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1600000009

第9章 爱丽丝·门罗

1

爱丽丝·门罗的每一个短篇小说,都不再是惯常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大凡截取某种人生片断,抖落某个人生包袱,抑或描摹某场堪作布道的顿悟奇迹,以及诉说某次行动造成的基因突变,种种这些都非门罗所欲求。在《家具》的结尾,她说:“我没有想到我要写艾尔弗莱达的故事——而是想到我要做的工作,更像是从空中抓物,而不是构造故事。人群的喧嚣像沉重的心跳一样传过来,充满悲哀。可爱的正常声波,夹杂着遥远的、几乎非人性的赞同和惋惜。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要关注的,我的生活就是要像这样。”

像是从空中抓物。像是传道书里所说的捕风。那日光下的虚空和风里,有我们已经失去和正在消散的一切碎片。爱丽丝·门罗的愿望并不是试图捕捉一点样本,而是攫住全部,全部的人性和非人性的生活,全部的零碎而非剧情连贯的现实。

她的很多短篇,都可以从一个人的童年一直写到衰老和死,或者又笔锋一转再写回童年,无论怎样,却都不觉得仓促和突然。这也许是一位三十七岁才开始浮出水面的小说家的特权,她在访谈中说:“如果我二十五岁时就通过出版小说迅速证明了自己,那说不定倒是件糟糕的事情。”二十五岁的时候写小说,糟糕的还不完全是看不清生活的结局是怎么样的,糟糕的是,要在小说中反复总结生活,在生活中不停虚构小说。

“他们像漫画一样讲话,真让人受不了。”在一篇小说里她这么调侃笔下的人物。然而见过太多“像漫画一样讲话”的小说对话之后,读到门罗小说里饱含体温的言语,也会有些不适,就像我们习惯了虚情假意的风景画之后,面对自然时的不适。

一个有阅读文学期刊习惯的朋友,读过门罗之后感叹,要这样写小说是会被我们的期刊编辑退稿的。因为门罗的小说很难被概括成某个故事,很难提炼出某种主题;因为她的这些小说都不够聪明,也不够愚蠢。她的这些小说一如世界之所是。

2

和浪漫主义者一样,爱丽丝·门罗不相信生活存在某种必须服从的客观铁律,以及某种可以被清晰剥离出来的最终真相;但和浪漫主义者的区别在于,她对纯粹自足的个人意志及一切有关破坏的激情也抱有同样的怀疑。

在《亲爱的生活》这部或许是门罗最后的著作中,八十岁的女作家用十四个简短的故事重构了她所理解的生活,亲爱的生活,从孩童到老年,从女人到男人。她不会像我们有些作家,在五六十岁的年纪就以老人自居,相反,在她的近作中人们看不到任何衰老和迟暮的痕迹,叙事依旧保持其特有的耐心、细密,以及必要处的迅猛与热烈,仿佛日光下正在诞生的新人;她也不会像我们某些作家一样,在获奖之后宣称“生活比写作重要”,作为一名真正的作家,她显然清楚,唯有在无尽的写作中,在无情的自我审视中,全部的生活之流才得以最大程度地向着她涌现。

在《漂流到日本》中,一次背叛并非某种生活转折性的象征,而只是小小的插曲,它通向另一次背叛,以及某种“极度的平静”;在《科莉》中,当那个富家女最终意识到那个和她长年保持情人关系的已婚男人,竟然一直以一种可怕的方式从她那里获利,她没有狂怒地揭穿对方也没有自行崩溃,只是“从每一个房间走过,把这个新的想法说给墙壁和家具听”。“但如果你愿意,一切都有可能变成好事。”在《骄傲》的开头,她说,而在这篇小说的结尾,在痛苦难堪的交谈行将结束之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忽然见到一群漂亮的臭鼬笔直穿过院子,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愿意“毁了这个瞬间”。

在门罗的笔下,所有骇人之物并不是某种异质性的、需要被一次性克服或者解释的存在,相反,那些骇人之物就是我们自身,每个人都携带一个不可言喻的、恒久的地狱,一次背叛通往另一次背叛,一种匮乏指向另一种匮乏,在人生的某个低谷之后,是另一个低谷……小说家重要的是首先认识到这一切,接受那些突如其来的死,以及更多的、卑微坚忍的生,而不是企图立刻解释一切或者给出一条虚假的出路。

“接受一切,然后悲剧就消失了。或者至少,悲剧变得不那么沉重了,而你就在那里,在这个世界无拘无束地前进。”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如是安慰另一个人。“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某些让我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但我们原谅了,我们每次都原谅了。”这是整部小说集末尾的半自传题篇文字中最后的话。然而,倘若人们就此总结出某种当代温情主义式的处世态度,就像这本书中译本封底文字所总结表达的那样,而不能从中感受到门罗作为小说家的反讽,那么,人们就依旧没有理解门罗,没有理解在她温婉文字背后深渊般的冷峻与坚定,没有理解,在最初和最后的时刻,撒旦都是天使阵营中的一员,也唯有他将引领我们在某些光辉的瞬间重回天空,倘若我们有勇气向着他睁开眼睛。

