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8500000020

第20章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1]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2]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3]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4]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5]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6],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7]是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释】

[1]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合称“五眼”,指从低到高的五种智慧,即五种观照世界、人生及人类心识的能力,也即是五种认识方法或认识水平。(1)肉眼:即肉身所有之眼,能见一切外在形象、颜色等,但范围非常有限,凡遇阻隔和遥远之处皆不可见,属于凡夫俗子所具之眼。(2)天眼:天神所具之眼,不论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此眼有由福业而得的欲界天人之眼,也有由禅定之力而得的色界、无色界天神之眼。人类只要修禅定,不必转生此天,也可获得此眼,从而遥视、透视、照见天界及日月风云运行等。(3)慧眼: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所具之眼。能照见真空无相之理。此眼必须具备根本智慧才可获得。二乘具备慧眼同时,还具备以上二眼。(4)法眼:大乘菩萨所具之眼,能照见一切法门及所有差别之事。具备此眼必须获得“后得智”。此种智是得根本智慧之后才可得的一种智慧,它不但可以证真空无相之理,通一切佛法,并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众生因果、心念等差别事项。菩萨不但具备此眼,还具备以上三眼。(5)佛眼:惟佛才可具备之眼。此眼智无不及、照无不彻。从元始以来穷未来之际,遍满虚空尽彻法界,雨滴点数、细微之尘,悉知悉见;各类众生死此生彼、根性族类、起心动念、前因后果等千差万别之事无不悉知,无不见性。南朝傅翕曾作五眼颂语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能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注解》卷3)“照异体还同”指佛眼观照之境殊胜而能照之眼并非异于前四眼,就是说佛同时具备前四眼。但是如来五眼又不同于菩萨、二乘、天、人各自所具之眼,如佛之肉眼不同凡夫之肉眼但见障内之象,它可见无数世界。佛的天眼也不同于天、人、二乘、菩萨的天眼。天人天眼只见肉眼所不能见;二乘天眼惟见一大千世界;菩萨天眼虽胜二乘而不及佛,惟佛天眼可见河沙佛土。以慧眼来说,二乘慧眼只可照见我空,菩萨慧眼证法空,佛之慧眼则圆照三空,洞彻真性。再以法眼为例,菩萨法眼所知未尽,各有分限,而佛之法眼则无所不知,无一不见。

[2]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合称“五眼”,指从低到高的五种智慧,即五种观照世界、人生及人类心识的能力,也即是五种认识方法或认识水平。(1)肉眼:即肉身所有之眼,能见一切外在形象、颜色等,但范围非常有限,凡遇阻隔和遥远之处皆不可见,属于凡夫俗子所具之眼。(2)天眼:天神所具之眼,不论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此眼有由福业而得的欲界天人之眼,也有由禅定之力而得的色界、无色界天神之眼。人类只要修禅定,不必转生此天,也可获得此眼,从而遥视、透视、照见天界及日月风云运行等。(3)慧眼: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所具之眼。能照见真空无相之理。此眼必须具备根本智慧才可获得。二乘具备慧眼同时,还具备以上二眼。(4)法眼:大乘菩萨所具之眼,能照见一切法门及所有差别之事。具备此眼必须获得“后得智”。此种智是得根本智慧之后才可得的一种智慧,它不但可以证真空无相之理,通一切佛法,并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众生因果、心念等差别事项。菩萨不但具备此眼,还具备以上三眼。(5)佛眼:惟佛才可具备之眼。此眼智无不及、照无不彻。从元始以来穷未来之际,遍满虚空尽彻法界,雨滴点数、细微之尘,悉知悉见;各类众生死此生彼、根性族类、起心动念、前因后果等千差万别之事无不悉知,无不见性。南朝傅翕曾作五眼颂语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能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注解》卷3)“照异体还同”指佛眼观照之境殊胜而能照之眼并非异于前四眼,就是说佛同时具备前四眼。但是如来五眼又不同于菩萨、二乘、天、人各自所具之眼,如佛之肉眼不同凡夫之肉眼但见障内之象,它可见无数世界。佛的天眼也不同于天、人、二乘、菩萨的天眼。天人天眼只见肉眼所不能见;二乘天眼惟见一大千世界;菩萨天眼虽胜二乘而不及佛,惟佛天眼可见河沙佛土。以慧眼来说,二乘慧眼只可照见我空,菩萨慧眼证法空,佛之慧眼则圆照三空,洞彻真性。再以法眼为例,菩萨法眼所知未尽,各有分限,而佛之法眼则无所不知,无一不见。

