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7300000004

第4章 梦童

我的确记得这是一部英国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一百周年诞辰时,身为爱丽丝原型的少女受邀来到纽约。当年的少女已上了年纪,拖着老态龙钟的身躯接受采访,参加广播演出、盛大宴会和各类典礼。她只不过是被刘易斯·卡罗尔这位萝莉控中年大叔爱恋,就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人公。多年过后,这本书已成为经典,即便上了年纪,这位老妇人也不得不继续背负着爱丽丝的虚名。《梦童》中的老妇人就是这样被挖苦的。

电影中还细致地描绘了一段外传:爱丽丝的随从手忙脚乱地照顾着难应付的主人,同时和一个典型的纽约记者谈恋爱。电影巧妙地将这段故事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几则趣闻,以及数十年前刘易斯·卡罗尔(道奇森老师)写作这本书的经过都编织进去了。

看起来这部电影好像错综复杂,其实并不艰涩。《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镜头仿佛就是迪士尼电影的画面,那些制作精美的玩偶偷偷摸摸地来来去去,让孩子们非常享受。

哎,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可我特别在意的是刘易斯·卡罗尔和爱丽丝的故事。这一部分沿着独立的脉络发展,仿佛是另外一部电影。而且制作得非常棒,也令我有在看另一部电影的感觉。光是这些就足够了。

口吃的道奇森老师简直如少年般害羞,有洁癖,他深深地爱上了爱丽丝。爱丽丝慢慢长大成人,渐渐开始对真正的爱情觉醒。而道奇森老师只能珍惜着那短暂得可怜的时间。爱丽丝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虽然明白道奇森老师对她的单相思,但只把这种情感当板球游戏般对待。这两人间的微妙关系,仅仅通过几段趣闻就清晰地描绘出来。光是这些趣闻的部分,就让我感动得落泪不止。

《魂断威尼斯》在情节上与所谓的萝莉控和恋童有一定的差异,这部不朽名著描写了某种类似的关系,并被改编成长篇电影。但是《梦童》将名著揉碎,混杂进普通的电影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成为不朽名作。

我实在觉得这样很遗憾,于是做了件奇特的事。一天我在录像带出租店里发现了《梦童》的带子,马上租了,拿回家开始编辑。我将其中有关他们两人的趣闻的部分摘出来,制作了一部短篇电影。这种冲动我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过。

令人惊讶的是,我编辑的短篇电影《口吃的道奇森老师之我心中的爱丽丝》只有十分钟。从头看下来,发现它成了一件毫无观看价值的作品。没办法,我只好将玩偶的镜头试着穿插进去。这样一来,我完成的中篇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记和道奇森老师》因为加上了玩偶,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VS道奇森老师》这类儿童电影了。

结果,我的本意未能实现,只好将这奇怪的短篇和中篇电影的带子塞到壁橱深处。

数年过后,也就是最近,一个星期六的深夜电影节目中播放了《梦童》。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但还是专注地盯着屏幕。就在我眼前,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梦童》接近尾声了,按理说,结局是道奇森老师和爱丽丝手牵着手,在费里尼式的外景海岸边被海鸟和海龟包围,暗示着两个人的恋情最终只能在童话世界中实现。然后,就是朴素的片尾演职员表。

但是那天晚上的《梦童》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开始倒叙之前的镜头,中间出现的爱丽丝的姐姐朗诵诗歌的美丽场景与之重叠。这段从未见过的结尾令我十分困惑。这究竟是什么?我听说过有的电影存在不同版本的结尾,但也不是这种情形。因为那些回忆镜头的四周有白色晕映,绝对是后来用录像带制作而成的,即便不是我这样的专业人士,也能一眼就看出来。该怎么说呢,是一种与胶片格格不入的感觉,一种拼凑的感觉……虽然无法用语言形容,但很明显,有人任意地给这部电影加上了最后的镜头。

因为时间的缘故而被剪辑的电影数不胜数,但任意被人篡改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离播出广告还有一段时间,是不是就必须用这种东西来填补呢?真是这样的话,也太过分了。

