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4400000006

第6章 “日本人进城后,一年年过来都是苦大仇深。”王秀英口述自传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16日、10月29日、11月19日

采访地点:南京市白下区武学园

采访人:贠彤、胡雨玭、王婧赟、李文睿、汪沛

整理人:胡雨玭、高昕宇、李雪晴

小时候是最苦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祖父是南京人,一直是南京人。我住在南京武学园,拆迁以后又回来了,在武学园没离开。现在这间房子是武学园拆迁以后又盖的,我们就又搬回来了。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瓦房。过去的瓦房,也不高,地址是武学园73号。当时家里情况一般化。那时候一般化就算不错了,能吃到饭,旧社会像我们那个样子就算好的了。那时要饭的多,穷人多。

我在家里女孩子里排老大。七岁父亲去世,十岁母亲去世,他们都是生病死的,旧社会生病没钱看。我命苦,后来一直跟着大妈过。十三岁日本人进城,大哥、大伯被日本人抓走了,祖母六十岁,大妈四十岁,姊妹六个,包括我和妹妹,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妹,其中最小的妹妹也给日本人抓走了。本来两个哥哥,给日本人抓走一个,就剩一个哥哥,这个哥哥才死没有两年。三个妹妹,一个住在附近,一个住鼓楼,一个住长乐路。最小的妹妹——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我那个妹妹才三个月,可怜哦。我大妈就希望找人领养,都不给她奶吃。我奶奶就找人要点饭喂她。我大妈都不要这个妹妹了,我奶奶舍不得。我们那时候真苦哦。

我爸爸做小生意,卖小东西,旧社会都做生意。背包袱,卖衣服,卖东西。我妈妈织手巾,织毛巾。我十一二岁就到私人工厂去摇纱。过去叫摇纱,织袜子。摇纱是用机器摇的,把纱拴上去,支起头来摇。之前在别人家里摇纱是手动的,摇袜子,旧社会袜子都是手摇的,后来到工厂里就是电动的机器。一开始是在私人家,就我一个这么小的,后来到日本人的大丰工厂,人就多了。

我在小板巷小学,一个民办小学,读到四年级。那时候没有钱读书,我们进的是穷人学校,不要钱的。同学里面男生和女生数量差不多。那时候上学,我大伯在家;然后日本人进城了,大伯伯给日本鬼子拖跑了,家里就没人负担我们的生计,没钱就不上学了。哥哥读书,旧社会重男轻女,男娃读书,女娃不读书。不读书了我就去摇纱,到人家家里,给私人家摇纱。

从小到大,感觉小时候是最苦的,从小爸妈去世,跟大伯过,日本人进城后,一年年过来都是苦大仇深。

我亲眼看到的日本人

抗战的时候,我二姑妈的女儿逃去了中国台湾。那时候社会上逃难的多。我们那时候穷,没有钱逃。我讲的那个二姑妈的女婿是军人,后来去了中国台湾。他们去台湾后和别的地方的亲戚基本上没有来往了。他们就回来了一次,已经有三四十年了,现在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我们知道日本人进来是因为他们的飞机来轰炸,一个炮弹丢到高家酒馆,就吓得老百姓跑到大方巷的难民收容所了。日本人在其他地方打仗我们看不到,日本人进城了才知道日本人打来了。日本人没进城的时候,我躲到难民区里头,等他们进城,一直都在难民区里。高家酒馆是一条街,有店有住家,就在新街口沈举人巷那边。金陵饭店后头就是高家酒馆。那时候高楼很少的,高家酒馆那边比武学园这边房子好就是了,像我们住的武学园这边都是棚户区了。

日本人进城以后,杀人放火、奸盗,日本人进城就奸你人,杀你人,杀娃。才进城的那几天奸盗抢淫,把小娃用刺刀刺死。一进城的时候就到处找败兵,只要看到你手上有老茧,就说你是败兵,用绳子拴着到江边杀了。大屠杀,杀死多少人啊,大方巷那个河里都是死人。哪怕你穿的衣服不对,日本人都说是败兵,就拉走杀了。杀人都是一个理由,就是杀败兵。

