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28300000008

第8章 端阳节

第二篇 夏令

乙:五月节您舍什么呀?

甲:九万多人每人一份江米粽子一百,神符一张,一碟黑桑葚,一碟白桑葚,一碟带把甜樱桃,山樱桃一蒲包,大杏二百,蒲子六把,艾子六把,雄黄二两,五毒饽饽四盒,玫瑰饼、藤萝饼一样五斤,山海关汽水两打,两打灵丹,两打双妹牌花露水,还有三十五斤黄花鱼……

——张寿臣、陶相如相声:《开粥厂》

《开粥厂》,也是马三立经常使的段子,先后与张庆森、王凤山合作过。说到这段五月节的“节礼”,黄土马家马大善人“舍”的,江米粽子、桑葚、樱桃等都差不多,只是少了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符”,又给多挑了一桶凉水(马三立、张庆森最后说的是:“这凉水……那您就自己挑去吧。”)。这一段省略,就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一些相声的差别了。

这段相声里说的是端午的各种应节吃食。一般人以为端午为纪念屈原所设,乃至后世将端午节省略成了“粽子节”,错。想当年,一到了旧历四月下旬,老北京的街头巷尾都会回响着这样悠扬的吆喝声:“葫芦花来!”“哎,买神符!”“供佛的哎桑葚儿来,大樱桃来!”“黑白桑葚儿!”“江米小枣儿的凉凉儿的大粽子来!”还有乡下人挑着一挑子菖蒲和艾草,吆喝一声:“蒲子艾来!”这等于告诉您,五月节就要到了。

五月节

初五日,曰端阳节,有龙舟戏,居户门贴葫芦门符,插艾蒲,家中团坐食角黍曰粽子,饮雄黄酒,系儿以彩线曰长命缕。今则愈出愈奇,小儿所戴者多用丝制,小扫子、簸箕及虎、蛇、壁虎、蛙、蝎子等,谓之老虎锁,虎蛇等五种动物,谓之五毒。是日市廛多向债家讨债。

—— 赵光宸:《津门岁时记》

旧历五月,葵榴斗艳,栀艾争香,仲夏和风,正是万物生长的时令。

当北方刮过一阵温煦的杨柳风,落过几回贵如油的春雨,暖和的太阳照进住家的四合院,各家的老小都换上轻便的春装,胡同里就能听见挑担子叫卖:“江米小枣儿粽子!”咦,吃粽子的五月节就要到了。

端午,又称中天节、端阳节、重五节等,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岁时节日。中国风俗重五月,旧说:“午者,长也,大也,言物长大也。”端午,也作端五。“端”的意思就是开始;“午”谐音“五”,相当于正中。五月初一为端一,五月初五那天即为端五。对了,还有一“午”,与除夕和中秋节过的是晚上不同,端午节过的是中午,所有重要的民俗活动都要围绕端午日的中午进行。

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农历节日中,每逢奇月的同一个日子,都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正月初一是春节;三月三古称上巳节,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三月三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为七夕乞巧节,九月九为九九重阳节。后来,有人就根据这个奇数双双定律,发明了双十一光棍节(阳历)。

中国一年三大节,为过年的正月节,中秋的八月节,端午的五月节。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定端午为夏节,放假一天。士农工商,五行八作,照例在这一天要放一天假,撒一天欢儿。三大节中,过年不用多说了,好吃的好喝的跟各种妈妈例的过年礼俗不胜枚举;中秋拜月,照例离不开瓜果梨桃羊肉月饼。至于端午节,一般人以为只是吃粽子。其实,五月端午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中秋的节日,大有深意焉。不然,周作人也不会在济南正尽兴游玩的时候,说出“然而因为端午将到,我不能不赶快回北京来”这样的话了。(周作人:《济南道中》)

