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1600000003

第3章 陆小曼:最是一年春好处

陆小曼(1903-1965),原名陆眉,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擅书画,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2年和王赓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上海度过的那个1947年,对陆小曼而言,既非写得异常吃力的两万字小说可以概括,也非一幅淡绿浅红的山水画可以描述。没有徐志摩的浓情蜜意,没有翁瑞午的温存,没有胡博士的劝导,陆小曼一个人在自己的“年谱”上随意消磨,南北过往中,只剩得一支淡墨,平淡涂抹。

一个人在某一年做了些什么事,原本皆是机缘,无可计划、无可言说,后来者的评判多半都有点“事后诸葛亮”之嫌。但好事者、假诸葛们始终乐此不疲,历年来毫无消退与收敛的迹象。

近年来,所谓“新文学研究”或“新文化研究”界热衷于搞名人年谱,总是试图在生活史与思想史之间找到某种因果关系,甚至于还有一网打尽、事无巨细统收的“年谱长编”。如此一来,一个人因某种特定原因,成为公众乐于谈论的所谓“名人”时,这个人在某一年做了某些事——这些事件无论是私密的或公开的,有意义的或无聊的,皆是可以排进年谱以供研究与谈论的了。某位名人在哪一年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后续影响,就成为某些文史专业研究者的“三段论”;他们还据此提炼出某一年特别重要,这一年又标志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成为里程碑之类的种种判定式结论,搞得煞有介事。好像某位名人真与某个年头有特殊关系似的,说得纲举目张、头头是道,一发不可收。

还好,陆小曼的生涯,目前暂时还没有好事者为其编撰年谱。这位命运绮丽、生涯奇特的传奇女性,很难被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归纳出某种因果律,或也正因为如此,她得以免去被编入年谱的“待遇”。然而,没有年谱的她,似乎比那些有年谱的名人更受人关注,关于她的种种话题,历年来也层出不穷,并不冷寂。

陆小曼的老师刘海粟(1896-1994)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这才女佳人的赞誉,似乎让陆小曼生命中的每一年都充溢着华丽与考究。除了1926年嫁给徐志摩,1931年徐志摩遇难,以及1938年与翁瑞午同居,这三个年头之间的种种私生活话题之外,35岁之后的陆小曼,青春嘉年华之后的落寞琐屑,似乎又并非那么华丽动人、非谈不可的了。这段时间,无论是编撰年谱者还是文史八卦者,大多闭嘴、保持沉默了。

事实上,关于陆小曼,除了那些已经嚼烂了的婚恋故事之外,她的生涯难以归纳与概括;那种归结标签式的论点大可不必,也确无此必要。她的晚年事迹,由于缺乏足够量级的文献资料,甚至于连谈论都缺乏可切入的主题了。

1947年,于陆小曼而言,是个毫无光鲜可言的年份;这一年,她44岁,可谓洗尽铅华、素心恬淡。但新近发现的一幅陆小曼绘制的《春山图》,似乎又令人开始遐思那个时代的人物与风华,如笔者这样的好事者亦禁不住要借此“图引”,按图索骥一番了。

《志摩日记》中的花样年华

1947年3月,陆小曼整理出版的《志摩日记》,由晨光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过是一册《爱眉小札》的扩写版,那些看似轻描淡写、闲散舒适的文字,实际上都只是徐志摩死后16年来的遗孀身份的再确认罢了。继续秀恩爱也罢,“人鬼情未了”也罢,《志摩日记》的出版的确也轰动一时。单纯从编排设计而言,《志摩日记》显然更胜《爱眉小札》一筹。书中内容很多,文图并茂,收录了徐志摩的《西湖记》《爱眉小札》《眉轩琐语》等文章;还有二十四幅题字题画,除徐志摩、陆小曼的作品外,还有胡适、蔡元培、林风眠、邵洵美、杨杏佛等人的题字题画。