[3]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合称“五眼”,指从低到高的五种智慧,即五种观照世界、人生及人类心识的能力,也即是五种认识方法或认识水平。(1)肉眼:即肉身所有之眼,能见一切外在形象、颜色等,但范围非常有限,凡遇阻隔和遥远之处皆不可见,属于凡夫俗子所具之眼。(2)天眼:天神所具之眼,不论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此眼有由福业而得的欲界天人之眼,也有由禅定之力而得的色界、无色界天神之眼。人类只要修禅定,不必转生此天,也可获得此眼,从而遥视、透视、照见天界及日月风云运行等。(3)慧眼: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所具之眼。能照见真空无相之理。此眼必须具备根本智慧才可获得。二乘具备慧眼同时,还具备以上二眼。(4)法眼:大乘菩萨所具之眼,能照见一切法门及所有差别之事。具备此眼必须获得“后得智”。此种智是得根本智慧之后才可得的一种智慧,它不但可以证真空无相之理,通一切佛法,并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众生因果、心念等差别事项。菩萨不但具备此眼,还具备以上三眼。(5)佛眼:惟佛才可具备之眼。此眼智无不及、照无不彻。从元始以来穷未来之际,遍满虚空尽彻法界,雨滴点数、细微之尘,悉知悉见;各类众生死此生彼、根性族类、起心动念、前因后果等千差万别之事无不悉知,无不见性。南朝傅翕曾作五眼颂语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能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注解》卷3)“照异体还同”指佛眼观照之境殊胜而能照之眼并非异于前四眼,就是说佛同时具备前四眼。但是如来五眼又不同于菩萨、二乘、天、人各自所具之眼,如佛之肉眼不同凡夫之肉眼但见障内之象,它可见无数世界。佛的天眼也不同于天、人、二乘、菩萨的天眼。天人天眼只见肉眼所不能见;二乘天眼惟见一大千世界;菩萨天眼虽胜二乘而不及佛,惟佛天眼可见河沙佛土。以慧眼来说,二乘慧眼只可照见我空,菩萨慧眼证法空,佛之慧眼则圆照三空,洞彻真性。再以法眼为例,菩萨法眼所知未尽,各有分限,而佛之法眼则无所不知,无一不见。

[4]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合称“五眼”,指从低到高的五种智慧,即五种观照世界、人生及人类心识的能力,也即是五种认识方法或认识水平。(1)肉眼:即肉身所有之眼,能见一切外在形象、颜色等,但范围非常有限,凡遇阻隔和遥远之处皆不可见,属于凡夫俗子所具之眼。(2)天眼:天神所具之眼,不论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此眼有由福业而得的欲界天人之眼,也有由禅定之力而得的色界、无色界天神之眼。人类只要修禅定,不必转生此天,也可获得此眼,从而遥视、透视、照见天界及日月风云运行等。(3)慧眼: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所具之眼。能照见真空无相之理。此眼必须具备根本智慧才可获得。二乘具备慧眼同时,还具备以上二眼。(4)法眼:大乘菩萨所具之眼,能照见一切法门及所有差别之事。具备此眼必须获得“后得智”。此种智是得根本智慧之后才可得的一种智慧,它不但可以证真空无相之理,通一切佛法,并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众生因果、心念等差别事项。菩萨不但具备此眼,还具备以上三眼。(5)佛眼:惟佛才可具备之眼。此眼智无不及、照无不彻。从元始以来穷未来之际,遍满虚空尽彻法界,雨滴点数、细微之尘,悉知悉见;各类众生死此生彼、根性族类、起心动念、前因后果等千差万别之事无不悉知,无不见性。南朝傅翕曾作五眼颂语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能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注解》卷3)“照异体还同”指佛眼观照之境殊胜而能照之眼并非异于前四眼,就是说佛同时具备前四眼。但是如来五眼又不同于菩萨、二乘、天、人各自所具之眼,如佛之肉眼不同凡夫之肉眼但见障内之象,它可见无数世界。佛的天眼也不同于天、人、二乘、菩萨的天眼。天人天眼只见肉眼所不能见;二乘天眼惟见一大千世界;菩萨天眼虽胜二乘而不及佛,惟佛天眼可见河沙佛土。以慧眼来说,二乘慧眼只可照见我空,菩萨慧眼证法空,佛之慧眼则圆照三空,洞彻真性。再以法眼为例,菩萨法眼所知未尽,各有分限,而佛之法眼则无所不知,无一不见。

