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3600000019

第19章 释道安终其一生传佛道

释道安,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僧侣的最高戒律)后,二十四岁至邺城(河南临彰县),成为佛图澄的弟子。佛图澄死后,道安因避战乱,颠沛流离于冀、晋、豫一带,后在襄阳、长安等地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他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培养了慧远、慧持等高僧。

公元314年,后赵都城襄国(河北邢台)大饥,据载谷二升值银一斤,肉一斤值银一两,怀金玉而饿死者无数,尸体枕藉路上。就在离此不远的常山扶柳(河北冀州),一个奇丑的生命又来人世经历劫难——这便是高僧释道安。

道安出生不久,父母便在天灾人祸的冲击下离开了人世,他由表兄孙氏抚养。十二岁时,道安出家了,除此以外他别无生路。刚来寺院,老师见他面貌丑陋,没把他当一回事,让他在田间劳役。三年间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耘,播种,收割,勤勤恳恳,毫无怨色,于斋戒毫无缺漏。一天,他向老师求经,老师给他《辩意经》一卷,他带到田间,歇息时便读一读。傍晚回寺,还给老师,又求别的。

“这一本还没看,怎么又来要?”老师不高兴。

“都已记熟了。”道安的眼光沉静如水,他不会说诳的,老师暗自点头,便又给他一卷《成具光明经》。傍晚道安又来还经。老师暗暗一惊,便让他背诵,结果一字不差。此后这个田间劳作的小沙弥便能安静地于青灯之下手捧经卷阅读了。老师还对他特加照顾,私下为他讲解。一转眼道安二十岁了。受戒之后,老师看出他的才学非自己所能教授,便让他姿意游学。从此,在战乱此起彼伏的中原,便多了一位奔波不止的僧人。

道安来到邺城(河北临漳),入中寺,拜佛图澄为师。此时佛图澄已是年过百岁的老人,一见他便嗟叹不止,终日与他谈论。众弟子见这个新来的丑和尚这样受老师看重,心里自然不舒服,对他冷言冷语,佛图澄闻知,当下训斥道:“此人见识深远,与你们不是一类!”佛图澄讲经后,常令道安复述大意,众人本来就对他不屑一顾,这下更被激怒了,纷纷说:“下次讲经,非难死这个黑小子不可!”等道安再讲,疑难纷起,道安不急不慌轻而易举地便使众人哑口无言,佛图澄在一旁面含微笑静听。当时有人传言:“漆道人,惊四邻。”

道安在佛图澄身边学习小乘佛法,也研读大乘般若学,毫无松懈,不知不觉过了十几年。348年,佛图澄去世,道安痛失良师。第二年石虎死,石氏兄弟开始自相残杀,到处充满血腥气息,道安知道,国运将危,他避难到濩泽(山西阳城)。

在濩泽,他独自钻研,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中勇猛精进。随后,竺法汰、支昙开始讲解《阴持入经》,道安听从他们受业获益匪浅。351年,道安与竺法汰北上雁门飞龙山(山西浑源),与已在那里的僧光、道护等人相见,十分欢喜,便一起探讨思索。其后,道安来到恒山,建立寺院,收纳门徒。道安的名声开始传开,一时间随他受法的人占了河北的一半——经过几十年不断杀戮,这一带人口已很稀少,有的县不满百户。这些人或许是抱着不愿做刀下鬼,或即使做鬼也想早得超度的念头才皈依佛门的。武邑太守卢歆,听说他道业高深,苦苦邀请,道安不得不下山讲经,这样一来从者更多。

不久,他又回到邺城。那时石氏已灭,他望着断瓦残垣,不禁感慨万千:“当今世道,旱灾蝗灾不断,贼寇四处横行,欲弘法传教,真是难上加难,聚在一起不能立脚,分散开又无法施行教化,唉,且走且看吧!”他率徒众西到牵口山,不久又入王屋、女休山。这年冬,前燕占领邺城。道安见仍无法立足,便渡过黄河去投奔陆浑山。他们栖息山中,吃山果,饮山泉,潜心修习。谁知好景不长,前燕慕容俊前来逼迫,道安便决定脱离北方,投奔晋地的襄阳。

