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200000005

第5章 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和乾嘉考据史学

1.明清时期历史文献学的发展

历史文献学在明清时期大有发展,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文献目录学

明清时期官私藏书甚富,故著录图书的目录著作亦多。明代除了官修的《文渊阁书目》(杨士奇撰)外,尚有私家目录书《古今书刻》(周弘祖撰)《千顷堂书目》(黄虞稷撰)等10余种之多。另有明代官修的《宋史·艺文志》,这是史志目录。清代的目录著作,官修的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撰)《天禄琳琅书目》正、续编(敕撰);私撰的有《也是园藏书目》(钱曾撰)《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毛康撰)等近10种;史志书目则有《明史·艺文志》,以及卢文弨撰《补宋史艺文志》《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撰《补元史艺文志》等。

《四库提要》是明清时期目录著作的代表作,也是古代目录学之集大成者。清乾隆间,在修《四库全书》的同时,分别为著录及存目的1万多部书籍撰写提要,其中包括作者介绍、本书内容和流传情况,并论述书中得失,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初由馆臣分别撰写各书提要,后由总纂官纪昀修改定稿,汇集为《四库提要》200卷,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部有易、诗、书、礼、春秋、孝经、五经正义、四书、乐、小学10类。史部有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15类。子部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14类。集部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类。四部之下列类,类之中有子目。各部有总序,各类有小序,类后有跋语,子目有按语,论述学术流变及分类旨趣。这部目录学史上的空前巨著,在区分类别及论述学术源流、评价各书优劣等方面,条目分明,间有新意;而尊经崇儒,或有粗糙之作。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四库提要》多所补正。

清末张之洞在缪荃孙的协助下,编撰了一部《书目答问》,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约为《四库提要》的五分之一;但“此编所录,其原书为修四库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此书著录,注重实用,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又重视通行的版本。它为读者从浩瀚的文献中了解若干种基本读物,提供方便,便于参考,故流传较广。近人范希曾继之,撰有《书目答问补正》。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缪荃孙(1844—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我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33岁时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10余年。

章学诚撰《校雠通义》,对我国目录学的传统进行总结。他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歆)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者,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这就是说,目录学的任务,不只是甲乙丙丁地排列书目,更重要的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起到指导读书治学的作用。他对编目的体例,也有论列。《校雠通义》在目录学上很有创见,值得重视和研究。

(2)版本与校勘

自印刷术发明后,书之版本日益增多,校勘工作大有进展,于是版本与校勘两门学科随之发展起来。

对版本的著录与研究,南宋尤袤撰《遂初堂书目》已发其端,到了清代有所发展。清代学者治学多重视版本,校勘古籍时,尽力搜集古本、旧本、善本作为校勘的依据。《天禄琳琅书目》正、续编,著录古籍1000余部,以版本时代分类,将宋版、明版、影宋版、抄本分列,并对刊刻时代、地点、收藏者和印章题记做了考证。于是,版本的研究兴起,版本目录著作日多,版本学中的版本源流、传抄经过、纸地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装潢式样等问题都提了出来,并有所争论。但明清时期始终未有系统性的版本学著作问世。

对于校勘,宋人有一定成就,明人则无显著成绩。清代校勘大盛,超越前代。惠栋、戴震、王念孙、段玉裁、阮元、孙星衍等都是校勘名家。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卢文弨的《群书拾补》、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都是校勘名作。清代有许多专门从事校勘的学者,在校勘工作上取得很大成绩,还因工作重点与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形成两种流派。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等一派,注重版本依据,强调保持原貌,主张说明异文正误而不更改。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一派,主张广泛搜集各种版本及其他异文材料,加以分析考证,勇于订正勘误,改正误字。前者重版本,侧重对校,后者重义理,侧重理校,各有所长,可以互补,对校勘学做出了贡献。

