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9800000004

第4章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按照省委常委会要求,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课题组从2015年4月份开始,围绕这一问题到部分市、县实地调研,并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总的认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2.88亿元,农产品出口157.3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元。主要有以下特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应充足,粮、棉、油、果、菜、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份额均占全国1/10以上。粮食总产连续3年超过900亿斤,2014年达到919.3亿斤,预计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937亿斤;棉花总产达13.3亿斤、油料67.2亿斤、水果333.1亿斤、蔬菜1994.7亿斤、肉类153.9亿斤、水产品180.6亿斤,人均占有粮食1000斤、棉花13.8斤、油料68斤、水果340斤、蔬菜2000斤、肉类156斤、水产品184斤。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奠定了扎实基础。2014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7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862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农机总动力达到1.3亿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粮食、蔬菜、果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化已成为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要形式。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220家,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84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订单基地发展到648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0%,与龙头企业建立对接关系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2292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974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具有一定种养规模的专业大户约20万户、家庭农场发展到4.1万家,农民合作社14.2万家,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达到20多万个。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155.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3%;供销、邮政、农机系统托管农民土地245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6.4%。

——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农产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园区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发展正在向质量效益并重迈进。全省“三品一标”产品6169个,产地面积3066万亩,总产量3167万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县级以上各类农业园区3300多处,省级以上农业园区总产值达到500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5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5%。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农村产权权能逐步落实,农民财产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省95.7%的村(社区)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承包耕地面积8981万亩,占全省承包耕地面积的97.4%,占集体所有耕地面积的80.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率分别达到99.21%、93.88%和96.31%。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颁证625万户,占应发总数的42%。淄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率先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全省已有10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5个县(市、区)设立了涉农担保机构,1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房屋(非住房或多套住房)抵押贷款。全省农村产权累计抵押贷款378亿元。有92个县(市、区)建立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有11个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0064个村(社区)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占村庄总数的13.1%。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新增造林面积1561万亩,较“十一五”时期增加266万亩。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2046万亩,基本实现了应补则补。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全省1094个建制镇全部建设了垃圾中转站,70.4%建有污水处理设施;18.6%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5%,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我省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和加大“黄箱”支持两个“天花板”、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四大挑战”,发展空间受到多重挤压。从我省农业发展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到“刻不容缓”的位置上。受传统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发展模式影响,科学发展新理念尚未建立,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环保等问题,消费导向、质量效益、绿色环保、融合发展的理念还不强,传统的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工作指导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在种植业结构中,粮经比为67:33,经济作物比重偏低;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偏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食草型家畜比重偏小,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的比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农村经济结构中,一产的产业链、价值链不长,二三产业偏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在区域结构中,产业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特色农业集中度低,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农业专业县还不够多。

(三)农业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专业大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0.89%,家庭农场占农户总数的0.18%,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合作社数量虽然居全国第1位,但农户入社率低,合作社个体小、带动能力弱;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关系的龙头企业较少,全国知名的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也不够多。

(四)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形势不相适应,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滞后,全省“三品一标”产品个数不到江苏的一半,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形成规模的品牌不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全省劳均一产增加值仅为2.27万元,约是二产、三产从业人员劳均增加值的1/5。2014年,江苏、广东、浙江每亩耕地种植业产出分别是山东的1.2倍、1.6倍、1.1倍。

