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28300000001

第1章 放风筝

第一篇 春事

北京春天的风有时凛冽刺骨,我记得有一次冻得差点放了手中的线,风筝忽然显得重了,几乎把我拉起来。我感到自己好像成了一条咬钩的鱼。我大叫起来,一是兴奋,二是害怕。义母过来抱住我,接过我手中的线,把风筝放得更高了。我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她。每当在露天看到湛蓝的天空。枯黄的草地,一幅美丽的风筝放飞图便展现在眼前。

——凌淑华:《古韵》

凌淑华生活在北平的年代,流传着几句顺口溜:“气象预报,纯粹扯臊。晴有大雨,阴天日照。说是无风,电线呼哨。捕风捉影,不如不报。”虽然那时候的气象预报不准,但小孩子玩的玩意儿,却是有严格季节性的,各有各的谱儿:夏景天到小树林粘知了、逮老鹤(蜻蜓),秋景天去城根儿下捉蛐蛐,冬景天怀里揣着蝈蝈葫芦。放风筝,一般要等到开春以后,河也开化儿了,天儿也暖和了,黄沙天也来过了,老北京的屋子里的炉火也撤了,经过三四个月漫长的冬天,终于到了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令,就可以糊一个风筝,买一个屁帘儿,撒丫子疯跑了。

春风骀荡的时节放风筝,旧时也叫放晦气,有病的人家还要故意让风筝断线,好把“病根子”带走,有讨个吉利的意思。《潍坊岁时记》称春天放风筝为“放郁”,意思也是把一冬天郁积的闷气都放出去。你想呀,春寒料峭的时候,大人小孩儿跟着风筝一通游耍,抻脖子瞪眼,再出一身透汗,能不强身健体吗?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最早用于作战,后来成为民间极受欢迎的一种玩具。隋唐以后,风筝渐趋普及。清明前后,上自内苑,下自士庶,“俱立秋千架为乐,童子郊外放纸鸢”。宋代潍坊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均有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绯衣梦》以一个书生“买一个风筝放着耍子”作为开端,明代戏曲家李渔的《风筝误》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以风筝为媒唱和恋爱的故事,《红楼梦》中更是多处写到风筝,而据传由曹雪芹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专讲扎、糊、绘、放风筝技法。据说,后来名扬京师的哈记风筝即得自这套风筝谱的真传。

1915年,北京风筝艺人哈长英、天津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分获金奖和银奖。民国时期,各地即有风筝比赛,以潍县、青岛、安庆、台北等地的风筝赛最为知名。

“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向碧云端。”民国时期,北京、天津、潍坊风筝最为知名,并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许多人谈到民国时期的北京风物,都会提到北平的风筝。熊佛西在《怀北平》一文中曾称北平是天下最可爱的地方,在他看来:

我觉得北平的可爱倒不一定是因为它那古老辉煌的建筑物,也不是它那恬静风雅的生活方式:例如玩玩古董,画画字画,逛逛胡同,放放风筝,养养鸽子……更不是因为它那佳肴美食,例如:正阳楼的涮羊肉,便宜坊的挂炉鸭,同和居的烤馒头,东兴楼的乌鱼蛋,致美斋的脍鸭条,灶温的烂肉面,砂锅居的白肉,月盛斋的酱羊肉,信远斋的酸梅汤,王致和的臭豆腐,六必居的酱菜……我觉得北平最可爱的是“北平人”!

风筝,正号“纸鸢”,又称风鸢、纸鹞、鹞子、纸老鹞等。风筝的“筝”,说明最早的风筝都是带响器的,飞上去后迎风而鸣,能发出铮铮之音,故称“风筝”。北方一般称风筝为鸢,南方称鹞子,说的都是老鹰,由此可知最早的风筝都是老鹰形状。老鹰型的风筝多为软翅,放到天上几可乱真,能把鸽子吓跑了。