一支不算小的僧人队伍,就这样默默地出发了,但在兵慌马乱的环境中,如此多的人走如此远的路,谈何容易?走到新野时,他不得不停下来,另想对策。最后,他终于对徒众讲道:“如今遭逢凶灾之年,不依靠国主,则法事难以立足……佛法教化,也应广布。”

众人早已预感到什么,齐声说:“听法师吩咐。”

“如今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法汰,你去扬州,那里多有君子,好尚风流,正和你的性情。法和,你去益州(在四川),那里山川秀美,足可以修心养性……此后天涯海角,你们各自珍重吧。”道安平静地说。

每个人肩上的责任似乎突然加重了。法汰与法和率人走了,很快便被荆棘杂草遮住了身影。道安带着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前行。夜幕降临,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村有店恐怕也不敢接纳这么多人),这些人只得继续走。很快暴风雨肆虐起来,他们只能趁着闪电的亮光前行了。迷茫中,众人终于望见一点昏黄的灯光,道安走到房外,四下一望,便喊道:“林百升,快开门!”主人听见有人叫自己,赶忙开门,一看是并不认识的削发僧人,心中一惊以为遇见神人,赶忙请进屋内,好生款待。众人又向前行,徒弟中有人问:

“师父与主人好像认识。”

“我哪里会认得他。”

“那师父怎么能叫出……”

“噢,你看他家门前有两根马桩,中间悬一马篼,双木为林,篼可容百升,他怎么不会叫林百升呢?”

“原来如此。”他想身处如此险恶的境地,师父仍冷静地用智慧观察一切,从佛法大业到一草一木,而没有如我似的焦虑不堪,此行弘法,定不会虚化。

襄阳是晋的军事重镇,道安在此立足后,便开始着力于讲经。但他发现,旧译由于年代已久,错译、误译比比皆是,以致深奥的经义隐没不通,每到讲解,只能知其大意,有时甚至只能把原文念一下。道安觉得当初在北方,整天东奔西走,无暇顾及,现在应该动手整理了。于是他开始重读经典,探求幽微的妙旨,疏通艰涩的文辞,释疑解难,共注经22卷,有《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等。自道安开始,诸经意义才日渐明晰。此外,自汉至晋,译经很多,但传经人的名字尚无人著录,结果后人也弄不准各经传来的年代。道安有感于此,便汇集诸经名目,标明传译者,注明新旧,撰成《经录》,这在中国还是首例。这部《经录》虽已失传,但却开了先河,从此众经的来龙去脉便有迹可寻。

道安的声名日隆,四方学士,竞相前去拜他为师。征西将军桓朗子正镇守江陵,邀他前去暂住。朱序出镇襄阳,又将他请回去,与他交游颇深。朱序每每感叹:“道安法师真是学道的渡口,明理的桥梁,陶冶人的作坊!”道安有感于白马寺地方狭小,便又建新寺,取名檀溪。巨富之家,无不给以赞助,于是建成五层宝塔,四百间房。凉州刺史送来一万斤铜,打算做承露盘用,但盘已做好,便改铸铜像。道安大愿已成,感叹道:“立刻死掉也无遗憾了。”那时北方的前秦已日渐强大,秦主苻坚素仰慕道安的为人,见他造寺,也派人送来金箔倚像、金座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尊。每次举行法会,众人齐集,都罗列众像布置幢幡,珠珮交相辉映,香烟四处弥漫,僧俗无不肃然起敬。

