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9600000002

第2章 薛忆沩采访薛忆沩

1999年9月10日下午2点,薛忆沩在深圳文华花园景华阁一间简陋的房间里采访了薛忆沩。我们之间隔着一面稍带油垢的镜子。我们的交谈进行得非常流畅。

薛忆沩,我注意到最近这一年来,你的作品引起了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但是,你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人”,对你的第一轮关注其实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你能够谈谈你自己的文学经历吗?

我的文学经历有时候会令我自己非常泄气。我走的是“较少人走的路”中更少人走的路。我的所有作品总是与“时局”关系紧张,发表起来都很不容易。中篇小说《睡星》是我的“处女作”。它完稿于1986年1月。它开始被当时很有影响的《中国》杂志接受,但是,那家杂志后来因为“自由化”而被迫停刊。一年之后,《芙蓉》杂志准备将它刊出。可是,北京突然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学生运动,它再一次失去了出版的机会。1987年8月,小说由思想解放的《作家》杂志以头条刊出。那被许多人看成是我文学生命开始的标志。其实我更愿意将自己文学的起点定在1988年夏天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耐力写出的长篇小说《遗弃》,以及1989年春节前夕,也就是《遗弃》完成不到半年之后,我写出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遗弃》于1989年3月顺利“自费”出版,而后来定名为《一个影子的告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历经坎坷,至今仍不能出版。1990年12月,台北的《联合文学》和广州的《花城》杂志同时发表了我的中篇小说《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联合文学》杂志将它作为当期唯一的“小说精选”,在封面上推荐。而《花城》杂志也将小说题目列在封面的要目里。半年之后,我的名字出现在《收获》杂志上,这是当时的文学青年“前途无量”的标志。很快,当年的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揭晓,我的微型小说《生活中的细节》与王小波的长篇小说《黄金时代》一起得了奖。

在那之后,你突然就从文学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是被迫的消失,正像红军长征一样。原因与我的中篇小说《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有关。有人称那篇小说是“一个敏感年份的抒情诗”。但是,它明确的时间标志和情绪指向让我和发表我作品的杂志都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前途无量”的文学青年前进的道路突然间就被堵死了。我的第一次文学生命在极度恐惧和绝望的状态中结束。这文学生命仅仅维持了四年。它的结束当然应该定性为是夭折。

可是经过六年的消失,你居然又“回来”了。这是生命的奇迹。你的那篇题为“重返文坛”的短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是的,六年过去了……那篇短文同时发表在《深圳商报》和台湾《联合报》上。那是我为自己吹响的冲锋号。我的“重返”其实早在短文发表之前就已经开始。1996年7月,《湖南文学》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组小说,其中题为“走进爱丁堡的黄昏”的一篇是我搁笔六年之后的新作。这次发表可以看作是我的第二次文学生命的开始。这一次,我很清楚自己行囊的重量和价值。我感觉自己很像是《百年孤独》中那位死而复生的吉普赛浪人梅尔基亚德斯。

“重返文坛”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你从来都不属于文学界。

你说得很对,我过去和现在都不属于文学界,将来也不会有那种归属感。除了在属于文学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以外,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官方文学组织的活动。准确地说,在消失六年之后,我是重返“文学”,而不是重返“文坛”。

《遗弃》的发现当然是这次重返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是的,从1997年底开始,沉寂了将近九年的《遗弃》突然被几位国内知识界的知名学者注意。他们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很有影响的报刊上撰文评价和推荐这部作品,完成了我戏称为“世纪末的知识考古发现”。这成了中国的一个文化事件。经过将近九年的考验,《遗弃》像它的作者一样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它的修订本上个月出版并且迅速销售一空。《遗弃》的新生真是让我感慨万千。我记得卡尔维诺曾经说过,十年是对人写作才能的考验期。如果一个人写了十年,还能写,还在写,他就是一个注定的写作者。卡尔维诺的这种“算术”正好能够让我对号入座,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一本书也有自己的生命期。你估计《遗弃》的生命会有多长?

这很难说。我当然希望它走得更远。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它,有更多的学者能够研究它。《遗弃》可能是一部需要被不断发现的作品,它里面隐藏着关于生命和写作的许多奥秘。

除了《遗弃》之外,你的短篇新作更是让你的重返充满了活力。

是的,从这一批新作里可以看出我写作的多样性。《出租车司机》写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凄凉;而《历史中的转折点》是一个以北伐为背景的故事,写个人在历史中的无奈;《两个人的车站》由发生在巴黎、北京、伦敦和东京的四个故事组成,表现死亡、爱情和信仰在时间中的变迁;《流动的房间》通过爱情和欲望的不同形态来追寻个人与城市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还有《广州暴乱》,一个十六世纪的悲剧,关于权力和恐惧;还有《深圳的阴谋》,又回到了现代,表现人对爱情和记忆的狂躁……这些都是短篇小说。我对自己的写作非常苛刻,短篇小说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病态”心理。我喜欢用不大的篇幅去审视很大的问题。我的作品总是在表现历史的荒谬和生命的复杂。

