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8700000003

第3章 剃头的老裴他要杀什么

小说这一章说的是剃头的老裴面对的那些破烂事儿。

剃头的老裴这个人其实很平常,哪方面都一般般,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更没有什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之类。但老裴的老婆老蔡这个人不一般,他老婆老蔡的娘家哥蔡宝林也不一般,老裴碰上了不一般的老婆,还碰上了更不一般的老婆的娘家哥蔡宝林,老裴和这些个人绕在一起,和这些个事儿绕在一起,老裴也就变得好像不那么一般了。

剃头的老裴原先其实并不是剃头的。老裴最早是个驴贩子。驴贩子老裴去内蒙古贩毛驴,和一个叫斯琴格勒的蒙古女人好上了,斯琴格勒的丈夫拎着一把宰牛刀找上门来,让老裴赔了三十块大洋又贴了来往路费,才把蒙古人打发走。

“蒙古人走了,事情却没有完。”小说家写道,老裴的老婆也就是老蔡,“三天上了三回吊”,上了三回吊的老蔡把这个家的“格局”彻底给改变了、颠覆了,改变、颠覆了这个家的格局,还不是仅仅说从此不让老裴出门贩驴,让老裴挑起剃头挑子,把贩驴的老裴变成了剃头的老裴,而是连带着把这个家的一家之主换了位置,一言以蔽之:这个家“过去老蔡怕老裴,现在老裴怕老蔡”。

一失足成千古恨。老裴从此有了不安宁的人生。

不安宁不是说老裴从此在家里丧失了主导权:“家里每天有十件事,十件事全由老婆老蔡做主。”凡事老婆做主也就算了,恼的是即便“老裴按老蔡的主意办,稍有差池,老蔡还张口就骂”。骂就骂吧,受不了的是,“骂过第二天,老蔡又把老裴挨骂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别人听”。愿意说给别人听就只管说给别人听吧,老裴咬咬牙也都忍了。老裴忍不了的是老蔡有一天会因为老裴的外甥来老裴家多吃了一张饼而骂老裴他姐。忍不了其实也不是因为老蔡骂了老裴他姐,老蔡要是一般骂骂,“老裴也不会计较”,老裴忍不了的是老蔡“骂着骂着,开始骂老裴他姐是个‘骚逼’”。如只是这么骂骂,老裴还不会计较。老裴最后受不了的是,“老蔡骂着骂着起了兴”,竟然骂老裴“一家人都是下流坯子”。骂老裴一家人是下流坯子不说,还要骂老裴和他姐“在一起下流”……这才使老裴彻底光了火,逼得老裴“兜头扇了老蔡一巴掌”,把事情闹大了。

事情闹大了,不是说老蔡又去上吊了,而是老蔡回娘家把老蔡娘家哥蔡宝林搬来了。蔡宝林来了,蔡宝林不跟老裴打闹,也不跟老裴骂仗,他跟老裴“讲理”。“老裴就怕跟娘家哥讲理,因娘家哥讲起理来,不但理与别人不同,说话也绕”。他能“一竿子支出去几十年”,从别人早忘在脑后的陈年旧事一件件一桩桩扯起,“千百件的针头线脑,越扯越长,扯得老裴脑袋都大了”。娘家哥“从早起扯到晌午”,又从晌午扯到黄昏,“一套理讲下来,屋里也掌灯了”,直讲得“老裴也犯了疑惑。除了疑惑,还担心这理绕下去,会把自己绕疯”。不得已只能认输,给娘家哥和老蔡赔不是。“赔过不是,老蔡还不依,要还老裴一巴掌”。老裴只能“伸过脸来,让老蔡还了一巴掌”。娘家哥心满意足地走了,老蔡也“到村里串门去了,大概又把这当笑话对人说了”,老裴却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过不去。“更加窝心”的老裴“一时怒从心头起,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砍刀,就要杀人;但不是杀老蔡,而是要到镇上杀她娘家哥。也不是要杀他这个人,是要杀他的这些理;也不是要杀这些理,是要杀他的绕”……

剃头的老裴“怒冲冲上了路”。但很快地,老裴就“慢”了下来,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自己问自己:难道能因为这些,真去杀人吗?