随着天灾人祸使生存越来越艰难,投身佛门者也越来越多,这便给管理带来了问题。当时汉地戒律不全,道安便参照已有的规范,制定出新的僧尼规范,包括讲经说法的仪式与方法、昼夜六时的修行吃住规则、每半月一次的说戒忏悔仪式、夏安居期满之日的检举忏悔集会仪式。戒律一出,天下寺院便纷纷采纳,直到鸠摩罗什来华译出完备的律藏,才渐渐被放弃。但尚有一件一直被后世尊为定则的,便是他统一了僧人的姓氏。当时的僧人出家后,都依老师的姓,如“竺”“支”“昙”等,纷杂无比,道安以为,佛门中再无比释迦尊贵的,便决定以“释”作为僧人的统一姓氏。后来《增一阿含经》译出,里面果然说河流入海,河便不复存在,四姓为僧,都称为释种,这样一来,道安的规定便流传下来。这一件事看起来无关紧要,实际上对增强僧人间的凝聚力与认同感极为有益。

襄阳有位名士习凿齿,机锋才辩压倒当世,很早便知道道安的名声。道安南来前,他便致书通好,进行邀请。道安来后,他抽身俗务,前来拜望。当时道安正与徒众进食,众人见他进来,赶忙放下食钵,恭立迎接,只有释道安持钵进食,并不理睬。习不愧为名士,从容落座,说道:

“四海习凿齿。”出口不凡。

“弥天释道安。”机锋更健。

“四海习凿齿,故故来看尔。”咄咄逼人。

“弥天释道安,无暇得相看。”从容不迫。

“头有钵上色,钵无头上毛。”近乎技穷。

“面上匙上色,匙无面上坳。”以牙还牙。

“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物冻老鸱,腩腩低头食?”恼羞成怒。

“微风入幽谷,安能动大材,猛虎当道食,不觉蚤虻来。”游刃有余。

习凿齿再无话说。见面礼毕,两人才开始谈学论道,从此便时常往还,成为至交。

习凿齿后来写信给大臣谢安:“来这里见到释道安,确实远胜诸人,非同寻常。师徒数百人,持斋讲经,孜孜不倦。没有变化奇特的法术来惑常人的耳目,没有重威大势来迫使参差不齐的群小就范,但师徒态度严肃,相互尊重,济济一堂,秩序井然,此种情形从来没见过。此人心怀玄理,博览群书,内外经典,大略都已读遍,阴阳数术,十分通晓,佛经妙义,更不在话下。真遗憾足下不能与之相见,他也常说愿与足下一叙。”由此可见道安的修为的确很高。

高平人郗超派人送来一千斛米,写了很长的信,表达殷勤之意。道安的复信十分简单:“损米。更觉出有待于外物的烦恼。”

道安在襄阳,一住便是十五年。他每年讲两遍《放光般若》,从不缺失。晋孝武帝闻其风范,十分钦佩,派使者慰问,并下诏书:“安法师器识宽宏通达,为入风神俊朗,身居佛门,训化俗众,业绩显著,不只规范当今,也将陶冶来世,奉给一同王公,资财由所在地方出。”这样一来,道安生活更加稳定,他不必再为衣食住行虚耗心力和时日了。

但不稳定的一天终于又来了。

苻坚逐渐统一北方后,便思治理。他常说,“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都是‘神器’,应让他们来辅佐我。”于是,公元378年,苻坚派长乐公苻丕围攻襄阳。道安见刀兵将近,便想率徒众远走,朱序却决不放过。无奈,道安又一次分散徒众。城里人在等待中煎熬了一年,襄阳沦陷了,朱序也被俘了。苻坚得知消息,对仆射极翼哈哈大笑:

“朕以十万之师攻打襄阳,只得到一个半人。

“是谁呢?臣猜测一个定是朱序。”

“不不,与朱序无关。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耳!”