你刚才的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我认为小说要去揭示历史的荒谬和生命的复杂。在我看来,这就是“小说的使命”。小说应该通过灾难性的生活细节、简洁又紧张的语言手段以及狡黠和逻辑的叙述策略来完成这一使命。我想做的与我能做的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知道,只有不断地付出时间,不断地付出努力,才可能不断地缩小这种差距。写作是需要用一生来专注的事业。

有人说你的作品太理性,你怎样回应这种说法?

我受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训练,我喜欢学习西方的语言,我在大学里任教,我十二岁就读过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理性”当然会成为我的特点。但是,认真的读者很容易在我冷静的叙述中体会到情感的细腻和热烈。我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我的每一篇作品同时又都是我的这种敏感的见证,充满了脆弱的感性。

我同意你的这种自我评价。我想这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也是你的作品能够获得台湾文化人认同的原因。

在重返的途中,台湾的《联合报》副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投寄过去的所有作品都被刊用,其中包括大陆的报刊不敢刊用的《不肯离去的海豚》。我的作品也首先是在台湾被译成英文的:《与狂风一起旅行》的英译,刊登在齐邦媛女士主编的杂志上。还有,香港的《纯文学》杂志去年以来也在不断登出我的作品。在大陆,对我的重返给予最大支持的是《天涯》杂志。

你对自己的这第二次文学生命有什么期待吗?

发表的艰难不能扼杀我写作的激情,却扼杀了我对文学生命的许多期待。《遗弃》出版将近九年之后才被社会注意,而紧接《遗弃》之后完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至今都不能出版(尽管这部小说的评论都已经在香港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我还能期待什么呢?或者说,我有对创作本身的期待,却没有对“市场”的期待。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中创作岀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我肯定会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曲折和坎坷的道路磨练了我的耐力。我有时候会感谢自己好文学的“坏运气”。

你经常强调自己是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对写作很重要吗?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作家协会,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官方组织的文学活动,也很少与文坛里的人物来往。我相信文学是个人的事业,是孤独的事业。就像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精神一样,孤独也是艺术家保护精神世界的“铜墙铁壁”。

你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是的。我从小就对历史和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而这两方面的兴趣让我很早就看到了暴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历史在不断地重复非理性的暴力(如战争、专制等),而科学的许多成就最后会演变为理性的暴力(如原子弹、敌敌畏等)。历史与科学好像在用不同的语言创作同一部悲剧。它会将人类引向何处?我的许多人物也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对生活的悲观看法经常会令我震惊。在短篇小说《两个人的车站》的结尾处,叙述者说:“生活是最真实的赝品。”这是多么深刻的绝望啊。

让我们躲开这种绝望吧。你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家和作品?

我喜欢表面很冷,里面很热的作家和作品。最近在读的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都属于这种类型。

你拥有复杂的学历,在中国的小说作者中,你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我在本科阶段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而我的博士学位完成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业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复杂的教育背景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复杂的影响。

《遗弃》的主人公是一位“业余哲学家”,你自己现在也是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你能谈谈现在的本职工作吗?

我现在是深圳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主要上写作课,有时候也教一点文学理论。我以前一直是做不好(不能也不愿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但是这一次,我做得很好。我相信我的课给学生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启发。我还有机会开了一个学期符号学的课。这让我很开心。我曾经非常着迷符号学,总是盼望着有机会能够在那个领域里做点什么。

在你游历过的西方城市中,哪一座城市对你的文学最有影响?

莫斯科、伦敦、爱丁堡、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旧金山……最令我着迷的还是爱丁堡。前面讲过,《走进爱丁堡的黄昏》是标志着我重返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也许可以说,我的第二次文学生命就诞生于爱丁堡。

而深圳是你现在的居住地,你的第二次文学生命在这里发育成长。你对这座城市应该有特别的感情。

谁都知道深圳是一座时尚又浮躁的城市,对我来说,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坏处,而是好处。一座时尚和浮躁的城市是不需要写小说的人的,所以写小说的人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打扰。在深圳,我可以安心于自己的冥想,安心于自己的孤独,安心于自己的写作。这些年来的作品就是我与这座城市感情的见证。

后记

这是我有生以来“接受”的第一次采访。它“自言自语”的特殊形式决定了我随后一些访谈的性质。这次采访的原稿曾经在《万科周刊》1999年第18期和香港的《纯文学》杂志2000年第2期上发表。