老裴停在那里,第一次清楚地看见: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混乱不堪杂乱无章而且深不见底的黑洞洞的世界。

这世界不仅黑暗,而且无序。不仅无序,而且荒谬。老裴面前,一切都乱了套。一切都纠结缠绕。不可理喻到极致。

斯琴格勒怀孕,蒙古人拎刀上门,老蔡三天三上吊之后逆袭掌权然后变本加厉实施无所不在的专政和虐待,娘家哥绕来绕去的语言暴力折磨得叫人欲死欲活生不如死。女人,老婆,家庭,婚姻,原来就是一把污染了世上所有腌臜东西永远也洗不干净的旧拖把,灰暗、肮脏、凌乱、恶臭。

老裴忍无可忍,“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砍刀”,出去要杀的其实不是老蔡,不是老蔡娘家哥,也不是老蔡娘家哥弯弯曲曲的道理和绕来绕去的诳语,老裴面对的是整个乌七八糟的家庭生活和脏兮兮的婚姻关系。

如此,杀了老蔡又如何?杀了老蔡的娘家哥又如何?如同娜拉出走之后陷入的困境一样,老裴怕是也早已意识到自己根本无路可走。

所以,在小说里,他才问杀猪的老曾:“能因为一句话杀人吗?”他才问自己:“能因为几张饼,真去杀人吗?”

唯有叹气,叹气,叹气之后还是叹气,顶多不过“长叹一口气”而已。

他大黑个天,拿把砍刀,一口气憋着奔突出去,却发现身处的是黑洞洞的周遭,面对的是黑压压挤迫自己的苍天,一切皆蛮不讲理且横七竖八纷繁披乱没有头绪。他举起的砍刀,砍向暗夜,砍向虚空,砍向冷飕飕的风,砍向心中积蓄的所有烦恼和苦楚,却听不见任何一点点的反应和触动,连个响声都没有。

他知道自己的无奈和失败。他又叹气了。也只有叹气。

关于老裴的“叹气”,小说家在本章有一段描写实在精彩:“老裴给人剃头,一个头剃下来,一句话没有。……话少不说,头剃着剃着,还爱长嘘一口气。”一天给一个盐商老褚剃头,“老裴剃几刀子,长嘘一口气;剃几刀子,又嘘出几口气。头剃到一半,老褚急了,光着半边头跳起来,指着老褚:‘操你妈,多剃一个头,咋知道我不给你钱?唉声叹气的,扑身上多少晦气’!”

这老褚哪里知道,老裴的叹气,不是剃头的事呢。

如果说,小说家在第一章里写的是这世界上血缘关系的冷酷的话,在第二章里毫无疑问着眼的乃是姻亲关系的无奈和无情。

有意思的是此二章小说结构上的呼应,第一章写血缘关系,以卖豆腐的老杨和儿子杨百顺为主线,有老李母子关系辅之;而此一章写姻亲关系,以老裴老蔡夫妇为主体,又有斯琴格勒和蒙古人夫妇辅之。且安排得天衣无缝,自然天成,全无一点勉强痕迹。