《志摩日记》的封面设计也很奇特,竟然出现了两种设计。一是在右下角配置一张徐志摩微倚瓶花的玉照;一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合影。作为民国时代摩登男女的爱情手册,《志摩日记》的“单人版”与“双人版”都很紧俏,畅销一时。特别有意思的是,这本册子不单单是要体现徐志摩非小曼不娶、陆小曼非志摩不嫁的一番夫妻情深,更重要的是,还要向世人透露出一个信息,即陆小曼的追慕者众,绝非只有徐志摩一人出色出众,还有一位人物,也是社会栋梁、一时才俊。他就是胡适。

《志摩日记》中,就收有一首胡适的赠诗,那首著名的《瓶花诗》。诗曰:

不是怕风吹雨打,

不是羡烛照香熏。

只喜欢那折花的人。

高兴和伊亲近。

花瓣儿纷纷落了,

劳伊亲手收存。

寄与伊心上的人。

当一封没有字的书信。

一九二五年作瓶花诗寄给小曼,

后来复修改了几个字,今天重写了呈小曼。

适之

这首赠诗,胡适写明了初作时为1925年,但没有写明改写的具体时间。有案可查的是,这首赠诗确实初作于1925年6月6日,时年34岁的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这首诗原载于北平《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九期(1925年11月14日),后经改写,又收入胡适的新诗集《尝试后集》。据后世研究者称,此诗1928年的改写,主要是调整了句尾的韵脚,以期略微符合基本的韵律要求。据称,后来此诗曾由赵元任谱曲;实际上,这首诗还被认为是符合《西江月》格式所填制之词。就诗句中的个别字词而言,这里送给陆小曼的改作,既非1925年的初作,亦非收入《尝试后集》中的“定本”,与这两个版本均有一些差异。或许,这实在是天壤间又一首胡博士的“佚诗”版本罢。

当然,这首“佚诗”也正好从侧面抒写出了陆小曼的花样年华——无论是当年与徐志摩在一起时的陆小曼,还是此时孤零零回忆着徐志摩的陆小曼,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类似于《瓶花诗》这样的诗意。

《皇家饭店》里的风景

到了1947年夏天,陆小曼还写起了小说。这一篇约两万字的小说《皇家饭店》,可以说,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这篇小说收在了赵清阁编的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无题集》。赵清阁在编这本小说集时,一反在作家发表过的作品中选录的通常方法,而是约请她们专为这本小说集赶写新作。陆小曼的《皇家饭店》也是如此。

陆小曼在写《皇家饭店》这篇小说时,曾给赵清阁写信说:“今夏酷热甚于往年,常人都汗出如浆,我反关窗闭户,僵卧床中,气喘身热,汗如雨下,日夜无停时,真是苦不堪言。本拟南京归来即将余稿写完奉上,不想忽发喘病,每日只能坐卧,无力握笔,不知再等两星期可否?我不敢道歉,我愿受责。”据说,当时陆小曼的心态极其消沉,她闭门谢客,整日躺在床上或吸食鸦片。

小说终于完稿,陆小曼的精神状况似乎也随之释然,甚至开始有些振奋。她似乎从小说中的女主角婉贞身上汲取了能量与毅力,竟然戒除了鸦片,而且又重新开始绘画了。

《皇家饭店》取材于沦陷时的上海,小说的主人公婉贞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生活拮据,为了筹集儿子的医药费,被迫到富丽堂皇的“皇家饭店”的小卖部站柜台。在此期间,她目睹了出入皇家饭店的富贵者的种种丑态,最后,她实在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两日之后毅然拂袖而去。

应该说,两万字的中篇小说《皇家饭店》,在《无题集》所选辑的12篇女作家小说中,写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作为此书编者的赵清阁是有眼力的,当年《无题集》印出时,可能很多购买者并不是冲着集子里收录的12部小说去的,而只是冲着“陆小曼”一个名字去的;可能也并不是真想读一读陆小曼的小说,而只是冲着随书附印的那一张“陆小曼近影”去的罢。