同类推荐
  • 生我之门

    生我之门

    大半生来我正直地活着,崇高地活着,淡泊地活着,卑微地活着,守着一个文化人的底线和本分。如果让我重新出生一次,我仍然愿意出生在关中农村的那个土炕上,由一位做过童养媳的、卑微的农妇带我出世;如果要让我重新选择一次职业,我仍然会选择一个写作者,活着的时候向这个世界发出响亮的声音,死后这声音仍会在空中回旋一阵子!
  • 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两亿多,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达到了令人无法理解、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北春,黑龙江省绥棱县城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因职业的敏感,在生死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
  • 方珍珠

    方珍珠

    5幕话剧《方珍珠》写北京曲艺艺人在新旧社会的不同生活遭遇和命运,通过对比,歌颂了新中国对艺人的关怀和尊重,呼吁艺人们要自尊自重,团结起来为新社会服务。剧本的前3幕,写艺人破风筝和养女方珍珠在解放前的北平如何受欺侮,令人悲愤难平;后两幕的情节与前面的戏剧冲突有些游离,感人的力量稍有减弱。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人生三道茶

    人生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中年是道甜茶”,“晚年是道回味茶”。这种情怀是经过几多历练后才有的一种通透、豁达。有茶的人生又怎能缺得了风景?“江南瓦”“江南柳”“江南岸”……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语言记录着诗一样的风景、茶一样的人生,不虚美、不造作,处处流淌着一种清新,一种唯美,渗透着一种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正文完)她是紫荆大陆出了名的废物,家族的耻辱,更因貌丑无能,被欺辱至死,再次睁开眼的,是21世纪顶级特工,天都四强之首——紫云傲!废物?笑话!你见过会驾驭空气的废物吗?那些泼过我冷水的人我会烧开了还给你们!天下皆知,紫氏五小姐,左脸血色胎记,丑倾四方,可又有谁知,守宫砂破,毒斑消失,颜倾天下,风起云涌!她赚进天下财富,手握神力,不曾报复,却让陷害过她的人闻风丧胆,当21世纪的顶级特工穿越到这片紫荆大陆,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倾尽天下!他,是紫荆大陆闻名遐迩的鬼王皇君奕,出生便毒死了自己的生母,日夜药不离身,更被断言活不过二十……废物与药罐珠联璧合,共谱一世一双人的传奇。
  • 王妃是只猫

    王妃是只猫

    太子是小弟,皇后是靠山,穿越到了盛世,没有做成祸国奸妃,却混成了一代奸猫。于是阿眸陛下在后宫的日常变更为吃饭、睡觉、欺负人类。整个后宫,都在喵爪下战栗!路人甲:王妃,王爷喊您回家吃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幻记

    太幻记

    李哲本只想好好当个普通人,奈何世界光怪陆离的事情太多了,自己也被卷进各种危险之中。随着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才发现这样的世界还有好多个!龙套的心也按捺不住主角的命!看李哲这条咸鱼皇帝怎样翻身创造自己的传奇!
  • 啊!登仙路

    啊!登仙路

    既不是穿越,又不是重生,也没有金手指。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修仙故事,看平平凡凡的袖袖如何登上仙路巅峰。
  • 在异界拾荒

    在异界拾荒

    这是一位少年穿越异界拾荒,和系统在异世界捡垃圾的故事,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只是捡垃圾?
  • 遮天之道始重瞳

    遮天之道始重瞳

    星空如墓,众生皆是墓中人!一块涅槃的骨,一双祭炼的神眸,骷髅的火焰将焚尽万物诸天,嘶喊的神魔终将抵首跪拜!
  • 二婚女的幸福

    二婚女的幸福

    这是一个关于农村打工妹和北京某高校毕业生的真实故事
  • 我有个捡垃圾的异能

    我有个捡垃圾的异能

    许仙儿活了二十年才知道自己只是一魂魄,回到原来的地方还有个奇特的异能就是捡垃圾,垃圾寻宝的异能让天下人取笑?那是他们不知道垃圾里也有宝,垃圾也可以变废为宝。呵,以后你们可不要来哭着求着她哦~某天捡垃圾还捡了个黑蛋蛋从里面蹦出个了不起的魔神大人,长得好看还对她言听计从,嗯,看在勉强不错不像某些渣男一样她就勉强收了吧。“魔神大人,夫人她又去捡垃圾了。”“在哪里?本座这就去陪夫人。”………“夫人今天又捡了什么宝贝?”某狗皮膏药黏上来。“嗯,今天就分类了下某垃圾。”“夫人辛苦了~”话说某垃圾现在正在垃圾堆里挣扎呢。
  • Greville Fane

    Greville Fa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贵妃

    重生贵妃

    那天,徐佩珊出来散心,恰巧碰见了南宫亦,她一下就被他迷上了。可惜,徐佩珊当初怎么没有选择南宫尚,现在后悔,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