本章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老裴和杨百顺的关系。小说中,老裴被老蔡和老蔡的娘家哥逼得无路可走,怒冲冲拿起砍刀上路后,在杨家庄的打谷场上遇到了杨百顺。小说家说,是杨百顺的遭遇,让老裴手上的砍刀放了下来。杨百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打着摆子,为看一个人,为丢一只羊”,挨了他亲爹的打,而且被打得头上冒出了血疙瘩,而且被逼得深更半夜有家不能回,只能在村头打谷场上的草垛里空着肚子喝西北风过夜。就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老裴出现在杨百顺的面前,是老裴拉起饥寒交迫的杨百顺的手,把杨百顺拉进了老孙家的饭铺,拉到了一个温暖的所在,让老孙给杨百顺做了一海碗烩面,叫杨百顺吃得满头大汗。小说家在《一句顶一万句》里难得写温情脉脉的东西。然而这里却写了,你看:老裴跟杨百顺说话,只一句话,“你叫啥?为啥睡在这儿?”就问得杨百顺“好生心酸”。杨百顺“一五一十,给老裴讲了”,还“扳着自己的脑袋,让老裴看头上的血疙瘩”。老裴听了看了,拉起杨百顺的手,“走,我带你去个暖和的地方”。小说家此刻写道:“杨百顺自生下来,头一回感到人的手是暖的。”待敲开饭铺门,叫店家做好羊肉烩面端上来,杨百顺狼吞虎咽吃了,这时小说家描绘说:“这时鸡叫了,杨百顺哭了,泪落在空碗里:‘叔’。老裴摆摆手,没再说什么。几十年后,杨百顺还记着这碗烩面。”饶有意味的是,小说家紧接着的一句话,把上面那些温暖的文字和这些温暖文字传递的些许温情,几乎消解一空,使之化为乌有。小说家在“几十年后,杨百顺还记着这碗烩面”后似乎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但事后杨百顺知道,那晚老裴带杨百顺吃烩面,并不是为了杨百顺”。哦,原来不是为了杨百顺!小说家这一句点拨,看似随口一说,实乃意味深长;不留心还以为只是为起承转合、推动情节发展,意图带出老裴“杀人”和“杀人缘由”等故事种种,细思量却悟出这话的不一般。微言大义,不可不察。小说家一定是煞费苦心把这样一句看似不起眼、无足轻重的话郑重其事地放置在此处的,他是用随便说说的方式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话。联想到本章开篇第一句话,小说家说:“杨百顺十六岁以前,觉得世上最好的朋友是剃头的老裴”。杨百顺认识老裴这一年杨百顺十三岁,十六岁以前觉得老裴是最好的朋友,十六岁以后呢?小说家在卖关子。别有用心地卖关子。仅有的一点温情已经被小说家的一句话消解殆尽,但小说家似乎还不肯罢手,杨百顺十六岁那年和老裴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卖豆腐的老杨也就是杨百顺他爹打杨百顺的画面。这样的场面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见识过,譬如铁匠老李他娘扬起一把铁勺砸在老李脑袋上,譬如杨百顺他爹兜头一巴掌打在杨百顺脸上,但这一回杨百顺他爹打杨百顺打得尤其出格尤其出色:先是“兜头抽了他一皮带”,接着“兜头又是一皮带”,紧接着“又是一皮带”,此刻“杨百顺头上已有七八个血疙瘩”。

在本章里,小说家还有一笔描写不能不为我们注意。一个小小的画面:起因是全家人去找猪,叫杨百顺在家看家,杨百顺却离开家跑去王家庄看喊丧的罗长礼,因此害家里又丢了一只羊。这时,看这个画面,“卖豆腐的老杨一言不发,解下自己的皮带。杨百顺的哥哥杨百业、弟弟杨百利,皆偷偷捂着嘴笑”。好一个“偷偷捂着嘴笑”!这画面,好熟悉,又好陌生;好平常,又好惊悚;好有趣,又好可恶。卖豆腐的老杨,刚刚解下自己的皮带,哥哥杨百业、弟弟杨百利都知道老杨要干什么了,可见卖豆腐的老杨这动作如何日常如何频繁;知道卖豆腐的老杨要干什么,哥哥弟弟两个一起偷偷捂着嘴在一边笑,往好处说是一幅乡间顽童痴儿的逗乐景,往另面看又何尝不是一幅“同根相煎”的兄弟倾轧图!人心人性真的经不起认真拷问。哥哥弟弟对自己若此,杨百顺对哥哥弟弟又如何?杨百顺丢了羊,被卖豆腐的老杨赶出家门。到黑了杨百顺还不敢回家。“因为在卖豆腐的老杨那里,过去一件事挺难,除非再发生一件大事,把这件事遮过去。杨百顺丢了一只羊,如哥哥杨百业、弟弟杨百利再丢一头驴,老杨就忘了羊而去说驴,但怎么让杨百业和杨百利再去丢一头驴呢?”杨百顺只是这样想想而已,但小说家对人性的体察细微至此,不能不令人佩服。