《无题集》中的“陆小曼近影”,少女时代的清纯才女形象、少妇时代的风情万种姿态一瞬间化作云烟;45岁的陆小曼像一朵将要萎谢的曼陀罗花,虽不华艳,却也楚楚。那帧影像,真像病榻上散逸出来的一缕幽烟,可以无足轻重,也可以灵巧幻化。

胡适所说的“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或许,就可以为《无题集》中的这帧照片做注脚罢。

淡墨无题《春山图》

陆小曼和陈半丁、翁瑞午一帮师友学画作画,其作品风格、水平、意趣若何,据目前已知的零星文献来看,在1947年中并无什么特别重要与关键的事件可循。

一幅作于1947年,款署“陆小曼”的《金鱼图》立轴,似乎可以证明陆小曼在师从陈半丁之后,在国画花鸟技法上的进步。不过在2005年的某次拍卖会上,这幅着色艳丽、工笔细致的画作仍然流拍,因为人们只热衷于陆小曼的罗曼史,而对她的画作却无法研判与欣赏。

1947年,陆小曼究竟作过多少画,又有哪些画流传下来,这都是“陆学”专家们的重要课题。据说陆小曼从小体弱多病,每次旅游,见到名山秀水,总是兴奋莫名,但却常常因为体力不支而中途告返,很少长途跋涉,所以她特别喜欢山水画。

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曾在上海拜贺天健为师学画。她曾创作过巨幅山水长卷,这幅长卷为徐志摩极为珍爱之物,无论北上南下,都要随身携带。甚至于连他最后一次赶赴北平去听林徽因的讲座,也因此遭遇空难而丧生的那次飞行中,也随身携带了这幅长卷。据说,徐志摩曾以此卷遍寻友朋同仁题跋,深以其妻有此画艺为傲。然而,曾经对这位才女推崇备至的胡适,此时却给夫妻二人都泼一盆凉水。他在长卷上的题跋中,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写道:

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拚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韵语,博小曼一笑。

胡适自谦称不懂画,却要去劝陆小曼不要再画。这和他在徐志摩逝世之后,劝陆小曼不要迷恋翁瑞午,如出一辙。道理说了一大堆,自谦、打趣也是一大堆,目的只是劝才女不要作画,或者遗孀何必别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人物,胡适忽然在陆小曼的个人爱好与生活情趣方面,变成了保守的“教导主任”,谆谆教诲,苦口婆心。然而,胡适“煞风景”的题跋,并未妨碍陆小曼的雅兴,她还是继续画,继续恋,始终不听劝。她终究还不是胡适的那枝“瓶花”,她自由自在地姹紫嫣红去了。

无可否认,1947这一年,陆小曼的画作的确并不多。因为存世画作中,现在能看到的,明确署款为1947年所作的陆氏画作只有两幅,除了前述流拍的《金鱼图》之外,还有一幅新近发现的试笔性质的山水画。画作没有正式的题名,只能根据画面内容暂名为《春山闲游图》。惯常的文人山水意境,巨峦奇峰,林深道幽,流水小桥之上有隐士闲步。构图无奇、笔力颓软,山石的皴法还有些犹豫草率;从着色用墨上来看也明显不同于她此后晚期作品的那种艳丽精工,可能仅仅是一幅试笔性质的习作。

画面上端题为:“丁亥(1947)新秋,奉佩华表姐雅鉴教,小曼陆眉作于眉轩。”还有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江南”的题诗,则是将韩愈诗句中“皇都”改作“江南”所化用的。遥想那个70年前的江南之秋,在咳喘中完成《皇家饭店》小说,在两万字的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纠结之后,陆小曼又开始想象屋子外山林、小桥、流水等等曾经熟悉的古典意象。她在秋天想象春天,她在屋子里向往山林,一番新的旅程在颓软的笔触中艰难启程。