我坐在电视机前,气得浑身发颤。这是个人行为,但我这个对这部作品有过类似加工行为的有前科的人,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莫非这个人和我有同样的动机,才有这样奇怪的举动?我再次回想最后那个镜头,的确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家伙独特的看法。那有浓郁的录像带气息的晕映虽然不理想,但能感觉出这种设想并不损害电影整体上带给人的感动。

这种改编电影剧终镜头的疯狂举动绝没有恶意。他(或她)一定和我一样,设想出了另一部《爱丽丝梦游仙境》,明知是滥用职权,但最终还是创作了自己的《口吃的道奇森老师之我心中的爱丽丝》。想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一种奇妙的共犯心理,顺手关了电视,心里甜丝丝的。

事件的真相至今依旧迷雾一团,《梦童》这部至少让两个影像界人士产生了再创造念头的电影,绝对不能轻视。

(原刊于《达·芬奇》杂志1996年8月号)

后台手记

这段时间,我开始在洛杉矶编辑电影《燕尾蝶》。大家经常听说音乐家在海外灌制唱片,不过电影的编辑工作在海外进行想必还是件稀奇事。其实有深层的原因。

首先要明白电影编辑是什么。

电影编辑就是把画面连接在一起的工作。这么一说,好像不需要什么解释了,但录像带的编辑和胶片的编辑有相当大的差异。大家可以在家中体验录像带的编辑,用家用录像机拍摄的影像通过两台走带装置就可以编辑了。没有经验的人只要想想拷贝怎么操作就行。录像带拷贝到磁带上时,肯定需要两台机器。需要PLAY和REC。这番原理在专业人士手中也是一样,复杂编辑的基础也是利用PLAY和REC进行的转录。我们称PLAY为“播放”,REC为“录制”。

胶片的编辑则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考虑,而是将拍摄的胶片分切,选择想用的部分重新粘贴。想象不出来的人请回忆一下底片吧。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中选择喜欢的按页排列,不喜欢的话也可以打乱顺序。像相册那样,可以整页取出,也可以向里补充。

如果是录像带,要在带子里取出或加入一部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例如想把星期五晚上录下的电影中的广告全部剔除,在拷贝时遇见广告部分就得停下来,删除后再找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拷贝,必须反复进行这项工作。麻烦的是虽然只剔除五处广告,却不得不将此外所有的部分都拷贝一次。如果进行胶片编辑就简单多了,只要找出广告部分,剪切下来就可以了。

但胶片编辑并不简单。整理胶片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为了不把剪切出来的胶片弄混,必须对每张胶片进行分类整理,经常会弄得满屋子都是胶片。拍一部电影更麻烦。与此相比,录像带要好多了,所有的东西都收在磁带里,不会散落。不过想找自己需要的影像就得快进或快退。

这么一想,这两种工作都很麻烦。不过,现在出现了一种划时代的机器来帮助编辑,就是计算机。

“嘁,又是这家伙……”

想必有很多人会这样想。

Windows 95刚推出时,电器店门口排的队伍长得不得了。然而,这队伍中也有许多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他们买回去打开一看,里面是个CD模样的东西。不管了,先放进CD播放器里试试,却没有声音。结果有的人根本没弄清这是什么就收进CD盒了……这样的人绝不会只有您一位,您就不用担心了。

我也是直到最近才开始接触电脑。不知怎的,我觉得学电脑麻烦,一直对它敬而远之。但近来出现了一种AVID。准确地说,是AVID公司推出的Media Composer软件。这项技术彻底颠覆了之前拷贝式的录像编辑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自由地对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剪切与粘贴,从根本上说,比起录像带,它更接近胶片,然而又不会像胶片那样到处散落。因为所有的影像都收入电脑了。这种便利的软件不仅让使用它的人觉得方便,工作与影像相关的人都会觉得方便得有如做梦。

与影像有关的行业特别是广告业,一时间都开始大量使用这种软件。

就我个人来说,使用AVID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升空的焰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之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工作瞬间就完成了。

例如,我想要“荠菜潜入游泳池里的镜头”,以前得利用“jog”和“shuttle”快进快退,对有这一场景的磁带进行搜索,而现在这些镜头一瞬间就能出现在眼前,仿佛“荠菜”两字刚发音不到数秒钟,才说了个“荠”字,画面就出现了。