20世纪30年代,每逢春节、端午和中秋前,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过旧历节,但民间习以为常,该过则过。1934年6月16日旧历端午日,住在上海的鲁迅先生照例吃角黍、悬艾草。两天后,在给朋友的信中,鲁迅说:“上海算是已入‘黄梅天’,但近唯多风而无雨;前日端午,家悬蒲艾,盛于往年,鄙寓亦悬一束,以示不敢自外生成之意。”

此外,每年的三大节都为结账期。旧历年末或年后新欠款项尽量在此时索还,债务人则尽量拖延,千方百计再推到八月节中秋后。《孔乙己》的结尾,鲁迅即借用这一节俗,简略地交代了孔乙己的结局: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一般人以为端午习俗,无非是插艾草、吃粽子、饮雄黄这几个传统民俗节目。其实,端午节的节俗不只这些,五月节也不限于五月初五那一天的民俗活动。大约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前,北京、天津等地还保留着这样的端午习俗:

夏至四月下旬的最末几天,家中要打扫塔灰、家具过水,打磨家具的铜饰件,擦门窗玻璃。如果是纸窗,还要改糊卷帘。与此同时,要准备糯米或黄黏米粽子。此外,从四月末到五月初一二(均是指农历),家主、子侄和用人要分头向至亲中的长辈、平辈和亲家送米粽子和炉粽子等应节食礼。

五月初一清早,趁天气凉爽,在门楣正中张贴“葫芦万代”,在风门开启的一侧门框正中贴“剪子剪蝎子”剪纸。这些贴剪纸的,当然是讲究的人家。一般的人家则在门上悬挂艾草以“辟邪”。插艾草的位置,也有讲究,过去北京、天津的大户人家一般在门框和两侧墙的结合之处各插艾草一丛。

五月初一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在大门的上方贴“判儿”。一般为黄纸,人像为红色,也叫“祃儿”,指的是钟馗,他手持宝剑目注空中的蝙蝠,上面印着“驱邪镇宅”四字。按照陈鸿年《故都风物》中的记述,民国年间北平的端午门口挂的“判儿”是这样的:

住家户的主妇们,讲究多,一清早儿起来,先把准备好的“蒲艾”,插在门口儿。大门口儿的正上方,还贴一张黄裱纸,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判儿”,赤面虬髯,面目狰狞。右手拿一把宝剑,左手戟指前方,右腿金鸡独立地站着。不用说鬼,就是小孩儿见了也吓哭了。

五月节这套驱邪、辟邪的仪式就从贴“判儿”开始,门两侧左右分别挂着菖蒲和艾叶,下面再贴一口向下的剪纸葫芦曰“倒灾”,这还只是门口儿的节目。进入院子,主妇们要将提前准备剪好的老虎、五毒、剪子夹蝎子等小玩意儿,贴到窗户、炕沿、桌子底下、门后头以及水缸旁边等处,取其“到处辟邪”之意,这是第二个节目。到了屋里,各处墙角要遍洒雄黄酒,光倒屋角还不够,还要在小孩儿的耳鼻口和前额涂上,大人还要直接喝,这才算完成了从大门口到屋里的“宜夏避恶”的一套辟邪基本节目。

天津五月初一和五月初五的家宴与其他喜庆日一样,中午要吃捞面,晚上吃焖米饭、鱼肉菜。此时,讲究吃比目鱼,喝雄黄酒、艾叶酒等露酒。跟正月节和八月节一样,五月节也要分别向挑水人、磕灰人(即淘大粪的)、看坟人等封过节的红包,有的人家还向寺庙送布施。

其实,端午节所吃,不止粽子一种。近人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引《京都风俗志》载:“端阳节……人家铺肆,买粽子、樱桃、桑葚,以献神佛。”说的是,要用粽子、樱桃、桑葚三种时鲜,敬献神佛。周宝善《天津竹枝词》亦有“樱桃桑葚荐时鲜”的端午时俗。樱桃亮红,桑葚姹紫,这两种在端午前一起上市的小水果,甚是逗人喜爱。陈鸿年在《故都风物》中讲到故都的端阳风物,说:

过五月节,唯一可与粽子并驾齐驱、分庭抗礼的是:大街小巷叫卖的“桑葚儿来,樱桃!”若论小买卖儿,恐怕没有比这再小的了,卖桑葚儿樱桃的,多是半大孩子,手上托个小柳条儿筐子,筐子上铺上一层碧绿的樱桃树的叶儿,叶儿上放着鲜红鲜红、带着小绿把儿的樱桃。这种色彩,和小东西的可爱,是叫人难忘的。筐儿里,一边是樱桃,一边是桑葚儿,有白的,有黑的,都有手指头肚儿大小,外表好像一粒粒的小米儿,吃到嘴里,真是一兜水儿,齁甜齁甜的。

除了用樱桃树的叶子衬托樱桃桑葚,过去还用白杨树叶子,而其他季节卖其他的水果就不用这种叶子。比起相对稀少贵物的樱桃,桑葚产量大,孩子们经常放开了吃,吃得紫了舌头、甜汁儿顺嘴流、弄脏了衣服才算罢休。

除了粽子、桑葚、大樱桃,还有专属于端午用的雄黄酒。昔日上海,每逢端午,各商号及缙绅大宅都要大摆筵席,吃端午宴。普通人家,饮雄黄酒,有的则以高粱酒或绍兴酒代替,还有的将南方的黄酒和北方的高粱酒勾兑,加入少量的雄黄末。上海端午佐酒的菜肴,一般为黄鱼、咸蛋、白切肉等。在南京,除了包粽子,一般人家都要饮雄黄酒,吃端午饭。即使贫困人家,也要整几个小菜。其中,苋菜几乎家家必备。民间传说,端午食苋菜,夏天可以不闹肚子。有的人家还要在苋菜上加一些新蒜的蒜头,也是为的杀菌消毒。南京讲究的人家,则要准备银鱼、韭菜、茭白等在锅中炒食,或以黄豆、雄黄同炒,称为“炒五毒”。

在《山居杂忆》里,记载了民国时期杭州的端午习俗:仆佣采菖蒲叶,尾端横插一根,两根一组做成宝剑倒插门户。艾叶和榴花簪头、白芷和苍术,自药房买来,置于香炉薰屋。孩子们挂药草香袋,额头上涂雄黄,吃黄菜:黄鱼,黄瓜,枇杷,黄鳝——苏北地区则是红菜,包括苋菜、鸭蛋、油爆虾等。

在武汉,除了包粽子外,还有煮咸蛋、蒸苋菜、蒸肉食的食俗。端午这一天的中午,昆明很多人家要吃煮豆芽、煮大蒜、煮鸡蛋以及粽子、包子等,饮雄黄酒或菖蒲酒。在太原,很多人家还要在端午这一天做麻团、蒸凉糕,糕上涂以玫瑰浆、糖稀,既好看,又好吃。此外,北方有些地区还在端午这一天买绿豆糕和鲜花玫瑰饼,作为应节的馈赠礼品。

在东北,据生于东北的香港老作家丙公(张向天)回忆,民国时期东北端午的小玩意儿有:“除了吃正式的三角形白粽子外,点缀节日的就是悬艾。闺中女孩子则用五色线扎成线圈戴在手腕上,又用彩纸剪成剪刀、公鸡,贴在纸窗上,称之为‘避五毒’。市上有用红绿彩纸抽成的大大小小的肥腰葫芦、有穗子的香荷包、用花布做成的小猴儿、胖小成行成列地摆卖。”(丙公:《衙前集·说端午》,上海书局1985年初版)

