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8500000022

第22章

【经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邪?”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1]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2],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注释】

[1]少法:“少”即小。指极其微小的、微不足道的法。这里用以强调如来于法毫无所得的程度。真谛译本此处译作“如微尘法”;笈多本译为“微小彼中法”。

[2]善法:与恶法相对,指一切善性之法,可包括佛教的一切修行内容。有两个标准,一是顺合佛教义理;二是利益众生。分为两类,一是世间善法,如五戒、十善;二是出世间之善法,如三学(戒、定、慧)、六度等。此处的“修一切善法”与前文“持戒修福”、“广种善根”含义相同。

【译文】

须菩提向如来佛问道:“世尊,如来佛得证无上正等正觉而实际上是无所得吗?”

如来佛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对于无上正等正觉大法乃至微不足道的小法,我都是毫无所得的。但是并非一无所得就没有无上圣智,恰恰是因为一无所得,才可称之为无上圣智。

再次,须菩提,无上圣智之法即一无所得,湛然清净之法身。此法恒常不动,寂然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彼此之分,无高下之别。只要排除对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分别,无高下之念,无圣凡之心,无差别之虑,无有得之想,毫无执着,了无一识,并以此无住之心,持戒修福、广种善根、遍行布施、供养诸佛、庄严国土、普利群生,不论是谁都可由此既无一丝执着,又修一切善法的途径而证悟这无实无虚、绝对平等、至高无上的如来圣智。”

“须菩提,刚才所说的善法,在如来佛看来,全然不是什么真实的善法。一切法都是非实假有、不可执着的,因此,所说的善法也仅仅是个假名而已。”

“须菩提,每个世界的中心都有一座高达8400由旬(一由旬约30里)的须弥山,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百万个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十亿个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大千世界之中即有十亿个高大雄伟的须弥山。如果有人将七种珍宝堆集成如同所有这些须弥山那么巨大,并拿这么多的珍宝进行布施;如果有人信受这个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受持读诵其中的四句偈,并广为他人解说,那么这种受持读诵经典之福德与前面所说的七宝堆山布施之福德相比,前者不及后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甚至无量、无数、无边的阿僧等算数及恒河之沙、世界微尘、须弥山王等不可思议之多的譬喻都不及持经功德之一分。”

【赏析】

本节经文中心内容是对如来所证无上圣智的解释。无上圣智之法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也是全部修持求证的归宿。本经一开始须菩提就问若有善男信女发心求无上圣智,那么他应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妄心。经中的一切说教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除了说明发心求智者要离一切相,破一切有,清净生心,一无所住之外,经文对此无上圣智也作了充分的描述。如前面经文说:“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再如:“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诸法如义。……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两段经文与本节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第一段经文侧重于说明无上圣智的“无定”,即既不能肯定其实有,也不能肯定其虚无。即下文所说的“非法、非非法”,正因为如此,这种圣智才是“不可取、不可说”的。它将无上圣智作为佛法的一种,通过对它的“无定”判断而说明如来所说的一切法,也是不可定取、不可定说的。第二段经文则通过如来于无上圣智的无得来说明如来之所以成为如来的原因。因为“如来”即从诸法之“如”而来,“如”即寂然不动、非实非虚的真如实相。如来于圣智的无得,从而与诸法之“如”合一,由此才成为如来。因为这种圣智是无实无虚的,所以如来得即无得、无得乃真得,此得即是证悟。悟得此智,即是证成如义;证成如义,即可从如而来。一切法无不是如,所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这里主要是通过对无上圣智无实无虚、无从所得的论述,说明如来佛悟得此智,从而证成诸法之如,这样他自身也就成为无实无虚,而不可执着的了。

本节关于无上圣智的阐释比前两段更为具体详细。它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释明圣智的特性,第二层说明修证圣智的途径。

第一层对圣智的释明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其一说:“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从与求法者的关系来讲的,此句的真谛译本作“如是乃至无有如微尘法如来所舍、如来所得,是故说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道出了无上圣智绝对独立,本来具有,既无一丝一毫之可舍,岂有一丝一毫之可得。玄奘译本此句作“于中少法无有、无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说明无上圣智本来无有,从何而得。真谛的无所舍和玄奘的无所有都是对无所得的说明,所以说各译本含义还是一样的。其二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从无上圣智本身的体性来讲的。即是说这种圣智,体性一如,绝对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论于何时、何地、何人,它都是毫无差别的,因为这种圣智也可说是一种无上的觉悟,所谓觉悟就是认识到一切执着是妄,一切分别是幻,从而离相无住,生清净之心,进而悟得诸法非实假有的中道实相,最终获得彻底解脱。宇宙万有、社会人生一旦如此看透,这种圣智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任何人都可做到这一点。

