早提出来的。但公共产品并不是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其产生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公共产品问题。恩格斯在分析国家起源时指出:易洛魁人已经有"讨论公共事务的部落议事会";部落"管辖的事情,包括低级阶段上的野蛮人的全部公共事务",这里的公共事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共产品。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根据阿特金森和斯蒂格里茨(1980)的定义,公共产品指的是"在对该物品的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人消费的增加并不会使他人的消费以同量减少"这样一种物品,也就是说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使得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和"公地的悲剧"。"搭便车"问题最早由大卫·休谟(David Hume)于1740年提出。他认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或服务存在,"搭便车"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搭便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好处。"搭便车"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公共产品具非排他性--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该公共产品同样的消费,因而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人们可能从低呈报其获得收益而减少其对公共产品的出资份额(缴税额),而这样做并不会减少他将要获得的收益。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即出现了"搭便车"现象。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总供给不足,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同类推荐
  •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飞机的故事》图文并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远的太空之旅吧。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向太空进军(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向太空进军(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向太空进军》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从人类早期的探索太空的活动开始介绍,一直到如今的探索活动,期间有关的发明发现也一并介绍,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话题,如一些前端构想和探索传奇等。
  • 汽车配件

    汽车配件

    随着汽车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驾乘体验是否舒适也成了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在购买或者进行改装的时候,各种需要注意的细节可不少,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热门推荐
  • 重生福女有空间

    重生福女有空间

    重生前的张蓉蓉被婆婆欺负,被亲戚压榨,最后气的一身病,凄惨的死去。重生后的张蓉蓉,空间物资满满,腰杆挺得笔直,不再受任何人的气,带着全家奔小康,亲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 苍狼阁之魂魄

    苍狼阁之魂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仇恨,有些人,穷极一生只为复仇,而有些人,一生只为名和利,叶琼一生为了复仇和江湖地位,灭了叶、朱两家满门,自己的孩子也不放过,星魂的一生,都在追杀这个不负责的父亲,而星魄的一生,只是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爱的人,傅嘉树的前半生是为争权多利而活,后半生,却又想要得到那一丝温柔,和那心尖上之人相守。只是江湖,终究只是一场空。
  • 杜高档案:你也有一份

    杜高档案:你也有一份

    这篇访谈录,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口述历史》主持人陈晓楠先生采访杜高先生的文字整理稿,也是《口述历史》“杜高档案”节目台词的记录稿。访谈时间是2005年3月16日。此文本由杜高先生提供给本刊。题目为编者所拟,意思有两重:一、只要社会生活不正常,造成杜高灾难的,你也有一份责任;二、你也可能有这样一份档案,所以没有酿成杜高事件,只能说是侥幸,不能说是必然。至于时间,当然是指那个已过去的年代。陈晓楠: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档案里记载的是“组织”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鉴定和评价。而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级别、系统等等储存并保留。
  • 灵心而动

    灵心而动

    现实失意心胆寒,进入游戏闯天关。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如烟往事俱忘却,相逢一笑泯恩仇。冥冥之中有定数,千里姻缘一线牵。————————————————————————————————网游中兴力作,为网游崛起而奋斗!
  • 暗影38万

    暗影38万

    登月计划中止三十多年后。美国突然宣布重启月球计划。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日本、印度、欧盟、俄罗斯等纷纷宣布并开展登月计划。是什么让月球突然如此炙手可热?一艘航行在太平洋上的邮轮发生了诡秘的凶杀案。并且以极其灵异的方式,让一名中国记者突然成为杀人嫌犯。为了洗脱罪名,他从看守所中逃出,在一宗又一宗神秘事件里。慢慢接近真相。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线索背后。一个三十八万公里外的巨大天体慢慢浮……
  • 沉醉上海滩

    沉醉上海滩

    这是一个佰水人闯荡上海滩从事不锈钢加工创业故事。故事主人公姚承均,姚承湘和母亲来上海与已经散伙且拥有客户资源的表亲毕国伟一道继续经营不锈钢剪折加工厂,他们一起走出困境但是不得不面临搬迁的现实,因为黄梅的掺合,毕国伟挪用合伙资金,而让这个合伙生意难以为继。姚家兄弟回到上海继续惨淡经营,姚爹也来上海帮儿子张罗生意,寻找好地段。一次外出找门市,姚承湘骑车出车祸,被撞伤。次日中秋节,忽然来了上门生意。让这个小店出现转机,这种状况维持到年底。年末回家,家里商议换地方开业。年后他俩离开上海,回到武汉创业;毕国伟因为开车撞成植物人,结束了这段纠缠的创业故事。
  • 烽烟北境

    烽烟北境

    漫天飞雪,是北境终年不变的气候;白雪皑皑,是北境一成不变的景色;硝烟弥漫,是北境唯一的主题。北境,位于荣光大陆的最北端,与其它四境不同,北境并没有固定统治者,因此,无数的势力在此林立、互相征讨,只为决出唯一的统治者。然而,在这战火连天的极寒之境,也还是有这样一片硝烟所弥漫不到的地方......
  • 我的爱在一起

    我的爱在一起

    安图图和胡闹从来没有说过爱对方,从小学到大学安图图发现,身边没有一个男性朋友,只有这个青梅竹马,一直陪在左右,直到有一天她才发现了,原来最初的爱一直在心里,不敢爱确不得不爱。胡闹说我不希望你爱上别人,就不得不做一个你讨厌的人,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你何时能明白!一生一世一双人,从童年到暮年,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我一直都在你身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荇纪年

    青荇纪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