除了以上端午民俗节目,当然不能不提南方的赛龙舟。沈从文曾说:“比如为纪念屈原的五月端阳,包粽子,悬蒲艾,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绝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的!”在南方,只要有河流可通船舶处,端午期间必有赛龙舟。南方人称初五为小端阳,十五为大端阳,正式比赛或初三到初五,或初五到十五。“沅水流域的渔家子弟,白天玩不尽兴,晚上犹继续进行,三更半夜后,住在河边的人从睡梦中醒来时,还可听到水面飘来嘭嘭当当的锣鼓声。”(沈从文:《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1927年6月6日《民国日报》副刊《小广州》上,记录了一首描述当时广州端午习俗的民谣:

初五日,是端阳,朱砂黄纸写符章,香包挂在襟头上,绸裤纱衫好在行。睇见龙船长十丈,锦标罗伞甚辉煌,鼓声震动冲波浪,水色娇娇艇内装。紫洞船头绷布帐,游河公子坐船舱。渡头挤拥人来往,热闹奢华又一场。

过去和现在,每到端午节,各地总有“江中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的赛龙舟活动。其实,最早赛龙舟活动并不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也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是通过赛龙舟这种刺激性的“体育运动”驱遣瘟神。粽子最早是夏至的一种吃食,吃粽子最早也与屈原没有多大关系。对此,江苏人表示不服,说端午节要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湖北人);浙江人也表示不服,说最早是越王勾践操练水军;山西人也表示不服,说端午节为了纪念介子推……为避免各省人民为了到底是纪念谁发生口水战,早在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就曾撰文声明:“是谁先撒的谎,说端午节起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

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一带,端午习俗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沿江一带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造龙舟、龙舟下水、龙头点睛、挂红、朝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当地还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可见当时重视程度。每逢端午,武汉各大帮会出面组织赛龙舟活动,市内各大戏院纷纷上演《白蛇传》,算是每年的保留剧目。武昌等地还要在端午日赛会,以幼儿着戏装,绑在台上,称之为“出故事”。到了晚上,妇女以荆条将帐子内外赶扫一遍,认为可驱一夏之蚊虫。

端午的巫术色彩

立夏之后很快就到端午节了。端午头一天,高庄的朱师傅会拿带根的艾叶和苍蒲各一大把来。端午那天上午,四五十岁的女仆们就做起苍蒲宝剑来。所谓“苍蒲宝剑”就是把苍蒲叶剪成剑状,在近根处再横插一根苍蒲做剑柄,看起来就很像宝剑了。做好以后,仆人们把苍蒲宝剑和艾根一起挂在各门各户上。

——(澳)高诵芬:《山居杂忆》

很多人习惯称端午佳节。其实,与春节和中秋等节日不同,端午最初并非“佳节”。古人称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则是恶月恶日。端午这个“佳节”,是一个具有浓郁巫术和道教色彩的“恶节”和“毒节”。此时正当初夏,气候转换,南方入梅,北方多旱,气候湿热,虫蠹并兴,人多病瘟,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此月便格外引起人们的惊惧和警觉。因此,围绕端午前后的民俗事项,多基于洁净去秽、禳灾辟邪乃至以毒攻毒等主题展开。或可以这样说,端午是中国最具巫术色彩的节日。

古人认为端午为不祥之日,很早即有弃五月子之风,战国时的孟尝君因生于端午险些成为弃婴。及至民国,此风依然。作家萧红生于端午日。刚落生,她哭声洪亮,不止不休,接生婆老石太太将她从水盆中拎出,说了句:“这丫头蛋子,真厉害,大了准是个茬儿。”为此,家里人还曾把她的生日“往后串了一天”,改为农历五月初六,但依然没有改变萧红一生坎坷的命运。后来萧红也曾这样慨叹:“我这一生,是服过了毒的一生,我是有毒的,受了害的动物,更加倍地带了毒性……”

