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1900000001

第1章 从严从实治党的标尺:立“高线”筑“底线”

(2015年11月19日)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党内法规,贯穿了习近平这一届中共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彰显了中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为一个时期以来不太清明的政治生态实现根本的拨乱反正打下了坚实基石出。

最近,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同时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两项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修订颁布被认为是继新一届中央经过三年的大力反腐整风后走向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要求每一名党员必须切实遵循和贯彻落实,也为我们党走向纯洁化规范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针对新问题 顺应新常态

中共创始人毛泽东在取得政权前夕与一代大儒黄炎培就执政党兴亡谈及“历史周期律”。这位党的创始人就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问题意识。毛泽东深谙执政党如果脱离群众、如果作威作福、如果陷入腐败必将对党的存亡会有巨大危害性的道理。他在革命、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头总是强调党的革命性、纯洁性和先进性。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也不断告诫全党,高举从严治党的旗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进一步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共领导人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新一届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时期以来,党客观上面临着党内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严峻挑战,一系列高级领导人如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等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他们的行为根本违背了党的宗旨,已经严重损害党的声誉、在人民中的威信,也直接危及了党的事业,教训极其深刻。如果再不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切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来自自身腐败的威胁。

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新的形势,从自身问题入手,突出抓好落实行为作风规范,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言出纪随,寸步不让,敢于较真;加大反腐惩恶力度,注意党纪与国法有效衔接;强化巡视监督,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和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近年来丰富的党建实践为党内法规制度再次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出台的《准则》和《条例》在党内法规建设上又迈出新的一步。

《准则》针对过去的相关规定(1997年曾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10年1月颁布实施)中适用对象过窄,缺少正面倡导和“廉洁”主题不够突出的问题作出重大调整。原《党纪处分条例》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3年12月颁布实施,但其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同时也存在纪法不分问题,比如,近半数条款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将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标准,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顺应新形势要求,中央认为十分有必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内容纳入条例,通过修订,真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全党树起来,切实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把这几年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出来,转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从而实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确立高标准 自觉明底线

新修订的《准则》开篇即围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提出“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并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向全党、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彰显了党坚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和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立场,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高尚道德追求。这与《中国共产党党章》紧密契合,提出了“党员廉洁的四条自律规范”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四条廉洁自律规范”。这“八条规范”提供了具体清晰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便于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对照,提高自律意识,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其逻辑出发点是,从党的性质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作为一个先进政治组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从思想上理论上真正把信仰搞明白,这种信仰才是坚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廉洁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强调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准则》坚持正面倡导,为所有党员确立了道德“高线”,这也是新时期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赋予的新内涵。党相信:党员只有保持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定清醒,才能立得住脚跟、稳得住心神、受得住考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也就此能够努力解决好“不想腐”的问题。《准则》犹如“航标”,为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行为指南。

与《准则》相配套的《条例》则犹如一座“雷池”,对党组织和党员划定了不可触碰的禁区,用《条例》强化他律立规,以反面典型作警示,明确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

两个法规相互配套,浑然一体。可以概括为:一是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上决不能含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居于各项纪律要求的首位,强调要让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自觉。讲规矩,首先要讲政治规矩;守纪律,首先要守政治纪律。二是在理想信念上决不能动摇。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三是在律己用权上决不任性。新修订的《准则》对党员干部用权提出更高的行为规范,《条例》也对各类权力失控的违纪行为定下了罚则。比如,讨论问题讲民主,决策问题讲程序,执行决议讲纪律;坚持秉公用权,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四是在作风建设上决不能松劲。五是在小事小节上决不能放任。新修订的《条例》提出了“六大纪律”,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的要求,告诫全党必须守住纪律这条底线;也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在破纪之初就能抓早抓小、动辄得咎。

可以看出,《准则》和《条例》事实上提供了从严从实管党治党的新“尺子”。

党规衔法纪 小节也大事

《准则》和《条例》体现了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不出现“违纪都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要么是好干部,要么是阶下囚”,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等问题,从而实现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有效衔接,使得党纪处分制度更加科学。

按照纪法分开的修订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内容,《条例》就不再重复规定。根据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现在将党员违纪行为分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六类。这次《准则》和《条例》都特别强调了“政治纪律”,认为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所以《条例》给出了党员干部决不能“妄议”中央的提法。

另外,还强调了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生活纪律,认为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党的形象。党员干部如果不遵守“生活小节”今后也会“趟上大事”了。

