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8500000003

第3章

【经文】

如是我闻[1]:

一时[2],佛[3]在舍卫国[4]衹树给孤独园[5],与大比丘众[6]千二百五十人俱。

【注释】

[1]如是我闻:佛经开卷语。“如是”指经中佛语,这里指佛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我闻”指说经者自言其亲自所闻。“如是我闻”意即“我是这样听说的”。《法华文句》卷一中说:“如是者,举所闻之法体;我闻者,能持之人也。”相传佛去世后,佛弟子结集经、律,由阿难诵出经藏,并遵佛遗训,每部经首都设置此四字,以表示经文是从佛那里亲闻之教法。古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全凭师徒口耳相传,他们皆以此四字为开场白,后来有了写本,仍然沿用此开卷语,以取信于众。

[2]一时:在那一时候,有这么一个时候。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所说般若经共分四处十六会。四处指佛说法的四个场所,即:王舍城灵鹫峰、舍卫国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会指在这四处所说的十六次法。这里的“一时”即指第二处第九会中所说金刚般若经之时。

[3]佛:梵语音译之略,全称“佛陀”,亦译“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意译“觉者”、“知者”、“觉”。觉包含三义:即自觉、觉他(使他人觉悟)、觉行圆满。据称,凡夫三觉全无;声闻、缘觉二圣只是“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但觉行尚未圆满;唯佛三觉俱全,大彻大悟,故成为大乘佛教修行解脱的最高果位。小乘以阿罗汉为最高果位,也无多佛思想,故他们所说的“佛”一般只用于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这里的“佛”系指释迦牟尼。

[4]舍卫国:古印度一国名,首都名舍卫城。为梵语的音译,亦译“室罗伐”、“罗伐悉底”,意译“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该国原名萨罗。后为区别于南部另一萨罗国,乃以城名代替国名。据说该国有五欲、财宝之丰,人民有多闻解脱之德,故名。国中有最早的佛教寺院园精舍,遗址今天尚存。据载,释迦牟尼成佛后在此居住25年。7世纪时,中国高僧玄奘访印曾到此处,据其所著《大唐西域记》卷6载,此时的舍卫国“都城荒颓,疆场无纪”,“伽蓝数百,圮坏良多”。其地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

[5]衹树给孤独园:印度佛教圣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亦译“胜林给孤独园”,简称“衹园”、“衹园精舍”。其地约今天印度的塞特马赫特。“衹树”指古印度波斯匿王之子陀太子之树林;“给孤独园”指给孤独长者之园。相传古印度舍卫国有一长者名须达多,平生乐善好施,常以财物给孤独贫弱,故得善名“给孤独”。一日须达多长者至王舍城为其儿子求婚,寄宿删檀那长者家中。这位长者中夜而起,庄严房舍,营办供养,须达多异常惊奇,疑其将请国王或是有结婚大典。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要请佛来此说法。当时须达多长者信奉外道,一闻佛名,顿生惊怖。删檀那长者便为其备述佛之功德。次日闻佛说法,须达多长者心开意解,善根发现,证得初果,于是邀请佛光临舍卫。佛问有无精舍,须达多说,“如见垂顾,便当营办”。这样,佛便接受邀请,并派弟子舍利弗随同长者前往舍卫城,择地选址。偌大舍卫城,只有太子衹陀之园方广严洁,可容佛僧。须达多亲往议买,太子开玩笑说,若将黄金布满园地,就可售卖。长者便回家运金,果然是黄金铺地。太子深受感动,也想作一功德,便称园中树木根部黄金未能铺上,所以园虽卖出,但树仍属己。他将园中树木也献给佛。于是这一园林便称为衹树给孤独园。以后园中又建立了房舍殿宇,故也称衹园精舍,后来佛教便将波斯匿王、衹陀太子、须达多长者三人作为守护寺庙的伽蓝神。

[6]大比丘众:由大和尚们组成的僧团。“大”谓道高德众,非小德劣器,能为天王大人所恭敬者。“比丘”,梵文音译。又译“芯刍”、“备刍”、“比呼”等。意译“乞士”、“乞士男”、“薰士”等。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人。其含义有三种:(1)乞士,即外乞食于世人以养色身,并为世人种福;内乞法于如来,以资慧命,并明己之真性;(2)怖魔,即魔闻生怖;(3)破恶,即精勤修习,破除诸恶,尤其是贪、瞋、痴三恶。众,也称“合”、“和合众”、“和合僧”、“法众”等,音译“僧法”、“僧伽”、“僧企那”等,意即僧团。一般需四人以上。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是“理和”,即皆遵循佛教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是“事和”,表现在六个方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一般所说的僧伽有两种,一是比丘僧伽,一是比丘尼僧伽,合称“二部众”、“二众”。此外还有所谓“四僧伽”,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合称“出家四众”。

【译文】

在古印度的一次佛经结集中,号称“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尊者,根据自己耳闻目睹,诵出了释迦牟尼佛的如下一次说法。

本经的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

那时,佛住在舍卫国内的衹树给孤独园里,聚集在佛周围的全是一些道高德重的大和尚,总数约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共处一园,不相离舍,组成了一个甚为庞大的僧团,随佛听法修持。

