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8700000005

第5章 歪打正着里有多少荒谬

作家在《出延津记》第四章里写了两个县长。老胡和小韩。两个县长都有意思。

县长老胡这一辈子是歪打正着的典范。他当县长的经历更是为“歪打正着”这个词做注释的。

老胡自小生性老实。上任县长之初,老胡他爹说他:“闷着头读书行,做官如在豺狼中行,怕是要吃人的亏。短则一年,长则三到五年,如果不进大狱,怕是该打道回府了。”

没想到,“老胡来延津上任后,县官却一口气当了三十五年。官位长久不是说老胡懂当官的道理,老胡他爹看走了眼,恰恰是因为老胡不懂,他又不懂这个不懂,才歪打正着,坐稳了官位”。老胡“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胡“不懂这个不懂”。正是不自知,不晓得自己不懂,不懂遇上不懂,不懂加上不懂,不懂连着不懂,一连串的不懂,成全了县长老胡。

请看:做官得给上峰送礼。老胡不送。老胡不送别人送,上峰拿了别人的礼,却以老胡为说辞秀自己清白。上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都说我贪,问问延津老胡,给我送过一文钱没?”老胡真的没送过。上峰就异常清白。

再看:“比给上峰送礼更重要的,是送话。大庭广众之下,说些上峰的政绩和功德。老胡又不懂这个。”老胡不会阿谀奉承,不会溜须拍马,上峰一定也会以老胡为说辞秀自己德行。“老胡从没说过我一句好,还不照样用他?”反正有得是会拍肯拍的,少一个老胡也无妨。不拍反而好,正做了别的用途。

老胡是真的不懂“送”也不懂“拍”。而且他还“不懂这个不懂”。试想,他若是略微懂了这个“不懂”,也学着“懂”起来,跟着别人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什么的,恐怕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定闹出什么荒唐事儿来。

幸亏他“不懂这个不懂”,歪打正着,叫老胡活了下来。

叫老胡活下来的,还有老胡的自说自话。老胡是湖南人,来延津做官,一口湖南话,延津人谁能听懂。

谁想到,竟因为这一点,因为没人能听懂县长的话,延津反而大治。

小说家这样描绘县长老胡治理延津的奥妙:“老胡来延津十年,说的还是湖南麻阳话。呜哩哇啦说上一阵,谁都听不懂。”“大堂上断案,原告被告说罢,他‘呜哩哇啦’说上一段,原告被告如坠云雾之中。由于相互不懂,案被断得七零八落。正因为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杀人放火的程度,延津人不告状。不告状吃些小亏,案子被断得七零八落,就要倾家荡产了。大家的是非大家自己解决,延津倒显得一派太平。”

又是歪打正着。

是否也可以解作“无为而治”?

历来为官,胡作为,乱作为,胡作非为,胡乱作为,都是大害。而不作为,不会作为,不肯作为,又真的可以“无为而治”?

小说家借老胡现象写人生荒谬,用一个奇特个案照出生活中许多可悲与无奈,小说家无疑是成功的。

但,切记,做官的万不可以老胡为样本,怀侥幸之心,也想在仕途上装“不懂”。人老胡是真不懂。你若懂,即便一知半解,却要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糟了。可以断定的是,你一定没有老胡的运气。可以告诉你的是,你前行的路上碰壁是一定的,碰一鼻子灰都是轻的。

老胡之后,县长换了小韩。如果说老胡是无为而治的话,小韩县长却相反,小韩是下决心非要在延津大有作为一番的。

小韩与老胡相比,优势全在说话上。

小韩是河北唐山人,一口唐山口音延津人将就能听懂。

而且小韩生来爱讲话,爱给民众讲话。“但几场话讲下来,小韩对延津的民众彻底失了望。话是能听懂,但话里的意思听不懂。为了一个懂字,小韩决心办一所民学,延津新学。”小韩的意思是,“讲话先从学堂讲起,再普及民众。”