(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种业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商业化的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育、繁、推脱节问题仍然存在;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不够,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等亟待突破;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与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省人均耕地面积1.16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19亩;人均水资源量33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7%;亩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7%。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化肥、农药当季利用率为30%-40%;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每公顷耕地畜禽尿负荷为12.6个猪标准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1.9倍,33%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总之,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六个并存:一是水资源短缺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并存,不少地方仍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二是耕地地力下降和畜牧业占比低、畜禽粪污未有效利用并存;三是食草畜牧业发展不足和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并存;四是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短缺、农产品食品进口增加过快和部分农产品卖难、且价格下跌并存;五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并存;六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和农民增收乏力并存。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为核心任务,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拼资源消耗向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山东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到“十三五”末,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发展目标是:1.粮食生产能力达到千亿斤,其他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达85%以上。2.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农业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80%以上。3.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达到85%,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省,高效设施蔬菜面积占比超过50%,优质果率达到85%,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0%,渔业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5%。4.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5.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6.到2018年底实现394万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完成脱贫任务。7.生态循环农业取得明显成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72%以上,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16.6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内生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要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桎梏,依靠创新打破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紧箍咒”,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搞好颁证成果省级抽查验收,确保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发展统一服务型、托管半托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在继续扶持普通农户的同时,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大力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合作经营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行业协会、产品协会等,为农户生产提供规模化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经营效率。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鼓励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服务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省、市、县三级有经济服务职能的部门组织,向农村延伸服务职能,发展面向“三农”的基层服务组织。扩大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推广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制定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指导目录,推广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4)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社有企业经营服务体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和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机制,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二是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1)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林权、水域和浅海滩涂养殖使用权、小型水利设施、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任务。(2)落实农村产权权能,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审慎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贷款,推广大型农机设备、蔬菜花卉大棚、农产品订单、农业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贷款。(3)加快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打造集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法律服务、项目推介、抵押融资及招投标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为农服务综合平台。(4)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重点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节省的宅基地,以及“四荒”地和其他可经营的集体资产等,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扎实推进昌乐县国家改革试点,到2017年完成试点任务。

三是创新科技等现代要素支撑体系。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配套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现全省农业县区全覆盖。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植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集团,建设全国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团队。到2020年,全省面向海内外遴选约90名领军人才,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集中研发一批支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引领和支撑。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以农村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站、农业信息网为主体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鼓励科研单位和各类经营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任务,建设星火科技示范基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大力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加大研发推广力度,提升机械装备质量水平,推进机械化向产前产后延伸,推动粮棉油及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快国家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结构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取向,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用协调发展的理念来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林牧渔、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全面增强农业竞争力。(1)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粮食生产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突出高产创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其中小麦种植5000万亩以上,打造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打造一批吨粮乡、吨粮县、吨粮市,到2020年,建成粮食高产创建田300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到2017年示范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深入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广滕州马铃薯主粮化的经验,滕州市马铃薯面积已经发展到65万亩,年产量达200多万吨,既富裕了当地老百姓,还可以替代粮食消费。经济作物要突出名优特新品种,推进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沿黄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试点,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加快推广饲用玉米、苜蓿、黑小麦等种植,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苜蓿新品种试验基地,为发展苜蓿种植提供了示范。(2)调整农林牧渔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菏泽银香乳业公司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带动了2万多农民致富,牛粪返田又提高了地力。东阿的黑驴养殖、临清润林公司养殖湖羊、凤祥集团规模养鸡和深加工的经验可以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加快调整林业产业、品种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建成万亩以上特色经济林基地500处,林下经济规模达1300万亩;加快建设“海上粮仓”,到2020年,全省生产水产品产量达到1000万吨。(3)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县(市),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要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紧密合作,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合作制为主导的经营体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新模式。要以现代农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有效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潍坊市以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提出打造千亿级畜牧产业链目标,目前畜牧业三次产业已连续四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增收。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将农村众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集聚到网络平台,在网上直接交易,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网店超过500家,从业人员2500余人,年销售额1.5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农民仅从草柳编电子商务一项年均增收达6000元。曹县大集镇是有名的“淘宝镇”,有6个村庄获得中国“淘宝村”称号,网店数达到1万家,主要销售各种演出服饰,带动1.6万名农民从事淘宝服饰加工行业,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莒县在县级设立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特色馆,在村级设立村淘宝服务站,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突出抓好以下方面:一要强化政策引导。研究出台推动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和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对农业生产者通过开设网店等方式销售自产农产品的优惠支持政策。二要大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第三方平台创新和拓展涉农电商业务,引导省内供销、邮政等企业发展面向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下乡的专业化电商平台。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等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三要加快构建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品牌农产品运营商以及农户开设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发展农产品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等电子商务,开展“时令农产品预订”“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以及季节性特色农产品团购促销等活动,不断提升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水平。四要促进传统农村流通体系电商化转型升级。加强商贸流通、农业、供销、邮政等单位与电商、快递企业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设施的共享衔接,支持农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和监测系统建设,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对接,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五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进区域性、专业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点,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涉农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举办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创业人才。六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利用闲置土地、仓储用房等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孵化园和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总结现有“淘宝镇”“淘宝村”的发展经验,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集聚发展。

