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800000002

第2章 走出槟榔屿的华裔少年

24年前,也就是1857年,辜鸿铭出生于马来半岛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

这个长15里,宽8里的太平洋上的小岛,像一枚狭长的树叶,漂浮在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那条沟通东西的漫长航路就从这里穿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似乎暗示了某种特别的含义,这个小岛在很长的时间里难以确定自己的所属。15世纪末以后,先是葡萄牙人,再是荷兰人,然后是英国人,都来到这里拓殖,然而比他们早得多到达这里的,是中国人。这些从中国福建、广东诸省越岭越洋而来的中国人,成为南洋最早的华侨。

槟榔屿的辜氏家族,祖籍即系福建同安。

欧洲人与中国人来到南洋的起因迥然相异。前者是为了夺取殖民地——西洋民族那种融于血脉之中的“扩张性格”;而中国人素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这些最初的华侨之所以背井离乡,多是出于被迫无奈。“国人南来,非因畏罪潜逃,或避难流亡,即系冒险经商,或为人役使,国内较有身份,能安居乐业者,决不致跋涉重洋,寄居南荒。”所以,他们是中国大陆的一群“逃逸者”,虽然身上打着中国人的烙印,却已被一个封闭、一统的文化视为异己,摒除在外。明清两朝均实行过严厉的海禁,违者轻则杖,重则斩。“流居海外的华人,一则被认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当作天朝之弃民,一则听任殖民政府或当地土人的屠杀”。也许可以这样说,华侨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最深地体现了一种微妙的文化处境:他们既是中国人,又是另外的某国人;同时,他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另外的某国人。所以,他们好像总是“外国人”。这使他们在获得某种自由的同时又遭受着一种窘迫,自由与窘迫似乎都源于那最初的漂泊命运。身份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最容易产生的结果就是不为人承认。虽然华侨是开发南洋最主要的力量,可是他们从未成为这里的主人。

这里的主人是英国人。

1786年,英国人莱特(Light)从荷兰人手中接管槟榔屿,他带领船队在小岛登陆以后,发现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满目荒凉。正在此时,几个华侨从附近的吉打岛赶来,为首一个叫辜礼欢的,向莱特献上一张渔网以示欢迎。英国人在槟榔屿的垦殖开始以后,这个最先向英国人表示善意的华人被任命为首任“甲必丹”(Captain,当地居民的首领,管理各族日常事务)。

辜礼欢,就是辜鸿铭的曾祖父。辜氏的先人从福建移居马来半岛以后一直以捕鱼为生,是辜礼欢让辜氏家族开始兴盛。他的八子三女里头,辜国材成为到新加坡的最早的华人;辜安平被送回中国读书,并考中进士,做了林则徐的部下,后赴台供职;辜龙池,也就是辜鸿铭的祖父,在吉打州殖民政府里任公职。辜龙池的儿子辜紫云,也就是辜鸿铭的父亲,在槟榔屿为一个叫福布斯·布朗(Forbes Brown)的英国人管理橡胶园,深受布朗的器重,他们关系融洽而亲密。毫无疑问,在辜鸿铭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前,他的家族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奋斗,在这片新开发的地域里争取到了一个可观的位置。这一点对辜鸿铭而言是重要的。一个优裕的环境,能为人提供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辜鸿铭之所以在年少之际就能从容地游学于西欧,与之不无关系。而且,中上阶层的地位实际上也影响到他后来的某些思想取向,譬如他的贵族意识,他对精英人物的推重以及对民众力量的贬抑。人的思想意识往往植根于最初的土壤。

这个家族的成功方面首先在于“商”,但他们更注重于“学”(这是否也是一种中国式的兴趣?)否则辜安平就不会被送回中国念书了。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对儿子曾有什么样的培养方案,但从他送辜鸿铭出洋受教育的举动中,可以推知他一定“望子成龙”,并且希望他有某种智力上的成就。辜鸿铭最终被一些人誉为“学贯中西”,这也许正符合了这个家族的期待。而且,他从一出生起,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中成长。

在他的家庭里,父亲是华人,母亲是葡萄牙人。橡胶园主人布朗,也即辜鸿铭的养父,是英国人。起码有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成为他最初的语言。虽然辜鸿铭一生中英语比汉语说得好,他的著作大部分也都用英文写成,但他无疑从幼年时代起就在接触中文。一本叫《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辜鸿铭出洋前夕,辜紫云对他说:“无论你到哪里,你的周围是什么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你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辜鸿铭是否确实从小受到诸如此类的爱国教育已不得而知,这里重要的是“中国人”这一名称,它是一种命名方式,关涉到“我是谁”这一问题,这种对自我的认证会沉到意识的深处,它不动声色地作用于我们的行动和看法。辜鸿铭肯定有过类似的命名。即使它会在另外一些因素的擦抹之下变得模糊不清,但只要有过,就必然会从记忆中再度浮起。

