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800000041

第41章 百姓问天六题(11)

富人千方百计希望儿女上大学,而穷人又不想让子女白做大学梦,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从此又开始进入“大学仅为富人开”的时代?中国的贫困学生,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更有,这是我们国情决定的。到底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属于贫困阶层,恐怕没人能说得上。国家早先有个在2000年前消灭8000万贫困人口的计划,现在该到时间了,但有多少人真正摘掉了贫困人口帽子,或者说摘掉贫困帽子后又有多少人重新变得贫困,实际上是一笔很糊涂的账。因为中国太大了,中国的情况也太复杂。可我们又都知道,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富人不是很多很多了吗?这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可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和自然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农村人的生活是富裕起来了,有的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中康水平,但没有多少改变、没有多少提高的贫困地区也还相当多。世界人口报告有个数据,全世界目前贫困人口还有10亿多,国际人口与经济机构衡量贫困的标准是“日收入不足一美元”。按此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约3亿多。也就是说,按照国际统一的衡量标准,中国还有3亿多人口是贫困人口,他们组成了近1亿个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占每年参加高考和被高考录取总人数的1/3左右。这就是我们国家必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贫困群体。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宣布,2000年全国的大学招生将在去年基础上再扩招20万,总数将达到年度招生300万人。这对那些想上大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不过“扩招”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又是悲喜交加。喜不用解释,能有机会上大学可以实现自己和祖辈的梦;悲的是能考上大学,却因没钱而进不了大学门。从去年各“扩招”学校获悉的情况证实,去年与今年各大学的学习费用普遍提高,像北大、清华的学生上学费用增幅达20%左右,而一般大学也跟着往上涨。这使得那些本来上大学就感到困难的穷人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有苦不敢说--因为你只要一说,马上就有那些生活条件好的人会说:“上不了就快把名额让出来嘛,咱孩子还急着上不了大学哩!”穷人们哪舍得?已经榜上有名的孩子绝对不会轻易答应,他们的家长们也不会随意放弃孩子跳出农门进龙门的机会。唉,咱再苦也得忍着,孩子的前程是大事!“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家长们、乡村干部们这样发誓。于是便有了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和电视剧中看到的全家人饿着肚子供一名大学生上大学的故事;也常常听说有位父亲为儿子筹措学费而累死在放牧的路上或采煤的矿井中;也常听说,一个在学校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女大学生,突然在商场或大街上因偷窃而被拘留……

21世纪的中国又多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育发展了,穷人则越来越上不起大学了怎么办?

我和另一位“贫困问题作家”黄传会先生已经看到了很多双流泪的眼睛和无数个为了几千元学费和今天或者明天的一顿饭钱而不得不低下“天之骄子”的高傲头颅去当乞丐与娼妓的卑贱身影,我们因此时常有一种欲哭无泪、欲呼无声的感慨。

我真的盼望哪一天在阳光下所有考上大学的人们脸上都充满发自内心的金色笑容!我想会有这一天。关于大学贫困生问题,国家想了不少办法。问题是我们国家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每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不说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每年几百个亿几千个亿往里填,不说为安置下岗职工又从总理的口袋里掏走了数百个亿,不说为科教兴国需要每年在原有基础上给教育、科研领域增加上百个亿,不说每年国家为防灾救急备上几百个亿,不说接二连三的各种不得不搞的大庆、大典;单单是每年国务院扶贫办拨给贫困地区的救困费用就是好几百个亿,我们还有庞大的军队,庞大的行政干部队伍……总之,每一条线都可以轻易地从总理的口袋里掏走几百个亿,国家一年的收入才多少?银行一次又一次的降息也没有拉动内需,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仍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国家哪有那么多钱再为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减免学费?大学扩招已经定为国策,扩招容易吗?现在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费用每年在12000元左右,而目前从学生那儿回收的钱仅为六七千元,如果按2000年600万在校生计算,国家需要贴进300多个亿。这个数字已经够让总理费尽苦心的了,每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总有人高喊要增加教育投入,实在是难为了腰包本来就不鼓的总理同志。现在又冒出个近百万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国家从这些学生身上几乎回收不到几个钱,一百万人又得让国家贴进一百个亿,难啊,国家的当家人更有常人不可知的难处。

