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4000000009

第9章 长白山记忆

我最初听说的长白山是神山,在爷爷的故事里,那是天兵天将出没的地方。解放后抗联叔叔到学校做报告,杨靖宇、八女投江的惊天壮举震撼了我的心灵,那时的长白山与英雄同义。

五年前的夏季里,我初登长白山;五年后的夏季里,我再登长白山。

比起那些登长白山而未见天池面的人来说,我是幸运者,每登必能见天池,且得以拍照。事后品味,兴奋之点却并非在那一汪碧蓝无底的水上,倒是山上的木石花草久绕心头,以至于不能不在繁忙之余扶笔记叙它们。

岳桦,象征崇高。它既属于过去,也应属于现在和未来

长白山脚下,山门附近,多的是白桦树。大片大片的白桦林构筑的景观,浩瀚、伟岸,光滑的枝干闪着朦胧的银光,编织着缕缕彩霞,荡出绚丽的光环,悠远、内涵,酷似古老的俄罗斯童话世界。游人们在此停车拍照,一个个以“长白山门”、白桦林为背景拍下的瞬间,随着他们的离去留存于中外各地。没到过长白山的人看了照片,一定认为白桦是长白山的代表树种、众树之首了。

事实并非如此。长白山作为中国北方林海雪原的典型地区,在海拔两千七百五十米的高度中,由低到高,依次生长着从温带到寒带的植物,被联合国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长白林海是由阔叶林、阔针混合林、针叶林、岳桦林组成的,而最能代表雪原林木的当属岳桦林了。

岳桦生产在长白山海拔两千米的高寒潮湿地带,再往上便是高原苔藓地带了。它一年里有十个月处在冰雪中,直面严酷的逆境,弄得身体矮小,枝干屈曲。在瞬息万变的气候里,犹如“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加大炮”一般不成比例,然而,它最终汇木成林,根深叶茂。春天来了,它以绿仰大千的气势,唤醒百花争香斗妍。

也许有人把它与林海中的美人松相比,与高高的白桦树相比,认为它其貌不扬而予以轻视。而我却由它想到抗联将士,想到杨靖宇在饥寒交迫中坚持斗争,想到以疯态掩护、在敌人心脏里坚持斗争的华子良,想到无数地下工作者的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他们就像这长白山的岳桦树,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宇宙间一个最普通的真理——冬天过后是春天,冬天再漫长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我怀着这样的情感上山、下山,路过岳桦林的时候,竟然禁不住泪水涌出眼窝。过去的崇高激励着我,心底里高喊一声“不可忘记过去”啊,岳桦树,奉献树,忠诚树,你用特有的风格,活化着属于过去、也应属于现在和未来的伟大的魂……

杜鹃殊美,伴着别样的人生

在长白山两千七百多米高的苔藓带里,生长着一种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人们称之为长白杜鹃。它叶片碧绿,紧贴地面,几枝嫩茎举着簇簇花朵在寒冷中释放清香,那样俏美,那样傲然。远远望去,如金似霞,装点着众多的火山灰的山谷、山峰。稍加注意即会发现,在它们的衬托下,白头峰的制高点上有几间极平常的矮房,在它旁边,密密地开放着黄、红两色的杜鹃花。那不是人工景观,而是大自然的造化。花色花气拥抱着一座坟墓,坟前立着碑。那是过去年代里长白山气象站站长的墓,他不肯中断观测,不肯让同志付出生命,自己却冻死在岗位上。一位普通的气象工作者,一位特殊材料制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精神。据说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在他坟墓的周围峥峥嵘嵘地开出了这些花。

在白头峰上,传说还埋着另一位普通人,50年代初期的邮递员。后人叫不出他的名字,但风雪送急件的英雄事迹传得很久、很广。在暴风雪作狂的日子里,山下邮电所收到国家气象部门一份急件,要求迅速送到山上的气象站。大家面面相觑,连连摇头。一位中年邮递员站起来说了一声:“我去!”便急速接过文件向山上爬去了。谁人知道他爬了多少时日,付出怎样的生命之力。当他到达山顶、把文件交到气象站负责人手里的时候,却静静地合上眼睛,默默地、安然地长眠了……

长白山气象站既担负着观测、预报本地区气象的任务,也为国家气象监测提供重要数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今天,历经几代人的艰辛,为着一份平凡而特殊的使命,他们从8月中旬开始备足到下一年6月的一切物资,从8月下旬起,冰雪降临,他们便得守高山,隔绝与山下亲人、同志的联系。有人说这活实在难为,太艰苦、太寂寞。但他们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便是和宇宙对话,向人类传递宇宙信息,他们是人类与宇宙间的信息神!有人向我讲起气象工作者自己创作的《天神之歌》,歌词大意是:宇宙万变啊,职工们的决心不变;高山寒冷啊,职工们的热血沸腾!别怕冰雪断人迹,我们是白头峰上特别的人类!