(3)辨伪与辑佚

辨伪与辑佚,都是为了揭示或恢复原书的面貌。这种工作,明代以前已有之,至于明清更为发展。

明代的辨伪,以宋濂和胡应麟为大家。宋濂的《朱子辨》,继承了宋元学者的辨伪之学,以年代的先后、思想与事实的异同、文体的风格三方面,来考辨古书的真伪和时代,辨别了周秦以来40部子书的真伪,是一部以辨识伪书为内容的现存最早的专著。胡应麟的《四部正讹》,所论遍及经、史、子、集四部,辨伪书70余种,他在叙论中分析伪书的情况,把造成伪书的原因归纳为“掇拾古人之事而伪者”“袭取于人而伪者”“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等20类。又在卷末提出审核伪书的八条方法,即“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这书把辨伪的方法和经验条理化,对辨伪工作大有促进作用。

清代的辨伪,大家辈出,名著继踵。万斯同撰《群书疑辨》,对《易传》《周礼》《仪礼》《左传》等书都做疑辨。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共辨经、史、子三类书八九十种,书后还附“有真书杂以伪者”“有书非伪而书名伪者”等五例。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引经据典,揭出《古文尚书》的种种矛盾,列出128条证据,确切而有力地证明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判明了长期以来的一大疑案。胡渭著《易图明辨》,有力地考证了宋代道学家所宣传的《太极图》《河图》《洛书》是宋初佛道教中人拼凑出来的,跟周公、孔子全无关系。这样辨伪的工作,不仅关系到一两部书的真伪,而且还直接动摇了儒家和道学家所崇奉的经典读物的神圣性。

姚际恒(1647—1715年),字立方,一字善夫,号首源,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历14年而成《九经通论》,另著有《尚书通论》《礼经通论》《诗经通论》《好古堂书目》等。

阎若璩(1638—1704年),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渭(1633—1714年),初名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详加说明,特别重视治水及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另有《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辑佚工作,清代以前成绩不大,至于清代才有显著的成就。清初,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姚之驷的《后汉书补逸》等都是辑佚之作。乾隆时,采取朱筠的建议,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512种。仅《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不包括存目)的就有385种,计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共计4926卷。《四库总目》著录之书总共3000多种,辑佚书却占了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史部著录的辑佚书,如东汉刘珍等撰的《东观汉纪》24卷,宋熊克《中兴小纪》40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520卷,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王益之《西汉年纪》30卷,吴缜《五代史记纂误》3卷,都是很重要的史书。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也主要辑自《永乐大典》。至于嘉庆,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1936年影印出版题为《宋会要辑稿》),共366卷,分17类,是宋朝典制史的重要资料,内中多有《宋史》及其他宋代史书所未采录的材料。

清人还从唐宋大型类书及各种古籍中搜找材料,做辑佚工作,成绩也很可观。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雷学淇等辑《世本》,朱右曾等辑《竹书纪年》,汪文台等辑众家《后汉书》,汤球辑《汉晋春秋》,都有益学林。黄爽的《汉学堂丛书》和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都是辑佚的巨编。《汉学堂丛书》收入经解86种,通纬56种,子史钩沉74种。《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入经部444种,史部8种,子部178种。但这两丛书所收书,一部分是转录别人已有的成果,有些是两三条、数十字就算一种。

(4)注解和考证

注解和考证,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古籍或弄清史事。学者对此也很重视,并有很大成就。

古代注家多注解儒家经典。汉时说经者多。唐代有《十三经注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宋元至明,注经者尚空谈,佳本很少。清人经解甚富。《清经解》和《清经解续编》接近700册之多。清人经解之单行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陈立的《公羊义疏》、焦循的《孟子正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郝懿行的《尔雅郭注义疏》,都是佳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长期以来附属于经部的《说文解字》注解中的一部名著。

清人注解,还有赵一清的《水经注释》、孙诒让的《墨子闲诂》、王先谦的《汉书补注》等,也可称为名作。

清代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颇有研究,又有考证的功力,故其注解多翔实可靠,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但也不免有烦琐之失。