383年,苻坚又派吕光征讨龟兹诸国,去取另一个“神器”鸠摩罗什。道安极力赞成:罗什学识广博,来后自己正可与之共探玄理。罗什在西域,也早知道安的风范,认为他是东方圣人,时常遥相礼拜。可惜的是,山川阻隔,兵慌马乱,当罗什刚到凉州时,道安已到另一个世界,罗什来长安,则是十六年以后的事了。二人如长庚与启明,永不得相见。

道安在长安,住在五重寺中,有数千名徒众随他弘扬大法。他组织外国僧人伽提婆、昙摩难提、僧伽跋澄诸人,译出经典百万余言。他又常和法和审定音韵文字,详细考核修辞意旨,新译经典,由此得以订正。他仍为诸经作注,但也担心不符合佛的意旨,便发誓道:“若所说的于理不远,愿现瑞相。”不久就梦见白发长眉的梵僧对他说:“君所注经典,于理无误。我不能入涅槃境界,住在西域,当助你弘通经义,可时时为我设食。”道安醒来,便为其设食,从不间断——后来《十诵律》传到,慧远才知道师父梦见的是宾头卢。

道安读书文博,善作文章。长安城中,为诗作赋的衣冠子弟,都前来依附。诸人一有重大疑惑,便来请教。蓝田出土一口大鼎,可容二十七斛,边上有篆文铭记,无人能识,道安一见便说:“这是古篆书,鲁襄公所铸。”又用隶书写出。有人在集市卖一只结构奇特的容器,苻坚亲自问他,他说:“这是王莽改制,用以统一全国度量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京兆一带传言:“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乱世终归是乱世。本来苻坚已将后赵造成的混乱局面收拾得不错,境内百姓富足殷实,四方安定,疆域也相当广大——东到海边,北连大漠,南与东晋隔江而望,西接龟兹,只有建康一隅尚未征服。苻坚对此很是耿耿于怀,他每每对仆臣说,平定江东,以晋帝为仆射,以谢安为侍中。苻坚弟弟平阳公融、朝臣石越原绍都极力反对,这些人还举出名臣王猛临终“不要图谋晋地”的告诫来劝他。他十分厌烦,说道:“朕奉天承运,讨伐残余,军兵百万,将马鞭投在长江能截断水流,有何不可?不必多言!”众人陷入绝望之中。猛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道安。数年来他们发现,苻坚对道安越来越尊重,甚至有一次,苻坚出游东苑,命道安与他同辇,仆射权翼劝谏:“臣以为天子御驾,只能由侍中陪乘,道安形貌丑陋,下贱之人,怎能这样做呢?”苻坚顿时勃然大怒:“安公道德世人所尊,朕的天下与之相比,也不值什么,让他同乘车辇,这种荣耀比其德行差远了!你不要说,快扶安公登辇去!”这件事传闻甚广。想到此,众人便去求道安。

“皇上将用兵东南,上人为何不能替苍生说句话呢?”诸人说。

“贫僧方外之人,不宜干预国事吧?”诸安答。

“上人不必过谦,出黎民于水火,现在全看您一人了。”诸人说。

“好吧,我去试一试,不过贫僧人微言轻,诸公要有所准备。”道安心事重重,策杖而去,他身后等待的诸人更是忐忑不安。

苻坚一见道安,开口便道:

“朕将与公南游吴越,巡游各地,到会稽去看一看海,你以为怎么样呢?”轻松自在如同计划一次出游。

“陛下所说自然不错。但陛下应依天命而治,有八州的朝贡,居于中心而制御四海,正应当保养精神,无思无为,与尧舜之德一争高低。现在却以百万之师,去求东南一隅下等土地,岂不有损于天道吗?而且那一带地势低洼,瘴气逼人,当初舜禹游而不反,秦始皇去而不归,贫僧以为此次也不宜出行。开阳公是国戚,石越为重臣,两人劝谏尚遭拒绝,贫道轻贱之人,说出来陛下也许不会听,只是陛下待我隆厚,不能不略表赤诚。”道安的话说得相当小心。

苻坚没想到他会说这么一套,心下稍有不快,自然不会形之于色:“朕这样做,并非因为现在土地不广,民不足治,只不过恐怕怠慢天心,来明确一下大运所在罢了。顺应天时而动兵,载在典籍,若如诸公所说,则帝王就不必省视四方以行教化了。”苻坚理直气壮。