为了防止热毒和疟病,古人便借过端午的机会,集中开展一些避邪驱灾、除害灭病的夏令卫生活动。早在《夏小正》中就有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直到民国时期,一些地方依然有“竞采众药”之俗。端午前后,一些地方药市兴盛,民间有端午这一天吸了大量的药气可以延年益寿等说法。旧时,很多乡村人家天还没亮就出外采药,端午中午时,很多人家制作以雄黄、大蒜为主的药物,而医家则在这天熬药膏、制丸药、采蟾酥;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熬制益母膏等药物。还有些地方,用夏枯草、菖蒲、淡竹叶、薄荷等凉性解药熬水当凉茶喝,一些地方慈善团体还在端午这天发放藿香丸、青黛散、六一散、济众水、良药茶等防暑药物。

昔日,江南等地流行在端午这一天捕蟾。据说蟾蜍这天鼓起最足,药效奇佳,到五月六日就没有效用了,所谓“癞蛤蟆躲不过端午”。杭州人甚至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既然端午制药如此“神奇”,巫蛊一类的药物也常在此日炼作,也会有些方士利用恶月恶日生成魔法魔药,这就有些“黑巫”的性质了。

端午当然不是源于纪念屈原,但也不是闻一多说的起于古吴越对龙图腾的祭祀。按《夏小正》记载,端午日的活动是采药、蓄兰、沐浴三项,可知端午节的风俗主要与禳毒避疫有关。端午最初称“浴兰节”,但这个“兰”并非兰花,而是一种带香气的佩兰,明代有“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之俗。后来,一般以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民国时期,广东有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药草沐浴,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端午既然是五毒出没之时,后来人们就想到一种简单的辟邪方法,即在屋内悬挂红纸印的五毒图,红纸上印着蜈蚣、蛇、蝎子、蛤蟆、壁虎五样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之上,就算辟邪了。此外,各地僧道也会在端午前后制作各种符篆送经常往来之家。

其实,贴五毒图本来是谷雨的习俗,后来并入五月节了。与此相似的,还有钟馗图。近代画家,常在端午这一天画钟馗像,或自挂,或赠人,民间也要在这一天张贴。其实,钟馗图本来也是过年时张贴的,大概在清朝乾隆年间一次大瘟疫后,民间流行在端午张贴用朱砂画的钟馗图辟邪,此后相沿成俗。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常用的“驱邪三宝”雄黄酒、钟馗图和天师符,都与道教有关。

各地之所以在端午前后采制草药,有一个重要的节令因素是:到了端午前后,很多植物性药草的叶茎都已经成熟,凡以叶茎入药的,正是采摘的最佳时令。举一个好玩的例子,车前草俗称猪耳朵草,各地田间地头路当中均很常见。端午前只是寻常的野草待遇,贱称为“车轱辘草”,到端午后即升级为草药,改叫“车前草”了,所结之子称车前子。民间俗谚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都是药”,“端午百草都是药,只怕凡人认不着”,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喝雄黄酒,更是除了粽子以外,各地民间对端午节认知的重要风物标志。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常用来治皮肤病。苏州一带,端午节“饮雄黄、菖蒲酒”;无锡一带“屑蒲根、雄黄和酒饮之”。江南等地还流行端午节饮用菖蒲酒,或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制成菖蒲雄黄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并非直接用雄黄泡酒喝。药书上称,雄黄酒有解毒杀虫之效,因此合于夏令卫生。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带雄黄酒入山中,即不畏蛇。”雄黄既有毒又解蛇毒,既可内服、又可外擦(外用为主)。毒蛇虽毒,但它遇上雄黄,也会中毒,重者也可死亡。白娘子的故事即据此而来:白娘子喝了法海的雄黄酒,立即显现原形,幸亏许仙和小青盗了仙草回来,才救了白娘子的性命。各地用雄黄,除了制成雄黄酒饮用外,还用雄黄蘸了酒在小孩儿额头上画“王”字,一些药铺还在端午前后出售雄黄的老虎牌子,和香袋一样挂在身上,取以虎加雄黄辟邪之效。