胡适曾经写信给陆小曼,说只要她离开翁瑞午,生活事务一切他都可安排。为什么非得离开翁瑞午,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人物就可以为这位过气的才女安排生活?只是因为她曾是徐志摩的夫人,出于对挚友遗孀的关心,还是因为翁瑞午教会了陆小曼享用鸦片,让她现在的生活确实身心俱毁、名誉扫地?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这位63岁的孤独老妪,在落寞中离世,她的灵堂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当年仰慕者的悲香悼玉。那个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的胡适早在3年前已先走一步,猝死于台湾的一场酒会之中;否则,他到陆小曼的灵堂上看到这般光景更是不知他会如何评价了。

或许在上海眉轩度过的那个1947年,对陆小曼而言,既非写得异常吃力的两万字小说可以概括,也非眼前这一幅淡绿浅红的山水画可以描述。没有徐志摩的浓情蜜意,没有翁瑞午的温存,没有胡博士的劝导,陆小曼一个人在自己的“年谱”上随意消磨,她既不思忆“皇都”,也不留恋“江南”,南北过往中,只剩得一支淡墨,平淡涂抹。当然,画上题下的那一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还是隐约透露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心声,那是一种风光不再、只堪追忆的复杂意绪罢。

前夫王赓存照

坊间乐于谈论近代名人私生活者,不外乎女神林徽因与男神徐志摩。捎带上徐志摩的两次婚姻,先是张幼仪,后是陆小曼,都被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其实,陆小曼与徐志摩都是“二婚”,但他们的前任似乎都不太知名,徐的前妻张幼仪后来被“掌故家”们拈提了出来,渐为大众所知;而陆的前夫王赓,知名度一直不高,所知者至今还不算太多。

王赓(1895-1942),字受庆,江苏无锡人,陆军少将。1911年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1918年自西点毕业时成绩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位。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陆徵祥参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1923年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1928年后,先后出任孙传芳部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国府淮北盐务缉私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第八十八师独立旅旅长等职。1932年因“泄漏军机”被判入狱两年零六个月。1935年出狱后任职铁道部,后任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1942年4月,作为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于赴美期间因肾病复发,医治无效在埃及开罗逝世。

关于陆小曼与王赓的结婚时间,坊间有1920年、1922年等多种含糊不清的说法,要将这一时间精确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几无可能。笔者近日翻检民国时期旧报刊,偶然发现一份刊有陆、王二人的结婚照片的旧报,且附印有关涉二人确切婚期的“图注”。这一发现,可将之前种种流行说法一一补正,把这段史事澄清出来。现将这段图注原文,转录如下:

关于陆小曼

右方所刊之王赓与陆小曼结婚时俪影,在现在我想对于读者,一定很感趣味。陆小曼是与王赓离婚后,才嫁的徐志摩。徐志摩逝世后,沪战发生,乃发生王赓擅离职守为敌所获,以致影响战事全局,王于最近已被判徒刑。陆氏前后所嫁二人,一武,一文,但皆知名于世,陆亦足以自豪矣,陆与王结婚于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时陆年十八。兹则已三十矣,陆原为北平圣心女学学生,擅英法文云。

事实上,与这段图注配发陆、王二人的结婚照片,非常罕见,相信如今已见惯了陆小曼与徐志摩合影的读者,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讶异。细看这张照片,但见王赓着陆军礼服,陆小曼着西洋婚纱,二人神态端庄严谨,颇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意态。当然,如果以《爱眉小札》或《志摩日记》中的陆、徐二人合影来比较,陆、王二人的这张结婚照,更符合旧式传统而显得中规中矩,确实缺乏所谓浪漫、亲密、文艺的情调。

值得注意的是,刊发这张照片的北平《世界画报》,刊发时间为1932年8月21日——此时离陆、王二人结婚之时已过去了整整十年。之所以在此时刊发这张照片,恐怕一来是与徐志摩近一年前已逝世(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二来是与王赓在“沪战”期间因擅离职守被判入狱事件有关联。这一武一文的陆小曼两任夫君,当时都成了“新闻人物”,所以该报别出心裁地刊发了这张照片,以博读者瞩目。