“陛下若定要亲征,可先到洛阳,显示军威,养精蓄锐,传檄江南,若其不从,再动兵不迟。”道安只得告退,他明白苻坚的心理——成为唯一的君王,一切都在自己脚下臣服,这种心理随实力的巩固与日俱增,没有谁能阻止他重新将国家拖向深渊。

公元383年8月,苻坚让平阳公率二十五万兵马为先锋,他自己亲率兵六十万,向南杀来。晋派谢石、谢玄抵抗,结果苻坚一败涂地,弄得草木皆兵,他只身逃遁,到洛阳时,才收得残兵十万。这便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自此前秦元气大伤,苻坚再后悔也为时已晚。

道安闻讯只能摇头叹息,多少生灵又化作枯骨!他不由得对人说:“世事如此,祸患将来,我该去了。”他似乎有些绝望了,忽而水灾,忽而旱灾,忽而蝗灾,东晋、后赵、成汉、前赵、前燕、后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前秦……没有一片净土,没有一时安宁,此种境况在他生前已开始,在他死后仍将继续。他与弟子法遇等立誓,愿生在兜率天,那里为弥勒所居,充满光明……

公元385年正月廿七日,忽然有一异僧来寺内寄住。此人形貌十分平常,因寺房狭窄,便让他住在讲堂。一夜,维那值班护殿,见他从窗缝中出入,急忙告诉道安。道安赶来,施礼问道:

“上人来此,有什么要做的吗?”

“正为你而来。”

“贫道自思罪孽深重,恐怕不好得到解脱吧?”

“很可以超度,但需重浴圣僧(寺内供奉的主佛像,此指弥勒),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异僧说完,便为他指点浴法。

“敢问上人,贫僧来生住在何处?”

“随我来。”

众人随他来到院中,异僧朝天的西北虚拔一下,便见云彩散开,兜率天妙境尽在眼前。再一转身,异僧忽然不见了。

道安置办浴具,有数十名不同寻常的小儿,来寺内游戏。圣像经他一浴,灵光夺目。

二月初八日,他忽然对众人说:“我要去了。”斋戒完毕,他便无疾而终,离开了这个充满喧嚣与骚动的世界。

同类推荐
  • 锦衣镇山河

    锦衣镇山河

    抄家是一门手艺。锦衣卫查检百户贺六,专注抄家二十年。金砖、银锭、金玉、古玩。他抄过的财宝堆起来足有一座山。身披锦衣虎皮,拿着安逸饷银,上司吃肉自己跟着喝口汤,养活自己萌萌哒女儿。贺六很知足。指挥使陆炳却让贺六这个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人做了锦衣卫十三太保之一。十三太保的位子看着风光,麻烦事也多。这让贺六很头疼。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全册)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全册)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势力,令皇帝寝食难安。他们的传承,比一个朝代更久远;他们操纵着王朝的更迭,改变着历史的走向;他们占据中国权力顶峰达千年之久。他们被称作士大夫,也被称作世家门阀。河内司马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河东裴氏……但凡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人物,几乎无不出身这些豪门大族。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不单单是一个理念或口号,而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种政治现实。而皇帝与世家大族博弈的背后,却是权谋与鲜血浸染的历史书页。本书描写魏朝、西晋、东晋三朝两百年间,占据权力顶峰的士大夫家族的发家史、夺权史和沦落史。世家中的士大夫,有的才华出众,有的人品高洁,有的满腹阴谋,为了家族的兴盛,为了自由和理想,为了争权夺位,创造了历史的神奇,为后世留下司马篡位、三国归晋、八王之乱、东晋复生、王马共朝等精彩的篇章。本书以文学的笔法来叙述,但所有事件均严格取自史料。层层剥开历史的表层,找出背后的隐情,挖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世家内部、世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感情牵绊。这也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你可以从本书中读出谋略、政治内幕、历史真相、时间、人心、血与泪、隐忍与拼搏,甚至哲学与宗教。
  • 神州大陆之君临天下