老北京的风筝花样极多,沙雁(后多写为“沙燕”)为风筝的正宗,有肥沙雁、瘦沙雁(又称瘦腿子)、黑锅底(酷似乌鸦,全部涂黑)、雏燕(为小小胖胖的燕儿型)、比翼燕(为两只燕身合并)等,这类纸鸢的特点是“上有头,中如椭圆形,下有尾”,哪吒、钟馗、老虎、猫、蝴蝶等风筝均由沙雁衍化而来。此外,龙睛鱼、鲇鱼也由此衍化。大英博物馆和美国一些博物馆中至今还收藏有明末清初的沙雁纸鸢。

风筝分为硬翅和软翅两大类。如蜻蜓的两大两小四个翅子,为软翅,即上面有骨子,下面没骨子,软纸边。最早的纸鸢多为硬翅风筝,大多为五角星形式,即一头两翅双腿,后发展出老鹰、蜻蜓、蝙蝠、彩蝶、螃蟹、龙睛鱼等软翅风筝。若按大小分,小的二三尺,大的肥沙雁五六尺的皆有。还有拍子形、蜈蚣形的风筝。一般放沙雁的未必放得了拍子和蜈蚣,因拍子形的多为无头无尾的方形,没有御风心得的,玩不了;而各种纸鸢中,属蜈蚣最难放,因这种风筝为很多小节联成一体,稍一外行,就缠到一起了。此外,还有水桶、方盒子、灯笼等物形风筝。人形的风筝有福、禄、寿三星,哪吒、韦陀和大美人等。《红楼梦》中第七十回写到大观园的小姐妹放风筝,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急赤白脸地说:“要不是个美人,我一跺脚踩个稀烂。”

一般的风筝都是用竹篾扎骨子,再糊东昌纸,上施彩画。高级的用藤条扎骨子,用绢糊成,彩画也就重彩,桃红、翠绿、洋蓝、描金,金碧辉煌,尺寸也很大,一般都是四五尺以上的,背后都带有单弓或双弓。民国时,北京人玩儿的风筝一般宽窄都在三尺左右。这种有声的纸鸢制作方法是:以竹青或红藤缚成薄片,浸之以油,俟其浸透晒干,以之做成弓,缚于纸鸢适当位置,或一片,或多片,风吹之则作响,声震天际,日夜不停,因随风势徐疾,其音时高时低。风疾其声洪而厉,风徐其音舒且和,听且观之,使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风筝在民国年间要卖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个,一般人家买不起。

民国时期,北京的风筝线十分讲究。放小风筝,上绒线铺买些三股白棉线,把棉线绕到线桄子上。手拿着线桄子的木把儿,放风筝时,随高放线,控制自如。不放时,慢慢把线倒到线桄子上,线倒完了,风筝也该落地了。关于这种线桄子,陈鸿年在《故都风物》(台湾正中书局1970年初版)中,曾有详细的描写:

它是用上六根、下六根的三寸长的竹条,互相交叉,距离一样,然后做上槽槽,胶合一起后,再用六根五六寸长、精光细致的木棍棍,上下做槽,与交叉之竹条胶在一起。在竹条交叉的正中心,上下都有个小洞,然后穿一根细铁条或铜条,手拿的部分,还有个木把儿。这样用手一拨竹条条,它便像风轮似的旋转起来了。

陈鸿年说的是小孩玩儿的线桄子,至于大人们玩儿的大线桄子,有的跟小孩子一样高。放这种大风筝,品种多为瘦腿子、钟拍子,还有丈八来长的大蜈蚣,至少需要两个人一起忙乎,一人管线绳,一人拉着风筝的绳。这种风筝放起来格外吃力,十来岁的半大小子两个也未必拉得动。民国年间,这种大风筝大多带着弓弦。新春之际,高空中时时传出风筝的嗡嗡之声,格外引人注目。

据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89年初版)一书中说,纸鸢的上市,最早也要在阴历年底,“这时正值三九,寒冷异常,谁也不肯玩冷纸鸢。”卖风筝的摊子,一般在大铺子的前面,或者在庙会集市。昔日北京卖风筝的,有每年冬末春初在北新桥摆摊的“猴儿常”,专售猴儿八戒的小纸鸢,能把三四个猴儿八戒连起来放入空中,堪称一绝。民国时,北京风筝最著名的有两家,均在厂甸火神庙大街售卖。一是哈记风筝,以擅长制作大风筝著称。哈记制作的风筝,专门卖给梨园艺人,梅兰芳即用他们家的风筝。一是出自清宫的金氏兄妹,以“黑沙雁”最为知名。当时,北京风筝最集中的地方在厂甸,能有上百种风筝出售。其他一些地方,也都有出售玩具风筝的风筝集市。