日本人进城的时候中国人害怕日本人啊,我们住到难民区里头,日本男的弄个竹竿就把中国男人赶走了,因为中国人害怕他们。女的在脸上抹灰。那时候从难民区回到家里,要生活啊,我们一个邻居,她比我大几岁,脸上涂上烟灰,日本人就说你的脸坏了。他看出来是女人,但是后来也没什么事情,逃过一难。

躲进难民区逃难是因为有华小姐(明妮·魏特琳),那个美国人,我们叫她华小姐。她那时候救了多少女人哦。一直收到她学校里,日本人就不敢进了,那是安全区,她在门口守着门。那时候就华小姐对中国人是爱护的,办难民收容所,把像你们这么大的人(指采访人,编者注)收到里面,不给日本人侵犯,这是真的。

蹲难民区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妹妹、哥哥都在,都在难民区里头。在战争里没失踪的兄弟姐妹现在生活都蛮好的,就哥哥不在了,妹妹在。哥哥八十几岁死了。当时南京人都是往难民区里跑,在里面都是打地铺,住的条件很差。也都是自己弄饭吃,自己从家里带锅去。去挖野菜吃,就是那种野苋菜,没人种的,还有枸杞头,也是野菜,都拔来吃。这些菜就在旷野上找,大方巷那个空地上就有。我住在难民区没有多少天,过几天就回自己家了,回来就好点了,反正生活是苦的。生活可怜哦,摘点马兰头,吃糊糊,弄点米在里头煮煮,这样子吃。

在难民区还算安定,日本人不敢抓你。不过,男同志有些还是被他们抓走,到后来才晓得被杀害了。离开难民区以后,日本人把我们武学园封起来,要放火烧我们。封起来的这段时间有吃的,就是那时候,二哥王菊华害病死了。

日本人来难民区抓人的时候,我的哥哥,就是后来从城墙逃回来了的那个,他拿件衣裳盖起来了,不出去,因此逃过了。大哥哥跟日本人走了。我伯伯卖菜的,背上有老茧,日本人说他是败兵,旧社会做生意不是扛担子嘛,磨的。扛过枪的人背上也有老茧,有老茧日本人就说是败兵,就把伯伯弄走了,还有脑门上有帽子箍的痕迹的人也一样。

说起日本人我就恨,人家说日本人好,我就说日本人不好,我亲眼看到的,他怎么能好呢?让你家破人亡,死的人多呢,河里头都是的,马路上到处都是死尸。死尸嘛,家属都只能靠认衣服来认人,泡得不像个样子,哪个能认出哪个?只能认你的衣服,穿什么衣服,这个人就是哪一个。大哥哥和大伯伯被抓走以后,我奶奶和我大妈就去找她们被杀的儿子和丈夫,我奶奶找不到,就去找衣服,看哪个是,就这样也没看到。

日本人占领南京的时候,我们就做小生意,卖米。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可怜哦,日本人连米都不给进城,米就收在柴火里头弄进城来。日本人那时候对我们多厉害,我一想起日本人来就恨。

卖米没有小铺子,就在门口摆个盆。没有人抢卖的米。日本人不给你米吃,中国人可怜,偷偷弄点米进城,有的摆在柴火里进城的,有人揣在身上进城的,就偷偷弄进城来,就在门口卖,弄个盆。当时卖米的人不多。

做生意卖米的时候没有人抓。你摆摊子日本人不管的,不用躲开他们卖。就是日本人不给米进城,那你吃什么呢?

要是偷运米被查到就倒霉了。他就拿刺刀戳,戳通了,人就躺倒了。被抓到运米,有的时候往你嘴里灌水。日本人厉害了。我妹妹经常弄米回来,她看到的。米是去乡下买的,再偷偷运进城卖。在中华门外买。有人专门卖,她们就买。卖的就是吃的米,中熟米。因为全家没有生活来源,就靠这个。我没有看过日本人查人,但我妹妹她们看过,拖米进城的都是看到过的。我妹妹比我小,把米偷偷弄进来。遇到日本人被逮住,你就倒霉;逮不住,你就逃过这一关,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对小孩也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查的,就是刚进城的几天乱,后面好一点。但日本人缺德,他们晚上有的时候穿个纱布出来,拿个毛巾兜着,不穿裤子,到处跑,在街上走,我们看到了就害怕。

