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000000012

第12章 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8)

其二,将“党护门风不通议论”列为第二,也足见其对禅门派别之争持反对意见。故他说:“祖师西来,非为有法可传,以至于此。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有门风可尚者哉?”又言:“能、秀二师,元同一祖。见解差别,故世谓之南宗、北宗。能既往矣,故有思、让二师绍化。思出迁师,让出马祖。复有江西石头之号,从二枝下。各分派列,皆镇一方。源流滥觞,不可弹纪。”在文益看来,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根本,而门风只是枝叶与末端的问题,学禅、悟法不应有门户之见,否则就会出现“护宗党祖,不原真际。竟出多岐,矛盾相攻”,“是非锋起,人我山高”,“缁白不辨”的混乱局面。事实上,派别之争无益于佛法之流布,而所谓的门风,乃是“后代宗师建化有殊”而造成的“各有门庭施设”,但是“大道无方,法流同味”,“虽差别于规仪,且无碍于融会”,故不能因教法(教育方法)相殊而否定了其本可融会贯通的根本处。有道是“参禅是为成佛,佛就是佛,解脱的境界并无不同,不因禅风不同,而所成就之佛有异”。所以,禅门悟道不能丢掉“明心见性”的根本,也不要误入“角争斗为神通”之外道歧途,而招恶果。

其三,文益将“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列为第三,是在教学方法上指出了禅门弘法时容易出现的病症,并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夫欲举唱宗乘,提纲法要,若不知于血脉,皆是妄称异端。”其实血脉之词即意指佛法的精神与灵魂,若既未领悟佛法思想之真实义,又未掌握禅宗门宗旨之要领,自然是不能担负起传法之重任的,正如云门文偃禅师所言“尽大唐国内,觅一个举话人也难得”。禅师传授佛法要旨,不仅在于要契理当机,而且也要因人而异,“从苗辨地,因话识人”,不能墨守成规。文益十分重视传法这一过程,他认为:“代佛宣扬,岂同容易”,“况为模范,得不慎欤!”在他看来,传法与勘验不仅需要慎重的态度,而且对禅师也需要一种更高的要求,不然会出现“妄言妄语”,甚至会有诋毁和曲解佛法真义的现象发生,所谓“奴郎不辨,真伪不分。玷渎古人,埋没宗旨”。文益指出:“若会举令提纲,便是十成宗匠。”而将禅师“举令提纲”的能力上升至是否具有法匠身份和地位来看待,足见其对禅师提举宗纲能力的重视与推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益重视禅法教授的主观心理与实际操练过程,由此也不难洞见文益禅学思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禅法特点。

其四,文益将“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列为第四,则进一步说明了在教学环节中禅师的说法与勘验必须当机契机,即是要看对象和讲究因缘、时节,而且在传法与勘验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贯穿本门之宗眼。他说:“凡为宗师,先辨邪正。邪正既辨,更要时节分明,又须语带宗眼,机锋酬对,各不相辜。然虽句里无私,亦假言中辨的。”在这里,文益所要阐明的是佛法教学环节与禅师互为勘验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即是说宗匠如何开展说法和禅师之间如何进行禅之勘验。在文益看来,作为宗师首先要分清是非,而这个是非问题即是“正邪之辨”,即是要分清说法或勘验的对象佛学修为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和水平,区分所要说法或勘验的对象是“正知正见”还是“邪知邪见”;其次要讲究因缘时节,所谓“说法要当机”,不仅要考虑对象的理解程度和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对象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心理,以便于将对象引导向良好的方向思考并激发出其内在的心灵智慧,而使之达到开悟的目的。关于各家宗眼,实质上是可以通过洞察宗风而获得,换言之,即是可以通过审视禅门各派的教学风格来获取宗眼之完整形象与真实意涵。文益对禅门各宗宗风评说云:“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从文益的评说,我们不难获取曹洞、临济、云门、沩仰四家宗风之意趣。不过,这仅仅是教学方法和勘验手段不同的外在形式而已,并非有违于禅宗心法之要旨。而对于禅门各派来说,可以说是宗风殊、要旨同,所谓“虽复千途异唱,会归同致矣”,“万汇虽分,还归一总”。对于举唱宗乘者而言,平凡之辈“不可弹论”,必须深明本宗纲要,有契入禅宗之实境,否则“对答既不辨纲宗,作用又焉知要眼。诳谑群小,欺昧圣贤,诚取笑于傍观”而贻笑大方。