民国时期,除了吃粽子、插蒲艾、喝雄黄酒等端午习俗,北京等地还吃“五毒饼”(听起来怪吓人的,难怪这个称呼后来没有传承下来)。这种五毒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内有糖馅儿,在饼面的酥皮上用点心模子印刻“五毒”图案,无非是取以毒攻毒、灭虫免灾、吃了毒饼、百病全无等意思。

江南端午节,亲友之间除了馈赠粽子、香囊以外,还常以扇子为节礼。扇子具有招风纳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等功用,赠扇除了实际功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避瘟祈福。因过去的扇子多以蒲叶制成,而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因此也称这种扇子“避瘟扇”。

长期以来,端午习俗中蒲艾连用,有艾草则必有菖蒲,同为祛邪除毒之物。这两种植物和雄黄一样,乃纯阳之物,具有扶阳抑阴之效。有些地方甚至称菖蒲为“菖阳”,《本草纲目》也称艾草:“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转肃杀之气为融合。”艾草多在端午节用来插在门口,与菖蒲连用,称“蒲剑艾虎”或“蒲龙艾虎”。虎则更为阳物,均有辟邪之效。

这一天,无论走到谁家门口,都能闻到艾草、菖蒲以及清冽的药香。苏东坡曾说端午太阳没出时,要采野艾为人形,用于火炙,有奇效云云。其实,苏老师弄错了,世界上没有长成人形的艾草,而是插艾草时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门口,等干燥后,用于炙炷。

女儿节

五月端午街前卖神符,

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

樱桃桑葚、粽子五毒,

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端树,

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

孩子们头上写个王老虎,

姑娘们鬓边斜簪五色绫蝠。

——北平俗曲:《端阳节》

明朝以来,北京等地又在端午旧俗的基础上增加了“女儿节”的新功能。

在五月初五这天,妇女们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把红绒花扔掉,以此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和灾难。女孩子的发辫上,插上红绒做的“小老虎儿”,胸前挂着五色丝线缠的小粽子,滴溜溜嘟噜噜挂一大串,看上去分外热闹喜兴。关露在写于1942年的散文《端午节》中描写,小时候换上了新衣服,外祖母还要给孩子挂上漂亮香袋——“小花粽子”:

外祖母又拿出一件有趣而好看的东西,这是一串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小粽子。这粽子不只外面华彩而好看,并且在粽子里面还包了檀香和沉香一类的东西。因此当你看见它好看的色彩的时候,同时也就闻见了袭人的香气。这些粽子的好处,外祖母说是专门给小孩子们挂在身上的,于是我又在那件花衣裳的外面挂上了那串小花粽子。

出嫁了的女儿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过去称“归宁”。作为女儿节的端午日,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送礼物;如果是女儿回娘家,则要带去酒和肉等礼物,同时娘家也要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民国时潘宗鼎著《金陵岁时记》载:“南京端午、中秋之次日,吾乡均谓之拗节,方言也。殆谓拗转时日而流连光景耳。吾乡女子之出嫁者,率于拗节归宁。”在福州,媳妇还要给公婆赠送寿衣、鞋袜、团粽、扇子等节礼。

民国时期,北京等地家家户户都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换上新衣裳,头戴一朵朵石榴花(据说,石榴花可辟邪除灾)。她们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桑葚、樱桃、葫芦、黄瓜、茄子、小辣椒等,用彩线穿成串悬在钗头和小孩儿背上,也是取其辟邪之意。

端午那天,小孩儿身上要挂香袋。所谓“香袋”是一种内放香料、做成各式形状(如老虎、兔子之类)、用彩色丝线穿起来的小布袋,布袋外还绣花,既好看又好闻,大概还含有解毒的作用在内。小孩儿都很喜欢香袋,那天戴了到处走,还相互比较,看谁的最精巧。于是小姐们也以绣香袋来表示自己的手艺。有时在嫁妆中还带一大批香袋去男家。此外,江南五月流行斗草之戏。村姑及孩童到野地里挖来各种野草,然后相互以草名争胜,据说有“宜男”之效,也是一种古风。

卖粽子喂!