“学堂有了,小韩又在县域内招教师。小韩招教师既重学问,又讲口才。讲口才不是讲你如何能说,是讲你如何不能说。最后选出十几个教师,皆是闷嘴葫芦。选这类人并不是小韩喜欢笨嘴拙舌,而是怕他们像自己一样,嘴也不停地说;小韩一说能说到正点上,他们不停地说,如果说下了道,就把话说乱了。”

老胡歪打正着。小韩不是,小韩完全是“正打”。摆得一副踌躇满志、励精图治的模样。

老胡歪打正着打着了。小韩呢,小韩的宏图大志前景若何?小说家在这一章里按下不表,他说别的去了,说卖豆腐的老杨家的事去了。

卖豆腐的老杨家的事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原来杨百顺、杨百利都在老汪的私塾读书,老汪走了,小韩要办新学。去不去新学,让谁去上新学,这是一个问题。这问题老杨自己决断不了,必须找赶车的老马帮自己决断。老马其实不想帮老杨决断。因为“自打认识老杨,老马给老杨出过不下一百个主意;老马从老杨那里,听到的却全是废话”。老马觉得自己亏了。而且“老杨出门就说,他跟老马是好朋友,好像两人在一起,每件事都有商有量,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其实每次都是老杨占自己便宜。如此想来,老马更觉得自己亏大了,亏大发了。小说家在揭示人性深处那些幽暗隐秘的东西时,总是善于在日常的平凡的微妙的心理活动中捕捉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来。赶大车的老马面对卖豆腐的老杨时的这一番心思,小说家不露声色,娓娓道来,却又字字中的,句句见血。轻描淡写中,云淡风轻地把人性中的“小”赤裸裸地呈现给我们看。

卖豆腐的老杨送杨百顺、杨百利到老汪的私塾学《论语》,“是因为不用交束脩,学是白学;现在小韩的新学上个学还要交钱”,老杨受不了了,“说着说着自己急了:‘啥学?上个学还要钱?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好像小韩坐在对面逼他。”几句话,活画出了老杨这个人物的性格、脾气、眼界、肚量和胸怀。难怪他一辈子被赶大车的老马压着,抬不起头。也正如老杨自己所说:“论起事来,同样一件事,我只能看一里,他能看十里,我只能看一个月,他一下能看十年”。在送不送儿子上新学的事儿上,赶大车的老马这回又给卖豆腐的老杨上了一课。

老马截住老杨的话头:

“你这话说得不对。”

老杨吃了一惊:

“哪里不对?”

老马点着老杨:

“不是我说你,长着一对老鼠眼,看啥事,只能看一寸长。我且问你,过去的县令老胡知道不?”

老杨:“不就是那个木匠吗?断案断得七零八落。”

老马:“我不说断案,我说木匠。现在老胡不当县令了,专打家具,打一件卖一件。同样一张条几,别人卖五十,他卖七十;上回打了一张八仙桌,丰茂源的掌柜老李,花一百二的高价买走了,为啥?”

老杨愣了愣:“他木匠做得好?”

老马:“一个二半糙子,活能做好吗?是因为他过去做过县令。”

又说:“一张八仙桌没啥,八仙桌加上县令,它就出奇了。”

难怪现在的“官员书法”“名家书法”那么多。看来,赶大车的老马不仅给卖豆腐的老杨上了课,他也给后来的无数大小官员启了蒙。仕而优则写字,名而优则玩书法。字好不好并不重要,买字的人在意的并不是你的字,而是你的官位官阶,是这官位官阶对应的权势权威。有权有势的大小官员们一写字,字就不是字了,是别的东西了。人家不是买你的字呢,是买你手中握着的别的东西呢。

其实,说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呢。人家又不是不懂。更不是不懂这个不懂。正是洞彻一切,看出了其中的道道,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才乐此不疲呢。当今世界,官员卖字的学问实在大得很。赶大车的老马肯定想不到,他的一番启蒙老杨的话,让后来的官员们获益良多。