那时候生活困难,就自己煮饭吃。穷呢,就什么东西都马马虎虎。就把什么萝卜切下来,摔烂了,自己做萝卜饷。

我们躲难的时候,什么马齿苋都当作食粮吃,那时候穷哎。家里头没有人,大伯伯走了以后,家里生活来源就没了,只有摘那个野苋菜,摘那个马兰头,在家烧着吃。在战争期间也没受什么伤,因为小,家里男人又没有了,就躲在家里。

日本人败的时候也是一败如水,直接撤走了。

日本人投降以后,可能我结婚了,记不清了。二十岁结婚了,结婚以后还是穷。我做小生意,老头子在人家烟店里上班,卖香烟。旧社会,我和老伴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结婚第二年就有孩子了,二十一岁生了大女儿。那时候的生活一般化,后来有了孩子,孩子们也可以上学了。

我是回族人。回族人不吃猪肉,其他没有区别。战争时期没有宗教生活。日本人走了以后,因为那时候中国人穷得很,社会穷,也没有东西补贴穷人。

最好的就是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了那是最好的。

解放军进城了。最好的就是解放军,借你一块瓦就还你一块瓦,借你一个盆要还你一个盆。那时候,我们老百姓都赞同解放军,说解放军好,不拿人一针一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就进厂了,针织内衣厂,“工农兵”厂成立以后就进了那个纺织厂,给工农兵做衣裳。新中国成立后工作是八小时制。像我们那个机器摇纱,把头支起来,机器自己滚完了就一手掐下来,再轮一次。

1953年我就入党了,那时候在工厂里头,我们苦大仇深,入党早。后来就这样子慢慢过日子。那时候我是先进工作者、班长,任劳任怨,天天起早贪黑也不计报酬,家都不管。我丈夫在家带孩子洗衣服。他也工作,他在印刷厂工作,都是八小时工作,下班之后就回来带孩子,孩子也上学了。孩子们读完初中之后就直接工作了;我的丈夫在彩印厂,后来我大儿子也去了;大女儿在新街口友谊照相馆工作,给相片着颜色,一个儿子在铁合金厂,一个小女儿在小营制药厂,基本上没有换工作,都一直干到退休。

现在就想着新中国好

我1978年退休,退休以后在社区里参加各项活动。平时还会参加伊斯兰教协会的斋月活动,现在老了不去了,早几年都去的,去了二十几年了。平时我还听社区的健康讲座。还有北京新华社来采访我,去年还有美国记者采访我。

我现在九十二岁了,跟着小女儿过。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都七十一了,有五个孙子。第四代有一个小女娃儿了,小儿子的,小孙子生的女儿,我有第四代了。儿子、女儿都有劳保。一个在彩印厂,一个在化纤厂。这个小女儿在南空,那是一个药厂,南京空军部队的药厂。孙子孙女都大了,都结过婚了,孙子的大女儿都十二岁了。我的老伴走了,走了有二十几年了。

我的腿脚还好,就是有过两次脑梗,上个月刚好,才出院的。平时就在路口卖水果摊子附近的地方走走,我们老太坐在那里玩。到了冬天呢,就在那里晒晒太阳。现在我耳朵也不聋,眼睛也马马虎虎能看见,还能写自己的名字。

现在就想着新中国好,过去穷哎!解放了,有劳保,有份安定生活就满足了。纪念馆还有个援助协会,中秋节也慰问我们的,每年看病报销都有补助。

同类推荐
  • 百姓的祠堂

    百姓的祠堂

    历史上风水学说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正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和中国人“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价值观、审美观自有相吻之处。在历史上江西作为全国立祠最多的地区之一,至今乡间仍散落着蔚为大观的古祠堂,建祠祭祖的风气得以推广,也与朱熹、夏言这两位江西籍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历史上江西又是五次北人南迁的中转站,可以说,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扎根于斯,却辐照着更为广阔的地区。既然宗祠建筑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以及维系情感、支撑理想的宗法关系,那么,宗祠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感受祠堂的建筑艺术及其装饰艺术,就是感受人们血脉相袭的思想感情、信仰崇拜、观念意识,就是感受众多姓氏各具魅力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并由此反观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
  • 二京流韵