天津素来出手艺人,不玩儿则已,要玩儿就玩儿绝的。早在清代,天津风筝即以精细著称,轧制工艺十分精湛。如老鹰风筝,头部用纸浆翻模涂色,腹部为平板,尾部用丝线连接,可前后摆动,两翼则用软翅甚至用绫绢等织物糊制,而且鹰的两翅与主体用鹅翎管(后改用铜箍)插接,可分可合,栩栩如生,不仅携带方便,放飞时也异常平稳。

民国时期天津风筝,以魏元泰为最佳,开设“长青斋”纸扎铺。当时,魏元泰的纸扎主要是扎“烧货”(即纸质祭奠用品)的。由于纸扎铺不是每天都有生意,平日就以糊风筝为业。那个时候的天津风筝,最简单的是给小孩玩儿的瓦风筝,大一点儿的是“锣鼓鹰”和老鹰等,最大的是长一两丈的“串活”。魏元泰几经专研,研制出了群燕、群蝶、带响、带变、超长、微型等200余种风筝,技艺上更是精益求精,在天津卫叫响了“风筝魏”的字号。风筝魏在风筝制作工艺上运用了打眼、扣榫、锡焊、铜箍等工艺,创造了轻巧的折叠风筝,数尺长的风筝折叠后,可以装入30厘米左右的盒子甚至信封里,堪称一绝。风筝做得好不好看,全看彩绘。便宜的风筝当然不彩画,如“黑锅底”就是糊成大字形,画成黑色图案花纹的。沙雁是画褐色羽毛图案的。魏元泰的彩绘吸收了年画、剪纸及建筑彩绘的特长,重彩勾勒,色彩鲜艳,有浓郁的装饰情趣。这也就难怪,后来“风筝魏”与杨柳青年画、泥人张被誉为“天津民间三绝”了。

民国年间,山东潍县(今潍坊)风筝已有相当规模,县城里有风筝作坊和店铺三十余家,清明节期间在集市上出摊的也有数十户。这些卖风筝的,多数来自盛产年画的杨家埠。杨家埠艺人冬天印年画,过了旧历年又开始扎制风筝。这些风筝艺人借鉴了年画的技法,半印半画,风格粗犷,印量极高,价钱低廉,一季可产四五万个风筝,当地人称之为“跑破鞋”。

清明前后放风筝,实在大有讲究。一般立春前后开始,到清明止。此时北方多偏南风,或西南风,都适合风筝放飞。倘若一出现北风或东北风,赶紧收了。如果在已经放起后有了转风变天的迹象了,也收。迟了,就真的成了断线的风筝了。具体放飞时间,以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为最佳。三点以后,天气转凉,风向多变。真要一直放到天黑,沿线送上一盏红灯,那就不仅需要有稳定的风向和风势,更需要放风筝的人有高超的放飞技艺了。

至于小孩子放风筝,其实大多数就是跑风筝,跟着风筝乱跑就是了。民国时期,北京入门级的风筝,玩玩“黑锅底”,就不错了。儿歌云:“黑锅底,真爱起,一个筋斗栽到底”,就是笑话小孩子年纪太小,放不来风筝,弄不好就一个倒栽葱,栽到底了。此外,还有一种自制的瓦片风筝,俗称“屁帘儿”。

北京过去的儿童多穿开裆裤。在天冷时,为其做一长方形棉围系于腰间,以为臀部挡寒之用,俗称“屁股帘儿”,简称“屁帘儿”。昔日,稻草帘子、蓝布棉门帘和屁股帘儿,被谑称为旧京的“岁寒三友”。

“屁帘儿”这种儿童风筝制作相对简单,一般自己在家里扎。找来一些竹篦儿,四根竹篦扎成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再用两根竹篦儿交叉支撑,在骨架上糊上薄薄的纸,系上长线,就是最简单的“屁帘儿”风筝了。