其五,文益将“理事相违不分触净”列为第五,不仅阐释了理事关系,而且又提出了法界平等的思想。在理事关系上,文益认为理与事不可分割,且圆融无二,故他说:“大凡祖佛之宗,具理具事。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资,还同目足。若有事而无理,则滞泥不通。若有理而无事,则汗漫无归。欲其不二,贵在圆融。”从中不难看出,理事相互依存的相即关系。故有学者指出,文益“他特别强调‘理’不能离‘事’和从‘事’入‘理’的道理”。文益对理、事关系的认识,显然受华严宗“理事圆融无碍观”之影响。《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云:“理即生空所显,二空所显无性真如等理。事即色心身,方等事。”这即是说理是具有本体性意义的无性真如,而事则为具体之事相。文益统合理事关系,以不二、圆融之思维建构起其形上与形下相互涵摄之佛教“理事观”,并具有了积极的宗教意义。这一圆融不二的“理事观”不仅构成了其禅派的宗眼,而且也成为阐扬和概括其他禅门派别的一大依据。故有学者指出:“文益对于禅学还有自己的看法……他讲的禅完全建立在理事圆融的基础上,这就构成他的宗眼。……以理事圆融及其表现形式成为他概括四派说法的依据。”在文益看来,“理事圆融”是禅门各派皆应具有的思想内核,“各派宗眼都不能出乎这一共同宗旨”,故文益在理解和评介禅宗各派时自然“以理事圆融为中心”。从他所说“临济有主有宾,有体有用。然建化之不类,且血脉而相通”的言中语意,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其思想的圆融性,这与他受到“理事圆融”的华严思想影响不无关系。文益在谈理事关系时,又引入了法界平等的思想云:“又如法界观具谈理事,断自色空,海性无边,摄在一毫之上。须弥至大,藏归一芥之中。故非圣量使然,真猷合尔。又非神通变现,诞生推称,不着它求,尽由心造,佛及众生,具平等故。”文益关于法界平等的观点也与其所受到的《华严经》影响不无关联,《华严经》云:“说法界际,法界平等而无有尽,一切众生,莫能知者。永离一切有为、无为,舍离一切言语道境界,究竟无碍无尽法界。”显而易见,法界平等无碍,不执著有为与无为,即能证得无碍无尽之法界境,所谓理事法界圆融无碍,“此一切境广大如法界,理事事事皆无障碍”。可见,文益对理事圆融的体认则表达了理事之间相互涵摄的思想内蕴,即所谓“形上涵摄形下,形下内蕴形上”之涵摄关系。

其六,文益将“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列为第六,是就学禅者的学风问题指出了病根,并提出了化解之道。文益言:“征引先代是非,鞭挞未了公案,如不经淘汰,臆断古今,则何异未学剑而强舞太阿,不习坎而妄凭深涉,得无伤手陷足之患耶?”这即是说,举扬宗乘需要对公案之义理了然于心,且要真正筛选和参悟公案,使自己真实契入禅门之悟境,不能仅作形式上的模仿而不领悟禅宗之要义,否则就会像“邯郸学步”一样简单地模仿而不得佛法之要领。文益的言说话语对于学禅者而言,既是一种警示,又是一项修学要求。不仅如此,文益还指出身入丛林的禅者要善于择友和求师,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夫为参学之人,既入丛林,须择善知识,次亲朋友,知识要其指路,朋友贵其切磋。只欲自了其身,则何以启进后学,振扬宗教,接物利生。”这即是说学人要择良师与交善友,要担当起弘法利生的宗教事业之使命。文益还特别强调学人对于学佛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疑问都不可忽视,若“有纤瑕之疑事,须凭决择,贵要分明,作亲伪之箴规”,如是才能“为人天之眼目,然后高提宗印,大播真风”。

其七,文益将“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列为第七,指出了禅师悟法须有师承,但是又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师法,相反要活学活用。他说:“学般若人,不无师法,既得师法,要在大用现前,方有少分亲切。若但专守师门,记持露布,皆非颖悟。”因为禅是活泼、自然与自由的,所以对其在理解和运用上要随机应变,当用即用。文益认为,学禅者不应专守师门旧法而应推陈出新,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追求。他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超于师,方扬师教。”从文益的言说语意,不难看出他对禅门教法有不断革新的思想意趣与精神诉求。而作为悟法的禅师或传法的禅者,一切境界与言说需“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才合乎禅之精神内理。在禅悟之道的实践中,文益仍将其禅学“理事观”思想贯穿于其中,提倡“理事俱修,当用即用”。他针对禅客固守“宗风”和曲解“妙解”的现象,还特别指出“切忌承言滞句,便当宗风。鼓吻摇唇,以为妙解”,澄清了禅客在思想上所存在的误区。在他看来,“智出于广莫之乡,神会于不测之境。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尤其强调了以禅智慧来领悟佛法的真实义理,这也说明了文益禅法注重智慧与觉悟的思想特征。

