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9300000005

第5章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了,又到了一年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时候。说起来,清明节很特别。一方面,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传统中最大的祭祀节日。节气与节日合一,是中国文化里一个特殊的现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你看,多美的一个名字。清明是个好时候,不仅天地之间有风景,人心中的一些东西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我们来看这个“清”字,一看就知道从水,右边是它的声符“青”。《说文解字》解释说:“朖(lǎng)也,澂(chéng)水之貌。”“朖”其实是今天明朗的“朗”字,而“澂”就是今天澄明的“澄”字。所以“清”也就是清朗、干净的水的样子。我们今天说的清水,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至于“明”字,我在另一本《于丹趣品汉字》的“光明”一节里已经详细讲过,这次简单说一说。甲骨文的“明”字和今天我们写的“明”字还不太一样,左边不是“日”,而是“月”,右边画的就像是一扇窗户。

到了金文和小篆,月亮的形态变化不大,可窗户的样子就逐渐变得像“囧”字了。《说文解字》解释说:“明,照也。从月从囧。”这个“囧”字当然不是今天的网络用语,它其实是一种象形用法,是雕花的窗户的形状。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就是“明”。明朗、明亮,就是“明”字的本义。所以清明节气的命名用的是“清”和“明”的本义,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景物明朗。

作为一个节气,清明三候是什么呢?“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什么叫“桐始华”?就是白桐开花了,白桐树开花是清远的、幽香的。这个时候岂止白桐花,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了,所以就用白桐开花代指花开。“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怎么都钻到洞里不出来了呢?然后树梢上,小鸟怎么飞了呢?这个说法,其实带一点想象力。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开始热了,田鼠躲在阴凉的地方不出来了,而小鸟反倒很高兴地到处飞,“田鼠化为鹌”就这么出来了。“三候虹始见”,天上的彩虹在这个时候出现特别多,春天,来一阵暴雨的涤荡,雨后天晴,美丽的彩虹就映出来了。所以清明其实是一个浪漫的时节,你可以看见天空上最美丽的风景。

节气就是节气,怎么变成节日的呢?有人说清明祭祖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民间后来仿效帝王,才逐渐兴起,久而久之就沿袭下来。也有人认为清明祭祖跟寒食节有关。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候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流亡到国外十九年。在长长的流浪过程中,他的随从怎么都找不到吃的。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他的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了。后来重耳发现介子推居然割自己的肉救他,心里就很感恩。

等到公子重耳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以后,他当然要重赏当年伴随他流亡的这些重臣。唯独介子推悄悄收拾好行装到绵山里去隐居了。晋文公心里过意不去,就去请介子推。但是绵山山高路远,树木又很茂密,大家怎么找都找不着,介子推带着他的老母亲也不出来。最后就有人出了一个下策,三面点山火,留一条通道,想用火逼介子推出来,接受封赏去做官。但是大伙儿烧遍绵山也没见介子推出来。火熄之后,大伙儿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在一棵树底下被烧死了。

晋文公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个人了,为了纪念介子推,他定了这样一个日子为寒食节,禁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食。这一天就变成了一个隆重的祭奠节日。后来寒食节因为跟清明离得近,逐渐就合二为一了。严格来讲,清明原来是节气,寒食是节日,这样一来,清明节就兼具了节气和节日双重的意味。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就多了慎终追远的意味。后来百姓们也在这天追悼先人,表达追思。

清明是忧伤的,因为人在这个时候要去追忆。明代《帝京景物略》(《帝京景物略》,明朝人刘侗、于奕正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三者于一体的著作,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里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chǔ)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到清明的时候,要去上坟,给坟墓除草,打扫垃圾,献上鲜花,焚烧字钱,摆放供品,还要把一杯一杯的酒洒在那儿,跟祖先说说话,报告一下自己的情况,表达自己的追思。明代的记载很详细,但其实这种仪式在秦以前就有,到了唐代开始盛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儒家认为生死是一件大事。《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就是说能够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祭祀过世的祖先,那么民风就能逐渐归于淳厚,人们就能少做错事。

你看,慎终追远的“终”,甲骨文像不像一束丝,两头绑着结。到了西周晚期的金文,两头还是有结的,但是到了小篆的时候,就变成一个从糸(mì)冬声的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说:“终,絿(qiú)丝也。从糸冬声。”也就是说“终”就是把丝缠紧的意思。纺出来的丝两头打上结,这事完成叫作终了。

你看中国人用终身、终生,但是一般不用“死”字,因为大家忌讳,所以当一个人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怎么说?就用“终”来代替。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病终”是什么呀?就是说南阳人刘子骥他想要去桃花源,还没去成呢,就因病去世了,后来也就没人再去了。所以我们说“慎终”,把父母的丧事看得非常重要,死者为大,能够恭敬地对待父母,同时追慕祖先的美德,规范自己当下的行为。

当然除了扫墓,清明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比如说寒食、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你说这个日子,大家本来心里是很肃穆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活动?因为寒食节禁火,吃凉食,怕伤身伤胃,让大家多多运动,有助于身心的平衡。再加上清明春回大地,这个时候一片生机蓬勃,踏青就是这样来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家家户户的童蒙教材,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会背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让我们念起来,你可以找到另外一种节奏吗?比如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绝句是不是可以断成一阕词呢?中国的音韵,有它内在的跌宕;中国的节日节气,有它内在的道理。不管走到哪个节气、哪个节日,只要我们肯静下心来,好好揣摩它的习俗,好好吟诵当时的诗词,总会找到我们的心跟此刻的一种关联。何况这是我们都熟悉的清明,我们都有自己的先人,这样的节日里,既有慎终追远的庄严,又有风清景明的欢畅,让我们把这样一个特定的时节真正过出特定的意味来。

