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稷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位高权重。田稷属下有个小吏,无才寡德,而家境富有。他为了谋求官职,就把家中卖货所得的黄金百镒,悄悄送给田稷,请求照顾。田稷收下后,派人送给老母。
田母为人贤德,教育甚严。她见儿子派人送来黄金百镒,感到十分奇怪。当田稷向她请安时,她就严肃地问道:“你为相三年,从未有过这样多的俸禄,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黄金,究竟是哪里来的?”
田稷见母亲追问,只好实说:“是属下一个小吏送给儿子的。”
田母继续问道:“一个小吏,哪来这么多的黄金?他又怎能无缘无故地送给你呢?想来必有所求。你答应了他的要求吗?”
田稷见母亲追问得紧,知道难以隐瞒,便低声答道:“他请求儿子给他一官半职,儿子已经答应了,准备有合适的官职出缺,就授给他。”
田母听了,勃然大怒,厉声说道:“我听说君子要注意修身养性,不义之财,不入于家。你身为相国,官高爵显、俸禄丰厚,理应忠心报国,廉洁公正,才能上无愧于君亲,下无愧于百姓。可是你却违背母训,倚仗权势,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假公济私,如此不忠不孝之人,不是我的儿子,你给我出去!我不要再看见你!”说完,又指着桌上的黄金,要田稷马上拿走。
田稷见母亲斥责自己不该受贿,义正词严,句句在理,不由满面通红,两耳发热。他马上捧起桌上的黄金,亲自送还给小吏。他觉得自己身为相国,受贿违法,愧对君亲,又上朝向齐宣王请罪。
齐宣王一向尊重相国,见他上殿之后拜伏在地,不敢抬头,使问道:“相国何事面见寡人?”
田稷诚惶诚恐地说:“小臣身犯死罪请大王明正典刑!”
齐宣王问:“相国犯了何罪?快快奏来!”
田稷说:“小臣收受属下小吏黄金百镒,为他谋求官职,触犯王法。老母责臣不忠不孝,理应处死。请大王将臣治罪,以为贪赃枉法者戒!”
齐宣王方知田母贤德,十分赞赏。得知田稷已把赃金全部退还,便婉言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卿身为相国,却受贿卖官,实犯大罪。但赃金既已退还,又有悔改之心。姑念卿过去辅佐寡人,治国有功,这次又是初犯,恕卿无罪,仍居相位。望今后能廉洁奉公,切勿重蹈覆辙!”
田稷想不到齐宣王竟如此宽宏大量,感动得连连叩头:“谢大王不斩之恩,臣今后一定忠心报国,廉洁奉公,再不敢做这种触犯国法的事了!”
回家后,田稷把自己请罪的情况向母亲禀明,田母也很高兴。从此以后,田稷廉洁奉公,忠心为国,成为百姓敬重的贤相。
在封建社会里,为官者,贪污受贿司空见惯。田母心中有数,对儿子的不义之财一算便知,所以教训起来态度坚决,把清白与否提到是否忠孝的高度。田母教子清白做人、不贪不义之财的品德,在今天,是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