19世纪时的槟榔屿,已从过去的无人居住变得拥有庞大而种类繁多的人口——英国人、欧亚混血种人、亚美尼亚人、中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马来人、布吉斯人、爪哇人、缅甸人和暹罗人。华侨仍是这里最主要的居民,但英国人是槟城社会的上等人,英国式教育也被认为是更好的教育。幼年辜鸿铭在槟榔屿主要受的是西式教育,他曾在这里的英国王子中心学校学习了三年,主要学英文。不过,南洋华人的中国风俗,也应该构成他幼年生活的一个部分。南洋的华侨社会中一直留存着很多“中国方式”,他们设立宗亲性质的乡团、会馆(如设于1801年的槟城嘉应会馆),建立庙宇,祭拜祖先(如槟城的青云亭,里面的匾额、碑铭、对联,悉数用中文书写),婚姻丧葬、社会礼仪也依据中国传统习惯,连衣着打扮上,也多披长袍、穿布鞋、戴布帽、留辫子(辜鸿铭赴欧时,脑后就留着辫子)。不能说那时的辜鸿铭对浸淫于其间的这些风习会有什么理解,然而它们成为他的“童年印象”。据说他到了欧洲后,还模仿家乡祭祀祖先的样子,在桌上摆些果品祭拜祭拜。那么,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中国式庙宇里缭绕的青烟、沉重的幔帐、明灭的烛灯所营造出的光色,以及威严的雕塑、描金的方块字,繁复的礼仪所散发出的气息,会不会激起他对于一种悠远而漫长年代的记忆和想象?尤其是像他这般聪颖而敏于感受的孩子。而且,它们是否已潜入到连他自己也难以觉察的意识的深层?

后来的辜鸿铭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维护者,也许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理性的抉择,这里面肯定也有情感的储备。而在人的一生中,童年印象,童年经验始终会潜在而持久地影响我们的感知,我们常常能在此处找到后来发生的诸种现象的源头。生命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方向。

辜鸿铭降生在那个远离大陆、漂泊在太平洋中的小岛上。从这个时候起,两种不同的因素就进入了他的生命,那“中西合璧”的家庭,那由英国人统治,又保留了华人风习的槟榔屿社会……(甚至连他的相貌也混合了两种特征:黄皮肤黑头发,可是有一双蓝眼睛)。这两种因素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地在他身上交织,构成辜鸿铭特殊的童年情境。它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在辜鸿铭以后的人生中绵延?此时,一切都未曾确定,一切都等候着、召唤着选择。

槟榔屿这个出生地对辜鸿铭来说仅仅是一个出发点,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富有意味的出发,它们循着不同的方向和路线:一次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所写到的,1881年辜鸿铭24岁时随英国探险队的船驶往中国大陆;而在此之前,也就是1869年辜鸿铭12岁时,他由布朗夫妇带往欧洲游学。

辜鸿铭离开了槟榔屿。

而欧洲,那将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

同类推荐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并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侦查文书是侦查活动的产物,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侦查活动的真实记载。
热门推荐
  • 湾区之王

    湾区之王

    “中国人,在橄榄球的圈子里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功!”“你柔弱得就好像小鹿斑比,根本无法形成对抗!”“你有头脑、有智慧,但缺乏天赋。”陆恪:但,我有系统。手持系统,我要站上巅峰舞台,建立属于我的王朝!书友群号:680508338
  •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侦探PK零淘汰

    侦探PK零淘汰

    《温暖熊·侦探PK零淘汰》主要是讲在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温暖的那些人和事。青春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能找到温暖的朋友,能发展出一份温暖的友谊,正是这些温暖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勇气和信心,陪伴我们走出这段迷惘的青春旅程。在《爱上机器人女生》中,给大家带来很多温暖的是一个体温冰冷的机器人,地震来临时她奋不顾身地帮助大家逃生,她带给我们大家温暖,相信她的心中一定也被温暖填充着。在《侦探PK零淘汰》中,铃铛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段温暖的友谊。男生侦探团和女生侦探团通过破案,来较量,来进行友情连谊。男生和女生之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友谊模式,这种和谐融洽的友谊才是最温暖的。
  •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她怀孕了!”女孩失神地呢喃。“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怎么办……”“既然你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就让他给被你害死的宝宝陪葬吧!!”冰冷的话语,伴着雷声炸响……她想不到,他会如此很绝,更不想到,当她站在车子前面,他真的没有一丝犹豫的就撞过来,甚至不顾她的生死,扬长而去……心死,爱死……再次重逢,他的身边有娇妻爱子,而她也将为人妻,她看他幸福美满,他看看她幸福甜蜜,而这样的一幕,刺的是谁的眼,痛的又是谁的心……完结文《豪门劫:冷情总裁的替嫁新娘》完结文《豪门劫:错嫁嗜血总裁》完结文《豪门劫:撒旦总裁代罪妻》
  • 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

    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

    这是一个地球穿越者来到超神学院世界的故事,他叫白默,他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他是佣兵中的王,剑道中的皇,心灵的帝,真正的神,他有着传说中的系统……欢迎加入《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书友群,群聊号码:323773155
  • 追风随笔

    追风随笔

    随想随记,记录生活中点滴小事,期待执仗之年,有些许回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