于是,“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口号不得不由高校自己喊了。但大家很快注意到,喊这些口号的大多是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学府,他们完全可以喊得响当当的,因为他们的学生大部分是有钱人,极少数穷人家孩子能走进这些高等学府,而他们在学校里一般都会得到校方坚强有力的支持,减免学费一般都不成问题。另外还有社会各界“捧星”般的主动要求帮助这些名校的状元们,所以这类学校的校长们高喊“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穷困而辍学”的口号,就像喊自己的名字一样轻松。但像农大、林大等等专业学校的校长们就不敢轻易喊这类口号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就进入了学校,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开展带来了困难,如果再轻易答应减免的话,就会从教师们的口袋里硬掏钱了,惹出的问题恐怕就更复杂。于是在全社会一致反映与要求下,本来就贷款贷不出去的广大银行家们做出了一个姿态:向贫困大学生贷款上学。听起来很好听,1999年9、10月,这个消息在电视新闻上很常见,效果却出人意料的不好。原因是操作起来仍然无法解决穷人的实际问题,那就是贷款是需要抵押和担保的。后来抵押这一条放松了,可担保仍保留着,银行从不做亏本生意,特别是已经成熟了的商业银行们。他们笑眯眯地向大学生走来,原来也想开拓一条“生意新路”,结果此路不通。凡想贷款的学生都是贫困生,而穷人想找人作担保没有人愿意。如今越是有钱人借钱越容易,而越穷的人越借不到钱,这是世界性的规律。中国人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特别是中国的一些百姓,他们都经历过大锅饭的“美好时代”,“吃饭不要钱,上学不要钱”,在新中国前几十年的具体形式里,“孩子上大学后就是国家的人了,既然是国家的人了,还要我们掏什么钱?”好多人今天还这么想。再者,借钱容易还钱难是一些人的习性,你不得不承认。中国金融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前十几年大批资金出银行后再也找不回来。现在不行了,银行收不回贷出去的款,就先砸自己的饭碗。对大学生也不例外,你没有担保人给你担保,银行就把脸别过去了。许多贫困大学生对担保贷款一事意见很大,说这等于是在纸上给他们画了一个饼,想吃又根本吃不着。我就收到了一个采访过的贫困大学生的信,她已经几个月口袋里没有钱了,听说银行到他们学校里办贷款一事很高兴,可当银行说必须有担保人时,她无所适从了,因为在北京她举目无亲,找老师和同学们,大家说我怎么给你担保法?你再过两年毕业了,你贷的款到时还没有还,银行找我怎么办?言外之意是谁也不情愿当这样的担保人。这个学生把心中的苦楚告诉了我,她说:“现在的人与人之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感,他们一点也不相信我,难道我是那种赖着不认账的人吗?我可以用人格担保呀!”我看后既为她抱不平,同时又觉得无可奈何。在商业行为和法律范畴里,人格担保在我们中国好像不能成立。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谁敢对一个并不是亲人的外人作金融性质的担保呢?我叩问自己,想想也确实不敢,因为中国之大,人的情况之复杂,许多事能想得到吗?办好事得不到好报,反而咬你一口的事太多了。“贫出无赖”,此话虽有损广大贫困者的心,但现实中确有这类人。对此,我想广大的贫困大学生,也应该对平常人的平常心有所理解。

但理解之后,我们大喊了半天的贷款实际上又成了一件有头无尾的事。为了照顾教育部门和银行自己的面子,于是我们看到过几条这样的消息:首都几家银行纷纷抢滩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为学生贷款。问题是银行家们除了敢到这些完全能贷得起、还得起的著名学府外,他们哪敢到那些真正需要的、贫困生又多的学校去呀!“那些学校,谁去了谁就倒霉。”一位女银行职员如此说。