考证(又称考据),是文献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古时早已有之,明代有尚考证者,但到清代才突出起来。清初,顾炎武著《日知录》,注意考证史实,但旨趣在经世致用。而乾嘉学者崇尚考证,一方面有学术发展的必然性及个人治学旨趣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高压,学者为了保身免祸,于是为考证而考证,脱离了实际生活。但他们通过考证,对于古籍的整理,对于旧史的补表、补志、补注,以及对于史料的搜集、考订、辑佚、辨伪、编纂等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有益于后人对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顾炎武(1613—1682年),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郭沫若是这样评价的:“乾嘉时代,考据之学虽或趋于烦琐,有逃避现实之嫌,但罪不在学者,而在清廷政治的绝顶专制。聪明才智之士既无所用其力,乃逃避于考证古籍。此较之于埋头八股文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不可同日而语,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就稽古而言,为考据。就一般而言,为调查研究。未有不调查研究而能言之有物者。”这个评论,对前人是公允的,但也说明考证对于治学虽有必要,却不应搞逃避现实的烦琐考证。

2.钱大昕、崔述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史学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史学盛极一时,名家甚多。钱大昕、崔述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钱大昕,字晓徵,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号竹汀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卒于嘉庆九年(1804年),享年77岁。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昕经皇帝面试诗赋,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乾隆十九年,举进士,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后来历任右春坊右赞善、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等官。先后奉旨参修《热河志》《续文献通考》《一统志》《续通志》等书。累次出为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乡试的正副主考官,又充会试同考官,还奉命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丧还乡,停住苏州,再不出仕,先后主讲江宁钟山、太仓州娄东、苏州紫阳等书院。大昕一生,主要从事于文化教育工作,专心治学和著述。

大昕结交很广,学问渊博,著述甚多,有《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等著作,后辑成《潜研堂全集》。《廿二史考异》(以下简称《考异》)是其史学代表作。他反对“陋史而荣经”的看法,认为史与经同样重要,故他毕生的主要精力是治史,主要成就也在史学方面。《考异》100卷,是考证自《史记》至《元史》22部正史(不包括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和《明史》)的文字和内容的正误。列出原书纪、表、志、传的标题,于标题下写出所考的原文,然后进行考证。

大昕考证之法,主要是三点:

一是取证。汇集和考辨大量的材料,主要是“正史”的记载,加之以谱牒家乘、稗官野史作为参考,还运用一些金石文字作为佐证。

二是比较。对于众多的取证材料,先排比其现象,继而比较彼此的异同,再观察先后的联系,以求历史的真实。然后断定史籍记载的正误与是非。

三是专题考索。把材料整理出头绪,弄清所考的问题有无价值,再按所考问题的大小与价值写成一条专文,有的条文实是专题研究,如《侯国考》即是。

查《考异》内容,除一些考文字正误的条文外,主要是考证官制、地理、氏族等方面的问题。大昕自言:“予尝论史家先通官制,次精舆地,次辨氏族。否则,涉笔便误。”又说:“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氏族。”这是明确交代他的历史考证是以官制、地理、氏族等为重点。

在官制的考证方面,大昕知道“沿革迭代,冗要逐时”的职官制度,考证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他对秦汉的尚书与中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辽金元复杂的朝廷与地方的官制,都做过探讨。有的记于《考异》,有的载于《养新录》和《文集》。如言元朝之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与中书省任职之关系问题,《考异》卷99《元史·程巨夫传》条,谈得较为简略,而《文集》卷34《答袁简斋第三书》所谈就具体些。

在地理的考证方面,大昕很注意“今昔异名,侨置殊所”的难题,对秦汉的郡国、晋宋的侨置州郡、唐宋元的地方建置,都有所探讨。如《考异》以两卷之数(卷88、89),列举《元史·地理志》之谬误疏漏,考证元代一些地理问题,指责“明初修史诸臣,昧于地理”。又如《考异》卷19《晋书·地理志(上)》,指出《晋志》“叙江左侨置州郡,多不可信”。因《晋志》往往于晋时侨置州郡上加“南”字,而大昕经过考证,指出“晋时侨置郡县,皆无‘南’字”,侨置州郡的“南”字,“皆永初以后所加”,即刘裕称帝之后的事。