本章中还有罗长礼也是一个不能遗漏的人物。说他重要,不能忽略,不是因为做醋的罗长礼偏偏不喜欢做醋而喜欢喊丧。我们不能忽略、我们特别在意的倒是杨百顺对“喊丧的老罗”的迷恋和崇拜。究竟迷恋和崇拜到什么程度呢?小说家告诉我们,只要谁家有丧事,杨百顺必追过去看。别人去吊丧是为了死者,杨百顺去却是为了罗长礼。以至于平日不死人的日子,罗长礼不去喊丧又去做醋时,杨百顺连日子都感到空了。难道仅仅因为罗长礼喊丧上心,喊丧喊得好,喊丧不怵场子,场子越大,他越精神?或者就因为罗长礼记性好,能够把奠客调停得纹丝不乱?再不就是崇拜罗长礼那一副好嗓子,七天喊下来,生是嗓子不倒?字里行间读去,好像都不尽然。杨百顺听人喊丧一定还听出了别的味道。杨百顺没有说,小说家也没有明示,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在小说文本的后面,一定隐喻着更为丰富的意蕴。由罗长礼喊丧,到杨百顺迷恋罗长礼喊丧,那不同寻常的喊声里到底抒发着怎样一种难以为外人道的人生况味?

说到这里,忽然就想起了第一章里卖豆腐的老杨的鼓声。老杨嘴笨,卖豆腐溜不成曲儿,“可老杨会打鼓,鼓槌敲着鼓面,磕着鼓边,能敲打出诸多花样”。老杨仅仅卖豆腐时,老杨还是老杨。老杨打着鼓卖豆腐时,老杨可能就不是那个老杨了。谁能说,卖豆腐的老杨把鼓敲得那么响亮,把鼓敲得那么花样别出,仅仅是为了卖豆腐呢?难怪,性急的老窦,黑着脸上去,一脚将老杨的鼓踹破了,老杨也不肯输给他,回头也是一脚,“把他的摊子也踢了,胡辣汤流了一地”。老杨那个快意!别的不论,老杨对自己的鼓的看重,在这里表露无遗了。而如此看重伴随自己身边的那面鼓,或许是因为鼓会说话。鼓会替嘴笨的老杨说出自己平素里无法说出的一些话来。

又记:小说家的白描手法生是了得。写老裴给杨百顺要烩面吃。吃完,哭了,泪落在空碗里。这时,小说家只用了一个字,“叔”,就此一字,再无其他。而只这一个“叔”字,便将万种情愫都汇拢而来。再没有多余的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得简洁,写得节制,又写得淋漓尽致。功夫若此,又岂是文字技巧之高低所能论及。

同类推荐
  • 金瓶梅风情谭

    金瓶梅风情谭

    《金瓶梅风情谭》作者从2011年9月起,每周在《齐鲁晚报》连载“金瓶梅风物铭”,拟发40篇。《金瓶梅风情谭》即这些文章的合集,但每篇文章已由原来的2000字增为4000字,从而加深了学术内涵,提升了书的品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作家。主要致力于古典小说研究,在《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几部作品方面成果最多。
  • 唐朝的驿站

    唐朝的驿站

    本书是夏坚勇散文自选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了夏坚勇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如《唐朝的驿站》《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等,第二辑主要收录一系列乡村怀恋等日常生活化的散文作品,如《童声合唱》《三种草》《怀念小屋》等,第三辑收录《英雄赋》《战争赋》两篇鸿篇巨制的文化散文,力图全方位呈现夏坚勇散文的艺术特点。夏坚勇是重要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既厚重大方,又简洁温暖,拥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格,他无疑是当下散文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本书是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中趣事与感悟写成的散文集。在《淘儿淘事》中写了自己的淘气儿子,看到给病重的祖母打吊针补营养、竟异想天开地给心爱的波斯猫扎针补营养,搞得猫一见他就躲到柜子底下不出来。《两只斑鸠》则是作者家的窗台上飞来了两只斑鸠,作者与妻子撒下一把麦子喂食,自后天天按时喂养就食,俨然成了家庭一成员,后来孵了小斑鸠又把小斑鸠也带来就食……作者在欢乐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这样做到底是爱护,还是溺爱!《春满秦岭》文字洗炼,语言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作品。
  •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二卷,记录了作者这一生亲历的诸多人和事,是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行状”。作者自认其人生道路平淡,虽有苦有乐,但在大动荡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政治运动、改革开放)中,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茶杯风波’”。在耄耋之年回首人生之路,认为其像茶之味——微涩、稍苦、回甘;又因文中所记多属行旅见闻,故以“茶味行役”为名。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穿书之炮灰女配只想修仙