立规易,执纪难。《准则》和《条例》颁布后,为了避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现象,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自觉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解决好领导干部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的问题,不当“老好人”,敢于得罪人。要敢于较真、善于较真,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确保把党规党纪落实到位,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总体来看,《准则》和《条例》两部党内新法规,贯穿了习近平这一届中共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彰显了中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为一个时期以来不太清明的政治生态实现根本的拨乱反正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刊发于《瞭望中国》2015年11月19日总第295期)

同类推荐
  • 经济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经济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指导全党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我国到2020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这次《决定》标志着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吹响了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本书比较分析过往几届重要的三中全会决议的异同,解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具体内涵,分别讨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重要议题。
  • 华尔街风云50年

    华尔街风云50年

    本书是关于草创时期华尔街的著作,亲自讲述了华尔街在1857-1907年期间飞速发展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过程。亨利·克卢斯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金融行业领导者,他将自己在华尔街50年的经历和盘托出,生动而有趣地描述了华尔街草创时市场的疯狂和投机者的敏锐。这部严谨客观叙述华尔街历史的著作,向我们揭示了华尔街的市场规律和整个金融市场分析的方法,让我们通过了解华尔街的初创史把握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并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投资经验。
  •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制度改变中国》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结合自身经历和学术生涯,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全面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力作。《制度改变中国》从经济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件入手,深入探讨了市场经济制度变革、国家职能转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文化意识改变等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樊纲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更是观念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型。在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学家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制度改变中国》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解读,为改革2.0时代的新一轮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热门推荐
  • 玄海传

    玄海传

    一万五千多年后的宇宙会是什么样子?是极度发达的科技?是不可思议的进化?是不为人知的变异?还是重走上古修仙路?科技与仙法的碰撞,机甲与超能力的对抗,究竟孰弱孰强,一切答案尽在玄海纪元。
  • 万国侯传

    万国侯传

    边陲小城少年被害入狱,遇到了神秘的狱友,并发现了自己离奇的身世。为了复仇,他必须重回社会,努力获得地位、财富和威望。仇恨的火焰早已将他吞噬,现在,他就是所有人的噩梦。《万国侯传》小说QQ群:291014849
  •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流之声

    河流之声

    欧洲数十万读者赞赏,我们这个时代最会说故事的作者,以书写抵抗谎言与遗忘。佛朗哥时代至今的西班牙小镇,一位父亲给女儿写下长信,讲述隐秘的身份与爱情。埃利森达·比拉布鲁夫人是西班牙小镇托雷纳的首富,八十余载岁月随着记忆消逝,美貌悉数化作威严。形形色色的男人围绕在她身边,出没于她的记忆:叛逆的儿子马塞尔、亦敌亦友的镇长巴伦蒂·塔尔加、忠心耿耿陪伴左右的司机和律师、聆听忏悔的奥古斯特神父……她毕生只拥有一段爱情,却早已深埋于墓碑之下。
  •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温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我”重温那段历史,采访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的记忆,记录了这场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灾难。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十九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剧本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河南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 我的修真大时代

    我的修真大时代

    这世界本就充满混乱,我们之所以能够安稳生活,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当有一天,为了所有人的生存,我能做点什么,那我便做点什么。不悔,不愧。生死……无畏!——by顾同
  • 迷魂记

    迷魂记

    这么说,一切都是幻象。而且,不是那种发生在眼前你伸手去摸仿佛就摸得到的幻象。这幻象,像块囊肿,潜伏在五脏六腑的什么地方,地久天长,由她本人日日呵护,慢慢成长,然而你是怎么也察觉不到的。从始至今,发生过什么事吗?凝视,或许只因为不解;同声协气,是因在别人眼中,他们都是异类;酒后的真言,跟胡话其实没什么差别;因自卑而不敢向前——这是最大的一个笑话。
  • Peter Pan

    Peter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做事不能“太本分”

    做事不能“太本分”

    世界在变化,因为变化而精彩。“在路上总比停在旅店里要好”,认真体会这句话,你会发现,它告诉了我们成功的道理,即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进而搜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去做事,结果会让你感到惊奇和满足。做事老实死板,执旧不变,缺乏技巧,结果往往难如人愿,即便是目的达到了,沉重的脚步总是落后于人。这怎能称得上是一种成功?两者之间,过程一样,步骤相同,确有云泥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