在氏族的考证方面,大昕对魏晋南北朝的门阀与谱系,对辽金元的族、姓,乃至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姓字、籍贯、年龄等,都有过研讨。他对元朝氏族尤为注意,曾作《元史氏族表》。元朝尊重蒙古、色目人,平时称名而不带姓氏,故史籍中同名者多而姓氏不明。大昕广泛地搜集有关元人族姓材料,加以考证分析,著成《元史氏族表》,使读者得以了解蒙古、色目人的族姓与支系。后来《元史新编》《新元史》多承袭之。

大昕于历史考据之中,偶发议论,对廿二史及其撰者多所批评,反映出一定的史学思想,但因力戒空发议论,故思想并不突出。

大昕博学而有所侧重,重点是在元史,“生平于《元史》用功最深”。他以为廿二史中《元史》最陋,《考异》以15卷的篇幅加以考证纠误,《考史拾遗》《养新录》和《文集》也多有考证元史之文。所著《元史艺文志》和《元史氏族表》,更是补《元史》之不足。他注重元史资料,搜罗元人诗文集、小说、笔记、金石、碑版,撰写《元史纪事》。他曾着手重修《元史》,据他的弟子黄钟说,“稿已数易,而尚未卒业”。可惜书稿已失传,但他对元史的官制、地理、氏族以及元代文献学的深入研究,实开元史研究的新天地,对近百年来元史学影响很大。

钱大昕确是“一位博学而又精专的考据学者”。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生于乾隆五年(1740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享年77岁。

崔述继承家学,志于经史,颇有学识。他认为,中国上古史,几千年来越搞越糊涂,《六经》所载本来较为真实,但经过战国以来的传记注疏多次曲解误传,弄得面目模糊,必须推求本末,考其真伪,才能说清史实。于是,撰著《考信录》,其中有前录2种(《考信录提要》2卷,《补上古考信录》2卷);正录5种(《唐虞考信录》4卷,《夏考信录》2卷,《商考信录》2卷,《丰镐考信录》8卷,《洙泗考信录》4卷);后录5种(《丰镐考信别录》3卷,《洙泗考信余录》3卷,《孟子事实录》2卷,《考古续说》,《考信附录》2卷);另有翼录4种(《王政三大典考》3卷,《读风偶识》4卷,《古文尚书辨伪》2卷,《论语余说》1卷)。还有其他著述。崔述的门人陈履和曾刊《考信录》。近人顾颉刚汇辑崔述著作,名曰《崔东壁遗书》,刊行于世。

我国学者治学,数千年来有其传统的学风,其中有这样两种倾向:一是尚博、好议,即喜于博学,好发议论;一是贵精、务实,即追求专精,致力实学。这在清代也有明显的表现。崔述对传统学风采取批判的态度。他正是对尚博和好议的学风持批判态度,吸取了教训,而作《考信录》的。同时,还对专精、务实的学风予以批判继承。

崔述治史的考信态度是:“平心考核”“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他对于“附会”曲解、“以今度古”“先有成见”“心粗气浮”等错误的治学态度,严肃批评,引以为戒。自言“平心考核,辨其真伪”“平心以求其一是”。他说:

“谚云:‘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纹’与‘问’同音,故假借以讥人之过细而问多也。然余所见所闻,大抵皆由含糊轻信而不深问以致偾事,未见有细为推求而偾事者……况于《考信》一录,取古人之事历历推求其是非真伪,以过细讥余者当更不知几许。嗟夫,嗟夫,此固难为世人道也。”