[5]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合称“五眼”,指从低到高的五种智慧,即五种观照世界、人生及人类心识的能力,也即是五种认识方法或认识水平。(1)肉眼:即肉身所有之眼,能见一切外在形象、颜色等,但范围非常有限,凡遇阻隔和遥远之处皆不可见,属于凡夫俗子所具之眼。(2)天眼:天神所具之眼,不论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此眼有由福业而得的欲界天人之眼,也有由禅定之力而得的色界、无色界天神之眼。人类只要修禅定,不必转生此天,也可获得此眼,从而遥视、透视、照见天界及日月风云运行等。(3)慧眼: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所具之眼。能照见真空无相之理。此眼必须具备根本智慧才可获得。二乘具备慧眼同时,还具备以上二眼。(4)法眼:大乘菩萨所具之眼,能照见一切法门及所有差别之事。具备此眼必须获得“后得智”。此种智是得根本智慧之后才可得的一种智慧,它不但可以证真空无相之理,通一切佛法,并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众生因果、心念等差别事项。菩萨不但具备此眼,还具备以上三眼。(5)佛眼:惟佛才可具备之眼。此眼智无不及、照无不彻。从元始以来穷未来之际,遍满虚空尽彻法界,雨滴点数、细微之尘,悉知悉见;各类众生死此生彼、根性族类、起心动念、前因后果等千差万别之事无不悉知,无不见性。南朝傅翕曾作五眼颂语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能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注解》卷3)“照异体还同”指佛眼观照之境殊胜而能照之眼并非异于前四眼,就是说佛同时具备前四眼。但是如来五眼又不同于菩萨、二乘、天、人各自所具之眼,如佛之肉眼不同凡夫之肉眼但见障内之象,它可见无数世界。佛的天眼也不同于天、人、二乘、菩萨的天眼。天人天眼只见肉眼所不能见;二乘天眼惟见一大千世界;菩萨天眼虽胜二乘而不及佛,惟佛天眼可见河沙佛土。以慧眼来说,二乘慧眼只可照见我空,菩萨慧眼证法空,佛之慧眼则圆照三空,洞彻真性。再以法眼为例,菩萨法眼所知未尽,各有分限,而佛之法眼则无所不知,无一不见。

[6]若干种心:“心”为佛教常见名词之一。分类很多。此处之“心”,梵文音译“质多”、“质多耶”、“质帝”,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总称,与“识”、“意”等概念相同。如《俱舍论》卷4说:“心、意、识、体一。”“若干种心”即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佛教把一切属“心”之现象称为“心法”。其中又包括两种,一是“心王”,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识体自身(法相宗的“心王”还包括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为精神作用的主体,主要指与所对境界相接触而形成分别、虑知及积累和保有经验等能动作用。二是“心所”,也称“心所有法”,即相应于心王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为“心”所有,故名。

[7]因缘: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就果报等现象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因”是在生“果”中起主要的、直接的作用的条件;“缘”是起间接的、辅助作用的条件。《维摩诘经·佛国品》罗什注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僧肇注说:“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有时“因”与“缘”亦简称“缘”。由因缘关系而产生的“法”即称“缘起法”。