我真想留在山上同他们好好交谈交谈,无奈与别人同行,来去匆匆。这是我留在长白山上的一个遗憾。

下山后,回到延边宾馆,室内外的现代化设备使我立即产生了与长白山气象站的强烈对比。夜深了,心事浩茫,不能入眠,那杜鹃、那站长、那邮递员的形象频频地闪现在脑际……

一路通天,知几多雨雪风寒

长白山原本没有路。当地山民进山探宝硬是在荆棘中踏出一条路,这条路很难走。据说从山下到白头峰快则几天十几天,慢则就很难说了。若受猛兽攻击和恶劣气候的威胁或许受伤或许丢命。近些年来,中外游客纷至,行路难便成为最大障碍。于是当地政府决定筹资修一条永久性的盘山公路。我第一次到长白山,正值山上山下筑路忙的时刻。

天空飘着细雨,吉普车在泥泞和坎坷中爬行,每进一步都需使出全部力气。有人担心即使到了山顶也看不到天池,提议返回岳桦宾馆,明日再上山。司机首先开了口:“长白山天气变化快,山脚下雨山顶晒,没关系,我保证大家见到天池。”他是位朝鲜族年轻人,一个夏天至少有十几次送客人上山,很是自信。车行到山腰,倾盆大雨夹着大块冰雹压顶而下,顿时天昏地暗,司机不得不停车,等待局面好转。车里人神情紧张,我下意识地把车窗拉开一道缝,注目窗外的路。路是一条急流的河,一条“天河”。筑路的人们全戴着安全帽,他们在紧张地护理器材和那些可能顺河而去的砖石,互相间招呼着、指挥着,动作敏捷而神情从容,好像在与天做游戏。他们少数人穿着雨衣,多数人连雨衣也没来得及穿,整个人就浸在雨水中……这情景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

当司机重新发动车子时,太阳已经挂在林梢,刚才的一切刹那间消失净尽。筑路的叮当声、吆喝声回荡在远近山谷,仿佛这山山水水,一石一木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气氛在七色阳光的渲染中,变成一幅“江山多娇”的绝好油画。车里的人欢呼起来,赞扬司机有经验。

旅程的高潮当然是观天池。那心情大概不亚于佛教徒朝圣。然而,高潮到来,谢幕也就很近了,司机催促快上车,因为上山足足用去两个半小时,此时太阳已经隐匿,天边剩下一抹微弱的火烧云,转眼就要夜幕沉沉了。我专注地看了一眼火烧云,联想到先辈们的血,默默地坐进车子。

当夜,我躺在岳桦宾馆的席梦思床上,很久不能入睡。天池瀑布冲击岩石的巨鸣,房前河流淙淙作响,月光照窗,花影婆娑,多美妙的夜景啊!但我心里仍然时时牵念着山上的险情和那些不知名的筑路人。

从那次离开长白山到这次重登长白山的五年时间里,每年夏天有些熟悉的同志在登山之前时而向我问询登山的有关情况。我总是对他们说起行路之难、筑路之难。然而,万没料到,今天的登山之路是这样好。当向导告诉我这条路三年前开始修,足足修了三个夏季时,我禁不住流泪,当年所见的筑路情景重新出现在脑际……

这是一条高标准的柏油路。凡有崖坡路段,皆有路墙。在黑风口处,特意为游人下车观光辟有停车场,人们可以在此俯视长白山林海风光。在容易出事故的路段还加了防御工程,路墙高处全留了墙垛,既安全又方便,从下仰视,宛如一条飞舞的巨龙,直上云霄。它是筑路人一砖一石创造的杰作。这条路共有多少道弯、多少陡坡、坡高有多少度,我来不及计算,但人坐在车中没有颠簸和倾斜感,几乎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那样惬意。天空飘着细雨,继而大雨,继而暴雨、冰雹,与五年前登山时的气象完全相同,但从山下到山顶仅仅用了半个小时。我的目光不时注视窗外,发现步行上山者有少年,也有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步履从容,神态怡然。我想他们不会是坐不起车(因为山下有专门提供旅游小客车的,既方便又便宜),而是为了一种目标在追求。