故都的粽子,不同别处,用苇叶儿包上江米小枣儿,个头只有一寸多点,用极细的麻绳儿系紧。然后包一个系一个。唯有北平的粽子,论串儿。每串十个或二十个。

——陈鸿年:《故都风物》

卖粽子的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出现,这些人从一些大糕点铺上好了货,肩上挑着一个挑子,前头是一只柳木圆笼,后头是一个木盆。有的直接吆喝“江米的粽子喂!”也有的这样吆喝——

“江米小枣的,好大个的粽子来哟!”

粽子起源甚古。有学者认为粽子这种用植物叶子将原料包起来煨、烤的食物,如粽子、叫花鸡等,起源应早于粥、饭等需要罐、锅等炊具的食物。以现在南北方常见的粽子品种说,碱水粽最早起源于东汉,唐代开始有糯米粽,宋代开始有艾香粽,元代开始出现了箬叶粽,明代又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并开始用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制馅儿,而火腿粽子直到清代才出现。

昔日北京,卖粽子吆喝最好玩的一句,莫过于“江米的,小枣的,凉凉的大粽子”,重在“凉凉”的,这就让吃惯了五芳斋的南方人不太好理解了。

粽子既是传统的应节食品,也是热吃冷吃无不相宜的点心,说来都是用糯米加上或咸或甜的馅儿,外面包上竹叶或苇叶,把它或蒸或煮弄熟的。但是,南北各省的粽子做法和风格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了:与南北方饮食习惯相反,北方的粽子多是素的,煮着冷吃;南方的粽子是肉的,一般是蒸好了热吃。厦门最特殊,厦门人煮粽子时要在锅里加肉骨头。再看粽子的外形,按由南到北,个头逐渐变小,南大北小,浙江居中。广东粽、湖州粽个头都比北粽要大,浑朴厚实,北方粽子则是小巧玲珑。再以风味论,南派粽子花样多,甜少咸多,甜咸兼备;北派粽子则多为纯米,加小枣豆沙等,口味偏甜;南方的粽子馅儿丰富多样,有火腿、有虾米、有豆干、有笋,北方的粽子也就江米小枣、豆沙之类;再从个头、口味等综合比较,南派粽子倒更像是北方人的风格,北派粽子倒似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吃一个南方的“烧肉粽”差不多等于一大碗饭,饭量小的人有一个差不多就饱了。

包粽子南北各省大多用糯米,华北一些地方有时候也用黄色的“黏黍”包粽子,煮出来的粽子是淡黄色的,过年时候也用这种黄“黏黍”磨粉蒸年糕或“金元宝”。但同样用糯米包粽子,南北差异就大了去了。老上海包火腿粽子之前,必须先将糯米用酱油浸渍。

南方的粽子多用竹叶包装,多半是用于竹叶,很少用鲜竹叶,常是在杂货店买来成捆的干竹叶。这样的粽子熟了以后,大多吃不到竹叶的清香。而北方人包粽子,多用鲜苇叶。乡下人在端午节前就到苇塘附近去割鲜苇叶,把青绿色的苇叶捆成一捆一捆的带到菜市场去卖,供给人家买去包粽子。这样的粽子吃起来有天然苇叶的清香,为南方用干竹叶子包的粽子所不能比。

民国时期,上海的冠生园、采芝斋等糖果店出售成品粽子,并在端午前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广为招徕,其中以广东枕式和湘州菱式粽子最受欢迎。端午前送礼,装成花篮,颇受欢迎。因为粽子耐饥,价钱又不贵,对老上海人来说,“火腿粽子”成了喜欢吃宵夜的人们的日常小吃,跟小馄饨一样并不局限于端午节期间销售。旧时,在夜深沉的上海弄堂里,经常传出“火腿——粽子哦”这样宽厚圆润的叫卖,成了那个年代的温馨市声。