【译文】

如来佛以五眼观照为例,问须菩提道: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肉眼呢?”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来佛有肉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天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天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慧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慧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法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法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佛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佛眼。”

如来佛又问道:

“须菩提,在你看来,恒河中那无量无数的沙子,如来佛说它们是不是沙子呢?”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来佛曾经说过,恒河之沙就是沙子。”

如来佛又进一步问道:“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个沙粒又是一条恒河,如此无量无数条恒河中的沙粒就更是无法称计了。如果有如此沙粒之数那么多的佛世界,你认为这些世界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道:“极多,世尊。”

如来佛告诉须菩提说:“在这么多的国土中有不可胜计的众生,每个众生又都有各种各样的心思。所有这些众生的一切心思,如来佛都能洞察无遗。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认为,所谓的各种心思实际上皆非真实本心,都只不过是从六尘影现出的虚妄之心,而且瞬息万变,攀缘不停,不得执取,所以仅仅是假名称作的心。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须菩提,所有众生的一切心思无非是追忆过去、执着现在、攀缘未来,所以要寻觅心的着落,只就这三际察看即可。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现在的本性空寂,三际皆不可得,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心都不是真实可得之心。”

如来佛又设一问: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果有人将大千世界所有的七种珍宝拿来布施,那么此人由于这种因缘而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是的,世尊。此人由这种无量七宝布施的因缘而获得的福德是非常多的。”

如来佛说:“须菩提,此人由此所得福德的确很多。但是,如果认为这种福德是实实在在的,如来佛就不会说他所得的福德很多。因为这种福德从本质上讲也是虚妄不真的,是不可执着的。如果悟得这一点,修福而不住于福德之相,那么,如来佛就说所得福德很多。”

【赏析】

前节经文讲“实无有法”,无得无见。如来佛恐听法者又疑佛亦不见诸法,既无所见则应无眼,故此节经文举出如来五眼,说明如来佛可洞悉一切,无所不见。当然如来已证无上圣智,他所具备的五眼神通实际上也正是以般若圣智为核心的。所以五眼察看无量佛国所有众生的一切心思,实际上也就是以般若观照境界,针对此经,也就是以“金刚般若”之智,用“即非是名”这把宝剑对付一切所言之境。故经中说,如来之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的一切心,就在于如来佛看透了这一切心,都只不过是假名之心,而非真实清净之心。由否定诸心又引起了对发心修福的怀疑,故经文紧接着又说明众生依心而起的七宝布施所获之福德的确是很多的,但要看到一切福德皆非真实所有,广泛修福而心中不留福相,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甚多之福。此即本节经文之大意,从中可以看出它仍然是对“金刚般若”之法的进一步阐释。

本节经文有四个显明特色。第一,从说法形式上看,它使用了反差对比、递进设喻的方法,从而加强了语气,渲染了气氛,提高了说法的威力与效果。所谓反差对比,主要表现在,讲能见之眼只言其五。而且五眼会归于佛眼,佛眼即佛智慧,佛智慧即金刚般若。讲所见之境则无量无数,且以最难捉摸的心思为例。所谓递进设喻,即在说明诸心时,由一恒河引出一河之沙;由一河之沙引出河沙数之多的恒河;由河沙数般的恒河再到如此多的恒河所有之沙;由如此多的所有之沙再引出河沙般恒河之沙般的佛世界;由如此之多的佛世界又引出这些世界之内的无量众生;由无量世界的无量众生再引出各种各样的心思。经过这一番递进设喻,把所见之境已扩大得无以复加、不可思议。但是只要具备一种般若智,则可尽观无遗,由此足见般若观照之力的神通广大。