这里有必要约略介绍一下《世界画报》的办刊情况。该报乃北平《世界日报》旗下的周报,每周日刊发一次,创办于1925年之后。《世界日报》是由成舍我(1898-1991)于1925年创办的,宣布办报宗旨为“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又提出“凭良心说话”,“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的办报原则,颇受大众读者青睐与好评,日发行量达数万份。世界报社以北平《世界日报》为中心,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为依托,又在上海创办《立报》,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世界报系”,在当时的京沪两地有着广泛受众,堪称那个时代的“主流媒体”。

在这样的“大报”上,大张旗鼓地刊载陆小曼与前夫王赓的结婚照与“情史”,当然是报社方面认定要炒作当时的“新闻点”,就是要将徐志摩逝世与王赓入狱两大新闻事件相关联。所以,在“图注”开头一句即称,“右方所刊之王赓与陆小曼结婚时俪影,在现在我想对于读者,一定很感趣味。”

当然,无论这份80余年前的旧报当时所着眼的“新闻点”究竟如何,它所刊发的这张照片及其“图注”却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确凿的史料。且看这则不足200字的“图注”,就透露了两个重要历史信息,一是陆、王二人结婚时间得已确定,为1921年10月22日;二是王赓在“沪战”期间擅离职守,竟被日军捕获,后来曾被判入狱。

据查证,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时任八十八师独立旅长的王赓因误入日军宪兵区,于礼查饭店被捕,后经英美法多国领事交涉,日军将其释放。随后,国民政府却以“泄漏军机”为由将其逮捕,并被判入狱,史称“王赓事件”(Ken Wang Incident).1932年8月2日,军事法庭对王赓泄密案进行宣判,法官宣读判词如下:

前八十八师独立旅长王赓,当沪战时,擅离职守,经礼查饭店时,被日军拘押,经交涉交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转解军政部军法司看守,当由该司组织高等军法会审,先后会审数次及严密侦探,确无通敌嫌疑与证据;但事先未得长官答应,擅离戒严地点。依陆海空军刑法治罪,判决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

因“泄密”一说查无实据,坊间又流行另一种带有揣测性质的说法,称王赓之所以擅离职守,无非是为了去看望与慰藉坠机身亡的徐志摩遗孀,也就是他的前妻陆小曼。这种揣测虽同样无法确证,但似乎也合情合理,因为王赓与陆小曼的分手本属“和平分手”,且作为军人的王赓,对陆小曼的情感虽不及诗人浪漫强烈,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含蓄的呵护。这种不富于表现力,但却真实存在的情感,可以通过尚未与陆离婚时王赓致张歆海(徐志摩妻弟)、胡适的信中表露一二。当时,陆小曼因病在家中休养,在外地工作的王赓放心不下,与经常和陆有来往的张韵海、胡适通信,感谢这两位朋友关照其妻。信中这样写道:

歆海、适之:

正要写回信给歆海,恰好适之的信亦到。谢谢你们两位种种地方招呼小曼,使我放心得多。这几个月来,小曼得着像你们两位的朋友,受益进步不在少处,又岂但病中招呼而已。她有她的天才,好好培养可以有所造就的。将来她病体复原之后,还得希望你们两位引导她到sweetness andlight的路上去呢。

陆家有电报来叫我回京,苦的是我是个军人,不能随便行动说走就走。好的是一两日内就有机会来到,可以借公济私,人亦可以来京,钱亦可以多少带点。请你两位告诉小曼,好好安心调养,我也是个心急人(她自己叫过我毛脚鸡),慢不了的。

我没有到之前,你们两位更得招呼她点。见面再谢罢。

王赓

四月廿六日,星期日下午

这封收录于《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中的王赓信札,可能写于其1923年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期间——这期间他因忙于公务,无暇经常返京照顾家庭,故有委托友人胡适、张歆海等照顾陆小曼之举。当然,也正是在这期间,徐志摩走进了陆小曼的生活,不久之后,陆、王二人离婚,陆、徐二人结婚——开始了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那一场“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