这是表明,反对粗心态度,主张“细为推求”。《考信录》就是对古人之事“历历推求其是非真伪”的。这是认真的历史考据精神,值得肯定。同时,崔述主张考证“贵于持平”,求之适当,不可随意抑扬。

崔述的考信方法,很值得注意和研究。他考古史,辨古书,基本的方法是三点:一是具体分析,辨明真相。所谓“分别观之”“考其原本,辨其是非”“究其本末,辨其同异,分别其事之虚实而去取之”;所谓“类而辑之,比而察之”“参互考订而归于一是”。就是分类细析,比较研究,弄清源流,考明史实。如,他说:

“先儒相传之说,往往有出于纬书者。盖汉自成、哀以后,谶纬之学方盛,说《经》之儒多采之以注《经》。其后相沿,不复考其所本,不但以为先儒之说如是,遂靡然而从之……余幼时尝见先儒述孔子言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稽之经传,并无此文,后始见何休《公羊传序》、唐明皇《孝经序》有此语,然不知此两序本之何书。最后检阅《正义》,始知其出于《孝经纬》之《钩命诀》也。”

这是抓住所谓孔子“(吾)行在《孝经》”之语,探究本末,考明真伪,终于揭露其不见于经传而出于纬书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具体分析,才考证出一些古代史事和古书之是非真伪的。

二是考察文体文风的时代印记。所谓“文必因乎时”,就是说文章著述必有时代烙印。崔述说:

“唐虞有唐虞之文,三代有三代之文,春秋有春秋之文,战国秦汉以迄魏晋亦各有其文焉……非但其文然也,其行事亦多有不相类者。是故战国之人称三代之事,战国之风气也;秦汉之人称述春秋之事,秦汉之语言也。《史记》有录《尚书》《春秋传》之文,而或不免杂秦汉之语,伪《尚书》极力摹唐虞三代之文,而终不能脱魏晋之气,无他,其平日所闻所见皆如是,习以为常而不自觉,则必有自呈露于忽不经意之时者,少留心以察之,甚易知也。”

意谓文字、语言、文风必有时代特点,而且一定透露出来;抓住它们“呈露”的东西,仔细分辨,就可考定其书之真伪,记事之是非。崔述正是用这种办法,辨析《古文尚书》《论语》等书的真伪纯杂的。

三是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测。所谓“凡事不见于《经》者,度其不类此人之事,则削之而辨之”,就是对于一些传记注疏所说之事,既与《六经》无可考信,就只能依据传记或情理“度”(推测)其是非真伪。

崔述这种考信方法,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朴素的治史之法,基本上可以肯定。

正因为崔述考信的方法较为得当,故其《考信录》依据经书,清理了一些关于古史的传说,澄清了一些古史上的事实,揭示出战国以后一些传记注疏的“传闻异词”及“沿讹踵谬”,揭露了一些伪书伪篇,说明了一些传说的演变,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古史。

但崔述信《经》崇儒,卫护古圣贤,有其局限性。今治古史,《六经》仍可参考,然不能仅仅“考信于《六艺》”;既要尊重儒家的历史地位,也要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

钱大昕、崔述等人的历史考据,对近代史学有一定的影响,至今仍然有之。

同类推荐
  • 三国战神无双

    三国战神无双

    东汉末年,吕布自下邳突围而出。他遇到了带着太平要术的张灵。他招揽了庞统。他迅速崛起,成了最强的诸侯。他亲率数十万大军君临许昌,即将一举定乾坤。但,这个时候天地发生了异变……
  • 三国之纵横大汉