赶大车的老马在第一章里只是露了一个脸。在这一章里小说家在他身上下了些功夫。除了上面写他暗底下和老杨斗心眼的事儿外,本章有一段关于老马的肖像素描值得一说。小说家写道:老马是个赶大车的,但他“本不喜欢赶大车,只是换了许多营生,如泥匠、瓦匠、铁匠、石匠,皆不如意,又回头赶大车。这一回头,赶了几十年大车”。赶大车就赶大车吧,偏偏老马又不甘心赶大车,赶着大车却总想着怎么能够忘掉赶大车。老马给自己想了个办法,一边赶大车一边吹笙。吹着笙的老马,就会忘掉眼前的马车,甚至也忘记自己,醉醺醺飘飘然走到另一个世界。这真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单看这幅图画,老马不失为作者笔下一个富有诗味的乡下人物。可惜的是,老马一和老杨交集,老马的诗意便完全丧失殆尽了。老马遇上卖豆腐的老杨,老马的世故、老马的狡猾、老马的斤斤计较、老马身上的各种俗不可耐,都一起喷涌而出,不堪入目。

老马的吹笙,老汪的乱走,罗长礼的喊丧,等等等等,小说家时不时就会在我们面前制造出一些有意味的意象出来。

本章关于老胡县长的描写,还有一点值得说道,即老胡关于做一个好木匠的感慨。老胡当县长当得莫名其妙,但做木匠却做得热火朝天。“白天断案老胡无精打采,一到晚上,县衙灯火通明,老胡脱下官服,换上短打扮,开始敲打桌椅板凳和箱子柜。”六十岁老胡按官制退休后,彻底当起了木匠。“过去当县官时,别人把桌椅板凳箱子柜打成啥模样,他就打成啥模样;现在成了本业,便想推陈出新,处处打得跟别人不一样,这又难了;或者,想打得跟别人不一样还容易,想打得跟自己不一样就难了。白天发愁一天,夜里掌着灯,端详着解好的一堆木料,一直端详到五更鸡叫,还无下手处。这时往往摇头感叹:‘都说做官难,谁知当木匠比做官还难。’”看来,老胡当官不作为,做木匠倒有所作为;当官没悟性,做木匠还算有悟性。尤其那一句“想打得跟自己不一样就难了”的感悟,已经有了普世真理的味道。做木匠如此,做小说、做书画、做舞蹈、做音乐,做世间一切事,不都是这样吗?凡事突破难,突破自己尤其难,县长老胡做木匠悟出的道理有道理。小说家的小说创作,从中短篇《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一直写到长篇《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又写这部《一句顶一万句》,一路写来,左奔右突,想来是对“突破自己”的痛苦和欢欣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所以才借做木匠的老胡之口,说出了自己久经考虑、久蓄于心的心话。

小说家不仅借资质平平的老胡之口诉说创作甘苦,更借老胡他爹之言抒发自己对人世、人心的关注和拯救之情怀。小说这样写老胡他爹:

老胡他爹在麻阳是个中医,一辈子治好过人,也治死过人。别的中医诊完病,开方子一挥而就;老胡他爹把完脉,每下一笔都犹豫再三。病人走后,人问:

“老胡,下个方子,比生个孩儿都难,病没把准?”

老胡他爹:

“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

人说:

“咱治的是病,就别管他的心了。”

老胡他爹叹息一声:

“咋能不管心呢?”