第二个特色表现在对观照般若的明确说明。我们知道,般若可分三类,一是实相般若,为般若之体;二是文字般若,即诠般若之经典;三是观照般若,即般若之功用,亦即照见一切非实假有,从而体认诸法实相的一种能力。般若类经典所讲的无相无住理论,无一不是般若观照之功。本经自正宗分开始以来,虽无处不用观照般若,所得结论也无不是般若观照之结果,但却一直没有明确表示出般若的观照。本节经文举出如来五眼,并以此五眼洞见世界众生之心,从而得出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概不可得的结论。这里以五眼比喻般若圣智,五眼所见即般若所照。另外,此经中示般若观照的地方还有:宣布经名之后,佛回答“云何奉持”之文;“闻是经典,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此外还有散见各处的“佛说”、“如来说”、“如我解佛所说义”等。因为佛本身就是般若圣智的化身,所以,佛说,即般若之观照。

第三个特色在于对三世实有的否定。小乘说一切有部关于一切有的重要理论是“法体恒有”和“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即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法体永恒存在。“三世实有”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法都有自性,故而真实不虚。如《俱舍论》卷20中说:“以说三世皆定实有故,许说一切有部。”《金刚经》是在与有部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它不但否定了有部的法体恒有,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皆非一切法”,而且对“三世实有”也给予针锋相对的否定。这在全经中表现最明显的即此节经文中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处虽只是说“心”,但却明确表示了三世非实、不可求得的观点。这种理论比部派佛教时期大众部、鸡胤部、化地部、制多山部、西山部、北山部、法藏部所主张的有为法过去、未来非实而现在一刹那中有实的观点更进一步,在整个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四个特色在于对诸心的否定。前面我们曾说过,佛教修行的关键在于修心。《金刚经》所讨论的如何降伏妄心、如何安住真心,实质上也都是一个“心”的问题。受持般若并依之观照世界、人生,但见一切非实假有,皆为虚妄梦幻之象,从而“不取”、“不住”、“离一切相”,使内心清净无染,即经中所说的“生清净心”、“生无所住心”。这实际上也就是空洞无物的无心。只有做到无心,才可做到无住。从另一方面来说,心无相则无,心灭境则空,可见否定心在“金刚般若”之法中确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由于般若是一种无所得、无所知的空灵之智,是体悟神秘莫测之本体的实相之智,所以,般若的获得唯有通过对世俗一切心思的否定才有可能实现。经中说所有众生的若干种心皆是非心,就是说这些心全都是不真实的妄心,是不符合般若实相之理的。之所以说其妄而非真,是因为凡夫之心总是为贪、瞋、痴等各种烦恼所扰乱,从而使其心识如猿猴一样躁动不停,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终日逐境交驰,随欲攀缘,生灭不息,三世流转,变化不止,犹如行云流水,无一刻可以安住。静而观之,过去了的念头已永灭无踪,故不可得;现在的念即生即灭,无实可得;未来之念未生,无从可得。总之无论何时之心,何种之心,皆妄而非真,虚而非实。只有铲除这一切妄心,达到无心,才是般若要求的真心。可见般若讲的真心也就是无心之心,是一种超然的精神境地。

传说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修持时,慧可断臂前来求法。达摩问他为什么断臂,慧可回答说:“请大师与我安心。”达摩伸手说:“将心拿来给你安。”慧可惶然良久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为你安心完毕。”慧可言下大悟,深得无心之理,后来继承祖位,成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

【评赞】

东晋僧肇法师注解说:“闻说诸心,谓有实心,故须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过去已灭。未来未起,现在虚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云若悟无法无相无事平常真心。即法体空寂,不生不灭,湛然清净,岂有前念今念后念可得也。”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本书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六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也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现出鲜明的百花齐放之特色,附带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应,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摄政王,轻点爱

    摄政王,轻点爱

    一穿越就被鞭打?渣姐毒妈,还有一个虚伪至极的爹?不管,至纯巫力在身,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只是,这个缠上来的妖孽摄政王是什么鬼?“冷儿,本王有点冷,来给本王暖暖。”某男眉梢微扬。“不,我冷。”某女傲娇拒绝。“那本王来给冷儿暖暖。”某男勾唇一笑。“……”某女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道血行

    仙道血行

    这是一个小人物在修仙界挣扎奋斗的故事,没有金手指,没有外挂,本以为只能平平淡淡过一生,却因为一场天大的机缘,让这个小人物的心思有活络了起来。ps:说明一下,这里没有金手指是指没有掌天瓶那种级别的玩意,不知道特殊功法到底算不算金手指
  • 魔王的妻子