    三国之纵横大汉

    汉末天下大乱,刘备嫡长子刘勋才能非凡,收谋臣武将,娶娇妻美妾,步步为营,立志兴复大汉帝国。究竟能否成功?敬请期待!
  • 我的道姑师父

    我的道姑师父

    新书(超级医仙从都市开始)都市燃文,热血回归,已签约书支持。大唐世界风雨飘摇,他力挽狂澜,一切从大唐江湖开始。斗破世界。箫炎:请师尊受我绝世道法。西游世界。猴子:敢问父亲,何为道?洪荒世界。盘古:请道友助我一臂之力。遍游诸天次元,宇宙洪荒,当他再次回首身后是一片虚无,抬起瞭望前方是无尽的混沌·······(书友交流群,群聊号码:980013784)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功名心很强的封建士大夫,贾诩认为匡危济难,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便投身军中,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刘表、孙坚等各路军阀为了争权夺地,便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他们共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受到威胁,便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不久,暂时联盟的讨伐大军没有进逼长安,而是为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起来。
  •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两本新书发布都市新书发布:《我有一个傲娇女友》历史新书发布:《绣春刀之山河》
热门推荐
  • 双面总裁:吃定小娇妻

    双面总裁:吃定小娇妻

    秦飞:我是小奶狗,卖萌和耍酷我都有贺泽:我系大狼狗,让你做我女朋友,还是我来做你男朋友面对同一张脸,周夏蓉有些懵逼。
  •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汉宫廷演义

    西汉宫廷演义

    《中国历代宫廷演义丛书》,深入宫闱,演述帝王后妃问爱恨情仇;广涉史事,详览封建王朝之波诡云谲。读透了这套书,就读透了宫廷;读透了宫廷,就读透了历史;读透了历史,现实也就洞然胸中。
  • 藏在指间的时光

    藏在指间的时光

    顾念暗恋学长沈山南四年,两人终于又在同一所大学重逢,她决定跟沈山南表白,却没想到搞出了一个大乌龙,表白错了对象,只能狼狈逃跑,而幸福也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谢衡之说,“如果一个人不爱你,那么,这个人,不是我。”
  • 男神驾到拐个甜心回家

    男神驾到拐个甜心回家

    当元气少女碰上腹黑小少爷,爆笑日常就此拉开序幕――谁说没有结局?当呆萌小姐掉入狼窝,还得任劳任怨:“我受够了!”一双手环住呆萌小姐的脖子:“姐姐,来了可就出不去了哟”少女抬头,撞上一双星星点点的眸子,失了神,就像第一次见面那样…… 主要内容:为姥姥看病挣钱的夏小薇来到了帝国首都首楚,接到的任务竟是照顾一个和自己同龄的男孩子――席门小少席洛。 搬到席洛家对面的夏小薇,天天被席洛找麻烦,但作为一个很能忍的女孩子,夏小薇表示――不就一年的时间么? 每天,给席洛准备早餐晚餐,还得天天被耍,夏小薇却不觉得委屈。 始终每天给席洛哥哥席莫汇报情况。
  • 凤仪娇

    凤仪娇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出身显赫的墨家传到第三代家主手里,没两年就成了名满京城的破落户。墨芊芊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穿到了一个破落户小姐的身上。小说里标配的家财万贯呢?吃香喝辣呢?主角光环呢?这些都没有也就算了,为毛她卖完鸡蛋回家,就听见有人要冤大头老爹还债,还是一笔巨债!墨家大小姐卖身为皇后还债也不算亏,况且还有高薪可以赚。可她突然发现这温和无害的皇帝陛下其实是个腹黑男!额滴神啊!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惊喜与惊吓齐飞的世界!
  • 一而再再而三喜欢你

    一而再再而三喜欢你

    因为一场不得已的意外缔结契约,如果解不开那就在一起吧。我答应帮你直到最后,不离不弃。
  • 家里有个女明星

    家里有个女明星

    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变的只讲现在不念从前,是岁月改变了我们的本真,还是人性的本质就是薄凉!追忆那段荒诞岁月里的爱恨情仇,侃一侃我曾用生命去维系的那些人,那些奇葩的故事;还有那闪烁在城际边,看不见的灯火……
  •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从历史、经济、文化等视角多侧面、大跨度、全景式地记述了中国国企波澜壮阔的大变革,反思了中华民族工业化进程中的教训和遗憾,展示了突破重围的契机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