    穿书之炮灰女配只想修仙

    萧梵依死后意外重生到了修仙界筋脉被废丹田被毁天才少女身上!前有疑是重生女主,后有恶毒后母想卖了了自己。前有狼后有虎以及穷追不舍的恶魔!!!萧梵依好无奈,她只想当尼姑,安安静静的修仙,仙路艰难险阻,前路坎坷,便披荆斩棘!小剧场一萧梵依:“你喜欢我什么我改!”帝肆:“都喜欢怎么办。”萧梵依:“……”咋办凉拌呗!
  • 掠夺者,原罪

    掠夺者,原罪

    这是一篇放眼未来的架空未来世界的偏科幻风小说。 大概讲述没落贵族子弟阿尔弗雷德·潘德拉贡(看见姓氏是不是很眼熟?眼熟就对了!)怎样由战五渣的大花瓶变成一个敢作敢当顶天立地拯救世界抱得美人归的大男人的故事。没错就是逆袭文! But!虽说是逆袭文,可作者却是一个想要写出深度文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 该篇故事主要以男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为主,但是也有BG(还不止一对……)。 【请看客老爷们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阅读】 有人机恋,大三角,有相爱相杀,有甜腻腻的糖糖,有四十米大刀,也有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作者声明:希望各位看客姥爷多多评论点评。(但也请嘴下留情~) 感激不尽!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离婚娇妻被独宠:总裁爱使坏

    离婚娇妻被独宠:总裁爱使坏

    她在酒吧被失恋的南宫炽当做复仇的工具。当一纸婚约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传统保守的她选择了妥协。本以为会有幸福的婚后生活,谁知他对她的折磨变本加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修真:鬼眼二小姐

    异世修真:鬼眼二小姐

    凌穗就是拿着一株变异的狗尾巴草睡了一觉,醒来就发现变成了天天被鬼缠的夏家二小姐。修真前的凌穗:“我去,那只鬼不要找我好吗?”修真后的凌穗:“不就是看见鬼吗?有什么可怕的。那位鬼修要不要一起来喝一杯?”凌穗在修真界混得风生水起,只是那位沈公子的眼神为什么越来越不对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杀手:弃女逆天

    废材杀手:弃女逆天

    她是东岚侯府弃女,中毒貌似精怪无法修炼,却被视为不详弃养村庄,遭迫害遗留于下等大陆。她是第一军师,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被人栽赃盗取密宝,泄露国家机密,既国不信她,她便亡了这国!吞密宝,助敌国,却将被剖腹取宝,她何甘?要死,也不能是被别人弄死,自己死好了,不过还是有点儿不想死啊~“哈哈,天不亡我,我又活了!”这一次的“死”却是新生,她变成她,凭着一颗聪明的脑袋,步步高升,收兽宠,沉冤得雪,复仇打怪,将侯府连根拔起,却被告知自己为天命所归?是天女?不过抱歉,她暂时还不会散花。一次次飞升,离真相一步步靠近,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深渊……
  •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以《我的世界》游戏初始角色史蒂夫为主人公创作的冒险故事。分别讲述了寻找钻石剑之旅、找出破坏者、对抗末影人、解救寻宝猎人、大战骷髅军团、对付苦力怕,故事与游戏贴合度高,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套书吸引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打开书本、爱上阅读。
  • 重订产孕集

    重订产孕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清自由皇后林香玉

    大清自由皇后林香玉

    21世纪美女白领蓝兰兰,是一名才华横溢又敏感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在生活中她被冷酷无情的现实折磨的万念俱灰,一日,在闺蜜苏云云的介绍下,她开始了医院的心理催眠治疗,巧合地穿越到了清朝雍正时代,回到了她的前世,迅速变成林家大小姐林香玉。在大清皇朝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林香玉用自己弱柳扶风的身子,勇敢与冷酷的命运斗争,在两代大清皇帝的后宫中,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历史竟然发生了改变!雍正驾崩后继位的不是乾隆帝,而是从清初穿越回来的清太宗皇太极,新皇帝改年号崇德,林香玉终与梦中情人白首不相离。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从始至终都在喜欢你

    从始至终都在喜欢你

    林绮月发誓,她一开始只是想和慕公子玩玩,谁知道玩着玩着一毕业就订婚,一到法定结婚年龄就扯证,她看着到手的红本本,想自杀的心都有了,这大世界她还没看够啊,她还想浪啊,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