同类推荐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汇集了一战时期几位著名诗人关于战争的诗歌。有的诗人一开始满腔热血参军,一心想报效国家,却终于在腥风血雨的修罗场看破了虚无的荣耀,体会了生命的可贵。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并以之作为透视新诗诸种问题的切入点:在分析新诗语言时隐含对现代人生存状况、文化处境的关切,在探讨新诗的存在主题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这样的思路集中体现在前二辑论文中,分别着眼于新诗语言及相关问题的总体论述,和诗人个体、诗歌文本的具体剖析。
热门推荐
  • 德语班上的恋爱

    德语班上的恋爱

    小说讲述一个女教师离婚后,为了重拾初恋的美好,意外地只身前往苏州。与此同时,苏州当地一个男青年失恋后,为寻找真爱参加了德语学习班,并爱上了这位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女教师也见证了她初恋的一场恋爱悲剧。小说以几个主要人物对爱情的求索为线索,探索了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压力。全书两条线并行发展,中途交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座解忧屋

    我有一座解忧屋

    “要结婚可以,但是我要求隐婚!”宋冬夏淡淡的说。“可以,我没意见!”他挑眉道。隐婚算什么?只要她肯嫁他,他什么都无所谓,不就是地下老公吗?他同意!“我有意见,隐婚没门儿!没有十个亿休想娶她!我家的好白菜凭什么让你拱了?”宋冬平气的直跳脚,心痛的梗着脖子坚决反对。他看了一眼未来的大舅哥,不,应该说是准大舅哥,心想别说十亿了,他的所有都是她的,只要她想要,他连命都可以给。他就是为了她而活的,她就是他的命中注定。然而大哥的反对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决定,她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面前的男人,淡淡的吐出两个字,“成交!”
  •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纳斯鲁峰之约

    马纳斯鲁峰之约

    冲顶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前,张路对我说:“下一个去第八高峰马纳斯鲁,是不是该你……”,......他再没回来。整七年后,就是下周,我要攀上马纳斯鲁对他说:“这回,我的功课还行吧?”
  • 抗日狙击手

    抗日狙击手

    1938年,武汉战役时,国军少校营长罗月松率部镇守大别山东麓,被日军猛烈炮火震晕,醒来全营弟兄阵亡,自己独自坚持敌后抗战,无意中缴获日军狙击手狙击步枪,在实战中成为出色的狙击手,偶遇国军执行特殊任务的别动队,协助别动队完成炸毁日军细菌武器库后,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幸运地被新四军侦察连长胡彪营救,伤愈后参加新四军第五师二团的抗日斗争,并在二团组建特战队,担任特战队队长,充分发挥狙击手的长处,依靠各种特殊的作战,营救新四军机要人员,歼灭日军特种作战小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显赫战功,顺利申请加入新四军,并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军官。
  • 曾经,我们是恋人

    曾经,我们是恋人

    作者的评价:四分搞笑三分纠葛两分痛苦一分罪建议大家先看下35章后的那些章节摘要,再决定是否应该继续看下去,这是我的初次,很多朋友对此都很是不屑,我也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底压根就没有。但是决定写,就是一种追求,不图别的。就像爱上那么一个人,就会决定永远去爱。他一心只想在这所学校浑浑噩噩地混到大学,却总是会无意间邂逅上因自己而纠葛的女孩。他只想安安心心地做着小公务员和超市店长的儿子,无奈亲生父亲总是百般相求。一夜间,他平淡的生活不再平静,他成了几个女人暧昧的对象,他成了商业巨子司徒青的儿子。女人的纠缠、朋友的背叛、仇家的追杀,下面呢?当然不可能没了。额错了,额真的错了,前35章真的不该发的,那是我的历史性左倾路线错误。如果她能看到,我会对她三个字说:请永远陪着二五。貌似不止三个字了。。。。。
  • 三月三的风筝

    三月三的风筝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舍生取义易也,忍辱取义为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镇的小院中,长年在外生活的白易生携带红颜知己回乡终老,却被传出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叛徒。其中的原委,交织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感情?不是爱情小说,却包含爱与情;不是谍战小说,却充满火药味。这是一部记叙抗战,解密天才,个人与国家考量下,忍辱负重的故事。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彩虹雨

    彩虹雨

    这本书是8年卷首语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叫作《旷野的鸟》,这本就叫作《彩虹雨》。有雨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虹的,而有虹的时候也不应该是有雨的,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雨与虹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说旷野的鸟,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像大鸟那样飞翔;那么彩虹雨,是渴望生活和事业的滋润和美好。这是一种矛盾后的期盼,人生如斯。
  • 欢喜田园二月春

    欢喜田园二月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穿越后的沈石榴为了自己那点“鸡豚”,很是努力,勤勤恳恳的成为了全村最上进的“胖子”!面对一贫如洗的穷家,沈石榴拿起镰刀,抄起锅勺。为了房车,为了生活,胖子也能翻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