其八,文益将“不通教典乱有引证”列为第八,一方面指出了禅门教学或勘验中所存在“不通教典乱有引证”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禅者对于经、教之现象应采取的正确思想态度。在文益看来,宗门说法“明佛意”、“契祖心”是根本,故云:“凡欲举扬宗乘,援引教法,须是先明佛意,次契祖心,然后可举而行。”这即是说理上通,才能在事上行,可见文益之“理事观”在其禅学思想中是一以贯之的。文益认为,理上不通而援引经教,这不但不能解决学人之困惑,而且也会有损于佛法之形象,他说:“傥或不识义理,只当专守门风,如辄妄有引证,自取讥诮。”而且,“遭他哂笑,有辱宗风”。所以,文益十分反对禅客“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之现象。文益还认为,“假使解得百千三昧沙数法门,只益自劳”,“与我祖宗,全无交涉”,可见他对这一现象有深恶痛绝之态度则跃然于纸上。他在对待教禅的问题上,赞成“凡欲举扬宗乘,援引教法”之观点,足以表明其将宗与教视为一不可分割之关系,“教禅一致”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故有学者指出,“由文益所指出的这一基本精神,经其门下天台德韶再传永明(寺)延寿,得到更大发扬”,“他讲的禅是会通教义来讲,不是凌空而谈”。但是文益对禅、教仍持有相当严谨之态度,认为宗门援引经教,不仅先要明白佛法之义理,而且还要契合祖心,然后才可举行,可见其良苦之用心。文益虽坚守禅门“乃是教外别传”之立场,但其本人对经教仍是十分重视的,曾专门撰有《因僧看经》一颂表达其见解云:“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而其对于经典“较量疏密”的观点,也反映出文益对经教一贯慎重的态度。

其九,文益将“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列为第九,不仅对禅门不明义理而乱作歌颂的现象提出了批评,而且也就歌颂在参禅中的作用做了简明扼要的阐明。对于禅门歌颂的认识,并非想象之简单,歌颂在禅宗传法与勘验的宗教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思想意涵,它不仅需要以禅师的个人修为和体悟为根基,而且要求禅师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为条件。所以,文益认为禅门歌颂并非人人就能轻易而作,亦非每首歌颂就能真实反映禅宗之义理与禅师之悟境,故他云:“苟或乏于天资,当自甘于木讷,胡必强攀英俊,希慕贤明,呈丑拙以乱风,织弊讹而贻戚,无惑妄诞,以滋后羞。”又说:“不见华严万偈、祖颂千篇,俱烂熳而有文,悉精纯而靡杂,岂同猥俗兼糅戏谐!”由此具见文益对歌颂的正确立场,即是在他看来禅师要作歌颂要必合经义且不可草率,因“在后世以作经,在群口而为实”,故“亦须稽古,乃要合宜”。而且文益将乱作歌颂上升到以乱宗风的高度来看待,也表明其对宗门歌颂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文益云:“宗门歌颂,格式多般,或短或长,或今或古。假声色而显用,或托事以伸机,或顺理以谈真,或逆事而矫俗。虽则趣向有异,其奈发兴有殊,总扬一大事之因缘,共赞诸佛之三昧,激昂后学,讽刺先贤。”可见其对宗门歌颂之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和见解。然在文益看来,重视歌颂这并不意味要执著于歌颂而被歌颂所转,他认为歌颂在于激昂后学、讽刺先贤,“皆主意在文,焉可妄述?稍睹诸方宗匠、参学上流,以歌颂为等闲,将制作为末事,任情直吐,多类于野谈,率意便成,绝肖于俗语,自谓不拘米廣,匪择秽孱。拟他出俗之辞,标归第一之义,识者览之嗤笑,愚者信之流传,使名理而寖消,累教门之愈薄。”这即是说语言文字是义理的显现,义理不通则不可为文,