于是,我想到当年的筑路人,他们在暴风雨中坚持劳作,是为了今天这条路。这条路是为他人修的。而他们呢?创造了平坦留给他人,自己又去到坎坷、泥泞、险难的地方,开始新的开拓和创造。也许他们之中有的人回过长白山观光,那么我相信他们的感受一定是特有的。可以肯定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回到长白山,但我相信他们也绝不会抱怨,因为他们的追求是创造而不是享受。

同类推荐
  •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老舍1953年所作的话剧,描绘了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斗争。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唐末诗人司空图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以二十四首小诗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汇集、整理和分类。
  • 2016中国年度随笔

    2016中国年度随笔

    《2016中国年度随笔》由徐南铁主持编选,选取石湾、傅谨、秦颖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反思历史与文化、怀念友人、点评文艺作品,臧否历史人物,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性,全书文章以思辨性区别于抒情见长的散文,以视野的广度和历史的纵深感区别于直接针砭时事世风的短小杂文,很多文章读来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能引起读者深思,给读者启迪。
热门推荐
  • 濯水之梦

    濯水之梦

    玲珑色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这是许多情人之间互赠的诗词,可是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回响在脑海中数百年的声音。她,生在地狱,死在地狱!她,是游离于地底的恶魂!她不是没有逃过。可正因为逃了,所以才更痛苦。因为她尝过爱的滋味了,便再也放不下。——阿覃她身为山水境的虢国公主,漯水上仙的亲传弟子,八荒帝君的未婚妻,濯水圣君的主人,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然则,不过是被命运摆布的一颗棋子,光芒万丈之下,是不堪的回忆与沉重的责任……——鸣凤
  • 将门丑媳
  • 侗家女

    侗家女

    春花是一个侗家姑娘,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纯朴善良的她带着智障妹妹出嫁,给人扛过水泥,摆过地摊,收过垃圾,最终收获了爱情……
  • 减压心理(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减压心理(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达洛卫夫人(译文名著精选)

    达洛卫夫人(译文名著精选)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 奔涌的呼兰河

    奔涌的呼兰河

    在以往有些关于萧红的记述里,都把她离家出走的原因说成是逃婚。真是这样的吗?随着实事求是精神的深入,历史的真实情况越来越明晰了。老天之所以塑造出一个萧红,除了她的天赋,还有她的命运走向,使她在坠到命运的深渊之际,幸运地结识了萧军、舒群等一批仗义执言的人,把她从厄运里拯救出来。而造成她悲剧大于喜剧的命运,与她的早慧和倔强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生于呼兰县城张氏人家。祖父张维祯,有房产和地产,是呼兰县城一位很有名气的乡绅。其一生对书情有独钟,除了书籍,再没其他嗜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洛仑世界,枪械少女

    洛仑世界,枪械少女

    在遥远的洛仑,有一些由枪械化作的少女……(其中会有乱入,是系统异界文,也有二次元的人物加入。)
  • Captain Brassbound's Conversion

    Captain Brassbound's Conver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rese Raquin(II) 红杏出墙(英文版)

    Therese Raquin(II) 红杏出墙(英文版)

    Therese Raquin is an 1868 novel by French writer ?mile Zola, first published in serial form in the literary magazine L'Artiste in 1867. It was Zola's third novel. Thérèse Raquin tells the story of a young woman, unhappily married to her first cousin by an overbearing aunt, who may seem to be kindhearted but in many ways is deeply selfish. Thérèse's husband, Camille, is sickly and egocentric and when the opportunity arises, Thérèse enters into a turbulent and sordidly passionate affair with one of Camille's friends, Laurent. Despite the widespread fame it gains at her debut, adultery and murder in the novel were considered scandalous and famously described as "putrid" in a review in the newspaper Le Figaro. In his preface, Zola explains that his goal in this novel was to "study temperaments and not characters".Because of this detached and scientific approach, Thérèse Raquin is considered an exampl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