同类推荐
  • 发展伦理研究

    发展伦理研究

    本书研究对象是发展伦理学,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范式与理论研究,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的主要范式、基本构架、基本视域等的构成特点及创新可能;一是现实与问题反思,以经过反思的发展伦理学为视域,对一些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切入现实的可能张力。
  •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是汉学、宋学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由汉学转向宋学。在此期间,面对时代的核心议题,围绕当时人的生存焦虑与制度焦虑,各派学者纷纷通过《论语》等经典的注疏、训解与阐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通过对该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梳理《论语》注释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探讨《论语》诠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学术的传承、创新与经典诠释、流传之间的关系,从《论语》学的角度具体把握学术的发展、演变,学派的形成与分化,学术风尚与学术旨趣的变化,学术范式与学术视域的转换,等等。同时,研究宋代《论语》诠释,还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这正是我们对宋代《论语》诠释予以研究的意义所在。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凌逍传奇

    凌逍传奇

    曾经,在玄灵大陆之上,出现了一个神话般的男人,他凭借一己之力,结束了玄灵大陆上的帝国纷争。十年后,那个男人突然间销声匿迹。这便产生了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玄灵大陆分裂了六个帝国,玄灵大陆进入了六国争霸的时代。与此同时,本是处在和平时代的森罗大陆和元核大陆,在此后也被卷进了这股纷争的浪潮。战争不断,人心惶惶。而冥族,似乎在筹划着巨大的阴谋。
  • 狂秦

    狂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毕六王,一四海,逆古制,称皇帝,威震天下。废诸侯,立郡县,平百越,镇匈奴,功传万世。八荒之内,皇帝之土,六合之间,帝王之业。始皇帝如山巍峨,镇压这个时代。但人固有一死,帝陨之际,这个帝国将何去何从?当一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出现在这个时代之后,帝国是分崩离析,还是万世绵延?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吗?
  • 药香骄宠

    药香骄宠

    南烟医术高超,只想济世救人,一辈子与药草相伴。可自从遇上那个黏人的少年,一切事与愿违,被迫在家中相夫教子,每次想要出门问诊,都因腿部一大一小两个挂件给耽误。为了让她休息,她的夫君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刚采的草药没了踪影,出门要坐的马车也撂了挑子,好不容易到了药堂却发现搬迁了。不愿妥协的她拿出宠物世间至毒“鬼蝶”来威胁,谁知他竟唆使小家伙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弄的她目瞪口呆。医书中的传世秘闻,令人垂涎的长生秘术,一切都源自一个慌言,学无止境,以身试药,做大夫她是认真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为铁军

    华为铁军

    华为从最初注册资金2万元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历经30年持续、快速、高效稳健地成长,如今已然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商业巨头:2017年华为在世界500强排第63位,营收6036亿元……人们肯定会好奇,华为内部是如何管理团队和运营企业的?华为是如何研发产品和销售的?华为战无不胜的铁军团队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一直非常崇尚军队文化,他认为只有打造如军队一样的狼性团队,才能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这也是华为能快速发展壮大的核心秘诀之一。本书作者通过对华为十余年的深度研究。从华为团队协作、经营理念、竞争意识、创新文化等多重角度透彻地分析了这支“铁军团队”成功的核心秘笈。
  • 裁决圣镰

    裁决圣镰

    此少年非彼少年,第一世修炼禁术大战凶兽、屠杀寒山寺、结交很多义士,为的只是救出自己的师傅和娘亲,目的达成时已物是人非矣。彼少年非此少年,第二世突破境界、毁坏神器、大战武林各个传说人物,杀伐果断,为的只是颠覆历史,恢复父亲的荣耀。目的还没有达成就已厌倦杀戮,与发小、战友休于田园。
  • 行者成天

    行者成天

    三百年前,陨石坠落,带来了天外之物红宝石。住在桃花村的成天在某一天意外拿到了一张红宝石地图,于是开始寻找了寻宝之旅,最后靠红宝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读者交流群:721841882
  • 未许你半壁江山

    未许你半壁江山

    妖,亦正亦邪。人,亦不是如此。身世迷离的少女,一个据说是家传的镜月铃铛。修炼成妖的狐狸,你可否还记得当年菩提树下所定之约。那青衫背影,为何寻不到你?段石桥上,一把油纸伞替我挡风雨。你同我一起守护这江山可好?不喜勿喷
  • 妖惑①:炎女

    妖惑①:炎女

    被人栽赃说偷了稀世翡翠?啧!小事一桩,本姑娘还不放在眼里。莫名其妙地来到古老的唐朝?呃,既来之,则安之嘛!被众人批评不守礼教、水性杨花?哎呀,那些八股规矩干我何事!哦,你问我什么是我觉得重要的呀?且听我大声道来──我爱你,最重要!
  •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亲,士可辱不可杀!”她是穿越而来的医学高材生,遇到腹黑、奸险、杀人不眨眼的鬼面战神南宫景,在除了性别确定、身材确定,其它皆不详的景爷跟前,无意混到了当红太监一职。美男当头,揩油、吃豆腐那都是无意行为,我是清白的!亲,我可是太监啊喂!本宦官无耻冷血没节操,强推怀孕一气呵成,“亲,你不是一直要杀东陵国太子么?老娘在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