同类推荐
  •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第十二卷是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分国别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选收范围包括专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工具书等。
热门推荐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令我欣喜的事情。与这一欣喜事情相伴随的是,一些好小说都出自年轻作家之手,这真是喜上加喜。为什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短篇小说写作的后继有人,而且也关系到纯文学性的小说能不能存在下去。我们一般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比如市场经济、互联网、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新媒体,等等,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冲击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说似乎在这些外来的冲击下显得无动于衷。这说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已经成熟为一个相当坚固的堡垒,它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而改来改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把许多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新因素强行往文学里面塞,二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尽可能地淡化。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当然,以达尔文主义来看这些会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更神奇地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想去哪眨眼间就能到,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当她同画中那相似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嚣张邪佞,男主霸道腹黑,女强VS男更强,小恶搞,宠爱无极限】#精彩片段#某日,某男子对着眼前的一副画像,诱哄道,“倾儿,乖,只要你出来,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动手动脚了。”画中的某女才不吃这套,悠着声音道,“我要是再相信你的话,我就跟你姓。”这男人简直就是欠揍,给点阳光就灿烂。她只是一时心软,给了他点福利,他就越发不规矩起来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哪还有她说话的份。某男心里得瑟,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也已经跟我姓了,不过嘴上却求饶道,“行,以后倾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男人的话要是能信,母猪也会上树的。”某女明显不信。怀柔政策失败,某男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手开始挠起了眼前的画。很快,话里的某人开始大笑起来,“痒……痒……,求你……别……别挠了。”
  • 枫叶雄主

    枫叶雄主

    异族入侵在即,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各方大能宣誓曰:吾辈修士何惧一战乎!前方各部严阵以待,后方一群菜鸟异军突起。细曰:众兄弟听我号令;嬉曰:一切皆有可能;鸟爷叫嚣着:吾要化形,吾要人生;侵略肯定得说,就算千军万马,照样一枪撂倒,幻梦上来做总结:你们吃饱了撑着吗?赶紧洗洗睡了。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是那层纱始终不肯破;喜欢拈花惹草的最后却“吊死”在一棵树上;奋斗吧少年们!!
  • 鹊兰

    鹊兰

    这是一个21世纪初期发生在柳树村的乡村故事,外出打工的鹊兰后到家乡时却抱着回一个孩子春碟,她只好把春碟的来历和自己的父母亲说明她的父母亲要求鹊兰要向亲朋和邻居来隐瞒春碟的来历,就引发了她周围亲朋和邻居的猜疑和议论。 自从鹊兰身边有了春碟后,他回归家乡后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她的家庭里体现了出来,照顾孩子和父母亲,选择了在家乡安身立命的她只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重新振作起来。 本篇故事围绕鹊兰在家乡的创业经历和爱情婚姻故事。同时也描写和刻画了一些她的亲朋和邻居的一些性格特点。本编故事所体现的一些人物都是一些很平凡质朴的农民,描写的一些场景都是乡村里司空见惯的真实场景。 乡土题材
  • 游戏之动乱偷袭

    游戏之动乱偷袭

    也许对你,这是一场游戏,也许对我,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
  •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过气女明星陆蹁跹年近三十岁,失去了和新人竞争的资格,在好朋友露娜的帮助下她决定去求昔日导演给她一份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娱乐圈的当红明星梁安烨,两个人因为理念不合而爆发了种种的矛盾,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忍气吞声......
  • 龙少的小白甜妻

    龙少的小白甜妻

    阎七七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惹上了不该惹的人,想尽办法逃出男人魔掌,没想到,男人却追了过来,“七七,我认定你就是我的女人!”“为什么?”“只因……我喜欢你!“
  • 无敌百万年

    无敌百万年

    又名:无敌行天下千万年前他是一个无上传奇,千万年后他无敌归来。开办无敌门阁,招生妖孽弟子。纯粹无敌,无敌文!!!
  • 学姐不简单

    学姐不简单

    一场意外,学霸陈暖代入了学渣堂妹陈小小的生活模式。被嘲弄、被欺负、成绩吊车尾,陈小小的高中生活竟是如此的悲惨。接盘了陈小小的人生后,陈暖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刷题、立威、强身健体,甚至还要带领全班学渣一起逆袭……众所周知的受气包瞬间成为全校的话题人物。同学A:听说陈小小今天又把他们班的同学教训了一顿。同学B:对啊对啊,他们班以前的老大现在都对她俯首帖耳的,还一口一口“老大”的喊她。同学C:我昨天还看到他们班班主任热泪盈眶地跟她鞠躬,真是吓死人了。同学D:不会吧,你们说的是那个畏畏缩缩、成绩很差、长得还丑的陈小小吗?众人:嘘……小心她听到了揍你。躲在一旁听墙角的陈暖默默无言,要不是陈小小太菜,也不会显得我这么高调。当陈小小以前写的情书被公之于众时,陈暖彻底抓狂了:陈小小,你到底还干了多少丢人的事!
  •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几年以后,公主殿下带着贝丝出现在网王的世界里,她和几位王子的故事也即将上演……当再一次遇到那些“人”的时候,她又该怎样面对呢?当被卷入权利和欲望的斗争中的时候,她还能说出“只要不触及本殿下的底线,你们的任何事情都与本殿下我无关!”的话、全身而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