之后的作品,如《世间奇妙物语》的《Lunatic love》、《Undo》、《梦旅人PiCNiC》,以及日产车LUCINO的广告等都是AVID作品。电影《情书》当然也是使用AVID进行编辑的。用AVID进行编辑的影像由负责后期制作的挂须带回自己的工作室,经过一番Media Match,他编辑完成的胶片和我编辑后的状态一样。

自然,有时我也会和挂须争执。具体原因我不记得了,或许是有一些需要修订的地方,就给他打电话,但他毫不理睬,冷淡地说Media Match已经够忙的了,现在没工夫理我。

“哎呀,我要修改的地方就一点。”

“就一点也没时间,现在计划那么赶……”

“我知道计划很赶,就改动一点数据。”

“你说得倒轻巧,又不是电脑在做。”

什么?不是电脑在做?那到底是什么在做?

我觉得很奇怪,这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东西?

“喂,有个问题要问你,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

“Media Match……嗯,岩井,你有没有用过AVID把画面连接起来?那不就是一种电脑上的模拟?录像的话,只要将数据存入软盘,带到工作室,就可以用机器随意连接了。”

“嗯。”

“胶片归胶片。它是件东西,你明白吧?胶片是不会随意读出电脑里的数据,帮你编辑的。所以,Media Match是必需的。”

“所以我问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机器?”

“这不是机器,是人。”

“人?”

我瞬间感到一阵头晕。Media Match是人?这让我有种原以为是机器人的福音战士忽然开始吃使徒的感觉了。

“所以是由人一边看岩井你的数据,一边进行连接。”

“怎么做的?”

“我们得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寻找,找到想连接的地方,再开始剪切。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在两周内完成。”

“什么?你的意思是手工作业?”

“这是自然的啦!”

可是,我记得曾经听说也可以利用数据来编辑胶片。据说,胶片的一侧带有条形码,这个装置可以将AVID上连接的数据整合,能够随意搜索编辑点,十分方便。

我说出这一点后,挂须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是Aaton Code吧?好莱坞那边确实已经在应用了,可是日本还没有引进。将来一定会引进的,可那是将来啊。所以说,你想利用AVID进行电影编辑还早得很呢。”

“可我其他的电影不是都使用了AVID吗?”

“也只是在我这儿制作的几部罢了。对了,你不知道吗?你拍的《Undo》是日本第一部AVID作品。”

……我确实不知道。

“什么?这么说,之前还没有人用AVID制作过?”

“没有。你那是第一部。所以现在只是试行阶段。这事可是相当招风的。我啊,现在被编辑协会给盯上了。”

“为什么?”

“日本电影界可是相当顽固守旧的。他们不相信电影编辑竟然要使用电脑,认为胶片就应该人工剪切。唉,不过我想,我们这边最后一步工序还是手工剪切胶片,想必他们不会有什么牢骚。因为这一点好莱坞也一样。”

电影的最后工序是底片编辑,是将拍摄的底片进行剪切与连接的工作。为了不把有划痕或灰尘的底片连接进去,得相当慎重才行。全世界都依然在依赖人们的指尖技术。即便如此,还是存在将来把一切作业都交由电脑操作的可能性。依靠电脑的数码技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不使用电影院里用的胶片。

从摄影到后期制作,一切都依靠数码技术处理,将制作完毕的成品晒印到胶片上。要实现这种工作方式,想必还得努力几十年吧。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对拍摄的胶片进行数码扫描的技术。

《遗失的世界》等电影大量使用了CG合成技术,不仅仅是合成,例如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等,为了修正旧胶片,将所有胶片交付电脑处理。在电脑上编辑电影,再进行加工晒印,剪切胶片这一工序将会消失。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也能做到这一步。问题只在于要花费莫大的成本。但是,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管怎样,与好莱坞相比,日本已经遥遥落在后面了。至少拍摄《情书》时,除了挂须秀一这个异端外,还真的没有人进行过AVID编辑,也没有人关心过这些。但同样在日本,广告界就已经理所当然地普及AVID了。可以说,面对新技术,日本电影界的特征是一上来就拒绝。