又说:

“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又叹口气:

“医庸,就庸在这个地方;人死,也死在这个地方。”

老胡他爹给人开方,“每下一笔都犹豫再三”。小说家作《一句顶一万句》,何尝不是如此?读这小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意味,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描写都有说头,每一件事体每一步推进都耐人咀嚼,可谓隐喻无处不在,弦外之音不时响起。读这小说,你能够体味到,小说家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情节,无不推敲再三,切磋不已,方才郑重落笔,一锤定音。小说家写的是故事,平庸无奇的人间故事,关注的却是人,一群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人;医的是毛病,芸芸众生身上的新疾旧患,直指的却是人心,变幻莫测深邃莫测黑洞洞的人心。

同类推荐
  •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走宁夏

    走宁夏

    在中华大地的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鄂尔多斯台地与绿色盆地共存,浩浩大漠与滔滔黄河同在,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西夏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放异彩……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

    这本小册子共收录十七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从关羽祢衡的问题谈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说〈三侠五义〉》、《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孽海花〉》六篇,曾分别收在《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和《读人所常见书日札》两书内。这两本书小书久已绝版,现在把上述几篇重新修订,收入本书,做为作者治古典小说历程中几个脚印。
  • 栖真之地

    栖真之地

    多年来桑子一直在诗歌甚至现实中寻找着她的“栖真之地”。由“栖真之地”出发,桑子的诗歌语言具有典型的“梦幻”性——与日常生活相对应的一个文本和精神世界,“通过一个梦境完成一生一次的倾诉”。这一世界如此切近而又遥不可及。从这点上来说,桑子完成的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的诗学”。由“梦想”出发,桑子近年的诗歌几乎是在完成“同一首诗”。这不由让我们想到当年那位伟大的诗人所说的——穷尽一生只为写出一句伟大的诗行。是的,每一个诗人穷其一生只是在完成“一首诗”——这首诗包括他几乎所有的诗歌可能性和个性风貌。“同一首诗”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像油画一样不断累积和叠加。这需要时间之水的反复冲刷、沉淀,正如水成岩一样的艰难。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 网游之不可一世村长

    网游之不可一世村长

    罗小营的铁血手段明显压不住天下第一村的村民了。这帮忠诚度普遍低的令人发指的村民时刻准备着叛变。罗小营只好一边征兵一边苦口婆心的安抚村民:“汝妻吾养之,汝勿虑也。”
  • 据说天使成了魔

    据说天使成了魔

    “我,众人眼中的天使,本应善良,仁慈,纯洁。”“我,众人目中的恶魔,生来善妒,残忍,最恨别人夺走属于我的东西。”记住,你是恶魔,不该拥有天使的善良……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霸气农家女

    霸气农家女

    现代熟女变成了十岁的古装农家小女,惊讶、多过惊喜!家徒四壁、田地靠租、吃饭看天,一穷二白!爷爷传统、奶奶霸道、叔叔婶婶各有算计,爹狂傲、娘凌厉、在他们眼里弟弟是个宝她是根草。从零做起、发家致富,是穿越女的传统,一个个的铜板慢慢积攒,换银换金换成全国通用的银票;发誓:定要打造一个辉煌前程。好不容手里有点儿银子够悠哉悠哉的过小日子了吧,却不料江湖动乱、朝廷动荡,山河破碎、还让不让姐过安生日子了?乱军逃兵撵不走?那就收编!敌国贼寇闯家园?直接干掉!你、你、还有你、这都谁家的美男啊,都什么眼神儿啊这是?你们没见过农家的娇俏女儿丢下锅铲抄起菜刀?
  • 浮躁世界里的我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浮躁世界里的我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在这个速食的时代里,浮躁的人们行色匆忙,看似忙碌的做着努力,可工作生活始终没有得到预期的满意效果。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忙了,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专注于一件事。有了专注力,你就不再浮躁迷失,三心二意,急功近利;从此专注自律,执着坚持,管好自己;世间美好的事物都会跟随你!书中通过具体的分析解析,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安抚自己浮躁的心,慢下来,静下来,专注做好手头的事情。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可以使我们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额外收获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享受幸福的心。容易分心、浮躁的时代,你仅靠专注就能胜过大部分人!
  • 绝命追逃

    绝命追逃

    一段段故事背后,是一个个人性的拷问,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还民众一个安全的社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