    魔王的妻子

    【大结局】他以嗜血闻名,行事向来高深莫测、不合常理、阴晴不定,传闻他以人血为食,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世人称之为魔王。她立志赚尽天下财,不管黑与白,凡挡她财路者,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就算妖魔鬼怪来了,她也照砍,可偏偏遇上一个煞星克星……他以为她只是个生性贪玩、调皮捣蛋的古灵精怪,却不料是个深藏不露、笑里藏刀的厉害角色……她以为他只是个冷酷无情、剑走偏锋的嗜血狂魔,却不料是个用情至深、十全九美的好男人……当冷酷无情的嗜血魔王遇上深藏不露的古灵精怪,造出两个举世无双的小萝卜头时……【夫妻篇】某打翻醋坛子的男人,看着旁边数银子的某女人,问:“如果我和银子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个?”某女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先救银子。”“什么?”晴天霹雳啊!“因为你不会沉下去,银子会。”无语……【父子篇】“爹爹,你长得很像我。”“儿子,是你长得像我。”“好吧,娘亲说爹爹在更年期,要让着你。”无语……【父女篇】“爹爹,情敌叔叔帅帅。”“女儿,他有爹爹帅吗?”“好吧,爹爹也帅帅,娘亲说的。”无语……
  • 快穿之她可盐可甜

    快穿之她可盐可甜

    “嘶,别动,我好疼啊!”她泪眼汪汪的看着为自己上药的男人。摔!说好的温柔以待呢?疼死了她了好吗。系统:宿主,Boss大人为你疗伤就知足吧。桃夭夭:不然呢?系统:下个世界被男神关小黑屋哦。“滚,狗系统,你是哪边的!”表示她并不想攻略男神好吧。作为六界祸害的桃花精桃夭夭,在拒绝一大票追求者后,被系统坑去三千小世界为男主,男配们送温暖了。“叮咚!”“干嘛的!”苦情男主。“送老婆!”“开门,开门啦!”“何事?”缺爱男配。“送老婆!”(男主切片,1v1)
  •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她是谜一样的女孩,是世界排行第一的千菱集团的千金,是至尊,是舞坛界的天才舞蹈家。这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女孩,被逼回国,转入贵族学院,不小心与校园的冰山王子杠上了,两个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对抗,感情也渐渐纠缠不清。矮油,爱情道路好坎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幻西游之再续长缘

    梦幻西游之再续长缘

    死去之人的回归是好……还是坏?新成员的加入是助力……还是阻力?这次他们的命运该如何?有会有多少人……死去……
  • 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你的生活空间是否总被各种物品填得满满的?地板上堆满了杂物、衣橱里被塞满了东西、抽屉里的东西都快溢出……你会觉得柜子的空间永远不够大……手机里下载了大量的APP,用到的不过几个;衣橱里塞满了衣服,可穿的却只有那么几件;忍不住几分钟就刷一次微信朋友圈,但知心朋友也不过两三个……也许,你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是一本倡导“极简主义生活”的励志佳作。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的物品清理入手,提出正是因为现代人积累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物的积聚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同时,在多余的物品上投入的过多精力、金钱,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导致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更丰富的人生追求、更高尚的奉献精神的匮乏。《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的作者不仅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在引导你过上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满足感的人生。同时,让你认识到,实际上,越简单的往往才是最美好、最适合自己的……
  • 星云创世传奇

    星云创世传奇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故事。虽然披着科幻、穿越的外衣,但演绎的是生存、奋斗和成长。无论何时何地,也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终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长使英雄泪满襟。又说,人生如戏,游戏人间,发愤做一个最强玩家又如何?那么,最强的境界是什么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最强——玩家。
  • 国王荣耀

    国王荣耀

    巨龙苏醒,国王降临!带着一条龙和现代科技文明踏上危险的复兴之路!ps:种田文,巨龙、狼人、哥布林、半人马、兽人、娜迦海妖、鱼人、亡灵、圣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