同类推荐
  •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是“日本国民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周作人的译文质朴、清雅,令石川啄木那颗孤独、灼热而敏感的心悦然纸上。石川啄木这些晶莹的诗歌,都是些心境的速写,既有欢乐的跃动,也有苦涩的颤音。他把生活中那些我们遗落的东西都变成了美丽而哀伤的存在,直抵人们孤独而脆弱的内心。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论

    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论

    本书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视野下,结合现代语文教育史,从语文教育本体思考、语文课程思想、教材编制思想、阅读教育思想、写作教育思想、语文测评思想、形式美学思想这七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了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大家夏丏尊先生的思想,其对夏丐尊语文教育本体思想的阐发和表述,关于其阅读教育、写作教育思想中“为什么读”“为什么写”等方面的梳理与论述尤其具有创新性。
  •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这是从蔡旭50年来创作的3000余章散文诗作品、出版的24本散文诗集里筛选的选本,记录了从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子到“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的成长历程,及用260余章代表性作品吟唱的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生活的深情与爱。
热门推荐
  • 花痴皇后

    花痴皇后

    云为衣,玉为颜,美男如花,江山为谁倾?绝世的他对我说:“笑颜如花,眉眼似画,翩若轻云,娟娟二八好年华!”癫狂的他对我说:“春水如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而我穿越后的口号是:不花那么多,只花一点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界女神之直播

    万界女神之直播

    小软件连通诸天女神,不后宫。……一时间,双目放光,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
  • 恶棍要从良

    恶棍要从良

    人间恶不尽,地狱永不空。近百年来,人类科技飞速发展,导致人口暴涨,为了满足日常所需人类大量的豢养牲畜供己食用,致使大量的生灵魂魄涌入阴间造成了六道轮回的拥挤,加之世间恶人频生,入地狱赎罪的恶鬼不减反增,甚至比以往数千年来的总和还有更多。为了缓解阴间地府的窘迫境遇,地藏王菩萨联合十殿阎罗决定施行“人间劝恶从良计划”,于是甲级恶人张泽“幸运”的成为了计划中的一员……“我张泽,就是去死!从这跳下去!也不会做那什么狗屁功德任务!”“叮,本系统出售《金钟罩》《小擒拿手》《炮拳》《八步赶蝉》《奔雷掌》《神行百变》《凌波微步》《排云掌》《混元一气功》……”“呵呵,做好事真舒坦!”
  • 空竹曲

    空竹曲

    我不愿成魔,却是你们逼我!我本是大陈最后的皇子,我本只想平淡一生!乱世将至,魔王重生。
  • 重生豪门影后

    重生豪门影后

    前世,她是亚洲娱乐圈最耀眼的新星,却死于第三者的算计,以吸毒滥交死亡的新闻登上头条! 重生之后,她是剧组默默无闻的道具小妹,唯一有的是前世的勤奋和演技! 她发誓:这一世绝不会放弃事业,这一世绝不会迷醉于爱情,这一世你们欠我的都要还回来! ------- 人品完败,请大家慎跳此坑,给小草点时间!
  • 十里红妆:明妧传

    十里红妆:明妧传

    带着绝世医术穿越而来,悔婚、毒杀、陷害接踵而至!求饶?躲避?不可能的事!既然要斗,那就干脆斗个天翻地覆!捅破天也没在怕!只是不小心惹了一个甩都甩不掉的大麻烦。妖孽、狡诈、腹黑、狠辣,惯会扮猪吃老虎……什么?渣男回头跪舔求宠?世子十里红妆强娶?想都别想通通滚蛋!宅斗一姐明妧:别跟我耍狠!我狠起来,自己都害怕!
  • 星辰战狂

    星辰战狂

    一代天骄吴天,在8岁进行灵元觉醒时,被测出天赋极高,可却是天罚永世不得修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吴天18岁时,偶然间打开了九天真塔,从此化身为星辰战狂,完成父母的愿望,最终成为星辰霸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债主

    最强债主

    言灵模拟热武器,人情值能换合剂。系统里面藏神器,随心所欲放秘技。身怀人情债系统,觉醒言灵天天赋,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是个债主。最强债主【交流】群聊号码:884591403
  • 政论

    政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