第二层对修证的说明也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经中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要证悟这种无上圣智,其一必须远离一切分别和一切执着;其二还要以此无住之心而修一切善法。这种思想在前面的经文中曾表露过,如说那些持戒修福、广种善根(即“修一切善法”)者,听闻《金刚经》后会“一念生净信”,从而“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即此节所说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又说,若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本节最后一段是对持经功德的说明。前面曾先后四次说明持经功德胜于布施功德,每次比较各有不同。本节又换了一种说法,成了将七宝堆集成像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所有须弥山,用来布施。五处经文各有特色,其比较程度逐渐升级,后者总是超过前者。

【评赞】

南朝梁傅大士于作颂曰:“水陆同真际,飞行体一如。法中何彼此,理上起亲疏。自他分别遣,高下执情除。了斯平等性,咸共入无余。”

同类推荐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是一部见解独到、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位的书籍。新版不但增加厂不少新资料、新内容,而且它使初版的著述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觉得,这种著述风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实”。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杀猪的老四,喂牲口的槐叔,牲口房的香气弥漫的童年时光,那些暧昧然而温馨的夜晚,那些甜蜜而又苦涩的游戏,像一幅画,明亮的调子,恍惚的阴影,淹死的瞎朴子,老去的槐叔,消失的猪圈和牲口房,每一天都在缓慢变化的芳村……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赏读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赏读

    本书精选十六位作家的十六部(篇)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经典性和意义的作品,将其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文学之社会人生,第二单元:文学之世态风物,第三单元:文学之爱情家庭,第四单元:文学之哲学心理。全书对这些经典文本进行了独特的鉴赏式的分析,引导读者重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每位作家附有生平简介以及原文或者原文选段,以便于读者阅读。
  • 韶光影

    韶光影

    从一无所有,到夺回天下从温润儒雅的帮主,到权倾天下的丞相再深的泥潭也不能阻拦前行的脚步女扮男装智商流事业线无cp沐韶光是女主
  • 奇鱼传说之薰妃

    奇鱼传说之薰妃

    沈云珂虽然是当朝尚书沈鑫的女儿,但在沈府内,她的地位甚至远远不如府上的下人,只因她的娘亲原本就是个丫鬟,因为沈鑫的一次酒醉才有了沈云珂。对于这样的孽种,堂堂尚书大人自然不会喜欢,加上善妒的大夫人,沈云珂的日子过得很艰苦。然而在沈云珂十四岁生日这天,皇宫的一道圣旨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她,被册封为薰妃!
  • 爱我请别放手

    爱我请别放手

    一段情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明了,一份爱要忍受多少煎熬才能成熟,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冒然走出大山,来到这钢筋的丛林,难道就是为了那份难以舍弃的执念?
  • 父亲的失乐园

    父亲的失乐园

    《父亲的失乐园》是一个库尔德犹太家族四代历经六十年,横跨伊拉克、以色列、美国三地的真实传奇。作者阿里埃勒·萨巴尔(ArielSabar)是典型的加州男孩,他与古板的犹太父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微小版的文明冲突,是古代库尔德斯坦与20世纪80年代洛杉矶的冲突。带着“我是谁”的疑问,萨巴尔踏上了寻找原乡之旅,回到孕育古代文明的神秘摇篮、当下备受关注的敏感地区——历史上的库尔德斯坦地区,现今位于伊拉克北部的札胡地区。在这里,一群库尔德犹太人在偏僻的山麓地带生存了近三千年,与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在伊拉克北部的崇山峻岭间毗邻而居,和谐共处。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环境让他们一直保有“离上帝最近的语言”
  • 凤动九天:一等皇妃倾天下

    凤动九天:一等皇妃倾天下

    世人说她一出生便克死生母,什么王府千金,左右不过是个庶出丑女!仇恨、阴谋、生存,让她步步为营,心机深沉!她只要她恨着的人生不如死,只是,这半路杀出腹黑妖男是怎么回事儿!这难道就是她凤倾天下路上的归属?
  • 影后重生抱大腿

    影后重生抱大腿

    [会员全文免费,男女主双洁,不虐?ω?]秦言上辈子跑去娱乐圈,辛苦奋斗数载,得了个影后,还没威风的爽爆,就重生了!重生后,她的记忆就是她的最好的王牌!老天又可怜她情商低,送了个金主爸爸!秦言赶紧抱住大佬大腿。学习上,从一个学渣逆袭成粉丝眼中的学霸。演技上,获得最佳新人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女主角奖等等等……生活上,有个大佬富成婆。遇事找大佬,这小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爽。[简介无能,请直接正文o(????)]
  • 天道发动机

    天道发动机

    齐天立志设计出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却因救人意外身亡,穿越修仙界国师府,成为一名国师学徒,体内多出了一个发动机。无论是敌人,还是灵石、丹药,皆可成为发动机的燃料,引擎轰鸣,他的修炼之路如同坐飞机一般,势不可挡。为国师,立帝选后选嗣,国运昌,黎民康。为修者,横扫魑魅魍魉,大帝俯首,霸王避让。你说什么?有个和尚要带着三个盖世妖修从我这里经过,问问他们,不知道我的发动机需要升级了吗?【本书爽文流,让大家轻松看书,请大家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