    二京流韵

    本诗集共录诗100首,皆为古体。诗集从审美角度发掘北京与南京两座文化古城的韵律之美,歌咏景观之文化意蕴。其中,北京两辑,第一辑“清稗类钞”;第二辑“杂韵拾萃”。南京分为两辑:第一辑“明朝遗韵”,第二辑“杂韵拾萃”。诗多为作者即兴所作,颇见才思性情。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热门推荐
  • 历史军团召唤系统

    历史军团召唤系统

    有人叫我神,有人叫我仙,有人叫我真主,现在大多数人都叫我………系统,我现在在研究人类。人类貌似无处不在,许多星球都能看到人类的存在,而且他们天性凶狠好斗,经过研究我发现是上一代宇宙统治者的战争兵器。而有一小部分人类,他们爱好和平,是“失败品”,地球,是战争兵器中智慧发展最成功的,我从地球的“失败品”中随机挑选一位幸运观众,让他通过空间穿越到一个未知的星球。龙族,精灵,侏儒,兽族,兽人,妖兽,凶兽,泰坦………未知星球上的生物都曾出现在地球的传说里,看看他会怎么选择吧………QQ群:1071521153
  • 异界之天殇

    异界之天殇

    他本是无为高中生,奈何许愿也能穿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道善恶永远来自于人心。万年的界域轮回,众神的生死之战,守护的竟是一个亘古的密谋!!
  • 白痴魔女江湖游

    白痴魔女江湖游

    一个出生在魔神教的可爱女孩却不会魔法,被众人耻笑为白痴。不过白痴就白痴吧!我不惹你们就是了。可是有一天自己和妈妈却无缘无故招致杀身之祸,我这个白痴被逼流浪江湖,老天爷,你是损我吗?要我怎么活?哎!生活还得继续,大仇还需要报,白痴魔女要闯江湖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之故人归兮

    王俊凯之故人归兮

    【新书《TFBOYS之时代》已发,求支持】 明知这是一场意外,你要不要来?明知这是一场重伤害,你会不会来?总之我会,不管是哪一个我,都会不顾一切的来爱你如果我们的相拥只能隔着荆棘,那么我愿意用力、更用力一点地抱紧他!即使荆棘刺穿我的肌肤,刺进我的心脏,只要能距离他近一点、更近一点!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 半生瑟瑟

    半生瑟瑟

    丈夫的背叛,将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王安芮又重新推回职场,从底层做起,直到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期间,王安芮经历了友情、背叛、暧昧,和爱情。以为的爱人却另有所爱,以为的朋友却另有所图,以为的永远最终离散,以为的失去是否还能重新拥有?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虽然一直有人相伴,但在这残酷的生活里,她的内心也只能孤独地强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你拥有无上容颜,受万人追捧。你是那笼中的娇人,亦是那绸上的佳人。
  • 红缘

    红缘

    杨格看着恋人陈翠妤出嫁后,伤心地离开,融入广东打工大军的洪流中。杨格被真挚的女孩叶飞飞所爱,先是拒绝,后为其言行感动,接受了这份感情。此后,杨格得到提携赴深圳,一同前往的刘萨也非常喜欢他,但其不为所动。杨格唯独对莫颖慈最好,他把她当成最信赖的朋友敬重。前任陈翠妤来找杨格,利用他的重情与善良,用药物迷倒并拥有了他的第一次。就这一次,杨格竟被染上了可怕的疾病,噩运从此开始。
  • 给我眼睛开个挂

    给我眼睛开个挂

    才艺双绝的超级学霸路晓晓穿越了,然而令他懵逼的是,自己居然穿越到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上?What?什么都没有?自己既不是废物主角,也不是圣子大反派,这怎么玩儿?难道自己就这么默默无为就算啦?fuck!你特么至少给我一个金手指啊,路晓晓说道,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且看路晓晓怎么凭借头脑在异世界生活,自己不是主角?没关系,谁是主角我就阴谁,就让我看看,主角到底能有多大的气运?!反派?呵呵,算不上吧,我黑白通吃……活成我自己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去搞什么死套路剧情?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