    神州大陆之君临天下

    一朝重生,成为一国皇子,国家昏乱,社稷危机。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异族窥视,自己被兄长欺压,被父皇抛弃,受尽欺负,最终来到这个神州大陆展现他传奇一生,不但有各大强国而且还有武功秘籍和绝代佳人,在这个乱世与天下群雄争夺天下,美人贤妃陪君侧,权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我在汉朝卖煎饼

    我在汉朝卖煎饼

    一个现代人带着自己的小吃店穿越到汉武帝年间,虽说与正史有所出入,但这里同样是一个美女如云、硝烟弥漫的时代。这里到处充满了杀戮、阴谋、权利和背叛……
  •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会怎样触及我们的心房?
热门推荐
  • 重生我们穿越吧

    重生我们穿越吧

    她因为男友的家人打击迟迟没有接受他的求婚,然而男友的背叛让她重生回到10前,修修仙,让前世的母亲和妹妹们过好日子,让狗眼看人低的叔叔婶婶们吃吃苦头,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过着,木本以生活就这样幸福的,直到再一次的穿越,这次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穿越到了古代修真界,成了圣女,从此麻烦事不断找上她,结果一切还没算结束她被迫穿梭个个异时空
  • 生化末日之孤魂

    生化末日之孤魂

    一个微不足道的宅男,在充满了暴力与人性扭曲的末世求生,一个吃人的世界哪里来的正义?作为一个小人物,坚持本心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末世!
  • 一起走过那年的雨季

    一起走过那年的雨季

    小说讲述了岳洋、秦小松、刘双寒、叶小霜、徐雨婷等不同家庭背景的花季少男少女们发生在老师及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震撼力强。不仅描绘了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率真与叛逆,还深度叩问了当前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作品构思灵巧,贴近现实,耐人寻味。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 许你一世长安勿忘

    许你一世长安勿忘

    长安月落下,昔人在何处?手握天下又如何,最后不过一人。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女神有点狂

    快穿之女神有点狂

    【叮,回收报废手机系统绑定成功。】绑定前唐迟:???啥玩意?换脸盆,还是十块钱?系统:绑定一个傻子宿主怎么办,在线等。绑定时懵逼唐迟:我要大街小巷的去吆喝吗,拿着喇叭的那种系统:绑定一个杠精宿主怎么办,在线等。绑定之后唐迟:呵,辣鸡位面,分分钟搞定!系统:爸爸,我才是傻子我就是辣鸡,求你低调点行不行。【所有故事都是虚构。】
  • 至尊圣道

    至尊圣道

    盘古如何身殒,鸿钧为何困惑,主人公修仙为何进入魔界
  • 重生之汉室中兴

    重生之汉室中兴

    婴儿刘璋很无语的伸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我竟然重生了?这是啥节奏?这不科学啊!而且还是重生到了东汉末年的废柴刘璋的身上……喂,有系统没有?金手指呢?仓库呢?都没有?导演,我要换剧本……”刘璋在内心中,不断的嘶吼着,可惜没人搭理他,让他万分沮丧。后世号称学霸的刘岩,毕业于重点大学历史系,并选修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来一切发展都挺好的,可是他却意外的被雷劈了,又机缘巧合下灵魂重生在了东汉末年,还是一个废材刘璋的身上。
  • 去乡下盖间房子

    去乡下盖间房子

    一个媒体人,带着孩子,回归山野,在乡下盖了间可以太阳晒屁股的房子,一个有花有果的小院。在四季里,去看:草木,虫鱼,星空,山川,雾气,大雨,飞鸟,晚风,溪水从此,没有一个时辰是虚度的……
  • 寄万卷书

    寄万卷书

    高考,命运之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有人挑灯夜读,晚上写作业写到半夜,每天为了考试而担忧……高中三年,如人饮水,自知其苦,也自得其乐。仅以此文,献给所有不甘平凡的高中同伴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选择了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