三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关键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上取得重大突破。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继续培育发展重点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年来,我省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累计开工建设集聚型社区6280个,1400万人改善了生活和居住条件;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666个,占规划农村社区的67.6%。要继续推广德州市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做法,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搞好养殖污染防治,降低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莱芜市组织25家节水灌溉生产销售企业、7家科研单位、4家示范应用单位成立山东省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以色列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节水装备产业园,节水灌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了莱芜市节水灌溉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全省各类工程节水面积3862万亩,其中管道灌溉2200万亩,喷灌238万亩,微灌127万亩,节水指标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但是,我省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3、局部地区不到0.5,与发达国家的0.7-0.8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生产和生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刻不容缓。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尽快建立以节本增效为中心的节水灌溉体系。胶东半岛及鲁中南经济发达地区加快推行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引黄河灌区全面推行渠道衬砌防渗,井灌区加快发展管道灌溉,全面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到2020年,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700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

二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鼓励开展秸秆还田、深松耕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休耕以及间、混、套作多熟种植制度,推广粮经轮作、粮草轮作,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障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到2020年,全省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酸化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实现大宗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推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85%。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塑造“齐鲁灵秀地、放心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以开展“食安山东”行动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食品安全省。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开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必须立足农业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客观实际,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是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巩固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广泛推广使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普及率,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示范区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力争实现“一区一品”“一区多品”,提升我省农产品品牌形象;积极引导我省农产品出口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自有品牌的比例。加快推广“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继续保持全省农产品出口平稳增长。

二是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建立一批棉花、玉米、大豆等原料基地。加快发展一批农业跨国公司,推动企业“走出去”,以参股、并购等形式加入农业全球供应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规范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建设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加快编制烟台苹果、鲁花花生油、金乡大蒜等重要商品价格指数,培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交易中心。

三是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2015年米兰世博会期间,我们组织省内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到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国开展经贸洽谈,成效十分明显。要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抓好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把国外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提高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激励农民积极投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优势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引导调整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在产业化链条中的位置,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领域,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和创业收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各类产权权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农民和农民工培训两手抓、两不误,建设职业农民培训专家师资库,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以上;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训180万人,推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每年转移农民100万人以上。落实同工同酬政策,逐步把农民工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

二是提前完成脱贫任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造血与输血并重、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衔接、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党政动员全民参与,确保2018年现行省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巩固提高扶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思路精准扶贫,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提高扶贫实效,切实做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拓展多形式扶贫路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开展“六个一批”脱贫行动。建立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扶贫工作管理体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大格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统筹财政金融土地等各种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形成强大合力。

三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落实好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道路、照明和住房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基本解决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问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统特色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同质。要坚持把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放到优先位置,加快建立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性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20年,实现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全覆盖。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标准和水平,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建共享。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和亮化等任务,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逐步解决农村居民冬季取暖问题,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坚持提质扩面,实行连片治理,开展整乡整县环境综合整治。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647万户的改厕任务;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村庄小型污水设施1万个,村庄污水处理率要达到35%。继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补齐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发展的短板,加快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推进措施

(一)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山东农业发展提出了“三个问题导向”,其中之一就是“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防止和克服“骄傲自满”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坚决打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场硬仗,使我省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建立目标引导和考核体系。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山东省贯彻国办59号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同步建立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农业质量效益、经营水平、科技设施装备、生态环境、支持保障等内容进行量化和责任分解,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目标引导体系。建立责任落实、跟踪评价、监督考核、激励奖惩和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对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评价考核、量化打分,定期公布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制定农业转型升级规划。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思路,科学编制49个主要农产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搞好调查研究,弄清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站在产业前沿,提出针对性措施,保证方案的先进性、有效性。按照近详远略的原则,逐产业、逐专题明确任务目标、主攻方向、推进措施、实施路径和重点项目,一一建立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每项任务都项目化、阶段化、具体化,保证方案可操作、可复制、可核查。注重发挥企业、行业组织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与各类市场主体、第三方机构合作决策的新途径,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强化资金投入支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证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金融及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现代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占基本建设资金的比重。优化支农资金使用方向,积极推动全省涉水涉地等农业发展资金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改革农业投入补贴方式,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倾斜。采取PPP等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建立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法规的约束力,推动金融机构资金自觉向“三农”倾斜。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采取融资增信、贷款担保等市场化手段,引导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农业领域。

(五)发挥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目前,全省共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家,省级农高区1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9家。要以市、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省级农业园区覆盖全省各农业县(市、区)。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集聚政策、人才、科技、资金等各种要素,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经营主体入驻,着力打造公司制、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打造农业发展的综合体。