一切几乎又回到了原位:穷人难上大学。

同类推荐
  • 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

    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编审,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出版《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破冰之旅))等报告文学集12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等影视政论片25部(300集)。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 抱着父亲回故乡

    抱着父亲回故乡

    《抱着父亲回故乡》是矛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书里,他以深情的笔墨描述了记忆中的故乡,父亲母亲,在工厂里的青春岁月……关于文学,关于生活,关于人间万象。这本书可以和他的小说对照起来读,深了解刘醒龙的精神世界,找到他创作小说的根。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是孙哲在担任时尚杂志《红秀GRAZIA》编辑总监期间,写就的时尚评论文章的结集。全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点了时尚行业背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是谓“好看的背后”,穿透表象反思行业本质,冷眼静观时尚这个喧嚣、繁华的圈子与其中的人;二是关于内心生活,有对禅道的体认、对生活的见解,也谈论文化、时事、当下社会风潮,屡见机锋,是一本带有哲学思辨的散文集。
  • 露珠上的太阳

    露珠上的太阳

    洪立于1983年在《朔方》发表诗作,写诗已三十多年,《露珠上的太阳》却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吾命有卿

    快穿之吾命有卿

    系统小千希望有朝一日,公司可以发明一个识别宿主和系统适合度的东东。单纯可爱的它不适合毒舌高傲的宿主大大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COC调查员手册

    COC调查员手册

    一个年轻人,因为网购了一本书陷入险境。面对恐惧与危机你是选择一无所知的活着还是。。。在死亡的威胁中。。。寻找真相?欢迎来到克苏鲁跑团游戏,年轻人。。。开学后无设备,学校封闭式,周更。不喜勿入
  • 我有仙府万万座

    我有仙府万万座

    他一醒来,便成了被宗门流放的倒霉蛋,还好有外挂傍身,从此,各种仙府秘境,纷至沓来,应有尽有。无聊的时候,组队去探个险;缺钱的时候,在各大仙府门口收收门票、卖卖丹药。“哎,那个玉华大帝,注意素质,别插队,一个一个来”“离菩大师,阿米托福,来一颗龙虎壮气丸吗?包你龙精虎猛,关键时刻重振雄风啊!”“紫云圣女,来来来,我这有个新开发的洞天,一起坐坐?嘿嘿,别害羞嘛!”没有天赋,没有背景,唯有仙府万万座!这是一段“小人物用仙府秘境砸出一条血路”的修仙之途。
  •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库,山藏海涵,流光历炼,菁华萃出。古典小说这一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的不唯那几颗夺目的的星,仰望星空,参差多异窍,明清小说之经典一派——言情小说——自有它的光彩。我们涉江采芙蓉,冠之“红颜蓝颜”分辑选择,陆续推出。
  • 我给你摘星星

    我给你摘星星

    他和她从很早开始就一直同校,十年的友谊.她傲娇自恋又自卑,他沉默寡言,在她面前对自己的情愫只字不提.毕业后她和他突然失去联系,这才意识到自己离不开他
  • 侠道至终

    侠道至终

    江湖上侠客众多,但他们能带来什么?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动作,故事就会偏离原本的轨迹。谁能笑傲江湖,中土九界任人纵横。一个过客,将会留下自己的印记。
  • 故事会(2018年9月下)

    故事会(2018年9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体育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研究

    体育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研究

    本书详细阐述了体育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首先对健康的内涵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使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其次分析了现代人们面临的健康威胁,以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最后对青少年学生、职场人员、社区老年人和农村人口的体育健康促进分别做了详细的论述,不仅要求个体要树立健康意识、提升体育价值观,同时也要求政府部门要为体育健康促进提供支持性环境,使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 九剑真言

    九剑真言

    天地玄黄,风雷光暗。悟得九剑,天下无敌。且看一个平凡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习得了一门无上剑法之后,如何一步一步的进行各种逆袭,从而走上了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