我不打算对这些人说三道四,不过我很清楚,这样的群体中是不可能出现新事物的。

《情书》公映是在一九九五年。没想到那一年正好是电影发明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初次公映电影,这一年成了电影元年。最初只是会动的照片,出现声音是在一九二七年。彩色电影也从那时候开始出现,《白雪公主》诞生是在一九三四年。

这期间经历了四十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器材几乎全是在那个时代发明出来的。这四十年间可以说是到处洋溢着技术革新之风。

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也是推进电影界技术大革新的中心人物。他们的《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上映都是在一九七七年,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的岁月。从《白雪公主》到《星球大战》的四十年间可以说是电影全盛期。在这个时期,最初四十年发明的技术在现代主题下不断得到改进。如此回顾电影的一百年历史,我们会发现,没有出现新技术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据说挂须被编辑协会叫去一番说教,可怜啊。有这工夫给人说教,还不如赶紧去好莱坞学学新技术。

我决定去洛杉矶编辑电影的背景,就是这么一回事。

同类推荐
  • 寂寞歌唱

    寂寞歌唱

    究竟是堕落还是时尚?是追求还是疯狂?当今的时代是个鱼目混珠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也因此而复杂化起来:龙蛇同穴正如人鬼一洞,好与坏已经不是唯一的判别是非的标准,道德的阶级归属似乎也遭到了怀疑。人心不古,世风难测。然而,希望在哪里?希望孕育在那些渴求希望的人心里。于是,一个新型的工业时代,就这样轰轰烈烈,又悄然无声地开始了。轰轰烈烈说的是现象,悄然无声说的是实质。只要稍加冷静,你就会发现农机厂新任厂长林茂下“公海”的方法不仅救不了企业,反而还会把公海里的鱼捞到“私海”里去,富了他个,穷了千万家。催人深思,发人深省。
  •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不寻常的诗生活

    不寻常的诗生活

    透过克罗地亚诗人的双眼,看花看树,看星看月,看时间,看爱情,看非比寻常的诗意人生。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热门推荐
  • 海归保姆

    海归保姆

    都市海归美女做保姆?蔷薇在知名外企做了三年,居然辞职做保姆
  • 深渊暗香浮

    深渊暗香浮

    江湖有传言‘浮香一阁知万物,玉血之楼断生途。’浮香阁?那是天下消息集散处,无所不知。暗藏的势力也极为庞大。可她浮香阁阁主一颗七巧玲珑心却在一个夜晚对体弱多病他怦然一跳。玉血楼?那是黑夜中杀人于无形的神秘组织。而他玉血楼楼主心思缜密双重身份却逐步落入了情感陷阱。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江湖,被神秘势力层层渗透挑起争斗。浮香阁与玉血楼都未曾察觉。他与她各带血海深仇又能否在一盘混沌中抽丝剥茧对神秘势力发起一击致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决天外云

    剑决天外云

    本是良民,因言获罪被权贵逼骗入宫为宦;无奈卷入皇城斗争之中,又因祸得福得以重生残肢。江湖之大,莫如林海;武林一梦,与念朝夕。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暗恋:念念不忘

    暗恋:念念不忘

    他问她:“你说如果当时我没有爱上你,和别的女人结婚、生子,你会怎么样。”她认真思考片刻:“我会一直傻傻的等着你,盼着你有一天可以回头看看我。”还好,你没有放弃。还好,你愿意回头。
  • 寒声起

    寒声起

    多年前,师父曾说:魔修之类,多恶人。她当时不以为意。不曾想多年后,她也成了世人口中的魔头。世事变迁,他却朝她笑:“我是魔头,你也是魔头,刚好凑一对。”男主前期是披马甲的~私设如山,可能会有不合理的地方慢热文,希望大家能耐心看下去ww
  • 快穿之囧囧有神

    快穿之囧囧有神

    新书《温娘》已开,一个重获新生的故事。————武侠,校园,悬疑,古言,修仙……你想看的我全都有。欢迎大家在书友圈提供脑洞。
  • 重生之超女神系统

    重生之超女神系统

    本前世一大直男覃落起因为意外死亡醒来后竟莫名成为女生并拥有一个奇怪的系统……
  • 简·爱(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简·爱(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简·爱》是长篇小说作品。书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