【赏析】

这节经文为《金刚经》序分中的通序部分。佛经一般都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其中序分又分通序和别序两类。所谓通序即诸经相通一致,皆需具备的内容,一般包括“如是”、“我闻”,以及说法的时间、法主、处所、听众等六种要素,佛家称其为“六成就”。在这段经文中,“如是”为“信成就”,指阿难之信;“我闻”为“闻成就”,指阿难所闻;“一时”为“时成就”,指说此金刚般若之法的时间;“佛”为“主成就”,指说法之主;“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为“处成就”,指说法的地点;“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为“众成就”,指闻法之众。除了宗教意义外,它所交待的时间、地点、人物三大要素,也符合现代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佛初说经时本来没有此序,后来弟子们结集佛语时才增加进去,故也称“经后序”。加上这个序分,具备以上六种条件,才能证明经文的真实可信,所以也称之为“证信序”。

传说释迦牟尼临涅槃时,弟子阿难悲痛万分,涕哭不已。这时另一大弟子优婆离对阿难说:“你是守护佛法藏者,不要过于悲哀,当问佛灭后诸要事。”于是二人前往佛前,询问了四个问题,其一为:佛所说法,理宜结集。一切经首,当安何语?佛回答说,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弟子若干人俱。因此,后世佛经皆以这种格式开卷。因其系承佛遗教,故也称之为“遗教序”。

还须说明的是,佛教界认为这段经文包含四种意义:其一为“遵佛嘱”,即遵从佛临入涅槃时关于经首格式的嘱咐。其二为“断众疑”,因为在结集经藏时,阿难高升法座,众生颇感其像如佛,遂起三疑:一疑佛重起说法,二疑他方佛来,三疑阿难成佛。为断此疑,阿难开口便称“如是我闻”等语,以示其承佛加被,而非是佛。其三是“息诤论”,即是说阿难与众弟子德业齐等,他要升座宣说教法,若不推从于佛,恐怕会引起不服或争论。有了这段文字便明确指出了所宣教法乃亲闻于佛而非自作。其四为“异外教”,即区别于外道经初用语,成为佛经特有的统一格式。

【评赞】

此一节经文交代了佛祖讲经的时间、地点、人物,是整篇经文的起始,地位十分重要。宋代道川禅师曾作颂曰:“巍巍堂堂,万法中王,三十二相,百千种光,圣凡瞻仰,外道归降。莫谓慈容难得见,不离衹园大道场。”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神学的奇异回归:基督教在后现代思想中的变迁(灵性与社会丛书)

    神学的奇异回归:基督教在后现代思想中的变迁(灵性与社会丛书)

    这是一部独特的后现代基督教思想作品。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变得世俗,没有哪种宗教教义在被认可的知识分支中扮演构成性的角色。然而,关于“上帝”的信仰的影子依然在我们的语言、环境、艺术和文学中渗透。虽然人们长期生活在世俗人文主义的文化中,但是很多人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气质。传统的宗教观念或宗教主题以一种崭新的伪装的方式回归了。“上帝”的永恒性在纯粹的短暂性中回归、在批判性思维中回归、在人文主义中回归,创造世界的圣经观念则在现代诗歌和语言哲学中回归。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热门推荐
  • 地球:在月亮上看地球

    地球:在月亮上看地球

    人类已经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得见,有陆地、海洋、高山、平原……然而,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热的,还是冷的?是空的,还是实的?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非常有趣的是,1818年有一位美国人说地球里面是空的,那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他还说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开着两扇大门,人们可以从那儿走到地球的里面。
  • 简言知浅

    简言知浅

    无欲无求,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直到遇见她……原来冥冥之中命运早已安排好,某天某一刻,他与她携手…
  • 西域秘闻之罗布龙蚊

    西域秘闻之罗布龙蚊

    西域自古神秘。罗布泊尤甚。干旱、风沙、楼兰,这些元素代表着罗布泊,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曾经是有着很多传奇,神异的原始物种随着一些偶然事件开始复苏,向导罗小虎凭着丰富的探险知识,带着邢方中等科学家秘密组成队伍去处理了罗布泊三段陇区域的黑龙潭龙蚊事件,让我们慢慢揭开那一层神秘的面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凉锦半年梦

    凉锦半年梦

    认识了半年,不到半年的爱情,明明都很喜欢。可是……这就是最惨的,明明很喜欢,却都得不到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酒恶时拈花

    酒恶时拈花

    本书着重于品酒的感受,从品酒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到品酒时感官上的感受、精神上的感受。葡萄酒的品尝不仅只是喝,更像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所进行的审美体验,通过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感悟。收入饮酒态度、感官、诗意、葡萄酒的哲学、品酒笔记四个门类。本书系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葡萄酒专栏作家百尝介绍普及葡萄酒知识的文章合集,让初接触葡萄酒的读者对葡萄酒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 零和螺旋

    零和螺旋

    “两千零四十八年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是人类的末路。”构建在社会历史学基础上的2048学说预示着人类随时都有可能灭亡的未来。但是它无法为外界所知,因为人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是导致灭亡的因素。所以,全人类在此时无法团结在一起,能够在灰暗迷雾中点亮灯塔,并在支离破碎的未来中寻找出路的,只有调查局,调查员们必将将一生奉献给这虚无的预言,哪怕这是一个无限的零和螺旋。
  •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里不乏这样的例子:它们蕴含了人们的智慧和机敏,又于机敏中见诙谐,蕴意丰富,用词巧妙,语言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讲的就是产生这些妙对的著名的背景故事,有:乾隆留步金山寺、妙对六榕寺、小文玉巧联解姓等,除了介绍这些经典故事,书中还汇集了许多诗句中的妙联佳对,让读者饱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