同类推荐
  • 陈家祠

    陈家祠

    光绪十六年,清政府积弱难返,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广东尤甚。而以宗族为名集党结群之举更多,时清庭严禁各地以宗族为由建祠结社。华侨陈瑞南老先生,因思念故土,北望神州,乡情渐浓,遂收拾行囊,毅然归国。既是落叶归根,自然就希望福荫子孙,他与陈照南及陈香邻等广州慈善届名人,陈伯陶、陈兰彬等官绅倡议,集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之力兴建一合族宗祠——陈家祠。但动议之难,兴建之艰,人心世道,家恨国难,自然纠缠在一起。作品以此为主线,从而带出陈氏家族一干人等的前世今生。
  •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是隐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或者精神归宿,但“桃花源”似乎总在变动,一直在更远的地方,大概永远无法抵达,我们却从未停止寻找。在《寻找桃花源》中,卫毅如同一位时间的旅行者,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中穿行,去寻找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里有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还有一百年前的故事。与之平行的,还有卫毅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个“复调”的世界,不同的声音在此汇集,不同的命运互相交织。卫毅有一颗宽广而细腻的心,冷静而有感情,独到而又贴切,他为我们呈现了各种气象万千的人生,这是一幅充满了中国人百年冷暖悲欣的立体图景。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一部充满爱与勇气的成长之书,被各国公认为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故事通过一个小男孩在生活和学校中经历的平凡小故事,传达了我们共同的情感:爱、勇气、与责任。全书100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的纯真与乐趣。一部极为适合千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成长之书,在平凡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活力、敢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人。
  • 201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内容包括《飞去来的滋味儿》、《第一次投稿》、《鸳鸯劫》、《语言大家毛泽东》、《文学与自然》、《北大荒的铁匠》、《随笔四题》等。
热门推荐
  • 陌上若清欢

    陌上若清欢

    [电竞文童颜少女vs傲娇霸道男]竹洵决定打电竞时,再次遇到苏陌.多年未见,一如既往的傲娇霸道!打游戏放水说手误,却把除了竹洵以外的虐爆了;竹洵在别人面前说只是朋友,就上前一把拢住她的腰,并眼神警告:“这种朋友”竹洵想躲苏陌时,结果还是被苏陌黑着脸,一把把人捞上沙发,脸还凑着近近的:“还跑吗?丫头~”你风尘仆仆的走向我,抵过了所有温柔,这次不会放你走了
  • 仙涯记

    仙涯记

    少年踏越尸海而来,偶然进入仙门,在这里,他明白了生存与死亡……
  • 重生为凤:癫狂王爷哪里逃

    重生为凤:癫狂王爷哪里逃

    上一辈子,她为爱付出,最后却成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也许是上天可怜,居然让她再次重生。这一辈子,她决定抛开一切,只为了自己痛痛快快活一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劝忍百箴

    劝忍百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史上最强无敌天赋

    我有史上最强无敌天赋

    【无敌爽文】【一开始就是无敌】一道紫光闪过,苏元来到异界,获得三样无敌天赋。无敌触碰天赋:“任你是一宗之主,一代宗师,仙皇大帝,还是已经证道永恒,只要我碰一下,统统都能击杀。”无敌解析天赋:“炼药锻器,各种技能,触摸一下,我就能分解学会”无敌学习天赋:“仙法神法,任何秘籍,我一碰就能融会贯通。苏元:“我的目标是不死不灭。”
  • 邪魔妖道

    邪魔妖道

    六道轮回星际时代,主角重生于一偏远落后星球。看主角如何运用六道轮回,走入巅峰。邪魔妖道者,邪魔妖道也。另外申明,本书主角和书名一样,请胸怀浩然正气者,谨慎入内。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