具体些说,其形状为竖长方形,比例多为三比二,骨架用三根直竹条;面料上边一根竹条,两头要略长出一点,作绷弓和拴提线之用;另两根以四个角为黏合点作斜十字交叉,交叉竹条的上端要和绷弓竹条的两头相绑扎,并将其与面料粘牢。风筝下面可粘三条或两条纸(绢)条长尾,长度是风筝高度的二至三倍即可。再将上面绷弓竹条用线从后面绷出弓形,绷线的长度和弓形的高度比例为六比一左右,整体为一瓦面圆弧形。提线为三根,绷弓竹条两边各拴一根,十字交叉处拴一根,三根提线合为一点,底线略长,提起后下面略低于水平状,即可试飞。这样的风筝,虽然简单粗陋,但对于那些半大不懂的小子来说,能够有一个入门级的“屁帘儿”风筝,已经是孩子们的心头好了。

同类推荐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从回忆的细致程度,细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成了贯穿一生的影响,值得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
  •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本书收录了窗台上的圣诞树、吃一只鸡有多难、拉面馆里的秘密、世界上最丰盛的晚餐、雪在白菜心里起舞、美女不怕输到底、借钱等故事。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
  • 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

    本书是一本回顾友情亲情,感悟生命可贵的散文集:与时光擦肩而过、用文字抗衡世间、聆听生命苍凉、人间有趣是清欢。以温暖灵动的笔,记录亲情友情的可贵,感慨容颜易老、时光易逝,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并号召人们在阅读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精神的维度。
热门推荐
  • 成功的目标

    成功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某些传统观念无形中成为人类前行的障碍,突破传统观念需要有莫大的智慧和勇气。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人往往能够成就前所未有的辉煌。致富的捷径是:以积极的思考致富并且有积极的心,相信你能做到!不论你是谁,不管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够招徕财富,也可以走向贫穷。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价值。即使躺在床上,甚至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研究、思考及规划,也能致富。
  • 两世独宠之老婆还是夫人

    两世独宠之老婆还是夫人

    安珮被一个妖孽给看上。从此小两口浪迹天涯……等等,那她这穿越是怎么回事???失忆又是怎么回事?且看安珮和妖孽祸害世界。(由于个人原因,一周两更)
  • 永远的奶香

    永远的奶香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蛙声如浪》、《永远的奶香》、《竹虫》、《秋蝶》、《篱笆墙》、《茶杯》、《杨大脚》、《裸睡》、《小刘是个好同志》、《桃花坞》、《雨后的蘑菇》等。
  • 小娇妻太嚣张

    小娇妻太嚣张

    乔小玉从一个草根选秀选手,进阶娱乐圈明星,开了艺人经纪公司、潮牌装、甜品火锅……发财到手软……更有迪拜王子、沙特王子开着直升飞机轮流来……男主超宠文,只有宠,宠到海角天涯……
  • 现实恋爱游戏攻略

    现实恋爱游戏攻略

    菜鸟术士初到人间,竟迷上玩恋爱文字攻略游戏,怎奈BE之神笼罩,一直未能拿到圆满结局。在积累拿到233个BE时达成隐藏成就——来到古代进行真实恋爱游戏。要攻略谁?攻略几个?甚至……如何拿到人生第一个HE?考验才刚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凡武战纪

    凡武战纪

    以前,我特别羡慕那些有故事的人,他们喝醉的时候可以有梦见的人,独坐的时候可以有念念不忘的场景,就连死的那一刻,也可以有一遍又一遍念叨的名字。后来,我有故事了。才终于明白父亲为何在窗前凝眉的下一瞬可以对我淡淡一笑,明白萧远道为何下令屠了整座城依旧哭成泪人,明白剑不孤放不下的不是那把剑而是在剑道打败他的人。于是我总会想起许多年前娘亲写给父亲的一句白话:像有故事的人那样深情,像没有故事的人那样洒脱。
  • 老南开

    老南开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 御灵者联盟

    御灵者联盟

    末世妖灵封印弱化,妖灵蠢蠢欲动,为了维护世界稳定,民间自发成立起御灵联盟,开始维护世界和平……然而,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究竟是谁让妖灵狂躁不安?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