(六)加快工作指导转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趋势和规律,坚决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实现工作指导的根本性转变。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以新理念推进工作创新,引领转型发展。转变工作推进方式,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作用,统筹调配好各方面力量,协调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转变领导方式,强化工作落实,切实把“三严三实”的精神贯穿于谋划、推进、督促全过程,实行项目化推进、制度化落实,加强考核和督查,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能落到“有形的抓手”上,真正做到“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课题组)

同类推荐
  •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四个河南(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完成两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紧扣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一路一带战略”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五王争霸

    五王争霸

    阴谋!阳谋!情义与背叛。帝王家又如何?当一切已成定局。蓦然回首!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
  • 为你永远热血

    为你永远热血

    生活在八级小县城的她,为了父亲,隐忍吞下所有的噩梦,但是母亲却像毒瘤般一直侵噬着她的成长。即使带着原生之痛,也没有放弃向阳而生,温暖他人。在遇到命中注定的他,却为了同病相怜的别人放弃了他,几番辗转,才知道,放过记忆,才能重生。
  • 星迹校园

    星迹校园

    我是水瓶座的,不是你说的什么全属性星迹座啊!我只是个大一新生兼游戏菜鸟!什么游戏研究俱乐部?!我都说了不加入啊!!!
  • 艺术导论

    艺术导论

    本书在对艺术的本源问题、活动系统、家族谱系、文化维度、发展流变的概述过程中,作者以历史梳理与逻辑建构相结合的写作原则,力图充分呈现艺术的历史性、复杂性及其对当下的启迪价值。从中生发的诸如“艺术是人生匮乏的陌生化体验及其表达”、“艺术的开放性与家族相似”、“人生艺术化与艺术人生化的统一”、“‘进步’与‘终结’同样虚妄”等观点,将读者对艺术之谜的追问推向深层。
  • 盛世良婚:废材空间师

    盛世良婚:废材空间师

    天地之间有三大主宰,以鲲为首,龙凤并列在次。传承人手执鲲玉,龙凤玉。叶笙妖从现代穿越而来,话说……一般的小说女主不都是凤吗?!好歹是男女主龙凤一对嘛!为什么她却变成了一条大鱼!某条龙放着自家的凤不理不睬,偏偏跑来纠缠某条鱼。初来乍到,她被世人当作废物,他助她一臂之力让她给自己洗白。“那被废物打败是不是比废物还废物?那你觉得我比废物还废物吗?”“我什么时候打败过你……”“可能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吧。”他跟她签下炼契,她生,他也生,她死,他也不能活着。且看他们如何闯天下乱风云,创下一代传奇!
  • 一世倾城之冰棺里的召唤师

    一世倾城之冰棺里的召唤师

    她,现代的顶尖杀手,拥有无敌异能的双眸,却终还是被粉身碎骨,一朝穿越,成为冰棺中被诅咒而生的废物女婴。为复仇而生的她该如何在这残酷的异世生存?一个一无所有人人唾弃的废物?是隐藏?还是扮猪吃老虎?可是当她玩转了整个大陆,却突然发现落进了某只妖孽手中。某日,这无耻之徒又缠上了她:“顾家有女已长成,不如随本公子私奔罢!”她怒极一脚踹了过去,无耻之徒当场差点断子绝孙…(冰棺姐妹文《极品小魔妃:邪君别乱来》已经开始火爆连载)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界蚀

    界蚀

    作者:虚无浮沉几世间,余生无悔入沧澜。吴青柳:我是天煞孤星注孤身?主角就应该这么坎坷吗?流年不利啊,我养个女儿跟分魂容易吗?才多少字你就让我遇见黑手,不派点强人支援一下糊弄过去,我分分钟歇菜给你看,怎么也得先让我发育发育,穿上神装再去单挑吧。领主苏醒了~故事开始
  • 凤少惹上大麻烦

    凤少惹上大麻烦

    据说他是有名的花花公子!据说他的身边从不缺女人,但是当女人说出:我爱你,他便会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然而,这样一个花名远播的凤少,最近却惹上了一个大麻烦!恩,他出车祸,撞了一个女人,女人还失忆了……他不得不把她捡回家,而且让她成为了自己的专属女佣!等等!这女佣的身份好像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